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 9 9 2 年 8 月
第 1 4 卷第 4 期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w e s t A g r ie u lt u r a I U n i v e r s it y
V o l
.
1 4
,
N o
.
4
A u g
.
1 9 9 2
中国苹果属植物组系分支关系研究
周志钦
(园艺系)
【摘要】 用相容性分析法和 中值淘汰法 , 对苹果属植物 7 个组系的 13 个形态
学性状进行分 支分析 , 建立了苹果属植物组系的分支关系 , 并讨论了苹果属植物
组系划分问题 。
主 题 词 : 苹果属 ; 分类
中图分类号 : 5 6 6 1 . 1; 5 60 2 . 3
在苹果属植物的分类中 , 组系和种的划分 , 种的数目及其命名等尚无定论 .(3 5〕 。 本
文对苹果属植物组系的 13 个形态性状进行了分支分析 , 旨在建立苹果属植物组系问的分
支关系 , 为分类提供依据 。
1 材料和方法
以梨属伊夕r u s 乙 . )作外群 , 按 P . F . s t e v e n s (一9 5 0 ) ` 9 ) 的方法确定性状演化方向 , 形
态性状见表 1 附注 .
相容性分析用 K e n t F i a l a ( 19 8 4 ) 的 C L I N C H 相容性分析程序 V e r s i o n 6 . 2 , 由美国
密西根大学 G . F . E st ab r 。 。 k 教授提供软盘 , 在长城 BI M P C 一 x T 型计算机工进行 。 中
值淘汰法分支分析按李朝蛮法 〔 ’ ) 进行 。
2 结果与分析
在用相容性分支分析和 中值淘汰法所建立的分支图中 (图 1 、 2) , 其分支式样几乎一
致 , 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各进化单元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是一致的 。
.2 1 组系分支关系
2
.了. 2 多胜海 棠组 (刀 o e州 io 声.ls s e h n e id e r )和滇池海 棠 系 f y初月 n an csen
: R e h d e r )单 系群 .
俞德浚研究 , 滇池海棠系属花揪苹果组 ( s or bo m a lu : z ab cl ) , 和多胜海棠组不同 〔’ 〕 。 在
分支图中 , 多胜海棠组和滇池海棠系以幼叶卷叠方式和心室数目相同 , 花丝数目均在 30
根以上以及曹片宿存为近裔共性 , 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 其形态特征 , 在苹果属植物各组系
中 , 多胜海棠组和滇池海棠系是唯一的果实具石细胞的 2 个类群 ; 其花柱数 目(均为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 日期 : 199 2一 04 一 02
DOI : 10. 13718 /j . cnki . xdzk. 1992. 04. 011
3 1 4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9马2 年 8 乃
表 1 分支分析的进化单元和数据矩阵
B a沈 a t a e
0A1Bloc”A00c1ABlo0B0 IB0 IBI0B1Ac0AB1c0A0A
P U m il a C
0A
A A
A00BI
S I Cb o l d i a l a C
oA
A0O
0o A^
K a l S U e l 义 S
A00BI八UBI
nU
B-0BI
A A
Y u n n a n e n se s
A0
0Ao
AO
B0 Ao0B
D o e y n i o P s is
C h l o r o m e l e S
1 1 1 0 1 0 1 0 1 1 0 1 1 1 0 0 0 0
a
.表内上行为相容性分析 、 下行为中值淘汰法分析的分析数据矩阵 .
b. 性状 : l 、 幼叶 : 席卷 (A )、 对摺 (B) , 2 叶型 : 单叶 ( A ) 、 复叶 ( )B , 3 、 叶片 : 不分裂 (A ) 、 浅裂 ( )B 、
深裂 ( C ) , 4 、 叶绒毛 : 无毛 ( A ) 、 背面具毛 ( B ) 、 两面具毛 ( C ) , 5 、 针枝 : 有 (A ) 、 无 ( a ) . 6 、 心室数 : < 5
(A ) > 5 ( B )
,
7
、 花丝数 : 2 0 ~ 3 0 ( A ) 、 3 0 ~ 50 ( B ) , 8 、 果实 ( e m ) : 小 I . 0 x 2 . 0 ( A ) 、 中 2 .0 x 3 . 0 ( B ) 、 大 3 . 0
x s
.
o ( c)
,
9
、 石细胞 : 有 ( A ) 、 无 ( )B , 10 、 粤片 : 脱落 ( A ) 、 宿存 (B ) , 1 1 、 生殖 : 合子胚 ( A ) 、 无融合
(B )
, 一2 、 倍性 : 2倍体 ( ^ ) 、 3倍休 ( B ) 、 多倍体 ( C ) , 一3 、 树性 : 落叶 ( ^ ) 、 常绿 ( B ) .
C h lo r o m e le s D
o e y n io P s
一s
K
a n s u e n s i s Y u n a n e n
s 通s
12b
一 5 i e b o ld ia n a e K a n s u e n “ s
B a
e e a t a e h lo r o m e le s
11
,
12 a
P u m i la e P
u m i l a e
l 3
D
o e y n i o P s is
Y u n a n e n s is
B
a e e a t a e
5 ie b o ld i a n a e
目
心
图 1 相容性分析分支图 图 2 中值淘汰法分支图
(图中数字为性状编号 ,详见表 l)
叶片不分裂或浅裂和果实近球形等也相同 闭 , 据梁国鲁研究 (7) , 滇池海棠系中的 4 个
种和多胜海棠组的尖嘴林擒 (对 a lus m el ia an )均为 2 倍体 , 而与滇池海棠系同组的三叶海
棠系 ( s ie 五。南n a e R e h d e r )和陇东海棠系 (aK n s ue n se : R e h d e r )均为 3 倍体类型 . 抱粉学
第 1 4 卷第 4 期 周志钦 中国苹果属植物组系分支关系研究 31 5
研究表明 〔 6〕 , 滇池海棠系和多胜海棠组的花粉形态近乎完全一致 , 而滇池海棠系与三叶
海棠系和陇东海棠系的表面特征则各不相同 。 肖尊安报道 〔2 ) , 在苹果属植物各种类中 ,
酶谱变异极为复杂 , 除变叶海棠 (M a lu : t or in即 ide s) 两个变型的酶谱相同外 , 其余酶谱均
各不相同 .
2
.
1
.
2 陇 东海棠 系 (aK n s u e n s e : R e h d e r )和绿苹果组 ( C h le r o m e le , R e h d e r ) . 陇东海棠系和
绿苹果组以具有幼叶对摺 、 复叶 、 叶片分裂 、 心室 5 以上 、 花丝数目 30 以上 5 个近裔共
性构成单系类群 . 在现代苹果属植物分类中 , 绿苹果组与中国苹果属植物各组系的亲缘关
系尚无明确的结论 (3, 5〕 . 抱粉学研究表明 “ 〕 , 绿苹果组和陇东海棠系的花粉形状 、 表
面纹饰相 同 。 因此 , 还应深人进行细胞学和同工酶的研究 .
2
.
I
.
J 山荆子 系 (刀a e e a t a e R e h d e r ) 、 苹果 系 (尸 u m ial 。 R e h d e r )和三叶海棠系单系群 . 苹
果系和山荆子系间的密切亲缘关系已得到形态学 、 抱粉学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的 证
明 〔 ’ · 6 · 吕〕 。 三 卜卜海棠系 、 苹果系和山荆子系的部分种类为同一核型 川 。 三仆卜海棠系和
山荆子系间在花粉形状 、 表面纹饰和条 纹间穿孔等特征均相似 〔 6〕 。 程家胜等研究 `幻 ,
三叶海棠 ( M a lu : : ic bo ld i i夕较苹果 (M . uP m ial )和西府海棠 (M . ,m ic or m a lu习先与山荆子系的
种相类聚 。 三叶海棠系除 1一卜片分裂与山荆子系不同外 , 其花柱 3 一 5 、 脱尊 、 果小等特征
皆与山荆子系相同 , 而与苹果系的曹片宿存 、 花柱 5 、 果实较大等特征不同 ` 4,5 〕 .
.2 2 苹果属植物组 系的划分
在 “ 中国苹果属植物 3组 5系分类系统 ” 中 ` 5〕 , 列有花揪苹果组 . 但根据分支关系以
及细胞学 〔7〕 和 同工酶 〔2,8 〕 的研究 , 特别是在形态学和抱粉学 〔 6 , 特征上的明显差异 以及
在分支图中出现的 3个不同单系类群 , 很难说明花揪苹果组是一个自然的类群 。 因此 , 花
揪苹果组是否能成立还值得讨论 。
在真正苹果组 ( E u二 lus Z ab cl) 中 , 苹果系和山荆子系间的亲缘关系虽然已得 到 证
实 〔 5 .6, 幻 , 但这些研究和分支关系一致支持三叶海棠系与山荆子系间的密切关系 .
多胜海棠组和滇池海棠系间的密切关系 , 得到分支关系和现有其它方面众多证据的一
致支持 (5, 6,7 .8 ’ 。 因此 , 中国苹果属植物 “ 3 组 5 系 ” 分类系统似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
承蒙李育农教授提供苹果属植物主要性状特征资料并审阅 , 特此致谢!
参 考 文 献
1 李朝变一个新的分支系统分析法一一中值淘汰法 . 植物分类学报 , 19 90 , 28( :l) 34 一 53
2 肖尊安等 . 中国苹果属植物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演化初探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 86 , :2 108 一 1 12
3 吴耕民 . 中国温带果树分类学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9 8:4 89 ~ 91
4 俞德浚 , 间振农 . 中国之苹果属植物 . 植物分类学报 , 19 56 , 5 (2) : ” 一 110
5 俞德浚 . 落叶果树分类学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 :9 3 ~ 34
6 贺超兴 , 徐炳声 . 苹果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和进化意义 . 植物分类学报 , 19 1, 2 9 (5 :) 445
~ 4 5 1
7 梁国鲁 . 中国苹果属植物的核型比较研究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 86 , 1: 106 一 117
8 程家胜等 . 关于苹果属果树亲缘关系的初步探索一一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 园艺学报 , 19 86 , l 3( :l) 1
e 8
9 S te v e n s P F
.
E v o l u t io n a口 P o 1a ir t y o f e h a r a e t e r s t a te s . A n n R e v E e o l s y s t, l 9 8 0 , 1 1: 3 33一 35 8
31 6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 9 92年 8月
S TU DY O N T HE C LA D IS T ICE A R L T IO NS H P IO F
T HE S E C TO INS A N DS E RE IS O F五了a u ls
Z hou i Z bq加
(De Pa rt me n to f Ho ri te u l tu re
,
S o u t h w e s t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A b s t r a e t
C l a d i s t i e a n a l y s i s o f 1 3 m o r P h o lo g i e a l e h a r a e t e r s o f 7 s e e t i o n s a n d s e r ie s i n t h e g e n u s
月了n lu s w a s e o n d u e t e d w i t h M E S (m e d i u m e l im i n a t i o n s e r i e s ) m e t h o d a n d e h a r a e t e r e o m -
P a t ib i l i t y a n a ] y s i s
.
B a s e d o n t h e d a t a o b t a i n e d
,
t h e e l a d i s t ie er ]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se s e e
-
it o n s a n d s e r ie s w a s e s t a b ]i s h e d
.
T h e d i v i s i o n o f s e e t i o n s a n d s e ir e s o f t h e g e n u s i s d i s e u s s e d
.
S u b加e t w o r d s : m a ] u s ; e l a s s iif e a t i o n
中江县辣椒疫病研究 (简报 )
王家国
(中江县农业局蔬菜技术咨询服务站 )
中江县 1 9 8 8 年首次发现辣椒疫病 ( p h yl o 动 lho ar S P . ) , 1 9 90 年以来严重流行 , 重病田块 80 % 以上植株枯死 , 造
成重大经济损失 .
l 症状 辣椒根 、 茎 、 叶和果实均可受害 , 以茎和根受害为主 . 根部受害后 , 表皮呈水浸状 , 暗褐色 、 脱落 , 仅剩
中柱部分 , 失去吸收功能 , 植株萎蔫 , 表现为青枯症状 . 茎部先从地表部或枝条开始发病 , 形成褐色斑点 , 逐渐扩
大 , 绕茎一周致使病部以上萎蔫 , 并相继干枯死亡 . 叶片和果实发病后呈暗褐色坏死 , 病果软腐 , 内腔有浓密的白色
气生菌丝 . 果柄染病 , 则可导致大量落果 . 在湿度大时 , 植株病斑表面可见稀疏钱白色霉层 .
2 病原 经观察 , 菌丝体无隔 , 抱子囊梗无分枝 , 顶端产生抱子囊 , 与菌丝无明显差异 . 抱子囊卵圆形或圆形 , 顶
端有明显的乳头状突起 , 在水中萌发产生游动抱子 . 卵抱子淡黄色 , 壁厚 , 表面光滑 ,
3 发病条件 病原菌在 10 ~ 37 ℃都能生长 , 在 10 ~ 30 ℃时 , 菌丝生长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 , 20 ~ 30 ℃有利于菌丝生
长 , 以 30 ℃ 生长最快 . 在 20 ℃ 以上如遇大雨 (或大水漫灌 ) , 辣椒发病及蔓延迅速 , 20 ℃ 以下发病显著减轻 . p H 3 . 5
~ 12 茵丝都能生长 , p H S 一 日 生长较快 , p H S ~ 9生长最快 , 因此 , 高温高湿是辣椒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 中江县 5
月 中下旬开始轻微发病 , 7 ~ 8 月为危害盛期 , 9 ~ ro 月显著减轻 .
.4 品种抗性差异 1 9 8 9 年试验 , 皇椒一号辣椒的抗病性最强 , 未感病 , 早丰一号辣椒次之 , 6 月 20 日的发病率为
21
.
4 %
, 中江猪大肠辣椒再次 , 发病率为 36 . 1% , 世界莱椒和美国甜椒最不抗病 , 发病率分别高达 60 . 7 、 75 . 0% .
5 防治
划 平皿抑 菌试验 . 64 % 杀毒矾 M o 5 0 倍 、 58 % 瑞毒稼锰锌 5 0 倍 、 70 % 代森锰锌 5 0 倍的抑菌效果都达到
一0 0 0% 、 6 0% . 甲霜铝铜 6 0 0 倍为 99 . 0% , 5 0% 甲霜灵铜 60() 倍为 9 1 . 3% , 5 0倍大蒜汁为 8 4 . 8% , 7 5% 百菌清 6 00
倍为 8 .2 9 % , 富士一号 、 抗枯良、 农抗 120 、 植病灵 、 速克灵 、 链霉素 , 辣椒灵的抑菌效果很差 , 仅 .2 3% 一 “ . 1% .
反2 田 间防效试验 . 64 % 杀毒矾 M : 5 0 倍液喷雾 3 次的效果最佳为 74 . 5% , 75 % 百菌清 6 0 倍液次之为 69 . 1% .
70 % 代森锰锌 5 0 倍液为 60 . 1% , 其余杀菌剂的防效都较差 .
承蒙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苏家玖教授指导 , 贺忠秀教授鉴定病原菌 , 谨致衷心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