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研究进展



全 文 :第 21 卷 第 4 期             植   物   研   究 2001 年 10 月
Vol.21 No.4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Oct.,  2001
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研究进展
贾 丽1 曲式曾2
(1.西安植物园 , 西安 710061)
(2.西北林学院 , 杨凌 712100)
摘 要 锦鸡儿属植物全世界约有 80余种 ,是重要的资源植物。从定名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研
究历史。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的研究作以综述:(1)分类方面的研究进展;(2)植物区系的研究;
(3)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情况 。并在总结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对本属植物今后的研究方
向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以供商榷。
关键词 锦鸡儿属;分类;植物区系;开发利用
THE STUDY PROGRESS ON THE GENUS CARAGANA FABR.
JIA Li1 QU Shi-zeng2
(1.Xi an Botanical Garedn , Xi an 710061)
(2.Nor thwestern Forestry University , Yang ling , 712100)
Abstract There are mo re than 80 species of caragana all over the wo rld.They are impo rtant resource
plants.It has the sistory of almost 200 years for study ing.In this paper , three parts of main studying
points are summerized ,which in clude (1)study of classification ,(2)f loristic study , (3)study of ex-
ploiting and utilizing the plant resources of carag ana.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study success in
caratgana , the author raised preliminary conception in diection of research in order to open to discus-
sion.
Key words Caragana Fabr;classification;f lo ra;exploit and utilize.
  
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录属于豆科
(Leguminosae),方该属模式种为树锦鸡儿(C.sibir-
ica Fabr.)。全世界约有 80余种 ,主要分布于亚洲
和欧洲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我国产 62 种 , 9 变
种 ,12变型[ 1] 。从森林区 ,草原区到荒漠区都有分
布 ,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草原和荒漠区。
锦鸡儿属植物为落叶灌木 ,可以防风固沙 ,保持
水土 ,发挥良好的环境效益 ,而且具有饲用 ,绿肥 ,薪
炭 ,蜜源 ,入药 ,木质纤维等资源价值[ 2] 。同时 , 本
属植物亦是木本油料植物 ,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 。
它的种子不仅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油脂资源[ 3] ,而且
是一种潜在的食用植物蛋白资源[ 4] 。
正是由于锦鸡儿属植物具有以上枚不胜举的经
济价值和用途 ,人们一直从未间断过对其进行研究
和开发利用。
1 锦鸡儿属植物分类方面的研究进展
1.1 经典分类
Caragana 属最早是由 Royen 于 1745 年提出
的 ,但 1753年 Linneus在《 Sp.p1.》中并没有确认 ,
而是把它放在 Robinia 属内 。Fabricicus又重新提
第一作者简介:贾丽(1968-),女 ,硕士 ,助理研究员 ,植物分类 ,植物引种驯化等。
收稿日期:2001-08-24
出 Caragana 属 ,才使其成为有效的正式学名 。此
后 , 对该属的研究论著颇多 。1909 年 B.丌.
KOMAPOB记载了 8 个系 55 种;1945 年 A.и.
цLIOΛAPKOBa 记载了 12 个系 33 种。1979年桑
切尔(Sanczir)又提出了 Caragana属的分类系统 ,记
载了 3 个 组 15 个系 92 种。 1984 年 H .B.
ГopǒYHOBa又对桑切尔的系统作了修订和补充 ,记
载了 4个组 4亚组 3系 117种[ 2] 。
我国学者匡可任在 1955年出版的《中国主要植
物图说·豆科》中记载了中国产锦鸡儿属植物 51
种[ 5] ,为研究本属植物奠定了基础 。1993年刘 心
教授编著的《中国植物志》第四十二卷第一分册正式
出版 ,书中将本属植物归属于 11 个系 62 种 , 9 变
种 ,12变型[ 1] 。同年 ,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的赵一之
教授等人也对中国锦鸡儿属植物的分类系统进行了
研究 ,他们在属之下建立了 3 个亚属 , 5个组 , 10 个
系 ,共 56种[ 2] 。并对本属各组类群间的演化以及该
属的性状进化趋势有了独特的见解。1999 年牛西
午也研究了国产锦鸡儿属植物的资源分布 ,并对该
属 66 种植物的特性 、习性及分布进行了详细描
述[ 6] 。
以上是对本属所有植物进行的系统分类方面的
研究 。在此期间也有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属植
物部分种类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不同地域内的种类
为研究对象 ,先后有刘 心先生对分布于甘肃境内
的20种锦鸡儿属植物进行了形态分类及分布的研
究[ 7] ,为该区绿化荒山 、黄土丘陵 、固定流沙选择适
宜的物种提供了参考 。1989年徐朗然等进行了《黄
土高原和秦岭山地锦鸡儿属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
的研究》 ,文中对个别种进行了归并 ,对部分种类作
了染色体数目的初报 ,并对该分布区的 23种本属植
物进行了区系成分的确定[ 8] 。1991年赵一之作了
《内蒙古锦鸡儿属的分类及其生态地理分布》 ,文中
对分布于该境内的 16个种作了详尽的地理分布的
研究 ,同时也对该属全部植物的地域分布作了统
计[ 9] 。1983年张振万等对分布于陕西省境内的本
属植物进行了研究 ,发现分布在陕西省境内的有 16
种和 2变种[ 10] ,并着重阐述了这些种的分类特征 ,
以求因地制宜地发挥其优势 ,为合理解决陕北干旱
地区的“三料”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在该属的经典分类学研究过程中 ,对一些争议
较大的种类 ,赵一之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如 C.
davazamcii Sancz
[ 11] .C.pleiophylla(Regel)Po-
jark[ 12] , C.brachypoda Pojark[ 13] , C.przewalskii
Pljark[ 14]等 。
1.2 解剖学方面的研究情况
关于锦鸡儿属植物的解剖研究 , Metcalfe 和
chalk曾对该属的木材结构有过一些描述[ 15] 。1991
年曹宛虹等比较观察了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 6种沙
生锦鸡儿属植物的次生木质部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环
境相适应的关系[ 16] 。张振万等作了小叶锦鸡儿和
柠条锦鸡儿的叶的比较解剖研究[ 10] 。王迎春等对
狭叶锦鸡儿的胚胎发育和绒毡层变化的显微结构作
了专题报道[ 17 ,18] 。解剖学方面的资料都说明了该
属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特殊结构。
1.3 花粉研究
张秀伏通过对 12种本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比较[ 19] ,并结合其分类与分布 ,确定了柠条锦鸡
儿 ,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三者的亲缘关系 ,并认
为绢毛锦鸡儿是这几种中最原始的种。莫日根等研
究了 C.opulens kom .花粉形态在种内的变异以及
三个近似种 C.pygmaes , C.stenophy lla 和 C.leu-
cophloea 的花粉形态 ,同时还探讨了研究花粉形态
在种内变异的意义和必要性[ 20 ~ 22] 。尼日利亚的
Silvae Genet 作了该属模式种C.arboresens 的细胞
学研究 , 指出其花粉育性 93%, 花粉粒 92.02 微
米[ 23] 。
1.4 细胞学方面的进展
锦鸡儿属细胞分类学自 E.kreuter1930 年对该
属模式种 C.arbo renscens Lam 报道 ,相继已有 23种
植物被研究过。其中二倍体种(2n=2X=16)的植
物有 23种 ,四倍体(2n=4X=32)的植物有 3种 ,种
间多倍体(2n=16 , 24 ,32)的有 2种[ 8 ,24] 。
1.5 数量分类
1993年张明理等根据表征 、分支和生物地理学
的原理 ,以全面的形态性状为基础 ,采用定量化手
段 ,进一步讨论形态 ,地理分布和生态分化以及它们
之间的一致性 ,即协同进化 ,探讨了本属的种系发生
关系及起源问题[ 25] 。
2 锦鸡儿属植物区系的研究
锦鸡儿属是温带亚洲分布的代表属之一 。1974
年蒙古学者 Ch.Sanchir 在他的研究论文中 ,对当时
已知的分布于欧亚大陆的 86 种锦鸡儿属植物进行
区系成份的研究 。他将本属划分为三个分布区类
型 ,其下又分设了若干亚型 ,亚型下设区系组 ,最终
将本属划分成 23 个区系组[ 26] 。研究结果表明:西
藏组的种类最多 ,有 18种 ,占总数的 20%,中国本
土组次之 ,共计 13种 ,占总数的 15.3%。1990年我
国学者杨昌友等在此基础上对全世界分布的本属已
516       植  物  研  究                  21 卷
知105种植物进行了分布区类型的划分 ,共划分了
20个分布区类型[ 27] 。统计结果如下:属青藏高原
分布的种类最为丰富 ,有 18种 ,占总数的 17.16%;
沿喜马拉雅分布次之 , 共计 12 种 ,占总数的 11.
45%;再次之是中国华北分布和天山山地分布 ,均为
10种 ,占总数的 9.45%。通过区系分析可以清晰地
看出:本属在中国的分布很广 ,种类也很多 ,共计 80
种 ,约占全属总数的 76.32%。中国特有种也很丰
富 ,共计 43 种 ,占全国分布总数的一半以上(53.
75%),占本属总数的 40.95%。1992年刘仲龄等对
分布于我国境内的 80余种锦鸡儿属植物做了分布
区图 ,讨论了各个系的各种的分布规律及各组内各
系的分布规律 ,并讨论了全属的分布特点[ 28] 。在这
一时期 ,李沛琼 、徐朗然等分别对小分布区的锦鸡儿
属植物作了区系成份分析[ 29 , 30]
3 有关锦鸡儿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
进展
人们不断地对本属植物进行以上基础理论的研
究 ,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更重要的是为了能更
合理 ,更充分的开发利用这一资源 ,为人类造福。
3.1 药用化学成份的研究
锦鸡儿属许多种类为民间习用药材 。鬼箭锦鸡
儿[ Caragana jubata Poir.] 称藏药啄木兴(Zomox-
ing)[ 31] ,民间用以清热散肿 、生肌止痛 ,主治痈疽 ,
疮疖和肿痛[ 32] 。藏医常用其根部带红色的木质部
作“降香”用于临床 ,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治饮酒过度
引起的肝热及气血俱病诸症[ 33] 。中间锦鸡儿药用
其根 、花和种子 ,《中药大辞典》等许多专著记载有滋
阴养血 ,祛风除湿 ,清热解毒之功效 ,药理实验研究
和临床观察报道有降压 ,平喘和抗炎等作用[ 34 ~ 36] 。
王玉兰 、贾世山等分别根据理化性质 ,光谱分析鉴定
并报道了它们的化学成份[ 31 , 37] 。
3.2 食用方面的研究
锦鸡儿属植物的种子不仅是一种油脂资源 ,而
且是一种潜在的食用蛋白质资源。晁中彝分别测定
了华北 、西北 7个产地 4个种的锦鸡儿种子含油率
与油内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以及它们的蛋白质含
量和氨基酸的组成[ 3 ,4] 。结果如下:种子油中不饱
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以上 ,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
含量也很丰富 ,锦鸡儿种子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仅次
于大豆 ,与蚕豆相近 ,高于花生和豌豆 ,其种子蛋白
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 ,人们必须的氨基酸的含量
均超过大豆的好多倍 ,是值得重视的潜在的食用蛋
白质资源。进而对种子油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还在
提取种子分离蛋白和研制乳酸发酵饮料方面作了一
些探索。
3.3 造林学方面的研究
锦鸡儿属植物是“三北”干旱风沙地区防风固沙
的优良树种 , 又是当地重要的牧畜饲料和薪柴 。
1990年张永庆等对宁夏盐池县 64万亩锦鸡儿护牧
林生态 、经济效益的研究表明:有效防风距离为 10
~ 15倍树高;总固沙量达 1914万立方米;成龄林增
加土址有机质 25%~ 54%;年提供饲料 5578 万公
斤 ,薪柴 2681 万公斤 ,能满足该县全部羊只的庇
暑[ 38] 。类似的研究还在江苏省盐城县进行过[ 39] 。
为了更好 、更快地发挥锦鸡儿护牧林的生态经济价
值 ,必然要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长期以来 ,人们
一直采用直播造林 ,由于苗期生长缓慢 ,限制了综合
效益的定期发挥。为了拓宽造林方法 ,佘清珠对柠
条插穗生根的外界因子进行了研究 ,指出其属于愈
伤组织生根类型[ 40] 。
4 小结
由于锦鸡儿属植物种类繁多 ,种内变异复杂 ,在
分类上难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混乱 ,给科学研究和
生产实践带来诸多不便。笔者认为应结合现代科技
手段 ,对疑难种和混乱种进行研究:(1)电子显微镜
的应用:扫描电镜在分类中的应用已很普遍 ,但在本
属的研究中尚属空白。作者曾于 1995 年对分布于
陕北 、宁夏的 10余种本属植物进行了种皮的扫描电
镜观察 ,并结合形态学 ,支持对甘肃锦鸡儿 C.Kan-
suensis Pojark.的归并 ,得出了中间锦鸡儿绝非小叶
锦鸡儿与柠条锦鸡儿的杂交种的结论[ 41] ;(2)同功
酶 、等位酶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属空缺 ,笔者曾
对10余种植物作过酯酶 、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析 ,
结果不是很理想 ,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3)基因
定位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基因技术也在
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每一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序
列 ,这将是本属植物未来的研究方向;(4)快繁技术
及抗旱生理的研究: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
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 。锦鸡儿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干
旱和半干旱地区 ,为了抵抗土地日益沙漠化 ,一套科
学的快繁技术和选育抗旱品种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
点。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四十
二卷 ,第一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3
2.赵一之等.中国锦鸡儿属分类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 ,
1993 , 4(6):631 ~ 653
5174 期              贾 丽等: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研究进展
3.晁中彝.锦鸡儿属植物种子含油率与油内脂肪酸组成的
理化性质的研究.陕西林业科技 , 1988(3):1~ 3
4.晁中彝.锦鸡儿属种子蛋白的营养.中国油脂 , 1987(5):
30 ~ 32
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辑.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55
6.牛西午.中国锦鸡儿属植物资源研究———分布及分种描
述.西北植物学报 , 1999 , 19(5):107~ 134
7.刘 心.甘肃锦鸡儿属植物的分类及分布.西北师范学院
学报(专辑 1 号):17 ~ 22
8.徐朗然 ,郝秀英.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锦鸡儿属植物的分
类和地理分布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 , 1989 , 9(2):92 ~
101
9.赵一之.内蒙古锦鸡儿属的分类及其生态地理分布.内蒙
古大学学报 , 1991 , 22(2):256 ~ 273
10.张振万 , 杨淑性.陕西锦鸡儿属植物.西北植物研究 ,
1983(3):21~ 31
11.赵一之.中间锦鸡儿之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 , 1990 , 21
(4):560 ~ 563
12.赵一之.多叶锦鸡儿及其易混种.内蒙古大学学报 ,
1990 , 21(4):565 ~ 567
13.赵一之.甘肃锦鸡儿之考证.内蒙古大学学报 , 1991 , 22
(1):97~ 100
14.赵一之.关于 Caragana przewalskii Pojark.内蒙古大学
学报 , 1990 , 21(3):391~ 392
15.Metcalfe.C.R.and L.Chalk.Anatomy of the Dico ty ledons.
Claredon Press.Ox.ford.1950 , 1:481~ 530.
16.曹宛虹 , 张新英 .锦鸡儿属 6 种沙生植物次生木质部解
剖.植物学报 , 1991 , 33(3):181 ~ 187
17.王迎春 ,屠骊珠.狭叶锦鸡儿的绒毡层变化的亚显微结
构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 , 1992 , 23(2):245~ 248
18.王迎春 , 屠骊珠.狭叶锦鸡儿的胚胎发育.内蒙古大学学
报 , 1992 , 23(2):254~ 257
19.张秀伏.固沙常见锦鸡儿属植物的研究.中国沙漠 ,
1992 , 12(2):39~ 46
20.莫日根 , 马毓泉.甘蒙锦鸡儿花粉形态在种内的变异.内
蒙古大学学报 , 1989 , 20(4):550 ~ 555
21.Merrgen , Mayuquan.Overlaps in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A ffinity Species of Caragana Fabr and Responds of
the Overlaps on Pollen Morphology.内蒙古大学学报 ,
1991 , 22(4):539 ~ 544
22.莫日根.试论花粉形态在种内变异的意义.内蒙古大学
学报 , 1992 , 23(1):133~ 137
23.Gill L.S.尼日利亚某些豆科树木的细胞学研究.Silv ae
Genet , 1982 , 31(4):117 ~ 121
24.张寿洲.内蒙古八种锦鸡儿染色体数目初报.内蒙古大
学学报 , 1988 , 19(3):552 ~ 553
25.张明理 ,王常如.秦岭和黄土高原区锦鸡儿属的表征分
支和生物地理学的探讨.云南植物研究 , 1993 , 15(4):332
~ 338
26.Cayynp.Ч.Honyc Buyu Caragana Lam.И3 ПeИrpaЛbΛoR
H BocroyRoR N3ИП BoTAИ>kyPH.T.1974 , 59(2)
27.杨昌友等.锦鸡儿属植物区系成份分析.植物研究 ,
1990 , 10(4):93 ~ 99
28.刘钟龄 ,周道玮.亚洲大陆锦鸡儿属植物地理分布的研
究.论文摘要汇编 , 1992 , 84
29.李沛琼 , 倪志诚.西藏豆科植物区系的形成与分化.植物
分类学报 , 1982 , 20(2):142 ~ 154
30.徐朗然等.黄土高原豆科植物区系的研究.西北植物学
报 , 1992 , 12(2):149~ 153
31.王玉兰 ,陈未名 , 李广义.藏药鬼箭锦鸡儿的化学成份.
中草药 , 1990 , 17(8):8
3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1974 ,
767
33.肖培根等.新医药学杂志.1973(11):30
3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 , 1977
35.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3
36.吴葆杰.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3
37.贾世山 , 周桂坤.中间锦鸡儿根异黄酮的分离鉴定.中药
通报 , 1988 , 13(12):34~ 35
38.张永庆 , 陈林.盐池县营造锦鸡儿护牧林效益测定.林业
科技开发 , 1990(2):23 ~ 24
39.陈林.盐城县锦鸡儿护牧林的造林学评价.南京林业大
学学报 , 1990(5):90
40.余清珠.柠条插穗生根初报.西北林学院学报 , 19905
(2):90~ 93
41.贾丽 , 曲式曾.锦鸡儿属植物种皮的扫描电镜观察.陕西
林业科技 , 1997(3):4~ 6
518       植  物  研  究                  2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