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几种花椒属植物果实表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全 文 :学术园地 AcademicField
22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几种花椒属植物果实表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毕 君 高红真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石家庄 050061)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对葡萄山椒等5个花椒品系的果实表
面纹饰、气孔器及油腔区表面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结果表明:山椒的果皮表面呈深脊状皱褶,脊背上的角质层呈
纹层状,油腔轮廓凹陷,位于皱脊之间。花椒果实的表面呈浅
皱褶,脊背上的角质层呈不规则多边形,油腔轮廓上凸,呈山丘
状,位于皱脊上;花椒的气孔密度、大小和开放程度明显高于山
椒。种内差异表现为:琉锦山椒的气孔密度、大小以及开放程
度显著高于葡萄山椒和朝仓山椒;葡萄山椒的表面油腔密度较
高,个体表面直径较大,朝仓山椒的表面油腔密度较低,个体表
面直径较小。两个花椒品系中,秦安一号的气孔开放程度存在
两种类型,即一类开放,另一类完全闭合;陕西大红袍花椒仅有
开放型气孔器一种类型。5个花椒品系的油腔外表皮细胞形
状均为5~6边形。
[关键词] 花椒属 果实表皮 超微结构 油腔 植物
花椒属(ZanthoxylumL.)植物为芸香科(Rutaceae)灌木、小
乔木或木质藤本,全世界约有25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及
大西洋地区,我国约有39种,14变种[1]。世界范围内花椒属的
栽 培 种 主 要 包 括 花 椒 (Z.bungeanum Maxim)、青 花 椒
(Z.schinifoliumSieb.et Zucc)、山椒(Z.piperitumDe Candole)
及其变种。花椒作为调味品、食用和药用植物,果皮精油含量差
异较大[2],但其表观特征难以区分,为此,对贮藏化学经济成分
的果实表面结构做初步观察,以利于不同品系果实的甄别。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来自河北省林科院花椒试验园内,根据品种成熟
期差异,于8—10月采集朝仓山椒、葡萄山椒、琉锦山椒、秦安
一号花椒、陕西大红袍花椒5个品系成熟的果实,阴干保存。
经自然干燥的果皮外表面向上,粘贴于扫描电镜(SEM)样品托
的双面胶带上,经离子溅射仪喷镀金膜后,置于FEI Quanta200
型扫描电镜下观察、照相。描述术语参照刘长江[3]、曹明[4]、
Komatsu[5]的描述术语。
作者简介:毕君,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培育与森林生态学
研究。
2 观察结果
2.1 果皮纹饰
从SEM观察结果(图1)看,山椒和花椒的果皮表面存在
很大差异,而种内较一致。山椒的果皮表面呈深脊状皱褶,表
面被有厚角质层,脊背上的角质层呈纹层状,油腔轮廓凹陷,位
于皱脊之间。花椒果实的表面呈浅皱褶,被有较厚的角质层,
脊背上的角质层呈不规则多边形,油腔轮廓上凸,呈山丘状,位
于皱脊上,凸起之间存在深沟。总的看,5种花椒属植物果皮
由于密被角质层,表皮细胞清晰度较差,表现为网状结构。
2.2 气孔器
图2表明,5种花椒属植物果皮的气孔密度、大小、开张程
度存在较大差别。花椒的气孔密度明显高于山椒,山椒中,琉
锦山椒的气孔密度显著高于葡萄山椒和朝仓山椒;气孔大小规
律与气孔密度规律一致,即花椒的气孔大,琉锦山椒次之,葡萄
山椒和朝仓山椒最小;气孔开放程度表现为花椒最开放,琉锦
山椒次之,葡萄山椒和朝仓山椒开放程度最低。两个花椒品系
中,秦安一号的气孔开放程度存在2种类型,即一类开放,另一
类完全闭合。扫描电镜下观察到每一对保卫细胞的外形多为
近球形或椭圆形,保卫细胞壁均有不同程度加厚,从而构成气
孔器外拱盖内缘(inner margin of outer stomatalrim),气孔器外
拱盖内缘有近平滑和浅波状两种形态。
2.3 油腔区(Oil sac area)表皮结构特征
果皮油腔是贮存精油的主要场所,油腔的分布及其特征是
花椒属植物经济特征的主要内容。从图3的SEM 观测结果
看,山椒品系的油腔区均呈凹陷形式,花椒品系的油腔区则表
现为上凸状;从油腔分布区数量和油腔大小看,山椒的油腔表
皮凹陷区底部直径约120~160mm,凹陷深度90~170mm,其
中,葡萄山椒的表面油腔密度较高,个体表面直径较大,朝仓山
椒的表面油腔密度较低,个体表面直径较小。花椒的上凸区底
部直径约420~720mm。虽然整个果皮外表面密被角质层,细
胞轮廓清晰度较差,但油腔部位外表皮细胞轮廓清晰,各品系
的细胞形状均为5~6边形,表面平滑。从初步统计看,油腔表
皮细胞数差异较大,葡萄山椒在30个以上,其他山椒和花椒在
参考文献:
[1] 赵焕谆,丰宝田 .中国果树志,山楂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96:14-26.
[2] 李宝江,张茂军 .山楂授粉亲和性和结实性的研究[J].辽宁农业
科学,1989(3):29-33.
[3] 申书兴 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02:20-24.
[4] RaspéO,Kohn J R.S-alele diversity in Sorbus aucuparia and
Crataegus monogyna(Rosaceae:Maloideae)[J].Heredity,2002
(88):458-465.★
DOI:10.13456/j.cnki.lykt.2012.11.021
学术园地 Academic Field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23 









 






图1 果皮纹饰
(1-2朝仓山椒;3-4葡萄山椒;5-6琉锦山椒;7-8秦安一号花椒;9-10陕西大红袍花椒)
10~20个之间。
由于人类对果皮的利用较少,关于植物果皮形态结构的研
究少见报道。祝东立和郭庆梅等[6-7]分别对蒿属植物果皮纹
饰和瓜蒌果皮超微形态做了初步观察,探讨了其分类学意义。
潘洵操等[8]观察了荔枝果皮的结构特征及其与果实遭受机械
损伤和霉烂变质的关系。相对其他植物不太重要的果皮,花椒
的主要经济成分贮存在果皮中,因而,研究花椒果实的形态结
构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花椒属植物因为果实小且相似,
品种甄别分类比较困难。利用果皮微形态特征研究花椒属植
物的物种差异与关系也具有实践意义。
3 结论与讨论
山椒和花椒可从果皮表面纹饰、气孔器及油腔区表面特征
区分:山椒的果皮表面呈深脊状皱褶,脊背上的角质层呈纹层
状,油腔轮廓凹陷,位于皱脊之间。花椒果实的表面呈浅皱褶,
脊背上的角质层呈不规则多边形,油腔轮廓上凸,呈山丘状,位
于皱脊上;花椒的气孔密度、大小和开放程度明显高于山椒。
种内差异表现为:琉锦山椒的气孔密度、大小以及开放程度显
著高于葡萄山椒和朝仓山椒;葡萄山椒的表面油腔密度较高,
个体表面直径较大,朝仓山椒的表面油腔密度较低,个体表面
直径较小。两个花椒品系中,秦安一号的气孔开放程度存在两
种类型,即一类开放,另一类完全闭合;陕西大红袍花椒仅有开
放型气孔器一种类型。
山椒和花椒的共同点表现为:油腔部位外表皮细胞轮廓清
晰,细胞形状均为5~6边形,表面平滑。本结论与 Komatsu
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
图2 果皮表面气孔器特征
(1-2朝仓山椒;3葡萄山椒;4琉锦山椒;
5秦安一号花椒;6陕西大红袍花椒)
学术园地 AcademicField
24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图3 油腔区表皮结构特征
(1-2朝仓山椒;3-5葡萄山椒;6-7琉锦山椒;
8-9秦安一号花椒;10-11陕西大红袍花椒)
葡萄山椒与其他品系的果皮表面油腔密度和大小差异可
推测为其本身精油含量较高的根源[2]。然而,油腔数量的多少
和大小尚需借助解剖学作进一步观察。Komatsu等[5]曾观察
到山椒果实的横切面分布油腔10~22个,王贺等[9]报道,我国
的花椒果实横切面排列8~10个分泌囊(油腔)。当然,油腔不
仅存在于果皮中,叶和树皮也是花椒属植物油腔的主要分布
场所[10]。
参考文献:
[1] 黄成就 .中国植物志 .第43卷(2)[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Ito C,Katagiri H,Sato A.Pharmacognostical Studies on the Sino
-Japanese crude drugs“Huajiao”and“Sansho”:Part 5.On es-
sential oils and pungent priciples of pericarps of subgen.Zantho-
rylum plants and commercial samples[J] .Natural Medi-
cines.1997,51(3):249-258.
[3] 刘长江,林祁,贺建秀 .中国植物种子形态学研究方法和术语[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178-188.
[4] 曹明,张奠湘 .中国花椒属(广义)叶表皮特征初步研究[J].植物
分类学报,2008,46(4):628-640.
[5] Komatsu K,Ito C,Liu Y P,Namba T.Pharmacognostical stud-
ies on the Sino-Japanese crude drugs“Huajiao”and“Sansho”
(Part 1)On the structures of fruits of Genus Zanthoxylumand
Fagaraplants from Japan,and the botanical origin of“Sansho”
[J].Natutal Medicines,1995,49(2):137-147.
[6] 祝东立,贺学礼,石硕 .河北小五台山18种蒿属植物果皮微形态
学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6):57-62.
[7] 郭庆梅,周凤琴,杨金玲,等 .山东栽培瓜蒌果皮超微形态的初步
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0):1580-1582.
[8] 潘洵操,谢宝贵 .荔枝果皮的扫描电镜观察[J].园艺学报,1996,
23(3):227-230.
[9] 王贺,景汝勤,胡正海 .花椒果实中分泌囊的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J].西北植物学报,1988,8(3):167-174.
[10] Tomitaka Y.Histological studies on the oil glands of Japanese
pepper(Zanthoxylum piperitum DC)[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1986,30(3):24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