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3-07-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899400 , 30270010), 2003年贵州省省长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泰辉(1959-),通讯作者 ,男 ,博士 ,研究员,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 ,从事真菌资源调查与分类学研究;宋斌(1964-),男 ,副研究
员 ,从事真菌资源调查与分类学研究;吴兴亮(1954-),男 ,研究员 ,从事真菌资源调查与分类学研究。
滇黔桂革耳属研究
李泰辉1 , 3 , 4* ,宋 斌1 , 3 , 4 ,吴兴亮2 ,邓旺秋1
(1.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广州 510070; 2.贵州科学院 ,贵阳 550001; 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
衣系统学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0;4.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广东 广州 510070)
摘 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来自滇黔桂三个省区的革耳属 8 个种和变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 , 初步分析了它们的区
系成分。
关键词 种类 ,革耳属 , 区系成分
中图分类号 Q94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63(2004)01-0047-08
A STUDY ON PANUS IN YUNNAN , GUIZHOU AND GUANGXI , CHI-
NA
Li Tai-hui1 , 3 , 4* , SONG Bin1 , 3 , 4 , WU Xing-liang 2 , DENG Wang-qiu1
(1.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 y , Guangzhou 510070 , China:2.Guizhou Academy of Sciences , Guiyang
550001 , China;3.Sy stematic Mycolo gy &Lichenology Laboratory , I nstitute of M icrobiology , Academic Sinica , Beijing
100080 , China;4.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 rato ry of M icrobial Culture Collection and Application , Guangzhou
510070;China)
ABSTRACT 8 taxa of Panus in Yunnan , Guizhou and Guangxi , China are repor ted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 and the
their flo ristic composition is preliminarily analyzed.
KEY WORDS species;Panus;floristic composition
革耳属(Panus)是担子菌门 Basidiomyco ta、担子菌纲 Ba-
sidiomycetes 、多孔菌目 Polyporals 、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中种
数较多的一个属 ,通常腐生在各种植物的枯枝或基质上 , 分
布广泛 ,但主要分布在欧洲 、大洋州 、亚洲 、非洲 、南美洲的热
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5 , 8-9〕。这个属是 F ries(1838)在贝壳
状革耳 Panus conchatus F r.的基础上创立后 , 研究者在此名
下发表的名称已超过 200 个 ,大多是同名异物或已不属于本
属的 名 称。 据 资 料 统 计 , 全 世 界 目 前 约 有 40 多
种〔5 , 8-9 , 12-15 , 26-28 , 43〕 , 而 Kirk et al.〔14〕仅承认有 25 种左右。
早期 ,中国的革耳属 Panus研究文献可见于邓叔群〔32〕 , 戴芳
澜〔30〕的记录。至今为止 , 我国已报道了革耳属 Panus 10 多
种〔1-4 , 6-7 , 10-11 , 16-25 , 29-42〕。滇黔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非常
丰富 , 多属亚热带气候 ,是研究这类真菌的重要地区。在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 ,作者根据过去的文献资料及对已
知标本的研究 ,初步鉴定了这三个省区的革耳属真菌 8 个种
及变种。现将结果详细报道如下:
纤毛革耳
Panus brunneipes Corn., Beih. Nov. Hedw. 60:92.
1981.
Lentinus ciliatus Lé v., Ann.Sci.Nat., Bot. sé r. 3
(2):175 , 1844;毕志树等 , 广东大型真菌志 , p.301 , 1994;邓
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578 , 1963;毕志树等 , 海南伞菌初志 ,
p.28 , 1997;毕志树 , 中国食用菌 , 6(2):18 , 1978;卯晓岚 , 中
国食用菌 , 15(3):35 , 1996;邵力平等 , 中国森林蘑菇 , p.341 ,
1997;袁明生等 ,四川蕈菌 , p.392 , 1995;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
汇 , p.516 , 1979
Lentinus melanophy llum Lé v., Ann.Sci.Nat., Bot.
sé r.3(2):175 , 1844.
Lentinus setiger Lév., Ann.Sci.Nat., Bot.sé r.3(2):
176 , 1844;李建宗等 , 湖南大型真菌志 , p.194 , 1993;邓叔
第 22 卷 第 1 期
2004 年 3 月 贵 州 科 学GUIZHOU SCIENCE Vol.22 , No.1Mar.2004
群 ,中国的真菌 , p.575 , 1963:邵力平等 , 中国森林蘑菇 ,
p.339 , 1997;袁明生等 ,四川蕈菌 , p.401 , 1995。
Lentinus echinopus Lé v., Ann.Sci.Nat., Bot.sé r.3
(5):118 , 1846.
Lentinus braccatus Lé v. apud Zo ll., Syst. Verz. 17 ,
1854.
L. cichrous Lé v., Syst.Verz.18 , 1854.
Lentinus zoni fer B.et Br., J.Linn.Soc.Bo t.14:43 ,
1873.
Lentinus egregius Mass., Bull.Misc. Inf.Kew 1910:
249 , 1910.
菌盖直径 2.4—5cm 薄 , 革质 , 脐状至深漏斗形或杯形 ,
表面不粘 ,黄棕色 ,暗褐色 , 干时粟褐色 , 有时具淡紫色 , 干 ,
常具有环纹 , 被短绒毛 ,中央形成鳞片簇。边缘开始内卷常
浅裂或有缺刻 , 密布刺毛。菌褶弯生 , 短至长延生 , 苍白 、淡
黄色至木色 , 近菌盖边缘常带淡紫色 ,窄 , 宽 1-2mm , 极密 ,
具 4种长度的小菌褶;褶缘平滑或微锯齿状。 柄中生或偏
生 , 2.4-4×0.3—0.8cm , 直立 ,棒状 , 但顶部和基部稍膨胀 ,
实心;表面灰色 、棕褐色 、深褐色 , 有辐射状条纹被短绒毛至
糙硬毛 , 近菌褶基部有刺毛簇 , 由假菌核产生。 菌肉厚达
2mm ,白色或浅褐色 , 革质 , 双型菌丝系统构成:生殖菌丝直
径 1.5-3.5μm , 不膨胀 , 无色 , 薄壁 , 少分枝 , 具锁状联合。
骨架菌丝直径 2-4μm , 弯曲的圆柱形 , 无色 , 厚壁 , 间生或端
生 、有时侧生的短突起具圆的顶端。孢子 5-6×3-3.5μm ,
Q=1.83 , 短圆柱形 ,无色 , 薄壁 ,内含物少。担子 12-18×3
-6μm ,窄棒形 ,其上生有 4 个孢子梗。褶缘不育 , 褶缘囊状
体 19.2—32×4.5—6μm , 棒形至拟纺锤形 , 波状 , 缩至瘤状 ,
无色 ,薄壁。侧囊体为硬囊状体 , 20—29×5—7μm , 拟纺锤
形 ,棕色厚壁 , 不比担子突出。菌褶髓不规则 , 放射状 , 无色 ,
与菌肉结构相似。子实下层发育少 , 交织。菌盖外皮层不明
显 ,生殖菌丝直立 , 具棕色厚壁 ,顶端钝圆 , 聚集成松散的束。
柄皮层与菌盖皮层相似。
单生 、群生于混交林 、阔叶林腐木。
世界分布:东南亚 、大洋州。
中国分布: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云南。
研究标本:云南 , 1957 年3 月 , 徐连旺(HMAS 20384);云
南绿春山右峰 , 1973 年 10 月 2 日 , 臧穆 250(HKAS 251);云
南勐仑曼岗 , 1974 年 9 月 2 日 , 吴锡麟(HKAS 1036), 1974
年 9月 9 日 , 臧穆(HKAS 1386);云南勐仑 , 1974 年 9 月 11
日 ,曾考濂(HKAS 1455), 1974 年 9 月 14 日 , 臧穆(HKAS
1534), 1974 年 9 月 23 日 , 臧穆(HKAS 4391);云南勐腊尚
勇 , 174 年 9 月22 日 ,臧穆(HKAS 1567), 1974 年 9 月 23 日 ,
臧穆(HKAS 1618), 1974 年 9 月 24 日 , 臧穆(HKAS 1685),
1974 年 9 月27 日 ,臧穆(HKAS 1744), 1974 年 9 月 28 日 ,臧
穆(HKAS 1761);云南勐腊龙门南曼山 , 1974 年 9 月 28 日 ,
臧穆(HKAS 1792);云南西双版纳勐海 , 1974 年 10 月 11 日 ,
臧穆(HKAS 2041);云南贡山独龙江 , 1982年 8月 8 日 ,臧穆
377(HKAS 12585);云南景洪基诺乡后山 , 海拔 800—
1000m , 1989 年 11 月 3 日 , 杨祝良 935(HKAS 22091)。
至今为止 ,本种仅在亚洲和大洋洲发现有分布。在中国
仅限于南方的热带地区 , 分布中心基本源于热带地区 , 是一
个热带的种类。
贝壳状革耳
Panus conchatus(Bull.:Fr.)Fr., Epicrisis 397 , 1838:
谢之锡等 , 长白山伞菌图志 , p.61 , 1986:中国科学院青藏高
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 西藏真菌 , p.124 , 1983:应建浙等 , 西
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 , p.213 , 1994。
Agaricus conchatus Bull.:F r., Syst. Myc. 1:181 ,
1821.
Lentinus conchatus (Bull.:Fr.)Schroet. apud Cohn ,
Pilze Schles.1:554 , 1889.
Pleurotus conchatus (Bull.:F r.)Pilá t. apud Kav. et
Pil., Atl.Champ.Eur.2:159 , 1935.
Lentinopanus conchatus(Bull.:F r.)Pilat , Ann.Mycol.
39:73 , 1941.
Panus torulosus(Pers.:F r.)Fr., Epicr.:397 , 1838: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 , p.72 , 2000;黄年来 ,中国大型真菌原
色图鉴 , p.93 , 1998;李建宗等 , 湖南大型真菌志 , p.195 ,
1993;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574 , 1963;卯晓岚等 , 秦岭真
菌 , p.112 , 1997;卯晓岚等 , 西藏大型经济真菌 , p.12 , 1993;
李茹光 ,吉林省真菌志 , p.336 , 199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
合科学考察队 , 西藏真菌 , p.125 , 1983;邵力平等 , 中国森林
蘑菇 , p.339 , 1997;袁明生等 , 四川蕈菌 , p.402 , 1995;卯晓
岚 , 中国经济真菌 , p.39 , 1998。
Lentinus torulosus(Pers.:F r.)Lloyd , Myc.Writ.4 ,
Lett.47:13 , 1913:毕志树等 , 广东大型真菌志 , p.299 ,
1994;毕志树等 ,粤北山区大型真菌志 , p.159 , 1990;毕志树 ,
中国食用菌 , 6(2):19 , 1987;卯晓岚 ,中国食用菌 , 15(3):36 ,
1996;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 , p.78 , 2000;戴贤才 , 李泰辉等 ,
四川省甘孜州菌类志 , p.99 , 1994。
Agaricus torulosus Pers.:Fr., Syst. Myc. 1:181 ,
1821.
Pleurotus torulosus(Pers.:F r.)Pil.apud Kav.et Pil.,
Atl.Champ.Eur.2:159 , 1935.
P. torulosus var. conchatus (Bull.:Fr.)Kauffm., A-
gar.Mich.:47 , 1918.
菌盖直径 4—5cm ,韧革质 , 平展至中凹 , 最后杯状或贝
壳状;幼时紫色 , 表面黄白色 , 黄褐色或肉棕色 , 光滑有光泽
或中心破裂形成不明显的平伏小鳞片;盖缘薄 , 强烈内卷 ,波
状或浅裂 , 被绒毛或少量硬毛。菌褶长延生 , 具达到柄的脊 ,
经常在柄顶端的表面稍联合 , 紫色或淡紫色 , 后污白至淡黄
色 , 边缘粉红色;幼时非常窄但渐宽 ,宽 2-4mm , 非常密 , 具
4种长度的小菌褶;褶缘平滑。柄偏生至近侧生 , 短 , 1×
0.6cm , 圆柱形 ,有时近圆形 , 有时基部渐尖 , 实心;表面开始
紫色褪至灰白色 ,被短绒毛至短糙硬毛 ,基部被短柔毛 , 最后
光滑。菌肉近柄处厚达 10mm , 很薄 , 子实层体上仅厚 1-
48 贵 州 科 学 22卷
3mm ,白色 , 开始单型菌丝 ,后来变成带有许多骨架菌丝的双
型菌丝系统。生殖菌丝明显 , 直径 3-4.2μm , 不膨胀 , 无色 ,
薄壁 , 分枝 , 具明显巨大的锁状联合。骨架菌丝直径 3.2—
4.5μm ,弯曲圆柱形 ,偶有侧生短分枝 , 无色 , 厚壁 , 常具有折
射性的内含物。孢子 5.4-6.7×2.8-3.5μm , Q=1.83 , 椭
圆形至短圆柱形 , 无色 , 薄壁 , 内含物少。 担子 26-31×5-
5.8μm ,长棒形 , 无色 ,其上生有 4 个孢子梗。褶缘不育 , 密布
明显的褶缘囊状体。 褶缘囊状体 24 -60×7-16μm , 棍棒
形 ,膨胀至近烧瓶形 , 顶端阔圆形 ,无色 ,薄壁或稍厚壁 , 内含
物少。侧囊体丰富 , 30—58×6—8μm , 窄棒形 , 常弯曲 , 缢缩
至近纺锤形或烧瓶形 , 顶端钝圆 , 从基部开始变为厚壁被结
晶囊状体 , 由子实下层内部产生 ,凸出于担子 7-20μm。菌
丝柱无。柄生囊状体厚壁 , 丝状。菌髓不规则 , 无色 , 放射
状 ,结构与菌肉相似 。子实下层发育良好 , 14-26μm , 相互
交织。菌盖外皮层生殖菌丝平伏部分上翘 , 直径 3-3.8μm ,
具浅棕色稍厚的壁。
生于腐木。
世界分布:北温带 、东南亚。
中国分布:吉林 、江苏 、浙江 、河南 、广东 、云南 、西藏 、陕
西 、甘肃。
研究标本:云南丽江巨甸金沙江岸 , 1981 年 6 月 10 日 ,
黎兴江 993(HKAS 7923);云南贡山独龙江钦朗当 , 海拔
1350m , 1982 年 8 月 8 日 ,臧穆 388(HKAS 12591);云南德钦
白马雪山 ,海拔 3600m , 王立松 48(HKAS 8223)。
本种在中国分布较广。在温带地区也较易采集到。
浅杯状革耳
Panus cyathiformis(Schaeff.)Fr., Epicrisis:397(1838)
.
Lentinus cyathiformis(Schaeff.)Bres., Fung.T rident.
2:93 , 1900.卯晓岚 , 中国经济真菌 , p.46 , 1998;戴芳澜 ,中
国真菌总汇 , p.516 , 1979。
Agaricus cyathi formis Schaeff., Icon.Fung.Bav.Palat.
Ratisb.3:252 , 1764.
Cantharellus variabilis Schulzr , MSS , 1869.
Panus urnula F r., Monogr. Hymen. Suec. 2:348 ,
1851.
菌盖直径 3-16(-20)cm , 韧肉质 , 开始半球形或凸镜
形渐扩展至杯状 ,但常具钝的脐状突起;表面淡黄色 , 淡红棕
色至黄褐色 ,中央更暗 , 且密布小鳞片状颗粒 , 黄褐色鳞片 ,
中部被毛;边缘稍内弯 , 有时浅裂。菌褶长延生 , 在柄上部形
成完整的脊 , 有时二叉分枝在柄顶端联结而变宽 , 1 -8mm
宽 ,较稀 ,具 3-4 种长度的小菌褶;褶缘平滑 , 渐锯齿状。柄
中生或稍偏生 ,少近侧生 , 5-15×0.8-3.5cm , 常短倒圆锥
形 ,基部向下渐尖 , 实心;表面污白色至淡黄色 , 基部渐深至
黄褐色 , 或近黑色 , 密布淡红褐色 , 皮屑状小鳞片。菌幕无。
菌肉近柄处厚达 2cm ,边缘 2-3mm , 白色 ,肉质至木栓质 ,保
持单型菌丝 ,直到最后发育为骨架菌丝。生殖菌丝直径 2-
5μm ,不膨胀 , 无色 ,薄壁 , 多分枝 , 具明显的锁状联合。骨架
菌丝直径 2.5-5μm , 弯曲的圆柱形 ,壁微厚或厚常具持续的
腔 , 不分枝 ,顶端渐尖。孢子 5-12.5×4-5μm , Q=2.48 ,圆
柱形 ,无色 ,薄壁 ,内含物少。担子 18-35×6-8μm , 棍棒形
至长棍棒形 ,其上有 4 个孢子梗。褶缘开始可育具连续的腔
但很快不可育且有囊毛束穿入 ,囊毛束直径 1.5-5μm。褶
缘囊状体不分化。菌髓规则 , 近平行 , 无色 , 一直是单型菌
丝 , 但由髓心层发育成骨架菌丝。子实下层松散交织。菌盖
外皮层厚生殖菌丝聚集 , 平行 , 具特厚壁 , 淡黄褐色;末端棍
棒形 ,半直立 , 常形成短束。
夏秋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世界分布:欧洲。
中国分布:云南 、新疆。
本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但也不易采到。
褐绒革耳
Panus fulvus (Berk.)Peg ler et Rayn., Kew Bull.23:
385 , 1969:黄年来 , 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 , p.92 , 1998。
Lentinus f ulvus Berk., Ann.Mag.Nat.Hist. sé r.1 ,
10:396 , 1842.邓叔群 ,中国的真菌 , p.578 , 1963;李茹光 ,吉
林省真菌志 , p.339 , 1991;邵力平等 , 中国森林蘑菇 , p.341 ,
1997;戴芳澜 ,中国真菌总汇 , p.517 , 1979。
Panus velutinus(F r.)Overh., J.Dept.Agric.Po rto.
Rico.14:353 , 1930.
Lentinus velutinus Fr., Linnaea 5:510 , 1830:毕志树
等 , 粤北山区大型真菌志 , p.158 , 1990;毕志树 , 中国食用菌 ,
6(2):19 , 1978;卯晓岚 ,中国食用菌 , 15(3):36 , 1996;毕志树
等 , 海南伞菌初志 , p.27 , 1997;邵力平等 , 中国森林蘑菇 ,
p.345 , 1997;卯晓岚 , 中国经济真菌 , p.45 , 1998;戴芳澜 , 中
国真菌总汇 , p.518 , 1979;卯晓岚 , 中国大型真菌 , p.78 ,
2000。
L. coelopus Lé v., Ann.Sci.Nat., Bo t.sé r.3 , 5:116 ,
1846.
L.nepalnsis Berk., Hooker Journ.Bot.et Kew Misc.
6:131 , 1854.
L.pseudociliatus Raithelhuber , Hong.Argent.1:146 ,
1974.
L. campinensis Teixeira , Bragantia 6:170 , 1946.
菌盖直径 2.4-5cm , 薄 , 革质 , 深脐状至阔漏斗状或杯
状 , 表面灰白色至黄褐色 , 中央暗褐色 , 有时粟褐色 , 干 , 被单
一短绒毛至短硬毛 、刺或小鳞片 , 不具环纹或仅有模糊环纹 ,
不具槽;边缘薄 , 开始强烈内卷 ,成熟时反折 , 密布纤毛 , 有时
裂开 。菌褶直生 、弯生 , 短延生 , 不联结 , 白色 、浅黄色至黄褐
色 , 常带暗紫褐色 , 窄 ,宽 1-1.5mm ,非常密 , 具 3-4种长度
的小菌褶 , 无横脉 , 少分叉或无分叉;褶缘平滑。柄 2 -7×
0.5—1cm ,纤细 , 长 , 圆柱形 , 顶部和基部稍阔展 , 实心;表面
与菌盖同色或比菌盖色暗 , 被单一持久的绒毛 , 达菌褶基
部 , 主要产生于假菌核。菌肉白色 , 薄 ,厚达 1mm , 革质 ,干时
硬 , 双型菌丝系统构成:生殖菌丝直径 2-4μm , 窄 , 不膨胀 ,
无色 ,薄壁 ,少分枝 ,具锁状联合。骨架菌丝直径 2.5-4μm ,
491期 李泰辉 ,等:滇黔桂革耳属研究
圆柱形 ,无色 , 具厚壁和窄的连续的腔 , 不分枝 , 或少分枝 ,顶
端钝圆。孢子印淡黄色。孢子 5-8×3-3.7μm , Q=1.87 ,
短 ,矩圆柱形 , 无色 , 薄壁 , 内含物少。 担子 18-22 ×4-
5μm ,窄圆柱形 ,其上生有 4 个孢子梗。褶缘不育 , 有许多拟
侧丝和分散的硬囊体。 拟侧丝 21-32×4-6μm ,曲棒状或
拟纺锤形 ,缢缩 , 常有节 , 无色 , 薄壁。硬囊体存在于褶缘 ,偶
尔存在于菌褶两侧 ,非常多 , 20-43×3-7μm , 开始棍棒形 ,
少薄壁具胶质内含物 , 多具无色或淡棕色厚壁 , 很少凸出于
担子。菌髓不规则 ,辐射状 , 无色 , 与菌肉结构相似。子实下
层发育少 , 相互交织。菌盖皮层栅状 , 棕色 ,生殖菌丝厚壁 ,
具锁状联合 ,顶端钝圆 , 直径 3-5μm ,构成直立的 、松散的菌
丝束。柄皮层与盖皮层相似。
夏 ,秋单生于阔叶树腐木上。
世界分布:亚洲 、非洲 、南美洲的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吉林 、广东 、广西 、海南 、云南。
研究标本:云南 , 1959 年5 月 , 王庆之(HMAS 27174);云
南西双版纳勐腊龙门南曼山 , 1974 年 9 月 27 日 , 臧穆
(HKAS 2411);云南勐腊勐仑植物园 , 1989年 10 月 16 日 ,杨
祝良 612 , 685(HKAS 22092 , 22089), 1989 年 10 月 21 日 ,杨
祝良 759(HKAS 22093 , 20294);云南勐腊翠屏山 , 海拔
500m , 1993年 9月 , 臧穆 10207(HKAS 27026)。
本种属于热带成分的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方热带
亚热带地区 ,在中国温带地区 , 也有一些分布。
爪哇革耳
Panus javanicus(Lé v.)Corn., Beih.Nov.Hedw.69:
92(1981).
Lentinus javanicus Lé v., Ann.Sci.Nat.Bo t.Sé r.3
(5):118 , 1846:李建宗等 , 湖南大型真菌志 , p.192 , 1993;邓
叔群 ,中国的真菌 , p.578 , 1963;袁明生等 , 四川蕈菌 , p.397 ,
1995;卯晓岚 , 中国经济真菌 , p.42 , 1998;戴芳澜 , 中国真菌
总汇 , p.517 , 1979
Pleurotus javanicus (Lév.) Sing., Sydow ia 15:45 ,
1961.
Lentinus connatus Berk., Hook.J.Bot.1:145(1842).
毕志树等 , 广东大型真菌志 , p.303 , 1994;毕志树等 , 海南伞
菌初志 , p.25 , 1997。
L.decaisneanus Lé v., lo c.cit.:120.
Pleurotus sajor-caju var.javanicus(Lé v.)Pil., Ann.
Myc.34:128 , 1936.
Lentinus sajor-caju var. javanicus(Lé v.)Pil., Ann.
Myc.34:138 , 1936.
Lentinus revelatus B., Hooker Lond. J.Bo t.6:492 ,
1847:邓叔群 ,中国的真菌 , p.578 , 1963;邵力平等 , 中国森林
蘑菇 , p.343 , 1997;袁明生等 , 四川蕈菌 , p.398 , 1995;戴芳
澜 ,中国真菌总汇 , p.517 , 1979
菌盖直径 2-14cm ,薄 , 平展 , 深杯形 、匙形或扇形;表面
黄白色 、烟黄色至淡黄褐色 , 有时由边缘向内变暗褐色 , 不
粘 ,干 , 无环纹 ,开始被白色绒毛 , 很快近无毛至留下内生的
浅灰棕色放射状纤丝;边缘非常薄 , 开始内弯 , 整齐渐浅裂 ,
最后撕裂状。菌褶长延生 ,在柄的上部稍交织并结 , 分叉 , 白
色渐暗黄色 , 非常窄 , 宽 0.2-0.8mm , 有时近线状 , 极密 , 具
7 种长度的小菌褶;褶缘平滑至微锯齿状 , 常具有絮状缘膜
残留物。柄 4-8 ×0.5—1.5cm , 中生 , 偏生或侧生 , 直立 ,
硬 , 近圆柱形 ,革质 , 实心;表面颜色同菌褶或更深 , 被直立 ,
白色短绒毛 , 近无毛 ,具条纹 ,基部被有淡黄色绒毛有时由假
菌核发育而来 。菌幕有时在菌盖边缘和子实层体上留有薄 ,
柔的浅灰色残留物 ,但很短暂。无菌丝柱。菌肉厚 2-3mm ,
白色 , 柔韧 , 革质 , 双型菌丝系统:生殖菌丝直径 4-5μm , 不
膨胀 , 壁非常薄 , 多分枝 , 具锁状联合。 骨架菌丝直径 3-
8μm , 圆柱形 ,无色 ,具厚壁和连续的腔 ,多弯曲且不分枝 , 但
有时形成不规则侧生分枝。 孢子 5.2-6.5(7.3)×3.1-
3.9μm , Q=2.18 , 短圆柱形 , 光滑 , 无色 , 薄壁 , 几乎无内含
物。担子 17-21×4-6μm , 窄 , 浅黄色 , 棒形 ,其上有 4 个孢
子梗 。侧生囊状体无。褶缘不育 ,密布褶缘囊状体。褶缘囊
状体 10.4-13×5.2-5.7μm , 无色 , 拟纺锤形至泡囊状 , 顶
部渐尖。菌髓不规则 ,放射状 , 无色 , 与菌肉结构相似。基质
下层交织。菌盖外皮层薄 ,辐射状匍匐菌丝混乱的聚集。
群生 、丛生 、簇生于腐竹 ,阔叶林 、混交林的腐木。
世界分布:东南亚 、大洋州。
中国分布:福建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
南 、台湾。
研究标本:广西 , 1958 年 9 月 , 姜广正(HMAS 26578),
1970 年 6月 ,徐连旺等(HMAS 35940);云南 , 1957 年 4 月 ,
巴良斯基(HMAS 60551), 1957 年 4 月 , 徐连旺(HMA
22888), 1957 年 4 月 , 巴良斯基(HMAS 29803 , 6555), 1957
年 4月 , 徐连旺 、王庆之(HMAS 60553)。
本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至今为止 , 在中国 ,
也仅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分布记录。
洁丽革耳
Panus lepideus(F r.:Fr.)Co rn., Beih.Nova.Hedw.
69:64.1981.
Lentinus lepideus(F r.:F r.)Fr., Syst.Orb.Veg.78
(1825):黄年来 ,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 , p.90 , 1998;毕志树
等 , 广东大型真菌志 , p.303 , 1994;李建宗等 , 湖南大型真菌
志 , p.192 , 1993;毕志树等 , 粤北山区大型真菌志 , p.156 ,
1990;毕志树 ,中国食用菌 , 6(2):18 , 1978;何显 , 东北师大学
报 , 3:139 , 1990;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577 , 1963;李茹光 ,
东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 , p.39 , 1998;卯晓岚 , 西藏大型经济
真菌 , p.6 , 1993;李茹光 ,吉林省真菌志 , p.337 , 1991;谢之锡
等 , 长白山伞菌初志 , p.55 , 1986;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
科学考察队 , 西藏真菌 , p.124 , 1983;毕志树等 , 海南伞菌初
志 , p.21 , 1997;张树庭等 ,香港蕈菌 , p.3 , 1995;邵力平等 , 中
国森林蘑菇 , p.342 , 1997;袁明生等 , 四川蕈菌 , p.398 , 1995;
卯晓岚 ,中国经济真菌 , p.42 , 1998;应建浙等 , 西南地区大型
经济真菌 , p.203 , 1994;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p.517 , 1979。
Agaricus lepideus Fr., Obs.Myc.1:21 , 1815:Sy st.
50 贵 州 科 学 22卷
Myc.1:176 , 1821.
Agaricus squamosu Schaeff., Icon. Fung.Bav. Palat.
Ratib.1 , 1762.
Agaricus tubaeformis Schaeff., loc.cit.4 , 1764.
L. lepideus var. ceratioides(Holmskj.)Karst., Hattsv.
1:246 , 1879.
L. lepideus var. contiguus(Holmskj.)Karst., loc.cit.
L. lepideus var. hibrnicus McArdle , Journ.Bot.47:
444 , 1909.
L. lepideus forma gallicus(Qu l.)Pilat apud Kavina &
Pilá t , Atl.Champ.Eur.5:20 , 1946.
L. lepideus fo rma tubaformis (Schaeff.) Pilá t , loc.
cit.:20.
L. lepideus forma ceratioides (Holmskj.)Pilá t., loc.
cit.:20.
菌盖直径 5.5-13cm , 厚 , 韧肉质 , 中央微下凹至杯状;
表面污白 、黄白 、黄红色至淡黄褐色 , 干 ,光滑有光泽 , 开裂形
成同色或深棕色 ,同心排列的大鳞片;中央鳞片最大 , 有时无
鳞片;边缘内卷然后伸展 ,开始被绒毛 , 不规则波浪状 , 常有
缺刻。菌褶波浪状 , 延生 , 即不交织也不联合 , 白色至淡黄
色 ,很宽 , 0.6—2cm , 有时具横纹 , 较密 , 具 3 种长度的小菌
褶;褶缘锯齿状至撕裂状。柄中生或偏生 , 少侧生 , 5-8×
1.3-2cm ,圆柱形基部渐尖或球形 , 实心;表面与菌盖同色 ,
下部黑褐色 ,上部光滑 , 由纤丝状同色或浅棕色反折的鳞片
形成不明显的区域。菌幕形成白色 , 被绒毛的 , 纤维质至膜
质的菌环 , 附于柄的顶端 , 常短暂。 菌肉近柄处厚 13 -18
mm , 白色 ,渐变硬 , 主要由单型菌丝系统构成 ,后形成骨架菌
丝。生殖菌丝直径 2.5 -6μm , 偶尔略膨胀 , 薄壁或明显厚
壁 ,多分枝 , 具明显的锁状联合 ,有分隔。骨架菌丝直径 3-
7μm ,圆柱形 , 无色有小腔 , 分枝稍渐尖但顶端钝 , 少间生多
端生。孢子 8-12×3.3—6.3μm , Q=2.54 , 圆柱形 ,无色 ,薄
壁 ,内含物少。担子 20—26×5-7μm , 长棍棒形 , 无色 , 其上
有 4 个孢子梗 。褶缘不育 ,具密集的囊状毛 , 30-120×3-
6μm ,弯曲的圆柱形或近棍棒形 , 常收缩或节状 ,无色 , 薄壁。
囊状体无。菌髓常规则 , 近平行。子实下层很宽 , 拟薄壁组
织。菌盖外皮层生殖菌丝具无色薄壁或淡黄褐色厚壁 , 不分
枝 ,近平伏 , 有时聚集形成半直立的束。
夏秋生于针叶树 、阔叶林的倒木 , 朽木桩上。
世界分布:北温带。
中国分布: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
苏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
南 、西藏 、陕西 、新疆 、台湾。
研究标本:云南丽江玉龙山 , 1974 年 5 月 31 日 , 刘学系
679(HKAS 726), 1995 年 8 月 3 日 , 臧穆 12531(HKAS
30053);云南中甸碧塔海 ,海拔 3500m , 1981 年 6 月 23 日 ,陈
俊武(HKAS 7971);云南丽江玉峰寺 , 海拔 3800m , 1985 年 7
月 29 日 , 臧穆 10080 , 10096(HKAS 14956 , 14972);云南
Binchuom 县 , 海拔 2400m , 1985 年 8 月 6 日 , 肖国平 304
(HKAS 15416), 1985 年 8 月 9 日 , 肖国平 504(HKAS
17237);云南宜良阳宗海后山林场 , 1990 年 6 月 15 日 , 臧穆
11714(HKAS 22634);云南中甸大宝寺 , 海拔 3350m , 1993 年
9 月 20 日 , N.Maekawa , 20—45(HKAS 27450)。
这是一个较为争议的种。按资料 , 它应属于世界分布性
的种类 , 有一或多个分布中心 , 如欧洲较为普遍 ,在中国也广
为分布 , 甚至可达中国最南端—海南省 ,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
的现象。
野生革耳
Panus rudis F r., Epicr.398。 1838;邓叔群 , 中国的真
菌 , p.576 , 1963:毕志树等 ,中国食用菌 , 6(2):18-19:应
建浙等 , 西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 , p.202 , 1994:黄年来 , 中
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 , p.92 , 1998:卯晓岚等 , 西藏大型经
济真菌 , p.11 , 1993;卯晓岚 , 中国经济真菌 , p.39 , 1998;袁明
生等 , 四川蕈菌 , p.401 , 1995;张树庭等 , 香港蕈菌 , p.19 ,
199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 西藏真菌 ,
p.125 , 1983;谢之锡等 , 长白山伞菌图志 , p.61 , 1986;李茹
光 , 吉林省真菌志 , p.335 , 1991;卯晓岚等 , 秦岭真菌 , p.112 ,
1997。
Pleurotus rudis (Fr.)Pil. apud Kav. et Pilá t., atl.
Champ.Eur.2:162 , 1935.
L.rudis(F r.)P.Henn.apud Eng l.& Prantl., Nat.
P fl.-fam.1 , 1:224 , 1900.
Lentinus strigosus (Schw.)Fr., Sy st , Orb.Veg.:77 ,
1825:毕志树等 ,广东大型真菌志 , p.300 , 1994;毕志树等 , 粤
北山区大型真菌志 , p.157 , 1990;毕志树等 , 海南伞菌初志 ,
p.24 , 1997;邵力平等 , 中国森林蘑菇 , p.344 , 1997;毕志树 ,
中国食用菌 , 6(2):19 , 1978;卯晓岚 , 中国食用菌 , 15(2):36 ,
1996。
Agaricus strigosus Schw., nat. Ges. Leipz. 1:63 ,
1822.
A.strigopus Pers.apud Gaudichaud , Freycinet , Voyage
Uran.& Physic.:167 , 1827.
Agaricus hirtus Secr., Mycog r.Suisse 2:452 , 1833.
L. lamyanus(Mont.)P.Henn., lo c.cit.
L.substrigosus P.Henn.et Shirae , Eng l., Bot.Jahrb.
28:270 , 1900.
Panus rudis var. semirudis (Sing.)Sing., Lilloa 22:
275 , 1951.
菌盖直径 3-10cm ,凸镜形渐下陷至漏斗状;表面不粘 ,
浅黄褐色 , 中央淡棕色 , 边缘常带有紫色或淡紫色 , 密布长绒
毛或带有短 、直立刺毛或长粗毛 , 边缘糙伏毛更多 , 即不成带
也无条纹 ,边缘内卷 , 薄 , 波状 , 略有撕裂。菌褶长延生 , 黄白
色至浅黄褐色 ,或褶缘带紫色 , 宽 1-2mm , 密 ,具 4 种长度的
小菌褶;褶缘平滑或近平滑。柄 1-1.8×0.3-0.9cm , 偏生
至侧生 , 少中生 , 短 , 圆柱形或具近球形的基部 , 纤维质 , 实
心;表面与菌盖同色但不带紫色 , 被有橙褐色绒毛。 菌肉近
柄处 1.5-2mm , 近边缘处消失 , 革质 , 白色 , 由双型菌丝构
511期 李泰辉 ,等:滇黔桂革耳属研究
成:生殖菌丝直径 2.3—4.7μm , 不膨胀 , 无色 , 壁很薄 , 多分
枝 ,具锁状联合。 骨架菌丝直径 2.8-5μm , 弯曲圆柱形 , 无
色 ,厚壁具非常窄的腔 ,很少有分枝 ,间生或端生。孢子 3.5
-6×1.8-2.8μm , Q=1.65 , 卵形至椭圆形 , 无色 , 薄壁 , 内
含物少。担子 13—20×4.5—7μm , 棒形 , 无色 , 其上生有 4
个孢子梗。褶缘不育 ,密布褶缘囊状体伴有很多分散的被结
晶囊状体。褶缘囊状体 21-32×6—10μm ,淡黄色 ,宽棒形 ,
薄壁 , 很快丧失常难观察。被结晶囊状体 ,在菌褶两侧和边
缘丰富或偶有出现 , 28—36 ×8.6—11.8μm , 凸出担子达
15μm ,圆柱形 ,近棒形或近膨大具钝圆的顶部 , 除顶端外具
淡黄褐色很厚的壁 ,由窄的无色的生殖菌丝鞘包围。菌髓不
规则 , 放射状 , 无色 , 与菌肉结构相似。子实下层相互交织。
菌盖外皮层生殖菌丝 ,半直立至直立 ,不分枝 ,具稍厚壁松散
成束。
生于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的腐木上。
世界分布:亚热带 、热带广泛分布。
中国分布: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
安徽 、福建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
贵州 、云南 、西藏 、甘肃 、台湾。
研究标本:广西 , 2001 年 10 月 , 李天 煜(HMIGD
20554)。 贵州梵净山 , 1983 年 5 月 2 日 , 吴兴亮(HKAS
14429)。云南西双版纳勐海 , 1974 年 10 月 14 日 , 臧穆
(HKAS 2164);云南梁河县勐宋寨后山 , 1977年 8月 1 日 ,黎
兴江 , 350 , 358(HKAS 3174 , 3192);云南碧江 , 1978 年 6 月 4
日 ,纪木干(HKAS 3854);云南腾冲古永蜜蜂洞 , 1979 年 7 月
15 日 ,郑文康 79009(HKAS 4880);云南腾冲古永 , 1979 年 7
月 15 日 ,郑文康 79007(HKAS 4872), 1985 年 4 月 17 日 ,郗
建勋 584(HKAS 16815);云南德钦白马雪山 , 海拔 3700 m ,
1981 年7 月 11 日 , 黎兴江 1145(HKAS 8165);云南上帕故家
乔 m 菇鲁 , 1982 年 6 月 7、9 日 , 郗建勋 136 , 204 , 206(HKAS
9988 , 10014 , 10015);云南贡山 , 1982 年 7 月 17 日 , 臧穆 24
(HKAS 10578);云南德钦白马雪山 , 海拔 3500 m , 王立松
(HKAS 14646)。
本种实际上分布较广 , 但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广泛分布。
在中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 ,但以热带亚热带为止。
绒柄革耳
Panus similis(Berk.et Br.) J.Wang , Tolgor et Y.Li
comb.nov.
Panus f ulvus(Berk.)Pegler et Rayner var.similis(B.et
Br.)Co rn., Beih.Nov.Hedw.69:85 (1981).
Lentinus similis Berk.e t Br., Journ.Linn.Soc., Bot.
14:43 , 1873:卯晓岚 , 中国大型真菌 , p.76 , 2000;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p.577 , 1963;李茹光 , 吉林省真菌志 , p.339 ,
1991;毕志树等 ,海南伞菌初志 , p.26 , 1997;邵力平等 , 中国
森林蘑菇 , p.344 , 1997;袁明生等 ,四川蕈菌 , p.398 , 1995;卯
晓岚 , 中国经济真菌 , p.44 , 1998;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p.518 , 1979;毕志树 , 中国食用菌 , 6(2):18 , 1978;卯晓岚 ,中
国食用菌 , 15(3):36 , 1996。
Lentinus velutinus Fr.var.africanus P.Henn., Engl.
Bot.Jahrb.17:31 , 1893.
Lentinus erringtonii Pat., J.Bot.Par.14:69 , 1900.
Lentinus af ricanus(Henn.)Pil., Ann.Myc.34:109 ,
1936.
Lentinus velutinus f. similis(B. et Br.) Pil., Ann.
Myc.34:130 , 1936.
Lentinus samurensis Pil., Ann.Myc.39:75 , 1941.
菌盖直径 1—4.2(—16)cm , 薄 , 革质 , 深漏斗状或杯状;
表面不粘 , 黄色至暗褐色 , 幼时常带有紫色或淡紫色 , 中央被
短绒毛 , 边缘有毛或无毛 , 具辐射状褶槽 , 无同心区域;边缘
向下弯 , 有时辐射状浅裂 , 具纤毛。菌褶延生 , 不分叉或分
叉 , 在柄上偶有联合 , 黄白色或黄褐色 ,成熟时变暗 , 近褶缘
处有时有淡紫红色 ,窄 , 宽 0.5-2mm ,褶较稀 , 有 5种长度的
小菌褶;褶缘平滑。柄中生 , 偏生或近侧生 , 3.5—6×0.5—
1cm , 圆柱形 ,基部稍扩展 , 实心;表面褐色;被单一的短绒毛
或平伏绒毛或粗毛 ,常产生于假菌核。假菌核常巨大 , 2.5-
16×2.5 -8cm , 凸镜形或不规则。 菌肉近柄处厚 0.5 -
2mm ,白色或淡黄色 , 革质 , 由双型菌丝系统构成:生殖菌丝
直径 4.5—6μm , 不膨胀 , 壁很薄 , 少或多分枝 , 具锁状联合。
骨架菌丝直径 2.2-4.5μm , 弯曲圆柱形 , 具加厚的无色或浅
棕色的壁 , 不分枝。孢子 5-6.5×2.5-3.5μm , Q=2.03 ,长
椭圆形至矩圆柱形 , 无色 , 薄壁 , 内含物少。 担子 18-26×
4.8-5μm ,棒圆柱形 , 其上生有 4 个孢子梗。褶缘不育 , 具小
的褶缘囊状体 , 很快消失 。褶缘囊状体 19 -25 ×4.8 -
5.5μm , 有节的棒形 ,不规则 , 无色 , 薄壁。硬囊体非常多 , 常
聚集 , 26.4—35×5-6.5μm , 加长 , 不规则拟纺锤形 ,具无色
或淡棕色厚壁 , 绝不突出于担子。 菌髓不规则 , 放射状 , 无
色 , 与菌肉结构相似。子实下层发育少。菌盖皮层生殖菌丝
平伏 , 不分枝 ,浅棕色 , 厚壁 , 直径 1-8μm , 构成直立的松散
的菌丝束。柄皮层与盖皮层相似。
夏秋群生 、迭生于阔叶树的腐木或针阔混交林内土中枯
木上 。
世界分布:东南亚 、大洋州 、非洲近赤道地区。
中国分布:吉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研究标本:广西 , 2001 年 9 月 , 李天煜(HMIGD 20542)。
贵州 , 1988 年 8 月 ,应建浙 、宋毓臣 、李宇(HMAS 58301)。云
南勐仑 , 1974 年 9 月 7 日 , 臧穆(HKAS 1280);云南勐海 , 海
拔 1120 m , 1974 年9 月 23 日 , 臧穆(HKAS 1617), 1974年 10
月 11 日 ,臧穆(HKAS 1978), 1997 年 8 月 12 日 , 臧穆 12288
(HKAS 30638);云南勐腊尚勇 , 1974 年 9 月 22 日 , 臧穆
(HKAS 1605);云南勐腊龙门南景山 , 1974 年 9 月 27 日 , 臧
穆(HKAS 1877);云南瑞丽 , 1980 年 8 月 13 日 , 臧穆(HKAS
6584);云南勐腊勐仑 , 1986 年 9 月 4 日 , 李宇(HMAS
59557);云南勐腊勐仑 , 1988 年 8 月 16 日 , 杨祝良 490
(HKAS 21734), 1991 年 8 月 9 日 , 刘培贵 906(HKAS
24690);云南勐腊勐当保护区 , 1991年 8 月 9日 , 宋刚(HKAS
24516);云南思茅阳河 ,黑龙潭 , 海拔 1540 m , 2000年 6月 28
52 贵 州 科 学 22卷
日 ,臧穆 13522(HKAS 36382)。
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种。按资料 , 它应属于热带亚热带
的种类 ,在中国也在南方广为分布 ,可达中国最南端———海
南省。
滇黔桂的革耳属分种检索表
1.子实层囊状体明显 ,具胶囊体或厚壁结晶囊状体 2……
1.无胶囊体和结晶囊状体 , 有时有小的骨架囊状体 3……
2.菌盖密被短柔毛至硬糙毛 ,污白色至浅黄褐色 ,常带紫色
或淡紫色斑点;柄偏生 , 少中生 , 至侧生;被结晶囊状体具厚
壁 野生革耳 P. rudis…………………………………………
2.菌盖光滑无毛 ,有时在中心形成少量平伏鳞片 , 棕褐色 ,
常具淡紫色斑点 , 菌盖多大于 3cm;柄偏生 , 被绒毛;具棒状
至烧瓶形被结晶囊状体 贝壳状革耳 P.conchatus…………
3.菌盖和柄表面被绒毛至粗糙毛;孢子小:子实层有很多骨
架囊状体:菌髓不规则 4……………………………………
3.菌盖表面无毛或具平伏 ,纤维质鳞片;有时幼时具缘膜层
6……………………………………………………………
4.菌盖表面具环纹;菌褶近菌盖边缘带淡紫色;骨架菌丝间
生 、端生或侧生的短突起具圆的顶端
纤毛革耳 P.brunneipes
………………………
…………………………………
4.菌盖无明显环纹;骨架菌丝不分枝 7……………………
5.菌褶较密至极密 , 菌盖表面被绒毛 、硬毛或鳞片 , 无明显
条纹也不具槽 褐绒革耳 P. fulvus…………………………
5.菌褶较稀 ,菌盖表面近光滑 , 具辐射状褶槽
绒柄革耳 P.similes
……………
………………………………………
6.褶缘锯齿状 , 菌髓规则 , 具骨架菌丝 , 孢子大 , 长达 12μm
或更大;子实体粗状;菌盖大;柄较粗 , 长度变化大但近基部
黑;菌盖不被绒毛 7……………………………………………
6.褶缘平滑 ,菌髓不规则 , 子实体白色至淡黄褐色 , 菌盖表
面无毛 ,具辐射状纤丝;菌柄常较细 , 近无毛 , 不渐尖 , 骨架菌
丝很多 ,菌褶很密 爪哇革耳 P. javanicus…………………
7.具短暂部分菌幕;菌褶波浪状延生 , 即不交织也不联合;
菌盖和柄表面常具明显鳞片 洁丽革耳 P. lepideus…………
7.无菌幕;柄上无明显鳞片;菌褶长延生 , 在柄顶端联合;菌
盖淡黄色至黄褐色 ,中部具软鳞片 , 其它部分光滑
浅杯状革耳 P.cyathiformis
…………
……………………………
过去曾有报道认为 ,在云南省有粘革耳 Panus adhaerens
(Alb.et Schw.:Fr.) Corn., Beih.Nova Hedw .69:60
(1981).〔=粘香菇 Lentinus adhaerens(Alb.et Schw .:Fr.)
F r., Syn , Gen.Lent.:9 , 1836.〕的种类 , 经作者复查有关的
标本认为 ,云南所采集被鉴定为“粘革耳 Panus adhaerens”或
“粘香菇 Lentinus adhaerens”的标本均为香菇属或革耳属的
其他种类 ,因而本文排除了该种。
参考文献
〔1〕毕志树.我国香菇属的已知种类〔J〕.中国食用菌 , 1987 , 6(2):
18—19.
〔2〕毕志树 , 李泰辉 , 章卫民 , 宋斌.海南伞菌初志〔M〕.广州:广
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7.
〔3〕毕志树, 郑国杨 , 李泰辉 , 王又昭.粤北山区大型真菌志〔M〕.
广州:广东科学出版社 , 1990.
〔4〕毕志树 , 郑国杨 , 李泰辉.广东大型真菌志〔M〕.广州:广东科
技出版社 , 1994.
〔5〕Corner E J H.T he agaric genera Lent inus , Panus and Pleurotus
wi 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Malaysian species〔J〕.Beih Nova Hedw ,
1981 , 69:169.
〔6〕杜复等.山西大学生物系真菌名录(续二)〔J〕.山西大学学报 ,
1983(3)
〔7〕顾龙云.甘肃药用真菌〔M〕.北京:兰州大学出版社 , 1986
〔8〕Hibbet t D S.Sporocarp ontogeny , Panus(Basidiomycotina):Evo-
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J〕.Amer J Bot , 1993 , 80:1336 ~ 1348.
〔9〕Hibbet t D S.&Mu rakami S.Postmeiotic nuclear behavior , Lenti-
nus , Panus and Neolentinus〔J〕.Mycologia , 1994 , 86:725~ 732.
〔10〕黄年来.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
〔11〕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等.湖南主要食用菌和毒菌〔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9
〔12〕Imai , S.Studies on the Agaricaceae of Hokkaido〔J〕.Jou rn.Fac.
Agric.Hokk.Imp.Univ.1938.43:141.
〔13〕Jǜlich , W.Higher taxa of Basidiomycetes〔J〕.Biblioth.Mycol.,
1982 , 85:485.
〔14〕 Kirk PM , Cannon PF , David JC and S talpers JA. 2001.
Ainsw orth &Bisby Dictionary of the Fungi(9th ed.)〔M〕.CAB
Internat ional , UK
〔15〕Kǜhner , R.1980.Les Hymé nomycè tes Agaricodes (Agaricales ,
T richolomatales , Pluteales , Russulales).E tude générale et classi-
fication〔M〕.Numéro spécial du Bullet in de la Socié té Limmé enne
de Lyon.1025pp.
〔16〕李建宗 , 胡新文 , 彭寅斌.湖南大型真菌志〔M〕.长沙:湖南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3.
〔17〕李文虎等.四川省药用真菌初步名录〔J〕.资源开发与保护 ,
1991.9(4)
〔18〕李茹光.吉林省真菌志(第 1卷担子菌亚门)〔M〕.长春:东北
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1.
〔19〕李茹光.东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
版社 , 1998.
〔20〕刘波.中国药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1978
〔21〕卯晓岚.我国的食用菌资源及其利用〔J〕.食用菌 , 1988.1
〔22〕卯晓岚 , 蒋长坪 , 欧珠次旺.西藏大型经济真菌〔M〕.北京:北
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3.
〔23〕卯晓岚 , 庄剑云.秦岭真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7.112~ 113.
〔24〕卯晓岚.中国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8。
〔25〕卯晓岚主编。 2000。中国大型真菌〔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 p.1-719
〔26〕Pegler D N.The genus Lent inus A w orld Monograph〔M〕.Her
Majesty s S tat ionery off ice London , 1983 , 1~ 280.
(下转第 96 页)
531期 李泰辉 ,等:滇黔桂革耳属研究
〔14〕 邵力平 , 项存悌.1997.中国森林蘑菇 〔M〕.哈尔滨:东
北林业出版社
〔15〕 戴芳澜.1979.中国真菌总汇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6〕 邓叔群.中国的真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3 , p.
1~ 808
〔17〕 Watling R , Li TH.1999.Aust ralian Boletes:A Preliminary
Survey 〔M〕.Edinburgh.Royal Botanic Garden p.1~ 71
〔18〕 应建浙 , 臧穆 , 宗毓臣等.1994.西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 袁明生 , 孙佩琼.1995.四川蕈菌 〔M〕.成都:四川科学
技术出版社
〔20〕 吴兴亮.贵州大型真菌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89 , p.1~ 197
〔21〕 吴兴亮 , 臧穆 , 夏同珩.1997.灵芝及其他真菌彩色图志
〔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2〕 臧穆.1985.我国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研究
〔J〕.云南植物研究.7 (4):383~ 401;
〔23〕 臧穆.1986.我国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研究
〔J〕.云南植物研究.(续)云南植物研究.8 (1):1~ 22.
〔24〕 Zang M.1997.Taxonomy , Mycogeography and Ecto-Myc-
orrhizal Association of the Boletales from China I.Fami ly St ro-
bilomycetaceae 〔J〕.Mycosystema 16 (3):192~ 196;
〔25〕 Zang M.1997.Taxonomy , Mycogeography and Ecto-Myc-
orrhizal Association of the Boletales from China I.Fami ly St ro-
bilomycetaceae 〔J〕.(续)Mycosystema .16 (4):264~ 269.
〔26〕 Zang M.1999.An annotated check-list of the genus Boletus
and i ts sect ions from China 〔J〕.Fung.Sci..14(3 , 4):79
~ 87.
(上接第 53 页)
〔27〕 Pegler D N.1983.Agaric Flora of the Lesser Ant illes 〔M〕 .
Her Majesty s Stationary Of fice.London.668pp.
〔28〕 Pegler D N. 1986.Agaric Flora of S ri Lanka 〔M 〕 . Her
Majesty s Stationary Of fice.London.519pp.
〔29〕 邵力平 , 项存悌.中国森林蘑菇 〔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
学出版社 , 1997.340~ 345.
〔30〕 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9。
〔31〕 戴贤才 , 李泰辉等.四川省甘孜州菌类志 〔M〕 .成都:四川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2〕 邓叔群.中国的真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3.
〔33〕 谢之锡 , 王云 , 王柏.长白山伞菌初志 〔M〕 .长春:吉林科
学出版社 , 1986.
〔34〕 王云章等.西藏真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35〕 应建浙 , 臧穆.西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 〔M〕 .北京:科学出
版社 , 1994.
〔36〕 云南省卫生防疫站.云南食用菌与毒菌图鉴 〔M〕 .昆明:云
南科技出版社 , 1988
〔37〕 袁明生 , 孙佩琼.四川蕈菌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5.
〔38〕 吴兴亮.贵州大型真菌 〔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89
〔39〕 张树庭 , 卯晓岚.香港蕈菌 〔M〕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1995.
〔40〕 张光亚.云南食用菌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83
〔41〕 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南迦巴瓦峰地区生物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5.
〔4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真菌 〔M〕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1983.
〔43〕 今关六也 、 本乡次雄.原色日本菌类图鉴 〔M〕 .保育社 ,
1957
96 贵 州 科 学 2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