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印度锡兰毛柄花案对我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的启示



全 文 :2010 年 12 月第 17 卷第 12 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3·
·专题论坛·
印度锡兰毛柄花案对我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的启示
梅智胜 1,2,3,张文生 1,2,王永炎 3
(1.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中药资源与资源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75;
2.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3.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关键词:印度;锡兰毛柄花案;野生中药资源保护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0.12.002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10)12-0003-03
野生中药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物
多样性丰富程度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潜力的基础,也是国
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是国家生态文
明和环境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的进程,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经济、贸易发展的复杂
形势,我国野生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所蕴含的重大意义将更加
突出。由于我国野生中药资源的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因此,
迄今尚未有更有效的管理模式。笔者拟通过对印度锡兰毛柄花
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野生中药资源保护面临的困境。
1 印度锡兰毛柄花案
居住在印度喀拉拉邦西南 Agastya Koodam 山地一个贫穷
的卡尼(Kani)部族习用一种具有滋补、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
和抗疲劳功效的野生植物——锡兰毛柄花(arogyapaacha)。
1987 年 12 月,印度民族生物学研究项目的一个考察组在 3 个
Kani 部族人的带领下对当地植物学进行考察。途中,科学家通
过这 3个人认识了 arogyapaacha。此后,位于喀拉拉邦的印度
热带植物园研究所(Tropical Botanic Garden and Research
Institute,TBGRI)的科学家从arogyapaacha中提取了12种活
性复合物,并开发了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抗压力及抗缺氧作
用的名为“吉瓦尼(Jeevani)”的新药。1996 年,TBGRI 就这种
药物申请了 2 项相关专利,并将专利技术许可给了印度从事草
药商业化生产的私营医药公司——Arya Vaidya Pharmacy,
Ltd.(AVP),许可费为 100 万卢比,许可期限为 7 年;另据协
议,TBGRI还可以获得该药后续销售额2%的收益。TBGRI与Kani
部族之间订立了一个非正式协议,平等分享利益。1997 年 11
月,TBGRI 协助 Kani 部族注册了一个信托基金(the Kani
Samudaya Trust),以分享 Jeevani 商业化后所带来的利益。
1999 年 3 月 19 日,在该信托基金的第一次会议上,TBGRI 决定
给予将信息透露给科学家的 3 个 Kani 部族人 5 万卢比的特别
奖励。而 Kani 部族也因此增加了不少收入,生活得到一定的改
善。但随着社会对 Jeevani 需求的迅猛增加,许多商人开始以
每公斤100卢比疯狂收购arogyapaacha的叶子(生产 Jeevani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计划项目(SYS100270430,
JD100270539,SYS100270659)
主要使用其叶子)。而在收集叶子的过程中,一些 Kani 部族人
将整个植物连根拔掉,给当地 arogyapaacha 这一物种带来毁
灭性破坏。为了防止对这种植物的破坏性利用,印度喀拉拉邦
森林局对这种植物的收购进行严格限制,并大量没收这种植
物。由于缺乏原材料进行生产,AVP 公司向森林局提出了一个
种植 arogyapaacha 的计划,预计每月买 5 吨叶子,但森林局拒
绝了,理由是这关系到一个地方植物物种的存续。1999 年 11
月,森林局建议 TBGRI 仅在以下 3 种条件下才可以许可
arogyapaacha 的商业化:①四方面(包括 TBGRI、森林局、地
方社区机构及被许可方)同时参与讨论;②被许可方应当提交
一个有关萃取的可持续计划以保证商业化利用不对生态和
arogyapaacha 物种的长期存续造成任何威胁;③关于
arogyapaacha 的研究项目应当由 TBGRI 和森林局随时审查。
除非发展了外生境种植的技术,“Jeevani”的技术不应商业化
或者许可,以免 arogyapaacha 绝种。在这一问题上,印度政府
机构的态度有分歧,如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the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CSIR)认
为应该将“Jeevani”的技术许可给回报最高的一方,但有些官
员则提出 TBGRI 应当将该技术卖给国有医药公司,而不是 AVP
这类私营医药公司。官方认识上的分歧在 Kani 部族人内部也
有反映:一部分人赞同 arogyapaacha 的商业化,并支持上述的
信托基金;而另一部分人则因为对 arogyapaacha 资源的毁灭
性采挖已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部落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干
扰而坚决反对。由于意见的不同曾导致部落内部出现不和甚至
引起剧烈冲突。该合同结束后,因为 arogyapaacha 受到严格保
护,其商业化被限制,而政府又没有为改善 Kani 部族落后的经
济提供保障,该部落也因此而重新陷入贫困。非但如此,另一方
面,由于 arogyapaacha 的商业价值极高,因此,该物种被盗挖
的情况并没有因为受到政府保护而得到改善[1]。
该案例是一起发生在印度本国研究机构与土著部落之间
分享传统药物知识以及当地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所产生利益
的案例。该案例通常被认为采用合同形式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因为这种合同制度的
优点在于:①当地部落(居民)可以参与谈判,根据实际情况约
定使用条件,具有灵活性;②合同利益可以直接由当地部落
·4·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Dec.2010 Vol.17 No.12

(居民)享有。
但上述“合同模式”的缺点在于:①在合同双方中,当地
部落(居民)谈判实力明显处于弱势,而且缺乏协商能力和执行
协议的能力。开发方往往利用自己的强大优势极力限制对方对
利益数量及分配的决定权。②由于野生资源归属的不确定性,
加之资源所在地大多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当地部落(居民)
收入来源有限,因此,出于不同的考虑,“合同模式”有可能使
当地部落(居民)内部产生矛盾和冲突;尤其当某一野生资源属
于两个或多个区域共同拥有时,“合同模式”则可能使单纯的
经济利益引发更大的群体冲突,从而导致更大的社会矛盾。③
就我国而言,这种“合同模式”会削弱国家对野生中药资源使
用的管制,不利于国家对药用资源的整体调控。另外,开发商为
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利用合同作为筹码,迫使资源供应方
提供更加低廉的价格;为了履行合同义务,供应方则不择手段
攫取资源,而这种对药用资源的过度采挖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
极大的破坏。其结果是少数人获得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因生
态灾害造成的损失却要由国家来承担。
2 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困境
相对通过行使国家主权限制国外获取本国野生生物资源
而言,如何协调国内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这是目前大
多数国家很难处理妥当的。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由于部落(居
民)收入来源有限,他们因 arogyapaacha 商业开发而受益,生
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也因此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
哄抢滥挖 arogyapaacha,以致使该物种陷于濒危状态;而当政
府为了保护 arogyapaacha 而限制商业化后,该部落(居民)重
又陷入贫困。类似情况在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野生生物资源
丰富的国家大多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居民的收入来源以及日
常生活主要依赖当地野生生物资源,若维持传统的生活方式,
一般不会对野生资源构成威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
愈来愈频繁,新的生活方式不断渗透进来,城市化建设加剧了
对野生生物资源生境的破坏;而社会对生物医药的巨大需求又
加大了对野生生物资源的消耗。
其实,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政府对野生生物
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都颇感棘手。尽管发达国家可以利用资金和
技术优势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获取大量的
生物资源,但对于本国境内特有的资源,这些国家同样面临困
境。以美国黄石公园为例,在黄石公园与迪沃萨生物技术公司
签署《研究开发合作协议》之前,对辖区内生物资源勘探是免
费的。20 世纪 80 年代,Cetus 生物技术公司从美国模式菌种收
集中心(ATCC)获得了嗜热菌(thermophilus),而thermophilus是
ATCC 于 1966 年在黄石公园进行生物资源勘探发现并收集
的,Cetus 公司从中分离出多聚酶后,申请并获得了多聚酶和
PCR 专利,之后则以高达 3 亿美元的巨额价格卖给了瑞士豪夫
迈• 罗氏有限公司(Hoffman-LaRoche),Hoffman-LaRoche 公司
从后来的收益中共获益数亿美元。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
企业对生物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在对黄石公园内的生物
资源进行商业化利用获益不菲并导致环境破坏的同时,作为资
源守护者的黄石公园方面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因此,尽管当
时有法律方面的障碍,但黄石公园方面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奋力
争取,出于环境保护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需要,国家高层和
法官最终还是给予认可[2]。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野生生物资源所在的区域由于经济
发展不平衡,既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又难以及时掌握充分
的市场信息。因此,在整个社会分工过程中,该区域的当地居
民只能充当廉价资源的提供者。既要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
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所
在。如印度锡兰毛柄花案例就带有普遍性。而印度政府尽管
做出了种种努力,试图通过生物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的发
展,但由于忽略了当地居民的参与而收效甚微。依赖当地资源
维持生计的原住民仍然不择手段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盗挖野
生生物资源,不仅使当地生物资源遭到破坏,也给周边的生态
环境带来影响,而政府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有关专家分析认为,
相关法案规则过于复杂且政府官僚化严重是导致实施困难的
主要原因。
上述情况表明,无论政府出于何种目的或采取何种方式来
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如果没有相关配套的鼓励和扶持措施(如
保护和满足野生资源所在地周围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当地居民
提供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那么,野生生物资源终究得不到
有效保护,并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保
护野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所遇到的困境,联合国粮农组织曾
指出其“(问题的关键)是贫穷和社会不平等。怎么能让饥饿的
人们在生存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
及为后代创造财富呢?”[3]
3 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 12 个国家之一,面临着发
展中国家同样的困境。为保护境内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我
国政府自1956年建立第1个自然保护区以来,迄今全国已建立
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 2 500 个,面积超过 150 万 km2,约占陆地
国土面积的 15%。但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有 80%在西部
地区,并且有 224 个保护区位于国家标准的贫困县[4]。在自然
保护区建立以前,当地居民主要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另外还
通过采集一些野生植物、捕猎野生动物等以弥补生计。随着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采集野生植物和捕猎野生动物就非法化
了。但这些当地居民因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又缺乏其他的生
存技能,所以,传统的耕种农业成了唯一的生存手段。随着受
保护的野生动物对当地居民农作物和房屋的破坏变得日趋严
重,而当地居民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使当地居民的生产与消
费之间的矛盾变得尖锐,社区的贫困状况加剧。无奈之下,当
地居民只好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如偷猎、盗挖等直接从保护区
内获得资源,使保护区的生态趋于恶化。另据一项调查显示,
黑龙江省林甸县花园乡火箭村拥有一片野生中药材保护区,
曾盛产防风、黄芩、龙胆、玉竹、紫花地丁、百合等野生中
药材。但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当地十年九旱,为了“农
业损失副业补”,很多农民把盗采保护区内野生中药材当作增
收的渠道。但他们从来不把刨起的土填回坑里,在这种破坏性
盗采之下,坑内残存虚根再没有重新生长的可能,导致许多野
2010 年 12 月第 17 卷第 12 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5·

中医知识工程研究进展分析
孙 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关键词:中医;知识工程;中医药信息学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0.12.003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5304(2010)12-0005-02
“知识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KE)又称为“知识
处理学”,这一概念是 E·费根鲍姆于 1977 年首先提出的,它
涉及计算机、数学、认知、人工智能、逻辑学等多门学科的研
究内容,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KE 技术已被广泛应
用于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办公自动化等领域。几十年来,
中医 KE 的研究多数是围绕中医专家系统的研制而进行的,因
此,所讨论的中医 KE 的建立也是围绕专家经验的表示和推理、
知识库系统等方面进行[1-5]。但是,这些中医专家系统迄今没有
得到实际应用,主要原因是对中医现代研究阐述不足,对深层
模型研究不够。由于中医诊断经验的直觉性和个人差异,再加
上难以体现其综合运用,缺乏指导具体病例的临床诊断的综合
能力,所以已有的中医专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难以达到临床效果[6]。从技术和方法层面上分析,主要是由于
中医专家知识获取难以掌握的特点,前期专家系统方法很难体
现出来。这是由规则框架这种基于语言的知识表示方法所限制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0B06);北
京中医药大学 2008 年校级课题(2008X-074)
的。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只能对分类作出明晰表示,很难表示
实例与实例相对比所体现出的相似性,也难以获取中医专家的
按病例相似性来诊断的经验知识。因此,从中医整个学术领域
提炼中医知识,并探索适合中医知识的表达方法是学术界应关
注的课题。
1 研究现状
目前,在中医 KE 研究方面涉及的课题包括国家“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研究”、“973”项目
“证候规范与辨证方法体系的研究”等,分别从名词术语、中
药名、证候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一直以来中医存在的
多义性(如一意多词)现象,随着研究的进展,以上问题会逐步
得到解决,将为中医 KE 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对数据间关
系的知识研究,如药、效、证、症、法等之间关系的知识库建
设等,还没有纳入国家资金支持的范畴。有学者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上述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初步建立了药效关系知识
库、效证关系知识库、效候关系知识库等 15 000 余条常识规
则,这些知识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软件”研究中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7-8]。KE 在中医药其他方面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

生品种濒于绝迹[5]。
而保护区之外的野生资源其境遇更加堪忧。一项调查显示,
产于云南邱北、广南等地的一种邱北冬蕙兰,因其姿态特异且
具有香气,引起了国内外兰商的极大兴趣。有的商人为了收购
这种植物,竟然出资收购邱北等地所有山上的兰草。在利益的
诱惑下,当地农民日夜遍地采挖,不仅使邱北、广南等地自此难
寻野生兰花,也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6]。
野生中药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中医
药行业的发展,其生态价值也极其重要,而生态、经济、社会三
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生态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
基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
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另外,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又
为防治污染、保护生态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
很大程度上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如果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
态失去平衡,必然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反之,如果
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注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就可以保持良
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的再生补给能力,实现自然资源
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如何实现在利用野生中药资源的同时,又能有效地保
护野生中药资源,克服目前所遇到保护与利用不协调的困境,
这应该是今后我国野生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
现这一战略目标,其前提是必须加强包括管理、法制、科技、
教育及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
实现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Amit Kumar Singhal.平等分享遗传资源带来的利益[J].今日印度,
2005,62(2):64.
[2] 沃尔特·A·里德.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利用[M].柯金良,译.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34-38.
[3] 新华社.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贫穷加速环境恶化[N].人民日报,
1992-06-02(3).
[4] 环境保护部.我国自然生态和农村环保处于历史最有利的发展时期[EB/OL].
http://env.people.com.cn/GB/10006067.html,2010-08-25.
[5] 周浙昆.建议将兰科植物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名录[EB/OL].http:
//www.93yn.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70,2009-11-25.
[6]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资源盗采致资源危机 监管遭遇经费
难题[J].医保信息,2009,(6):30.
(收稿日期:2010-05-11,编辑:毕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