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a gl y e o n e )
,
3 0 1 ( 7 )
,
2 8 7 ( 7 )
,
2 7 3 ( 3 )
, 2 4 5 ( 5 )
,
2 1 7 ( 3 )
,
1 5 7 ( 3 )
,
1 5 1 ( 2 0 )
,
1 0 6 ( 4 5 )
。 `
H N M R
( D M SO
一
d
。
) a
: 1 2
.
5 ( s
,
C
S一
O H )
,
7
.
8 4 ( d
,
2
.
0
,
C
:
, 一
H )
, 7
.
5 3 ( d d
,
2
.
0 , 8
.
7
,
C
` , 一
H )
, 6
.
9 1 ( d
,
8
.
7
,
C
s
, 一
H )
,
6
.
4 3 ( d
,
2
.
0
,
C
s 一
H )
,
6
.
2 0 ( d
,
2
.
0
,
C
6 一
H )
,
5
.
4 2 ( d
,
6
.
7
,
C
l , 一
H )
,
5
.
2 1 ( b r
,
C
l一 H ) , 3 . 8 5 ( 3 H , s , 一 O C H 3 ) , 3 . 0 6一 3 . 7 3
( 1 I H
,
m )
,
0
.
9 9 ( 3 H
,
d
, 6
.
1 , C
`一H ) 。
` 3
C N M R ( D M S O
一
d
。
) 台: 1 5 6 . 5 ( C Z , 。 ) , 1 3 3 . 1
( C
3
)
,
1 7 7
.
4 ( C
4
)
,
1 6 1
.
3 ( C
S
)
,
9 8
.
8 ( C
。
)
,
1 6 4
.
2 ( C
7
)
, 9 3
.
8 ( C
,
)
, 1 0 4
.
1 9 ( C
l 。
)
,
1 2 2
.
3
( C
l
,
)
,
1 1 5
.
3 ( C
Z
,
)
,
1 4 6
.
9 ( C
3
,
)
,
1 4 9
.
4 ( C
4 ,
)
,
1 2 1
.
1 ( C
。 ,
)
,
1 0 1
.
2 ( C
l ·
)
,
7 4
.
3 ( C
Z
。
)
, 7 6
.
0
( C
3·
)
,
7 0
.
1 ( C
`。
)
,
7 6
.
6 ( C
S
,
)
,
6 6
.
9 ( C
6·
)
,
1 0 0
.
9 ( C
, ,
)
,
7 0
.
4 ( C
Z,
)
」 ,
7 0
.
6 ( C
S·
)
,
6 6
.
9
( C
` ·
)
,
1 0 0
.
9 ( C
l ,
)
,
7 0
.
4 ( C
Z,
)
,
7 0
.
6 ( C
3 ,
)
,
7 1
.
8 ( C
` ,
)
, 6 8
.
3 ( C
S·
)
,
1 7
.
8 ( C
。,
)
,
5 5
,
7
( O C H
3
)
。 以上数据确定化合物 仪 为水他昔 。
化 合 物 X : 黄 色 针 晶 , m p 18 8 ℃ ~
1 90 ℃ 。 盐酸 一M g 粉反应显红色 。 T L C 、 I R 与
芦丁对照品一致 , 确定为芦丁 。
致谢 : 光语 由本所仪器分析室浏定 。 药材
由安徽芜湖中医学校刘晓龙同 志采集鉴定 。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医学科学 院药物研究 所 , 等编 . 新华本草纲要 . 第
2 卷 . 上海 : 上海科技 出版社 , 19 91 : 4 42
2 彭江南 ,等 . 中草药 , 1 9 9 7 , 2 8 ( 10 ) : 5 8 1
3 彭 江南 ,等 . 中草药 , 1 9 9 7 , 2 8( 增刊 ) : 4 5
4 P e n g j i a n g n a n
,
et a l
.
C h i n C h e m L e t t s
,
1 9 9 5
,
6
: 9 6 5
5 P e n g j i a n g n a n
, e t a l
.
Ph y t o e h e m i s t r y
,
1 9 9 7
,
4 6 ( 6 )
:
1 1 1 9
6 彭 江南 ,等 . 药学学报 , 19 9 7 , 3 2 ( 1 2 ) : 9 0 8
7 S h a f i z a d e h F
, e t a l
.
P h y t o e h e m i s t r y
,
1 9 7 0
,
9
:
1 3 1 1
8 N o m u r a M
, e t a l
.
P h y t o e h e m i s t r y
,
1 9 8 1
,
2 0 ( 5 )
:
1 0 9 7
9 F o n s e e a S F
, e t a l
.
P h y t o e h e m i s t r y
,
19 78
,
17 ( 3 )
: 4 9 9
( 1 9 9 8
一 0 3
一
2 3 收稿 )
红曲中降血脂活性成分的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药 学院 (上海 2 0 0 4 33)
沈阳军 区总 医院
实鹤鸣 命
郭 涛
宋洪涛 陈 磊 杨根金
摘 要 由紫红曲霉诱变育种而 获得一 菌株 材dna sc u : P u rP u er u 、 M S 18 ,从该菌株发酵而成的红
曲药材 中分离得到一 化合物 , 经鉴定为洛伐他汀 。
关键词 红曲 洛伐他汀 降血脂
红曲是一 味传统药材 , 为红曲科 红曲霉
属真菌 紫红 曲霉 oM n a s c u s 户u动 u er u s W e n t接种于大米上发酵而成 〔 1〕 。 通过对全 国各地
产红 曲药材的调研和分析 , 有些产地的红曲
中虽然 含有强效 血脂 调节剂 H M G 一 C o A 还
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 ,但含量甚微 , 为此我们
通过对紫红曲霉的诱变育种获得一株我们感
兴趣的菌株 M . P u rP u er us M S 1 8 , 经在大米
上发酵而成红曲药材 (样 品编号 H 1 8 ) ,并从
中分离得到一化合物 v , 经鉴定为洛伐他汀
( l o v a s t a t i n
,
m o n a e o l i n K )
。
化合物 v 为无色针 状结 晶 , m p 1 58 ℃一
1 6 0℃ (丙酮 一水重 结晶 ) , 易溶于极性大 的有
机溶媒 (甲醇 、 乙醇 、 乙酸乙醋 、 氯仿 )和碱水 ,
不溶于石油醚及中性 、 酸性水 中 , M S 给出分
子 离 子 峰 4 0 4 ( M ) , 结 合 其 ` 3 C N M R
和 ’ H N M R 数据 (见表 1 、 2 ) , 推测该化合物的
分子式为 C Z; H 3 00 。 。 IR ( K B r ) e m 一 ` : 3 5 4 0 ( C -
H )
、
2 9 7 0 ( C
一
O H )
、
1 7 2 0 ( C = O )
、
1 6 6 0 ( C =
C )
,
1 2 2 0 ( O
一
C
一
O )
, 说明有经基 、 双键和醋淡
A d d r e s s
:
M i H e m in g
,
C o l le g e o f P h a r m a e y
,
eS
e o n d M i l i t a r y M e d i e a l cS i
e n e e s , S h a n g h a i
毖鹤 鸣 医学博士 ,研 究生 导师 , 从事 中药现代化和标 准化研 究与老年药学和抗衰老天然药物 的研究 , 近期正在进行发醉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工作 。 发表论文 40 余篇 , 出版专著 8 部 ,获 国家中医药 局和军队科 技进步奖 5 项 ,任卫生部第六届药典委员会 委员 , 《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 》英文版副主编 , 中国药学会老 年药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
1 7 2
·
基基 团 。
` 3
CNM R中烯 碳 信 号 2 8 1 .3 1, 1 3 1 . 5 7 ,
1 3 3
.
0 4 和 1 2 9 . 6 3 p p m 及 ` H N M R 中烯氢信
号 5 . 5 3 ( I H , b r s . ) , 5 . 9 8 ( I H , d , J = 9 . 6
H z )
,
5
.
7 9 ( I H
,
d d
,
J = 9
.
6
,
5
`
7 H z )
。 结合
U V 在 2 3 0 , 2 3 7 , 2 4 6 n m 处存在最大吸收 ,说
明分子 中存在共扼双烯 。 此外 ,氢谱 中给出 3
个 连续 碳上 氢 信号 5 . 3 8 ( I H , m ) , 4 . 6 3 ( 1
H
,
m )
,
4
.
3 7 ( I H
,
m ) 以及 4 个 甲基氢 信号
1
.
0 9 ( 3 H
,
d
,
J = 7
.
2 H z )
,
0
.
9 1 ( 3 H
,
d
,
J =
7
.
5 H z )
,
1
.
1 0 ( 3 H
,
d
,
J = 6
.
9 H z )
,
0
.
8 8 ( 3
H
,
t
,
J = 7
.
2 H z )
。 `
H 及 ’ 3C N M R 数据与文献
报道的洛伐他 汀的数 据一致 ,故鉴定 为洛伐
他汀 ,化学结构式见图 1 。
仪器与试剂
熔 点测 定 用 电 热熔
点测定 仪 ; 紫外光谱用 岛
津 U V 一 2 65 ` C测 定 ; 红 外
光谱用 日立 2 7 0一 5 0 测定 ;
测用
图 1 洛伐他汀化
学结构式
E l
一
M S 用 JM S 一 D 3 O O
定 ; 核 磁 共 振 谱
B r u k e r
一
S P e e t r o s P i n A C
-
P 30 O测定 ; 层析用硅胶 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
产的硅胶 H ( 10 一 4 0 川 。 红 曲药材 : 由紫红曲
霉菌 M . P u rP u er us W en t 诱 变育 种而得 的
菌株 M . P u rP u er us M S 18 接种于蒸熟 的大
米上经 32 C发酵 7 d 后 ,低温烘干制备而成 。
2 提取和分离
将红 曲研成粗 粉 , 称取 s k g , 用 95 % 乙
醇热提 , 提 取 液 浓 缩 至 稠 膏 状 , 用适量
硅胶 H 拌和均匀后低温 干燥 , 研成细粉后 ,
上硅胶 H 低 压柱 , 用石 油醚 一乙 酸 乙醋溶 剂
系统进行梯度洗脱 ,在石油醚 一乙酸乙醋 ( 5 :
1 )洗脱部分得 到化合物 v , 用适量苯加热溶
解 , 放冷析 出结 晶 , 经丙 酮 一水重 结晶得纯品
1 0 9
.
4 m g
。
3 鉴定
化合物 V 为无色针状结 晶 , m p 1 58 C一
1 6 0℃ (丙酮 一水 ) ; U V 入m a二 n m : 2 3 0 , 2 3 7 , 2 4 6 。
I R ( K B r ) e m
一 ` : 3 5 4 0 , 2 9 7 0 , 1 7 2 0 , 1 6 6 0 , l
《中草药 》 19 99 年第 3 0 卷第 3 期
2 2 0
。
M S m / z
: 4 0 4 (M + )
,
3 0 2 (M 一 1 0 2 ) , 2 8 4
( M 一 1 2 0 ) , 2 2 4 (M 一 1 8 0 ) , 1 9 8 (M 一 2 0 6 ) ,
1 7 2 ( M 一 2 3 2 ) , 1 5 9 ( M 一 2 4 5 ) , 1 5 7 ( M 一
2 4 7 )
。 ’
H N M R ( C D C 1
3
/ T M S ) p pm 见表 1 ;
裹 1 化合物 v 的 ’ H N M R 数据
H位 占ppm H位 己ppm
1 5
.
38 (I H ) 3` 4
.
37 (I H )
2 1
.
95 (Z H ) 4` a x 1
.
66 (I H )
3 2
.
41 (I H ) 4` eq 1
.
99 (I H )
3
一
CH 3 1
.
09 (3 H
,
d
,
J= 7
.
2 Hz ) 5` 4
.
63 ( I H )
4 5
.
53( I H ) 6` 1
.
32( I H )
5 5
.
98( I H
,
dd
,
J= 9
.
6 Hz ) 1
.
89 ( I H )
6 5
.
79 ( I H
,
dd
,
J= 9
.
6
, 5
.
7 H z ) 7
`
1 39 (I H )
7 2
.
39 ( I H ) 1
.
49 (I H )
7一 H s 0 . 91 (3 H , d , J= 7 . 5 Hz ) 2阳 2 . 36 (I H )
8 1
.
72( I H ) Zt CH3 1
.
10 (3 H
,
d
,
J
= 6
.
g Hz )
s a 2
.
25 (I H ) 3
”
1
.
42( I H )
2
,叫 2 . 64 (z H , ddd , J= 17 . 7 , 2
.
3
, l
.
4 H z ) 1
.
64 ( I H )
2
, ax 2
.
71 ( I H
,
dd
,
J= 17
.
74
, 4
.
2 H z ) 4
刀 0 . 88( 3 H , t , J= 7
.
2 Hz )
` “
C N M R ( CD C 1
3
) p p m 见表 2 。 与文献报道 〔 2〕
的洛伐他汀的数据一致 。
表 2 化合物 v 的’ 3 C N M R 数据
C 位 占p p m D E P T C 位 占p p m D E P T
1 6 7
.
6 7 C H I
`
1 7 0
. 百工 亡一一
2 3 2
.
7 l C H 2 2
`
3 8
.
6 9 C H 2
3 2 7
.
4 4 C H 3
`
6 2
.
6 3 C H
4 1 2 8
.
3 l C H 4
` 3 6
.
1 8 C H 2
4 a 1 3 1
.
5 7 C S
` 7 6
.
0 1 C H
5 1 3 3
.
0 4 C H 6
`
3 2
.
9 5 C H 2
6 1 2 9
.
6 3 C H 7
`
2 4
.
2 5 C H 2
7 3 0
.
8 8 C H I
’ `
1 7 6 8 l C
8 3 6
.
6 l C H 2
助
3 7
.
3 3 C H
s a 4 1
.
4 9 C H 3
扣
2 6
.
8 0 C H Z
3
一
C H 3 2 2
.
8 2 C H 3 4
即
1 1
.
7 1 C H 3
7一 C H 3 1 3
.
8 6 C H 3 2
即一
C H 3 1 6
.
2 2 C H 3
4 结论与讨论
从紫红曲霉 M S 18 菌株接种于大米上发
酵制备 的中药红 曲中分 离到无 色针 晶化合
物 , 其理化性质与洛伐他汀文献报道的一致 ,
为内源性 H M G 一C o A 还原酶抑制剂 。 本实验
结果确认 了我们制备的红 曲药材中含有降血
脂活性 成分 , 为红 曲用于防治高脂血症提供
了科学依据 。
A k i r a E 曾从 红色细曲霉 “ M . ur b e r N o
1 0 0 0 5 ” 菌株的 S L 发酵培养液 中分离到 87
m g 洛伐他汀 ,收率为 0 . 0 0 1 7% 〔 2〕 。 我们从 5
k g 红 曲 H 18 药材 中分离到化合物 v 10 9 . 4
m g
,收率为 0 . 0 0 2 2写 。 因此 ,可 以认为 , 对中
药红 曲进一步深入研究 , 从 中开发研制天然
来源 的血脂调节药物具有广阔的前景 。
.
1 7 3
.
参 考 文 献
江 苏新 医学院编 . 中药大 辞典 . 第一 版 . 上海 : 上海人
民出版社 , 1 9 7 7 : 9 9 1
E n d o A
, e t a l
.
J A n t ib io t i e s
,
1 9 7 9
,
3 2
:
8 5 2
( 1 9 9 8
一
1 0
一
2 5 修 回 )
东北洋蓄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质谱室 ( 3 0 0 0 70) 侯 卫 韩素丽 王洪梅 张连云
洋曹草 A c h i l le a , m i ll e j b l i u m L . 为多 年生 草
本 、 茎高 35 ~ 50 c m , 被 白柔 毛 ,根 出叶有短柄 , 茎生
叶无柄 , 互 生 , 长 圆形至长状线形 , 花期 6~ 8 月等特
点 , 主要分布于 东北 、 华北等地 , 生于河岸砂质或石
质地带 。 挥发 油是洋普草 的重 要成分 。花曹或盛开的
花中挥发油 最多 , 叶 中次之 , 茎则极少 ,挥发 油 中特
别重要 的成分是奠 ( az ul e n e) 。 一般以挥发油和 奠的
含量作为判断本药 质量 的标准 〔1〕 ,但此植物 的挥发
油 中有 的并不合有莫 , 特别是 山 区野生 的植物 中 。 洋
普草具有清热解毒 、 止血 、 抗 炎 、 健 胃 、 降低 血压 、 和
血调 经 , 上痛 等疗效 〔 1“ 。 为 了进一步探讨东北洋警草
的品质 ,对其中花 , 叶 、 茎的挥发 油进行了 G C 一M S -
D S 的测定分析 ,从鉴定 出 72 个化合物 。
1 材料及样品制备
东北洋奢草经天津中医学院中药系黄石渠教授
鉴定 , 为上等品 ,取 阴凉处 晾干 的花 、 叶 、 茎 3 部分各
自粉碎成粗粉 (2 号筛 ) , 各取 20 . 0 9 分别放置挥 发
油提取器中提取 〔幻 , 得到深黄色 不透 明液体 , 花的收
率为 1 . 8 5% ,茎 、 叶分别为 0 . 0 9 2% 、 0 . 0 4 3 % 。
2 仪器及实验条件
2
.
1 气谱条件 : G C 岛津 G C 一 7A G 气 相色谱仪 。 用
D V
一
1 7 弹性毛细管柱 2 5 m X O . 2 5 m m (英国产 ) 。 进
样量 1 拜L 。 载气 : N Z ( 9 9 · 9 9% ) ( 日本产 ) 。 柱前压 ,
7 8
.
4 5 k P a
。 分流 比 : 4 0 : 1 。 进样 口温度 : 2 5 0 ℃ 。 程
序升温条件 : 5 0 ℃ ( s m in )~ 2 0 / m in ~ 2 3 0 0 ( 1 6 m i n ) 。
2
.
2 质谱条件 :英 国产 V G 公 司 Z A B 一H S , G C 一M S -
D S 质谱仪 ( E l 源 ) 。 电离 室的温度设置为 20 0 ` C , 电
离 电压 : 7 0 e V 。 加速电压为 6 kV 。 分辨率 1 0 0 0 。 扫
描范 围 , 3 0一 5 0 0 a m u 。 截气 H e ( 9 9 . 9 9 9% ) ( 日本
产 ) 。 扫描 速度 , 1 5 /d ce 。 D S 为美 国产计算机 。
3 结果与讨论
3
.
1 所得样 品不经过处理 , 直接进 样 , 先在气谱中
探索条件 , 后再经气 一质 谱计算机 联 用仪分析 , 确定
各对应组分质谱数据和 扫描峰号 , 经过 ( D S 一N B )S 计
算机及谱库计算数据 处理结果与内谱库对应检索并
打印相应结果 ,从 2 0 6 个峰中鉴定 出 72 个化合物 。
对具相应 的总离子流 图用峰 面积 归一化法计算相对
应百分含 量 , 各 主要 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如下 : 甲
醇 0 . 0 2 , 甲 酸 0 . 0 3 , 乙 醇 0 . 0 4 , 乙 酸 0 . 0 2 , 丙 酮
0
.
0 5
, 甲 醛 0 . 0 3 , 丙 一 2 醇 0 . 0 1 , 戊 醇 0 . 0 2 , 戊 烷
0
.
0 3
, 戊醛 0 . 0 1 , 1 一己醇 0 . 0 3 , 己醛 0 . 0 2 , 2 一 a 一吠喃 乙
醇 0 . 05 , 2一 甲基 己醇 0 . 0 3 , 1一庚醇 0 . 07 , 庚醛 0 . 06 ,
戊 酸 0 . 02 , 甲基环 己烷 0 . 0 5 , 1 , 5一 己烯一 3 炔 一 0 . 01 ,
甲苯 0 . 03 , 2一 甲基 丁醛 0 . 02 , 2 , 2一二 甲基戊醇 0 . 01 ,
2
一氛化 戊 烷 0 . 01 , l , 3 一二 甲苯 , 1 , 2一二 甲 苯 , 乙 醛
0
.
0 1
, 四 甲基庚醇 0 . 0 4 , 壬烷 0 . 0 3 , 苯乙烷 0 . 0 2 , 苯
丙烷 一 2 0 . 0 4 , 1 , 2 , 3 , 4一 四 丁醇 0 . 08 , 5一 甲基 , 己 一 2 醇
0
.
0 3
,
1
一辛 烯 一 3 一醇 0 . 0 1 , 3 一己 烯 一醇 一 1 0 . 0 1 , 3 一甲基 -
丁基 一经胺 0 . 0 1 , 糠 醛 0 . 0 9 , 奠 2 6 . 9 , l一 a 旅烯 4 . 1 5 ,
d
一。 一旅烯 4 . 08 , p一旅烯 3 . 01 , l一柠檬烯 4 . 52 , l一龙 脑
3
.
1 0
, 龙脑 乙 醇酷 2 . 0 3 , l一樟脑 5 . 0 5 , 1 , 8 按 叶 素
5
.
0 1
, 丁香 油酚 9 . 2 1 ,侧柏 酮 2 . 0 5 , 石竹烯 3 . 2 0 ,水
杨酸 8 . 0 8 , 缴草 酸 2 . 78 , 异撷 草 酸 2 . 56 , p一榄香烯
1
.
91
, a 一榄香烯 1 . 87 ,芹菜昔元 一 7 一D 一葡萄糖昔 0 . 5 9 ,
本 犀 草素一 7一D 一葡萄糖 昔 0 . 62 , 奢素 0 . 76 , 荻莲醇
0
.
86
, 肉豆范 酸 0 . 94 , 棕搁酸 0 . 9 , 廿 六酸 0 . 8 9 , 亚
油酸 1 . 7 6 , 油 酸 1 . 8 6 , 廿六醇 0 . 9 3 , 份烷 0 . 9 2 , 谷 菌
醇 1 , 1 4 , 豆 幽醇 1 . 5 , 十三碳三烯 一 1 , 3 , 5一三炔 一 7 , 9 ,
n 0
.
54
,
3
一
( 2
一酸一硫茂基 ) 丙炔 醛 0 . 68 , 顺 一 5一 ( 2一硫
茂 基 关戊烯 一 2一炔 一 4一酸 一 1 一甲 醋 0 . 4 , 反 一 1 一 ( 2 一氧 茂
基 卜 4 一 ( 2 一硫茂基 ) 丁 烯一 1一炔 一 3 0 . 24 , 千 叶警 内醋
2
.
5 6
, 乙酞母菊素 1 , 0 1 。
3
.
2 从东北 洋警草挥发油 中鉴定 出 72 个化合物成
分 , 主要 为莫 ( 26 . 97 % ) , 丁香 油酚 ( 6 . 27 % ) , 水杨酸
( 5
.
5 0 % )
,
l
一樟脑 ( 3 . 4 4% ) , 1 , 8 一按 叶素 ( 3 . 4% ) , l 一 a
旅 烯 ( 2 . 8 3% ) , l 一柠 檬 烯 ( 2 . 8 0 % ) , d 一 a 旅 烯
( 2
.
7 8% )
,各旅烯 ( 2 . 05 % ) , 石竹烯 ( 2 . 18 % ) , 撷草
(下 转第 1 87 页 )
·
1 7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