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全 文 :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广东省博罗制药厂研究所 ( 5 16 1 0 0) 梅全喜
摘 要 综述了近年来艾 A rt e m is a a r g y . 叶的药理作用概况 ,表明艾叶有抗菌抗病毒 、 平喘镇咳
祛痰 、 止血与抗凝血 、 抗过敏 、 镇静 、 免疫 、 护肝利胆及补体激活等作用 。
关锐词 艾叶 药理作用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 A 汀 e m is a a r g y 之 的
干燥叶 ,为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 , 药用历史颇
久 ,最早记载见于 《名医别录 》 。传统药性理论
认为艾叶有理气血 、逐寒湿 、温经 、止血 、安胎
作用 ,现代的实验研究表明艾叶具有许多新
的药理作用 , 现将近年来艾叶的药理研究概
况综述如下 。
1 抗菌抗病毒作用
大量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水浸剂 、艾叶
烟薰和艾叶油有抗细菌 、抗真菌 、 抗病毒 、 抗
支原体作用 。
1
.
1 抗细菌作用 : 张维西①较阜研究了艾叶
的体外抚菌试验 ,结果表明艾叶水煎液在体
外对炭疽杆菌 、 Q 和 卜溶血链球菌 、 白喉杆
菌 、 肺炎双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0 种革
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 李坡等〔 2 ,报
道了艾烟在培养皿中的抑菌试验和烧伤创面
的抑菌试验 , 发现艾叶烟薰对一般常见化脓
性细菌如绿脓杆菌 、大肠杆菌 、金葡球菌等有
显著抑制作用 , 能使烧伤创面的菌落数显著
减少 。 华东医院等单位〔幻报道将苍术艾 叶香
(含 苍术 30 % 、 艾 叶 20 写 ) 点燃 在体积 为
.0 0 6 6m
, 的小实验箱中 , 安放好已接种的细
菌平皿进行杀菌和抑菌试验 ,结果发现烟薰
h4 能杀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A 群 、 肺炎球
菌 、 流感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烟薰 h8
能杀灭绿脓杆菌 ,并能抑制枯草杆菌的生长 。
叶春枚等 〔们观察了艾烟薰的抑菌作用 ,发现
艾烟薰 Zo m in 后可抑制金葡球菌 和 乙型链
球 菌 , 薰 3 o m i n 可抑 制大肠 杆菌 , 薰 s o m i n
A d esr
s :
M e i Q
u a n x i
,
G u a n朗 o n g P r o vi n e ia l I n s t it u t e o f oB lu o P h a m a e e u t i e a l F a e t o r y , OB lu o
3 袁感南 ,等 . 药物分析杂志 , 1 9 8 6 , ( 6 ) : 3 4 9
4 袁班南 ,等 . 中药通报 , 1 9 8 7 , 1 2 ( 4 ) : 4 5
5 C h o C H
, e t al
.
P l a n t a M e d
,
1 9 8 6
,
5 2 ( 5 )
:
3 4 3
6 张宝恒 ,等 . 中国药理学报 , 19 90 , 1 1 (3 ) : 2 53
7 许青援 . 陕西新医药 , 1 98 1 , 1 0 ( 4 ) : 5 5
s 赵子彦 ,等厂中国药理学报 , 2 9 5 3 , 4 ( 3 ) : 1 7 3
9 章杨龙 , 等 . 中国药理学报 , 1 9 9 1 , 12 ( 3 ) : 2 6 3
10 吴清华 , 等 . 中国药理学报 , 1 9 8 8 , 9 ( 2 ) : 2 3 7
1 1 李锐松 , 等 . 中国药理学报 , 2 9 8 6 , 7 ( 3 ) : 2 1 9
1 2 陈. 吸 ,等 . 上海第二 医科大学学报 , 19 9 1 , 1 2 ( 2 ) : 2 4 0
13 张宝恒 ,等 . 全国第二届抗炎免疫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汇
编 . 山东泰安 , 19 86 . 巧 1
1 4 陈学荣 ,等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1 9 90 , 2 2 ( 5 ) : 5 7 2
1 5 C ha ng M S
, e t a l
.
A e t a P ha
r
ma
e o l S iinc
a , 1 9 9 1
,
1 2 ( 2 )
:
1 2 1
1 6 王学武 , 等 . 中草药 , 1 9 8 3 , 1 4 ( 3 ) : 1 0 6
1 7
l 8
l 9
2 O
2 l
22
2 3
24
2 6
2 7
2 8
2 9
李先荣 , 等 . 中西医结合杂志 . 1 9 82 , 2 ( 1 ) : 42
李雪梅 ,等 . 中国药理学报 . 1 987 , 8( 2 ) : 1 5 3
黎雪如 ,等 . 中草药 , 1 98 7 , 1 8 ( 5 ) : 2 2
尚红 生 ,等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1 9 8 6 , 18 ( 2 ) : 12 7
谢大为 ,等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19 85 , 5 ( 1 ) : 8
王会贤 , 等 . 中国免疫学杂志 . 19 93 , 9 ( 5 ) : 31 5
吕兰熏 .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 1 9 87 , 10 (3 ) : 36
张述禹 , 等 . 中国药学杂志 , 1 9 9 3 , 2 8 ( 6 ) : 3 2 8
刘晓东 , 等 . 南京药学院学报 . 1 9 86 , 1 7( 4) : 309
祝经平 , 等 . 中成药 , 19 9 2 , 1 4 ( 8 ) : 7
罗学娅 , 等 . 贵阳医学院学报 . 1 9 91 , 18 (2 ) : 18 。
王平全 , 等 . 药学学报 , 29 9 4 , 2 9 ( 5 ) : 3 2 6
黄圣凯 ,等 . 中草药 , 19 8 7 , 1 8 ( 9 ) : 4 0 2
谢明智 ,等 . 药学学报 , 19 8 1 , 16 ( 7 ) : 4 8 1
( 1 9 9 5

0 6一 1 2 收稿 )
(中草药 ) 19 9 6 年第 2 7 卷第 5 期 3 1 1
可抑制绿脓杆菌 。此外 ,还有研究表明艾叶烟
薰对变形 杆菌 、 白喉杆菌 、 伤寒及副伤寒杆
菌 、 结核 杆菌 (人型 H 3 7 R V )等也有 抗菌 作
用 〔 5 1 。 有研究表明艾叶油对常见的致病菌如
肺炎球菌 、 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 甲型及乙
型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 最低抑菌浓度为
2 X 1 0 一 “一 4 只 1 0 一 ’ m l /m l 肉汤 〔6 , 。
1
.
2 抗真菌作用 : 孙迅毛, 〕对艾叶煎剂抗皮癣
真菌作用进行 了研究 ,发现浓度为 30 %的艾
叶煎液可使许兰 氏黄癣菌 、 许兰氏黄癣菌蒙
古变种 、 狗小芽胞癣菌 、 同心性 毛癣 菌等近
1 0 种真菌停止发育 。 曹仁烈等 断R〕观察到艾叶
水浸剂 ( 1 : 4) 在试管 内对荃色毛癣菌 、 许兰
氏黄癣菌 、 羊毛状小芽胞癣菌 、 红色表皮癣菌
等皮肤真菌均有 不同程度 的抑制 作用 。 孙
迅〔的进行了艾 叶薰法对 14 种致病性真菌抗
菌作用 的初步观察 ,结果表明艾叶烟薰对许
兰氏黄癣菌 、 红色毛癣菌等 14 种皮肤真菌均
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
1
.
3 抗病毒作用 :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
医院气管炎研究组等〔 , 。 ,观察 了苍术艾 叶香
烟薰对实验 用腺 病 毒 3 型 、 鼻病毒浙九 一 2
株 、 疙疹病毒浙 九一 9 株 , 副流感 I 型病毒仙
台株和流感病毒 A 。 沪防 7 2 一 10 株等 4 种呼
吸道病毒的抑制作用 , 结果表明苍术艾叶香
对这 5 种病毒都有一定抑制作用 。 另单独用
艾叶烟薰以观察艾叶对腺病毒 、 鼻病毒 、 流感
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抑制 作用 ,结果表明艾
叶对这 4 种病毒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 张其正
等 〔川进行 的研究表明用苍术艾 叶烟薰剂点
燃 (浓度为 g1 或 59 / m , ) ,均 能在 0 . s h 内使
流感病毒滴度 ( IE D S 。 )较对照组 明显下降 (下
降 1 . 5 5一 3 . 0 0 个对数以 _ L ) 。 华东医院等口
对苍术艾叶香抗腮腺病毒 、 流感病毒 、 核形多
角体病毒的作用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苍术
艾叶香对这 3 种病毒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
1
.
4 抗支原体作用 :有研究观察了苍术艾叶
香烟薰的抗支原体作用 ,结果烟薰 4h 能使 口
腔支原体和肺炎支原休灭活 ,说明艾叶有一
定的抗支原体作用 〔3 ; 。
.
3 1 2
.
2 平喘 、镇咳 、 祛痰作用
药理实验证明艾叶有较好的平喘 、镇咳 、
祛痰等作用 ,其中尤以平喘作用最为显著 。
2
.
1 平喘作用 : 有研究表 明艾叶油能直接松
弛豚 鼠气管平滑肌 , _且随剂量加大 ,作用亦增
强 , 0 . 5拜g, /m l 的作用强 度与 异丙 肾上腺 素
0
.
1 2 5拜g , m l 相当 。 也能对抗 乙酞胆碱 、氯化
钡和组胺引起的气管收缩现象 , 并增加豚 鼠
肺灌流量 。艾叶油不论灌胃 、肌肉注射或气雾
剂给药对豚鼠由组胺 、 乙 酞胆碱引起的药物
性哮喘均具有平喘作用 〔` 〕 。 防治慢性气管炎
艾叶油研究协作组 〔 , 2〕对艾叶油中的平 喘成
分进行了分离 , 发现平喘作用较强的是菇品
烯醇一 4 、 卜石竹烯和篙醇 ,其中尤以菇 品烯醇

4 平喘作用最佳 。 浙江省平喘药协作组〔` ’ 〕在
此基础上又发现了 2 个平喘作用较强的单体
成分 a 一菇品烯醇和反式香苇醇 , 动物实验表
明其平喘作用比艾叶油强 。
2
.
2 镇咳作用 : 豚鼠实验表明艾叶油灌胃后
能抑制丙烯醛或拘椽酸引起的咳嗽 , 使之频
次减少 ,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镇咳机理主要系
抑 制 延 髓的 咳 嗽 中枢 , 可 被 可 拉 明所 抵
消仁14〕 。
2
.
3 祛痰作用 : 酚红法试验表明小鼠不论是
灌胃或腹腔注射艾叶油均能促进增加酚红由
气管排泄 ,表明艾叶油有祛痰作用 〔 s 〕 。
3 止血与抗凝血作用
传统 医药理论认 为艾叶有止血作用 ,现
代的药理实验也证实了艾叶 (尤其是艾叶炭 )
确有一定止 血和抗凝血作用 , 可见艾叶对于
血.液的作用是具有止血 (促凝血 )和抗凝血作
用的双 向性 。
3
.
1 止血作用 : 艾叶水浸液给小鼠腹腔或静
脉注射可降低 毛细血管通透性 ( L oc he t 氏
法 “ ,给 免灌服有促进 血液凝固作 用〔 5〕 。 张学
兰等〔’ 5 〕对不同烘制 品艾 叶对小 鼠凝血时 间
与出血时间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艾 叶炒炭或
艾叶在 1 8 o C烘 l o m i n 到 Z o o aC 烘 2 0m i n 之
间的烘制品均 能显著地缩短凝血和出血时
间 ,说明其有明显止血作用 。 张华等 〔 , 6 ,采用
毛细管法观察艾叶不同炮制品对小鼠凝血时
间的影响 .蒋纪洋等 〔 , ” 采 用小鼠剪尾法测定
了 份叶不同炮制品对 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二者均 用 50 %艾叶水煎液灌胃 , 结果表明艾
叶炭 (妙炭 、 醋艾炭 、 锻炭 、砂烫炭 )均有显著
的止血作用 。
3
.
2 抗凝血作用 : 周伯通等 (18 , 以部分凝血
活酶时间 ( K P T T ) , 凝血酶元时间 ( P T ) 及凝
血醉时间 ( T T )为指标 ,研究了艾叶 (干 )水煎
液对体外血液凝固的影响 , 结果表明艾叶煎
剂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 , 对 K P T T 、 P T 、 T T
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其抗凝作用与肝素相似 ,
但艾叶煎剂有促进纤维蛋白元溶解作用 ,而
肝素无此作用 。 日本人樱川信男将艾叶等生
药的浸膏 用 蒸馏水溶解成 1 、 10 、 30 、 50 及
l o om g /ml 的浓度 用于血凝学实验 , 结果 a)
50m g /m l 浓度的艾叶溶液对血凝呈抑制作
用 ; b )艾叶用量依赖性地抑制纤维蛋 白溶液
(1 0u /m l )
, 在 l o om g / iln 浓 度 时抑制率达
6 9
.
8%
; c) 艾叶在高浓度时能剂量依赖性地
明显抑制二磷酸腺昔胶原 、 肾上腺素所致的
血小板聚集 c19 〕 。 温瑞兴等〔203 从艾叶中提取了
卜谷街醉和 5 , 7一二经基一 6 , 31 41 一三甲氧基黄
酮 , 二者对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且
前者的作用比后者更强 。
4 抗过敏作用
有研究表明 `2 , , ,体重 0 . s m / k g 艾叶油给
已用卵蛋 白致敏的豚鼠灌胃后 , 对于再次用
卵蛋白玫击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有明显保护作
用 ,能抑制致敏豚鼠肺组织释放组胺及慢反
应物质 , 直接对抗慢反应过敏物质引起的肠
管收缩 。 还有研究表明艾叶油中成分 a 一菇品
烯醉 、葛缕醇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和 5一经色胺引起的皮肤血管渗透性增强 ,抑
制豚鼠肺组织释放 SR S一 A 和 SR S 一 A 引起的
豚鼠回肠收缩 〔2幻 。 艾叶还有促使与速发变态
反应有关的嗜碱性粒细胞回升 ,但这种变化
是机体自己的调节功能还是药物作用还有待
于深入研究〔 23) 。
5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中草药》 1 9 9 6 年第 27 卷第 5 期
有研究表明 j : 50 浓度艾叶油 1一 2滴
(2 x l o
一 `
m l) 均能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力 ,对
心率影响不大 ,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现象 ,
如加大浓度可使心博停止 ,对离体兔心艾叶
油 l m l ( l : 巧 0) 可极度抑制心脏收缩力 , 心
率及冠脉流量也 明显减少 ,对兔主动脉在紧
张度提高的情况下呈松弛作用 ,且能对抗异
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4CZ ” 。
` 镇静作用
有研究表明 艾 叶油给家兔腹 腔注射
l m l/ k g
, 可使兔活动减少 , 当注射 Zm l/ k g ,
用药 l o n l i n 后 , 兔 由镇静转人翻正反 射消
失 ,呼吸减慢 ,最后死亡 。 小鼠实验证明艾叶
油 0 . s m l/ k g 灌 胃能 明显延长戊 巴 比妥钠的
睡眠时间 ,对加速士的宁的惊厥死亡 ,似有一
定的协同作用 〔 2们 。
7 免疫作用
有报道用野艾油以 0 . sm l/ k g 给小 鼠灌
胃 3 d , 能使腹腔炎性渗出白细胞吞噬率明显
增加〔25] 。 张其正等〔` ’ )以测定鼻分泌液中特异
免疫球蛋白 A ( SI G A ) 的含量为指标 , 研究了
苍术艾叶香对人体免疫作用的影响 , 结果薰
香前后 SI G A 含量非常 明显地提高 , 说明艾
叶烟薰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作用 。此外 ,艾灸
能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 提高
机体免疫力 。
8 护肝利胆作用
艾叶有一定的护肝作用 , 能促进肝功能
的恢复 , 临床上用艾叶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炎
病人 , 有恢复肝功能 、 降低转氨酶作用 , 并可
增加患者食欲 , 改善 自觉症状 〔川 。 艾叶亦有
一定利胆作用 , 胡国胜 〔川用艾叶油胶囊配成
2% 吐温混悬液 ( 7 5川 /m l ) ,大鼠十二指肠给
药 ,结果艾叶油混悬液能使大鼠胆汁流量显
著增加 ,说明艾叶油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研究
还表明艾叶油明显增加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胆
汁流量 。
9 其它作用
9
.
1 局部刺激作用 :艾 叶所含挥发油对皮肤
有轻度刺激作用 ,可引起发热 、 潮红等 。
·
3 1 3
·
9
.
2 促进消化作用 : 艾叶口 服静刺激胃肠道
消化液的分泌 ,促进消化 ,增进食欲 。
9
.
3 对子宫的作用 : 艾叶煎剂能兴奋家兔离
体子宫 ,产生强直性收缩 ,艾叶粗制浸膏对豚
鼠离体子宫亦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 。
9
.
4 补体激活作用 :将艾的热水提取物加入
人的血清中 ,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 ,并证明这
是补体激活的结果〔 28) 。 日本山田氏也发现艾
叶热水提取物有强烈的补体活性 , 活性的主
要成分为酸性多糖〔川 。 此外 , 还有研究表明
艾叶水提液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30j 。
1 0 艾叶的吸收排泄与毒性作用
1 0
.
1 吸收与排泄 : 艾叶 口服后很快由小肠
粘膜吸收而到达肝脏 , 随血液循环而扩至全
身 , l h 内即可在尿中发现艾的成分 , 大部分
储于体内 , 由小便逐渐排除 , 或经氧化 、 结合
而被破坏〔 3 , , 。
10
·
2 毒性作用 : 艾叶及艾叶油毒性均较低 ,
有研究表明口服艾叶油 ( 0 . 45 m l ) , 2次 d/ ,连
续 3 0d 扩对家兔生长 , 血色素及细胞总数与分
类 ,尿蛋白 、 尿镜检 、 肝功能 、 肾功能和心电图
无明显影响〔 2 , 。 对家兔相当于成人剂量 25 倍
灌胃或 2 . 5倍气雾给药 ,连续 30 d , 临床及病
理检查均未见异常 。 艾叶煎剂小白鼠腹腔注
射给药的 L D S。为 23 9 生药 k/ g ; 艾叶油小鼠
灌 胃 L D S。为 .2 4 7m l/ k g ,艾 叶油小鼠腹腔注
射 L D S。为 1 · 1 2m l / k g 〔, 5〕 。
参 考 文 献
l 张维西 . C h i n M e d j o u r , 19 4 9 , 6 7 ( 1 2 ) : 6 48
2 李 坡 ,等 . 中华 外科杂志 , 1 9 65 , 13 ( 9 ) : 7 8 7
3 华东医院 ,等 . 中华医学杂志 . 1 9 75 , 5 5 ( 10 ) : 6 2 9
4 叶春枚 , 等 . 上海针灸 , 1 98 吕 , (2 ) : 7
5 江苏新医学院编 . 中药大 辞典 . 仁海 ; 上海科技 出版社 ,
1 9 8 6

5 56
6 杭州第二中药厂 . 中草药诵讯 , 1 9 7 6 , 7 ( 9 ) : 2 7
7 孙 迅 . 中华医学杂志 , 1 9 55 . 4 1 ( 6 ) : 5 3 6
8 曹仁烈 , 等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 57 , ( O : 2 86
9 孙 迅 . 中华医学杂志 , 1 9 5 7 , 4 3 ( 4 ) : 3 5 4
10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气管炎研究组 . 中
华医学杂志 . 19 75 , 5 5 ( 9 ) : 6 2 4
1 1 张其正 , 等 . 新医学 , 1 9 7 9 , 10 ( g ) : 4 1 2
12 防治俊性气管炎艾叶油研究协作组 . 医药工业 , 1 9 7 , 8
( 1 0 )
:
8
13 浙江省平嘴研究协作组 . 中草药 , 19 82 , 13 ( 6 ) : 1
14 吴葆杰主编 . 中草药药理学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8 3

17 9
1 5 张学兰 , 等 . 中药材 , 1 9 9 2 , 1 5 ( 2 ) : 2 2
16 张 华 , 等 . 中药材 , 1 9 , s , 1 6 ( 1 ) : 3 4
17 蒋纪洋 , 等 . 中药材 , 1 9 8 7 , 1 0 ( 2 ) : 3 0
15 周伯通 , 等 . 湖南医学院学报 , l , 5 1 , 6 ( 1 ) : 3 2
一9 樱川倍男 , 等 . 最新医学 ( 日 ) , 1 98 3 , 3 8 ( 9 ) : 1 8 8 9
20 沮琦兴 , 等 . 中国中药杂志 , l , 9 2 , 17 ( 7 ) : 4 0 6
21 柯铭清编著 . 中草药有效成分理化与药理特性 , 长沙 :
湖南科技出版社 , 1 980 . 5 42
2 2 璐和生 , 等主编 . 中药方荆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 广
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19 91 . 19 7
2 3 浙江省绍兴地 区艾叶油 治疗过敏性疾病协作组 . 中草
药通讯 , 1 9 7 5 , 6 ( l ) : 4 3
24 湖北省卫生 局编 . 湖北中草药志 (二 ) . 武汉 : 湖北人 民
出版社 , 1 98 2 , 3 4 5
25 胳和生编著 . 中药与免疫 (理血药 ) . 广州 : 广东科技出
版社 . 19 8 6 . 9 6
2 6 陈友梅 .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校刊 , 19 84 , (1 ) : 21
2 7 胡国胜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19 8 , ( 3) : 52
2 8 丁宗铁 .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19 83 , 5( 5) : 52
2 9 山田阳城 , 等 .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19 86 , 8 ( 1 ) : 47
3 0 竹内良夫 , 等 .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 19 84 , 6 ( 1 ) : 47
31 全 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 国中草药 汇编 (上 册 ) . 北
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 86 . 2 71
( 1 9 9 5

0 6一 1 4 收稿
1 9 9 6

0 3

0 3 修 回 )
是召是召 召召 毯台是令 之么是召 忍 S 毯弓召 S 赵公习 6 超弓名名寻 S 毯弓是名足召易吕之弓 是召是名之么 是名超召是弓之弓妞召超召 是召 是亏是召是宙 毯玄是玄之玄妞召是召超召资王名屯写
敬 告 读 者
木刊 自 1 9 9 6 年起新辟 “ 新产品 、 新设备 、 企业介绍 ” 专栏 ,主要宣传 、 推广卫生部批准的中
药新药及各 厂名牌产品 , 各省市 卫 生厅 (局 )批准 的 中药新保健品等 ,重 .点报道 其主要成分 、 药
理作用及 l哈床应用等内容 ; 宣传新的生产设备 、 仅墓 、 企业及国 家重点实验室和 学科带头人等 ,
稿件一般 不超过 1 5 0 0 字 。 欢迎宣传 , 欢迎来稿 。
·
3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