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两种海桐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评价
翁德宝1 汪海峰2 黄雪芳1
(1 江苏教育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江苏南京 210013 2南京经济学院粮油检测中心 ,南京 210003)
摘要:采用有机溶剂抽提了海桐属 2种植物(海桐和皱叶海桐)的籽油 , 使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鉴定了其油脂
的脂肪酸组分。2 种籽油均含有 6种脂肪酸 , 主要脂肪酸成分均为软脂酸(C16∶0)和油酸(C18∶1)。其含量(%)分别为:
软脂酸(C16∶0)29.66 , 34.72;油酸(C18∶1)66.43 , 62.54。这两种油脂中 , 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优势 , 因而品质优良。
提示海桐属植物籽油可作为保健型食用油研究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海桐;皱叶海桐;种子油;脂肪酸
中图分类号:Q94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376(2000)03-0006-03
海桐属 Pit tosporum Banks ex Soland.apud
Gaertn.植物属海桐科 Pit tosporaceae ,为常绿灌
木或小乔木 ,树冠常为圆形。我国长江流域 、东
南沿海均广泛种植分布 ,约有 40余种。其伞形
花序顶生 ,4-6月开乳白淡绿之小花 ,有芳香 。
蒴果卵圆或梨形 ,10月成熟 ,3-5瓣裂 ,鲜红色
种子则外露 ,富含油脂 。文献记载 ,海桐属种
子 、果可供药用 ,能治肾炎 、黄疸 , 并有消食止
吐 ,清热收敛 ,补虚弱 ,止咳喘的功效。〔1〕 。
因未见有关种子的化学成分的报道 ,我们
选择了两种海桐属植物:海桐(Pit tospotum to-
bira(Thunb.)Ait.)和皱叶海桐(P.crispulum
Gagnep.)为研究材料 ,分析研究其种子油脂肪
酸组份 ,探讨其利用价值 。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和样品
海桐种子采自江苏教育学院院内绿地 ,皱
叶海桐种子采自南京炮兵学院(南京马群)园
地。11月初 ,收集成熟并开裂的果实 ,除去黑
褐色果壳 ,得红色种子 ,风干供测定含油量和提
取油样用 。
1.2 仪器和试剂
1.2.1 气相色谱仪:Shimadzu GC-7AG 气相
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 Shimadzu C -
R1B数据处理机。
1.2.2 试剂:
石油醚(bp60-90 ℃,AR),乙醚(AR)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0.5 mol/ L(AR)
1.3 测定鉴别方法及条件
1.3.1 油脂含量测定 各取样品种子 5 g ,烘
干(105 ℃)后粉碎 ,采用素氏抽提法测定油脂
含量 ,籽油再供气相色谱仪分离鉴别脂肪酸 。
1.3.2 脂肪酸组分鉴定及百分含量测定 分
别取上述 2种油样 100 mg ,置于 15 ml具塞刻
度试管中 ,加石油醚-乙醚(3∶2 V/V)混合液
2 ml ,摇匀后加入 0.5mol/L 氢氧化钾-甲醇溶
液 1 m l ,振摇 1 min ,静置 1 min ,后沿管壁加入
蒸馏水至管口 ,取上层清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数据处理:以标准品(E.Merck)和碳数规律定
性鉴别 ,以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
1.3.3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10%Silar10-
CP Chromoso rb W AW DMCS(80/100目)2m
×3mm id。柱温:160 ℃保持 4 min后按 2 ℃/
·6·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Amino Acids & Biotic Resources 2000 , 22(3):6~ 8
收稿日期:2000-01-18
作者简介:翁德宝(1947-), 男 ,江苏教育学院副教授。
DOI :10.14188/j.a jsh.2000.03.002
min程序升温至 185 ℃,保持 32 min。气化室
温度:240 ℃,检测器温度:240 ℃,N2:50 ml/
min ,H2:0.6 kg/cm2 ,Air:0.5 kg/cm2 。
2 实验结果
2.1 海桐种子油脂含量(表 1)
结果表明 , 海桐种子(干品)含油率为
16.67%,皱叶海桐种子(干品)含油率为 14.
07%。其油脂色泽黄亮 ,无异味。
2.2 籽油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分析(表 1)
定性分析结果见图 1。
表 1表明 ,本项研究鉴定海桐和皱叶海桐
籽油均明确含有 6 种脂肪酸 ,其中 C14∶0 , C18∶2 ,
C18∶3为微量脂肪酸(含量<1.00%),在皱叶海
桐中 C18∶0含量为 0.61%,亦属微量脂肪酸。两
种籽油脂肪酸组成较为简单 ,特点也十分突出 ,
即均以软脂酸(C16∶0)和油酸(C18∶1)为主要脂肪
酸 ,而且油酸占优势 , 含量分别为 66.43%,
62.54%,软脂酸分别为 29.66%,34.72%。
表 1 2种海桐科植物籽油及其脂肪酸含量
%
样品 籽油含量 脂肪酸组分
C14∶0C16∶0C 18∶0 C18∶1C 18∶2 C18∶3其他
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
(Thumb.)Ait.
16.67 0.53 29.66 1.1 5 66.43 0.89 0.93 0.94
皱叶海桐
P.crispulum G agnep. 14.07 0.56 34.72 0.6 1 62.54 0.13 0.33 1.11
图 1 2 种海桐属植物籽油脂肪酸组分气相色谱图
A、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Tbunb.)Ait.
B 、皱叶海桐 P.crispulum Gagnep.
2.3 籽油脂肪酸类型分析比较(表 2)
表 2 2 种海桐科植物籽油中 SFA、MUFA和 PUFA的
含量 %
样品 SFA MUFA PUFA SFA∶MUFA∶PUFA SFA USFA
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
(Thumb.)Ait.
30.81 66.43 1.82 1∶2.16∶0.06 30.81 68.25
皱叶海桐
P.crispulum Gagnep.35.89 62.54 0.46 1∶1.74∶0.01 35.89 63.00
表 2表明 ,海桐籽油中饱和脂肪酸(SFA)
占总量的 30.81%;不饱和脂肪酸(USFA)为
68.25%,而其中唯一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
FA)即油酸含量占肪脂酸总量的 66.43%,多不
饱和脂肪酸(PUFA),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
(C18∶3),成为该籽油中的微量脂肪酸 ,两者合计
仅为 1.82%。SFA∶MUFA∶PUFA 为 1∶2.16∶
0.06。皱叶海桐籽油的脂肪酸与前者相比较 ,
其 SFA 高出近 5 个百分点 , MUFA 也就是
C18∶1下降约 4 个百分点 , PUFA(C18∶2和 C18∶3)
含量更低 ,仅为 0.46%。SFA∶MUFA∶PUFA
为1∶1.74∶0.01。因在油脂营养方面 , SFA 、
USFA(MUFA和 PUFA)的生理作用及其互相
之间的比例 , 常常是人们重视和讨论的内
容〔2〕 。故本文就此给予分析比较 。
3 讨论
根据研究分析资料 ,已知植物脂肪酸约有
200 种 , 常见的仅 20 余种 。其中软脂酸
(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
(C18∶2)几近普遍存在于所有植物油脂中 。而
且 ,通常植物种子油脂中 C16∶0 、C18∶0占脂肪酸
的多数 ,并有一定数量的 C18∶2〔2 ,3〕 。根据我们
的分析测定 ,已知两种海桐属植物籽油主要成
分就是 C16∶0和 C18∶1 ,而 C18∶2仅为微量脂肪酸 ,
这与多种常见的植物油相比是一项显著的差
异。海桐属籽油另一突出的特点是 C18∶1占据
绝对优势 ,含量在 60%以上。在常见食用植物
油中 , C18∶1含量高的较少 ,仅有茶油(83.3%)、
花生油(60.0%)、麻油(49.3%)等几种 ,而且这
几种油脂中尚含有一定比例的 C18∶2 ,其含量分
·7·翁德宝 ,等. 两种海桐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评价
别为 7.4%, 21.0%和 37.7%〔2 , 3〕。
早年的实验研究曾发现 PUFA 与 SFA 相
比 ,PUFA 能降低血清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 , 因而一度推崇
PUFA的作用 。随后深入研究又发现大量摄取
PUFA会产生不良作用 ,抑制机体免疫机能 ,促
进肿瘤的发生 ,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 -C)
水平 ,增加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危险。当人们将
研究目光转向 MUFA(如油酸)后 ,近年多项研
究实验证明 , MUFA不仅使 TC 、LDL-C 水平
下降 ,并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而且无
PUFA的不良影响〔4〕 。有研究人员以富含
MUFA(油酸)的茶油和富含 PUFA 的豆油饲
喂大鼠和家兔 ,研究结果表明 ,喂养茶油的动物
组织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喂养豆油的动物 ,前
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 x),超氧化物
歧化酶(SOD)活性明显高于后者 , 丙二醛
(MDA)水平下降 ,从而提示油酸能提高机体抗
氧化能力 ,保护心血系统 。茶油还能使实验动
物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素 B2 下降〔5 ,6〕 。因而
目前普遍认为开发和利用富含油酸的植物油脂
对预防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4 ,5〕 。
根据作者分析测定 , 2 种海桐属籽油油酸
(C18∶1)含量分别达到 66.43%, 62.54%, 而且
PUFA为微量 ,属高油酸植物油 ,有利于预防心
脑血管疾病 ,因而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保健型食
用油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 。许多城市采用海桐
树作为道路 、庭院绿化树种 ,种植广泛量大 ,秋
季其种子成熟 ,且数量颇多 ,及时采集 ,对绿化
景观毫无影响 ,又能增加植物油脂的新资源实
际利用 ,这应当是可行有效的 。
参考文献:
〔1〕郑万钧.中国树木志 , 第 3 卷〔M〕.3.北京:中国林
业出版社 , 1997.2665 ~ 2680.
〔2〕何志谦.人类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8.98 ~ 100 , 109~ 124.
〔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四川油脂植物〔M〕.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7.267.
〔4〕陈敏.膳食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意义〔J〕.实用营
养杂志 , 1995.2(3):63~ 66.
〔5〕王苹等.茶油对动物血脂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
营养学报 , 1993.15(4):377~ 384.
〔6〕张兵 , 周韫珍.茶油 、豆油对大鼠体内活性氧及抗氧
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营养学报 , 1995.17(2):
199~ 202.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Fatty Acids in the Seed
Oils of Two Species of Pittosporum Banks ex Soland.apud Gaertn
WENG De-bao1 WANG Hai-feng2 HUANG Xie-fang1
(1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 Jiangsu Education College , Nanjing 210013)
(2 Testing Centre of Griain and Oi l , Nanjing Economics College , Nanjing 210013)
Abstract:The seed oils of tw o species of Pittosporum Banks ex Soland.apud Gaertn., Pit tosporum
tobira(Thunb.)Ait.and P.crispulum Gagnep.,were ex tracted w ith organic solvent and the fat ty acids
(FAs)in the seed oils w ere separated and ident if ied w ith gas chromatorg raphy(GC).All the seed oils con-
tained 6 kinds of FA including two main FAs , palmitic acid(C16∶0)and oleic acid(C18∶1).The compositions
of main FAs in the two species were palmitic 29.66%,34.72% and oleic 66.43%, 62.54%, respective-
by .Oleic acid w as the majo r component of the seed oil.The oil quality is excellent by virtue of the high
proportions of MUFA.This fact suggests thar the seed oils of Pit tosporum plant is wo rth to be exploi td
as a health protect ing oil.
Key word:Pit tosporum tobira(Thunb.)Ait.P.crispulum Gagnep.Seed oil Fat ty acid
·8·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