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两种唇形科植物荔枝草和夏至草α-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全 文 :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无显著的促进作用;高剂量组多糖与
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 < 0. 01)。
2. 5 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由表 4 可见,化橘红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和甘露聚糖肽
组均能有效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其中高剂量组有极显著差异。
表 4 多糖 PECP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的
影响(珔x ± s,n =10)
组别 Does /(mg /kg) 淋巴细胞转化率 /%
对照组 — 40. 17 ± 1. 45
甘露聚糖肽阳性组 25 53. 80 ± 8. 51*
橘红多糖低 50 48. 54 ± 3. 64*
橘红多糖中 100 54. 75 ± 3. 64*
橘红多糖高 200 62. 42 ± 7. 8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P < 0. 01。
3 讨论
化橘红为广东主产药材之一,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
痰等功效,其多糖含量较高,粗多糖占 9. 95%左右。
脾和胸腺的相对重量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指标之一,
免疫增强剂能增加脾和胸腺的重量,反之,免疫抑制剂能减
少它们的重量[8],巨噬细胞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可以吞噬
或杀伤癌细胞及外来异己细胞,吞噬活性是衡量机体非特异
性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本实验发现初步纯化的化橘红多
糖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和小鼠腹腔巨噬
细胞的吞噬指数。
鸡红细胞是一种 T细胞依赖性抗原,在 T淋巴细胞的参
与下,刺激致敏的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小鼠溶血素含量上
升,反映小鼠产生抗体能力加强。实验结果表明中、高剂量
组化橘红多糖与对照组相比较,均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的血
清溶血素水平。
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能分泌多种淋巴因子,
是免疫调节的主要介质之一。本研究表明化橘红多糖能明
显促进小鼠 T 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
能。
我们选择的阳性对照甘露聚糖肽在 25 mg /kg剂量时就
显示了较强的免疫增强活性,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将来,我们会对 PECP 进一步纯化,并建立移植肿瘤的
小鼠模型,研究高纯产物对带瘤小鼠的抗瘤和免疫调节作
用。
参考文献:
[1] Leung MYK,Liu C,Koon JCM,et al. Polysaccharide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J]. Immunol Lett,2006,105(2):101-114.
[2] 韦英杰,陈 宁,刘 媛,等.正交试验法优选化橘红提取工艺
的研究[J].中成药,2005,6:734-735.
[3] 陈华萍,吴万征,马晓鹂,等.化橘红多糖含量的测定[J].药品
检测,2003,2(12):53-54.
[4] 杜伟锋,王明艳,蔡宝昌. 山茱萸炮制前后多糖对小鼠免疫功
能的影响[J].中药材,2008,31(5):715-717.
[5] 苗明三,方晓燕,杨 云. 山茱萸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J].河南中医,2002,2(22):12-13.
[6] 刘雪英,王庆伟,蒋永培,等. 墨旱莲乙酸乙酯总提物对正常
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草药,2002,33(4):341-343.
[7] 李仪奎.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1:155-160.
[8] Ruan Z,Su J,Dai H,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modu-
lating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 from Lentinus edodes[J]. Int J
Immunopharmacol,2005,(5):811-820.
两种唇形科植物荔枝草和夏至草 α-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康文艺1,2, 张 丽1,2, 陈 林1,2, 苑鹏飞1,2
(1.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4;2.河南大学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收稿日期:2009-01-08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基础研究计划(2008A360002);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8-755)
作者简介:康文艺(1971 -),男,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Tel:(0378)3880680;E-mail:kangweny@ hot-
mail. com
关键词:荔枝草;夏至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0)03-0493-03
荔枝草系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的地上部分。夏至草为
唇形科夏至草属植物夏至草的全草。本文利用已建立的 α-
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模型对上述两种植物的提取物 α-葡萄
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检测,以评价将这两种植物开发为糖尿
病治疗药物的可行性。
1 材料
1. 1 受试物 荔枝草和夏至草于 2006 年 5 月采自河南省
开封地区,经河南大学天然药物研究所李昌勤副教授鉴定为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 Br.)和夏至
草属植物夏至草[Lagopsis supine (Steph)IK. -Gal.]。
394
2010 年 3 月
第 32 卷 第 3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March 2010
Vol. 32 No. 3
1. 2 试剂 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EC 3. 2. 1. 20);4-
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4-N-trophenyl-α-D-glucopyrano-
side,PNPG,026K1516);阿卡波糖(Acarbose,Lot 16869)和
DMSO均购自美国 Sigma公司。
1. 3 仪器 Multiskan MK3 酶标仪(美国 Thermo Electron公
司);LRH-150 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DEL-
TA 320 型 PH计(美国 Mettler-Toledo公司);电子天平(美国
Mettler-Toledo公司);旋转蒸发仪(德国 Heidolph公司)。
2 方法
2. 1 受试物的制备 将荔枝草、夏至草阴干,粉碎,依次用
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热回流提取,滤液浓缩,分别得到两
种植物石油醚、醋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
2. 2 α-糖苷酶活性成分的筛选方法 在 96 孔板上进行,反
应体系参照已建立[1]的方法,按照 I% =[1 - (OD样品 -
OD样空)/(OD阴性 - OD空白)]× 100%计算抑制率,并用 Origin
软件求出相应 IC50值
[1,2]。
3 结果与讨论
3. 1 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活性比较 对荔枝草和夏至草不同
溶剂提取物进行初步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发现
均具有一定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体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提取物的 α-糖苷酶抑制活性
提取物
浓度 /
(mg /mL)
抑制率
(I%)
IC50 /
(μg /mL)
荔枝草甲醇(Me)部位 1. 5 83. 44 791. 57
荔枝草石油醚(P)部位 1. 5 90. 07 425. 03
荔枝草乙酸乙酯(E)部位 1. 5 94. 95 248. 15
夏至草甲醇(Me)部位 1. 5 52. 15 1 245. 55
夏至草乙酸乙酯(E)部位 1. 5 73. 08 868. 47
夏至草石油醚(P)部位 1. 5 37. 44 NT
Acarbose 1. 5 68. 43 1 081. 27
NT:未测定。
表 1 中抑制率显示,初筛时,同一浓度下(1. 5 mg /mL),
荔枝草 3 个不同溶剂提取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
阳性对照 Acarbose,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物
>石油醚提取物 >甲醇提取物。夏至草三个不同溶剂提取
物糖苷酶抑制活性均低于荔枝草提取物,其中醋酸乙酯提取
物活性高于 Acarbose。
结合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两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荔
枝草提取物的总体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高于夏至草,也
高于阳性对照 Acarbose。其中荔枝草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
强,其 1. 5 mg /mL时抑制率(94. 95%)高于荔枝草石油醚提
取物(90. 07%)和甲醇提取物(83. 44%)对其进一步研究,
检测其 IC50值,发现醋酸乙酯提取物活性也高于石油醚和甲
醇提取物。夏至草的三个提取物虽然都有活性,但仅有醋酸
乙酯部位活性高于 Acarbose。
3. 2 提取物不同浓度抑制活性的比较 对活性较强的提取
部位做进一步研究发现,提取物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均随浓度增加而提高,呈剂量依赖性,见图 1。
图 1 提取物浓度对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影响
图 1 显示,荔枝草 3 个提取物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较高,半数抑制浓度都小于阳性对照 Acarbose(1 081. 27 μg /
mL)。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最小(248. 15
μg /mL),且最大抑制率可达 100%。石油醚部位从 IC50值上
分析活性较高,但其抑制率为 82. 13%时基本达到一个“平
台期”,继续增大浓度抑制率不再呈线性递增。而甲醇提取
物虽然浓度 1. 5 mg /mL时抑制率在 3 个提取物中最低,但浓
度为 2. 0 mg /mL时抑制率就超过石油醚提取物,且 IC50值小
于 Acarbose,因此荔枝草 3 个提取物均具有很好的 α-葡萄糖
苷酶抑制活性。
夏至草 3 个提取物中,醋酸乙酯提取物 IC50值(868. 47
μg /mL)低于 Acarbose,且其抑制率随浓度增长迅速,浓度达
到 1 mg /mL后抑制能力与荔枝草甲醇部分相当。夏至草甲
醇提取物虽然低浓度时抑制率低于 Acarbose,但浓度达到
1. 5 mg /mL时,抑制率就高于 Acarbose,而 Acarbose 则在浓
度为 2 mg /mL,抑制率为 68. 43% 时基本达到一个“平台
期”,继续增大浓度抑制率增长很小。因此夏至草醋酸乙酯
和甲醇提取物也是一种良好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4 讨论和结论
荔枝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作用。临床
用于抗菌消炎、镇咳祛痰等[3],Powell 等 1976 年和 Plattner
等 1978 年报道了荔枝草的木脂素成分[4,5];García-Alvarez
等 1985 年报道了荔枝草的二萜类成分[6]。有研究表明荔枝
草是一种良好的油脂抗氧化剂[7-11],蒋毅等在寻找抗病毒中
草药的过程中,发现荔枝草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12]。
夏至草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
云南、贵州等地。味微苦,性平,有小毒,具有活血调经功
能[13]。李作平和袁久容分别从中药夏至草提取物中分离出
β-谷甾醇、薯蓣皂苷元、饱和脂肪酸等成分[13,14]。胡树青对
其抗氧化作用做了初步研究[15]。未见有其他药理活性方面
的报道。
这两种植物均未见有糖苷酶方面的活性报道,因此均有
研究意义。
本文采用体外筛选模型,对两种唇形科植物荔枝草和夏
至草提取物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考察,发现两
者均具有一定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荔枝草提
取物的活性较强,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 丽,李晓梅,李彩芳,等. 加拿大蓬 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
494
2010 年 3 月
第 32 卷 第 3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March 2010
Vol. 32 No. 3
用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9(4):39-41.
[2] 康文艺,张 丽,宋艳丽.滇丁秀中抑制 α-糖苷酶活性成分研
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4):406-409.
[3] 王斌贵,王以群,张 颖,等. 荔枝草的抗氧化效能[J]. 中
国油脂,1997,22(6):40-43.
[4] Powell R G,Platiner R D. Structure of a secoisolariciresinol di-
ester from Salvia plebeia seed[J]. Phytochemistry,1976,15
(12):1963-1965.
[5] Plattner R D,Powell R G. A secoisolariciresinol branched fatty
diester from Salvia plebeia seed[J]. Phytochemistry,1978,17
(1):149-150.
[6] García-Alvarez M C,Hasan M,Michavila A,et al. Epoxysalvia-
coccina,neo-clerodane diterpenoid from Salvia plebeia[J]. Phy-
tochemistry,1985,25(1):272-274.
[7] 翁新楚,曹国锋,董新伟,等. 荔枝草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J]. 中国粮油学报,1998,13(2):25-28.
[8] 董新伟,曹国锋,段 杉,等. 荔枝草对鱼油的抗氧化作用
[J]. 海洋科学,2000,24(1):33-37.
[9] Weng X C,Wang W.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Salvia plebeia[J]. Food Chemistry,2000,71:489-493.
[10] Gu L W,Weng X C.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components of Sal-
via plebeia R. Br. -a Chinese herb[J]. Food Chem,2001,73:
299-305.
[11] Jiang A L,Wang C H.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natural compo-
nents from Salvia plebeia on oxidative stability of ascidian oil[J].
Process Biochem,2006,41:1111-1116.
[12] 蒋 毅,罗思齐,郑民实. 荔枝草活性成分的研究[J]. 医药
工业,1987,18(8):349-351.
[13] 袁久容,李全文,李智立. 夏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
中药杂志,2000,25(7):421-423.
[14] 李作平,卫恒巧,郭振奇,等. 夏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90,11(2):71-72.
[15] 胡树青. 夏至草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青海师专学报(自然
科学). 2002,5:53-54.
ZrO2 陶瓷膜精制增液复方水提液的膜过程研究
黄敏燕, 潘林梅, 郭立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收稿日期:2009-02-1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2006BAI06A04-04)
作者简介:黄敏燕(1985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Tel:13770965594 E-mail:huangminyan616@ 163. com
* 通讯作者:郭立玮,E-mail:guoliwei815@ yahoo. com. cn
关键词:陶瓷膜;增液汤复方水提液;微滤通量;指标性成分;固含物
摘要:目的:研究 ZrO2 陶瓷膜澄清增液汤复方水提液的膜过程,进一步优化膜工艺参数。方法:从微滤通量、指标性成分
透过率、固含物去除率等角度考察不同孔径的 ZrO2 膜对微滤过程的影响,同时为了能精确观察指标性成分透过率的动
态变化,将实验设为分多次取样。结果:对于增液汤复方水提液,0. 2 μm ZrO2 微滤膜较为适用。其渗透通量衰减较平
缓,最终的稳定通量达到 172. 8 L /(m2·h);指标性成分透过率在微滤中期略有波动,但其平均透过率达 96. 5%;固含物
去除率为 20%左右。结论:充分掌握中药水提液复杂微滤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对提高通量、成分透过率等具有重要意
义。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0)03-0495-03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它是以
传统的水煎液为原料液;其次它根据有效成分分子量特征进
行“集群筛选”[1];同时分离条件容易把握,操作简便,物理
筛分对原药液影响很小,能保持水煎液的一般特性。尤其在
工业化生产中,无机膜与有机膜相比,更显示了耐高温、耐化
学腐蚀、耐细菌和强度高等优点,从而使它在许多方面有着
潜在的应用优势。
增液汤系经典名方,来自清·吴鞠通之《温病条辨》,由
玄参、麦冬、生地 3 味中药组成。本实验以增液汤复方水提
液为研究体系,应用膜分离技术,从微滤前后指标性成分含
量 、固含物变化等角度,考察了 0. 2 μm ZrO2、50 nm ZrO2 两
种不同孔径的无机陶瓷膜对增液汤的微滤过程。
1 实验材料
药材:玄参、麦冬、生地黄,均购自安徽省亳州市中药饮
片厂,经鉴定均符合中国药典 2005 版(一部)有关项下的规
定。
仪器:膜及膜组件:内压管式陶瓷微滤膜(南京工业大学
膜科学技术研究所),膜孔径 0. 2 μm,50 nm 膜材质 ZrO2。
膜组件为不锈钢材质。HPLC:Waters515 双泵、2497 双波长
紫外检测器,WDL-95 色谱工作站(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
产)。ShimahzhulibrorAEL-40SM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
2 实验方法
594
2010 年 3 月
第 32 卷 第 3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March 2010
Vol. 32 N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