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卫矛叶片花色苷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13-10-24
作者简介:岳 桦(1962-),女,辽宁营口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研究。E-mail:yuehua0123@126.com
卫矛叶片花色苷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岳 桦,于 淼
(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卫矛花色苷的提取方法,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卫矛花色苷
的最佳提取方法为:以70%乙醇-0.15mol/L盐酸溶液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30,在50℃条件
下水浴加热40min。该花色苷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热稳定性较差,对光敏感,不耐氧化还原剂,
Al 3+对其有一定的增色护色作用,而Cu2+、Fe3+和Fe2+均有破坏作用。
关键词:卫矛;花色苷;提取方法;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S68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268(2014)04-0110-04
Study on Extraction and Stability of
Anthocyanin in Euonymus alatus Leaves
YUE Hua,YU Miao
(Co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anthocyanin in Euonymus alatus leaves was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nd the stability of anthocyanin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70%ethanol-0.15mol/L hydrochloric as the extraction
agent,solid-liquid ratio of 1∶30,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50℃,heating time of 40min.The an-
thocyanins was stable under acidic condition,unstable under heat,sensitive to light,oxidant and
reducing agent;Al 3+ had hyperchromic and color-protecting effect on the anthocyanin,but Cu2+,
Fe3+and Fe2+ had destructive effect on the anthocyanin.
Key words:Euonymus alatus;anthocyanin;extraction;stability
  平面干燥花又称压花,是将植物材料经脱水、保
色压制和干燥处理而成的平面花材通过构思、设计
制作成的植物工艺品[1-2]。卫矛(Euonymus alatus)
为卫矛科卫矛属,秋叶红艳耀目。在东北地区自然
植被中,卫矛是很好的秋季观赏树种[3-4],其秋季红
色叶片经过干燥处理之后,是优质的压花素材。但
是在压制过程中叶片易出现褪色、褐变及其他不同
程度色变,使材料失去原有的面貌[5]。迄今为止,已
有大量关于花色苷的化学结构、合成、分布、分离、提
纯以及稳定性的研究[6-8],花色苷的显色受温度、pH
值、氧气、湿度、色素浓度和结构、光、酶以及其他辅
助因素的影响[9-11]。通过对卫矛叶片花色苷的提取
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卫矛叶片花色苷的增
色、护色因子,为延长压花作品中卫矛叶片的色彩保
存期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卫矛叶片采自哈尔滨市区校园林地,避光
晾干,去叶柄后粉碎成粉末,备用。
试剂:无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无水碳酸钠、
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锌、硫酸亚铁、
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锰、硝酸铅、亚硫酸钠、过氧化
氢等均为分析纯。
仪器:UV-48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
平、HH-S型恒温水浴锅、PHS-2型酸度计、PGN-99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4):110-113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10.15933/j.cnki.1004-3268.2014.04.028
型台式离心机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卫矛花色苷的提取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
提取步骤:卫矛叶片→清洗→干燥→粉碎→称质量→
浸提→过滤→色素溶液。对提取剂(A)、提取时间
(B)、提取温度(C)、物料比(D)4个因素及其水平,
采用L9(34)进行正交组合设计,共计9个处理组
合,重复3次。具体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因子和水平
水平 提取剂(A)
提取温度
(B)/℃
提取时间
(C)/min
物料比(D)/
(g∶mL)
1  50%乙醇-0.15mol/L盐酸 30  20  1∶20
2  60%乙醇-0.15mol/L盐酸 50  30  1∶30
3  70%乙醇-0.15mol/L盐酸 70  40  1∶40
1.2.2 卫矛花色苷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在室温
下,以蒸馏水为对照液,用1cm比色皿(以下测定皆
同),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00~800nm波长范围
内,以1nm为精度进行扫描,测定花色苷的吸收光谱。
1.2.3 卫矛花色苷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 取提取
样本澄清液,稀释5倍后待用。
1.2.3.1 pH值 分别取色素提取液5mL于试管
中,用1mol/L HCl和1mol/L NaOH调节pH 值
1.0~12.0,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进行光谱扫描,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曲线。
1.2.3.2 温度 分别取色素提取液10mL于密封
试管中,在室温(约25 ℃)、30 ℃、40 ℃、50 ℃、
60℃、70℃、80℃水浴条件下静置加热1h,冷却至
室温后,在波长530nm条件下测定色素溶液的吸
光值[9]。
1.2.3.3 光源 分别取色素提取液5mL于密封
试管中,放置于避光、日光灯和自然光照条件下9h,
每隔3h测定1次吸光值。
1.2.3.4 金属离子 分别取色素提取液5mL于
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Zn2+、Ca2+、Mg2+、Pb2+、
Na+、K+、Cu2+、Fe3+、Mn2+、Fe2+、Al 3+3mL,密封
静置24h后,观察色素溶液颜色的变化并测其吸光
值。设空白对照。
1.2.3.5 氧化还原剂 分别取色素提取液5mL
于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0.2%、0.5%的
Na2SO3 和H2O23mL,室温下静置30min后,观察
色素溶液颜色的变化并测定其吸光值。
1.2.4 数据分析 试验所得数据利用SPSS统计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卫矛花色苷的提取方法筛选
卫矛叶片中花色苷提取的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见
表2。从表2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卫矛叶片中花色
苷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
物料比>浸提溶剂。卫矛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
A3B2C3D2,即以70%乙醇-0.15mol/L盐酸溶液作
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30,在50℃条件下水浴加
热40min。
表2 花色苷提取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试验号
因素
A  B  C  D
吸光值
1  1  1  1  1  1.426
2  1  2  2  2  1.429
3  1  3  3  3  1.463
4  2  1  2  3  1.418
5  2  2  3  1  1.432
6  2  3  1  2  1.487
7  3  1  3  2  1.410
8  3  2  1  3  1.534
9  3  3  2  1  1.422
k1 1.439  1.418  1.518  1.519
k2 1.446  1.465  1.526  1.557
k3 1.456  1.457  1.573  1.541
R  0.020  0.078  0.118  0.059
2.2 卫矛花色苷的紫外-可见光光谱
将色素提取液在200~800nm扫描,得到如图1
所示吸收光谱。从图1可以看出,卫矛花色苷在该范
围内只有1个吸收峰,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0nm。
图1 卫矛叶片色素提取液吸收光谱
2.3 卫矛花色苷的稳定性
2.3.1 pH值对卫矛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
对色素溶液颜色的观察可知,pH 值为1.0~12.0
时溶液的颜色分别为深红、深红、红色、浅红、微红、
111 第4期 岳 桦等:卫矛叶片花色苷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浅黄、黄色、黄绿、浅褐、褐色、棕褐、棕褐色。由图2
可知,在pH值为1.0~4.0时,卫矛叶片中花色苷
的颜色比较稳定,有最大吸收波长(530nm),且在
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值随pH 值的增大而减小;
在pH值>4.0时,卫矛叶片中的花色苷逐渐失去
吸收峰,提取液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由红色逐渐转
变为棕褐色。因此,较低的pH值下花色苷较稳定,
且较低的pH值呈现增色效应。
图2 不同pH值条件下卫矛花色苷的吸收光谱
2.3.2 温度对卫矛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由表3
可知,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色素溶液的吸光值变
大,并在温度为50℃时达到最大值,就变化程度而
言,这一过程中吸光值是缓慢增加的;当温度大于
50℃时,色素的吸光值又开始变小,并且变化幅度
较大。
表3 不同温度对卫矛花色苷提取液吸光值的影响
温度/℃ 吸光值
室温 1.130 8±0.001cB
30  1.136 6±0.001cB
40  1.153 8±0.001bB
50  1.231 2±0.001aA
60  1.109 5±0.001dC
70  1.001 6±0.001eD
80  0.953 4±0.001fD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表示数据间在0.05、0.01水平差异显
著。表6同。
2.3.3 光源对卫矛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由表4
可知,自然光和日光灯均可导致该花色苷的降解。
自然光的作用较强烈,吸光值从1.500 6下降到
0.809 6,损失了46.05%,而在避光和日光灯下花色
苷的损失率分别为4.66%和19.00%。由此可以看
出,在避光条件下该花色苷较稳定。通过方差分析
可知,花色苷在日光灯和自然光下的吸光值与避光
下的吸光值之间差异显著,表明卫矛叶片花色苷的
光稳定性较差。
表4 不同光源对卫矛花色苷提取液吸光值的影响
照射时
间/h
避光 日光灯 自然光
0  1.500 6±0.001aA 1.500 6±0.001aA 1.500 6±0.001aA
3  1.488 6±0.001aA 1.421 6±0.001bB 1.208 1±0.001cB
6  1.436 9±0.003aB 1.244 8±0.001bC 0.818 7±0.003cC
9  1.430 6±0.001aB 1.225 4±0.001bC 0.809 6±0.001cC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行数据间在0.01水平差异显著,不同大
写字母表示同列数据间在0.01水平差异显著。表5同。
2.3.4 金属离子对卫矛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试
验结果表明,加入Zn2+、Ca2+、Mg2+、Pb2+、Na+、
K+、Mn2+后,色素溶液的吸光值变化不大(表5),
表明这几种金属离子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显
著;不同浓度的Al 3+对色素提取液均有一定的增色
护色作用,但随离子浓度的增大,溶液吸光值逐渐减
小;加入 Cu2+ 后,吸光值明显升高,但高浓度的
Cu2+会以盐的形式析出,可见,Cu2+对该色素具有
明显的破坏作用;Fe3+本身具红棕色,在添加时,因
其本身颜色导致吸光值增加,但有沉淀产生且颜色
变成紫黑色,说明其对该花色苷的破坏性较大;低浓
度的Fe2+使色素溶液呈现红棕色,当浓度升高时,
溶液变成紫黑色,同时有大量沉淀析出。
表5 金属离子对卫矛花色苷提取液吸光值的影响
金属离子
浓度/(mol/L)
0.01  0.05  0.10
CK  1.305 6±0.000 1aC 1.305 6±0.000 1aC 1.305 6±0.000 1aD
Zn2+ 1.308 7±0.000 1aC 1.302 7±0.000 1aC 1.303 5±0.000 1aD
Ca2+ 1.309 5±0.000 1aC 1.308 3±0.000 1aC 1.306 7±0.000 1aD
Mg2+ 1.307 1±0.000 1aC 1.306 2±0.000 1aC 1.301 5±0.000 1aD
Pb2+ 1.306 5±0.000 1aC 1.308 9±0.000 1aC 1.307 6±0.000 1aD
Na+ 1.299 2±0.000 1aC 1.300 1±0.000 1aC 1.308 3±0.000 1aD
K+ 1.301 5±0.000 1aC 1.309 9±0.000 1aC 1.309 0±0.000 1aD
Cu2+ 1.330 5±0.000 1aB 1.332 1±0.000 1aB 1.330 8±0.000 1aC
Fe3+ 1.740 7±0.000 1bA 2.406 4±0.000 1aA 2.399 7±0.000 1aA
Mn2+ 1.307 4±0.000 1aC 1.295 9±0.000 1aC 1.306 1±0.000 1aD
Fe2+ 1.307 1±0.000 1cC 1.336 4±0.000 1bB 1.352 3±0.000 1aB
Al3+ 1.328 5±0.000 1aB 1.316 2±0.000 1aB 1.315 4±0.000 1aC
2.3.5 氧化还原剂对卫矛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 
由表6可以看出,随着 H2O2 和 Na2SO3 质量分数
的增加,色素液吸光值减小,且溶液褪色明显,说明
氧化还原剂对色素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并且其质量
分数越大,破坏性越强。
211 河南农业科学 第43卷 
表6 氧化还原剂对卫矛花色苷提取液吸光值的影响
试剂名称 质量分数/% 颜色 吸光值
H2O2(氧化剂) 0.0 红色 1.596 6±0.001aA
0.1 浅黄色 1.357 0±0.001bB
0.2 浅黄色 1.173 7±0.001dC
0.5 黄色 0.987 6±0.001eD
Na2SO3(还原剂) 0.0 红色 1.596 6±0.001aA
0.1 红色 1.331 2±0.001cB
0.2 浅红色 0.987 5±0.001eD
0.5 浅红色 0.969 9±0.001fD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卫矛叶片中花色苷的最佳提
取条件为:以70%乙醇-0.15mol/L盐酸溶液作为
提取剂,料液比1∶30,50℃水浴加热40min。pH
值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较低的pH 值
可以保持花色苷颜色的稳定。该花色苷对光及氧化
还原剂较为敏感。在50℃条件下有利于该花色苷
的显色。所以在研究卫矛叶片花色苷时,提取过程
和保存要尽量避光和密封,同时还要注意温度要求。
一定浓度的 Al 3+ 对该花色苷有增色护色作用,而
Cu2+、Fe3+和Fe2+均对花色苷有破坏作用,且不同
离子浓度对花色苷的影响不同,所以,在应用到叶材
保色中时,应该选择适宜的金属离子及其浓度。
  试验中分析了单一因子对卫矛叶片色素稳定性
的影响,对该叶材的保色可提供一定的依据,但在实
际应用中,环境更为复杂,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卫矛
叶片花色苷受多因素影响时稳定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洪波.平面干花制作与花材护色技术的研究[D].哈尔
滨:东北林业大学,2001.
[2] 张敩方.压花艺术与制作[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出版社,1999.
[3] 袁荣焱.彩叶树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
技,2007(3):24-26.
[4] 杨潇怡,张力,冯岳东,等.彩叶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
的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1,4(2):34-37.
[5] 赵燕.不同类型花卉在压制过程中色变的探讨[J].云
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18(2):213-214.
[6] 陈明俊.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
2011,40(6):34-36.
[7] 彭子模,马晓东,吕海英,等.紫叶小檗叶片红色素提取
方法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1,18(4):25-27.
[8] 王锋,邓洁红,谭兴和,等.花色苷及其共色作用研究进
展[J].食品科学,2008,29(2):472-476.
[9] 蒋新龙.山茶花花色苷的提取及其性质初探[J].园艺
学报,2006,33(2):344-348.
[10] 马冬梅,马晓,苏金乐,等.挪威槭叶片花色素苷的提
取及稳定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
3055-3059.
[11] 庞学群,张昭其.pH值和温度对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稳
定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1,28(1):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
25-30.
(上接第83页)
3 结论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30%苯唑草酮SC单用的
除草效果与其施药剂量关系密切,供试剂量范围内,
随着施药量的增加其对杂草的防效提高。30%苯唑
草酮SC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好,对阔叶杂草
防效稍低,与90%莠去津SC混用,可以减少30%
苯唑草酮SC用量,提高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30%苯唑草酮SC 25.2g/hm2 与90%莠去津SC
945g/hm2 混用对总草的防除效果高于其与4%烟
嘧磺隆SC 30g/hm2 混用的效果。
30%苯唑草酮SC在试验剂量内对玉米安全无
药害。为减少30%苯唑草酮SC用量,提高对阔叶
杂草的防效,降低抗性风险,推荐玉米田应用30%
苯唑草酮SC 25.2g/hm2+90%莠去津SC 675~
945g/hm2,在玉米苗后三至四叶期进行叶面喷雾,
每公顷用水量450L。
参考文献:
[1] 张自启,刘顺通,段爱菊,等.豫西夏玉米田杂草发生及
化学防除技术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5,11(3):
41-44.
[2] 李香菊,王贵启,李秉华,等.麦秸覆盖与除草剂相结合
对免耕玉米田杂草的控制效果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3,18(F09):99-102.
[3] 杨继芝,王宜,龚国淑,等.不同除草剂对夏玉米田杂草
防效和产量的影响[J].杂草科学,2010(1):51-53.
[4] 刘玉芹,赵国芳,温永秀.除草剂概述及玉米田综合除
草技术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127-128.
[5] 李琰,谷岩,陈喜凤.四种除草剂对玉米苗期的杂草防
治效果比较[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3):41-44.
[6] 李香菊,李咏军,耿贺利.硝草酮在玉米田的除草效果及安
全性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28(5):24,29-33.
[7] 赵德友,李美,祁力钧.乙草胺玉米苗后除草技术田间
试验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4(4):499-503.
[8] 张勇,路兴涛,孔繁华.唑草酮室内除草活性及对作物玉
米的安全性测定[J].农药,2010,49(2):144-145,151.
[9] 孙彦辉,郑宝福,田秀丽,等.30%甲基磺草酮·乙草胺
悬浮剂防治玉米田杂草试验[J].天津农业科学,2008,
14(1):53-55.
[10] 赵国顺,陈素省,宋丽娜.新型玉米除草剂的防效与评
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21(B11):203-205.
311 第4期 岳 桦等:卫矛叶片花色苷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