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1年 08月 云南化工 Aug.2011
第 38卷第 4期 YunnanChemicalTechnology Vol.38, No.4
doi:10.3969/j.issn.1004-275X.2011.04.005
·分析测试 ·
山葵营养成分分析
陆礼和 1 ,陈 颢 1 ,孙 皓 1 ,李丽娟 2 ,何严萍 1 ,董宝生 3 ,张西京 4 ,李 聪1
(1.云南大学 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091;2.红河学院 ,云南蒙自 661100;
3.云南省农科院质量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31;4.丽江瓦莎比实业有限公司 ,云南丽江 674100)
收稿:2011-05-20 接受:2011-05-26
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No.2007BAD32B04)。
作者简介:陆礼和 (1987-), 男 , 云南腾冲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 聪 (1951-), 男 , 云南昆明人 , 教授 , 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E-mail:licong@ynu.edu.cn
摘 要: 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法测定了云南省丽江市瓦莎毕实业有限公司所种山葵的主要营养
成分。结果表明 , 山葵的水分含量与普通蔬菜类植物相当;蛋白含量比普通蔬菜高;粗纤维含量中等;
钙 、镁 、磷 、钾含量较高 ,其全株营养成分总体效价较根茎高。
关键词: 山葵;营养成分;总体效价
中图分类号: O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75X(2011)04-0017-02
山葵 (WasabiajaponicaMatsum),又名山嵛
菜 。为十字花科山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包括芥
末 、辣根 、卷心菜等),其地下茎肥大 ,圆柱形 ,皮绿
色 ,髓部偏白 ,肉质坚硬 ,磨碎后具有挥发性芒香
辣味。山葵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蔬菜兼药用植
物 ,作为传统的辛辣调味品 ,其成分及功能一直备
受人们关注 [ 1, 2] 。
在我国有很多地方种植山葵 ,主要以原材料
(根茎)出口 ,所以研究山葵中营养成分就显得非常
重要 [ 3-7] 。在已有的文献报道[ 8, 9]中 ,人们对其提取
工艺 、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 对其营养成分
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为了充分利用本
地丰富的山葵资源 ,本研究对云南省丽江市瓦莎毕
实业有限公司种植的山葵营养成分进行初步探索 ,
为了以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地丰富的山葵资源
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样品采自云南省丽江市瓦莎毕实业有限公司
种植基地全株。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Ar1140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
公司制造);马弗炉(上海市崇明实验仪器厂);
DHG-905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
学仪器有限公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1000 Ⅱ);酸式滴定管;乙醚(AR);酸 、碱试
剂(AR)及指示剂等 。
1.3 测定方法
将新鲜样品放入(105±5)℃烘箱中烘干 ,然
后分别粉碎制成风干样品 ,放入 2个样品袋中备
用。水分采用 GB5009.3-2010测定 ,蛋白质采用
GB5009.5-2010测定 , 粗纤维采用 GB5009.10-
2003测定;粗脂肪采用 GB/T14772-2008测定;灰
分采用 GB5009.4-2010测定;还原糖浆用 GB/
T5009.7-2008测定;矿质元素采用 NY/T1653-
2008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2.1 山葵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比较
2.1.1 山葵不同部位营养成分比较
山葵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含量见表 1、表 2。
表 1 山葵茎叶主要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
Table1 Thecontentofmainnutritionalcomponents
inStemsandleavesofWasabiajaponicaMatsum
样品
(茎叶)
水分
/%
灰分
/%
粗纤维
(干样)/%
蛋白质
(干样)/%
还原糖
(干样)/%
粗脂肪
(干样)/%
样品 1 85.4 1.1 7.3 4.9 4.5 0.41
样品 2 86.8 1.1 7.3 4.8 4.9 0.49
样品 3 87.6 1.1 7.2 5.0 4.1 0.45
平均值 86.6 1.1 7.3 4.9 4.5 0.45
表 2 山葵根部主要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
Table2 Thecontentofmainnutritionalcomponents
inrootofWasabiajaponicaMatsum
样品
(根部)
水分
/%
灰分
/%
粗纤维
(干样)/%
蛋白质
(干样)/%
还原糖
(干样)/%
粗脂肪
(干样)/%
样品 1 72.2 1.5 1.6 5.0 76.8 0.35
样品 2 71.3 1.5 1.5 4.9 77.7 0.28
样品 3 71.7 1.6 1.7 5.1 78.9 0.32
平均值 71.7 1.5 1.6 5.0 77.8 0.32
由表 1和表 2可知 ,茎叶的水分(86.6%)比
根(71.7%)的高;根的灰分 (1.5%)比茎叶
(1.1%)的高;粗纤维茎叶 (7.3%)的比根
(1.6%)的高;蛋白质根和茎叶相差不大;还原糖
根的比茎叶高;粗脂肪根和茎叶相差不大 。
2.1.2 山葵不同部位矿质元素比较
山葵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见表 3。
表 3 不同部位矿质元素表
Table3 Tableofmineralelementsindifferentparts
含各矿质元素的质量分数 /(g/kg)
Ca Mg Fe Cu Zn Mn P S K
根茎 2.37 1.46 0.103 0.00191 0.0356 0.0191 2.81 4.67 12.1
茎叶 9.68 1.81 0.101 0.00234 0.0695 0.0237 1.63 4.96 14.3
由表 3数据可知 ,总体看来根和茎叶的矿质
元素钙 、镁 、磷 、硫 、钾的含量相比铁 、铜 、锌 、锰的
含量高 。根和茎叶的矿质元素只有钙的含量相差
很大 ,茎叶钙含量是根含量的 4倍 ,其余的含量相
差不大 。
2.2 讨论
2.2.1 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山葵中灰分 、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差不大 ,
造成云南省丽江市瓦莎毕实业有限公司种植的山
葵根和茎叶水分 、粗纤维含量 、还原糖含量差异的
原因可能是山葵茎叶要进行光合作用所致。
2.2.2 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差异分析
矿质元素总体看来根和茎叶的矿质元素钙 、
镁 、磷 、硫 、钾的含量相比铁 、铜 、锌 、锰的含量高 。
根和茎叶的矿质元素只有钙的含量相差很大 ,茎
叶钙含量是根含量的 4倍 ,其余的含量相差不大 。
其主要原因是山葵的种植条件要求种植在喜冷凉
气候环境 ,生长适宜温度为 6 ~ 20℃,最高不超过
25℃,最低不低于 3℃, 土壤以砂壤 、砾质壤土为
佳 ,在遮荫及半遮荫条件下生长最好 ,其本身的土
壤就是含钙 、镁 、磷 、硫 、钾相对多一些。
3 结论
山葵是很好的产品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其
蛋白质 、还原糖的含量较高;同时其脂肪含量相对
较低 ,全株脂肪平均含量不到 1%;而粗纤维 、钙 、
磷含量均较为丰富。
参考文献:
[ 1] 陶 然 , 李为民.山葵的成分及功能研究进展 [ J] .
2006, (10):1400-1401.
[ 2] 林丽钦.山葵 、辣根 、芥末的辛辣成分及功能 [ J] .福
建轻纺 , 1999, (9):1-4.
[ 3] 栾金水 , 汪莹.浅谈芥末 [ J] .中国调味品 , 2003,
(6):8-21.
[ 4] 张水华 ,黄峻榕 , 李杨.优质芥末酱的研制 [ J] .中国
调味品 , 1998, (5):11-12.
[ 5] 高瑞良 , 郑强 , 范勤.芥末酱的研制 [ J] .中国调味
品 , 1993, (4):21-23.
[ 6] 高海生.食用香料植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 J] .中国食品添加剂 , 1998, (2):48-51.
[ 7] 孔繁芝.关于对当前营养问题的深讨 [ J] .食品工业
科技 , 1999, (S1):191-193.
[ 8] 左勇 ,潘训海.芥末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 J] .
中国调味品 , 2010, 35(3):93-99.
[ 9] LifeScienceResearchOfice.EvaluationofEvidence
tortheCarcinogenicity of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 M] .FASEB, Bethesda.MD, 1994.
(下转第 22页)
·18· 云南化工 2011年第 4期
磷矿石中铅含量进行监控是适宜的。
为了保证测定结果有较好的重现性 ,火焰原
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机 、元素灯 、燃烧器在测定
前的预热非常重要 [ 6] 。压缩空气和乙炔气在测
定过程中必须保持稳定的压力和流量;为减少盐
效应的影响 ,燃烧头应保持清洁 ,防止由于盐类物
质堆积在燃烧器缝口过多 ,造成火焰呈锯齿状 、跳
动 、不稳定。另外 ,在进行样品检验时 ,用自制的
工作标样同时进行测定对照 ,可以进一步保障测
定结果的可靠性 。
4 结论
本方法对磷矿中铅元素的测定具有可靠性
强 、操作方便等优点 ,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无影
响 ,环境污染小 。
参考文献:
[ 1] 孙汉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 [ M] .北京:中国科
学技术出版社 , 1992, 127.
[ 2] 李盛亮.原子吸收光谱法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89, 114-118.
[ 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编写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M] .北京:地质出版社 , 1979, 212.
[ 4] 地质科学研究院.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经验交流会议
技术资料选编 [ M] .北京:地质出版社 , 1975.
[ 5]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手册:
第三分册 [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1983.
[ 6] 李安模 , 魏继中.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 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
DeterminationofLeadContentinPhosphateRockandConcentrateRock
———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icMethod
SHENZhi-ro, LIANGCo, GANLi, HEHon-lian
(SichuanZigongHongheChemicalCo., Ltd., Zigong643000, China)
Abstract: Thisarticledescribesdeterminationoftraceharmfulheavymetal-leadelementinphos-
phaterockandconcentraterockwith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method.Therelativestandardde-
viationofthismethodis3.1 ~ 14.2%, recoveryrateis90% ~ 104%, thesampledetectionlimitis0.
0008%.Themethodisaccurate, fast, easy, makeupformethodofdeterminationleadinphosphaterock.It
provideseffectivecontrolmethodforproductionoffeedadditivesandfertilizersandsoon.
Keywords: phosphaterock;phosphateconcentraterock;lead;heavymetal;flameatomicabsorp-
tionspectrometrymethod
(上接第 18页)
AnalysisOnNutrientComponentsinWasabiaJaponicaMatsum
LULi-he1 , CHENHao1 , SUNHao1 , LILi-juan2 , HEYan-ping1 , DONGBao-sheng3 , ZHANGXi-jing4 , LICong1
(1.KeyLaboratoryofMedicinalChemistryforNaturalResources, MinistryofEducation, Schoolof
ChemicalScienceandTechnology, YunnanUniversity, Kunming650091, China;2.HongheUniversity,
Mengzi661100, China;3.Yun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InstituteofQualityStandardsand
testingtechnology, Kunming650233, China;4.LijiangWashabiCo., Ltd., Lijiang674100, China)
Abstract: InordertofurtherdevelopandutilizeofWasabiajaponicaMatsum, themainnutrientcompo-
nentsinWasabiajaponicaMatsuminLijiangofYunnanProvinceweredeterminedbyusingnationalstandards
analysismethod.Theresultsshowedthatquiteordinarymoisturecontent;higherproteincontentthanordinary
vegetables;mediumcrudefibercontent;highercalcium, magnesium, phosphorusandpotassiumcontentsin
WasabiajaponicaMatsum.Thenutrientsofoveralpotencyofthewholeplantishighthanthatintheroots.
Keywords: WasabiajaponicaMatsum;nutrientcomponents;overallpotency
·22· 云南化工 2011年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