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extual studies of TCM Gaoben (Ligusticum L.) habitually prescribing in Yunnan Province

云南习用藁本的品种考证



全 文 :云南习用藁本的品种考证
李云森1 ,叶晓雯1 ,廖心荣1,张 勉2,王峥涛2
( 1.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系,云南 昆明 650200; 2. 中国药科大学生药研究室,江苏 南京 210038)
摘 要: 目的 对云南地区习用的藁本品种进行考证。方法 文献调研, 实地考察。对文献中记载的“藁本”进行比
较分析, 在云南几个主产区、集散地进行实地考察, 结合生药鉴定做出评价。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云南地区习用的
藁本是黄藁本和黑藁本两个品种, 黄藁本的基源是伞形科滇芹属植物滇芹 Sinod ielsia yunnanensis Wolff 和藁本属
植物丽江藁本 L igus ticum delavay i Franch. , 黑藁本的基源是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蕨叶藁本 L . p teridophy llum
Franch.。结论 为现代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 藁本;黄藁本; 黑藁本;品种考证
中图分类号: R28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3 0257 03
Textual studies of TCM Gaoben ( Ligusticum L. ) habitually
prescribing in Yunnan Province
L I Yun-sen1, YE Xiao-w en1, L IAO Xin-rong 1, ZHANG M ian2, WANG Zheng-tao2
  ( 1. Depar tment o f Chinese Mat eria Medica, Yunnan Co llege of TCM , Kunming Yunnan 650200, China; 2. Depar tment
of Pharmacogno sy ,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 sity , Nanjing Jiangsu 21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 To perform detail studies on dif ferent species of L igust icum L. ( Uumbell iferae)
currently prescribing in Yunnan Prov ince fo r the purpose to clarify the claot ic state of it s clinical use.
Methods By literature ret rieval, field and market center inspect ion and pharmacognost ic ident ificat ion in
compar ison w ith those documented in classical literatures to arr iv e at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Results  
Tw o varieties of L igusti cum L. , the Huanggaoben and Heigaoben w ere cur rent ly in common use in Yunnan
Province. Huanggaoben, the yellow ligust icum , w as or ig inated from Sinodiel sia yunnanensis Wolf f and
L igusti cum delavay i Franch. . Heigaoben, the balck ligust icum , w as oringinated from L igust icum p terido-
phy llum Franch. . Conclusion The study may provide references fo r the further study and clinical use of
this medicinal plant .
Key words: Gaoben ( L igusticum L. ) ; Huanggaoben ( y ellow ligusticum ) ; Heigaoben ( black ligus-
ticum ) ; tex tual studies on plant species
  藁本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
药典》1995年版一部记载, 藁本为伞形科植物藁本
L igusti cum sinense Oliv . 或辽藁本 L igusticum j e-
holense Nakai et Kitag . 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温, 味
辛,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功效;用
于风寒感冒, 巅顶疼痛,风湿关节痹痛 [ 1]。
云南广泛习用的藁本药材有两类,即黄藁本和
黑藁本,其名称是由药材外观颜色而得名。而药典收
载的正品藁本在云南地区运用较少,因为其两种基
源植物,辽藁本 L . j eholense 在云南没有分布, 藁本
L . sinense的生物量稀少。据云南著名老中医杨国祥
等人的介绍, 黄藁本止痛之功强于正品藁本,但发散
力次于正品藁本, 而黑藁本与正品藁本功效类似。云
南大部分地区使用黄藁本, 滇西地区两类藁本均使
用。除了本地习用的两类藁本外, 还有藁本属L igus-
t icum 的其他植物。为了澄清藁本药材品种的混乱,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 实地调查,考证云南习用藁本基
源,为现代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古代本草考证
云南地区民间使用藁本的记载,首见于《滇南本
草》: “藁本, 味苦、辛,性温,升也。寒气客于巨阳之
经,风寒邪流于巅顶之上;治头风疼痛, 止诸头痛, 明
目”[ 2]。之后,《植物名实图考》对云南习用藁本作了
考证, 曰“滇藁本, 叶极细碎, 比野胡萝卜叶更细而
密, 余同《救荒本草》、《滇南本草》治症无异”[ 3]。从
《植物名实图考》对云南使用的藁本的植物形态描述
·257·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 年第 32卷第 3期
 收稿日期: 2000-03-16作者简介:李云森( 1975-) ,男,中国药科大学生药研究室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结构、衍生化和活性研究以及中草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神农路 1号中国药科大学生药研究室( 210038)
及附图可以看出, 其与目前在云南,特别是滇中的昆
明、嵩明一带(《滇南本草》著者兰茂行医地区)广泛
使用的黄藁本(滇芹 Sinodiel sia yunnanensis Wolf f)
的植物形态是一致的。
2 现代文献分析
2. 1 黄藁本的文献分析:云南地区使用的黄藁本在
许多现代的中药辞书和植物专著中都有记载。《中药
大辞典》[ 4]记载:“云南产的黄藁本为伞形科藁本属
植物滇藁本 L igusticum delavay i Franch. 的根。”
《大理中药资源志》[ 5]记载: “黄藁本为伞形科植物滇
藁本 L . delavay i, 以根入药, 散风除湿, 治头痛, 风
湿痹痛。生于 2 500~3 200 m 地带的山坡草丛中。
弥渡、南涧、宾川、洱源、鹤庆、剑川等县有分布”。《云
南中药资源名录》[ 6]记载:“滇藁本 L . delavay i, 别
名黄藁本、丽江藁本。生于海拔 2 800~3 200 m 的
湿润处, 土壤肥沃疏松。分布于楚雄地区、洱源、丽
江、鹤庆、中甸等县。根及根茎入药。辛、温,驱风寒,
祛湿通经。治偏头痛、妇女阴道痒痛, 寒湿腹痛、泄
泻、疥癣”。同时又有论述: “昆明芹 S. yunnanensi s,
别名黄藁本、滇芹。生于海拔 2 000~3 100 m 的山
坡草地。分布于昆明地区,中甸,鹤庆县。以根入药。
具有发表、止痛、祛风之功”。《中华本草》[ 7] (精选本)
记载:“滇芹 S. yunnanensis 药材名黄藁本,销云南。
渐尖叶藁本 L . acuminatum Franch. 四川省西部地
区称黄藁本入药”。《新华本草纲要》[ 8]记载: “滇芹
S . yunnanensis,别名黄藁本、滇藁本(云南)。《滇南
本草》所载藁本即指此种。分布于云南中部和西部。
以根入药。味辛, 性温。用于头痛、明目。彝族用于
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肾盂炎, 偏头痛等症。(彝名:
“搓纳儿”)”。《滇南本草附方的研究》[ 9]头风头痛方
项下记载:“藁本为伞形科植物滇芹 S . yunnanensis
的根。又称黄藁本、滇藁本”。《中国植物志》55卷第
二分册[ 10] 记载: “滇芹 S . yunnanensi s. 别名黄藁
本、秦归(云南) ,产云南省, 生长在山坡草地,疏林或
岩石缝中,海拔 2 000~2 520 m。模式标本采自昆
明。民间称黄藁本, 治感昌风寒,发热头痛”。近期出
版的《云南植物志》[ 11] 7 卷将滇芹放在藏叶香芹属
Meeboldia Wolff . 中,记载为:“藏叶香芹,别名黄藁
本、秦归(云南) ,昆明芹(云南种子植物名录)Meebo-
dia yunnanensis ( Wolf f. ) Constance et Pu, comb.
nov. Sinodielsia yunnanensis Wolff . 产中甸、鹤庆、
永胜、大理、禄劝、富民、嵩明、昆明、安宁, 生于海拔
2 000~3 100 m 的山坡、草地、疏林或湿润空旷地;
也分布于西藏”。S inodielsia 模式标本采自昆明。本
属模式种采自西北喜玛拉雅。
从上述文献记载可知, 云南地区以“黄藁本”为
名的药材基源植物有两种, 即伞形科蒿本属植物丽
江藁本L igusticum delav ay i Franch. 和滇芹属植物
滇芹 Sinodielsin yunnanensis Wolf f。
2. 2 黑藁本的文献分析:黑藁本在许多文献中均记
载其原植物为蕨叶藁本 L igusticum p teridophy llum
Franch. ,如《中华本草》[ 7] (精选本)记载: “蕨叶藁本
L . p terid op hy llum Franch. ex Ol iv . , 又名野川芎、
岩川芎、土当归、红秦归、土防风(云南) ,药材名黑藁
本,销云南、四川”。《新华本草纲要》[ 8]记载:“蕨叶藁
本 L . p ter idophyl lum 分布于四川及云南中部、西
部、西北部及东南部地区,别名黑藁本、岩川芎、野川
芎、岩林(云南) ,以根入药, 味辛,性温。有散寒、祛
湿、镇静、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偏头痛、
神经性头痛、胃寒痛及肌肉关节痛等症”。《云南种子
植物名录》[ 12]记载:“蕨叶藁本、黑藁本(玉溪)、野川
芎、打不死, L . p teridophy llum 2 000~3 600 m, 昆
明、嵩明、丽江、邓川、东川、中甸, 以根入药, 发散风
寒、镇静止痛、祛湿, 还治感冒头痛、胃寒气痛、肌肉
痛”。《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 [ 13]记载:“黑藁本,别名
岩川芎、野川芎、岩林,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蕨叶藁
本L . p teridophy llum, 以根入药。生于高山岩石缝
间。分布于云南省。辛,温,散寒止痛,主止风寒感冒、
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胃寒痛、肌肉关节痛”。而
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13]藁本项下记载: “云南
有一种黑藁本 L . delavay i, 仅在当地使用”。这一
记载的植物种和一些文献中记载的黄藁本的基源之
一丽江藁本L . delavay i 相矛盾。
3 实地调查
我们在滇中、滇西黄藁本主要产区及集散地进
行了实地考察, 发现黄藁本的主流商品是滇芹 S .
yunnanensis, 而以“黄藁本”名入药的丽江藁本 L .
d elav ay i只有滇西、滇西北局部地区的民间草医少
量使用,功效与滇芹相似,目前各地均未见有大宗药
材商品,至于曾经是否大量使用尚需进一步考证。而
在黑藁本的主要生产和使用地区调查, 发现黑藁本
基源只有一个种, 即为蕨叶藁本 L . p teridophy l-
lum。
4 结论与讨论
根据本文的考证结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记载的黑藁本基源为丽江藁本 L igust icum delavay i
Franch. 似有不妥,因为以“黑藁本”为名入药云南
仅有一种, 即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蕨叶藁本 L igus-
·258·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 年第 32卷第 3期
ticum p ter idop hy l lum Fr anch.。
据《植物名实图考》滇藁本的说明及附图,《滇南
本草》记载的藁本与我们实地考察所采得的滇芹标
本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功效相同。由此证实过去
和现在昆明及滇中地区使用的黄藁本是《滇南本草》
上记载的藁本, 也是《植物名实图考》上记载的滇藁
本。
现代文献记载云南使用的“黄藁本”有 2 种基
源。我们初步分析,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
是:滇芹做“藁本”使用历史较长,最初只在滇中昆明
地区使用, 由于滇芹根一般呈棕黄色, 故名“黄藁
本”;后来随着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 在滇西、滇西北
地区也开始使用, 但是由于在滇西、滇西北分布的丽
江藁本,其根的外形与滇芹根相似,难以区别,所以
将这两种植物的根都作“黄藁本”使用。目前由于丽
江藁本分布区域狭窄, 资源量也相对较少, 所以市场
上流通的大宗商品药材基本上是滇芹,丽江藁本只
在产地民间局部使用。黄藁本作为云南地方性习用
药,其基源植物又有 2种, 它们的药理、药效作用是
否一致,与药典收载的正品藁本有何异同,都是值得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S ] . 1995年版 . (一部) .
[2] 明·兰 茂 . 滇南本草[ M ]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77.
[3] 清·吴其睿 . 植物名实图考[ M ] . 第二十三卷
[4]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M ] . 下册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 1977.
[5] 朱兆云,罗天浩,寸润林等 . 大理中药资源志[ M ] . 昆明:云南
民族出版社, 1991.
[6] 云南省药材公司 . 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M ] .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1993.
[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员 . 中华本草(精选本)
[ M ]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 8] 江苏植物所 . 新华本草纲要[ M ] . (第二册 ) . 上海:上海科技
出版社, 1988.
[ 9] 杨国祥,吴宗柏,金健民,等 . 滇南本草附方研究[ M ] .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3.
[ 10] 单人骅,佘孟兰 . 中国植物志[ M ] . 五十五卷第一分册 . 北
京:科学出版社, 1993.
[11]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 云南植物志[ M ] . 第 7卷 . 北京:科学出
版社, 1997.
[ 1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 .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 M ] . 昆明:云
南人民出版社, 1984.
[ 1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M ] .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1975.
西洋参种子休眠解除与磷酸戊糖途径关系的研究
赵永华, 杨世林,刘惠卿,刘铁城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4)
摘 要: 目的 探讨磷酸戊糖代谢途径与西洋参种子休眠解除的关系。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糖-6-磷
酸脱氢酶( G6PDH)的活性,在 340 nm 处测定吸光度,以每克鲜重 5 min 吸光度的变化△D340/ g fw·5 min 表示酶
活性的大小。结果 层积初期,西洋参种子 G6PDH 活性水平很低;进入生理后熟期后, G6PDH 活性迅速持续升高。
G6PDH 是磷酸戊糖途径( PPP )的关键酶, G6PDH 的活性大小是PPP 的限制因子。仅仅从G6PDH 酶活性的变化尚
不能肯定 PPP 就与参洋参种子休眠的解除有关。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呼吸抑制剂 NaN 3可以增加西洋参种子萌发
过程中 G6PDH 的活性, 加速西洋参种子休眠的解除,且低温能促进 NaN 3的这种作用。结论 西洋参种胚后熟过
程中, 随着种胚的迅速生长, PPP 在糖代谢途径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最终导致休眠的解除。
关键词: 西洋参;种子; 休眠解除;磷酸戊糖途径
中图分类号: S 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3 0259 03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sphopentose pathway and seed dormancy releasing of
Panax quinquef olius
ZHAO Yong-hua, YANG Shi-lin, L IU Hui-qing , L IU T ie-cheng
  ( I nstitute of Medicinal P lant, Chinese Academy o f M 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 nion Medica l Colleg e, Beijing 100094,
China)
Key words : Panax quinquef olius L. ; seed; do rmancy releasing ; phosphopento se pathw ay
  西洋参 Panax quinquef olius L. 果实成熟时种 胚属于不完全类型,国内外对种胚滞育和休眠的原
·259·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 年第 32卷第 3期
 收稿日期: 200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