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污染率控制方法的初步研究



全 文 :3 讨 论
3.1 在零阶导数光谱图中 ,金花茶花与茎的乙醇液分别在
227nm 和 257nm 有最大吸收且吸收峰较明显 , 可作为鉴别的
依据;而花与茎的氯仿液无明显的吸收峰。
3.2 在一阶 、二阶导数光谱图中 , 金花茶花的乙醇液在 200
~ 320nm , 氯仿液在 200 ~ 300nm ,茎的乙醇液在 200 ~ 400nm
均有鉴别特征;茎的氯仿液的一阶图谱在 200 ~ 500nm , 600
~ 700nm , 二阶图谱在 200 ~ 300nm 均有鉴别特征 , 整个光谱
曲线均有鉴别意义。
3.3 金花茶是中国一级保护的珍稀物种 , 不仅具有较高的
观赏价值 ,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本实验研
究可为金花茶花与茎药材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8:49.
[ 2] 梁盛业.金花茶[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3:
123.
(编辑 陈明伟)
收稿日期:2007-04-23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合同编号:重 200522)
作者简介:时群(1970-),女 , 主管中药师 ,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与开发
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污染率控制方法的初步研究
时 群1 ,韦大器1 ,陈丽文1 ,朱开昕2
(1.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 钦州 535000;2.钦州市中医院 ,广西 钦州 535000)
  摘 要:[ 目的] 进行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污染率控制方法研究。[ 方法] 采用对比法 , 优化出最佳方案。[ 结果] 在牛大力
茎段组织培养中 ,外植体表面消毒采用 0.1%的升汞溶液(加入 1 滴吐温-80)灭菌 5min 后 ,用 50mg/ L 的头孢唑林钠浸泡 10s ,
用无菌水冲洗 5~ 6 次 ,接种到添加 10mg/ L头孢唑林钠的 MS 培养基中培养 , 污染率能控制在 20%;外植体采集季节宜在 3
月 、10 月 , 采摘时间在晴天 14∶30 较好 ,此时污染率相对最低。[ 结论] 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 采用该法获得了无菌材料 , 并从牛
大力茎段中诱导出新芽。
  关键词:牛大力;组织培养;污染率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486(2007)03-0063-03
  牛大力 ,属蝶形花科鸡血藤属 , 别名甜牛大力 、扒山虎 、
大力薯 、山莲藕 ,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 , 是《广西中药材标
准》(1990 年版)收载的地方药材 , 具有补虚润肺 ,强筋活络的
功效 ,主治肺热 , 肺虚咳嗽 , 肺结核 , 风湿性关节炎 , 腰肌劳
损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肝炎 、白带等[ 1 , 2] 。目前在市场上需
求量大 ,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近年来 , 由于两广民间
大量使用牛大力做药膳 ,牛大力野生资源已面临日益枯竭的
境地。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牛大力 ,有助于解决这一
问题。以成熟种子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牛大力已
有报道[ 3] 。由于种子比较难得 , 而目前选用茎段为外植体进
行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缓慢 , 除了茎段诱导易褐化外 , 培养过
程中大量污染是导致研究进展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为
此 ,笔者对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污染率控制的方法进行了初
步研究 ,旨在为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牛大力植株采自钦州市华年堂生物科技有限责
任公司的地道南药规范化生产基地;头孢唑林钠(Cefazolin
Sodium , Cef)购自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前处理 选取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的植株 ,剪取幼嫩
枝条做外植体。将采集的外植体剪除叶片 , 放入容器中 , 加
适量自来水及数滴洗洁精 , 轻轻摇动 , 然后在自来水下冲洗
2h ,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上。
1.2.2 初代培养茎段表面消毒方式的选择 在超净工作台
上 ,将清洗干净的枝条剪成 6 ~ 10cm 的茎段 , 共设 5 个消毒
方式进行处理:①用 70%的酒精浸泡 30s , 再用 0.1%的升汞
溶液灭菌 7min;②用70%的酒精浸泡30s ,再用 0.1%的升汞
溶液(加入 1 滴吐温-80)灭菌7min;③直接用 0.1%的升汞溶
液(加入 1 滴吐温-80)灭菌7min;④直接用 0.1%的升汞溶液
(加入 1 滴吐温-80)灭菌 12min;⑤用 0.1%的升汞溶液(加入
1滴吐温-80)灭菌 5min 后 ,用 50mg/ L的头孢唑林钠(cef)浸
泡 10s。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 5~ 6 次 ,在无菌条件下切成 1
~ 1.5cm 长的带芽茎段或茎尖 , 接种到 MS 培养基中 , 接种
后第二天开始记录污染和褐化情况 ,统计 30 天。其中经消
毒方式⑤处理的茎段污染率和褐化率最为满意。
为进一步研究初代培养基加入抗生素对牛大力茎段组
织培养污染率的影响 , 将经表面消毒方式⑤消毒后的茎段 ,
·63·2007年 第 10 卷 第 3 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切成 1~ 1.5cm 长的带芽茎段或茎尖 , 接种到附加不同浓度
抗生素的 MS 培养基中 ,再设 3个处理方式:⑥MS+10mg/ L
Cef;⑦MS+20mg/ L Cef;⑧MS 对照组。
1.2.3 不同季节的外植体选择试验 分别于 2006 年 3 月 、
7 月 、10 月取当年生不同季节带芽茎段 ,表面消毒方式采用
③,初代培养基选用⑧, 接种后第二天开始记录污染和褐化
情况 ,统计 30 天。
1.2.4 不同时间取材对茎段培养污染率的影响 2007 年 3
月取牛大力当年生的半木质化茎段 , 取材时间分别为 A:阴
雨天;B:晴天 8∶00 ~ 9∶00;C:晴天 14∶30。表面消毒方式采
用③, 初代培养基选用⑧, 接种后第二天开始记录污染和褐
化情况 ,统计 30 天。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段不同表面消毒方式的效果比较 结果见表 1。 从
表 1 可以看出 , 处理 ⑤消毒效果最好 , 污染率最低 , 为
45.0%, 说明头孢唑林钠起到一定抑菌作用。常规表面消毒
法①和②, 污染率较高 , 分别达到 90%、80%, 褐化率达到
95%。而加入吐温污染率略有降低 , 处理②的污染率比①降
低 10%。处理④的污染率比处理③降低 20%, 表明延长消
毒时间 , 能降低污染率 ,但褐化率上升了 15%。处理⑥污染
率为 20.0%, 比对照组⑧下降 25%;处理⑦加大抗生素浓
度 ,虽然污染率与处理⑥相同 ,但褐化率升高了 20%。实验
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头孢唑林钠(10mg/ L)能降
低污染率。
表 1 初代培养茎段表面不同消毒方式试验结果
处理方式 茎段数(个) 污染率(%) 褐化率(%)
1 20 90.0 95.0
2 20 80.0 95.0
3 20 80.0 40.0
4 20 60.0 55.0
5 20 45.0 40.0
6 20 20.0 40.0
7 20 20.0 60.0
8 20 45.0 40.0
  注:表中数据为 3次重复平均值 ,下同
2.2 不同季节取材对茎段培养污染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 2。
从表 2 可以看出 , 10 月份取茎段培养污染率最低 , 为
50.0%。 7 月份取茎段培养污染率最高 , 为 90.0%。
2.3 不同时间取材对茎段培养污染率的影响 结果见表 3。
从表 3 可以看出 ,不同时间取材对污染率的影响很大。 A 处
理污染率最高 ,达 95.0%;C 处理污染率最低 , 为 40.0%。表
明取材时间应选在晴天 14∶30 为好。
表 2 不同季节的外植体选择试验结果
月份 茎段数(个) 污染率(%) 褐化率(%)
3 20 60.0 35
7 20 90.0 40
10 20 50.0 40
表 3 不同取材时间对茎段培养污染率的影响试验
处理 茎段数(个) 污染率(%)
A 20 95.0
B 20 60.0
C 20 40.0
2.4 茎段离体培养效果 按本文优选出来的条件对牛大力
进行茎段组织培养 ,即取当年生 10 月份带牙茎段 , 采摘时间
在晴天 14∶30为好 , 外植体表面消毒后采用 0.1%的升汞溶
液(加入 1 滴吐温-80)灭菌 5min 后 ,用 50mg/ L 的头孢唑林
钠浸泡 10s ,用无菌水冲洗 5 ~ 6 次 , 接种到添加 10mg/ L 头
孢唑林钠的 MS 培养基中培养 ,污染率能控制在 20%。效果
满意 ,见图 1。
图 1 茎段离体培养效果
3 讨 论
牛大力幼枝表面被有绒毛 ,获得无菌材料是组织培养成
功的前提。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 有助于降低污染率 。用
70%的酒精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 ,褐化率达 95%, 所以建
议不用。在固体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 , 可降低污染率 , 抗生
素浓度视外植体老 、嫩程度 , 头孢唑林钠浓度在 10~ 20mg/ L
范围内较好。
由于造成污染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 ,故应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 ,本研究采用上述方法控制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污染
率 ,已成功获得无菌材料并诱导出新芽 , 可供组培工作者参
考。
参考文献
[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 S] .南宁:广
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2:31 ~ 32.
·64· Journal of Guangx i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2007 , Vol.10 No.3
[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200.
[ 3] 王祝年 , 李志英 ,徐 立 , 等.牛大力的组织培养和快速
繁殖[ J].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5 , 41(6):800.
(编辑 陈明伟)
收稿日期:2007-05-23
用核磁共振二维谱确定芫花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
(2※1)-O-α-L-吡喃鼠李糖苷的双糖结构
韦 松 ,陈 艳 ,思秀玲 ,许学健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摘 要:[ 目的] 确定一种黄酮双糖苷中双糖的结构。[ 方法] 用1H-1HCOSY-45 、HSQC 和 HMBC 谱确定双糖的联接位置。
[ 结果] 鼠李糖联连在葡萄糖的 2 位上(1※2)。[ 结论] 采用核磁共振二维谱能明确该双糖的1H , 13C 核的化学位移归属。
  关键词:芫花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α-L-吡喃鼠李糖苷;核磁共振二维谱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486(2007)03-0065-02
  兔尾草[ Uraria lagopodioides(Linn.)Desv.ex DC.] 系
豆科植物 ,广西民间常用其治疗小儿疳积 、淋巴结核 、毒蛇咬
伤等[ 1] 。笔者在研究其生理活性成分时 , 分离得一种黄酮双
糖苷 , 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 , 鉴定为芫花素-6-C-β-D-
吡喃葡萄糖基(2※1)-O-α-L-吡喃鼠李糖苷 , 与文献[ 2] 所报
道的数据一致 ,即当药黄酮-2″-O-α-L-吡喃鼠李糖苷。该化合
物葡萄糖与苷元以碳苷形式联接 ,鼠李糖与葡萄糖又以氧苷
形式联接。本实验采用核磁共振二维谱(1H-1H COSY-45、
HSQC 、HMBC 谱),确定了其双糖结构 , 归属了1H 和13C 信号
的化学位移。该化合物双糖的核磁共振研究数据尚未见有
文献报道。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兔尾草采自广西天等县 , 经刘寿养副教授鉴定
为 Uraria lagopodiodes(Linn.)Desv.ex DC 的全草。
1.2 仪器 采用 AV400 超导核磁共振仪 , 工作频率:1H-1H
COSY-45 谱 400.15MHz;HSQC 、HMBC 谱 1H 400.16MHz ,
1 3C 100.62MHz;溶剂 CD3OD;室温下测定;弛豫时间 1sec。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取干燥全草粉碎(7kg),以 95%乙醇渗漉 , 回收
乙醇得浸膏(237g), 将浸膏划分成石油醚溶(70g), 乙酸乙酯
溶(14g), 正丁醇溶(39g)三部分。取正丁醇溶部分上硅胶
柱 ,以氯仿-甲醇洗脱 , 得化合物Ⅰ(21mg)。
2.2 结果
2.2.1 依据1H-1H COSY 谱可以归属糖上质子。 但由于糖
上多数质子的化学位移集中在 3 ~ 4ppm 之间 , 并相互偶合 ,
对角峰和相关峰在谱上十分拥挤 , 相互交盖 , 影响辨认。 本
文的1H-1H COSY 谱在实验操作时 ,已采用改良的脉冲序列 ,
即将第二个 90°x 脉冲改为 45°x 脉冲 ,减小对角峰的延伸 ,
清晰度已大为改善 ,但局部仍嫌拥挤。 必要时可从 HSQC 谱
13C 化学位移出发 ,追踪1H 核的归属 , 作为补充 ,以提高准确
度 ,其结果见表 1。
表 1 糖上1H 、13C 化学位移归属表
No. δH δc
glu 1″ 4.85 ,m 74.02
2″ 4.56 , t , 9.0Hz 77.29
3″ 3.38 , t , 9.0Hz 73.72
4″ 3.46 , t , 9.0Hz 72.55
5″ 3.32 ,m 82.13
6″ 3.74 , dd , 11.7 、5.5Hz , 3.83 , br 63.80
Rha 1 5.22 , br 102.67
2 3.84 , br 72.82
3 3.36 , t , 9.0Hz 73.31
4 3.10 , t , 9.0Hz 74.15
5 2.60 ,m 70.32
6 0.74 , d , 6.2Hz 18.68
2.2.2 HMBC 谱解析:对照 HSQC 谱 , 扣除 HMBC 谱中 1JCH
相关峰 ,剩下的将是异核远程偶合 2JCH 、3JCH的相关峰 , 从图
谱中可以观察到 H-2″与 C-1 、H-1 与 C-2″的偶合相关峰 , 从
而证明鼠李糖是联接在葡萄糖的 C-2″上(见图 1)。
·65·2007年 第 10 卷 第 3 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