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图 2 硫酸头孢匹罗中的残留溶剂气相色谱图
1 , 2-样品的热降解产物;3-丙酮;4-乙醇
2.4 精密度实验 取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 5次 ,测
得丙酮 、乙酸乙酯 、二氯甲烷和乙醇峰面积的 RSD分
别为 1.15%,0.81%, 2.28%和 0.78%。
2.5 线性关系与范围 分别精密称取丙酮 、乙酸乙
酯 、无水乙醇和二氯甲烷对照品适量 , 用二甲基亚砜
定量配制并稀释成分别含丙酮 、乙酸乙酯 、无水乙醇
100 , 250 , 500 ,600和 750 mg ·L-1 ,二氯甲烷 12 ,30 ,
60 ,72和 90 mg ·L-1的一系列溶液 ,质量浓度范围
均为限度范围的 20%~ 150%。按确定的实验方法
各准确进样 1 mL 测定 ,结果各溶剂进样质量浓度对
其峰面积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丙酮Y 1 =1 032 659X1 -1 589.87(r1 =0.999 9);
乙酸乙酯Y 2 =719 725X2 -5 184(r2 =0.999 8);
二氯甲烷Y 3 =173 838X3 -42.918(r3 =0.999 6);
乙醇Y 4 =158 583.3X4 -409.961(r4 =0.998 2)。
2.6 回收率实验 分别制备一系列对照溶液 ,分别为 4
种残留溶剂的限度的 50%, 100%和 120%,即质量浓度
分别为:对照(1)丙酮 、乙酸乙酯 、无水乙醇各 250 mg ·
L-1 ,二氯甲烷30 mg ·L-1 ;对照(2)丙酮 、乙酸乙酯、无
水乙醇各 500 mg ·L-1 ,二氯甲烷 60 mg ·L-1 ;对照(3)
丙酮 、乙酸乙酯 、无水乙醇各600 mg ·L-1 ,二氯甲烷 70
mg ·L-1 。分别精密量取5 mL对照(1)、(2)和(3)置于
已精密称量 0.5 g 供试品的顶空瓶中 ,每个浓度做 3个
试样。按本文确定的实验方法测定丙酮 、乙酸乙酯 、二
氯甲烷和乙醇的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硫酸头孢匹罗中各残留溶剂的回收率
丙酮/ % 乙酸乙酯/ % 二氯甲烷/ % 乙醇/ %
对照1 108.2 110.3 114.3 99.7
105.6 107.2 113.7 91.1
107.9 112.4 114.7 92.4
对照2 101.6 105.5 101.8 92.8
99.3 103.4 98.8 94.8
97.0 100.8 95.4 96.8
对照3 102.9 113.7 119.1 99.5
102.3 112.7 111.8 95.9
102.9 113.6 112.6 94.5
平均 103.1 108.8 109.1 95.3
RSD值 3.60 4.41 7.57 3.17
2.7 样品测定 按 2.1 项下方法分别测定硫酸头孢匹
罗小试样品 3 批 ,测得其丙酮含量分别为 0.11%,
0.12%和 0.09%;乙醇含量分别为 0.041%,0.044%
和 0.037%;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未检出 。均符合
ICH 建议的限度(丙酮 、乙酸乙酯和乙醇 0.5%,二氯
甲烷 0.06%)。
3 讨论
①因残留溶剂二氯甲烷要求的限度较低 ,为0.06%,
为保证测定的灵敏度 、准确度 ,样品取用量选择为 0.5
g 。硫酸头孢匹罗的溶解实验 ,当 0.5 g 样品用 5 mL
的水或N ,N-二甲基甲酰胺做溶剂时 ,样品溶液呈浑浊
状 ,不能保证残留溶剂的有效溶出;用二甲基亚砜做溶
剂时样品易溶且澄清 ,故选用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
②二甲基亚砜为较高沸点的溶剂 ,所以采用程序
升温法在柱温40 ℃样品中的残留溶剂峰出来后升温
到 180 ℃赶出溶剂峰 。
③随着顶空瓶在顶空装置里放置的时间越长 ,样
品图谱中 1.365及 2.155 min出现的色谱峰的峰面
积越大 ,判断这 2个峰均为样品的挥发性热降解产物
峰 ,这 2个峰与目标峰有良好的分离度 ,不对残留溶
剂的检出造成干扰。
④以上实验表明 ,本气相色谱法专属性强 ,能在
程序升温条件下同时测定 4种残留溶剂的含量 ,方法
快捷准确 ,可用于硫酸头孢匹罗残留溶剂的监控。
参考文献:
[ 1] 周海钧.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 M]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 2000:9.
[ 2] 赖文豪.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匹罗中有机溶剂残
留量[ J] .海峡药学 , 2005 , 17(5):55-58.
[ 3] 中国药典 2005 年版[ S] .二部.2005:附录 54-57.
(收稿日期:2009-08-06)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素油中
(-)-薄荷酮和薄荷脑的含量
程爱平 ,沈春燕 ,章展煌(浙江省嘉兴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
浙江 嘉兴 314001)
摘要: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素油中(-)-薄
荷酮和薄荷脑含量。方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色谱柱为
HP-INNOWAX(30 m×0.32 mm , 0.25 μm)弹性石英毛细管色
谱柱 ,柱温 120 ℃ , 检测器温度为 250 ℃, 进样口温度为 200
℃,载气为 N2 ,流速为 1 mL·min-1 。结果 (-)-薄荷酮和薄
荷脑 的回 归方 程分 别为:Y = 84.20X + 210.49(r =
0.999 2), Y=84.68X+295.97(r=0.998 9);线性范围分别
为 0.6~ 3.6 和 0.8~ 4.8 g· L-1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1.5%,
101.1%。结论 方法简便 、快速 , 结果准确 、可靠 , 适用于薄
荷素油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薄荷酮;薄荷脑;薄荷素油;气相色谱法
doi:10.3969/ j.issn.1004-2407.2010.01.006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10)01-0011-03
11西北药学杂志 2010 年 2 月 第 25 卷 第 1 期
薄荷素油(薄荷油)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 localy x Briq.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汽蒸馏 、冷
冻 、部分脱脑加工提取的挥发油。有一种特有的薄荷
样香气 ,香气新鲜 、强烈透发 ,有清凉 、醒脑作用。中
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 1]含量测定采用毛细管气相色
谱法 ,以环己酮为内标 、程序升温法测定 ,方法较繁
锁。笔者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恒温法 ,利用自动进样
装置进样 ,较好地消除了因人工进样带来的误差 ,采
用外标法计算含量 ,结果准确 、可靠 ,方法简便 、快速。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Ag ilent6890N增强型气相色谱仪 , Agi-
lent6890N 工作站;电子天平(瑞士 Mett ler 公司
AE240)。
1.2 试药 (-)-薄荷酮对照品(含量测定用 ,批号
111705-200602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薄荷脑
对照品(含量测定用 ,批号 0728-200005 ,中国药品生
物制品检定所);薄荷素油(批号 080327 , 080411 ,
080428 ,黄山天目薄荷药业有限公司);正己烷(浙江
临安青山化工试剂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 gilent HP-INNOWAX
(30 m×0.32 mm , 0.25 μm)毛细管柱;柱温:120 ℃
;气化室(进样口)温度:200 ℃;检测器温度:250
℃;进样量:1 μL;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载气为氮气;分流比:10∶1。
2.2 溶液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薄荷酮
对照品约 50 mg 和薄荷脑对照品约 80 mg ,用正己烷
溶解并稀释至 25 mL ,摇匀 ,即得 。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约0.2 g ,
用正己烷溶解并稀释至 25 mL ,摇匀 ,即得 。
2.3 系统适用性实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
品溶液各 1 μL ,注入气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见图
1),测定(-)-薄荷酮和薄荷脑的分离度及柱效。结
果表明 ,供试品色谱图与对照品色谱图中(-)-薄荷
酮和薄荷脑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 ,理论板数均达到
50 000 以上 ,供试液中(-)-薄荷酮和薄荷脑的分离
度均符合要求(见表 1)。
表 1 供试品溶液(-)-薄荷酮和薄荷脑的保留
时间与理论板数
项 目 保留时间/min 理论板数
(-)-薄荷酮 4.637 76 024
薄荷脑 7.864 67 967
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薄荷酮对照品
约 120 mg 和薄荷脑对照品约 160 mg 加入正己烷溶
解并稀释至 20 mL ,分别精密量取 1 , 2 , 3 , 4 , 5 和 6
mL 加入正己烷溶解并稀释至 10 mL 。分别精密量
取上述各质量浓度溶液 1 μL , 注入气相色谱仪 , 测
定 。以对照液的峰面积为纵坐标(Y), 以薄荷脑和
(-)-薄荷酮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
归(见表 2)。结果表明(-)-薄荷酮 、薄荷脑在各自
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图 1 GC图
A-对照品溶液;B-供试品溶液;
1-(-)-薄荷酮;2-薄荷脑
表 2 线性关系
项 目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质量浓度范围/g ·L-1
(-)-薄荷酮 Y =84.20X +210.49 r =0.999 2 0.6~ 3.6
薄荷脑 Y=84.68X+295.97 r=0.998 9 0.8~ 4.8
2.5 精密度实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1 μL ,按上
述测定法操作 ,重复进样 5 次 , (-)-薄荷酮和薄荷
脑的 RSD 分别为 1.0%和 1.5%。表明该方法精密
度良好 。
2.6 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已知(-)-薄荷酮和薄
荷脑含量的样品约 0.2 g ,分别加入对照品溶液 0.50 ,
1.00和 1.50 mL ,加正己烷溶解并稀释至 25 mL ,摇
匀;分别精密量取上述各质量浓度溶液 1 μL ,注入气
相色谱仪 ,记录峰面积 ,计算回收率 ,(-)-薄荷酮和
薄荷脑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1.5%和 101.1%。
2.7 供试品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 3 批供试品各约
0.2 g ,加入正己烷溶解并稀释至 25 mL ,摇匀;分别
量取上述溶液各 1 μL , 注入气相色谱仪 ,记录峰面
积 ,计算(-)-薄荷酮和薄荷脑的含量(见表 3)。
表 3 供试品中(-)-薄荷酮和薄荷脑的含量
批号 (-)-薄荷酮/ % 薄荷脑/%
080327 21.0 36.0
080411 20.3 36.5
080428 21.6 37.1
3 讨论
①薄荷素油中(-)-薄荷酮和薄荷脑的含量测定
现行方法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1] ,以环己酮为内标 ,
12 西北药学杂志 2010 年 2 月 第 25 卷 第 1 期
采用程序升温法测定 ,方法较繁锁 。笔者采用毛细管
气相色谱恒温法 ,采用自动进样装置进样 ,较好地消
除了因人工进样带来的误差 ,采用外标法计算含量 ,
结果准确 、可靠 ,方法简便 、快速 ,该方法经过方法学
验证 ,适用于薄荷素油的质量控制 。
②柱温选择:首先按原标准方法用程序升温法测
定含量 ,结果被测物出峰时间较长 ,后采用 120 ℃恒
温法测定 ,结果(-)-薄荷酮和薄荷脑在10 min内出
峰完全 ,在拟定的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下 ,(-)-薄荷
酮和薄荷脑的分离度及柱效均较理想。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 2005年版 [ S] .二部.2005:283.
(收稿日期:2009-07-20)
茵栀黄注射液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
分析
刘学杰1 ,姜慧祯1 ,林 娜2(1.烟台市药品检验所 , 山东
烟台 264000;2.烟台市毓璜顶医院 ,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目的 对紫外法测定茵栀黄注射液中黄芩苷的不确定
度进行分析 ,为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 , 用统计学方法对
其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 此次测量茵栀黄注射液中黄芩
苷的含量为(21.9±0.3)g· L-1 。结论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进行操作 ,使测量结果真实可靠。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黄芩苷;不确定度
doi:10.3969/ j.issn.1004-2407.2010.01.007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10)01-0013-02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样品含量的常用方法之
一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的赋予被测值的分散
性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 ,它是被测客观值在某
一量值范围内的一个评定 ,是对测量结果与水平的定
量表征 ,其大小表征了被测值的可信度 。不确定度越
小则测量值结果可信度越高。目前 ,在国家计量标准
的研究 、药品的检验等众多领域 ,不确定度的研究越
来越受到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国各项工作
正在与国际接轨 ,这就要求我们所提供的各项实验数
据真实可靠。
笔者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
1999)及相关文献[ 1-2]中的有关规定采用紫外分光
光度法对 1997年版部颁标准茵栀黄注射液中黄芩苷
含量进行测定 ,并对其不确定度 、影响其不确定度的
因素进行分析 ,找出其主要来源 ,以期对紫外分光光
度法中不确定度的评价有指导意义 。
1 仪器与试药
紫外分光光度计(岛津 UV-2450);茵栀黄注射
液(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 080733)
2 实验条件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 精密量取本品 1 mL 置
于 100 mL 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
1 mL 置于 25 mL 量瓶中 ,用盐酸液(0.2 mol·L-1)
稀释至刻度 ,摇匀即得 。
2.2 测定方法 以盐酸液(0.2 mo l·L-1)作空白 ,
照分光光度法测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274.6 nm ,故在
274.6 nm 的波长处测其吸收度 。
3 不确定度分析
3.1 建立数学模型
P =(A/E)×100 ×25×f ×1 000/100
其中 P 为每 1 mL 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 A 为
样品的峰面积的响应值 ,因样品为注射液故其均匀性
f 视为 1。
ucp= 〔uc(Asam)/ Asam〕2 +〔uc(V sam)/V sam〕2
3.2 识别不确定度 样品为平行样 ,每个样品测 2
次 ,测定结果 RSD 为 5.97×10-3 ,仪器自校测得
RSD 2.07×10-3(为 5次测量)。
uc Asam /A sam = (5 .97×10-3 / 4)2 +(2.07 ×10-3 / 5)2 =3.6×10-3
玻璃容器产生的不确定度 ,产生的来源有 25 和
100 mL 量瓶及 1 mL 移液管。
ucV sam /V sam = 2(V1mL)2 +(V25mL)2 +(V100mL)2
玻璃容器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 2个:一为校准
带来的误差 。100 mL 量瓶经检定为 A级 ,容量误差
为 0.10 mL。按矩形分布(k= 3),换算成标准偏差 。
urel(V 100)=(0.10/ 3)/100=5.77×10-4
25 mL 量瓶经检定为 A 级 ,容量允许误差 0.03
mL。按矩形分布(k 3),换算成标准偏差 。
urel(V 25)=(0.03/ 3)/25=6.93×10-4
1 mL移液管经检定为 A级 ,容量允许误差为 0.007
mL。按矩形分布(k= 3),换算成标准偏差 。
urel(V 1)=(0.007/ 3)/1=4.04×10-3
二为温度 ,由于校正与检测时温度均为20 ℃,此
项可忽略。
u rel(V )= 〔urel(V100)〕2 +〔urel(V25)〕2 +2〔urel(V1)〕2
= (5 .77×10-4)2 +(6 .93×10-4)2 +2(4 .04×10-3)2
=5 .78×10-3
3.3 计算合成不确定度
P =0.553/631×25×100×1 000/100=21.9 g · L-1
uc P = (3.6×10-3)2 +(5 .78×10-3)2 ×21 .9 =0.15 g ·L-1
3.4 计算扩展不确定度
按 95%置信概率(k=2),则 u95 =0.15×2=0.3
g ·L-1
3.5 结果 此次测量茵栀黄注射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为
13西北药学杂志 2010 年 2 月 第 25 卷 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