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view on the Chinese local floras

中国地方植物志评述



全 文 :广西植物Guihaia27(6):844—849 2007年11月
中国地方植物志评述
刘全儒1,于 明1,马金双2。
(1.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2.布鲁克林植物园,纽约11285—1099,美国)
摘要:全面而又详细地回顾了我国半个世纪以来三十四种地方植物志的编写历史,内容,现状与进展,讨论
了各种风格与特色,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今后的有待改进之处与努力方向。
美键词:地方植物志;现状;述评;中国
中图分类号:Q94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07)06—0844—06
ReviewontheChineselocalf oras
LIUQuan-Rul,YUMin91,MAJin-Shuangz+
(1.CollegeofLife&i“Ⅲ,BeijingNormalUniw-slty,Beijin9100875tChinal
2.BrooklynBomnw岛rden,Brooklyn,NewYorkll225—1099,USA)
Abstract:ThemodernChineselocalf orashavebeenpublishedrapidlyinthepasthalfcenturysincethePeople’3Re—
publicofChinafoundin1949,andmorethanthirty-fourfl rascoveredallmosteveryprovinceinthisvastareQhave
beenwrittenbytheChinesetaxonomists.Thecompleterefiewismadefromintroduction,history,contentsandcom-
menmaswellassuggestionsofm demtaxonomicWOrkinChina,especiallyfromunderstandingtheflorasincomplete
andcomprehensiveways,notonlyfromcharactersandstylesintheditinga dresearching,butalsofromthepros—
pectandimprovementinthefuture.
Keywords:lOcalflora;simation;eomment;China
中国地方植物志在此指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植
物志和一部分跨省区的自然区域植物志。这些植物
志共有34种,而且都是建国以来出版的。笔者自90
年代初介绍我国的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马金双,
1990,1991,1992a,b,1993;刘全儒等,1996,1999,
2001,2003,2006),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综合
的报道与评述,更多的情况也不被人们所了解。由于
编写单位不同,中国地方植物志的规格差别很大,所
载内容与风格也截然不同,加之编研水平不一,很有
必要加以全面介绍与评述;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
况,提出今后有待改进之处与努力方向。
1 现状
建国以来的中国地方植物志编写工作始于刘慎
谔主持的《东北木本植物图志》(1955)和《东北草本植
物志}(195&2004),还有陈焕镛主持的《海南植物志》
(1964—1977);而大规模的编写与出版则是文化大革
命后的事情,特别是随着《中国植物志》的编写,地方
植物志工作得以全面展开,并在20世纪90年代和21
世纪初达到高峰。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9个省
市区出版了自己的植物志。目前还没有出版的省份
只有吉林省和陕西省(前者有《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1955)和《东北草本植物志}(1958--2004)所覆盖,后
者有《秦岭植物志》(1974—1985)覆盖大部分。重庆
市因从四川省分出的时间较晚,且由《四川植物志》所
覆盖,故在此不做单独讨论)。总体上讲,中国的植物
种类已在地方植物志方面至少完成一次普查与记载。
对于一个现代植物分类学历史不足百年的发展中国
家来说,在半个世纪时间里就完成这么多的任务,而
又没有全国的统一组织与领导及统一支持,是一项非
常了不起的成就,也是我国植物分类学史上值得大书
特书的一件事。
收稿日期:2006—09-21修回日期:2007-02—30
作者简介:刘仝儒(1963一),男,山西朔州^.副教授.主要从事种子植物分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联《地址:BrooklynBotanicGarden,1000WashingtonAvenue,Brooklyn,New1‰11225.U.S.A.
万方数据
6期 刘全儒等:中国地方植物志评述 845
2内容
据统计,我国目前34种地方植物志中,29种是
省区市的植物志,5种是跨省区市的植物志;目前已
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版的有25种(其中完成第二版
的有3种,还有1种正在进行第二版的修订),尚有9
种正在编研第一版。各植物志的具体内容简介如下
(-B金双,1990,1991,1993;刘全儒等,1996,1999,
2001,2003,2006,具体内容参见嗍metasequoim
org/local.htm):
《安徽植物志》(FloraofAnhui,1—5,1986—
1992,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北京植物志》(Floraof
Beijing,第一版,1—3,1962—1975,第二版,1—2,1984
—1987,第二版修订版,l一2,1992,蕨类植物和种子
植物),《福建植物志》(F10raofFujian,第一版,1—6,
1982—1995,第二版,1一,1991一,蕨类植物和种子植
物),《甘肃植物志(FlorafG nsu,2一,2005一,种子
植物),《广东植物志》(FlorafGuangdong,1—7一,
1987—2006一,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广西植物志》
(FtoraofGaung)d,l一2一,1991—2006一,种子植
物),《贵州植物志》(F10raGuizhouensis,1—10,1982—
2004,种子植物),《贵州蕨类植物志》(Ptefidophyte
FloraofGuizhou,2001),《海南植物志}(FloraHainan-
lea,1—4,1964—1977,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河北
植物志》(FloraHebeiensis,1—3,1987—199l,苔藓植
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黑龙江植物志》(F10ra
Heilongjiangensis,1,4—11,1985—2003一,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河南植物志》(HenanzIliwu
Zhi,l一4,1981--1998,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湖北
植物志》(FloraHupehensis,1—2一,1976—1979一,
《湖北植物志》(FloraofHuhei,第二次印刷,1—4,
2001--2002,种子植物),《湖南植物志》(FloraofHu—
nan,1—2一,2000—2004一,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内蒙古苔藓植物志))(FloraBryophytarumInt a on-
golicarum,l,1997),《内蒙古植物志(FloraIntramon-
golica,第一版,l一8,1977—1985,第二版,1—5,1989
--1998,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江苏植物志}(Jiang—
auZhiWuZhi,l一2,1977—1982,蕨类植物和种子植
物),《江西植物志》(FlorafJiangxi,1—2一,1993—
2004一,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辽宁植物志》(Flora
Liaoningiea,1—2,1988—1991,蕨类植物和种子植
物),《宁夏植物志》(FloraNingxiaensis,1—2,1986—
1988,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青海植物志》(Flora
Qinghaiiea,1--4,1996—1999,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山东苔藓植物志》(FloraBryophytarumSh ndongico—
him,1,1998),《山东植物志))(ShandongZhiWuZhi,1
—2,1990—1997,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上海植物
志》(ThePlantsofShanghai,1—2,1999,种子植物),
《山西植物志》(FloraShanxiensis,1—5,1992—2004,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川植物志》(FloraSichuan—
ica —16一,1981—2005一,种子植物),《台湾植物
志MFloraofTa wan,第一版,1—6,1975—1979,第二
版,1—6,1993—2003,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天津
植物志)》(FlorafTianjin,1,2004,苔藓植物,蕨类植
物和种子植物),《新疆植物志》(FloraXinjiangensis,1
--2,4--6,1992--2004--,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西
藏苔藓植物志》(BryofloraofXizang,l,1985),《西藏
植物志》(F10raXizangiea,1—5,1983—1987,蕨类植物
物),《云南植物志(FloraYunnanica,1—11,
13--19,21.1977—2006一,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
子植物),《浙江植物志)》(FloraofZh@ang,0--7,1989
--1993,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中国沙漠植物志》
(F10rainDesertisReipublieaePopulorumSinarum,l一
3 5 1992,种子植物),《东北木本植物图志》(11一
lustra dFloraofLigneousPlantsofNortheastChina,
1,1955,种子植物),《东北苔类植物志》(FloraHepati—
carumChinaeBore li-Orientalis,1,1981),《东北藓类
植物志}(FloraMuscorumChi eBoreali-Orientalis,1,
1977),《东北草本植物志》(FloraP antarumHer~
baeearumChimeBoreali—Orientalis,1—12,1958—
2005,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黄土高原植物志MFIo—
raLoess-PlateausSinieae,l一2一,5一,1989一Z000一,
种子植物),《秦岭植物志)}(FloraTsinlingensis,1--3,
1974--1985;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横断
山苔藓植物志》(BryofloraofHengduanMts.South-
westChina,1,2000)。
以上地方植物志中,部分还记载了本地区的采集
历史与研究概况。这些信息是十分有用的,特别是在
我国目前还没有全国采集史的情况下;其中较全面的
是《江西植物志》,《内蒙古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
另外,《安徽植物志》,《山东植物志》,《山西植物志》,
《河北植物志》和《西藏植物志》也记载一部分有关的
采集概况,以及植被与区系的介绍等。这里特别应该
提到的是《浙江植物志》,单独设立一卷详细记载本省
的采集历史,自然地理,植物区系,资源保护,模式标
万方数据
846 广西植物 27卷
本,还有栽培技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评述
纵观我国34种地方植物志可以说是各具特色。
从系统上讲,我国地方植物志大多是按照《中国植物
志》的系统,即思格勒系统,但也有例外的而采用哈饮
松系统,如《广东植物志》,《广西植物志》,《海南植物
志》,《云南植物志》。从出版的顺序讲,绝大多数按既
定系统出版,但也有少数打破系统顺序,先完成的类
群组成一卷先出版,这些基本上都是植物种类较多的
省份,它们是《广东植物志》,《贵州植物志》,《四川植
物志》和《云南植物志》。从版本上讲,从单一的一卷
本到多得无法确定的多卷本,前者如《天津植物志》,
后者如《四川植物志》。从收集的对象看,绝大多数是
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少数是高等植物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如《云南植物志》,
《黑龙江植物志》,《西藏植物志》,《山东植物志》,《秦
岭植物志》等,更有的仅包括种子植物,如《广西植物
志》,《上海植物志》等。在出版语言上,除《台湾植物
志》是英文版外,其它均为中文版。从完成情况看,目
前绝大部分已完成或接近完成,更有完成第二版或修
订版的,如《北京植物志》,《内蒙古植物志》,《台湾植
物志》;但也有少数由于刚刚开始而全面完成仍需时
间,如《甘肃植物志》,《湖南植物志》等;还有部分困种
种原因而遥遥无期,或者目前还没有完成计划。这方
面《四川植物志》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自1981
年出版第一本以来,至今近三十年仅出版16本,平均
大约两年一本,而所完成的类群仅占1/3;剩下的工
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如果没有太的动作,很难想象
何时完成。还有的植物志由于种种原因,苔藓植物志
和蕨类植物志单独出版,前者如《内蒙古苔藓植物志》
和《山东苔藓植物志》,后者如《贵州蕨类植物志》。还
有编委会,主编与编辑在地方植物志中也不一样,这
也是我国地方植物志中另一个特色。绝大多数地方
植物志一般都有编委会主持并由主编署名,但文革后
期出版的部分地方植物志并没有具体的主编署名,而
只有编委会或是主持单位。另外,《浙江植物志》没有
主编,而是每卷都有不同的编辑。有的主编前后还不
止一人,如《台湾植物志》第一版的主编是李惠林,而
第二版的主编是黄增泉。《广东植物志》第一卷
(1987)和第二卷(1991)主编是陈封怀,陈老故去后第
三卷以来的主编(1995)是吴德邻。如《贵州植物志》
第一卷(1982)只有编委会,第二至第九卷(1986—
1990)主编是李永康,最后第十卷(2004)的主编是陈
谦海。还有的一个主编同时主持不同的地方植物志,
如贺士元既是《北京植物志》的主编,同时又是《河北
植物志》的主编;吴征镒既是《西藏植物志》的主编,同
时又是《云南植物志》的主编。当然,吴老也是自1986
年以来《中国植物志》的最后一位主编,还是英文版
《中国植物志》的共同主编。这些看来是常识的内容,
在文献查找,文献引证中十分重要。
在风格上讲我国的地方植物志可以说几乎千篇
一律,几乎全是从科到种级的全面描述,甚至还有目
级(如《黑龙江植物志》),显得十分枯燥。这里面有几
个特殊的例子详细介绍一下。第一是《广西植物志》,
他的编写风格独树一帜,十分值得推荐。该志除科属
洋细描述之外,在种级主要是不同种类之间的对比,
特征集要十分明显,既节省篇幅,又容易使用。另一
个是近年刚完成的《上海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
本,上卷是区系植物(即分类群处理),下卷是经济植
物;主要概况用中英文同时发表,又有拉丁,中文和英
文索引,既有类群处理,又有经济类群划分,而且描述
十分简单,很像《广西植物志》,实用性非常强。再就
是《云南植物志》,它的文献引证十分简练,仅有文献
名与作者名(年代),外加标记表示是否有图,不仅节
省篇幅,而且醒目,非常值得提倡。这里要提一下《台
湾植物志》,它的突出特点不仅仅是英文版,还有标本
引证,这对未来的考证工作十分重要,非常值得借鉴。
中国地方植物志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能
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确实不易,特别是我们的很多工作
都是与《中国植物志》的准备同时进行的,或者是在
《中国植物志》之前完成的,更显得难能可贵。特别是
那些常年战斗在老少边穷地区第一线的学者.他们在
资料不足的条件下,坚持不懈,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
果,非常值得称赞。这方面特别应该提到的是《内蒙
古植物志》。该志在我国分类学界的老前辈马毓泉等
先生的带领下,历尽千辛万苦,把我国的北部不被十
分重视《内蒙古植物志》完成,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
情;更为可贵的是他们紧紧依靠地方的努力,短时间
内就完成了第二版的修订,非常了不起。这些地方性
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地方植物志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
中国植物志做出了贡献。一般人提到地方植物志,除
了抄袭中国植物志外没有更好的评价;事实上这种现
象存在,但并非完全如此。俞德俊和李朝栾当年描述
的蔷薇科太行花属(俞德俊等,1980)就是一例。《河
万方数据
6期 刘全儒等:中国地方植物志评述 847
北植物志》编委会在编写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的贺
士元与河北师范大学的张景祥等于1979年5月在河
北武安考察并采到一种蔷薇科的植物,无论如何也鉴
定不出来;于是贺先生把标本送给俞先生鉴定。俞先
生觉得很不一般,于是让弟子李朝栾先后找到贺士元
和张景祥,并由后者陪同于1980年5月到野外一起
采集,考察,最后定名发表。地方植物志对《中国植物
志》的贡献远不止这一个例子,还有内蒙古的阴山芥
属等(马毓泉等,1979),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这里作一简要
的分析。第一,地方植物志工作受外来因素影响太
大,以致一些项目长时问不能完成。《东北草本植物
志》就是明显的例子。从1958年第一本出版,直到
2004年才出版全部12卷本,历经三、四代人近半个世
纪的努力。可谓艰辛。另外就是整体规划不佳,出现
很多无法想象的结果。比如《湖北植物志》.其中第一
卷和第二卷分别于1976年和1979年出版后,近=十
年元消息,直到2001—2002年,全部四卷才出完.其
中前两卷又重复印刷一遍;同时七十年代的书名是拉
丁文,而2001--2002版本的书名是英文。还有《福建
植物志》,第一版没完成(1982—1995),第二版就开始
出版(1991),但至今第二版也只有第一卷。而过去的
十五年闻再也没有任何消息。《河南植物志》也是如
此,第一卷和第二卷分别于1981年和1988年出版,
而第三卷和第四卷等到十年后的1997年和1998年
才出版。我国地方植物虽然几乎都是中文版,但绝太
多数有英文或拉丁文的书名,不过《河南植物志》和
《江苏植物志》则只有中文名;另外,《上海植物志》的
英文名不是FloraofShanghai,也不是ShanghaiFlo—
ra,而是ThePlants0fShanghai。还有的是由于人为
因素的影响,个别类群重复出版,如《贵州植物志》的
仙茅科就在第四卷(681—684,1989年2月出版,含2
属4种)和第六卷(449--454,1989年12月出版,含2
属5种)分别有两位作者出版两次,而且前后处理不
一。第二,中国的植物分类学家底薄,起步晚,历史欠
账大。至今对我们的资源不是十分清楚。植物分类学
是一门基本学科,而它的最基本的成果之一就是植物
志,或日为其他学科提供基本信息。但我们的一些记
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要么没有标本,要么没见
到标本,要么仅凭一号几十年前采集的标本,或者是
干脆抄袭原始文献或二手文献而没有详细考证。这
种情况在我国地方植物志中十分普遍。在此举一个
比较明显的例子。方文培先生1955年凭峨眉山采得
一号标本发表蛾眉卫矛(Euonymusomeienxix,方文
培,1955),其描述特征是叶子互生,果实具长柄,而柄
的基部还有宿存的苞片,种子无假种皮的记载。这些
特征根本就不是卫矛属的植物(Ma,2001a)。但这个
种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中还是
这样记载(2:221).《四川植物志}1988年出版时仍然
是原样记载(4:272,图版71:7--8),1998年一位地方
学者在分析峨眉山特有种子植物区系时不仅照抄,还
把当初的海拔从1300m降到800—900m(庄平,
1998),《中国植物志》1999年出版也是这样记载(45
(3):40—41)。直到2004年笔者编写《中国植物志》
英文版时,经过鉴定模式并野外考察才最终证实这个
所谓的蛾眉卫矛实际上是梧桐科的梭罗树(Reveesia
pubescens)。第三,标本收藏量十分有限,而管理更是
不佳。据九十年代初的不是十分准确的统计(Ma等,
1998),我国的维管植物种类大约是世界的八分之一,
但我们的标本量大约只是世界全部总数的十六分之
一;也就是说我们的标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更
谈不上与发达国家比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工作
显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这里举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卫矛科的永瓣藤属是我国的特有属,只有永瓣藤一种
(Monimopetalumchinense),而且种群十分稀少,且是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该种是根据秦仁昌1925年在安
徽祁门采到果实标本而于1926年发表(Rehder,
1926)。具《中国植物志》记载1959年才于江西景德
镇采到花期标本。1997年江西的专业采集人谭策铭
在湖北通山县太平山发现新的分布(谢国文等,
1998)。这新的分布信息在《中国植物志》和《湖北植
物志》都没有记载,可见我们的采集程度远远不够。
我们的基本设施落后,管理更落后,特别是那些中小
型的地方标本馆,标本馆是分类学的基本资料储备
库 没有好的标本馆就根本没有办法写好植物志。
004年笔者编写《中国植物志》英文版时到四JIl的几
个标本馆鉴定标本,结果很是令人失望。这里举几个
例子供大家了解。其一,四川峨嵋中药学校历史上对
峨眉山的植物有很多的研究,特别是药用植物方面,
并发表过新分类群,同时保存多份模式(郎楷永等,
1982;祝正银,1982a,b,c)。可是那个标本室既没有专
门的房间,也没有专人管理,实际上就是办公室兼标
本室,即没有来访人员的登记,也没有工具书(如中国
植物志)可用,四川植物志已经出版的也不全;更让人
惊讶的是所有标本基本从来就没有真正鉴定过,几乎
每一份标本都有发霉,破损,记载不全等情况;可以说
万方数据
广西植物 27卷
几乎无法使用。其二就是四JIi省林业科学院标本室,
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没有工作台,也没有办公
桌,更谈不上其他的;工作人员是兼职的,所有的标本
都有很厚的灰尘。我们一同去的4个人只能迁就着
在走廊里的地上和台阶上看标本。让人感到惊讶的
是工作人员说已经好久没有人来这里看标本了。而
大家知道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四川植物志》编写单位
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还有江苏省林业科学院的标
本室,自80年代初就没有人管理,至今所有标本基本
放弃(马金双,200lb)。据笔者之一2002年查找水杉
第一份标本时的调查(马金双,2003}Ma等,2003),他
们的收藏基本都是民国时期的标本,至少有上万份。
这些不仅是是抗战时期原中央林业实验所在四川所
积累的宝贵财富,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十分珍贵的标
本。一方面我们的收藏有限而不得不花钱花人力去
采集,另一方面我们又放弃珍贵的资料不管,不仅仅
可惜而且另人费解,更值得我们深思。第四,地方植
物志的编研工作不受重视,使原本就比较难的工作困
难重重。众所周知,《中国植物志》几经周折,可以说
倾举国上下的力量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完成;到
了地方植物志困难就不用提了。由于资助强度不够
很多工作无法开展,即使是工作做了,结果也无法出
版。《甘肃植物志》就是也个十分典型的例子。50年
代甘肃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的孔宪武就带领大家搞
《甘肃植物志》,文革前就有了眉目就是没钱出版,而
大家在21世纪的今天见到的《甘肃植物志》是几代人
不懈努力的结果;《湖南植物志》为什么出版的这么
晚?不是他们那里没有学者,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
有资助;而像陕西和吉林这样的省份为什么至今没有
自己的植物志,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没有经费。第
五,分类学队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这在中国植物
分类学界已是老生常谈无可争议的事实。简单地讲
我国的分类学队伍老化速度这么快应该说是人为造
成的。20世纪末我们谈论的主要原因是是文革造成
的人才断层,但今天我们谈论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导向
造成的人才流失。经典分类工作不受重视,但我们的
基本工作并没有搞清楚;而学者们要养家糊口,没有
人可以喝西北风继续搞分类或写植物志。这种现象
在今天的全国十分普遍。这里再举两个例子供大家
参考。众所周知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即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是我国东北的植
物分类学重镇;想当年刘慎谔先生带领那么多弟子,
踏遍白山黑水,完成《东北木本植物图志》,《东北草本
植物志》,还有《东北植物检索表》等(马金双,1997);
看如今,仅剩一两个人在支撑门面。还有那著名的四
川大学植物标本馆,当年方文培和他的学生们是多么
风光,从南川到北川,从川东到川西,从槭树到杜鹃
花,全国有哪家能与之媲美?确实不多!而如今也只
是一两个人在坚持而已。要知道这两家想当初在中
国植物分类学界还是相当不错的研究单位,而那些无
名小卒就更不用提了。
4建议
基于上面的分析,在此提出几点意见供同行讨
论:第一,地方植物志的修订。地方植物志有其他植
物志无法取代的功能,包括《中国植物志》。《中国植
物志》部头太大,八十卷一百二十六分册,加之出版时
间长达四十多年,地方上很少有收集全的;而地方植
物志卷册相对很少,出版周期较中国植物志时间短,
加之购买方便;另外在分布记载上地方植物志远比中
国植物志更详细。随着中国植物志的完成及英文版
中国植物志的陆续出版,修订地方植物志已是十分迫
切的任务,也是地方植物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另
外,我们的参考书十分单一,要想查一个地方的植物
信息除了植物志就再投有其他工具书或参考资料了,
地方上十分缺乏各种图谱,图册,手册之类的参考书,
不仅在专业上贫乏而且科普上更是可怜。如今网络
为我们提供非常方便的捷径,有条件的可考虑网络版
本(Ma等,2002)。第二,地方植物志究竟是什么样的
编写风格更好?这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
题;但笔者认为作为分类学最基本的志书,就是要给
读者提供更好的工具,以最简单的语言,加以图式,为
读者提供最简明最直观的咨询。笔者特别欣赏《广西
植物志》和《上海植物志》的风格,而不是那些千篇一
律从头到尾一个规格的描述。另外,《浙江植物志》对
其本资料的收集与记载非常值得借鉴,而《内蒙古植
物志》等对采集史的收集等编写风格也非常值得发扬
光大。此外,《山东植物精要》的编写风格值得借鉴,
如能配上适当的彩图可能会更好。第三,如何给读者
以全面信息?我们的基础不好,标本不多,但工作不
能迁就;有确定的标本我们就如实记载,没有标本也
要如实交待,参考他人的工作或毗邻地区资料必须向
读者说明;没有搞清的问题或悬案一定要如实记载。
这不仅是科研作风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后人以详细说
明,让他们在前人的肩上继续前进;一代人搞不清下
万方数据
6期 刘全儒等:中国地方植物志评述 849
一代继续前进。第四,抢救中小型标本馆的收藏。近
来我国较大的标本馆在基本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改进,
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投资下,有些标本馆的基本条件已
达到或者超过发达国家的同类标本馆水准,但那些中
小型的标本馆室实在可怜;很多标本馆室没有空调设
备,特别是在南方,夏天潮湿而又闷热,对标本保存十
分不利;更有的根本就放弃管理,十分可惜。前辈们
辛辛苦苦积累的成果,如果不积极的抢救这些宝贵财
富就会丧失科研价值。如何抢救与保护这些珍贵的
资料不仅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每个学者义不
容辞的职责,不仅仅是对老一代辛苦劳动的尊敬,更
重要的也是对下一代的负责并有一个交代。
致谢华南植物国王瑞江博士提供广东植物志
最新信息。
参考文献:
FaJagwP(方文培).1955.SometJnrecordedplantsfromSzechuan
andSikang(未经记载的川康植物)[J].Acea&iNat.矾而
S2echua*wnsls(四川大学学报),1:38,2
LmgKY(flB楷永),ZhuZY(祝正银).1982,Newtaraoftheg口m
fk‘pidistra(乙出aceae)fromSithuan(四川百合科蜘蛛拖蛋属新植
物)EliActaPh2zotaxSin(植物分类学报)。20(4):485--488
LinOR(刘全儒),Ma3S(马金双).1996,1999.2001,2003,2006.
1mroductionstol calf orasofChina.4—8(我国地方植物志简
介,4—8)[j].Guihaia(广西植物).16(4):338,19(4):308,21
(4):381—382,23(1):48t26(1):13,17
MaJS(马金双).1990,1991,1993.IntroducdontolocalF10r祜of
China,1—3(我国地方植物志简介,1—3)EJ].Guihaia(广西
植物)t10(3):268—269.11(3):288—285,13(2):192
MaJS(马金双).1992ab.Trendsandp∞印e咖offlorapubhca—
tionsinthel990s,1—2(90年代植物志的编研动态与展望.1
-2)U].BullBlot(生物学通报).11;2—4。12:4—5
MaJS(马金双).1997,书评:东北植物检索表D].Guihaia(广
西植物),17(4):383--384
MaJS.2001a.ArevisionofEuonymus(Celastraceae)[J]Thais—
zia。11(1一Z):235
MaJS(马金双).200lb.AbriefhistoryfplantcollectioninYun-
nan;1919--1950书评:“云南植物采集史略》读后感)口].Aaa
Botyunnan(云南植物研究),23(3):350—351,23(4):526
MaJS(马金双).2003.OntheunsolvedmysteryofMetasequoia
(水杉束解之迷的初探)[J].AcmBotYummn(-X南植物研
究),29(2):155—172
MaJS,Lin龊.1998.ThepreseP-tsituationandprospectsofplant
taxonomyinChina[J],强20’1.47(1):67—74
№JS,LinQR2002.FloraofBeiing:AnOverviewandSogges-
tionsforFutureResearch[E].UrbanHabitats,1:30~44(ht—
tp:??w。wwurbanhabitats.org/vOln01/beijing_fulihtml)
MaJS,ShaoGF.2003.Rediscoveryofthefirstcollectionofthe
“LivingFossil”,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j].Tv.zon,5z
(3):585—588
MaYC(马毓泉),ZhaoYz(赵一之).1979.Yiashania,aflewge-
FlUS0fChineseCrudfeme(阴山芥属——中国十字花科一新
属)[J].ActaPhytotazSin(植物分类学报),17(3);113—114
RehderA1926.Monimope阳』埘1.allewgenusofCelastraceae
D].JArrmldArboretum.7(4):233—284
XieGW(谢国文).TanCM(谭策铭).1998.‰theportionse五st-
ingstateaI】dconservation01M-on/mopetalumR Iddanewkn比or-
dedg唧ⅡinHubd(湖北新纪录属植物永瓣藤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口]r,P%继ResEnv/ron(植物资源与环境),7(4):38--42
YuTT(翕德俊),LiCL(李朝栾).1980.TaihanglaYuetLi;Ⅱ
BewgenusofRosaceaefromChina(太行花属——蔷薇科一新
属)[J].AaaPhytotaxSin(植物分类学报),18(4):469—472
ZhuZY(祝正银).1982a.SomenewtaxaofMyrainaceaefromSi—
chuan(四川紫金牛科新植物)D].Ac缸BotYunnan(云南植物
研究).4(1):49—59
ZhuZY(祝正银).1982b.AnewspeciesofBiondla(Asclepia一
&ceae)fromSichuan(四川萝摩科秦岭藤属一新种)[J].Acta
B酣Yunnan(云南植物研究),4(2):16l一182
ZhuZY(祝正银).1982aAflewspecies0fTupistraf omEmei5-
fuYn(峨眉山开口箭属一新种)[J].AetaBotYunnan(云南植物
研究),4(3):271—278
ZhuangP(庄平).1998,Preliminarystudyonthendemicseed
plantsinEmeiMountain(峨眉山特有种子植物的初步研究)
口].BiodiversieySci(生物多样性),6(3)r213--219
“●Ⅲl+⋯J●⋯+¨¨叫⋯+㈨+ⅢI+⋯+⋯●⋯●⋯●⋯●⋯悻⋯●Ⅷ●⋯H⋯●l圳制Ⅲ+㈣●⋯●¨¨HⅢ●⋯●¨tI+Ⅲl●ⅢJ●Ⅲ●⋯+l⋯●⋯I●Ⅲl●⋯.1Ⅲ+⋯刊Ⅲ·¨JI●¨¨●Ⅲl●ⅢIH¨卜Ⅲ一ⅢH⋯+⋯“⋯+⋯+⋯●¨
(上接第898页Continuefrompag898)
Guangdong(广东竹类五新种)[J].JBaTrd’口oRes(竹子研究汇
编).12(3);1一10
WuCY(吴征镒).1991.Theareal-typesofChinesegeneraofseed
plants(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AcmBotYunnan
(云南植物研究),SupplFir:1—139
wuCY(吴征镒).1998.Addendaetcorrigendaadtypirealorum
generorumspermatophytorumainicarumC中国种子植物属的
分布区类型”的增订和勘误)[J].Ac缸BotYgnrmn(云南植物
研究),SupplⅣ,141—178
WuZM(吴志敏),LjPT(李秉滔).1994,Pandaceae—Aflew
recordedfamilyfromChina(攀打科——中国植物分布新记录
科)口].JSouthC inaAgricUniv(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5
(1):60一62
ⅪngFW(邢福武),QinXS(秦新生),YahYH(严岳鸿).2003.
ThefloraofMaeau(澳门的植物区系)口].BullBaRes(植物
研究),23(4):472—477
ZhouXY(周小勇),HumagZL(黄忠良),CaoHL(曹洪麟),ct“.
2004.AnalysisandplanningofecOtOurismMⅫrcesofHebao
BlandinZhuhaiCityofGuangdongProvince(广东珠拇荷包岛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及规冀j)[j].jPlantResourcesandEnv/一
ton(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3(4):49—54
万方数据
中国地方植物志评述
作者: 刘全儒, 于明, 马金双, LIU Quan-Ru, YU Ming, MA Jin-Shuang
作者单位: 刘全儒,于明,LIU Quan-Ru,YU Ming(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马金双
,MA Jin-Shuang(布鲁克林植物园,纽约,11225-1099,美国)
刊名: 广西植物
英文刊名: GUIHAIA
年,卷(期): 2007,27(6)
被引用次数: 9次

参考文献(20条)
1.方文培 未经记载的川康植物 1955
2.郎楷永;祝正银 四川百合科蜘蛛抱蛋属新植物 1982(04)
3.刘全儒,马金双 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四)[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1996(4)
4.马金双 我国地方植物志出版情况简介[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1990(3)
5.马金双 90年代植物志的编研动态与展望,1-2 1992(11)
6.马金双 书评:《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1997(4)
7.Ma JS A revision of Euonymus(Celastraceae) 2001(1-2)
8.《云南植物采集史略》读后感[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 2001(3)
9.马金双 水杉未解之谜的初探[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 2003(2)
10.Ma JinShuang;Liu QuanRu;Ma JS;Liu QR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plant taxonomy in
China.[外文期刊] 1998(1)
11.Ma JS;Liu QR Flora of Beijing:An Over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2002
12.Ma JS;Shao GF Rediscovery of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theLiving Fossil,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2003(03)
13.马毓泉;赵一之 阴山芥属--中国十字花科一新属 1979(03)
14.Rehder A Monimopetalum,a new genus of Celastraceae 1926(04)
15.谢国文,谭策铭 湖北新记录植物永瓣藤种群现状及其保护[期刊论文]-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8(4)
16.俞德俊;李朝栾 太行花属--蔷薇科一新属 1980(04)
17.祝正银 四川紫金牛科新植物[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 1982(1)
18.祝正银 四川萝藦科秦岭藤属一新种[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 1982(2)
19.祝正银 峨眉山开口箭属一新种[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 1982(3)
20.庄平 峨眉山特有种子植物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生物多样性 1998(3)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 马金双 水杉未解之谜的初探[期刊论文]-云南植物研究2003,25(2)
2. 张英涛 《中国药用植物志》编写工作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式启动[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40(4)
3. 余文刚.罗毅波.金志强.YU Wen-Gang.LUO Yi-Bo.JIN Zhi-Qiang 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区域的优
先性[期刊论文]-植物生态学报2006,30(6)
4. 孙永林.刘慧宏.汤尚文.余海忠.SUN Yon-lin.LIU Hui-hong.TANG Shang-wen.YU Hai-zhong 湖北麦冬的研究进
展[期刊论文]-襄樊学院学报2009,30(11)

引证文献(7条)
1.王利松,杨永,张宪春 在线植物志:网络时代分类学的方法和实践[期刊论文]-植物学报 2013(02)
2.王文采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生物学通报 2008(06)
3.赵大鹏,侯元同 中国蓼族植物(蓼科)的地理分布[期刊论文]-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1(03)
4.葛斌杰,田旗,魏宇昆,王川,崔浪军 陕西省鼠尾草属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期刊论文]-西北植物学报 2011(07)
5.董洪进,刘恩德,彭华 中国植物分类编目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期刊论文]-植物科学学报 2011(06)
6.Li-Song WANG,Yu-Cheng ZHANG,Na-Xin XUE,Hai-Ning QIN 中国高等植物编目信息系统进展[期刊论文]-植物分
类与资源学报 2011(01)
7.马金双,曹伟 亚洲大陆植物志中的针叶树评述[期刊论文]-广西植物 2008(06)


引用本文格式:刘全儒.于明.马金双.LIU Quan-Ru.YU Ming.MA Jin-Shuang 中国地方植物志评述[期刊论文]-广西
植物 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