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松口 蘑 Tm-3 菌 株 的紫 外 诱 变 育 种
陆佩丽1 , 李 慧1 , 钱秀萍2
(1.上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上海 200234;2.上海交通大学 药学院 , 上海 200240)
摘要:对松口蘑 (Tricholoma matsutake) Tm -3 出发
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处理 , 将菌丝体生长快且茂盛的诱变
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 , 比较菌丝体生长量和胞内多糖产
量 , 筛选出诱变株 Tm-3-21 为胞内多糖发酵的优质菌
株 , 其胞内多糖产量达 0.67mg/mL , 得率是 9.41%, 比出
发菌株提高 1.19倍。
关键词:松口蘑;紫外诱变;筛选
中图分类号:S64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 (2004) 06-0009-03
迄今为止已证明 100 多种真菌具有显著的抗肿
瘤活性[ 1-2] 。已研究开发的真菌多糖产品有香菇多
糖 、 灵芝多糖 、 云芝多糖等[ 3-4] 。据报道 , 外生菌
根真菌松口蘑 (Tricholoma matsutake)多糖 、 糖蛋
白具有相当强的抗肿瘤作用[ 5] 。
常见的担子菌菌种选育方法有自然选育 、 诱变
育种 、 杂交育种等[ 6] , 诱变育种仍是一个有效的方
法[ 7] 。在紫外诱变育种的过程中 , 最适宜的诱变对
象是单细胞 、 单核的个体 , 但担子菌孢子只有在一
定的季节 、 特定的生长周期才形成 , 因此可对其菌
丝片段进行诱变处理 , 以获得优质菌株。
国内对松口蘑主要有生理生态 、 营养要求和培
养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8] 。 本文对一株 Tricholoma
matsutake Tm-3 菌株进行了紫外诱变育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松口蘑 (Tricholoma matsutake)Tm
-3 菌株。
1.2 培养基 ①斜面培养基:PDA 培养基。 ②液
体培养基:葡萄糖 2%, 蛋白胨 0.5%, MgSO4·
7H2O 0.1%, KH4PO4 0.2%, pH 自然。
1.3 培养条件
1.3.1 斜面培养:28℃恒温培养 5 d。
1.3.2 液体培养:28℃、 140 r/min、 250 mL 三角
瓶中50 mL装量 , 恒温振荡培养 4 d
1.4 紫外诱变育种
1.4.1 紫外诱变:生理盐水洗涤活化的幼嫩菌丝
体片段 , 脱脂棉过滤后 , 充分振摇30 min , 将菌丝
体悬液置于15 W紫外灯下30 cm 处 , 分别照射不同
时间。诱变后的菌液梯度稀释后涂布 PDA平皿 ,
避光培养4 d 后观察结果。
1.4.2 菌株筛选:挑取紫外诱变后单菌落直径大 、
菌丝生长茂盛的菌落 , 转接于 PDA 培养基中 , 避
光培养 7 d 后 , 比较各诱变菌株的生长速度。筛选
出的诱变株经液体发酵培养后 , 分析各诱变菌株的
菌体生长量和胞内多糖产量。
1.5 分析方法
1.5.1 菌丝体干重:振荡培养后的发酵液抽滤 ,
菌丝体用蒸馏水洗涤 3 次 , 60℃烘干至恒重。
1.5.2 胞内多糖:菌丝体研磨成细粉 , (95±2)℃
水提 3 h , 加入 4 倍体积的φ=95%乙醇 , 置于 4℃
冰箱过夜 , 4 000 r/min离心 10 min , 沉淀物于 60℃
烘干至恒重。
1.5.3 胞内多糖得率:胞内多糖得率 (%) =胞
内多糖干重/菌丝体干重×100
图 1 紫外照射时间对Tm-3菌株存活率的影响
2 结果与讨论
2.1 Tm-3出发菌株的紫外诱变
活化培养后的菌丝片段分别紫外照射 5、 10、
15、 20、 25、 30 、 40 s , 结果见图 1。文献报道[ 9] ,
诱变处理剂量大时 , 杀菌率高 (90%~ 99%), 但
单位存活细胞中负突变菌株多 , 正突变菌株少 , 中
高剂量诱变处量时 , 杀菌率为 80%~ 90%, 单位存
活细胞中正突变株较多。所以本实验选取紫外照射
25 s (致死率为 88.36%)为菌株 Tm-3 诱变的处
理剂量。
2.2 Tm-3诱变菌株的菌体生长初筛
Tm-3 菌株经紫外照射处理后 , 诱变菌落菌丝
体生长发生变化 , 菌丝由白色变成浅黄褐色 , 菌落
中央的菌丝体生长浓密 , 边缘逐渐稀疏 , 颜色变
浅。少量菌落菌丝体生长不良 , 菌落较小。挑选菌
收稿日期:2004-05-24
通讯作者:钱秀萍 (电子信箱)qianxp@mail.sjtu.edu.cn。
9第 23 卷 第 6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04.06.004
落直径大, 菌丝生长茂盛的诱变株继续进行多次诱变
处理, 比较菌丝体生长速度 , 选取生长速度明显大于
出发菌株的14株诱变菌株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1。
统计分析表明:诱变株 Tm-3-1、 Tm-3-2 、
Tm-3-6、 Tm-3-9、 Tm-3-18 、 Tm-3-21 的
生长速度与出发菌株相比差异极显著 , 生长速度明
显快于诱变前的出发菌株。诱变株 Tm-3-12 、
Tm-3-17、 Tm-3-42、 Tm-3-46生长速度与出
发菌株相比差异显著 , 而诱变株 Tm-3-16、 Tm-
3-24 、 Tm-3-30、 Tm-3-40 的生长速度与出发
菌株相比差异不显著。
表 1 Tm-3诱变菌株的生长速度比较 mm/ d
菌株 生长速度 菌株 生长速度
Tm-3 5.11 Tm-3-18 6.21
Tm-3-1 5.93 Tm-3-21 7.00
Tm-3-2 6.07 Tm-3-24 5.29
Tm-3-6 7.07 Tm-3-30 5.43
Tm-3-9 5.79 Tm-3-40 5.50
Tm-3-12 5.64 Tm-3-42 5.57
Tm-3-16 5.50 Tm-3-46 5.71
Tm-3-17 5.71
表 2 Tm-3诱变菌株生长速度的数理统计分析 mm/ d
菌株
(Tm-3-x) Tm-3
X
1 2 6 9 12 16 17 18 21 24 30 40 42 46
T i 143 83 85 99 81 79 77 80 87 98 74 76 77 78 80
Ki 4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Xi 35.75 41.5 42.5 49.5 40.5 39.5 38.5 40 43.5 49 37 38 38.5 39 40
表 3 方 差 分 析 表
变异来源 df SS S2 F F0.05 F0.01
处理间 14 485.219 34.659 13.781** 2.404 3.522
处理内 17 42.750 2.515
总和 31 527.969
表 4 LSD 比 较 表
处理 Xi Xi-X(ck)
Tm-3 35.75
Tm-3-1 41.50 5.75**
Tm-3-2 42.50 6.75**
Tm-3-6 49.50 13.75**
Tm-3-9 40.50 4.75**
Tm-3-12 39.50 3.75*
Tm-3-16 38.50 2.75
Tm-3-17 40.00 4.25*
Tm-3-18 43.50 7.75**
Tm-3-21 49.00 13.75**
Tm-3-24 37.00 1.25
Tm-3-30 38.00 2.25
Tm-3-40 38.50 2.75
Tm-3-42 39.00 3.25*
Tm-3-46 40.00 4.25*
dfe=17 T0.05(双)=2.110 T0.01(双)=2.898
LSD0.05=2.110×1.539=3.247 LSD0.01=2.898×1.539
=4.460
2.3 Tm-3 诱变菌株的液体培养复筛
对生长速度与出发菌株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的 10
株诱变菌株进行发酵培养 , 比较它们的菌丝体生长
量和胞内多糖产量 , 结果见表 5。
表 5 菌丝体生长量及胞内多糖产量的分析
菌株 菌丝体干重(mg/mL)
胞内多糖
(mg/mL) 得率(%)
Tm-3 8.16 0.35 4.29
Tm-3-1 1.64 0.02 1.22
Tm-3-2 7.26 0.37 5.09
Tm-3-6 8.95 0.37 4.13
Tm-3-9 7.30 0.30 4.11
Tm-3-12 8.91 0.45 5.05
Tm-3-17 5.87 0.19 3.24
Tm-3-18 1.12 0.04 3.57
Tm-3-21 7.12 0.67 9.41
Tm-3-42 9.19 0.63 6.86
Tm-3-46 5.52 0.35 6.34
菌丝体的产量是获得更多真菌多糖的前提[ 10] 。
从表 5 可见 , 诱变株Tm-3-2 、 Tm-3-6 、 Tm-3
-9、 Tm-3-12 、 Tm-3-21 、 Tm-3-42 菌丝体
生长较好 , 菌体生长量都大于 7.0 mg/mL , 其中 Tm
-3-6 、 Tm-3-12 、 Tm-3-42 菌株与出发菌株
相比 , 菌丝体生长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但菌株
之间胞内多糖含量存在差异。诱变株 Tm-3-2、
Tm-3-6、 Tm-3-12 、 Tm-3-21、 Tm-3-42 胞
内多糖产量均大于出发菌株 , 尤以 Tm-3-21菌株
的胞内多糖产量最高 , 达 0.67 mg/ mL , 是出发菌株
的 1.9 倍 , 胞内多糖得率为 9.41%, 比出发菌株提
高 1.19 倍。因此 , 诱变菌株 Tm -3-21 是筛选获
得的液体深层发酵多糖的优质菌株。
10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23 , No.6
野 生 黄 伞 驯 化 栽 培 研 究
陈少珍 , 陈振妮 , 闭志强 , 苏国秀 , 陈丽新 , 蔡炳华
(广西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 , 南宁 530007)
摘要:取野生黄伞子实体菌肉组织分别接入不同配方的
分离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试验 , 对获得的次生菌丝体经 1
代母种扩转后 , 挑取各种颜色和各个生长阶段前端的少量菌
丝 , 初步确定了黄伞菌丝体的形态结构。通过驯化栽培试
验 , 该菌株生物性状稳定 , 无退化 、 变异现象。
关键词:野生黄伞;驯化
中图分类号:S6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 (2004) 06-0011-03
为了研究野生黄伞 (pholiota adiposa (Fr.)
Qué l.)的菌丝分离技术和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 笔
者进行了多次试验 , 成功地分离到黄伞菌丝体 , 进
行栽培试验并应用于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由广西融安县大乐乡一位农户提供, 提
供的子实体有两种①朵型正常, 生长健壮, 内菌幕刚
破成熟的新鲜子实体;②幼嫩无病虫的新鲜子实体。
1.1.2 分离培养基配方:①PDA;②马铃薯200 g ,
杂木屑50 g、 琼脂20 g、 葡萄糖 20 g、 磷酸二氢钾
3 g、 硫酸镁1.5 g 、 水1 000 mL;③马铃薯200 g、 蔗
糖 20 g、 蛋白胨 2 g、 酵母粉3 g、 磷酸二氢钾1 g、
硫酸镁0.6 g、 琼脂18 g、 水1 000 mL。
1.1.3 再生母种培养基配方:④马铃薯150 g , 麦
粒100 g (煮汁)、 葡萄糖20 g、 蛋白冻1.5 g、 磷酸
二氢钾0.5 g、 硫酸镁0.5 g , VB1 微量 、 琼脂20 g、
水1 000 mL , ⑤马铃薯200 g、 葡萄糖20 g 、 琼脂
20 g、 硫酸镁0.8 g、 磷酸二氢钾2 g、 水1 000 mL;
⑥马铃薯200 g、 杂木屑50 g、 琼脂20 g 、 葡萄糖
20 g、 磷酸二氢钾3 g、 硫酸镁1.5 g、 水1 000 mL。
收稿日期:2004-05-19
基金项目:广西农科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 (合同编号:2001010)
[ 参考 文 献]
[ 1] 闵三弟.真菌的抗肿瘤作用 [ J] .食用菌, 1990 ,
2:46.
[ 2] Petermann M.L., Hamilton M.G., Reilly H.C.The
basic proteins of Aspergillus fumigatuswith tumor-inhibiting
propertics [ J] .Arch.BioChem.&Biophys , 1952 , 37:
117.
[ 3] 杜宇野.香菇研究进展 [ J] .中国食用菌 , 1995 , 14
(4):9-11.
[ 4] 尤 新.功能性发酵制品 [M] .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 2000 , 115-135.
[ 5] IkeKawa T N , Uehara Y , Maeda M , et al., Autitumon
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s of edible mushrooms [ J] .Can-
cer Res.1969 , 29:734-735.
[ 6] 陈代杰, 朱宝泉.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与发酵控制技
术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1994 ,
121-155 , 244 , 249 , 269.
[ 7] 成亚利, 朱宝成 , 李亮亮等.金针菇原生质体紫外诱
变选育 [ J] .食用菌学报 , 1995, 3 (1):1-5.
[ 8] 曾东方.珍稀共生食用菌松口蘑的人工驯化 [ J] .中
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2 , 22 (6):24.
[ 9] 施巧琴 , 吴松刚.工业微生物育种学 [ M] .福州:
福建科学出版社 , 1991, 91.
[ 10] 尤 新 , 唐是雯 , 金宗濂.功能性发酵制品 [ 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0 , 99-109.
Breeding on the Strain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Tm-3 with Uv-irradiation
LU Pei-Li1 , LI Hui1 , QIAN Xiu-ping2
(1.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 Shanghai Teacghers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234 , China;2.School of Pharma-
cy ,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240 , China)
Abstract:The strain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Tm-3 was treated with uv-irradiation , then the strains which grew
rapidly and abundantly were screened.After analysese of their mycelial growth speeds , mycelial weight and 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 the strain Tm-3-21 , which 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production was 0.67mg/mL and production
ratio was 9.41 percent , was selected.Compared with the strain Tm-3 , its polysaccharide increased by 119 percent.
Key words:Tricholoma matsutake;Uv-irradiation;Breeding
11第 23 卷 第 6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