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全 文 :出口 的滴汞电极能及时对铂加以监测 。 由于层析与检
测联为一 起 , 在同一仪器内自动进行 , 故称为联机分
析 ( o n 一 I in e a n a ly s is ) , 这较 R I Ic y 采用的分离与检
测不在同一仪器内的单机 原子吸 收测 定 ( ol ’ 「一 il n 。
a 一o m i C a b 、 o r p t i。 n s p e e t r o ph o t o m e t r 少 ) 更 为
方便 , 且准确性 、 灵敏度和选择性均大大提高 , 尿中
顺铂检出水平达 SG 0 9 / m l以下 。
三 、 小结
顺铂是最早发现的也是 临床应用最广的一种含铂
抗癌药 , 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临
床意义 。 随着微量分析技术的发展 , 其生物体液中浓
度的测定方法亦 日趋完善 , 特别是 尺i le y 及 B a n n is t e r
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为顺铂临床药理的深入研究和临床
治疗水平的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 然而这些测定方
法要求高级的仪器设备和技 术 , 因此 , 要求简便有效
的能够适合临床使用的从 血 、 尿样中测定 顺铂的方法
将是值得进 一步研究的课题 。
参 考 文 献
[ 1 J L a n g e R C e t a l
.
J N u e l M
e
d 1 9 72
. 15 : 5 2 5
[ 2 」L a n g e R C e t a l . `b`d 19 7 3 . 14 : 1 9 1
【3 」R e p t a A J e t o l . C i , 口a t i o . N e w Y o r k : A e a d e m i e
P r e s s
,
1 98 0 : 2 8 5

3 0 4
[ 4 ] L e r o y A F e t a l
.
C
口” c e r T o e a t R e P 19 50 , 6 4 : 123
[ 5 j M u n g a l l D R
.
A P川i` d C l i , ` e o l P h a r 二 a e o k f 。时 亡e s ,
e d 1
.
N e w Y o r k : R
a v e n P r e s s
,
19 83 : 3 4 0

3 4 1
[ 6 〕 H i m m e l s t e in K J e t a l , C li ” P h a r m 川 a e OI T h e r
19 8 1 . 2 9 : 6 58
[ 7 ) D e e o n t 1 R e t a l
.
C
a 几 e e r
R
e : 19 7 3 . 3 3 : 1 3一o
[ 8 」J a e o b s e t a l . C a 摊e e r T r e a t R e p 19 80 ; 6 6 : 1 22 3
A m s t e r d a m : E l s e v i e r / N o r t h

H o l la n d B i
o m e d i e a l
P r e s s
,
19 8 1 : 103 一1 2 1
[ 9 」 P r j e s n e r D e t a l . A n a l L a z t 19 8 1 , 14 : 1 25 5
[ 10 〕 B a n n i s t e r S J e 一 a l . J C h r 潮 a t啊 r 19 79 ; 17 3 : 3 3 3
【11 〕 B o u r n e D W A e t a l . J P h a r m S e i 1 9 79 ; 6 8 : 1 57 1
[ 12〕 B a n n i s t e r 5 J e t a l . C li” hC e m 19 7 8 , 24 : 8 7 7
[ 13 〕 R i l e y C M o t a l . J P九a r 附 S e £ 19 53 ; 7 2 : 5 5 1
[ 14」 B a n n i s t e r S J e t a l . J C h r o们 a t吟 r 19 83 ; 27 3 : 30 1
野桐属植 物 化 学成分研 究概 况
中国科学 院植物 研究所 张 国文 陈梦 普
提要 本文 综 述 了国内外付野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 究的概 况 , 指 出对我 国现有该属植物 的其 它品
种应 进 一步开展 研 究 , 以 寻找 具有生物活性 的物质 。
野桐属为大戟科植物 , 全世界有14 。种 , 主要分布
于东半球热带地区 。 我国大约有 40 余种 , 产于长江以
南各个省区 〔’ 〕, 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白背叶M al -
[o t “ 、 a 钾 l t a ( l o u r . ) M u e l l一 入 r g 、 白揪 .M 加 n ie u -
la t 0 5 ( }
a r n
) M u e l l一 A r g 、 野梧桐M . z a 加。 i e u s 功u -
e ll一入 r g 、 野桐M . t 。 。 “ i f叼 i u 、 护a ` 、 毛桐 .M b a r b a -
t o s ( W a ll
.
) M
u e l l一 A r g 、 粗糠柴材 . 助 i l i P厉。 e n s : 、
( L a m
.
) M
u o i l一 A r g . 、 石岩枫 M . r e加 n d u s ( W i l ld . )
M u e l l一 A r g 、 尼泊尔野桐 M . n e加 l e o s is M u e ll一 A r g
和粗毛野桐M . h o o k e r ia o us ( S e e m . ) M u e l l一 A r g 。有
的品种是作为中草药应用的 。 据 《全国中草药 汇编》
记述 , 白背叶的根 、 叶入药 。 根具有柔肝活血 、 健脾
化湿 、 收敛固脱等功效 , 可治慢性肝炎 、 肝脾肿大 、
子宫脱垂 、 脱肛、 白带 、 妊娠 水肿 。 叶可消炎止血 ,
可治中耳炎 、 疖肿 、 跌打损伤 、 外伤出血诸症〔“ 〕。 据
《浙江药用植物志》记载 , 粗糠柴叶入药。 可止血 、 生
肌 。 主治外伤出血 、 疮疡溃烂 〔” 〕 。 茎内皮入药 , 能起
收敛 、 止血 、 止泻作用` 4」。《云 南种子植物名录》中说 ,
尼泊尔野桐之根入药 , 治骨折 ; 茎皮可治狂犬咬伤。
毛桐根入 药 , 治肺热吐血 。 石岩枫根 、 茎及叶入药 ,
可祛风湿 、 消肿止痛 、 治风湿痹痛 、 偏坠肿痛 、 跌打
损伤 、 乳痈 、 口眼 喝斜 、 散血解表 弓〕。 野梧桐树皮在
日本用 于 治疗 胃病 , 在我 国 台湾省民间用作治疗癌
症 L尔 6] 。 叶可治疗烫伤 7[ 〕。
目前 , 对野桐属植物已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的有 :
白背叶 、 白揪 、 野梧桐 、 粗糠柴 、 石岩枫 、 尼泊尔野
桐 、 粗毛野桐和狭花野桐M . : t 即助 t加 s 。 现将本属
植物有关的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 加以概述。
荡学凌报 19 8 8年第 23 滁第 6 期
三菇 类化合物
9 7 1 1年印度的 Ban do p ad hy ay M.等〔“ 1在 粗糠柴
中分离出羽扇豆 醇 ( l叩 eo ) l和桦木脑 ( b et u li n )的
3
一醋酸酷 ( l), 以及 a 一香树脂醇 ( a 一 a m y r in ) 。
香港大学化学系 H u i W . H . 等〔” 1 , 在 19 75年从白
揪的茎中分离得到一个三菇二酮 , 鉴定为29 一 no 卜 21
a 卜I 一 h o p a n e 一 3 . 22一 d io n e ( 2 ) 。 从粗毛 野桐的茎和
叶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得到无羁菇 , 即软木三菇酮 ( f r -
i e d e l j n )
、 软木三菇烷 醇 ( f r i e d e la n 一 3日一 l ) 。 乙 醇
提取部分 , 分得了两个新三菇酸汇3一 o x o u r ” 一 12 一“ n “ -
2 7
,
28

d io j
e a e j d〔 3 )和 3日 , 25 一 D i h y d r o x y u r s 一 12 -
e n 一
27
一 0 je a e i d ( 4 ) ]

同年 , 印度的 P al R . 「’ “ 」等从狭 花野桐M . , t e -
” a ” t h u : 植物中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 C 3。 羊毛幽烷类
三菇 , 鉴定为 24 , 2 4一 d jn l e t hy l 一 la n o s t a 一 7 , 2 5一 d ie n -
3 口 一 。 】 ( 5 ) , 定名为野桐亭。 该植物的醇提取部分 ,
对小鼠在 P S 系统 中发现有很好的抗癌活性 。
1昭 4年 , 单雪琴等〔川 从白背叶的根中分得 了 高
根二醇一 3 一醋酸醋 ( e r y t h o r d io l 一 3 一 a e e t a t e ) , 二经
纂羽扇烷 ( 3日 , 2 9一 d i 一 h y d r o x y lu p a n e )和乌索酸 醋
酸酷 ( 6 ) 。
,必广 ,
24
,
2滩一 d i m e t h y l一 l a n o s t a 一 7 , 2 5一 d i o l l 一 3 a 一 ` ) l
门砂。八 c了大 \ .尸
6
.
u r s o l i e a e i d a c e t a t e
中和白背叶M , a 川t a( L 0 盯 ) M ue lj 一 A r 义的根中分 离
出谷幽醇 ( s it o s t o r o l ) 。
我们在 19 86年分离鉴定了一个刀一谷晰醇的葡 萄
糖贰 。熔点 27 9 一 28 1℃ (分解 ) ; 红外吸收光谱: V 淤:
( e m
一 ,
) 3 5 5 0 (经基 ) , 10 5 0 ( 一 e 一 。一 ) ; 质谱 : ( f ’ . D ) M +
60 0 ( M + l + 23 )
,
3 9 7
。 水解后贰元部分与刀一 谷 肖
醇混合熔点不下降 , 糖部分与标准葡萄糖 尸f 值相同 。
该化合物是从白背叶种子的氯仿及石油醚的两个提取
部分中得到的 。
强 心 贰

_ ~献寿H ZoH
气仁廿 不 ~
2
.
29
一 n o r一 2 1 a H 一 h o Pa n e 一 3
,
2 2

d i o n e
3
.
3一 o x o u r s 一 12 一 e n e 一 2 7 , 2 8一 d i o i亡 a e 盛d
礴· , 。 。H O 尹 ) < 、 、 尹产 七 ~ ~ ’
3日 , 28 一 d ih y d r o x y u r s 一 x Z 一 e n 一 27 一 o i e a e i d
幽体化合物
P a l R
,
l[ “ 〕和单雪琴 〔 ” 〕等分别从狭花野桐 茎 叶
R o b e r t s K
.
D
. 等「 , 2 〕在 19 6 3年从粗糠柴 中 得 至j】
冠花毒配质 ( 7 ) 和 冠花灰配质 ( 8 ) 的 鼠李 辘 贰
(
e o r o t o x i g e n i n r h a m n o s id e a n d e o r o g l a t , e i域。 -
n i
n r h a m n o s i d e )

19 6 7年又 从白揪中分到野铜配 质
( 9 )的鼠李糖贰 ( m a l lo g e n in r h a m n o s id 。 )和 p a , , (〕
配质 ( 1 0 )的鼠李糖贰 ( p a n o g e n in r h a m n o s i d e 。 , 另
外还分到了止泻萝孽配质 (l l) , 11一氧代止i写萝孽配 质
( 12 )的糖贰 「5 , ’ “」 。
19 7 5年 日本学者 O k a b e H . 等 r” 〕从野梧桐的种 子
中分到八个强 心贰 。 它们分别是冠花毒配质 ( 。 o r 、 ) -
t o x ig e n in )
、 野桐配质 ( m a l lo g e n in ) 、 冠花灰 配 质
(
e o r o g la u e i g e n i n )和 p a n o 配质 ( p a n o g e n in ) 的 3 -
0 一 口 一 L 一毗喃鼠李糖贰和 3 一 0 一 p 一 D 一毗喃 葡萄糖
基一 (l 一 4 卜 a 一 L 一毗喃鼠李糖式 【3 一O 一 a 一 L 一 r h -
a m n o p y r
a n o s i d e a n d 3一 O 一 p
一 D 一 g l u e o p y r a n ` ) “ 夕-

( 1 一 组 ) 一 a 一 L 一 r h a m n o p y r a n o s id e s ] 。 19 7 6年从
野梧桐的种子中分离得到一个三糖强心式 。 鉴定为冠
花毒配质的日一 D 一毗喃葡萄糖基 一 ( 1 一 6 )一日一 D 一毗
喃葡萄糖基 一 ( l 一 4 ) 一 a 一 L 一毗喃鼠李糖贰 【c 。 「 。 t -
o x i g e n i n p
一 D 一 g lu c o p y r a n o s y l 一 ( 1 0 6 )一 日一 l ) -
9 lu e o P y r a n o s y l一 ( 一。 d )一 a 一 I、 一 r h a m n o p y : 。 3 n ( ) -
5 i d e s ] [
I礴」 。
召布二当14西拐 1 9凡R生笙 夕咒尝滚 ` 翻
I }r )洲汗」
Co r o t o x 亡 ge 口 in
;, (黔飞f I
3 C o r o g la `一e i g e n i n
日 ( )
, , (沙 .}1
9
.
m a l拓 g e n i n
rLL下jn产、洲之
ù曰卜通ǎO)
ù月、尸aé \、O`.几.. 1-
以n.1
H`〕夙卜I
11
.
u z a r l只 e n . n
卜, (办
甲基蹂花酸 ( :亏, 3 , 4一 T r i一 。 一 m e t h yj e 口Ia g应c a e i d ) , 翰
花酸 ( e . ta g i e a e id ) . 忧牛儿精 ( g e r a n i in ) , 概料
云实索 ( 。 o r il a g i n ) , (一 ) 一表格儿茶素的桔酸 酷
汇(一 ) 一 e p ig a l lo e a t e e h i n g a l la t e ] 。 我们在 19 8 5 年
也曾从白背叶种子的氯仿提取部分得到了犊花酸类的
化合物 。
一9 8 2年 , 日本学者S h i g e m a t s u N . 等「“ ’从 野 梧
桐的果实中提取分离了两个新的咖马林类的间苯三 酚
衍生物 I 、 1 : 其中 I 鉴定为: 冬一 ( 3 , 3一 d i m e t h y la -
1ly l ) 一 5 一 ( 3
一 a e e t y l 一 2

4 一 d i h y d r o 、 y 一 5 一 m c t h y l一 6 -
n l e t h o x y b e n ` y l ) 一两 lo r a e e t o p h e n o n e ( 一8 ) , 1 签定
为 3 一 ( 3 一 m e t h y l 一 2一 h y d r o x y b u t 一 3 一 e n y l ) 一 5一 ( 3 -
a e e t y l 一 2
,
4一 d ih y d r o x y 一 5一 m e t h y l
一 6二 m e t h o x y b e
-
n Z y l ) 一 p h lo r o a e e t o p h e n o n e f 一g ) 。该类化合物在一9 3 9
年曾被M c g o o k i o A . 等人 厂川 分离得到过 。
A r i s a w a M
. 等` 7 、 在 19 85 年从同 种植物的种
皮中分离出两个新的间苯三酚衍生物 。 这两个化合物
定名为野桐酚酮 ( m a l lo t o p h e n 、 , n e ) ( 20 ) 和野桐色烯
( nz a l lo t o e h r o m
e n e ) ( 2刀) 。 野桐酚酮鉴定为 5 一 :刀 e t h y -
le n e ` b i、 一 2 , 6 一 d ih y d r o x y 一 3一 m e t h y l 一姗一 n , e t h ( ) x y a -
e o t o Ph e n o n e
, 野桐色烯 鉴定为 8 一 A o e t y l 一 5 , 7一 d i hy -
d r 。、 x y 一 6 一 ( 3 一 a c e t y l 一 2
.
4一 d i卜y d r ` , x y 一 5 一 ,1 1 o t t一y l一 6 -
m e t h o x y b e n z y l ) 2
,
2
一 d in l e t h y l c h r 、〕 m e , 1。 。 flr[ 1寸还
分到了两个已知化合物 。一个与 S ih g 。 川 at s o N . 等 ` “ `分
到的两 个咖马林娄化合物的第 一个相同 , 另一 个为 2 .
6一 d i ll y d r o x y 一 3一 m e t h y l 一 4一 m e t h o x y a 。 ” t o p h e n ` “ n c
I1
! 2
.
1 1一 。 又 o u z a r i只e n i n
多酚类化合物
] 9 」9年 日本学者S h击 a t a K . 等 f ’ 5」从野梧桐的叶
中得到了芸香试 ( r o t i n ) 。
19 81 年 O k u d a T . 等` ’ “ ’ 在同一 种植物树皮中 ,
分离出两个新单宁 ( 。 La l ,o t u 、 i, , ic a e i d 一3和 m a l一o t i -
n i e a e id 一4 )。 从叶中分离出拢牛儿情 ( 只e r a n ii n ) 。
同年 Y os ih d a T . 等 ` ’ “ ’ 从该植物树皮 的含水丙 酮 的
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个新的虎耳草素 〔 b e r g e o in )的
衍生物 。 这三个化合物 鉴定为 1 1一 。 一桔酸基虎耳草 素
( 1 1
一 o 一 g a l lo y l be r g e n in . 5 )
,
4 一 。 一 桔酸基虎耳草
素 ( 4一 。 一 g a ll o y lb o r g e n i n . 6 )和 1 1一 ( ) 一 格酞墓去甲基
虎耳草素 ( 22一 。 一 g a l l o y !d e m e t hy l be r g e n i n 一7 ) 。 他
们还分到了五 个己知的 多酚` ’ ” ’ , 分 别是3 , 3 ’ , J一 三 一。 -
13
.
m a l l《 , t t Ls 川 i (一 a c id
14
.
m a l l
, ! i n i 几 r i d
药学通报 19朋年第 2 3卷第 6 期 · 3 3 5 ·
1 5
.
1 1一 。一g ab l yb l r eg n ein
C比 0!百 一月减〕 H式粼护 C
.
J. 沪卜`. 、 ,娜M 04 一 。 一 g a lb y lb e r g e n i n
, O H
万彻一代粼厂一 ”礼方六丫。 H
H O了了万; o H
H一丫-一7 . 1 1一 0 一 g a ll o y ld e m e t h y l b e r g e n in
18
.
r o t t le r i n

lik e p h fo r o g l u e i n o l d e r i v a t i v e
印度有人 〔的从粗糠柴 中分离出乙酞紫胶桐油酸 卜`
e e t y l a le u r i t o li e a e i d )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 ,该属植物化学成分比较复杂 ,
有些化合物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 如白背叶根的乙醇提
取物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 从中分离出的高
根二醇一 3 一醋酸醋 、 刀一谷街醇、 二经基羽扇烷 、 乌索
酸醋酸酷等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 、 枯草杆
菌 、 绿脓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其叶子的乙醉
提取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有一定抑制作
用 。 另外 , 在对白背叶种子的研究中发现 , 其抓仿提
取部分具有一定生物活性 ,对胃粘液腺癌细胞 8 0 3有一
定抑制作用 , 对M G 80 3癌细胞有一定杀伤作用 。印度
有人发现狭花野桐的醇提取部分树反好的抗癌活性〔2 , 〕 ,
并正在进行更细致的化学研究鉴定工作 。 A r i s a w a M .
等人 〔“ “ 〕从野梧桐的种皮中 , 检验了对于癌细胞具有 毒
性的组分 。 从该组分中得到了野桐 酚酮 ( m al lot o p -
h e n o n e )和野桐色烯 ( m a l o t o e h r o m e n e ) 这样两个
咖马林类型的多酚化合物 , 并对 K B 系统和 L 一 5 1 7 8 y
细胞的培养显示出活性 。 随着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研究的不断深入 , 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 , 找到有抗
癌活性的成分或其它药用成分 , 使其在防病治病中发
挥作用 。
·喻二守生· _M必丫卜c 践 / 、丫丫 ,T
O M
e O H
参 考 文 献
19
.
r o t t j e r认一 li k e Ph lo r g l u e m o l d e l i v a t i v e l
2 0
.
m a llo t o Ph e n o n e
下o c热 伊钾
::冷井产
2 1
.
m a l lo t o e h r o m e n e
其它化学成分
N a d a T
.〔’ “ 〕 19 6 9年从野梧桐的叶 中分离得到异
戊 间二烯 类的醇和它的亚麻酸酷。 我们在对白背叶的
叶分析中 , 曾得到棕悯酸乙醋 , 正十七碳酸 乙醋 , 十
八碳酸 乙醋和亚油酸乙酷。 从种子中得到一个三十一
碳烷 。
G u tP a S
.
C
. 等〔 ” 〕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过脂
肪酸 。 C a d i ll o G . 等 [ 2 0 〕在 29 65年分离得到过红色素
( r e d P i g m
e n t s )

[ 1 】侯宽昭 .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 . 第 2 版 . 北京 : 科学出
版社 , 1 9 8 2 : 29 2
[ 2 ] 全国中草药汇 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 编 . 上册 ,第 l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75 : 29 7
1 3 ] 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 . 浙江药用植物志 . 上册 .第 1 版 .
杭州 :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 。 : 7巧
[ 4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云南种子植物名 录 , 上册 .
第 1 版 . 昆明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 84 : 4 47
[ 5 ] O k a b e H e t a l
.
C h e m P h a r m B u l l 19 7 6 , 2` ( l川 。只
汇6 ] 5 h ig e m a t s u N e t a l . P h , t o e h e川 括 t r 刀 1 9 83 ; 22 ` l ):
32 3
【7 ] A r i s a w a M e t a l . J N a t “ r a l P r dn “ c t s 1 9 8 5 ; 4 8
(3 ) : 4 5 5
[ 8 」 B a n d o p a d h y a y M e t a l . P h刀 t co h e巾 , s t .ur 19 7 2 ; 1 1 ;
15 1 1
[ 9 ] H u i W H e t a l
.
P h夕 r o e h e阴 £s t叨 19 7 6 ; 15 : 9 85
〔1 0 ] P a l R e t a l . P h , t co h e m i s t r刀 1, 7 5 ; 14 : 22 5 3
[川 单雪琴等 . 植物学报 19 8 5 ; 27 ( 2 ) : 1 9 2
[ 12 1 R o b e r t s K D e t a l
.
eH l
v
C 用m A c t a 1 9 6 3 , 46 : 28 5 6
[1 3 1 R o b e r t s K D e t a l
.
eH l
v C h im A e t a 1 9 67 , 5 0 : 16 4 5
[2 4 ] o k a b e H e t a l
.
C h
e 州 P h a r 阴 B “ 11 29 7 6 , 2 4 (川
2 8 8 6
[15 ] 5 h i b a t a K e t a l
.
J C h e m S
o e 1 9 49 ; 2 0 : 36
[16 ] Y o s h i d a T e t a l
.
P h万 r o e h e仍 f s t r夕 29 5 2 , 2 1 ( 5 ) : 1 2 8。
茜坐涌 拐 19 8 8年镇 23教镇 6 期
[1 7〕 Me g o o k i nA e t a l. J C八 c门 Soc1 0 9 3一 9 7 5
f ]s〕 No d aT e t a l. B u ll Ch, m S o c J p n , 19 7 0 , 4 3 : 2 17`
〔19 1 G u p t a S C e t a l . J A m O ` I C人e阴 S o e l , 5 4 . 3 1 : 2 17 4
「20 ] C a r d i llo G e t a l .口 a z : C h :附 l t a l 19 6 5一 95 , 72 3
〔2 1 ) Dh a r M L o t a l . j ” ` IQI ” J 百x 户* 召 `0 1 19 7 3 . 1 1: ` 3
【2 2 〕 Y o s hi d a M e t a l . J P丙a r 爪 D翔” 19 79 钻 2 : 9 2
一一 ,一一 一 ~ -~ . . . ~ ~ . ~ 叻 . . ~ ~ ~ 一一一~ ~ -~ ~ 一一一
尽 快 恢 复 收 购 和 使 用 龟 上 甲
江西上犹县人民医院 邱 世 犹
龟板是重要的滋阴药物。 由于传统习惯 , 至今临
床使 用的龟板一般为龟的下甲 , 即腹 甲 , 而龟上甲即
外壳一般视为无药用价值被废弃 , 因而长期以来加重
了龟板药源的紧缺 , 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
据有关中医文献证实 , 我国宋代 以前是以龟全甲
(上 、 下 甲 ) 入药 的 , 主要取其活血止痛的功效 , 用
于治疗伤科 、 妇科等疾病 。 只是到了元代 , 朱丹溪发
现了龟板 (下甲 )有滋阴作 用后 , 上甲才被废弃 。 19 86年 ,
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杨梅香等同志对龟的上 、 下甲的化
学成分 , 药理 、 毒理等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 , 证
明 : ( l) 龟上 、 下甲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 , 且龟上甲的
出胶量约为下甲的二倍 , (2) 以龟上 、 下甲治疗 三碘
甲状腺原氨酸 ( T 3 )造成的大白鼠甲亢阴虚动物模型 ,
从 7 个方面 , 25 项客观指标证明了二者具有相同的药
理作用, 不仅可以滋阴 , 而且还有化疲止痛的功效 ,
(3) 二者的毒性均很低 。 此项研究为恢复龟上甲的药
用提供了充分的实验依据 。 此项研究成果通过了有关
部门的鉴定 , 并刊登在 《 中成药研究》 19 86年第 3 期
上 。 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考虑这个问题 , 如能批准龟上
甲入药 , 则药材收购部门应以同等价格收购龟上 甲 ,
这样可以扩大龟 甲药源一倍 , 从而大大改善龟板药源
紧张的局面。
防 止葡 萄糖 注射液 热压 变 黄 的 一 点 经验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张 德 瑛
贵刊19 8 6年 21 卷 透期24 1页“ 对葡萄糖注射液热压
变黄的防止方法的商讨 ” 一文中指出 : “ 葡萄糖注射液
热压灭菌变黄是同时受压力和温度两个原因作用的结
果 , 灭菌后压力的因素已解除 , 趋于下降的温度不是
造成变黄的主要原因 , 从这个环节上努力防止变黄似
乎无多少意义 ” , 笔者根据实践认为此观点不妥 。
热压灭菌后 , 压力的因素已经解除 , 温度也逐渐
下降 , 但高压灭菌 锅内的温度仍然很高 , 笔者曾测过
开锅后0 . s h , 高压灭菌 锅内的温度是 93 ℃ ; 3 h 后锅
内的温度是 7 5℃ (当时室温是 21 ℃ ) , 如果不使高压灭
菌 锅内的温度迅速下降 , 葡萄糖注射液在锅内就会逐
渐变黄。 我们曾作过这样的试验 : 将 1D %葡萄糖液热
压灭菌后 , 取出部分药品 , 余一部分在高压 灭菌锅内
自然降温 , 结果取出的药品无色 , 在锅内的药品呈现
微黄色 , 且热压灭菌锅内上面的药品较下面的药品颜
色深 。 因此 , 葡萄糖 注射液热压灭菌后应迅速冷却防
止变黄。
药学通报 1 98 年第23 卷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