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赶黄草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全 文 :赶黄草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
何 颖,朱 烨,欧丽兰,税丕先
(泸州医学院药学院中药实验室,四川泸州 64600)
摘 要 目的:研究民间草药赶黄草的原植物形态、性状和显微特征。 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
法。 结果:原植物和药材具有茎紫红色,叶互生,叶片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聚伞花序和蒴果的显著特征。 茎和叶显微特征具有
通气组织和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的特点。 结论:赶黄草的原植物及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明显,为赶黄草的质量标准
制订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赶黄草;性状;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 R9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669(2010)4-0373-03
PHARMACOGNOSIC IDENTIFICATION OF HERBA PENTHORI
He Ying,et al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boratory,Luzhou Medical College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morphologr,property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herba penthori.
Methods:Original plant was identified macroscopically and microscopically.Results:Indigenous plants and herbs
have purple stems, alternate, lanceolate leaves with small serrated edge,umbrella inflorescence and capsules of the
salient features. Stem and leaf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tructure with ventilation and parenchyma cells
containing clusters of calcium oxalate crystal.Conclus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nthorum original plants are
obvious,which provide basis for the quality specification and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Herba penthori; Macroscopic; Microscopic,Identification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基金(NO:2007ZA041)
作者简介:何 颖(1984-),女,助理实验师
通讯作者:税丕先(1967-),男,副教授
赶黄草 , 又名扯根菜 , 为虎耳草科扯根菜
Penthorum chinese Pursh.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分布
于四川、云南、贵州交界的乌蒙山系地带。 始载于明
代《救荒本草》,在苗药中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 [1]。 其
性温、味甘、无毒,具清热、利尿消炎、解毒、活血、平
肝、健脾、祛黄疸、解酒[2]等功效。 主治黄疸、水肿、经
闭、血崩、带下、跌打损伤,以及各型肝炎、胆囊炎、脂
肪肝等。据文献报道,赶黄草主要化学成分含有没食
子酸,槲皮素,2,6-二羟基苯乙酮-4-0-β-D-吡喃葡
萄糖苷等[3]。其中已鉴定出化学结构的没食子酸和槲
皮素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成分。 现
赶黄草主要作为生产治疗各种肝炎制剂 (如肝苏颗
粒、肝苏胶囊、肝苏口服液、肝苏泡腾片等)的原料药
材,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
方制剂十三册》附录,该标准仅就赶黄草的来源作了
规定,其他生药学研究资料未见报道。本试验对赶黄
草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茎、叶显微特征进行鉴
别研究, 为赶黄草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和资源开发
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赶黄草鲜品和干品药材采自四川古蔺县罗江
村, 经泸州医学院生药教研室税丕先副教授鉴定为
虎耳草科植物扯根菜 Penthorum chinese Pursh.的干
燥地上部分。
1.2 方法
论著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 年 第 33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Vol.33 No.4 2010 373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 年 第 33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Vol.33 No.4 2010
药材鲜品直接切成小段后经 FAA 固定液固定
保存,干品药材按常规方法软化处理后,操作方法同
鲜品。 采用石蜡切片法[4]制作组织切片,叶采用撕取
表皮或整体封藏法制片。 以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2 结 果
2.1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 30~90cm。 茎红紫色,分枝或不
分枝,上部疏生黑褐色腺毛。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
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 4~10cm,宽 4~12mm,先
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脉不明
显。 聚伞花序顶生,多花,长 1.5~4cm,花序分枝与花
梗均被褐色腺毛,花生于分枝上侧;苞片小,卵形或
钻形;花梗长 0.5~2mm;花小,直径约 4mm;花萼黄
绿色,宽钟形,长约 2mm,5 深裂,裂片三角形,先端
微尖或微钝;无花瓣;雄蕊 10,稍伸出萼外,花药淡
黄色,椭圆形;长约 0.8mm;心皮 5~6,下部合生,子
房 5~6 室,胚珠多数,花柱 5~6,粗短,柱头扁球形。
蒴果红紫色,直径达 6mm,短喙呈星状斜展。 种子多
数,极小,卵状长圆形,红色,表面有小丘状突起。 花
期 7~8月,果期 8~9月。
2.2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 淡黄棕色或淡黄红色, 直径 0.2~
0.8cm,具细密纵向纹理,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
互生,多破碎,脱落,完整展开为披针形至狭披针形,
长 4~10cm,宽 0.4~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
有细锯齿。 花黄绿色,聚伞花序 2~3 分枝,偏于花序
的一侧,顶端近弯卷,花柄极短;萼 5 裂,基部连合,
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先端尖;花瓣线形或线状匙形,
通常缺乏;雄蕊 10,着生于萼筒上;心皮 5,由基部互
相连接直达中部,柱头头状,胚珠多数。 蒴果扁平,5
裂,有 5喙,于心皮的分离部开裂。 种子细小,多数,
红色。 气微,味苦。
2.3 显微特征
2.3.1 茎的横切面
表皮由 1层长圆形细胞组成, 多含有红棕色物
质。 通气组织发达,是皮层的主要部分,皮层内方薄
壁细胞常含有草酸钙簇晶。韧皮部可见纤维束散在,
韧皮纤维类多角形, 壁较厚。 韧皮部与木质部多分
离,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密集,大小不一,排列
呈环状,靠髓部处导管甚密。 木纤维成束或散在,木
射线呈放射状排列,由 1 至 3 列组成。 髓部宽广,约
占横切面的 1/3,细胞大而排列紧密,其中偶见草酸
钙簇晶,髓部中间成空洞(见图 1)。
1.表皮 2.皮层( 通气组织) 3.草酸钙簇晶 4.木质部 5.髓
图 1 赶黄草茎横切面图
2.3.2 叶的横切面
上、 下表皮均由 1 列细胞组成, 上表皮细胞较
大,角质层不明显,下表皮细胞较小。 上表皮气孔分
布较下表皮少。 栅栏组织细胞 1 列,呈圆柱状,栅栏
组织细胞间有草酸钙簇晶分布。海绵组织 3~4列,排
列疏松,孔下室发达。 主脉明显,主脉维管束类型为
外韧型维管束,呈凹槽状。在维管束上下方均分布有
薄壁组织, 薄壁组织排列松散, 存在大量的通气组
织,薄壁细胞内散在有草酸钙簇晶(见图 2)。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海绵组织 4.叶脉维管束 5.下表皮
图 2 赶黄草叶横切面图
3 讨 论
赶黄草茎紫红色,干后红棕色或黄棕色,叶披针
形,边缘有锯齿;聚伞花序,蒴果,种子多数,极小。茎
有发达的通气组织,皮层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叶为两
面叶,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赶黄草的药用部位是植株的地上部分。在传统采
收期( 9~10 月)采收的药材包括茎、叶和果实这三部
分。我们对茎、叶和果实同时进行石蜡切片的制作。赶
黄草的果实是蒴果,并有多数细小种子,在制作石蜡
切片时,由于果实和种子较小易碎,切片后观察,果皮
和种子的特征均不明显,无法描述。 再加上赶黄草商
品中,叶和茎占有绝大部分比例,而果实仅为极少部
分。 故本文仅对叶和茎进行了显微组织鉴定的描述。
374
自发性食管破裂合并脓胸的外科治疗
税跃平,唐小军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四川泸州 646000)
自发性食管破裂发病急、病情重、症状特异,早期(从食
管破裂至就医 72h)易误诊,对晚期(超过 72h)自发性食管破
裂合并脓胸的外科治疗,采用何种术式,目前尚有争议。 我们
1993 年 7 月至 2009 年 10 月共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合并脓
胸 8 例,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 8 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入院就医时
均超过 72h,其中男性 7 例,女性 1 例,年龄 30~52 岁,平均年
龄 41.3 岁,患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胸痛、胸闷、呼吸困难、高
热、心动过速等中毒症状,其中中毒休克 2 例,有 2 例入院时
生化指标显示有异常、肾功能损害。 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间为
72h~15d,平均 6.4d。 5例由下级医院转入,其中 3 例已行胸腔
闭式引流;3 例误诊为自发性液气胸(2 例),心肌梗死(1 例)。
本组 8例均有食管内压力骤然升高的病史。6例经口服美蓝自
引流管排出蓝色胸液待诊,2 例经口服碘油造影确诊, 其中 3
例破入左侧胸腔,5例破入右侧胸腔,4例合并颈部皮下气肿。
本组病例除 1 例多种原因放弃手术,自动出院外,其余 7
例均行手术治疗, 患者因未进食, 全身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变
化,生命体征平稳,器官功能差、消瘦、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故
采用分期手术的方式。 一期小切口先开胸、彻底冲洗胸腔(先
用生理盐水,再用碘伏稀释液或灭滴灵液),术中见胸腔内及
肺表面大量脓苔,奇臭,食管破裂处组织暗淡、水肿、坏死明
显,裂口位于食管中段 5 例,下段 2 例,长约 4.5~5.5cm,清除
脓苔及坏死组织后,分别放置上、下胸管,同时保留胃管持续
减压,空肠造瘘,管外施营养,术后下胸管常规接引流瓶,上胸
管每天以稀释的抗菌素液(以细菌培养及药敏后选为佳)冲洗
胸腔,上腔管内尽量放置于使馆破口附近。2~3周后,待胸腔引
流液转清亮,无臭味,病人全身情况有所改善即行二期手术,
经原切口入胸,用带蒂的膈肌或大网膜修补食管破裂口。 本组
一期手术与二期手术间隔时间平均约 27.5d。
结果:本组一期手术治疗 7 例,1 例因经济原因放弃二期
手术后自动出院。 二期手术 7 例,术后 6~8d 拔除胃管,5~10d
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8~10d 开始进食,二期 7 例手术患者均
痊愈出院,平均住院 36d。
讨论:自发性食管破裂由于发病率低,起病急,好发人群
往往多居住在缺医少药地区,常被误诊为自发液气胸,心肌
梗死,腹腔脏器穿孔,胰腺炎等 [1,2],导致病情延误,形成脓胸。
对于起病 24h 以内的患者,可直接修补,此时成功率较高;对
于超过 72h 的食管破裂患者的治疗,虽然治疗方法尚有争议,
但已达成的共识是,自发性食管破裂在合并脓胸时,仍应争
分夺秒,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对于采取何种手术方式,一直以来就存在争议。 有人主
张对于已形成慢性脓胸而全身情况较差者,可分期行食管旷
置,经胸骨后食管-胃颈部吻合转流术,但该术式创伤大,需
行消化道重建,对于感染较重的患者,可导致感染扩散,为尽
量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打击,本组患者均采用分期手术。 我们
的体会是:开胸清创可使胸腔、纵膈得到充分清创、冲洗和引
流,清除胸内及肺表面的污物及脓苔后,使肺得到充分扩张,
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3]。 术中清除胸腔内及食管裂口周
围坏死组织,加强术后引流,为二期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期手术的时机选择很关键,要求患者胸腔内感染一定得到基
本控制,体温正常,胸腔引流液转清,无臭味,无坏死组织脱落
等,否则,手术成功率很低。 二期手术时可用稀释后的高渗盐
水彻底冲洗食管裂口周围,切除存在的坏死组织,采用分层缝
合法,由于粘膜裂口往往比肌层裂口大,修剪裂口时应适当扩
大肌层裂口,术中大网膜覆盖效果好,如果裂口位置较低,应
尽量采用膈肌片覆盖,这样术后缝合口不易发生狭窄。 胸膜
水肿时,不宜用胸膜片。 我们认为分期手术直接修补食管裂
口的手术适应症有①病人全身情况得到改善,胸腔引流液转
清,无臭味,无坏死组织脱落,体温正常,感染基本得到控制;
②经充分冲洗引流后,证实裂口周围组织炎症得到控制,局部
组织无水肿;③食管破裂口未超过 6.0 cm,如果裂口过长,周
围组织坏死严重,手术后瘘的概率非常大;④病人情绪稳定,
自愿积极配合治疗,因为病人患病后已经历较长的疾病折磨,
从入院到一期手术,病人已度过了一个痛苦漫长的治疗及准
备过程,如果患者术前思想准备不充分,不配合医护工作,情
绪不佳,对患者术后康复是不利的。 采取直接修补的方式无
需消化道重建与切除,保持了消化道的正常生理结构,是比较
理想的手术方式,但手术的时机是关键,不宜勉强。
参 考 文 献
1. Lemke T, Fagminas L.Spontaneous esophageal rupture:a
frequently missed diagnosis[J]. Am J Surg,1999;65:449
2. Ojima H,Kuwano H,Sasakis,et al. Sucessful late manage-
ment of sponta-neous esopnaged rupture using T-tube
mediastinoabdominal drainge[J]. Am J surg,2001;182:192
3. Kah M,Yoshio KaY,Yoshikawa K,et al. Spontaneous
esophageal treated with staged operations[J].Jpn J Tho-
rac Cardiovasc Surg,2003;51:390
(2010-02-26 收稿)
第 4 期 何 颖等:赶黄草的性状与显微鉴别
实验中,由于鲜品药材切片后组织保存不完整,
故在众多石蜡切片中, 选择了较完整的干品药材切
片进行拍照。
参 考 文 献
1. 宋 丽,臧志和,廖洪利,等.赶黄草的研究进展[J].西南
军医,2007;9(2):87
2. 阴文娅,徐家玉,郑卫东,等.天然植物资源扯根菜预防醉
酒及解酒的效果观察[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4):147
3. 田秀峰,杨 健,杜守颖,等 .肝苏泡腾片中有效成分提
取工艺优选[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7):603
4. 欧海玲,崔锦珠,陈 青,等 .中药植物石蜡制片改良方
法介绍[J].广西中医药,2008;31(5):54
(2009-09-27 收稿)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