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orchid diversity of Yachang Nature Reserve in Guangxi

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7(4):590— 595 2007年 7月
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和太平1,彭定人2,黎德丘2,孙 革1,赵泽红2,邓荣艳l
(1.广西大学 林学院,南宁 530004;2.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南宁 530011)
摘 要:对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的兰科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该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具有
如下特点;(1)物种多样性丰富,居群数量大,共有兰科植物 44属 113种(含 5变种);(2)分布广泛,生境复杂
多样;(3)地理成分兼备热带和亚热带性质,生活类型齐全;(4)垂直分布格局呈现一定规律性。文章最后提出
了该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兰科植物;多样性;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广西
中图分类号:Q16;Q94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7)04—0590—06
Study on the orchid diversity of Yachang
Nature Reserve in Guangxi
HE,] i—Ping1,PENG Ding-Renz,LI De-Qiu2,SUN Ge ,
ZHAO Ze-Hong2,DENG Rong—Yan
(1.CollegeofForestry,Guangxi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2.Guangxi
Forestry Suro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Nanning 53001 1,China)
Abstract: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orchid plants diversity of Yachang Orchid Plants Nature Reserve in Guangxi
was carried 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chid plants diversity in this reserve were as follows:(1)species diversity
was abundant,population quantity was large,there were 107 species,belonging tO 43 genus of Orchidaceae in all(in—
cluding 3 varieties);(2)distributed wildly,habitat was complicated and various~(3)geography component had both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qualities,living types were complete(4)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ppeared definite regu—
larity.Finaly,preliminary suggest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Orchid plants diversity in this reserve
were proposed.
Key words:orchid;diversity;Yachang Or chid Nature Reserve Guangxi
1 自然环境概况
雅长兰科植物 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
于桂西北乐业县境内,地理坐标 106。11 31”~106。
27 4 E和 24。44 16”~24。53 58”N,地跨乐 业县花
坪、雅长、逻沙等乡镇 9个行政村。保护区东接大石
围天坑群风景旅游区,西毗南盘江,北起狗论山,南
至草王山,区域东西长 26.2 km,南北宽 18 km,总
面积22 062 hm。。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是
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山原地带,主要为中山
和低 山地貌 ,山脉走 向大致北西一南东 ,以花坪谷地
为中线 ,南北部较高 ,中间较低,区内沟谷纵横,叠峰
连绵,海拔 1 000 m 以上的山峰 89座,1 500 m以上
的有 19座,最高的盘古王海拔 1 971 m,最低处是一
沟口,海拔 400 m,相对高差达 1 571 m。
保护区地处桂西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深受季
风环流和焚风效应的影响,夏季盛行海洋湿润气团,
收稿日期 :2007-02—28 修回日期 :2007—06—16
基金项目:广西“十五”林业科学研究项目(“十五”林科字(20023第O4号)[Supported by Forestry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Guangxi Forestry
Buresu(2002)04]
作者简介:和太平(1963一),男 ,广西宾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与森林植物的教学及研究 ,(E-mail)h-taiping@163.cor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和太平等: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591
冬季盛行大陆寒冷气团。区域气候温和、夏元酷暑、
冬元严寒。据保护区所在地花坪气象站资料,保护
区年均气温 16.3℃,极端最高温 41.i℃,最低温一3
℃,冬季时有霜雪;年均 日照 1 467.0 h。保护区降
水偏少,年均降水量 1 O51.7 mm,比广西全区年均
降雨量(1 510.1 ram)减少约 1/3,春秋干旱尤以春
旱严重。由于受焚风效应的影响,降水量较少,海拔
500 IT1以下的红水河河谷地带主要分布褐红土,500
~ l 000 IT1主要分布山地红壤,l 000 m以上发育成
山地黄壤,部分山体顶部发育成草甸土;受成土母岩
影响,在石灰岩分布的部分地区发育有黑色石灰土
和棕色石灰土。
2 兰科植物多样性特点
2.1物种多样性丰富,居群数量大
2004~2006年,结合雅长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
考察,由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雅
长林场等单位共 2O多名技术人员,采用样带调查、
线路调查、样方调查、标本采集、照片拍摄等相结合
的方法,对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植物资
源调查,共采集、鉴定植物标本 3 600余号(含样方
标本 220余号),拍摄植物照片 1 i00多张(含兰科
植物标本 154份,照片 207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并根据有关资料(陈心启等,2003;中国科学院中国
植物志编辑委员会,l98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l985;傅立国,2002),对标本与照片进行鉴定,其中
部分标本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郎楷永研究员鉴
定。调查鉴定结果,迄今已知该保护区共有野生兰
科植物 ll3种(含 5变种),隶属于 44属(表 1),是
广西兰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保护区,广西至今亦未
见兰科植物种类如此丰富的县份。
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
区域物种丰富度大。统计结果,保护区兰科植物物
种丰富度达 0.51种/kin。,居广西野生兰科植物主
要分布区的首位。
表 1 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及其特性
Table 1 Species and characteristic of orchid in Yachang Nature Reserve 0f C,uangxi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92 广 西 植 物 27卷
31 建兰 C ensifolium
32 蕙兰 C faberi
33 多花兰C.fzoribundum
34 春兰 C.goeringi var.goeringii
35 春剑 C.goeringii var.1ongibracteatum
36 线叶春兰 C.goeringii var.serratum
37 寒兰C.kanran
38 兔耳兰 C.1ancifolium
39 大根兰 C.macrorhizun
4O 珍珠矮 C.nanulum
邱北冬蕙兰 C qiubeiensis
墨兰C.sinense
西藏虎头兰 C.tracyanum
钩状石斛 Dendrobium aduncum
兜唇石斛 D.aphylum
束花石斛 D.chrysanthum
叠鞘石斛 D.denneanum
流苏石斛 D.fimbriatum
聚石斛 D.1indleyi
美花石斛 D.1oddigesii
铁皮石斛 D.D,j icinale
小花火烧兰 Epipactis helleborine
自绵毛兰 Eria asiopetala
匍茎毛兰 E.clausa
足茎毛兰 E.coronaria
粗茎毛兰 E.mica
菱唇毛兰 E.rhombodalis
密花毛兰 E.spicata
无叶美冠兰 Eulophia zolingeri
滇金石斛 Flickingeria albopurpurea
红头金石斛 F.calocephala
毛萼山珊瑚 Galeola lindleyana
天麻 Gastrodia eleta
地宝兰 Geodorum densifzoYum
贵州地宝兰 G.eulophioides
多花地宝兰 G.FecuFwum
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光萼 斑 叶兰 G.henryi
毛葶玉凤花 Habenaria ciliolaris
长距玉凤花 H.davidii
鹅毛玉风花 H.dentata
线瓣玉风花 H.fordi
裂瓣玉凤花 H.petelotii
条叶角盘兰 Herminium bulleyi
叉唇角盘兰 H.1anceum
尖囊兰 Kingidium braceanum
多花盂兰 Lecanorchis multiftoFa
平卧羊耳蒜 Liparis chapaensis
心叶羊耳蒜 L cordi folia
大花羊耳蒜 L.distans
长苞羊耳蒜 L inaperta
紫花羊耳蒜 L.nigra
镰翅羊耳蒜 L.ootanensis var.bootanensis
地生 600~1 700
地生
半附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腐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地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附生
腐生
附生
附生
腐生
腐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地生
附生
腐生
附生
地生
附生
附生
地生
附生
1 000~ 1 300
700~ 1 200
600~ 1 300
800~ 1 200
800~ 1 400
700~ 1 200
800~ 1 400
700~ 1 400
1 000
1 000~ 1 400
800~ 1 200
800~ 1 300
700~ 1 000
800~ 1 300
800~ 1 500
800~ 1 300
800~ 1 400
400~800
400~ 1 200
800~ 1 2OO
800~ 1 400
1 000~ 1 400
800~ 1 500
800~ 1 400
1200
1 OOO~ 1 300
1 000~ 1 300
1 300
1 000~ 1 400
800~ 1 200
1 200~ 1 900
800~ 1 400
400~800
400~800
400~800
900~ 1 2OO
1 500
800~ 1 200
1 000~ 1 400
1 1OO~ 1 300
800~ 1 2OO
1 1OO
1 700
1 700~ 1 900
800~ 1 200
1 000~ 1 200
800~ 1 400
1 000~ 1 500
1 200~ 1 400
800~ 1 200
800~ 1 400
400~ 1 000
疏林下、灌丛中 路旁有一定散射光且多石、多
腐殖质之处
林下、林缘 、灌丛 、草坡湿润透光处
山坡林下、林缘树干或石壁上
林缘 、林中空地、灌丛草坡、多石湿润 山坡
多石草坡、林缘或林下湿润处
草坡或林缘
山坡林下或沟旁
林下腐殖质丰富与多石之地以及枯木、石壁或
树干上
林中腐殖质多且阴湿处
林下多石处
林下
山坡林下 、灌丛中稍阴湿处或溪边
林中大树或沟谷岩壁
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林中树干上
草坡石上或密林树干上
林中树上或岩石上
沟谷石壁或疏林树上
疏林树干上
林中树干或林下岩石上
林中树干上
石灰岩林下
林中树干或石上
林中树干或石上
林中树干或石上
林中树干或石上
林下岩石上
林下岩石上
山坡、草丛或沟谷溪边
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
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
林下多腐殖质之处
林下多腐殖质之处
山坡林下或沟旁灌丛
沟旁灌丛 、草丛
山坡林下 、灌草丛
林下
山坡林下
山坡林下和沟边
山坡灌草丛或林下
林缘、路旁、沟边草丛中
山坡草丛 、灌丛或林下
山坡林下
山坡草地
灌丛、草地及疏林
疏林树干上
林下多腐殖质处
林下岩石上
林下阴湿处
林下树干或岩石上
沟谷岩石上
林下阴湿处
沟谷岩石和树干上
n ∞ “ 们 蛆 曲 ∞ n 娼 踮 卯 鼹 的 ∞ ∞ 诣 ∞ 卯 鸽 ∞ 加 n 他 ” ∞ 跎 S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和太平等: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593
在保护区植被原生性较强的石灰岩地区,兰科植
物常可成为草本层的优势类群,各种兰科植物呈团块
状分布,密集覆盖于岩石及树干上。调查发现,兰科
植物密集的局部地区,400 m2范围内种类多者可将
近3O种,如在风岩洞的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
coides)、小化香树(Platycarya glandulosa)林下连片
分布着带叶兜兰、长瓣兜兰、硬叶兜兰、云南石仙桃、
莎叶兰、兔耳兰、足茎毛兰、梳帽卷瓣兰、叉唇叉子股
等 20余种兰科植物。又如在拉雅峡谷的冬青(Ilex
chinensis)、风箱树(Cephalanthus occidentalis)林下,越
南香荚兰、阔叶沼兰、栗鳞贝母兰、滇金石斛、流苏石
斛、束花石斛、莎叶兰、带叶兜兰、石豆兰(Bulbophyl-
lure spp.)多种、玉凤花(Habenaria spp.)二种等成片
分布,这里带叶兜兰分布之广、密度之大、数量之多在
全国绝无仅有(程瑾等,2006)!据笔者在保护区拉雅
峡谷对越南香荚兰集中分布点的样地调查结果,该物
种成为层问植物的优势种类,150 m2计有 33株(丛),
平均每株有 5个分枝,分枝平均长度 6 m,最长的在
10 m以上,几乎每株乔木均为其攀附,密集分布于林
下及层问,呈蜘蛛网状,保护区至少分布着 3个面积
近5 000 mz的越南香荚兰大型居群。再如在风岩洞
有一片密集分布的足茎毛兰,面积约 5 mz,密度达
320株/mz。类似足茎毛兰成片密集分布的还有莎
叶兰、阔叶沼兰、栗鳞贝母兰、云南石仙桃、梳帽卷瓣
兰等种类,其中莎叶兰的居群数量和密度也居世界首
位(程瑾等,2006)。
保护区地处滇黔桂结合部,分布着一些滇黔桂
植物区特有的兰科植物种类,如滇金石斛、红头金石
斛、云南石仙桃、邱北冬蕙兰等,而且资源蕴藏量也
很大 。 /
兜兰(Paphiopedilum spp.)是世界著名观赏花
卉,亦是兰科植物中最珍贵的类群之一。雅长保护区
有兜兰 3种(其中包括曾在国际兰界引起巨大轰动、
被誉为“银童”的硬叶兜兰),分别占中国(18种)和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94 广 西 植 物 27卷
西(12种)分布的 16.7 和 25.O ,尤其在风岩洞,在
不及 400 mz范围内,同时分布着三种兜兰,且带叶兜
兰、长瓣兜兰的数量都十分丰富,极为罕见。
雅长保护区的兰科植物,不论种数、密度还是原
生状态的野生兰科植物居群数量,都极为罕见,表明
该保护区是广西兰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
2.2分布广泛。生境复杂多样
雅长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不仅种类多样性
丰富,而且分布十分广泛。从土山到石灰岩石山,从
海拔 400 m南盘江河谷至 1 971 m的盘古王山,几
乎每个山头都有兰科植物分布,天然阔叶林是其主
要分布环境,但人工林下也常常可见。
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为兰
科植物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生境,不论密林下、草丛中
还是岩石、绝壁和树干上,都能够寻觅到兰科植物的
芳踪。雅长保护区兰科植物分布的环境多样性丰
富,表现丰富的生态类型:绝大多数种类耐荫而喜散
射光,也有少数如绶草、小花火烧兰等种类能够耐一
定直射光;多数种类喜酸性土壤,但也有一些种类如
硬叶兜兰、银带虾脊兰等主要分布于钙质土;绝大多
数种类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土,但有的种类
如竹叶兰等既分布于草坡,也分布在河边或沼泽草
地;既有众多的地生兰属如白及属(Bletilla)、虾脊
兰属(Calanthe)、兰属(Cymbidium)等生长于林下
地上 ,也有一些附生 兰属 如石斛属 (Dendrobium)、
隔距兰属(Cleisostoma)、石豆兰属(Bulbophyllum)
等附生于林中树干上或林下绝壁、岩石上。
2.3地理成分兼备热带和亚热带性质。生活型齐全
雅长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其兰科植物
兼备热带和亚热带成分,其中热带成分有兜兰属、贝
母兰属(Coelogyne)、石斛属、石豆兰属、鹤顶兰属
(Phaius)以及琴唇万代兰、多花指甲兰等,它们多数
是附生兰,但也有少数如鹤顶兰属、兰属部分种类为
地生;亚热带成分有白及属、虾脊兰属、兰属地生种
类、毛唇独蒜兰等,它们多数是附生兰,但也有少数
属种如兰属一些种类为地生兰;而温带、寒带成分的
种类则缺乏。
自然界中,兰科植物绝大多数都生长在湿润、温
暖、有散射光且排水良好之处,但对水分、温度、光照
的要求与适应却因种类而异,为此,兰科植物可分为
地生、附生(气生)、半附生兰(地生或附生)、腐生等四
大生活型(生活方式),其中地生和附生是兰科植物两
大生活类型(陈心启,2003)。保护区兰科的生活型齐
全,四大生活型均有代表种,但以地生兰种类最多,达
56种,隶属 24属,种数占49.6 ,如坛花兰、开唇兰
属(Anoectochilus)、白及属、虾脊兰属、兰属多数种类、
地宝兰属(Geodorum)、斑 叶兰属(Goodyera)、玉凤花
属 (Habenaria)、角 盘 兰 属 (Herminium)、沼 兰 属
(Malaxis)、芋兰属(Nervilia)、鹤顶兰属、越南香荚兰
等;其次是 附生 兰,有 47种,隶属 19属,种数 占
41.6 ,如多花指甲兰、石豆兰属、隔距兰属、贝母兰
属、石斛属、毛兰属(Eria)、金石斛属(Flickingeria)、
鸢尾兰属(Oberonia)、兜兰属、石仙桃属(Pholidota)、
狭叶带唇兰、琴唇万代兰等;再次是腐生兰,有 6种,
隶属6属,种数占5.3 ,即无叶兰、大根兰、无叶美冠
兰、毛萼山珊瑚、天麻和多花盂兰;种数最少的是地生
或附生兰(半附生兰),仅 4种,隶属 2属,占3.5 ,它
们是多花兰、兔耳兰、硬叶兜兰及带叶兜兰。
2.4垂直分布格局呈现一定规律性
因各自的特性,致使不同植物有各自的分布范
围。海拔梯度的分化,导致了环境条件的差异,这种
差异使一些植物得以保存并繁衍(温远光等,2004)。
调查结果表明,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
局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多数种类主要分布于海拔 800
~ 1 200 m,如长臂石豆兰、墨兰、春剑、平卧曲唇兰、
尖囊兰、多花盂兰、阔蕊兰、狭叶带唇兰、矮柱兰、美脉
线柱兰以及毛兰属、石斛属、玉凤花属、沼兰属、芋兰
属、鸢尾兰属、石仙桃属、兜兰属等属绝大多数种类,
它们不仅分布于海拔 800 1 200 m,而且在此海拔梯
度内的居群也常常较大;在海拔400~800 m,主要分
布着多花指甲兰、贡隔距兰、聚石斛、镰翅羊耳蒜、琴
唇万代兰以及地宝兰2种;在海拔 1 200~I 500 m,主
要分布有如无叶兰、剑叶虾脊兰、天麻、滇金石斛、毛
萼山珊瑚等种类;而分布于海拔 1 500 m以上的仅有
条叶角盘兰、叉唇角盘兰、毛唇独蒜兰等少数种类;同
时,也有一些种类分布海拔跨度比较大,如花叶开唇
兰从海拔 650~1 700 m均有分布,分布的海拔跨度
达 1 000 m以上。另有一些种类如黄花白及(800~
1 600 m)、白及(800~1 800 m)、建兰(600~1 700
m)、反瓣虾脊兰(1 200 1 800 m)、美花石斛(400~
1 200 m)等,在雅长保护区垂直海拔分布跨度也较大。
3 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建议
3.1切实加强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兰科植物所有野生种均已被列入《濒危野动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和太平等:广西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 595
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占该公约应保护植物种
数的9O 以上,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flag
group)(罗毅波等,2003)。其中兜兰属所有种类还
被列入附录 I。在中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
然保护区建设规划》(2001~2030)中,已把兰科植物
列为 15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之一,成为其中 2大
类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一(另一类是苏铁科植物),
因而兰科植物的保护已日趋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
视。保护区的成立,也表明了广西十分重视兰科植
物的保护工作,2004年自治区级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
构成立以来,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保护队伍,在基本
查清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分布现状的基础上,根
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及标准规范,制订了保护区总
体规划,明确了主要保护对象和目标,采取了比较有
力的保护措施,使兰科植物得到较为有效的抢救性
保护,其生境也得到相应的重建和修复。但由于保
护区内兰科植物分布分散,人们对兰科植物保护的
意义认识不足,或者花卉、医药等行业对兰科植物的
不当炒作,导致周边居民因短期小利的驱动而到保
护区周边甚至保护区内盗挖野生兰科植物出售,从
而大大增加了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压力及难度,加之
保护区成立不及 3年,管理机构尚需进一步健全,管
理水平尚需提高,社区共管机制尚未完善,人力物力
投入有限,还有旅游开发中对野生兰科植物的不合
理利用等问题,使保护与管理工作尚存在许多不尽
人意之处。为此笔者建议:(1)应尽快将该保护区
申报晋升为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以保证在机构和组
织上增加保护区保护及管理的力度;(2)严格按照
国家有关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以确保保护区乃至周边地区兰科植
物多样性的安全。
3.2积极开展兰科植物科学研究及持续利用技术的
研发工作
由于野生兰科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自我繁殖能力
低,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苛刻,同时人类对森林的过
度采伐导致其生境条件的严重破坏,以及近年来人
类对野生兰科植物不合理的采挖和利用等原因,致
使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破坏程度相当严重,种群数量
越来越少,极大地制约了其 自然持续繁衍(陈心启
等,2003)。为有效保育雅长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
源,在保证野生资源持续增殖的前提下实现对资源
的持续利用,对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的系统研究迫
在眉睫,笔者认为近期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开发:
(1)加强对保护区兰科植物生态学、居群生物学的研
究。研究内容包括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兰科植物种
类的准确分布区、生境、繁殖特征、传粉媒介以及居
群数量、大小、遗传结构等,这是兰科植物的基础研
究工作,是制定具体保育措施的基础(罗毅波等,
2003)。(2)在搞好保护区就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上,
切实加强迁地保护试验工作。在开展保护区就地保
护的同时,应采用先进的科学与技术,结合龙滩水电
站水库淹没区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程,建立珍
稀濒危植物园(或基地),切实做好淹没区包括兰科
植物在内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3)积极
开展规模繁殖及“回归”工作。通过开展野生兰科植
物的组织培养等快速繁殖以及野外栽培技术的研发
工作,大规模繁殖野生兰科植物,是保护野生资源,
恢复兰科植物种群数量的最有效途径(郭保香等,
2003)。既可满足市场对野生兰科植物的需要,极大
减缓保护区野生资源的需求压力,又能增加保护区
收入,增强保护区活力,另外还可以利用野生种质的
人工繁殖苗,开展“回归”试验工作,在试验工作中,
应注意与居群遗传学研究相结合,以便于评估“回
归”植物对原产地生境的适应过程以及对野生植株
生态和遗传学方面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郎楷永研究员帮助鉴定
部分标本,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 自然保护区等单位许多专家及员
工参加了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此一并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陈心启,吉占和.2003.中国兰花全书.第二版[M-I.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
温远光,和太平,谭伟福.2004.广西热带和亚热带山地的植物
多样性及群落特征[M-I、北京:气象出版社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 员会.1984.中国植物志(第 17
~ 19卷)[M-I、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 院植物研究 所.1985.中国高 等植 物 图鉴 (第 五册)
EM].北京:科学 出版社 ,602—772
傅立国.2002.中国高等植物[M].青岛:青岛出版社,364—771
程瑾 ,罗敦,黄琼雅.2006.广西雅长兰科植物 自然保护区考察
见闻[J].大自然,(4):24—26
Chu LY(初立业),Ning SJ(宁世江),Tang RQ(唐 润琴).2002.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and their conservation policies in
Jiuwan Mountain of Guangxi(广西九万山珍稀濒危植物及其
保育对策)[J].Guiha~(广西植物),22(3):225—227
Guo BX(郭保香 ),Zhang SJ(张淑 君),Feng SB(冯顺柏),et
a1.2003.Study on the wild arethusa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下转第 580页 Continue on page 58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80 广 西 植 物 27卷
扰梯度上的响应)I-j].Acta Bot Yunnan(云南植物研究),22
(3):307—316
Cong PT(丛沛桐),Zhao ZH(赵则海),Zhang WH(张文辉),et
a1.2000.The research of succession on process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community on Dongling Mountain with contin。
uous time Markov Approach(东灵山辽东栎群落演替的连续
时间马尔可夫过程研究)[J].Bull Bot Res(木本植物研
究)。20(4):438—443
Fan HB(樊后 保),Wang YH(王 义 弘),Zang RG(臧润 国).
1994.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ongolian oak popula—
tion and its dynamics(蒙古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的
研究)[J].J Fujian Col Fore(福建林学院学报),14(2):
1OO一 1O3
Gao XM(高贤明).Chen LZ(陈灵芝).1998.Studies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communities in
Beijing Mountains(:l~京山区辽东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
究)[J].Acta Phytoecol Sin(植物生态学报),22(1):23—32
Gao XM(高贤明).Du XJ(杜晓军),Wang ZL(王中磊).2003.
Comparison of seedling recruit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Quercus wutaishanicain two habitats in Dongling Mountains
Area,BeijingC[~京东灵山区两种生境条件下辽东栎幼苗补
充与建立的比较)[J].Acta Phytoecol Sin(植物生态学报),
27(3):404—411
Hao XC(郝向春).2002.The development of pine and oak
mixed forest and its ecologic function(松栎混交林 的形成及
其生态功能研究)[J].Shanxi Fore Sci c,l(山西林业科
技),(2):13—17
He SQ(贺顺钦),Wang FQ(王发其).2001.Relationship be-
tween the seedling growth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and light
(辽东栎苗木早期生长与光的关系)[J].ForeRes(林业科学
研究),14(6):697—700
Jia LM(贾黎 明),Zhai MP(翟 明普),Feng CH(冯长红).
2003.Effects of allelopathic substances on the growth and
photolytic thesis of Pinus tabulae for miss seedlings(化感作
用物对油松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J Beijing
Fore Univ(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5(4):6—1O
Li ZF(李 宗 峰),Tao JP(陶建 平 ).Wang W (王 微 ),et a1.
2005. Community micro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tages of upper Mini iang River(岷江
上游退化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J].
Chin J Ecol(生态学杂志)。24(4):364—367
Lan GY(兰国玉)。Lei RD(雷瑞 德).2003.Brief introduction
of spatial methods to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population(植
物种群空间分布分局研究方法概述)[J].J Northwest Fore
Univ(西北林学院学报),18(2):17—21
Liu wS(刘文胜)。Cao M(曹敏),Tang Y(唐勇).2003.A
comparison in the soil seed banks of a Corylus mandshurica—
Quercus liaotunggensis mixed scrub community and three
young forest plantations in the upper reach of Mi~iang River
(岷江上游毛榛、辽东栎灌丛及 3种人工幼林土壤种子库的
比较)[J].J Mountain Sci(山地学报),21(2):162—168
Luo SJ(罗世家),Liang SW(梁师文),Zou HY(~g惠渝),eta1.
1998.A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inus
tawanensis Hayata(黄山松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J].J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16(3):72—76
Sun SC(孙书存),Chen LZ(陈灵芝).1998.Leaf demography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in Dongling Mountain(东灵 山地区
辽东栎的叶群体统计)[J].Acta Phytoecol Sin(植物生态学
报).22(6):538—544
Wang w(王巍),Liu CR(刘灿然),Ma KP(马克平),et a1.
1999.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Quercus liao—
tungensis in two broad-leaved deciduous forests in Dongling
Mountain(东灵山两个落叶阔叶林中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
态)[J].Acta Bot Sin(植物学报),41(4):425-432
Wang w(王巍)。Li QK(李庆康)。Ma KP(马克平).2000.Es-
tablishment and spatial retribution of Quercu5 liaotungensis
Koidz.seedlings in Dongling Mountain(东灵 山地 区辽 东栋
幼苗的建立和空间分布)[J].Acta Phytoecol Sin(植物生态
学报),24(5):595—600
Wu XP(吴晓莆).Wang ZH(王志恒),Cui HT(崔海亭),et a1.
2004.Community structures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oak
forests in mountainous area of Beijing(:l~京 山区栎林 的群落
结构与物种组成)[J].Biodiversity Sci(生物多样性)。12
(1):155—163
Xu XM(徐秀梅).1997.An analysis on community character-
istics of Liaodong oak forest in Liupanshan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宁夏 六盘 山辽 东栎林 群落特 征分析)[J].
Ningxia Agric Fore Sci T f,l(宁夏农林科技)。(2):15—18
Yun R(恽锐 ),Zhong M(钟 敏),Wang HX(王 洪新),et a1.
1998.Study on DNA diversity of Liaodong oak population at
Dongling Mountain Region,BeijingC[~京东灵 山辽东栎种群
DNA多样性的研究)[J].Acta Bot Sin(植物学报)。40(2):
169— 175
Zhang WY(张炜银),Li MG(李鸣光 ),Liang SC(梁士楚)。et
a1.2003.Study on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ikania micran-
tha populations(外来杂草微甘菊种群分布格局研究)[J].
Guihaia(广西植物),23(4):303—306
(上接第 595页 Continue from page 595)
development in Shennongjia(神农架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及其
保护发展必要性的探讨)[J].Hubei Fore Sci Tech(湖北林
业科技),(1):24—27
Luo XT(罗新 谈 ).2003.Investigation of Orchidaceae plants
and protective tactics in Tianyuhe River-Valey in Qinling
Mountains(秦岭田峪河流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保护策
略)[J].Acta Bot Boreall—Occident Sin(西北植物学报),23
(11) :1 969—1 972
Luo YB(罗毅波)。Jia JS(贾建生)。Wang CL(王春玲).2003.A
general review of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Chinese Orchids
(中国兰科植物保育的现状和展望)[J].Biodiversity Sci-
ence(生物多样性),11(1):7O一7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