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综述·
耳草属植物中三萜成分及其波谱特征研究进展
袁青梅 ,赵静峰* * ,杨靖华* * ,李 良* * *
(云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 从耳草属植物中分离出 28种三萜成分 ,大多为五环三萜 ,其基本骨架为乌索烷及齐墩果烷 ,少数为羽扇豆
烷衍生物。 综述了它们的结构及其波谱特征。
关键词: 耳草属 ;三萜 ;波谱特征
中图分类号: R282. 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1) 08 0754 03
Survey on triterpenoids fromHedyotis L. and their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YUAN Qing-mei, ZHAO Jing-feng , YANG Jing-hua , LI Liang
( Yunnan Univ er sity , Kunming Yunnan 650091, China )
Key word: Hedyotis L. ; t ri terpenoids; spect 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耳草属 ( Hedyotis Linn. )系茜草科 ( Rubiaceae )的一个
大属 ,总共有 420种 ,我国有 50种 ,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 ,
我国云南、广西、福建、浙江、台湾等地均有生长 ,其中有 20
多种药用 ,主要用于治疗肝炎、肾炎、风湿、痢疾、腹泻、毒蛇
咬伤和癌肿等症 [1]。近年来 ,发现白花蛇舌草粗提水溶液能
增强小鼠腹腔液中白细胞吞噬白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在体外
对腹水癌、吉田肉癌等多种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 [2 ]。 1997
年 , Yang Jeng-jer[3 ]等发现其粗提物对恶性毒瘤 S180细胞有
强烈的拮抗性 ,并能很快恢复经辐照治疗后人体内的促红细
胞生成素 ,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但其化学成分的研
究仍不很充分 ,从文献看 ,三萜化合物在该属植物中分布最
广 ,笔者综述了从该属植物中分出的 28种五环三萜化合物 ,
并重点介绍其波谱特征。
1 三萜成分及其结构
耳草属植物中 ,三萜及其衍生物大多为五环三萜 ,其基
本碳架为乌索烷 ( ursane)及齐墩果烷 ( oleanane) ,少数为羽
扇豆烷 ( lupane)衍生物 [11] ,普遍分布于耳草属各种中。 有生
物测定显示 ,化合物 1~ 3及 11具有抗 Bacillus subtilis M45
及 B . subtilis H17菌活性 [4] ,其余未见活性报道。 现将耳草
属植物中三萜化合物归述于下 (表 1、图 1)。
表 1 耳草属植物中的三萜成分
序 化 合 物 [α]D(°) mp(℃ ) 来源植物 文献
1 nudicaucin A + 71. 3(c, 0. 114, MeO H) a 4
2 nudicaucin B + 34. 5(c, 0. 22, MeOH) a 4
3 nudicaucin C - 4. 9(c, 0. 41, MeOH) a 5
4 methyl 3β , 23-diacetoxyurs-12-en-28-oate + 64. 1( CHCl3) 180~ 181. 5 b 5
5 methyl 3β , 24-diacetoxyurs-12-en-28-oate + 50. 8( CHCl3) 180~ 182 b 5
6 2α, 3β , 24-triacetox yurs-12-en-28-oate + 51( CHCl3) b 5
7 olean-12-ene-3β-28-29-t riol t riacetate + 87. 1 192~ 194( pet rol ) c 6
8 olean-12-ene-3β-28-29-t riol + 45. 7(M eO H) 289~ 290 c 6
9 methyl m esebrysnth -emaidenate c 5
10 meseb ryanthemaidigenic acid c 6
11 g uaiacin D + 22. 8(c, 0. 041, MeO H) a 4
12 ursolic acid + 66 285~ 291 b , d , e, f 5, 7, 8~ 10
13 3-epiu rs olic acid b , d , e, f 5, 7, 8, 9
14 ursonic acid b. d. e. f 5, 7, 8, 9
15 methyl 2α-hydroxyu rsolate diacetate + 17(c, 1. 7 CHCl3 b 5
16 methyl 2α-hydroxyepiurs olate dicetate + 51( C2H5O H) 300~ 305 b 5
17 methyl-2α-h yd rox y-3-epiu rsolate dicetate + 15(c, 0. 25, CHCl3) b 5
18 methyl-2α, 2α, 23-t riace-toxyurs-12-en-28-oate + 37(c, 0. 35, CHCl3) b 5
·754·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8期
收稿日期: 2001-01-20基金项目:云南省教委基金资助项目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经费资助
* Tel: (0871) 5032154 * * 云南大学化学系 * * * 云南大学药学院
续表 1
序 化 合 物 [α]D(°) mp(℃ ) 来源植物 文献
19 ben thamic acid + 298(c, 0. 55, CHCl3) 197~ 199 b 5
20 methyl us caphate diatetate + 17(c, 0. 35, CCHl3) 115~ 118 b 5
21 oleanolic acid + 80( CH3OH) 305~ 310 b, d, f 5, 9, 10
22 oleanonic acid b 5
23 sumaresinolic acid + 54( CHCl3) 298 b 5
24 h ederag enin + 70( CHCl3) 332~ 334 b 5
25 arju nolic acid b 5
26 betulinic acid 274~ 276 b, f 5, 9
27 betulin b 5
a-H. nudicaul is; b-H. lawsoniae; c-H. acuton gula; d-H. aur icularia; e-H. d ichotoma ; f-H. chrysotricha
图 1 耳草属三萜化合物结构
·755·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8期
2 波谱特征
2. 1 红外光谱 : 五环三萜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在区域
( cm- 1 ) A( 1 392~ 1 355)及区域 B( 1 330~ 1 245) ,随它们的
基本骨架不同而区别。 齐墩果酸的衍生物在区域 A有 2个
吸收峰: 1 392~ 1 379及 1 370~ 1 355,区域 B有强吸收:
1 330~ 1 315, 1 306~ 1 299, 1 269~ 1 250。乌索酸的衍生物
在区域 A和 B各有 3个吸收: A: 1 392~ 1 386, 1 383~
1 370, 1 364~ 1 359; B: 1 312~ 1 308, 1 276~ 1 370, 1 250~
1 245。
耳草属中此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1) 1 740~ 1 710
有强吸收 ,表明 17位上为-COO R取代 ; 2) 1 240~ 1 230处
的强吸收为-OAc的吸收峰 [5 ]; 3) 812为 12, 13位的 CH= C
峰 [6]。
2. 2 质谱:在三萜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中 ,质谱分析具有重要
地位 ,不同母核的三萜类化合物有各自的裂解特征 ,并遵循
一定的规律 ,产生一系列特征的碎片离子峰 [12 ]。
耳草属三萜的质谱特征: 1) m /z 262为基峰 ,是 C环上
RDA裂解所得 D, E环的离子峰 ; 2)在 m /z 249, 203, 189,
133等处有一系列强峰 ,表明此类化合物为典型的 12△ -齐墩
果烯及 12△ -熊果烯五环三萜化合物 [5 ]。
2. 3 1HNM R谱: 耳草属五环三萜的 1HNM R谱主要获取信
息是双键质子、甲基质子及其连接 -OAc的亚甲基和次甲基
质子。
1) C H= C型环内双键质子 ( H-12)的化学位移约在
δ5. 20~ 5. 32之间 ,环外支连双键质子 ( H-29)为 δ4. 61 [4] ,如
化合物 1和 11。
2)环上 23~ 27, 29, 30位的甲基质子化位移主要在
δ0. 70~ 1. 20之间 , -O Ac上的甲基质子主要在 δ1. 90~ 2. 10
之间 ,而 28位上的 COOM e 3个 H在δ3. 60左右 [4~ 6]。
3) -CH2OAc上的亚甲基在δ3. 70与 δ4. 12左右有两个
双峰 ,直接与环相连的 CH-OAc的次甲基则向低场移至
δ4. 80以上有个二重峰。另外 ,此类化合物的 18位碳的质子
因受相邻的 13位上的双键及 17位的羰基影响而向低场移
动 ,在约δ2. 25左右有峰 [5]。
2. 4 13CNM R谱: 在此类化合物中碳谱最易分辨的信号是
双键碳原子及 17位上连接的酸或酯的羰基碳原子。
1 ) C-12, C-13为环内双键 ,其碳信号分别为 δ124. 4,
δ144. 3,如为环外双键 ,其末端碳向高场移为δ107. 4,如化合
物 1的 C-29, C-20则为δ149. 5[4, 13]。
2)环上 3位酮羰基碳在δ216. 30,如羟基则为δ76. 10,
28位上的羰基则在δ177. 3左右 [4, 5]。
3 结语
耳草属植物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生物活性 ,除三萜
外 ,还从中分出环烯醚萜、木脂素、多糖、蒽醌等化合物。但对
其开发研究还甚少 ,除黄毛耳草 H . chrysotricha用作“肠炎
宁”制剂的主药外 ,其余仅在民间使用 ,因此深入研究与开发
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 1 ]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 [M ]. 第二版 .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6.
[2 ] 黎光南 .云南中药志 [M ]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1990.
[ 3] Yang J J, Lin C, C, Hsu H Y, et al . The pos sible us e of Peh-
Hue-Juwa-Chi-Cao as an an ti tum or agen t and radiop ro tector
af ter th erapeutic i rradiation [ J] . Ph yto ther Res , 1997, 11( 6):
428.
[ 4 ] Masataka K, Yoshio, H, M i tsuo T. T ri terpen oid saponins
f rom Hedyot is nu dicau lis [ J ]. Ph ytoch emist ry, 1998, 48( 3):
525-528.
[ 5 ] Kikuchi T R, Matsuda S, Kadota S, et a l. Studies on th e con-
s ti tu ents of m edicinal and related plan ts in S ri Lanka. I. New
t ri terpen es f rom Hedyotis lawsoniae [ J ] . Chem Pharm Bul l,
1984, 32( 10): 3906-3911.
[6 ] Hui W H, Li M M. Triperpen oid s and s terols f rom th e stems
of Hedyot is acutangala. [ J] . Phy toch emis t ry, 1977, 16: 1309-
1310.
[ 7 ] Hamzah A S, Jasmin e H, Ahmad R, et al . New Anth raquin-
ones f rom the roots of Hedyotis d ichotoma [ J ] . J Nat Prod,
1997, 60: 36-37.
[ 8 ] Kozhipambi l K P, Ayyapath S. St ructure of auricularine, A
bis-indole alkaloid f rom Hedyot is auricular ia [ J ] . Phyto-
ch emis t ry, 1981, 20: 351-352.
[ 9 ] 方乍浦 ,杨义芳 ,周贵生 . 黄毛耳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2, 17( 2): 98-100.
[ 10 ] Bhakuni D S, Gupta N C, Sheo S, et al . Chemical const it-
uents of Actinodaph en august ifol ia , Croton sparsi f lorus , Du-
abanga sonnerat iodes , Glycosmis mauri tiana , Hedyotis aur ic-
ularia , Lyonia ovel l fol ia , Micromelum pubescens, Pyrus
pashia and Rhododendron [ J ] . Phy toch emis t ry, 1971, 10:
2247-2249.
[11 ] 林启寿 .中草药成分化学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
[ 12 ] 丛浦珠 . 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M ]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1987.
[ 13 ] 华会明 ,侯柏玲 ,李 文 ,等 . 柳穿鱼中三萜化合物的研究
[ J] .中草药 , 2000, 31( 6): 409-412.
·75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1年第 32卷第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