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新型甜味剂——赤藓糖醇产生菌的筛选



全 文 :活性均有影响 ,适宜的磁场强度可以提高其
酶活性。
CAT 酶活性随着种子萌发的进程而迅速
增加[ 5 ,6] 。CAT和 POD 的辅基均含有血红素
铁卟啉玢。它有亚铁和正铁 2 种形式的变
换 ,在新陈代谢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
磁化作用可提高 CAT 酶和 POD酶的活性 ,加
快H2O2 的分解 , 迅速消除 H2O2 在组织内的
不良影响 。因此 ,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活性的提高有利于蕃茄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参考文献:
[ 1]李国栋.生物磁学的发展和应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
进展 , 1978 , 3∶21-24.4∶39-44.
[ 2] 安徽省磁学在农业上应用协作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
进展 , 1978 , 2∶40.
[ 3] 赵树任,高佩.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1980 , 5∶77-
79.
[ 4]林韶湘.磁场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的生物学效应.植物
生理学通讯 , 1983 ,6∶24-26.
[ 5] 李合生.油菜种子萌发生理的研究.植物生理通讯 ,
1981 , 4∶21-25.
The engymetie activity of tomato seeds with magnetic field treatment
JIA Yuan
1 ,MA Yue1 ,WANG Zhan-bin2
(1.Biology Department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 Harbin 150080;
2.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 , Harbin 1150001)
Abstract:Atter trealment tomato seeds with magnetic field , observed the germinotian rate.The change of
the catalase (CAT)and peroxidase (POD).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seeds germination rate is high-
est , the acrivity of the catalaes(CAT)and the perxidase (POD)is highest , when magnetic field is in
range 1000-2000GS.The seeds germination rate and the acotivity of (CAT)and(POD)is lower , when
magnetie gield intensily is higher than 3000GS.
Key words:magretic field;tomato;germination rate;catalase;peroxidase.
收稿日期:1999-10-07
中图分类号:Q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1X(2000)02-0017-04
新型甜味剂———赤藓糖醇产生菌的筛选
吴燕 ,吕惠敏 ,施大林 ,陆茂林
(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 , 江苏 无锡 214063)
摘 要:从土壤 、酿造食品 、花粉等样品中分离赤藓糖醇产生菌的方法 , 分离得到约 300株耐高渗酵
母 ,其中有 3 株菌产赤藓糖醇 , 2608 在葡萄糖培养液中可产赤藓糖醇 32mg/ml。
关键词:高渗酵母;赤藓糖醇;分离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四碳糖醇 ,
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 ,海藻 、磨菇类以
及甜瓜 、葡萄 、桃等水果类中均含有赤藓糖
醇 ,由于细菌 、真菌和酵母也能产生赤藓糖
醇 ,所以赤藓糖醇也存在于果酒 、啤酒 、酱油
等发酵食品中 。这些食品中的赤藓糖醇含量
第 10卷第 2期
2000年 4月           
生 物 技 术
BIOTECHNOLOGY
          Vol.10 ,No.2
Apr ,2000
DOI :10.16519/j.cnki.1004-311x.2000.02.007
在100mg/ml ~ 1000mg/ml左右[ 1] 。赤藓糖醇
是一种适度的甜味增量剂 , 甜度为蔗糖的
60%~ 70%,它具有防止龋齿 、适宜糖尿病患
者食用 、低能量值和高耐受量等特点[ 2] ,可作
为功能性保健食品开发。
自然界中有很多微生物可代谢产生赤藓
糖醇 ,可以用生物技术方法生产制备。1956
年 ,加拿大 Spencer J.F.T 等在研究高渗酵母
产生甘油时 ,发现因菌种生长速度 、培养条件
不同 ,可产生赤藓糖醇[ 3] 。80 年代 ,日本农
水省食品综合研究所与日研化学(株)共同研
究开发成功赤藓糖醇生产技术[ 4 ,5] ,已有产
品上市[ 6] 。目前国内尚属空白 。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分离于无锡郊区果园土壤 、
酿造食品 、花粉 、葡萄 、梨 、苹果等处 。
1.2 培养方法
1.2.1 分离培养基:葡萄糖 50%, 酵母膏
0.5%,琼脂 2%,pH6.0;
1.2.2 斜面培养基:葡萄糖 2%, 酵母膏
0.5%,琼脂 2%,pH6.0;
1.2.3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 20%, 酵母膏
0.5%,pH6.0;
1.2.4 初筛:将采来的土样稀释 100 倍 ,取
悬浮液 1ml ,涂布于分离培养基上 ,在 30℃下
恒温培养 3 天 , 挑出单菌落于斜面上 , 于
30℃培养 2 ~ 3天 ,置冰箱。
将分离得到的酵母采用发酵培养基于
30℃摇瓶培养 6天 ,用薄层层析法定性糖醇
的种类 ,以确定产赤藓糖醇的菌株 。
1.2.5 复筛:将初筛得到的几株产赤藓糖醇
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 6天 ,用定量方法确定
1株产赤藓糖醇较高的菌株 ,进行发酵工艺
条件的初步摸索 。
1.3 分析方法
1.3.1 葡萄糖含量测定:苯酚硫酸法[ 7] 。
1.3.2 薄层层析定性法[ 8]
1.3.3 赤藓糖醇含量测定:取适当稀释样品
0.5ml ,加高碘酸试剂 0.5ml混匀 ,静置 8min ,
加氯化亚锡试剂 0.5ml ,混匀 ,加变色酸试剂
5ml振匀 ,沸水浴 30min ,冷却 ,于 570nm 波长
测定光吸收值 ,然后按已得到的光吸收值与
标准样品浓度的回归方程计算[ 9 , 10] 。
2 结果与讨论
2.1 耐高渗酵母产赤藓糖醇菌株的筛选:由
于采用的分离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高达
50%,这样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将是耐高渗
透性的。本研究工作从各样品中共分离得到
耐高渗透压菌株近 300 株 ,对这些菌株进行
摇瓶试验后 ,离心取发酵液进行薄层层析 ,发
现有 3株菌株产赤藓糖醇 ,同时有微量副产
物甘油产生。发酵液的薄层层析图见图 1。
图 1 发酵液中多元糖醇的薄层层析图谱
1.葡萄糖;2.阿拉伯醇;3.赤藓糖醇;4.甘油。
  将初筛得到的产赤藓糖醇菌株进行复
筛 ,得到 1 株产赤藓糖醇产量较高的菌株
2608 ,并进行初步发酵工艺条件摸索 。
2.2 初步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2.2.1 培养基的初始 pH 对产赤藓糖醇的影
响:将发酵培养基用 2N NaOH , 2N HCl调节
pH ,得到不同初始 pH的发酵培养基 ,接种后
于摇床(150r/min , 30℃)摇瓶培养 6天 ,测定
其赤藓糖醇产量 、残糖量 ,见图 2。
图 2 初始 pH 对发酵的影响
  从图 2可看出 , pH6.0对发酵产赤藓糖
18                生 物 技 术          第 10卷第2期
醇是适宜的。
2.2.2 培养温度对产赤藓糖醇的影响:分别
在25℃、30℃、34℃、38℃进行发酵摇瓶试验 ,
结果如图 3 。在 25℃、38℃条件下细胞生成
量较少 ,赤藓糖醇的产量亦较低 , 34℃时 ,赤
藓糖醇的产量最高 ,达 32mg/ml。
图 3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2.2.3 发酵时间对产赤藓糖醇的影响:将菌
种接种到发酵培养液中 ,每隔 1天取样 ,测定
其 pH 、残糖含量 、赤藓糖醇产量 , 发酵第 1
天 ,就有赤藓糖醇产生 ,但量较少 ,到第 5天 、
第6天达到最高 ,达 25mg/ml ,整个发酵过程
pH波动不大 ,维持在 3.5 ~ 4.0 ,如图 4所示。
图 4 发酵时间曲线
2.2.4 装液量对发酵产赤藓糖醇的影响:在
250ml 三角瓶中分别加 10ml 、20ml 、30ml、
40ml 、70ml 、100ml的发酵培养液 ,接种摇瓶 6
天后 ,测定其残糖含量 、赤藓糖醇产量 ,如图
5所示 ,当在 250ml三角瓶中装液 20ml时 ,发
酵产糖醇量最高 ,残糖最低。
2.2.5 不同氮源对发酵产赤藓糖醇的影响:
试验了酵母膏 ,玉米浆 、麦芽粉 ,尿素 ,硫酸铵
对发酵产赤藓糖醇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用酵母
膏作氮源产赤藓糖醇最多 ,为 22.5mg/ml ,如
表 1所示。
表 1 不同氮源对发酵产赤藓糖醇的影响
氮  源 酵母膏 玉米浆 麦芽粉 尿素 硫酸铵
赤藓糖醇含量
(mg/ml) 22.5 13.5 10.0 10.0 13.5
2.2.6 碳源葡萄糖浓度试验:试验了 10%、
15%、20%、30%、40%、50%葡萄糖浓度对发
酵产赤藓糖醇的影响 。菌体在 50%葡萄糖
液中生长旺盛 ,亦产赤藓糖醇 ,但对糖转化率
较低 ,实验结果如表 2。结果表明 ,葡萄糖浓
度大于或等于 20%时 ,赤藓糖醇产量与对糖
转化率均差不多 ,但糖浓度越高 ,残糖越多 ,
故 20%葡萄糖最适宜 , 产赤藓糖醇量为
25mg/ml ,对糖转化率为 19.8%。
图 5 装液量对发酵产赤藓醇糖的影响
表 2 不同葡萄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葡萄糖浓度(%) 10 15 20 30 40 50
赤藓糖醇产量(mg/ml) 9.2 17.025.024.524.022.0
对糖转化率(%) 10.013.819.819.619.217.6
3 结论
从分离得到的约300株耐高渗酵母中复
筛得到一株产赤藓糖醇的菌株 。经过初步发
酵工艺条件摸索 ,在 20%葡萄糖 , 0.5%酵母
膏 ,pH6.0的发酵培养液中 ,于 34℃发酵摇瓶
6天 ,可产赤藓糖醇 32mg/ml。
参考文献:
[ 1] 马维俭译.赤藓糖醇的制法及应用.食品科学 , 1991 , 4∶
32-35.
[ 2] 郑建仙著.功能性食品甜味剂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1997.
[ 3] J.F.T.Spencer , J.M.Roxburgh and H.R.Sallans.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duction of plyhydric alcohols by osmophilic
192000年 4月       新型甜味剂———赤藓糖醇产生菌的筛选          
yeast s.Agricultrual and Food Chemistry , 1957, 5 , 64-67.
[ 4] 若生胜雄 ,川口岳等.ポリオ—ル高生产性新规酵母 ,
发酵工学 , 1988, 66(4)∶209-215.
[ 5] 若生胜雄 ,石博明 ,等.Aureobasidium sp.SN-115 によヱ
リスリト-ルの生产发酵工学 ,1988 , 66(4)∶217-223.
[ 6] 赤藓醇:一种新的甜味剂 ,中国食品工业 , 1995 ,2(1).
[ 7] [ 日] 微生物研究法讨论会编.微生物学实验法 ,科学出
版社 , 1983.
[ 8] 曹治权.层析显色试剂手册 ,中国商业出版社 , 1986.
[ 9] Coreoran , A.C.and Page , I.J.Biol.Chem.1947 ,170, 165.
[ 10] West , C.D and Rapoport , S.Proc.Soc.Exptl.Biol.Med ,
1949 ,70 , 141.
Screening of erythritol producing strains
WU Yan , LU Hui-min , SHI Da-lin , LU Mao-lin
(Jiangsu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 Wuxi ,214063 , China)
Abstract:Screening of erythritol producing strains from soils , fermented food , fresh pollen is described.
About 300 strains with high glucose tolerance were isolated.Erythritol productivity by strain 2608 was
32g/L in a medium containing 20% glucose at 34℃.
Key words:high glucose;olerance;glucose;screen
收稿日期:1999-10-07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6013)
注:1.本校化工学院 1999届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Q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1X(2000)02-0020-04
从黑曲霉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
贺淹才 ,许庆清 ,许嫣红1 ,庄永进1
(国立华侨大学化工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11)
摘 要:采用电解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制甲壳素;采用碱提取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制壳聚
糖。甲壳素提取的得率干菌重量的 20.6%。所得干燥壳聚糖产品的游离胺基为 93.76%, 0.5%壳聚
糖的 0.5%醋酸的运动粘度为 5.448×10-6m2/ s , 粘均分子量为 8.275×104 , 含水量为 9.16%, 产品得
率为 12.11%。
关键词:黑曲霉;甲壳素;壳聚糖;游离胺基
  甲壳素(chitin)又名几丁质甲壳质 ,化学
名称为(1 ,4)-2-乙酰氨基-2-脱氧-β-
D-葡聚糖 ,分子式 C8H13NO5 , 分子量 203。
几丁质脱去分子中的乙酰基就转变成壳聚糖
(chitosan)。壳聚糖又名甲壳胺 、脱乙酰甲壳
素 ,化学名称为(1 ,4)-2-氨基-2-脱氧-
β-D-葡聚糖 ,分子式 C6H11NO ,分子量 161。
近年来 ,国内外关于几丁质和壳聚糖的
应用研究日趋活跃 ,在各个领域中有着非常
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几丁质和壳聚糖有关的
高新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 。目前工业生产几
丁质和壳聚糖 ,原料主要是甲壳动物的外壳 。
与此同时 ,对以微生物为来源获取几丁质的
方法也展开了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结果
都不理想[ 1 ,8 , 9] 。本研究以黑曲霉为实验材
料 ,研究在常用培养基中的发酵培养产生几
丁质的条件 ,以及用电解法从菌丝体中提取
甲壳素和碱法制备壳聚糖的工艺条件。
第 10卷第 2期
2000年 4月           
生 物 技 术
BIOTECHNOLOGY
          Vol.10 ,No.2
Apr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