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 1 卷 第 2期
1 9 9 4年 6月
甘 庸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GN A S UC OL L E G E OF T C M
Vo l
.
1 1 N o
.
2
J u en
.
1 9 9 4
气玉佩铭 》 、 《却谷食气篇 》 、 《导引图 》等文籍详细记
载了内气运行 、 吐纳食气的技术法则 、 方法 以及详
细的动作图像和适应症 。 从这段时期来看 , 导引与
行气的技术形态大致形成 , 理论上也有了初步的总
结和探索 , 尤其是神仙方士文化的兴起 , 使导引行
气术从医疗中分离出来 , 形成了以追求人类健康 、
长寿为目的的古代特有的体育医疗保健体系 。
2
. 东汉至磨代的发展时期
东汉以来 , 随着道教 、 佛教文化的传播 ,使导引
行气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特别是道教完整地继承
了神仙信仰并将它做为道教 自身的宗教 目标和核
心 , 因而导引行气术自然而 然地成了其修炼成仙的
主要手段 。 如襄楷所著的《太平经 》提出了“ 重人贵
生 ” 的道教思想和精 、 气 、 神养理论 , 并在行气方法
上一变传统的吐纳术为强调精神修炼的 “ 守一洲存
神 ” ,从而开创了道教行气术中守窍存想类功法的
先例 . 而此时最著名的医生华佗所著的《五禽戏》则
是导引术发展的里程碑 。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由
道教带动的养生研究达到了高潮 , 出现了大批的养
生学家和专著 。 佛教思想及修炼方法对古代气功的
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如其禅定方法讲究调
身 、调息 、 调心 以及其它理论实践体系对行气理论
与实践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 因此 ,静功 、 坐功在行气
理论中占了主流 .并 日益精深完善 . 综上所述 . 这一
时期由于道教 、 佛教文化的传播 , 气功在理论上获
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
3
. 宋元明清发展时期
东汉时期 , 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 》在当时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兴起 , 而在晚唐时期 , 才
逐步受到重视 。 由于此书在行气理论上创造了以黄
老学说为指导思想的 “ 三道由一 ”的修炼体系 , 因而
备受道教修炼养生学家的青睐而成为行气方法学
上的主流 . 到了五代北宋时期 , 崔希范 、 张伯端 、 白
玉蟾等人则使内丹术更进一步发展 ,到 了金元时
期 , 王重阳及其七弟子创建全真教 , 明确规定了内
丹术为其宗教修炼手段 ,并对其中一些修炼程序和
内容做了补充修改 , 使内丹术随全真教的发展而得
到广泛的传播 . 由于内丹术是在神仙信仰支配下 ,
以《周易》的卦丈体系及阴阳五行学说配合炼丹术
语 ,构成了非常严密的天人合一的炼养框架理论体
系 ,在实践上主张百 日筑基 、 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 ,
炼神还虚的程序炼大 、 小周天功法 ,重点在人体内
部 , 即精神和生殖系统的修炼 。 这种功法属于静功 ,
它对于改善和发展人体内脏系统功能 , 促进思维及
生命健康长寿均有较好的效果 。 但 由于其理论较
深 , 对修炼的环境 、 时间都有较高的要求 , 而受到简
便易行的 民间导引术的冲击 。
到 了宋朝 , 由于商品经济和市民文化的逐步提
高 , 为气功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文化基础 。 那种简便
易学 ,效果明显的功法更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 因
而 , 许多养生学家 、 医学家把深奥的内丹术向相对
简单的气功方向转化 ,并不断加以发展 ,使养生文
化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 到了明清时期 , 形成了以
《五禽戏 》为代表的养生功法体系 , 以《导引图 》为代
表的体疗功法体系 , 以 《易筋经》为代表的强身功法
体系 。 上述三大功法互相渗透 , 相互促进 ,各有厂
长 , 形成了中国古代导引保健术的新潮流 。
到 了清中叶 以后 , 由于受社会风尚改变 的影
响 ,加之西方体育的传入和普及 , 使中国古老的气
功逐渐陷入低潮 , 并持续到近代 。
· 实验研究 ·
红茂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一红茂多糖抗衰老研究
孙启祥 郑云最 苏菊萍 黄正良 中药药理研究室
关键词 : 红 茂多糖 调 节免疫 延 缓衰老
自报道红蔑与 黄茂的化学成分有所不 同之 后 , 川对红茂的药理研究受到了普遍关注 。 红蔑多
第 n 卷 络 2 期
1 9 94 年 6 月
甘 角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G A NSC U ( )L L EG E (T ) FC M
V o l
.
1 1 No
.
2
J n u e
.
1 9 94
糖 (R ad i xH ed y sr aP i o l y sa e e hr a id eP H S)为红蔑的
主要成分之一 , 已有报道 H P S 对机体免疫功能有
广泛的调节作用 . ` , 一 3 ,补益类植物药的多糖成分 ,
大都具有调节免疫 、 扶正祛邪 、 延缓衰老的功效 , 但
须遵循少量长期进服的原则 。 为了探讨 H P S 在少
量应用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我们做了如下实
验 .
材料
H P S 由本院中药化学室提供 , 环磷酞胺 ( C y -
c l o p hOS p h
a m id e
,
C y )及其它药品均为市售 .
昆明种小白鼠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幼
龄组为 1音月龄 ,体重 2。士 2 · 0 9 ; 老龄组为 1 4 月
龄 , 体重 4 士 5 . 鲍 ;雌雄兼用 , 随机分组 。
方法与结果
1 村幼龄 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
.
1 免 疫 器 管 的 变 化 小 鼠 分别 灌 胃
H P s5 0nr g 压 .g d 及 15 o m g压g . d , 正 常对照组给予
等容量生理盐水 ( N s) , 环磷酸胺 ( Y )组 , 1 5m g压 .g
d
, 每 日肌注 1 次 , 均连续给药 15 天 , 第 16 天颈椎
脱臼致死小鼠 ,立即摘取肝脏 、 脾脏及胸腺称湿重 ,
并计算其重量指数 ,结果见表 1 .
表 1 . H P S 对幼龄小鼠免疫器官影响 : (n ~ 15)
剂量 器官湿重指数 ( g %体重 )组别
( m g 几 g )
等容量
脾 脚腺
N S
H P S
.
I
H P S
。
I
C y
5 0
1 5 0
1 5
6
.
5 8士 1 . 1 3
6
.
4 2士 0 . 5 0
6
.
3 8 士 0 . 2 2
7
.
0 7 士 0 . 7 2
0
.
9仁士 0 . 4 7
0
.
8 9士 0 . 2 4
0
.
9 5士 0 . 1 9
0
.
7 7士 0 . 1 4
0
.
2 4士 0 . 0 8
0
.
2 8士 0 . 0 8
0
.
2 2士 0 . 0 6
0
.
1 7 士 0 . 0 5 .
关 P < 0
.
0 5
1
.
2 中性拉 细胞 N B T 还原反 应 给药方法同 反应 ( A N A E ) , ` , .结果见表 2 。
上 . 眼眶取血做中性粒细胞硝基兰四氮哇还原试验 1 . 4 体 内淋 巴 细 胞 L T T 试脸 给药方法同
(N BT )
` ,) , 结果见表 2 。 上 , 剪尾取血推片 , iG e m as 一 w ir g ht 染色 , 油镜下观
1
.
3 外 周血淋 巴 细胞 A N A E 染 色反应 给药 察 10 ~ 20 个淋巴 细胞 , 记录转化 (包括过度型 )
方法同上 。 剪尾取血推片做酸性非特异性酷酶染色 的淋巴细胞数 , 计算转化率 ( L T T ) , 结果见表 2 .
表 2 . H P S 对幼龄小鼠血细胞 N B T 、 A N A E 及 L T T 试验的影响 : (n ~ 1 2)
组别 剂量
( m g / k g )
等容量
5 0
N B T
%
A N A E
%
L T T
%
9
.
9 1士 3 . 4 8 5 6 . 0士 4 . 4 1 3 . 8士 3 . 2
1 4
.
4 0士 4 . 9 8 , 5 8 . 3士 6 . 3 1 0 . 6士 2 . 8
1 9
.
8 0 士 4 . 8 7 关 关 5 8 . 8士 6 . 2 1 1 . 1士 2 . 5
6
.
6 3士 1 . 7 3 二 4 5 . 7士 3 . 9 , , 8 . 7 士 2 . 4 二 、
:
铭PSs cy入J任01
-H
, P < 0
.
0 5 ` , P < 0
.
0 1 (下 同 )
1
.
5 耳廓 l )训 C B 神胀试脸 给药方法同前 。 于
给药 后第 5 天 , 每鼠以 7 %二 硝 基氯 苯 (I ) N C B ) 丙
酮溶液 0 . 呢耐 皮 下注射致敏 。 第 8 天同法 加强 注
射一次 。 第 15 天取 1 % 的 D N C B 丙酮溶液 2 . 02 m l
涂布左耳攻击 。 24 1飞后剪取双耳 , 以直径 g m m 打孔
器取耳 壳称重 , 以左右耳之重量差与右耳之重量 比
为 D N C B 反应指数 ,结果见表 3 。
络 1 1
1 9 9 4
结 2翔
6月
甘 成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G A N S U O CL L E G E O F T CM
V
o l
.
1 1N o
.
2
Ju e n
.
1 9 9 4
称年
表 3 .P HS 对幼龄小鼠耳廓 D N CB 试验的影响 : n (~ 1) 2
组别 剂 t
n堪压g
等容 t
肿胀指数
(mg %耳重 )
N S 20
.
8 8士 6 .3 8
) 0
.卜 0议ùaé以亡J忆八匕J门曰,月几H P S . l
H P S
.
l
C y
2 2
.
0 7士 1 0 . 5 8
2 4
.
6 0士 6 . 0 9
1 3
.
4 0 士 7 . 7 1 ,
2 对老龄小 鼠免痊功能 的影响
基本方法同幼龄组小鼠 ,唯实验用小鼠为 14 月龄 。 结果见表 4一 5 。
表 4 . H P S 对老龄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n ~ 15)
组别 剂量
器官湿重指数 (9 % 体重 )
(m g压g )
等容量
脾 脚腺
N S
H P S
.
I
H P S
.
I
5
.
6 6士 0 . 9 4
5
.
7 8士 0 . 8 6
5
.
5 1士 0 . 6 2
0
.
7 5士 0 . 3 4
0
.
7 3 士 0 . 3 0
0
.
7 1 士 0 . 2 5
0
.
1 8士 0 . 0 3
0
.
1 7士 0 . 0 2
0
.
1 7士 0 . 0 3
△与幼龄鼠 N S 组 比较 P < 0 . 05 (下同 )
表 5 . H P S 对老龄小鼠血细胞 N B T . A N A E 及耳廓 D N C B 试验的影响 : (n 一 12)
剂量 A N A E组别
N S
H P S
.
I
H P S
.
l
( m g / k g )
等容量
N B
口
T
%
1) N C B
(m g %耳重 )
4
.
2士 2 . 3△
6
.
4士 1 . 5 , ,
7
.
1士 2 . 4 , .
5 2
.
6士 4 . 6△ 1 6 . 7 5士 6 . 5 4△
5 6
.
0士 4 . 1 1 9 . 5 1士 9 . 1 5
5 7
.
2士 4 . 9 , 2 2 . 2 8士 5 . 7 7 .
讨 论
A N A E 染色反应阳性率的高低 , 可反映药物对
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 , 因为 A N A E 阳
性反应是小鼠静止成熟的 T 细胞标志之一 。 “ , 。 体
内 L T T 试验能表现 出药物直接活化 T 淋巴细胞
的能力 。 耳廓 D N C B 肿胀反应可用来测定药物对机
体接受抗原刺激后对 T 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 本实
验结果 ,幼龄小鼠为 H P S 组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 , 上
述三项指标均未发现明显差异 , 表明 H P S 用量 50
~ 15 0m g / k .g d 时 ,对正常机体 ’ r 细胞免疫功能无
显著影响 。 但从中性粒细胞的 N B T 试验结果可看
出 , H P S 有明显提高中性粒细胞活性的功效 . 而中
性粒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构成因素 , 提
高其活性 ,可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力 。 ` , ’
已有 报道表 明` , 一 ” , H P S 以 1 0 0 0 一 Z0 0 0 m g /
k g
.
d 剂量腹腔注射小鼠 , 可增强小鼠 r 细 胞免疫
能力 , 明显对抗 C Y 或氢化可的松抑制机体免疫的
作用 ,但同时又可加速胸腺萎缩 . 免疫学的抗衰老
措施 , 着重于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 补益类中药
多糖成分扶正祛邪 、 延缓衰老的机理也在于此 。 但
胸腺是机体的中枢免疫器官 ,其退变程度与机体衰
老程度相关密切 。 用 H p S 5 o ~ 1 5 o m g 压 g 给小鼠连
续灌胃 15 天 尚未发现胸腺有明显改变 , 表明 H P S
该量应用时对胸腺可能是无毒的 。
实验结果表明 , 14 月龄的小鼠 , 其肝脾及胸腺
等器官的重量指数低于 l 粤月龄的小鼠 , 而以胸腺’ J “ “ 目 尸 J 一 ~ ` 闷 ~ ’ r “ ` 一 2 ` 一 、 一 J ` 一 ” ’ 一 ” “ ’ `
尤为明显 ( P < 0 . 0 5 ) . N B T 试验表明中性粒细胞活
性也明显降低 (P < 0 . 0 0 1 ) 。 作为 r 细胞免疫指标
的 A N A E 及 D N C B 试验也有明显变化 (P < 0 . 05 、 。
这表明 14 月龄小鼠已步入老年期 。 郝丽 敏等在复
制早衰小鼠模型的实验中发现 ,首先发生变化的是
血中中性粒细胞 , 但其数量减少并不 随“ 衰老 ” 程度
4 3 一
结 1 1卷 第 2期
14 9 9年 6 月
甘 康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
GA N S U( C) L LE GE O FT C M
V ol
.
1 1N o
.
2
Ju n e
.
14 9 9
而增加 , “ ,而后 T 细胞功能的降低 , 则随衰老的程
度而加重 。 H p s 5 0~ 1 50m g 压 g . d 给小鼠灌胃即有
明显增强中性粒细胞活性的效应 , 并能改善老年 鼠
T 细胞在外周血中的百分率及对抗原刺激的应激
性 。 故可扶助机体抗病 、 “ 祛邪 ” , 维护健康 ,延缓衰
老 ,这就为寻找新的抗衰老药物提供了线索 。 至于
H P S 有无改善其它衰老指标的药理活性 ,则应进一
步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
1
. 洛 竟 先等 . 北 京 医学院学报 . 1 9 8 4 ; 1 6 ( 3 ) :
2 4 8
2
. 兰中芬等 . 中国药理学报 . 1 9 8 7 ; 8 ( 3 ) : 2 7 5
3
. 毛小娟等 . 中国免疫学杂志 . 1 9 8 8 ; 4 ( 3 ) : 1 5 8
4
. 余 下贫等 . 1临床免疫技术 . 止海科技 出版社 .
1 9 8 2
:
3 7 4
5
. 孙启祥等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19 86 , 4( 1 ) :
5 7
6
.
M
u e ll e r J
.
e t al
.
E u r o p J Im m u n o l
.
1 9 7 5 ; 5
:
2 7 0
7
.
aB
r o n , S
, e t al
.
M
e
d i
e al M i
e
or b io fo g y
.
1 9 8 6
:
9 7
8
. 郝丽敏等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 8 7 , 3 (增 刊 ) l
1 1 2
· 藏医藏药 ·
藏药独一味止血机理探讨
贾孝荣 甘肃省人民 医院血液科
王镜 兰州 医学院血研所
藏药 独一 味系唇形科 独一味属植物独一味
[ L
a m io p lo m is R o t a t a (eB
n t h )
·
K u d o ]
“ · ” , 具有
补髓补气 、 止血止痛等功效 。 经现代实验研究和临
床观察 ` , , , 独一味有止血镇痛 、 抗菌消炎 、 增强免疫
力等作用 , 为了探讨其补髓止血的药理机制 、 开发
民族药材资源 , 观察了独一味 (I 含黄酮贰元 、 皂贰 、
环烯西建菇类 , 简称独 I ) 、 独一味 I (含黄酮贰 、 环
稀西建菇贰 、 有机酸等 , 简称独 互 )对正 常小鼠骨髓
与马利兰诱导的衰竭小鼠骨髓巨核系祖细胞 、 外周
血血小板数的影响 , 现报道如下 。
材料和方法
1 动物 : 昆明种小鼠 , 雌雄兼有 , 每批实验动物
性别相同 , 日龄 60 至 80 天 , 体重 18 至 25 克 , 均由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室提供 。
2 药物 :
独 I :浸膏 , 每克相 当于 1 4 . 6 克生药 。 独 皿 : 浸
膏 , 每克相当于 19 . 69 克生药 。 均由兰州 医学院中
草药研究所提供 . 使用时 用盐水配成水溶液 , 正压
过虑除菌 , 4 ℃存放备用 。
马利兰 : 片剂 , 每片 Zm g , 河南省鹤壁市制药厂
生产 , 用 14/ 丙酮与盐水配制除菌 “ ’ 。
一 4 4 一
3 试剂 : 促红细胞生成素 ( E l , ( )旧 本产 ) ,甲基
纤维素 ( 日本产 ) 、 植物血凝素 (P H A 、 上海产 ) , R P -
M l
, . ;。
(美国产 ) 。
4方法
4
.
1 骨髓细胞悬液 ( BM C ) : 取正常小鼠一侧股
骨 , 用 R P M .l . 。制成单细胞悬液 ,计数调整细胞悬
液至所需浓度 。
4
.
2 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条件培养液 (P H A一M C M )制备 “ ’ : 取肝素抗凝的
健康人外周血经淋巴细胞分层液 (D 一 1 . 0 7 7) 分离
出单个核细胞 , 用 R P M .l `。液洗涤两次 ,最后调整
至培养体系中含 I K 10 ` 细胞 /m l 、 马血清 20 % 、
P H A I 产g /耐 、 青霉素及链霉素各 1 0 0拌 / inl 。 在 37 ℃ 、
5 % C O
: 、 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7 天 , 离心 2 0 0 。 转 /
分 、 10 分钟 ,取上清液过虑除菌 , 一 30 ℃存放备用 。
4
.
3 巨 核系祖 细胞 (C F U 一M eg )培养体系制
备川 : l m l 培 养体 系含 R P M I: 6 . 。 液 、 3 5% 马 血清 、
2一琉基 乙醇 1 0 一 ` M 、 P H A一 M C M S% 、 甲基纤维素
0
.
5%
、
BM C S x 2 0 5 /
n
il
、
E p ( ) l拜 /耐 , 混 匀 后 加 入
35 m m 培养皿 , 于 37 ℃ 、 5% C O : 饱和湿度下培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