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茵陈蒿汤加赤芍、白茅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60例



全 文 :1.4.2 结果 急性咽炎组共 68例 , 35 例治愈 , 28 例好转 , 5
例无效 ,总有效率 92.64%。 慢性咽炎治疗组 126 例 , 临床
治愈 27 例 , 好转88 例 ,无效 11例 , 有效率 91.26%。慢性咽
炎对照组 55 例 , 临床治愈 3 例 ,好转 35 例 ,无效 17 例 , 有效
率 69.09%。两组比较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2 讨论
咽炎类属中医的“喉痹” 。从咽炎病人有程度不同的粘
膜下组织增生肥厚或萎缩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体征看 ,
我们认为又与中医“痞块”的描述相似。本病的病机为风热
邪毒侵袭 ,着于咽喉;邪气久羁 , 而致气血运行失畅 , 气滞血
瘀 ,气机不利 , 水液停聚而为痰饮 ,气 、血 、痰 、火结于咽喉 , 发
为本病。病变部位在咽喉 , 治疗可以局部处理为主 , 所以改
传统的口服给药为雾化吸入治疗。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 针
对以上病机确立“疏风散邪 ,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 祛痰散结”
为治疗原则。方中以荆芥 、薄荷 、僵蚕宣散风邪 ,其中薄荷性
味辛凉 , 有清凉 、止痛 、止痒作用;荆芥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
用;蒲公英 、板兰根 、银花 、黄芩清热解毒 ,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均对多种致病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丹参活血行气散瘀 , 其
主要成分丹参酮能促使纤维蛋白原溶解 , 降低血液粘稠度 ,
改善微循环 , 促使渗出物吸收等 ,从而改善局部粘膜充血 、水
肿及粘膜下组织增生等情况;夏枯草 、山慈菇合僵蚕解毒散
结 ,桔梗 、生甘草祛痰利咽。诸药合用 , 共奏疏风散邪 、清热
解毒 、活血化瘀 、祛痰散结之功。 而超声雾化器通过机电耦
合振荡 , 将药物变成微细雾粒(1~ 5 u)。药雾与咽部组织均
匀接触 , 其吸收比口服更直接 、更充分 , 且药效直接作用于患
部 , 从而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应用咽炎雾化剂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 、慢性咽炎有效率
在 90%以上 , 无任何副作用 ,且本品药源广泛 , 价格低廉 , 使
用方便 , 治疗无痛苦 ,易于为病人接受。
(2000-08-21收稿 , 2001-03-20 修回)
茵陈蒿汤加赤芍 、白茅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60例
张丽莉
  1998~ 1999 年在住院病人中 , 用茵陈蒿汤加赤芍 、白茅
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病人 60 例 , 并随机设
立 60 例为对照组。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 年 5 月北京第 5 次
全国传染病 、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
治方案》诊断标准[ 1] 。治疗前病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大于
68.4 μmol/ L , 黄疸出现时间均小于 10 d , 以排除自然消退的
可能。治疗组 60 例 , 其中男 36 例 , 女 24 例;年龄 3 ~ 18 岁
22 例 , 18~ 50 岁 38 例;总胆红素 68.4 ~ 169.3 μmol/ L 56
例 , >171.0 μmol/ L 4 例。对照组 60 例 ,男 35 例 , 女 25 例;
年龄 3 ~ 18 岁 21 例 , 18 ~ 50 岁 39 例;总胆红素 68.4 ~
169.3 μmol/ L 57 例 , >171.0 μmol/ L 3 例。两组在性别 、年
龄 、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 差异无显著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茵陈蒿汤加赤芍 、白茅根:茵陈
20 ~ 60 g 、山栀 20 g 、大黄 5 ~ 15 g 、赤芍 20~ 60 g 、白茅根 20
g ,每天 1 剂 , 水煎服。可根据年龄 、体质 、黄疸的具体情况调
整其药物用量。适当加用葡萄糖注射液 、维生素。 21 d 为 1
个疗程。对照组用激素 、清开灵 、甘利欣 、天冬钾镁 、促肝细
胞生长肽 ,口服肝太乐 、护肝片。 21 d为 1 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1.3.1 退黄 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胆红素 , 根据其升降分为:
显效:治疗后胆红素降至正常;有效:胆红素明显下降(下降
  作者单位:056002 河北邯郸市第六医院肝二科
大于 50%);下降不明显或反而升高者为无效。
1.3.2 症状及其他 对肝炎有关的恶心呕吐 、上腹胀满 、纳
呆 、乏力和常见肝功能指标消长情况及副作用同时观察。
1.4 治疗结果
1.4.1 退黄效果 治疗组 60 例中显效 40 例 , 有效 16 例 ,
无效 4 例 ,有效率93.33%。对照组 60 例中显效 70 例 , 有效
28 例 , 无效 12 例 , 有效率 80.00%。两组比较 , χ2=4.615 , P
<0.05 ,差异有显著意义。
1.4.2 其他观察结果 随胆红素明显下降 , 与肝炎有关的
恶心呕吐 、腹胀满 、纳呆 、乏力亦明显好转 , 谷丙转氨酶大都
伴随下降。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2 讨论
湿热相搏 、瘀阻血脉则发黄 , 如果湿热仅停留在气分甚
至弥漫三焦 , 虽有恶心 、纳差 、脘胀身重 、胁痛 、乏力甚至发热
等证 , 但一般多不会出现黄疸。而湿热相搏瘀阻血脉才会出
现黄疸 , 所以治黄必治血。
方中茵陈蒿汤清热利湿 , 加赤芍 、白茅根旨在清血中瘀
热 , 凉血而不滞邪 ,使之血脉畅利通达 , 客邪(湿热)得除 、热
邪得清 、瘀结得散则黄疸易于消退。以本方为主治疗急性病
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 效果显著。对缩短病程 ,提高临床
治愈率 , 减少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第五次全国传染病 、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试行).中华传染病杂志 , 1995 , 13(4):241
(2000-12-13收稿 , 2001-04-09 修回)
·241·中国基层医药 2001年 6月第 8卷第 3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 , June 2001 , Vol.8 , 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