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全 文 :Drug Standards of China 2011,Vol. 12 No. 4 中国药品标准 2011 年第 12 卷第 4 期 255
作者简介:徐晓月,女,副主任药师。学科及研究方向:药理毒理和药物动力学。联系电话:15290871973。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的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徐晓月,周继春,王海波,张广伟,李逢春,李展,杨海燕,何燕(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郑州 450003)
摘要 目的: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制订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的安全性检查项目。方法:设置了异常毒性、热原、过敏反
应、溶血与凝聚、无菌等五个检查项目,确定了检查限值,并参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附录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结果:驱
虫斑鸠菊注射液的异常毒性检查限值为 1. 25 g·kg -1,热原检查限值为 0. 05 g·kg -1,过敏反应物质检查限值为 0. 42 g·
kg -1,溶血与凝聚检查限值为 0. 05 mg·mL -1,无菌检查采用薄膜过滤法。结论:本研究为驱虫斑鸠菊注射液质量标准的完善
和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异常毒性;热原;过敏反应;溶血与凝聚;无菌
中图分类号:R92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3656(2011)- 4 - 255 - 3
Improvement Research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Quchongbanjiuju Injection
Xu Xiao-yue,Zhou Ji-chun,Wang Hai-bo,Zhang Guang-wei,Li Feng-chun,Li Zhan,Yang Hai-yan,He Yan
(He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Food and Drug Control,Zhengzhou 450003)
Abstract Objective:The safety testing items of Quchongbanjiuju Injection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sition from Chinese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Methods:Testing items of abnormal toxicity,pyrogen,allergic response,hemolysis and coacervation and
sterility validation and their limiting values were set separately. The correlativ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methods from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0 edition)appendix then. Results:The limiting values were as follows respectively:abnormal toxicity test
was 1. 25 g·kg -1,pyrogen test was 0. 05 g·kg -1,allergic response test was 0. 42 g·kg -1,hemolysis and coacervation test was
0. 05 mg·mL -1,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 test could be adopted in sterility test. Conclusion:The scientific basis was provided by
the experimen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Quchongbanjiuju Injection.
Key words:Quchongbanjiuju Injection;abnormal toxicity;pyrogen;allergic response;hemolysis and coacervation;sterility
驱虫斑鸠菊是维吾尔医治疗白癜风的主要药
物,为菊科植物驱虫斑鸠菊 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 的成熟果实,收载于 1993 年版《维吾尔药材
标准》,是新疆独有的药材,有散寒止痛、化瘀消肿、
杀虫去斑的功效[1-3]。由该药材提取精制的驱虫斑
鸠菊注射液,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
册[4],多年来在临床上用于白癜风的治疗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整顿和规范药
品研制、生产、流通秩序工作方案”(食药监办
[2006]465 号) ,国家药典委员会召开了中药注射剂
质量标准提高工作会议,针对当前药品安全风险现
状,对注射剂等高危、高风险品种提出了进一步采取
措施严格监管的要求,以最大程度地防控和减少药
害事件的发生。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属于此次提高标
准的品种之一,其原有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显
过低,不能适应当前医药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对其质
量标准进行提高迫在眉睫。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检查项目是质量标准提高
工作中的关键部分。本实验参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附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
则[5],根据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的原料来源、工艺、用
法及用量等,设置了异常毒性、热原、过敏反应、溶血
与凝聚、无菌等五个检查项目,确定了各项目的限
值,并参照《中国药典》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检查。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ZRY-2D 热原测定仪;LMQ. R /3260 立式灭菌
器;AC2-4S1 生物安全柜;HTY-Ⅲ智能集菌仪;PYX-
DHS-50 × 60-B 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MJ-180 霉
菌培养箱;HHS21. 4 电热恒温水浴锅;CH30 显
微镜。
中国药品标准 2011 年第 12 卷第 4 期 256 Drug Standards of China 2011,Vol. 12 No. 4
1. 2 试药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生产企业提供,批号
070409,规格 2 mL,肌内注射,一次 2 ~ 4 mL,以驱虫
斑鸠菊计,每 1 mL含生药量为 0. 25 g·mL -1,临床
人用剂量为 0. 017 g·kg -1(人以 60 kg 计) ];营养
肉汤培养基(批号 070518)、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
070523)、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批号 060426)、硫乙
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批号 0801072)、真菌培养基(批
号 070910)均购自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
1. 3 动物和菌种
昆明种小鼠[SPF 级,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
心,许可证号:SCXK(豫)2005-0001];日本大耳白家
兔、豚鼠[普通级,购自河南省康达实验动物有限公
司,许可证号 SCXK(豫)2005-0002];金黄色葡萄球
菌〔CMCC(B)26 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生孢梭菌
〔CMCC(B)64 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黑曲霉〔CMCC(F)98 003〕均由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 1 异常毒性检查
2. 1. 1 急性毒性实验[6] 预实验结果显示,本品毒
性较大,故测定其 LD50值。取小鼠 60 只,体重 18 ~
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 6 组,每组 10 只,分别尾
静脉注射给予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7. 50,6. 38,5. 42,
4. 60,3. 92,3. 32 g·kg -1,剂距为 1 ∶ 0. 85。给药后
4 h内严密观察并记录,连续观察 14 d,详细记录动
物毒性反应情况和死亡情况,Bliss 法计算 72 h 内
LD50值。结果表明,剂量较低时动物出现俯卧、活动
减少等现象,随着剂量的增大,毒性反应逐渐增强,
出现步态不稳、喘息、阵发性痉挛和抽搐,严重时在
强直性抽搐后死亡,死亡一般发生在 24 h 内。动物
死亡情况和 LD50值见表 1。
表 1 小鼠尾静脉注射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72 h内死亡情况
剂量
/ g·kg -1
动物数
/只
死亡数
/只
死亡率
/%
LD50值
/ g·kg -1
95%可信限
/ g·kg -1
7. 50 10 10 100
6. 38 10 10 100
5. 42 10 5 50 4. 92 4. 27 ~ 5. 70
4. 60 10 5 50
3. 92 10 1 10
3. 32 10 0 0
2. 1. 2 异常毒性检查 取 LD50可信限下限的 1 /4
为检查限值,即 1. 07 g·kg -1,给药容积为 25 mL·
kg -1,给药浓度为 0. 04 g·mL -1。从方便供试品配
制及减少误差角度考虑,实际设给药浓度为 0. 05 g
·mL -1,则检查限值为 1. 25 g·kg -1。
取小鼠 10 只,体重 17 ~ 20 g,雌雄各半,分别尾
静脉注射给予 0. 05 g·mL -1的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25 mL·kg -1,注射速度为 0. 1 mL·s - 1,观察 48 h。
结果表明,注射后动物均未见有明显异常反应,48 h
后均健康存活,体重增长。
2. 2 热原检查
取临床人用剂量的 3 倍为检查限值,即 0. 05
g·kg -1,给药容积为 1 mL·kg -1,给药浓度为 0. 05
g·mL -1。取体重 1. 7 kg 以上,经预测后体温范围
38. 0 ~ 39. 6 ℃,且体温波动在 0. 4 ℃以内的健康家
兔 3 只,给药前测量两次正常体温,间隔 30 min,两
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 0. 2 ℃,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
值作为正常体温,然后耳缘静脉注射给予 0. 05 g·
mL -1的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1 mL·kg -1,每 30 min
记录体温 1 次,连续观察 3 h。结果表明,本品对家
兔无明显刺激性、无影响热原检查的药理作用和毒
性反应,3 只家兔经注射供试品后,每只体温升高均
未超过 0. 6 ℃,体温升高总和低于 1. 3 ℃。
2. 3 过敏反应检查
取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原液(0. 25 g·mL -1分别
对豚鼠腹腔注射 0. 5 mL 和静脉注射 1. 0 mL,均未
见动物出现毒性反应,故采用供试品原液进行过敏
试验,即设定致敏剂量为 0. 42 g·kg -1、激发剂量为
0. 83 g·kg -1(豚鼠体重以 300 g 计)。取豚鼠 18
只,体重 250 ~ 350 g,按体重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9
只:①高剂量组,致敏剂量为 0. 42 g·kg -1,激发剂
量为 0. 83 g·kg -1;②低剂量组,致敏剂量为 0. 21 g
·kg -1,激发剂量为 0. 42 g·kg -1。隔日每只每次
腹腔注射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0. 5 mL(低剂量组致敏
容积为 0. 25 mL) ,共 3 次,进行致敏。然后各组再
分为 3 组,每组 3 只,分别在首次注射后第 14 日、第
21 日和第 28 日,由耳缘静脉注射驱虫斑鸠菊注射
液 1. 0 mL 进行攻击(低剂量组激发容积为 0. 5
mL)。每日观察每只动物的行为和体征,首次致敏
和攻击前测定和记录每只动物的体重。观察攻击后
30 min内,动物有无竖毛、呼吸困难、抽搐等过敏反
应。结果表明,本品对豚鼠无明显的致敏性。
2. 4 溶血与凝聚检查
取洁净试管 5 支,1、2 号管为供试品管,3 号管
为阴性对照管,4 号管为阳性对照管,5 号管为供试
Drug Standards of China 2011,Vol. 12 No. 4 中国药品标准 2011 年第 12 卷第 4 期 257
品对照管。按表 2 所示依次加入 2%红细胞悬液、
0. 9%氯化钠注射液、纯化水、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采用梯度浓度 0. 25,0. 20,0. 15,0. 10,0. 05,0. 025
g·mL -1分别进行试验) ,混匀后立即置(37 ± 0. 5)
℃的水浴内进行温育,开始每隔 15 min 观察 1 次,1
h后每隔 1 h观察 1 次,最长观察 3 h。
表 2 加样顺序
编号 1,2 3 4 5
2%红细胞悬液 /mL 2. 5 2. 5 2. 5 -
0. 9%氯化钠注射液 /mL 2. 2 2. 5 - 4. 7
纯化水 /mL - - 2. 5 -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 /mL 0. 3 - - 0. 3
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管无溶血和凝聚发生,红细
胞全部下沉,上清液无色澄明;阳性对照管有溶血发
生,上层溶液呈澄明红色,管底几无工细胞残留;供
试品对照管溶液澄清透明无色;驱虫斑鸠注射液在
0. 10 g·mL -1及以上浓度时发生溶血,一般在 30
min后可观察到,各浓度均未见有凝聚作用,故以无
溶血和凝聚的最大浓度 0. 10 g·mL -1的 1 /2,即
0. 05 g·mL -1作为限值浓度。
2. 5 无菌验证[5,7]
本品在直接接种法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孢梭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因本品呈棕色,对结
果的判断有一定的干扰,故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
菌检查。取供试品 10 支,转移至 200 mL 的 0. 9%
氯化钠注射液中,摇匀,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再用
0. 1%蛋白胨水溶液 800 mL 冲洗 4 次,同法分别进
行 3 次,然后分别将 100 mL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及真菌培养基加入相应的集菌器内,再分别接入小
于 100 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
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另取装
有同体积培养基的集菌器,加入等量试验菌,作为对
照。按规定的温度培养 3 ~ 5 d。结果表明,本品在
该检验条件下无明显的抑菌作用,可采用薄膜过滤
法进行无菌检查。
3 讨论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新剂型,既具有注射剂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
了中医药的特色。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广
泛的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保证
临床应用的安全可控,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
势在必行。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肌内用注
射剂,应设异常毒性、过敏反应物质等检查项,可不
设降压物质检查项。原料和工艺易污染热原且用量
较大者,须考虑设热原检查项。我们严格按照以上
规定,参照指导原则,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对驱虫斑
鸠菊注射液分别进行了异常毒性检查、热原检查、过
敏反应物质检查、溶血与凝聚检查、无菌验证等相关
实验,并确定了检查限值。本实验研究方法科学、可
行,结果准确可靠,为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的质量标准
提高及临床用药的安全可控提供了参考,对促进中
药、天然药物研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
化,加强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质量管理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
由于生产该品种的企业较少,我们仅对一家企业生
产的驱虫斑鸠菊注射液进行了研究,缺乏代表性,尚
不具有普遍意义。另一方面,因本品有溶血作用,最
终确定的限值,已在原液的基础上稀释了 4 倍,作为
肌内注射用药,基本可达到指导原则要求的稀释度
(1→3)。但此溶血作用是否会引起体内溶血,需要
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本品对家兔肌肉有轻度刺激
性,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不良反应。此外,为便于提高
后的质量标准切实可行,建议将该品种的规格表述
改为 2 mL∶ 0. 5 g(以驱虫斑鸠菊计)。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闫明,刘发 . 维药驱虫斑鸠菊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
医国药,2008,19(12) :2877-2880.
[2] 米热古丽·卡米力,艾合买提·买买提,赛丽曼·卡地尔 . 驱
虫斑鸠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9) :
92-94.
[3] 刘晓东,闫明,张兰兰,等 . 驱虫斑鸠菊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
研究[J]. 医药导报,2009,28(6) :713-715.
[4] 卫生部药品标准. 维吾尔药分册[S].
[5] 中国药典 . 2010 年版. 一部[S]. 2010:附录 131-132.
[6] 袁伯俊,王治乔 .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23-42.
[7] 古丽巴哈尔·托乎提. 7 种维吾尔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验证浅析[J]. 中国药品标准,2008,9(1) :49-5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