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P-HPLC法测定茶藨子叶状层菌人工发酵菌丝中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



全 文 :2011年 9月 第 35卷第 5期
表 1 精密度考察数据
样品 峰面积(A) 峰面积平均值(A) RSD(%)
1 8 963.15
2 8 872.35
3 8 967.97 8 928.27 0.52
4 8 856.76
5 8 936.12
茶藨子叶状层菌[Phylloporia ribis(Schumach.:
Fr.) Ryvarden]为锈革孔菌科叶状层菌属真菌 [1-2],
是忍冬根茎部生长的真菌子实体,具有抗炎、抑菌、
抗肿瘤等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药用抗癌真菌主要
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来实现其对癌症的治疗作用,即
其有效成分能调动或活化机体的“内源性抗癌物
质”,防止或拮抗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3-4]。 药用真菌
中普遍存在的麦角甾醇可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酶
的活性[5],麦角甾醇又称麦角固醇,是真菌类的特征
甾醇,广泛存在于药用真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中,
是真菌菌丝细胞膜的构成物质基础[6]。 以麦角甾醇
为代表的甾醇类成分经药理研究证明有抗炎、促免
疫、抗癌等作用[7]。 笔者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法测定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中麦角甾
醇含量,为建立该菌发酵菌丝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资料。
1 材料
1.1 仪器 Agilent1100 高效液相色谱仪,G1315A/
B(DAD紫外检测器)
1.2 药品 麦角甾醇对照品(舒伯韦公司),甲醇
(色谱纯,天津四友),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
纯;茶藨子叶状层菌 Phylloporia ribis(Schumach.:
Fr.) Ryvarden发酵菌丝。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Zorbax eclips XDB C8
(15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282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 在上
述条件下,注入样品溶液,理论塔板数以麦角甾醇
计大于 10 000。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取不
同质量浓度的对照品麦角甾醇溶液 0.1 mg·ml-1、
0.2 mg·ml-1、0.3 mg·ml-1、0.4 mg·ml-1、0.5 mg·ml-1 分
别准确进样 20 μl。 记录麦角甾醇峰面积,见图1~
图 2,以峰面积对麦角甾醇的浓度回归,得回归方
程:Y=27.72X+529.8(r=0.9993)。
由所得标准曲线可以看出,r=0.9993 线性关系
良好,可用于麦角甾醇的定量测定。
2.3 精密度考察 精密吸取 0.3 mg·ml-1 麦角甾醇
对照品溶液 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测定 5
次测定结果见表 1,RSD为 0.52%(n=5)。
由精密度考察可知,仪器精密度良好。
RP-HPLC法测定茶藨子叶状层菌
人工发酵菌丝中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
秦国培,殷法杰,庞亚京,徐凌川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摘要] 目的:测定茶藨子叶状层菌[Phylloporia ribis (Schumach.:Fr.) Ryvarden]菌丝中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
方法:采用 Agilent 1100 LC 高效液相色谱仪,Zorbax eclipse XDB C8,(150 mm×4.6 mm) 色谱柱,甲醇为流动相,检测
波长为 282 nm,流速 1.0 ml·min- 1。 结果:标准曲线在质量浓度 0.1~0.5 mg·ml- 1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质量浓度限量
为 0.1 mg·ml- 1,RSD=0.52%。 结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中游离麦角甾醇的
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关键词] 茶藨子叶状层菌;麦角甾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 R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59X(2011)05-0461-02
[收稿日期] 2010-11-12
[作者简介] 秦国培(1972- ),男,山东日照人,2008 年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药用真菌学、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通讯作者] 徐凌川,教授,E-mail:xulingchuan518@sina.com。
第 35 卷 第 5 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35,No.5
2011 年 9 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Sep.2011
图 2 麦角甾醇对照品的 HPLC 图谱
mAU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2 4 6 8 10 12 14 t/min
0.
01
8
麦角甾醇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 A

0 0.1 0.2 0.3 0.4 0.5 0.6
质量浓度(ρ/mg·ml-1)
图 1 麦角甾醇标准曲线图
461
DOI:10.16294/j.cnki.1007-659x.2011.05.035
2011年 9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35卷第 5期
2.4 重复性考察 取 60 ℃干燥的茶藨子叶状层菌
菌丝 5 份,每份 0.5g,精密称定。 石油醚索氏提取
6 h,提取物水浴蒸干 ,无水乙醇溶解 ,并定容至
5.0 ml,即得样品液,样品液用(0.22 μm)微孔滤膜
过滤,准确进样 20 μl,测定结果见表 2,计算 RSD=
1.76%(n=5)。
由重复性考察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重复性较
好。
2.5 回收率考察 取 60 ℃干燥的茶藨子叶状层菌
丝 0.25 g,精密加入麦角甾醇 0.25 mg,石油醚(60~
90 ℃)索氏提取 6 h,提取物水浴蒸干,无水乙醇溶
解,并定容至 5.0 ml,即得样品液,样品液用(0.22μm)
微孔滤膜过滤,准确进样 20 μl,作 HPLC 测定,测定
结果见表 3,RSD为 1.26%。
表 2 重复性测定考察结果
样品
峰面积
(A)
质量浓度
(ρ/μg·ml-1)
平均值
(ρ/μg·ml-1) RSD(%)
菌丝 1 3 357.10 101.99
菌丝 2 3 279.46 99.19
菌丝 3 3 318.65 100.60 100.33 1.76
菌丝 4 3 370.73 102.48
菌丝 5 3 228.34 97.35
表 3 回收率考察结果
样品量(m/g) 样品中麦角甾醇含量(m/mg) 对照品加入量(m/mg) 总量(m/mg) 回收率(%) 平均值(%) RSD(%)
0.2515 0.2540 0.25 0.5034 99.76
0.2485 0.2510 0.25 0.4898 99.52
0.2507 0.2532 0.25 0.4912 97.32 98.54 1.26
0.2524 0.2549 0.25 0.5024 99.00
0.2516 0.2541 0.25 0.4869 97.12
由加样回收率考察结果来看,本方法可靠,可
以用于麦角甾醇的定量分析。
2.6 样品测定 取 60 ℃干燥的茶藨子叶状层菌菌
丝 3 份, 每份 0.5 g,照 2.3 项下的操作测定麦角甾
醇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4,样品峰面积见图 3。
3 讨论
3.1 提取方法的选择 李云华等 [7]将样品直接皂
化,利用分配柱和吸附柱,进行样品的净化和浓缩,
建立了麦角甾醇的 HPLC测定法,但操作繁琐;王敬
东等[8]以价格低廉的石油醚与正庚烷和乙醚作为萃
取剂对麦角甾醇含量测定进行了比较,其中乙醚萃
取液的紫外吸收值极不稳定,这是因为乙醚挥发性
大引起萃取液的浓度发生变化所致。 而石油醚与正
庚烷法测定值基本一致,说明用石油醚取代正庚烷
是可行的。 研究所得色谱图中标准品和样品的保留
时间一致,说明作者采取石油醚索氏提取方法合理。
3.2 有文献报道采用 210 nm 紫外检测麦角甾醇,
在研究时作者发现 210 nm 紫外检测时基线不平,
吸收系数小,测定误差大,作者改用 282 nm 紫外检
测,研究结果较为理想。
3.3 供试品溶液制备过程中,由于对照品麦角甾醇
对光、热和氧较不稳定,易受光线及空气影响而变
为黄色,作者采取了避光、冷藏措施(在暗室中制
备),容量瓶用黑色塑料布包裹,尽快测定,对照品
溶液在避光 4℃冰箱中保存数日是可行的。
3.4 麦角甾醇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药用真菌中,
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
采取 RP-HPLC 法测定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中麦角
甾醇,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能够定
量分析麦角甾醇的含量,为进一步建立茶藨子叶状
层菌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1] 张小青,戴玉成. 中国真菌志,第二十九卷[M]. 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5:169.
[2] 戴玉成,杨祝良. 中国药用真菌名录及部分名称的修订[J]. 菌
物学报,2008,27(6):801-824.
[3] 沈玲玲,黄幸纾. 药用抗癌真菌资源的筛选[J]. 资源开发与市
场,1997,13(5):203-205.
[4] Ben-Efrain S. Cancer immunotherapy:hopes and pitfalls:a re-
view[J]. Anticancer Res,1996,16(5B):3235-3240.
[5] 胡海峰,朱宝泉,龚炳永. 微生物来源的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
剂Ⅸ. 抗生素 SIPI-8917-Ⅳ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8,23
(5):331-333.
[6] 邓玉清,王纪,虞龙. 微生物麦角甾醇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
杂志,2001,21(3):45-47.
[7] 李云华,李修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冬虫夏草及虫草乌鸡
胶丸中麦角甾醇的含量[J]. 药学学报,1991,26(10):768-771.
[8] 王敬东,孙启玲,胡永松. 酵母细胞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3(4):434-437.
表 4 茶藨子叶状层菌发酵菌丝麦角甾醇测定结果
样品 峰面积(A) 质量浓度(ρ/μg·ml-1) 平均百分含量(%)
菌丝 3 311.70 100.43
菌丝 3 269.36 98.83 0.101
菌丝 3 453.16 103.54
图 3 茶藨子叶状层菌菌丝样品 HPLC 图谱
麦角甾醇
t/min0 2 4 6 8 10 12 14
mAU
250
200
150
100
50
0
3.
00
8
0.
01
1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