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金钱白花蛇及其几种伪品的鉴别



全 文 :金钱白花蛇及其几种伪品的鉴别
兰 州市药品监督检验所 ( 3 3 0 0 7) 0党应 川 .刘志红
摘 要 对 目前市场上 出现的 6种伪品 白花蛇及其伪制 品进行 了鉴别 , 为正确用药提供 了依据 。
关健词 金钱 白花蛇 鉴别 伪品
金钱 白花蛇为常用中药 , 白花蛇名见 《开 规 定 其 药材 来 源 于 眼镜 蛇 科 动物 银 环 蛇
宝本草 》 。全 国大多数地区使用历史较长的称 B u n g a ur : m ul it ic cn ut : lB yt h 的干燥体 , 一般
为 白花蛇的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腹蛇科 五步 于夏秋两季捕捉 ,除去内脏加工成圆盘状 , 习
蛇 , 药材称薪蛇 , 习称大白花蛇 。 一种为眼镜 惯以盘径小者为佳 。 主产于广东 、 湖南 、 湖北 、
蛇科银环蛇 ,其幼蛇药材称小白花蛇 , 也就是 江西 、 浙江等省 。 野生的和养殖的均有 。 在广
金钱白花蛇 。 西 以 游蛇科 动物百 花锦蛇 E l aP he m oe l l en -
金 钱 白花 蛇 《中国药典 》 1 9 9 5 年版一部 d匹刀奋 ( B oe t t g er )的幼蛇加工后作金钱 白花
表 1 金钱 白花蛇与伪充品的 比较
名 称 舌头部 表面颜色 脊棱 背鳞
金钱 白花蛇 呈长 椭 圆形 , 稍大于 颈背
部 , 硕后 各 有一块 明显
白斑 , 上 唇鳞 7 ( 6) 无颊

椭 圆形 , 黑褐 色 , 上唇鳞 7
无颊鳞
赤链 蛇
背部 黑色至灰 黑色 , 具 白色环
纹 , 白纹为 1 ~ 2 枚鳞 片 , 黑
纹 约 3一 7 枚 鳞 片 . 具 2 3 一
6 2 环带
背部黑色至 黑褐色 , 具 黄白 色
环纹 , 黄斑 宽约 2 ~ 3 鳞 片 ,
黑斑 宽约 4一 6 鳞 片 , 具 2
~ 3 3 环带
背部 黑 褐色 , 具黄 棕 色 环纹 ,
黄棕 色宽约 l 鳞 片 , 黑色 宽
约 l ~ 2 鳞 片 , 具 6 7 ~ 1 0 7
环纹
背部 黑 棕色 , 具 黑色 环 带 , 黑
色环带 约 1一 2 鳞 片 , 具 4 0
~ 6 0 环带
背部黑 色至灰黑 色 , 具浅黄 色
环 纹 , 浅 黄 色 环 纹 1 枚 鳞
片 , 黑纹 宽 约 2 ~ 3 鳞 片 具
约 8 2 个环带
黑 白相 间环纹 , 白色环 纹约 1
枚鳞 片 , 黑 色约 2 枚 鳞 片 ,
环纹 较 模糊 , 具 60 个 以 上
环带
黑色与黄 白色环纹相间 , 深色
部分 较浅色部分窄
褐色 或黑 色经 涂 色的 白 色环
纹宽 窄不均 , 经水洗或 乙 醇
擦后 可褪色 , 部分 为刮去鳞
片后形成 白色环纹 ( 伪制蛇
背 部 中央 有 一条 通 身 15 行 .
显 著突 起 的背 扩大 。 呈
棱 类六角形
尾下鳞
单行
金环 蛇 背 部 中央 有 一条 通身 15 行 , 单行
显 著 突起 的背 扩 大 , 呈
棱 类六角形
黑色 , 头短 而扁 平 ,上 唇鳞
8 ( 7 )
,颊鳞多人眶
背 部 有 约 3 行微 1 7 一 1 7一 1 5
弱的起棱 不扩大
双行
水赤链游蛇 椭 国形 , 上唇 鳞 9 , 颊鳞 1
枚 , 人眶
背棱不明显 1 9一 19一 1 7 不
扩大
双行
黄链蛇 扁 椭 圆形 , 歌 后 白斑 不明

背 纹 细 , 且 为 多
条 , 不明显
17一 17一 17
较小 , 方
圆形
双行
黑背 白环蛇 椭 圆形 , 前端稍大 , 明显大
于 颈部 , 颊鳞 1 枚 , 偶人

背棱 不明显 双行
青灰海蛇 椭 回形 , 前端稍尖 , 略大于
颈 部 , 上唇鳞 7 (8 )
头略 大 , 鼻尖鳞 1 枚 , 上唇
鳞 7 ( 8 ) , 用 温 水 浸 泡
后 , 头 部 脱 落 ( 伪 制 头
部 )
具棱 略呈圆形
伪制 品 鳞 片有 的较
大非通身
1 5 行
双行或
无蛇

身 )

A d d r e s s
:
D a n g Y i n g e h u a n
,
L a n z h o u M
u n i e ip a l I n s t i t u t e fo r D r u g C o n t r o l
,
L a n z h o u
党应川 主管药师 。 从事中药鉴定 、 检验 工作 25 年 , 现任本所 中药室 副主任 , 曾对本地 区及全 国少数 民族地区 中药材资
源进 行 了比 较系统的调查 , 在国内专业性 刊物上发表论文 3 2 篇 , 获兰州市 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多篇 。
《 中草药 》 1 9 9 9 年第 3 。 卷第 10 期 . 7 8 3 .
蛇药用 , 已有百年之久 。
金钱白花蛇性甘 、 咸 、 温 、 有毒 。 入肝 、 脾
经 , 具有祛风 、 活络 、 镇痉 、 攻毒的功能 。 多用
于 半 身不遂 、 四 肢麻 木 、 抽搐 、 破伤风 、 类风
湿 、 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经成分分析及药理实
验 , 其含有蛋 白质 、 硬脂酸及 氨基酸 、 蛇毒和
皂昔等多种成分 , 具有镇静降压 , 镇痛抗毒 ,
抑制神经末梢释放 乙酞胆碱 ,抑制呼吸中枢 、
麻痹胃肠的作用 。
近年来 , 由于 用药量的不断增加等多种
原因 ,相应出现 了许多金钱白花蛇的伪 品 , 这
些伪品主要有 : 眼镜蛇科动物 〔2 〕金环蛇 B “ n -
g a r u : fa
s c i a t u s ( S e h n e id e r )
。 游蛇科动物赤
链蛇 〔’ 二D i n o d o n r 别少b z o n a t u m ( C a n t o r ) , 水赤
链游蛇 〔 ’ 〕N a t r i x a n n u l a r i : ( H a l l o w e l l ) , 黄链
蛇 〔 2〕 D i n o d o n fl a 二 o z o n a t “ m P o p e , 黑背 白环
蛇 〔 3二切 c o d o n r u h s t ar t i ( F i s e h e r ) , 海蛇科 动
物 青 灰 海 蛇 〔`飞 H u d or h i s c a e r u l e s c e n s
(S ha w )
。 有的是以成体的具有横纹的蛇纵 向
割成数条后 , 配以其它的蛇头制成的伪制品 ,
常见 的掺伪蛇 头有 游蛇科 动物 水蛇 E n如 -
d r i s c h i n e n s i: ( G r a y )
, 铅 色 水 蛇 E n勿d ir s
lP u m be a oB ie 等 。 还有以无环纹的蛇用剥皮 ,
涂色等手段伪造出白色环纹 , 此种伪制品黑
白环纹达 2 个鳞片宽 ,环纹也不 自然 。
l 金钱白花蛇药材性状
卷曲 ,呈 圆盘状 , 直径 3 ~ 巧 c m ,头在蛇
盘 的中央 而稍翘起呈黑褐色或黑色 , 奔孔开
口朝向两侧 , 尾细常纳人 口 中 。 蛇体直径 0 . 3
一 2 。 m , 蛇体背部黑色至灰黑色 , 有 27 个 以
上 宽 1 ~ 2 鳞片的类 白色横带 , 背鳞通身 15
行 ,背部中央有 1 条显著突起的背棱 , 背棱处
1 片鳞片扩大 , 呈类六角形 。 腹部黄 白色 ,鳞
片稍大 ,尾下鳞单行 , 气微辛 , 味微咸 。
2 金钱白花蛇与伪充品的比较
见表 1 。
参 考 文 献
1 吴 淑荣 , 等 . 实用 中药鉴别手册 . 天 津 ; 天 津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1 9 9 8 : 1 2 0
2 赵春丽 . 中药材 , 19 9 3 , 16 ( 4 ) : 2 4
3 钱段华 . 中药材 . 1 99 3 , 16 ( 6 ) : 2 3
4 党应川 ,等 . 甘肃药学 , 19 9 4 , 18 ( 2 ) : 8 6
( 1 9 9 8

1 2

0 7 收稿 )
山豆根及其制剂的鉴别
长春 中医学 院 ( 1 3 0 0 2 1 )
白求恩 医科 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崔 健 ` 陈 新
宋英士
山豆 根 为豆 科植 物 越 南 槐 S oP ho ar t洲 kl o ns l : 褐色 , 具 不规则纵 纹及横 向皮孔 。 皮孔 微凸 , 横 向长
G
a g n e p
. 的干燥根 及根 茎 。 味苦 , 性寒 。 具有 清热解 。 . 4一 。 . 8 c m , 支根痕 圆点状 。 质坚硬 , 难折断 , 断 面
毒 、 消肿止痛 、通 便之功 效 。 在临床上 广泛用于抗肿 粗糙 , 纤维状 , 皮部淡 棕色至类 白色 。 末部淡黄色 , 有
瘤 、升 高白细胞 、 抗心 律失常 、抗菌 及平喘等症 。 主产 豆腥 气 , 味极苦川 。
广西和广东 , 属东北 地区 的紧缺药材 , 为确保 临床疗 以 根条粗状 , 外色棕褐 , 质坚 , 味苦者为佳 。
效 , 现将其不同的检识方法 归纳总结如下 : 2 显微鉴别
1 性状鉴别 根横切 面 : 木栓层为 6 ~ 15 列细胞 。 皮层 外侧薄
本 品根茎呈不规 则结 节状 , 顶端常 有茎基残 留 , 壁细胞多 含草酸钙方晶 , 断续排列成含晶细胞环 , 每
下端着生根数条 。 根呈 圆柱形 , 有的有分 枝 , 略弯曲 。 一细胞 含结 晶 l 或 2 ~ 3 个 , 细 胞壁 木化 , 有纤维束
根长 1 5 一 4 0 C m , 直 径 0 . 3一 1 . 5 C m , 表 面棕 色至棕 散在 。 韧皮部有纤维束 , 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 木质部
崔 健 女 , 1 98 2 年毕业于 延边 医学院药学 系 , 获学士学位 . 现 为副教授 。 主要 从事中药化学和 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
与科研 工作 。 曾多 次主持和 参加吉林省科委 、 教委 、 中医 管理 局的课题 研究 , 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 其中 1 项获省科
技进步 三等 奖 。 发表科研论文 6 。 余篇 。
·
7 8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