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3 - 08 - 14;修回日期:2013 - 09 - 10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201305022)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J2012010)
作者简介:叶 丽,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藻类诱变及油脂提取,E-mail:871933569@ 163. com;
通讯作者:蒋霞敏,教授,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与饵料生物培养,E-mail:jiangxiamin@ nbu. edu. cn。
doi∶10. 3969 / j. issn. 2095 - 1736. 2014. 01. 056
紫外诱变对微绿球藻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叶 丽,蒋霞敏,孙志鹏,高秀芝,张泽凌
(宁波大学 海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 要:微绿球藻是一种海洋单细胞微藻,含有丰富的 EPA、DHA等活性代谢产物,为了获得生长快、高产 EPA的优
良藻株,利用紫外诱变技术对微绿球藻进行诱变,筛选出生长较快的突变株 2 株(MN-1 和 MN-2) ,并与出发株就生
物量、粗蛋白、多糖、总脂及脂肪酸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突变株 MN-1 与出发株相比,生长速率增加 21. 08%,生
物量增加 14. 55%,粗蛋白含量增加 2. 54%,总脂含量增加 9. 81%,EPA增加 1. 81%,SFA增加 2. 70%;突变株 MN-
2 的生长率增加 6. 25%,生物量增加 5. 62%,多糖增加 13. 26%,总脂增加 7. 93%,SFA增加 28. 9%。
关键词:微绿球藻;紫外诱变;总脂;脂肪酸;EPA
中图分类号:S917. 1;S968.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1736(2014)01 - 0056 - 04
The effect of UV mutation on the growth and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YE Li,JIANG Xia-min,SUN Zhi-peng,GAO Xiu-zhi,ZHANG Ze-ling
(School of Sciences Marine Institute,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Abstract:Nannochloropsis oculata is a marine single-cell microalge with rich EPA,DHA and other active metabolites. In order to ob-
tain fast-growing,high-EPA-yielding strains of algae,UV mutagenesis technique was used. Two fast growing mutants (MN-1 and
MN-2)were obtained,and biomass,crude protein,polysaccharide,total lipid as well as fatty acid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wild strain,the growth rate of mutant MN-1 increased 21. 08%,14. 55% in biomass,2. 54% in crude protein
content,9. 81% in total lipid content,1. 81% in EPA,2. 70% in SFA;the growth rate of mutant MN-2 increased 6. 25%,5. 62% in
biomass,13. 26% in polysaccharides,7. 93% in total lipid,28. 9% in SFA,respectively.
Keywords:Nannochloropsis oculata;UV mutagenesis;total lipid;fatty acids;EPA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是一种海洋单
细胞微藻,具有易培养、营养丰富的特点,在水产养殖
中应用较为广泛,是近两年在泥蚶、蟹、虾等育苗及轮
虫培养中应用较佳的经济饵料[1 - 4]。微绿球藻作为二
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高度
不饱和脂肪酸的新来源日益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
重视。
目前由于微绿球藻生长速率低,采收困难和藻种
退化等问题已严重阻碍微绿球藻产业的发展[5]。因此
高产优质微绿球藻藻株的筛选成为当前的一个重大课
题。采用 He _ Ne 激光、γ 射线以及甲基磺酸乙酯
(EMS)在微绿球藻育种中的应用已见报道[6 - 9],而紫
外辐射在微绿球藻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本
文针对紫外辐射微绿球藻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以期
利用紫外辐射诱变筛选出生长快、高产 EPA 的优良藻
株,为海洋微藻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藻种培养
试验用微绿球藻由宁波大学藻种室提供。采用
MAV[10]培养液,智能光照箱培养,培养条件:光照强度
65
第 31 卷第 1 期
2014 年 2 月
生 物 学 杂 志
JOURNAL OF BIOLOGY
Vol. 31 No. 1
Feb,2014
70 μmol·m -2·s -1,温度 25℃,光暗周期 12 h ∶ 12 h,
培养容器 1000 mL 三角烧瓶,培养水体 1000 mL,每天
定时摇动 2 次。
1. 2 紫外诱变与筛选
取对数生长期的微绿球藻藻液 10 mL 置于直径 9
cm的培养皿中,使藻液均匀平铺在培养皿底部,藻液
厚 1cm,用 30 W 紫外灯,照射距离为 50 cm。设置不同
辐照时间(0、5、10、15、20、25 和 30 min) ,各设 3 平行。
辐照后立即将藻液接入 100 mL 新鲜培养基,暗培养
24 h,后转入智能光照箱内培养,培养条件同 1. 1。经
数代培养后,各组重新接种到 100 mL新鲜培养基中培
养,接种密度 10 × 104cell /mL。7 d 后进行生长速率检
测。
1. 3 突变株与出发株的比较试验
选取生长速率较快的 2 株突变株(MN-1 和 MN-2)
和出发株进行扩大培养,培养容器 5 L三角烧瓶,培养
水体 5 L,初始接种密度 100 × 104 cell /mL,采用室内培
养架上培养。培养条件:日光灯光源,光照强度 60
μmol·m -2·s -1,水温 25℃,光暗周期 12 h ∶ 12 h,其
他条件同 1. 1。
1. 4 藻体收集与保存
培养至对数末期,4500 r /min离心(Thermo)5 ~ 10
min,蒸馏水洗涤 2 ~ 3 次,离心、收集藻泥,经冷冻干
燥,低温(- 20℃)保存待用。
1. 5 营养成分测定
生物量的测定采用冷冻干燥称重法;粗蛋白含量
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GB /T5009. 5 - 2010) ;多糖含
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总脂含量的测定采用氯
仿-甲醇法[12,13]。脂肪酸的测定:在抽提的总脂中加入
5% ~ 6%KOH甲醇溶液(V /V 4 ∶ 1) ,充 N2 1 min,60℃
水浴皂化甲酯化[11],然后用日本 SHIMADZU 公司
QP2010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进行分析,参考脂肪酸
标准和文献[12 - 14],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出各脂肪酸的百
分含量(以占脂肪酸含量的百分比表示)。
1. 6 数据统计与分析
生长速率 K =(lnNt - lnN0)/ t,其中 Nt 表示培养 t
时间后的细胞数,N0 表示初始细胞数目,t 表示试验时
间。数据用 Excel 2003 进行常规数据处理后,用
SPSS18. 0 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当差异显著时进行 Turkey’s 多重比较法进
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实验数据均采用平均值 ±标
准偏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紫外辐照时间对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在起始密度相同的情况下,7 d 后,各处理组藻株
的生长速率如图 1 所示。与出发株相比,辐照 15 min
的突变株(MN-1)和辐照 20 min 的突变株(MN-2) ,生
长速度明显加快,分别提高了 21. 08%和 6. 25%。其
余辐射的突变藻株,藻体颜色变浅,生长速率显著降低
(P > 0. 05)。因此,选择突变株 MN-1 和 MN-2 作实验
用藻株。
图 1 不同紫外辐射时间对微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Fig 1 The effect of UV radiation on the growth rate
of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2. 2 生物量比较
微绿球藻突变株与出发株在生物量的积累上发生
了改变(图 2)。与出发株(142. 3 mg /L)相比,突变株
MN-1 的生物量增加了 15. 55%(163. 0 mg /L) ,差异显
著 (P < 0. 05) ;突变株 MN-2 的生物量增加了 5. 62%
(150. 3 mg /L) ,但差异不显著(P > 0. 05)。
2. 3 粗蛋白、多糖、总脂含量比较
微绿球藻突变株与出发株其粗蛋白的含量不同
(图 3)。与出发株的粗蛋白含量(33. 01%)相比,突变
株 MN-1 (32. 86%)和突变株 MN-2 (27. 56%)稍微有
所下降,但三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 0. 05)。
图 2 突变株与出发株生物量的比较
Fig 2 The comparison of biomass between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the mutants (dry weight basis)
微藻的总脂含量也有所改变(图 3)。出发株的总
脂含量仅有 23. 45%,MN-1 和 MN-2 的总脂含量分别
增加了 9. 81% 和 7. 93%,均显著高于出发株(P <
0. 05) ,MN-1 和 MN-2 的总脂无显著差异(P > 0. 05)。
紫外辐射处理后突变株的多糖含量也有变化(图
3)。出发株的多糖含量为 1. 75%,而突变株 MN-1 的
多糖含量有所下降,为 1. 62%,与出发株无显著差异
75
第 31 卷第 1 期
2014 年 2 月
生 物 学 杂 志
JOURNAL OF BIOLOGY
Vol. 31 No. 1
Feb,2014
(P > 0. 05) ,突变株 MN-2 的多糖含量增加了 13. 72%,
达到了 1. 99%,与出发株及 MN-1 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 05)。
图 3 突变株和出发株粗蛋白、多糖、总脂含量的比较(干重基础)
Fig 3 The comparison of crude protein,polysaccharide and total lipids
between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the mutants (dry weight basis)
2. 4 脂肪酸组成比较
如表 1 所示,共检测出 9 种脂肪酸,包括 3 种饱和
脂肪酸(SFA)、3 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 3 种多
不饱和脂肪酸(PUFA)。3 个藻株的脂肪酸组成没有
变化,但脂肪酸各组分含量发生了改变。SFA 以 MN-2
的含量较高(39. 16%) ,显著高于 MN-1(31. 2%)和出
发株(30. 38%) ;MUFA 以出发株(34. 4%)与 MN-1
(34. 7%)较高,显著高于 MN-2(30. 52%) ;n9 - MUFA
以出发株(11. 29%)较高,显著高于 MN-1(9. 56%)和
MN-2(9. 41%) ;PUFA 以 MN-1(34. 41%)与出发株
(35. 23%)较高,二者无差异,而出发株(35. 23%)显
著高于MN-2(30. 32%) ,差异显著;C20:5(n3)以 MN-
1 最高(28. 10%) ,比出发株(27. 59%)增加了 1. 81%,
差异显著(P < 0. 05) ,MN-2(22. 16%)明显低于出发
株(P < 0. 05) ,减少了 19. 71%;对于 n-6PUFA,MN-2
含量最高(8. 16%) ,出发株次之(7. 64%) ,MN-1 最低
(6. 31%)。
表 1 突变株与出发株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fatty acids of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mutants(%)
脂肪酸 出发株 MN-1 MN-2
C14:0 4. 13 ± 0. 22 4. 56 ± 0. 36 4. 83 ± 0. 28
C16:0 19. 22 ± 0. 38b 19. 08 ± 0. 46b 22. 12 ± 0. 23a
C16:1(n7) 23. 11 ± 0. 53b 25. 14 ± 0. 63a 21. 11 ± 0. 67c
C18:0 7. 03 ± 0. 33b 7. 22 ± 0. 49b 12. 21 ± 0. 24a
C18:1(n9) 8. 20 ± 0. 34a 6. 95 ± 0. 41b 7. 06 ± 0. 36b
C18:2(n6) 3. 10 ± 0. 14b 2. 02 ± 0. 16c 3. 97 ± 0. 33a
C20:4(n6) 4. 54 ± 0. 27 4. 29 ± 0. 34 4. 19 ± 0. 16
C20:5(n3) (EPA) 27. 59 ± 0. 18b 28. 10 ± 0. 17a 22. 16 ± 0. 38c
C22:1(n9) 3. 09 ± 0. 11 2. 61 ± 0. 24 2. 35 ± 0. 20
SFA 30. 38 ± 0. 68b 31. 2 ± 2. 13b 39. 16 ± 0. 06a
MUFA 34. 4 ± 0. 59a 34. 7 ± 1. 10a 30. 52 ± 1. 48b
n9 - MUFA 11. 29 ± 0. 45a 9. 56 ± 0. 25b 9. 41 ± 0. 32b
PUFA 35. 23 ± 0. 08a 34. 41 ± 0. 20ab 30. 32 ± 0. 34b
n3 - PUFA 27. 59 ± 0. 18b 28. 1 ± 0. 17a 22. 16 ± 0. 38c
n6 - PUFA 7. 64 ± 0. 02a 6. 31 ± 0. 09b 8. 16 ± 0. 17a
3 讨论
3. 1 紫外诱变对微绿球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不同的紫外诱变时间,获得了 6 个微
绿球藻突变株。其中紫外辐射 15 min 的突变株(MN-
1)和紫外辐射 20 min的突变株(MN-2)的生长速率均
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紫外辐射 15 min 的突变株 MN-1
尤为显著,此时微藻的生长速率达到了 0. 39,相对微
绿球藻出发株增加了 21. 08%;其余时间的紫外辐射突
变株的生长速率均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紫外辐射对微
藻基因的改变是非定向的,不同的紫外辐射引起的突
变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微藻突变株的生长速率也不
一样。
3. 2 生物量、粗蛋白、多糖及总脂的比较
突变株与出发株在生物量、粗蛋白和总脂含量上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本实验通过紫外诱变技术,得
到 2 株突变藻株,其生物量最高为 160. 3 mg /L,显著高
于出发株的 142. 3 mg /L。但低于 Ma 等[15]和 Kandiah
等[8]的报道,这种差异与出发藻株有关。3 株微藻的
粗蛋白含量为 32. 56% ~ 33. 01%,与黄旭雄等[4]测得
的蛋白含量稍有些出入。这可能与微藻的培养条件、
样品处理及检测条件的不同有关。而微藻多糖的研究
鲜有报道。微藻的总脂含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Fábregas等[16]指出微绿球藻总脂与光照有关,Chiu
等[17]报道的微绿球藻总脂含量为 22. 7% ~ 29. 7%,具
体与 CO2 的充入量有关。魏东等
[18]报道微绿球藻的
总脂含量占干重的 20% ~ 54. 5%,具体与氮源、N /P和
生长期有关。本试验测得的微绿球藻总脂肪含量为
23. 45% ~ 25. 75%,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但与 Yin
等[19]报道微绿球藻总脂 15. 50%、蒋霞敏等[10]报道微
绿球藻总脂 6. 52%有较大的差异。
紫外辐射引起微绿球藻生物量、粗蛋白、多糖、总
脂及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因为为微绿球藻吸收
紫外光后,微藻的 DNA 分子形成嘧啶二聚体,二聚体
的出现会减弱双键间氢键的作用,并引起双链结构扭
曲变形,阻碍碱基间的正常配对,使分子结构发生变
化,诱导微藻体内代谢过程的变化,从而产生上述参数
的变化。
3. 3 脂肪酸的比较
在 3 株微藻中均只检测到 9 种脂肪酸,与 Yin
等[19]报道的微绿球藻中检测到 31 种脂肪酸有较大出
入,这可能与微绿球藻的培养条件、样品处理及检测条
件的不同有关。3 株微藻均含有丰富的 16:0、16:1
(n7)、20:5(n3) ,其含量均高于 19. 08%,这与 Jane
85
第 31 卷第 1 期
2014 年 2 月
生 物 学 杂 志
JOURNAL OF BIOLOGY
Vol. 31 No. 1
Feb,2014
等[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与 Ma等[15]、Thi 等[9]报道
的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 16:0、16:1(n7)有出入。突变
株 MN-2 在 MAV 培养基中培养 7 d 的饱和脂肪酸
(SFA)含量为 39. 16%,显著高于出发株和突变株 MN-
1,而 Thi等[9]报道的微绿球藻 EMS突变株在 f /2 培养
基中培养 18 d 时 SFA 的含量可达 45. 9%,Ma[15]等报
道的微绿球藻重离子束诱变株在 BG-11 培养基中培养
5 d时 SFA的含量可达 58. 1%。3 株微藻的 MUFA 含
量为 30. 52% ~ 34. 7%,这与 Ma[15]等报道的微绿球藻
及其突变株的 MUFA 含量为 29. 7% ~ 38. 5%接近,但
与 Thi[9]等报道的微绿球藻及其随机突变株的 MUFA
含量 34. 8% ~ 45. 8%有差异。3 株微藻的 PUFA 含量
为 30. 32% ~ 35. 23%,其中 2 个突变株的总脂含量虽
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 PUFA 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这
与李秀波等[20]报道的微藻 PUFA含量随着其油脂含量
的增加而下降相符合。在 Ma[15]等的报道中也出现了
同样的趋势。3 株微藻的 EPA 含量为 22. 16% ~
28. 10%,远高于 Ma[15]等报道的微绿球藻及其突变株
EPA含量(6. 1% ~ 11. 8%) ,但 Yin[19]等报道的微绿球
藻的 EPA含量高达 38. 39 %,原因可能是培养条件、检
测方法及藻种的不同所导致的。
4 结论
本次研究从 6 株突变株中筛选出了 2 株生长率高
于出发株的藻株 MN-1 和 MN-2,并在指数生长末期对
其与出发株就生物量、粗蛋白、多糖、总脂及脂肪酸进
行了比较发现:MN-1 的生长速率增加 21. 08%,生物量
增加 14. 55%,粗蛋白含量增加 2. 54%,总脂含量增加
9. 81%,EPA增加 1. 81%,SFA 增加 2. 70%;MN-2 的
生长率增加 6. 25%,生物量增加 5. 62%,多糖增加
13. 26%,总脂增加 7. 93%,SFA增加 28. 9%。结合微
藻生长特性,并从生物量、粗蛋白含量、多糖含量、总脂
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等营养学角度综合考虑,通过紫外
诱变改良微绿球藻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Urano K,Maruyama K,Ogata Y,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BA-
regulated global responses to dehydration in Arabidopsis by metabolo-
mics[J]. Plant Journal,2009,57(6) :1065 - 1078.
[2]Attilio C,Alessandro A C,Erika Y O,et al.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n the growth and lipid content of Nanno-
chloropsis oculata and Chlorella vulgari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J].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2009,48(6) :1146 - 1151.
[3]Simone P,Sigurd S,Martin M. Pressurized fiuid extraction of po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from the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J]. Biomass and Bioenergy,2012,47(1) :474 - 482.
[4]黄旭雄,周洪琪,朱建忠,等.不同生长阶段微绿球藻的营养价
值[J].水产学报,2004,28(4) :477 - 480.
[5]蒋霞敏.温度、光照、氮含量对微绿球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
响[J].海洋科学,2002,26(8) :9 - 12.
[6]赵萌萌,王卫卫. He_Ne激光对钝顶螺旋藻的诱变效应[J]. 光
子学报,2005,34(3) :400 - 403.
[7]Jane C S,Alex L,Assaf S K,et al. A mutant of Nannochloropsis de-
ficient in eicosapentaenoic acid production[J]. Phytochemistry,
1995,40(3) :807 - 814.
[8]Kandiah A,Guruvaiah M,Milton S,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mi-
croalga Nannochloropsis sp. mutants for improved production of biofu-
els[J]. Applied Energy,2012,96 (1) :371 - 377.
[9]Thi T Y D,Jeffrey P O. Enhanced intracellular lipid in Nannochlo-
ropsis sp. via random mutagenesis and flow cytometric cell sorting
[J]. Algal Research,2012,1(1) :17 - 21.
[10]蒋霞敏,郑亦周 . 14 种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研究[J].水
生生物学报,2003,27(3) :243 - 247.
[11]Bligh E G,Dyer W J. A rapid method of lipid extraction and purifi-
cat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logy,
1959,37:911 - 917.
[12]Reiser S,Somerville C. Isolation of mutants of Acinetobacter cal-
coaceticus deficient in wax ester synthesis and complementation of
one mutation with a gene encoding a fatty acyl-coenzyme A reduc-
tase[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1997,179(9) :2969 - 2975.
[13]蒋霞敏,柳敏海,邢晨光. 不同生态条件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及
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7,31(1) :88 - 93.
[14]Chen Y C. The biomass and total lipid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twelve species of marine diatoms cultured under various environ-
ments[J]. Food Chemistry,2012,131(1) :211 - 219.
[15]Ma Y B,Wang Z Y,Zhu M,et al. Increased lipid productivity and
TAG content in Nannochloropsis by heavy-ion irradiation mutagene-
si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3,136:360 - 367.
[16]Fabregas J,Masdea A,Domnguez A,et al. The cell composition of
Nannochloropsis sp.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irradiances in semicon-
tinuous culture[J].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
gy,2004,20(1) :31 - 35.
[17]Chi S Y,Kao C Y,Tsai M T,et al. Lipid accumulation and CO2
utilization of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in response to CO2 aeration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9,100(2) :833 - 838.
[18]魏 东,张学成,隋正红,等. 氮源和 N /P 对眼点拟微球藻的
生长、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海洋科学,2000,24
(7) :45 - 50.
[19]Yin X W,Min W W,Lin H J,et al. Population dynamics,protein
content,and lipid composition of Brachionus plicatilis fed artificial
macroalgal detritus and Nannochloropsis sp. diets[J]. Aquacul-
ture,2013,380 - 383(4) :62 - 69.
[20]李秀波,徐旭东,孔任秋. 五种微绿球藻产油和产多不饱和脂
肪酸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0,34(5) :893 - 897.
95
第 31 卷第 1 期
2014 年 2 月
生 物 学 杂 志
JOURNAL OF BIOLOGY
Vol. 31 No. 1
Feb,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