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龙须菜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全 文 :文章编号:1002-1728(2006)02-0079-02
龙须菜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刘春颖 ,孙伯铮 ,冉学忠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辽宁 铁岭 112616)
摘要:以龙须菜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 , 进行组培快繁研究。先筛选出 MS +6BA0.5+NAA0.5 的固体培
养方法 ,提高芽增殖量。然后在培养基成份不变的情况下 ,采用先固体 , 后固体与液体相结合的培养方法 , 可
以缩短继代时间 1/ 3 左右 ,繁殖速度提高 2 ~ 3 倍。
关键词:龙须菜;组织培养;液体培养基
中图分类号:S647.03 文献标识码:B
  龙须菜学名鲇鱼须(S milax sieboldii Miq)别名鞭杆
子菜 , 龙须草等。 分布辽宁 、吉林两个省份。生长于林
下 、灌丛 、山坡草丛中 , 是一种美味可口的山野菜。它的
嫩茎叶富含蛋白质 、胡萝卜素 、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
口感鲜美 ,食用 、药用价值都很高。由于龙须菜以其营养
丰富 ,绿色无公害 , 口味佳等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许多
农业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已开展了分类 、栽培 、品种选育等
研究 ,并开发出保鲜菜 、菜干 、菜罐头 、菜汁 、盐渍菜等深
加工产品 , 经济效益显著。但近年来我国对龙须菜资源
的开发利用尚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 基本上是自然生长
和采收 ,量很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 只有少部分采用
组培技术生产的龙须菜 , 但距离大面积推广还需一番努
力。我们多年研究 , 总结出龙须菜组培快繁技术 , 可使龙
须菜繁殖周期可缩短 1/ 3 , 且具有后代个体一致 、变异小
的特点。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
1.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选取当年新发的健壮枝条 , 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去掉
顶端幼嫩部分和叶片 ,剪成带腋芽的茎段放入三角瓶中。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75%的酒精浸摇 30 , 无菌水冲洗 1
次。0.1%升汞灭菌 8 min , 无菌水冲洗 4 ~ 5 次 , 将外植
体置于无菌过滤纸上吸干表面水分 , 切成带 1 个腋芽的
小段 ,并立即接种到培养基上。
1.2 培养基的配制及培养条件
以 MS 配合为培养基的基本成分 ,选取不同成分和不
同浓度的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进行调配 , 从中筛选出培
养龙须菜在诱导分化 、继代增殖 、生根移栽三个时期最适
宜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的外部条件为:温度 24 ±1 ℃ , 湿度 50% ~
60%,每天光照时间 10~ 12 h ,光照强度 1 500 ~ 2 000 lx。
2 试验步骤与结果
2.1 龙须菜的诱导分化培养
外植体在诱导培养中 ,接种 7 d 后 ,腋芽开始萌动 , 继
续培养 10 d左右 , 在叶腋处长出幼芽切下放入固体培养
基中 , 10 d 左右芽基部开始膨大 , 基部略有绿色愈伤组织
形成 ,大约经过 30 d 左右开始从基部分化出浅绿色小芽
点 ,并逐渐长成小芽丛。 利用龙须菜带腋芽的茎段作为
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分化 , 在同样的时间内 , 对愈伤
组织分化情况进行对比试验 , 经筛选龙须菜最适诱导培
养基为⑤号 MS+6BA 2 mg/ L+NAA 0.2 mg/ L+活性炭
0.5 g/ L , 琼脂浓度 7.0 g/ L , pH 值 5.8 , 高温高压灭菌消
毒。试验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龙须菜诱导分化的影响
培养基配方组成
(mg/ L)
调查瓶数
(个)
平均分化芽数
(个)
诱导率
(%)
①MS+6BA1.0+IBA0.1 10 15 30
②MS+6BA2.0+IBA0.2 10 68 136
③MS+6BA3.0+IBA0.3 10 75 150
④MS+6BA1.0+NAA0.1 10 120 240
⑤MS+6BA2.0+NAA0.2 10 145 290
⑥MS+6BA3.0+NAA0.3 10 36 72
  注:每瓶接种 5个芽
2.2 龙须菜的继代扩繁培养
将芽丛切成单个芽 , 再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中进行扩
繁培养。经过筛选龙须菜最适继代培养基为②号(MS +
6BA 0.5 mg/ L+NAA 0.5 mg/ L+活性炭 0.5 g/L), 琼脂
浓度 7.0 g/ L , pH 值 5.8 , 高温高压灭菌消毒。试验结果
见表 2。
在上述培养继代过程中 , 我们感到在固体培养过程
中 ,接种的愈伤组织增殖较慢 , 但增殖再生芽比较正常 ,
收稿日期:2005-06-20
辽宁农业科学 2006(2):79~ 80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于是尝试用②号(即 MS+6BA 0.5 mg/ L+NAA 0.5 mg/
L)培养基进行液体继代培养 , 液体培养基量不要太多 , 以
不淹没放入的愈伤组织块为准 , 在液体培养过程中 , 再生
芽数量比较多 , 生长比较正常 , 愈伤组织生长也比较迅
速 ,但长时间(20 d 以上)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 愈伤组织
颜色发黄 ,且有部分组织发黑 ,所以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后 ,我们将愈伤组织从液体培养基中取出 , 重新接入固体
培养基中培养继代 ,然后再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 如此
固体 、液体交叉循环培养 , 不但加快了培养速度 , 还缩短
了培养时间。试验结果(表 3)。我们发现 ,采用固 、液交
叉循环培养的方法 , 可以较上两种培养方法单独使用在
增殖数量上提高 3 倍 ,时间缩短三分之一。
2.3 龙须菜的生根培养
当愈伤组织诱导出的再生芽长到 1 ~ 2 cm 小苗时转
入生根培养基中 ,见表 4。
经过筛选龙须菜生根培养基为③号(1/ 4MS +IBA
0.2 mg/ L+IAA 0.3 mg/ L+琼脂 5.0 g/ L+活性炭 0.5
g/ L), pH 值 5.8 ,高温高压灭菌消毒。 10~ 15 d 可见根长
出 ,根长 0.5 ~ 1 cm 时移栽温室。
表 2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龙须菜继代增殖的影响
培养基配方组成
(mg/L)
调查瓶数
(个)
平均形成的芽数
(个)
芽繁殖率
(%)
①MS+6BA2.0+IBA0.2 10 130 260
②MS+6BA0.5+NAA0.5 10 240 480
③液体MS+6BA0.5+NAA0.5 10 85 170
  注:每瓶接种 5个芽或带芽愈伤组织
表 3 不同培养基方式对龙须菜继代增殖的影响
培养方式 调查瓶数(个) 培养天数 增殖株数
固体培养 10 30 330株
液体培养 10 20 1020株
  注:每瓶接种 5个芽或带芽愈伤组织
表 4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培养基配方组成(mg/ L) 调查瓶数(个) 根长(cm) 根的形态 根的条数(个)
① 1/ 2MS+NAA0.5+IBA0.5 10 0.5 根短 、粗 、脆无须根 2~ 3
②1/ 2MS+NAA0.6+IBA0.5 10 0.5~ 1 有须根 、无侧根 3~ 4
③1/ 4MS+IBA0.2+IAA0.3 10 1.0~ 1.5 发育完整 4~ 5
  注:每瓶接种 5株小苗
3 龙须菜试管苗移栽与管理
当龙须菜的幼苗长到 3 ~ 4 cm 以上时 , 要进行移栽。
具体做法是:将生根试管苗移至通风荫凉处 , 开瓶炼苗 1
~ 2 d后 , 取出小苗 , 洗去根部培养基 , 注意洗苗时手要
轻 ,不要伤根和损伤叶片 , 移栽到温室装有蛭石和草炭基
质(比例为 1∶1)的穴盘中 , 扣上塑料薄膜保湿 , 加扣遮荫
网。7 ~ 8 d 后逐渐通风 , 再炼苗 5 d 后 , 可完全放开。
10 d浇 1 次营养液 , 保证此期间的养分供应。 成活率在
95%以上。当穴盘内幼苗长到 5 cm 左右时 , 移至装有营
养土的营养钵(8 cm×8 cm)内 , 营养土的构成为大田土 、
腐熟农家肥 、腐殖土各占 1/3 ,并拌入防病菌的药剂 ,加扣
遮荫网 ,浇透水 , 保持空气湿度 80%左右。 当营养钵内幼
苗长至 15 ~ 20 cm 左右时 ,定植生产田。
4 结果讨论
4.1 本试验在进行扩繁时 , 选用了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相
结合的方法 ,克服了采取单独一种形式培养的褐化和增
殖慢的缺点 , 不但培养状态好 , 提高了繁殖速度 , 还缩短
了培养时间。另外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降低成本 ,易于清
洗。由于液体培养的时间短 , 营养成份不会用尽 , 还可重
复使用一次 ,节省了劳动力和成本 , 可谓一举多得。究其
原因 ,我们认为主要有单独采用固体培养的方式 , 缺点是
外植体或愈伤组织只有底部表面能接触培养基 , 吸收养
分 ,上表面则不能 , 造成细胞各部分营养浓度差异 , 影响
生长浓度。同时 ,外植体插入培养基后 , 气体交换不畅及
排泄物质(如单宁酸等)积累 , 影响组织吸收养分和造成
毒害。另外 ,组织受光不均匀 , 细胞群生长就不一致。 而
单独采用液体培养的方式 , 虽说组织块定期交替地浸在
液体里及暴露在空气中 , 有利于既吸收培养液又进行气
体交换 , 但长时间在液体培养基中 , 易导致组织块褐化 ,
外植体溢出的有毒物质就会长期滞留在液体培养基中 ,
对外植体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 只有不断变换培养条件 , 使
外植体始终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 , 才可大大减轻褐化。
更准确的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2 龙须菜的组培快繁 ,虽然已完成试验阶段 , 但距大
面积开发还有一定距离 , 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示
范推广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 1]  曹孜义 ,刘国民.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 M] .兰州:甘
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
[ 2]  李浚明 ,韩碧文.植物组织培养教程[ M] .北京:北京农业大
学出版社 , 1992.
[ 3]  孙清荣 ,孙洪雁 , 石荫坪 ,等.早熟杏幼胚子叶再生不定梢
[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2 ,(1):40~ 41.
[ 4]  李顺宝.中药别名速查大词典[ M ] .北京:学苑出版社 ,
1997.
[ 5]  王俐 ,龙春林.猫耳朵的组织培养[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3 , 39(3):233.
·80· 辽 宁 农 业 科 学                   200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