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叶下珠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全 文 :综  述
文章编号: 1671- 8631( 2012) 06- 0452- 04
叶下珠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孙传铎 ,陈晓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机关门诊部 ,北京 , 100841)
  大戟科叶下珠属 ( Phyl lanthus L)植物全世界
共有 600多种 ,主要分布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我国有
33个种 4个变种 ,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北
方较罕见 [1 ] ,是传统的中草药 ,有平肝清热、利水解
毒之功效 ,民间常用来治疗痢疾、腹泻、肠炎、肾炎水
肿、黄疸性肝炎、尿路感染和小儿疳积等疾病 [ 2]。
牛晓峰等 [3 ]通过对陕西省 11个地区县进行叶
下珠植物的资源种类与分布调查 ,发现主要有 2个
品种的叶下珠属植物 ,分别为叶下珠 ( Phy llanthus
urina ria L. )和 黄珠子 草 ( Phy llanthus simplex
retz)。 前者主要生存于潮湿且温差相对较小的湿
地 ,以紫阳县产量最多 ,后者多生于相对干燥的山
坡、路边等 ,且以南郑分布较多。
1 叶下珠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1. 1 黄酮类
槲皮素 ( Quercetin )、山萘素 ( Kaempferol ) [4 ]、
槲 皮 素-3-0-葡萄 糖 苷 ( Quercetin-3-0-gluco side
Ⅱ ) [5 ]、紫云英苷 ( Ast ragalin) [6 ]、芸香苷 ( Rutin)和
Nirurin。
1. 2 生物碱类 [ 7-9 ]
4-甲氧基一叶秋碱 ( 4-Methoxysecurinine)、 4-甲
氧基-去甲一叶秋碱 ( 4-M ethoxy-no r-securinine)、 4-
羟基一叶秋碱 ( 4-Hydroxysecurinine)和 Nirurine。
1. 3 酚酸类
    没 食 子 酸 ( Gallic acid )、 短 叶 苏 木 酚
( Brevi fo lin)
[ 10]、叶下珠素 E( Phy llanthusiin E)、老
鹳草素 ( Geraniin) [11 ]、柯里拉京 ( Corilagin) [12 ]、短叶
苏木酚酸 ( Brevi fo lin carboxy lic acid ) [13 ]、阿魏酸
( Fumalic acid )、靴花酸 ( Ellag ic acid )、亚油酸
( Lino leic acid)、亚麻油酸 ( Lino lenic acid ) [ 14]、 儿
茶素 ( Gallo catechin)、表没食子儿茶精 ( Epig alloca t-
echin)
[15 ]。
1. 4 香豆素类
短叶苏木酚酸甲酯 ( M ethyl brev ifo lin carboxy-
late )、 短 叶 苏 木 酚 酸 乙 酯 ( Ethyl brevifolin-
carboxylate)。
1. 5 木脂素类
叶下珠脂素 ( Phyllanthin)、珠子草素 ( Niran-
thin)、叶下珠次素 ( Hypophyllanthin) [11 ]、珠子草次
素 ( Nirtet ralin)、扁柏脂素 ( Hinokinin) [16 ]、 4-羟基芝
麻 ( 4-Hydroxysesamin) [ 17]。
1. 6 其他
β-谷 甾 醇 ( β -Si to sterol )、 胡 萝 卜 苷
( Dauco sterol)、豆甾醇 ( Stigmastero l)。去氢诃子次
酸甲脂 ( Meth yl ester dehydrochebulic acid )、去氢
诃子次酸三甲酯 ( Trimethyl ester dehydrochebulic
acid)
[5 ]、正十八烷 ( n-Octadecane)等。
2 叶下珠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2. 1 抗病毒作用
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
珠 ,在抗乙肝病毒、保肝护肝、免疫调节等方面均具
有很好的疗效。 陈征途等 [18 ]通过对苦味叶下珠、黄
珠子草以及新发现的珠子草延益亚种的水提物进行
了体外抗乙肝病毒实验 ,研究发现 ,苦味叶下珠和黄
珠子草在体外细胞培养第 5天时对 HepG2. 2. 15细
胞上清液中的抗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其中苦味
叶下珠对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 ( HBeAg )有较强的
抑制作用 ;黄珠子草对表面抗原 ( HBsAg )具有更强
的抑制作用 ,因此 ,两种叶下珠属植物在体外均具有
很好的抗乙肝病毒 ( HBV )作用。贺浪冲等 [ 19]通过体
外灭活乙肝病毒抗原的方法 ,对陕西产地的叶下珠
进行研究 ,发现该产地叶下珠的甲醇提取物和乙醇
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杀灭乙肝病毒抗原的作用。 徐
贵丽等 [20 ]将云南采集的珠子草制成胶囊应用于 300
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并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显
示 ,珠子草能使乙肝表面抗原滴度由高变低 ,部分由
·452·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Jun. 2012, Vol 21 No. 6 
低滴度转阴 ,具有明显降低患者体内 HBs Ag的作
用 ,且临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毒性小 ,是一种安全
的中药制剂。
祁忠焱 [21 ]通过对雏鸭接种鸭乙肝病毒血清进
行鸭型肝炎动物模型实验 ,并对用鸭乙肝病毒血清
感染的鸭子 ,连续灌胃珠子草 21 d,发现灌药组鸭子
均没有检测到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DHBs Ag ) ,而
对照组鸭子则能检测到 DHBs Ag ,且表现出阳性感
染症状 ,该实验说明珠子草能抑制鸭乙肝病毒表面
抗原。 Shin等 [22 ]从药物植物叶下珠中分离得到了黄
酮类成分鞣花酸 ,并对该成分进行了抗病毒机制的
研究 ,通过利用 HepG2. 2. 15细胞 ,进行抑制乙型肝
炎病毒 e抗原分泌、抑制 DNA复制以及抑制表面
抗原分泌的实验。结果发现鞣花酸既不抑制 HBsAg
的分泌 ,也不抑制病毒 DNA复制 ,只对 HBeAg的
分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由于 HBeAg是乙肝病
毒侵染肝细胞后进行重组的核心抗原 ,且与感染乙
肝病毒宿主所出现的免疫耐受有关 ,因此鞣花酸在
克服乙肝患者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2. 2 保肝护肝的作用
周世文等 [23 ]通过研究叶下珠对四氯化碳
( CCL4 )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 ALT)、小鼠
肝脏丙二醛 ( MDA)的含量、 CCL4体外损伤大鼠肝
细胞膜流动性以及对大鼠肝细胞 [Ca2+ ] i的影响进
行研究 ,发现叶下珠能显著抑制 CCL4所引起的小
鼠 ALT和 MDA的升高 ,并且能够有效防止 CCL4
所致的肝细胞膜流动性降低 ,对大鼠肝细胞内 [Ca2+ ]
i浓度的升高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叶下珠抗
CCL4所致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 ,对抗脂质
过氧化及 [Ca2+ ]i升高 ,保护肝细胞膜流动性和完整性
有关。周军等 [24 ]使用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 ( T AA)和
D-氨基半乳糖 ( D-GN )造成肝损伤动物模型 ,使谷丙
转氨酶 ( ALT)在大鼠和小鼠体内的含量升高 ,叶下珠
的醇提物可以使鼠体内的 ALT降低 ,且对体外实验中
的谷丙转氨酶 ( ALT)无明显作用 ,揭示了珠子草保肝
的机制是多方面的 ,并通过观察其对戊巴比妥钠催眠
作用的影响 ,发现珠子草醇提液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的
睡眠时间 ,由此推断出叶下珠具有保肝作用 ,这可能是
因为其具有较强的诱导肝药酶活性的能力 ,能够保护
肝细胞免受损伤。
2. 3 抑菌作用
张云等 [25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黄珠子
草各个部分的有效成分总黄酮和总酚进行了含量测
定 ,并对 7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发
现在黄珠子草的不同部位中均含有总黄酮、总酚类
成分 ,并通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珠子草的根、
茎、叶、果实中的总黄酮及总酚的含量 ,测定结果为:
叶中的总黄酮与总酚的含量最高 ,分别达到 31. 07
mg /g和 23. 85 mg /g,果实中两者的含量次之 ,茎中
两者的含量均较低。 试验在对黄珠子草不同部位总
黄酮与总酚含量测定的基础上 ,又对黄珠子草四个
部位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结果显示:黄珠
子草的叶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其对黄瓜枯萎病原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
性 ,其抑制率分别为: 100% 、 100%和 89. 78% ,其中
果实的抑菌效果次之 ,其对黄瓜枯萎病原菌的抑制
率达到 98. 13%。根部分相比之下抑菌作用较弱 ,但
对黄瓜枯萎病原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作用 ,而黄珠
子草茎的提取物有较小的抑菌作用。通过进行相关
性分析 ,认为其黄珠子草的抑菌效果与总黄酮含量
呈正相关 ,其中黄酮类成分主要抑制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黄瓜枯萎病原菌 ,酚类主要抑制金黄色葡萄球
菌、青霉菌和辣椒疫霉病原菌。
2. 4 抗氧化作用
Kumaran和 Karunakaran等 [26 ]通过几种不同
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对 5种叶下珠属植物的醇提液
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发现 5种植物在这几种
测试方法中 ,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并得到了它
们的抗氧化强弱顺序 ,分别为:锐叶叶下珠> 叶下珠
> 黄珠子草> 麻德拉斯叶下珠> 苦味叶下珠。郑秀
青 [27 ]通过应用叶下珠水提取物及不同浓度的醇提
物分别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消除率、双氧水
( H2O2 )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率以及超氧阴
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 ,发现叶下珠水提液具有较高
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抑制 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
溶血的作用以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 实
验证明 ,叶下珠的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2. 5 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
郭卫真等 [28 ]对 8种叶下珠属植物的抗单纯疱
疹病毒Ⅱ型作用进行研究 ,通过采用原代兔肾细胞
和地鼠肾细胞株 ( BHK)进行体外实验 ,发现 7种叶
下珠属植物的水提物对两种细胞的单纯疱疹病毒Ⅱ
型感染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它们分别是:苦味叶下
珠、黄珠子草、云泰叶下珠、云贵叶下珠、广东叶下
·453· 临床医药实践  2012年 6月第 21卷第 6期 
珠、广西叶下珠、余甘子。
2. 6 抗内毒素作用
曾伟成等 [29 ]对厦门产叶下珠用水、醇提取 ,然
后将水、醇提取液萃取 ,通过鲎试验法测试萃取所得
几组成分与内毒素的作用 ,从中筛选出 3组成分具
有抗内毒素作用 ,且其抗内毒素作用随着浓度的变
换而变化 ,浓度越大 ,抗内毒素作用越强。
2. 7 抗炎作用
叶下珠属植物在治疗肠炎、肾炎水肿、黄疸肝
炎、结膜炎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
效 ,黄珠子草在贵州作为一种民间用药被广泛使用 ,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 8 减肥作用
近年来又发现了该属植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短
叶苏木酚具有新用途。清华大学邢东明等 [30 ]通过实
验研究发现 ,短叶苏木酚对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
转化时胞内甘油三酯的聚集、前脂肪细胞分化末期
胞内 3-磷酸甘油脱氢酶活性升高以及脂肪细胞胞
内甘油三酯聚集时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均具有抑制
作用 ,可作为用于预防和治疗肥胖症药物的活性成
分 ,单独或配合其他药物制成制剂应用于临床。
3 小  结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叶下珠属植物化学成分
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颇多 ,许多研究表明其中含有的
有效成分——多酚类物质具有抗乙肝病毒的活性作
用。因此 ,进一步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 ,分析该属
植物的活性成分和有效成分 ,开发在抗乙肝病毒方
面具有独特疗效的药物制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
巨大的潜在价值。
参考文献:
[ 1] 李秉滔 .中国叶下珠属植物的修订 [ J].植物分类学
报 , 1987, 25( 5): 371.
[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册 )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8: 200.
[ 3] 牛晓峰 ,李维凤 ,歧琳 ,等 .陕西叶下珠属植物资源概
况 [ 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3, 24( 2): 119-
123.
[ 4] 姚庆强 ,左春旭 .叶下珠的化学成分研究 [ J].药学学
报 , 1993, 28( 11): 829-835.
[ 5] 谢姗 ,贾宪生 ,杨基森 .黄珠子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贵州医药 , 2001, 25( 5): 469.
[ 6] Nara C R, Gleve J, Keth T , et al. Flav onoids of phyl-
lanthus niruri L, phyllanth us urina ria L, and phy llan-
thus o rbieulatus L. Plant [ J]. Med Phy to the, 1977, 11
( 2): 82-86.
[7 ] Mulchandan N B, Hassar ajani S A. From 4-M ethoxy-
no r-securinine, a new a lkaloid Phyllanthus nirur [ J].
Planta Med, 1984, 50( 1): 104.
[8 ] Hassar ajani S A, Mulchandani N B. Securinine type
of a lkaloids fr om phy llanthus niruri [ J ]. Indian J
Chemsect B, 1990, 29B( 9): 801.
[9 ] Petchna ree P, Bunyaprapha tsa ra N , Co rdell G, et a l.
X-ray cr ystal and mo lecula r str uctur e o f nir urine, a
novel alkaloid r elated to the securinega skeleton,
from phy llanthus niruri( Eupho rbiaceae ) [ J]. J Chem-
soc Perkin T rans I, 1986( 9): 1 551.
[10] 喻庆禄 ,万振先 .从叶下珠属植物中新发现的一个酚
性化合物 [ 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5( S1): 33.
[11] Syamasundar K V , Singh B, Thakur R S, et al. Anti-
hepato tox ic Principles o f Phy llanthus niruri h erbs
[ J]. J Ethnopharmacol, 1985, 14( 1): 41.
[12] Ueno H, Ho rie S, Nishi Y, et a l. Chemical and pha r-
maceutica l studies on medicinal plants in pa raguay.
Garaniin, an angiotensin-conver ting anzyme inhibito r
from “ Pa raparaimi” , phyllanthus niruri [ J ]. J Na t
Pr od, 1988, 51( 2): 357-359.
[13] Shimizu M , Ho rie S, Terashima S, et al. Studies on
a ldose r eductase inhibito rs fr om natura l pr oducts.
Ⅱ . Activ e components o f Pa raguayan c rude deng
“ Parapsraimi” , phy llanthus niruri [ J ]. Chem Pharm
Bull, 1989, 37( 9): 2 531-2 532.
[14] Huang Y L. Isolintt ralin: a new lignan fr om Phyllan-
thus niruri [ J]. Plant Med, 1992, 58( 5): 473-474.
[15] Quade M A. Isolation o f 4-hydro xysesamin and ent-
no rsecurinine from Phy llanthus niruri and their
chemo taxonomic significance [ J ]. J Bang ladesh Acad
Sci, 1994, 18( 2): 229-234.
[16] Ahmad M U , Husain S K, Osman S M , et a l. Am rici-
no leic acid in Phyllanth us niruri seed oil [ J ]. Oil
Chem Soc, 1981, 58( 6): 673-674.
[17] Ishimaru K. Pheno lic constituents in tissue cultur es
of Ph llanthus niruri [ J ]. Pho tochemist ry , 1992, 31
( 6): 2 015-2 018.
[18] 陈征途 ,朱宇同 ,方宏勋 .三种叶下珠属植物在体外细
胞培养中抗 HBV作用的初步研究 [ J].广州中医药大
学学报 , 1997, 14( 2): 102.
[19] 贺浪冲 ,岐林 ,吕居娴 ,等 .陕西叶下珠药用开发研究
Ⅲ : 提取物体外灭活 HBV抗原作用 [ J].西北药学杂
志 , 1996, 11( 1): 11-14.
[20] 徐贵丽 ,邹静 ,于茵 ,等 .珠子草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
300例疗效分析 [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1997
( 37): 84-85.
[21] 祁忠焱 .叶下珠对乙型肝炎转阴作用研究 [ J].医药导
报 , 1997, 16( 4): 168.
[22] Shin M S, Kang E H, Lee Y I. A flav onoid f rom
medicina l plants blocks hepatitis B v irus-e antig en
secr etion in HBV-infec ted hepa tocy tes [ J ]. Antiv iral
Resea rch, 2005, 67( 3): 163-168.
[23] 周世文 ,徐传福 ,周宁 .叶下珠对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
用 [ J].华西药学杂志 , 1996, 11( 4): 209-212.
·454·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Jun. 2012, Vol 21 No. 6 
[ 24 ] 周军 ,李茂 ,樊亦军 .叶下珠醇提物对实验性肝损伤的
保护作用 [ 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2004, 7( 1): 5-6.
[ 25 ] 张云 ,韩树 ,王俊儒 .黄珠子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和总酚
含量及抑菌活性测定 [ J].西北农业学报 , 2009, 18
( 6): 306-309.
[ 26 ] Kuma ran A R, Ka runaka ran J. In vitr o antiox idant
activities o f methanol ex trac ts o f fiv e Phyllanth us
species from India LWT-Food [ J]. Science and Tech-
nolog y, 2007, 40( 2): 344-352.
[ 27 ] 郑秀青 .叶下珠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保肝作用 [ J].中
国动物保健 , 2009( 1): 94-96.
[28] 郭卫真 ,邓学龙 ,董伯振 ,等 .叶下珠属植物体外抗单
纯疱疹病毒Ⅱ 型的作用 [ 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0, 17( 1): 54-57.
[29] 曾伟成 ,黄颖 ,张巧洪 ,等 .叶下珠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D ].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 2000: 5-64.
[30] 邢东明 ,雷帆 ,王伟 ,等 .短叶苏木酚的新用途: 中国 ,
101278930[ P ]. 2008-10-08.
收稿日期: 2012-02-14
(本文编辑: 王作利 )
作者简介: 孙传铎 ( 1975- ) ,男 ,山东省烟台市人 ,学士学位 ,主管药师 ,主要从事药品调配、制剂、临床用药及指导。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进展
郭献荣 ,范晓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264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D-二聚体是纤溶蛋白单体经≫ a交联后由纤溶
酶水解降解产生 ,区别于原发性纤溶 ,它是继发性纤
溶过程中所生成的特有的代谢产物。生理状态下 ,人
体血浆基本无 D-二聚体生成 ,但在某些病理条件
下 ,机体凝血与纤溶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 ,可以引起
体内 D-二聚体的生成或增高。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
们发现 D-二聚体不仅在血栓止血性疾病的诊断与
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其他疾病 ,如急性胰腺
炎、肝脏疾病等的病情进展中也起重要作用 ,本文就
D-二聚体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1  D-二聚体的检测
D-二聚体是机体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重
要指标 [1 ]。作为机体特异性纤溶标记的重要分子 , D-
二聚体的检测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临床上 ,主要以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 ELISA)、免疫渗透法和乳胶凝
集法 3种方法进行 D-二聚体抗原分析。以上 3种方
法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缺点 , ELISA法的敏感性很
高 ,可以筛查血栓性疾病 ,但该方法对步骤的准确性
要求高 ,并且操作所需的时间长 ,不适于急诊 ;乳胶
凝集法的优点是所需的时间短 ,并且操作容易 ,缺点
是它不能定量检测 ,并且灵敏度不够 ,不能筛查血栓
性疾病 ;免疫渗透法较好 ,它具备前两者的优点 ,应
用前景乐观。
2 临床疾病中的 D-二聚体
作为机体发生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 , D-二
聚体一直被人们用于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鉴
别指标。 但近些年来 ,随着对 D-二聚体临床应用研
究的不断深入 ,一些学者发现 D-二聚体除了在血栓
纤溶性疾病中发生改变外 ,在其他许多临床疾病中
也检测到了 D-二聚体的变化。
2. 1  D-二聚体与血栓性疾病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危害我国中老年健康的常见
疾病 ,而凝血和纤溶在血栓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血浆 D-二聚体升高说明机体处于高凝或是继
发性纤溶亢进状态 [2 ]。 Well[3 ]在 3 306例无明显临
床症状和体征患者的研究中发现 , D-二聚体水平低
者 3个月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率仅为 0. 5% ,较
D-二聚体水平高者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低 ,提示 D-
二聚体水平可能和静脉血栓栓塞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关系 [3 ]。
相关学者对 608例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进行研
究 ,结果表明在服用抗凝剂大于 3个月 ,之后停药 1
个月的患者中 , D-二聚体水平异常者的复发率明显
增高 ,增高率为 2. 27% 。血浆 D-二聚体水平对静脉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复发有着较高的阴性预测值 [4, 5 ]。
Carrier等 [6 ]研究发现 D-二聚体检测对 88%~ 94%
的癌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2. 2  D-二聚体与急性胰腺炎
一些学者认为 ,凝血与抗凝系统也参与急性胰
腺炎的发病机制。 D-二聚体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标记
物来监测纤维蛋白的形成和纤溶情况。 在血浆中检
测 D-二聚体的水平 ,如果其含量增高则说明体内纤
维蛋白含量较高 ,更容易形成血栓 ,与此同时 , D-二
·455· 临床医药实践  2012年 6月第 21卷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