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狼毒(月腺大戟)醋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全 文 :狼毒( 月腺大戟) 醋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庄果1,2,汪兰云1,2,张永鑫1,2,彭稳稳1,2,李俊松1,2* ,蔡宝昌1,2,3*
(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2.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标准重点研究室,江苏 南京 210029;
3. 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61)
[摘要] 目的:研究狼毒( 月腺大戟) 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比色法,Kedde显色剂显色,测定醋制前
后狼毒饮片中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ODS柱 ( 4. 6 mm × 250 mm,5 μm) ,检测波长 290
nm,柱温 25 ℃,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 1 mL·min -1,同时测定醋制前后狼毒饮片中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的含量变
化。结果:狼毒饮片醋制后其毒性成分总内酯含量降低,由 0. 60 降至 0. 45 mg·g -1。有效成分狼毒乙素、狼毒丙素含量均有
不同程度提高;建立的特征图谱信息丰富,可以反映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规律。结论: 狼毒饮片醋制后化学成分发
生明显变化,其醋制后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可能与这些成分变化有关。
[关键词] 狼毒( 月腺大戟)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醋制
[稿件编号] 20120208001
[基金项目] 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项目( 200807039 ) ; 南京中
医药大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开放课题( 2011ZYX2-011)
[通信作者] * 李俊松,Tel: ( 025) 86798281,E-mail: lijunsong1964@
163. com; * 蔡宝昌,Tel: ( 025) 86798281,E-mail: bccai@ 126. com
狼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辛,性平,有毒,
有逐水祛痰,散结杀虫的功效。2010 年版《中国药
典》规定其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和狼毒大
戟[1]。月腺大戟 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 作为
狼毒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苯乙酮类、
萜类、黄酮等[2]。其中苯乙酮类是抗结核的主要有效
成分,包括狼毒乙素、狼毒丙素等[3],萜类中的内酯则
多具有毒性。狼毒生品药性峻烈,毒副性作用大,主
要表现为对皮肤及胃肠道的刺激,如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4],多外用。经醋制后,降低了毒性,内服用于
治疗结核、癌症、银屑病等[5]。目前,一般认为狼毒醋
制可降低其毒性,但其醋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尚
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 UV 和 HPLC 分别测定其总
内酯含量和狼毒乙素、狼毒丙素的含量,并建立其特
征图谱。通过研究饮片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
律,为进一步阐明狼毒炮制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1 材料
UV-2401PC紫外分光光度仪( 日本岛津公司) ,
Agilent 1100 四元泵全自动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仪
( Agilent 公司) ,DAD 检测器,AG285 电子天平 ( 瑞
士 METTLER公司) ,V800 旋转蒸发仪( 瑞士 BUCHI
公司) ,KQ-3200E 型超声清洗器 ( 昆山市超声仪器
有限公司) 。
狼毒药材购自安徽省亳州市药材总公司,经本
校中药鉴定教研室刘训红教授鉴定为大戟科大戟属
植物月腺大戟的干燥块根; 醋制饮片为本实验室按
2010 年版《中国药典》自制; 雷公藤甲素( 中国食品
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 111567-200201 ) ; 狼毒乙素、
狼毒丙素对照品为本实验室自制,经光谱法鉴定结
构,并用色谱法鉴定纯度分别为 99. 0%,98. 7% ; 甲
醇、乙醇为分析纯; 3,5-二硝基苯甲酸为化学纯; 水
为重蒸水。
2 方法与结果
2. 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狼毒中总内酯含量[6]
2. 1.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雷公藤甲素
对照品适量,加乙醇溶解,制成每 1 mL 含雷公藤甲
素约 0. 05 mg的溶液,即得。
2. 1.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生、制狼毒粉末( 过
6 号筛) 各 1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
入乙醇 25 mL,称定质量,超声处理 30 min,放冷,再
称定质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
滤液,即得。
2. 1. 3 Kedde试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 3,5-二硝基
苯甲酸和氢氧化钾适量,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入
60%乙醇溶解,制成 0. 02 g·mL -1溶液,临用前按
1∶ 1混合,即得。
·2932·
第 37 卷第 16 期
2012 年 8 月
Vol. 37,Issue 16
August,2012
2. 1. 4 测定方法 取雷公藤甲素对照品溶液 4
mL,置具塞试管中,加入 4 mL 的 Kedde 试液显色
后,用乙醇稀释至 10 mL,在冰浴中放置,以空白试
剂作为参比,于 540 nm处测定吸收度。另取供试品
溶液,同法测定。计算得总内酯的含量。
2. 1. 5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雷公藤甲素对照
品适量,加乙醇溶解,制成每 1 mL 约含雷公藤甲素
0. 1 mg的溶液,并用乙醇定量稀释成质量浓度分别
为 0. 01,0. 03,0. 05,0. 07,0. 09 g·L -1的对照品溶
液,按 2. 1. 4 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以质量浓度
( C,g·L -1 ) 为横坐标,吸光度( A) 为纵坐标进行线
性回归,回归方程 A = 13. 795C + 0. 150,r = 0. 999 8,
总内酯在 0. 01 ~ 0. 09 g·L -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 1. 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雷公藤甲素对照品
溶液,按 2. 1. 4 项下方法连续测定吸光度 6 次,计
算,结果对照品溶液吸光度 RSD 0. 35%。
2. 1. 7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精密称取 6 份,
按 2. 1. 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吸光度,计
算总内酯的质量分数为 0. 60 mg·g -1,RSD 1. 4%。
2. 1. 8 显色后溶液稳定性试验 取雷公藤甲素对
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放置于冰浴中分别于 0,2,
4,5,10,15,20 min 测定吸光度,计算。结果对照品
溶液吸光度 RSD 1. 0%,供试品溶液吸光度 RSD
1. 2%,表明溶液在冰浴中 20 min 内稳定性较好,对
测定结果影响较小。
2. 1. 9 回收率试验 取狼毒生品粉末 0. 5 g,平行
6 份,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雷
公藤甲素对照品适量( 与 0. 5 g 样品中各待测成分
的量相当) ,按 2. 1. 2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
2. 1. 4 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回收率,结果平均
回收率为 102. 7%,RSD 0. 88%。
2. 1. 10 样品测定 分别取狼毒生、制品,按 2. 1. 2项
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 2. 1. 4 项下方法测定吸光
度,按外标两点法以吸光度计算总内酯,狼毒生品、醋
制品中总内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 60,0. 45 mg·g -1。
2. 2 HPLC测定狼毒饮片醋制前后狼毒乙素、狼毒
丙素的含量及其特征图谱的建立[7-8]
2. 2. 1 色谱条件 Kromasil-ODS 色谱柱 ( 4. 6
mm ×250 mm,5 μm ) ; 检测波长 290 nm,柱温 25
℃。流动相乙腈( A) -水( B) ,梯度洗脱,0 ~ 15 min,
5% ~25% A; 15 ~ 22 min,25% ~ 45% A; 22 ~ 31
min,45% ~ 70% A; 31 ~ 50 min,70% ~ 100% A;
50 ~ 55 min,100% ~ 5% A。流速 1 mL·min -1 ; 进
样量 20 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各相邻色谱峰的
分离度大于 1. 5,分离度良好,满足定量要求。
2. 2. 2 供试液的制备 分别取狼毒生、制品粉末
( 过 6 号筛) 约 1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
密加入甲醇 25 mL,密塞,称定质量,超声处理( 功率
250 W,频率 40 kHz) 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
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续滤液用微孔滤
膜( 0. 45 μm) 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 2. 3 对照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狼毒乙素、狼
毒丙素 3. 00,3. 90 mg,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 50 mL
量瓶中,摇匀,即得狼毒乙素、狼毒丙素标准储备液。
精密量取狼毒乙素、狼毒丙素储备液各 5 mL 至 10
mL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即得对照品溶液。
2. 2. 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
0. 2,0. 4,0. 6,1,2,3. 5,5 mL,分别加甲醇定容至 5
mL,各取 20 μL进样,测定峰面积,以进样质量浓度
( mg·L -1 ) 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
线,狼毒乙素回归方程为 Y = 213 896X - 2 721. 2,
r = 0. 999 7,线性范围 1. 20 ~ 30. 0 mg·L -1 ;狼毒丙
素回归方程为 Y = 7 360. 9X - 152. 72,r = 0. 999 9,
线性范围 1. 56 ~ 39. 0 mg·L -1。
2. 2. 5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同一质量浓度狼毒
乙素( 0. 03 g·L -1 ) ,狼毒丙素( 0. 039 g·L -1 ) 对照
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 5 次,测定峰面
积,计算得其 RSD 分别为 0. 82%,1. 1%,表明仪器
精密度良好。
2. 2. 6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 2. 2. 2 项下供试品
溶液,分别在 0,2,4,6,8,12 h 进样,测定峰面积,狼
毒乙素、狼毒丙素峰面积 RSD分别为 1. 3%,1. 1%,
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12 h内稳定。
2. 2. 7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样品 6 份,按
2. 2. 2 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按 2. 2. 1 项下色谱条
件进样,测定峰面积,结果狼毒乙素、狼毒丙素 RSD
分别为 1. 3%,1. 5%,表明该测定方法重复性良好。
2. 2. 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含狼毒乙素
0. 067%,狼毒丙素 0. 009 7%的狼毒生品 0. 5 g,平
行 6 份,分别精密加入各对照品适量( 与 0. 5 g 生品
中各成分的量相当) ,按 2. 2. 2 项下的制备方法制备
供试品溶液,按 2. 2. 1 项下色谱条件分析,计算回收
率。结果狼毒乙素、狼毒丙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 6%,102. 8%,RSD分别为 1. 1%,1. 0%。
·3932·
第 37 卷第 16 期
2012 年 8 月
Vol. 37,Issue 16
August,2012
2. 2. 9 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取狼毒生品、制品,按
2. 2. 2 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及对照品溶液各 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上
述液相条件分别测定峰面积,生狼毒样品中狼毒乙
素、狼毒丙素质量分数分别为 0. 271,0. 045 mg·
g -1 ;醋狼毒样品中狼毒乙素、狼毒丙素质量分数分
别为 0. 349,0. 077 mg·g -1。
2. 2. 10 狼毒醋制前后特征图谱的建立 在上述液
相色谱条件下,测定狼毒生、制品样品,详细比较醋
制前后色谱图,选择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色谱峰为
共有峰,最终标定 18 个共有特征峰( 1 ~ 13,15,17 ~
20 号峰) ,通过与对照品对照,确定 10 号峰为狼毒
丙素,12 号峰为狼毒乙素。色谱特征信息见图 1,2。
2. 2. 11 狼毒醋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情况 通过特
征图谱的比较,发现醋制后狼毒乙素( 12 号峰) ,狼
毒丙素( 10 号峰) 含量有所增加,从峰面积变化情况
来看,6,10,12 号峰峰面积均有较明显增加; 2,3,4,
5,8,13,17,18,19 号峰峰面积均有所降低; 1,14,
16,20 号峰醋制后基本消失。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
与其炮制作用及炮制机制有密切的关系。
3 讨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内酯含量时,供试品溶
液制备过程中,比较了甲醇、乙醇、水等不同提取溶
剂及回流、超声等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提取时间
( 15,30,60,75 min) 对狼毒化学成分的提取效果,结
果表明,以用 95%乙醇为溶剂,超声提取 30 min 为
最佳提取条件。
本文用 HPLC-UV 建立了狼毒生、制饮片的特
征图谱,通过比较炮制前后的特征图谱,发现狼毒在
炮制过程中其化学成分发生了量变和质变,初步推
断其原因之一为狼毒中含有萜类化合物,而萜类化
合物对光、热、酸较敏感,在醋制过程中引起其氧化、
重排、聚合反应,导致结构的变化。这与其解毒增效
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 269.
[2] 赵亮. 液质联用在中药狼毒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应用[J]. 第二
军医大学学报,2007( 5) : 52.
[3] 张涵庆. 月腺大戟根中有效成分的研究[J]. 植物学报,1987,
29( 4) : 429.
[4] 宿树兰,丁安伟,段金廒. 大戟二萜醇酯类成分及其毒效关系
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 ( 4 ) :
67.
[5] 中医辞典编辑委员会. 简明中医辞典[M].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82: 253.
[6] 庄莹,宋敏,杭太俊,等. 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总内酯及雷公
藤内酯醇的测定[J]. 药物分析,2008,28( 1) : 36.
[7] 谢演晖,严小红,王灿坚,等. RP-HPLC 法测定月腺大戟狼毒
乙素的含量[J]. 中药材,2010,33( 4) : 568.
[8] 王灿坚,严小红,谢演晖,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狼毒中
岩大戟内酯 B 的含量[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
( 5) : 521.
·4932·
第 37 卷第 16 期
2012 年 8 月
Vol. 37,Issue 16
August,2012
Variation regularity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contained
in Euphorbia ebracteolata before and after roasting with vinegar
ZHUANG Guo1,2,WANG Lanyun1,2,ZHANG Yongxin1,2,PENG Wenwen1,2,LI Junsong1,2* ,CAI Baochang1,2,3*
( 1. College of Pharmacy,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46,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Standardard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
3. Nanjing Haichang Chinese Medicine Group Corporation,Nanjing 2100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riation regularity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contained in Euphorbia ebracteolata after vine-
gar processing. Method: The colorimetric method was adopted for determining the variation of total lactone content in toxic constituents
contained in E. ebracteolata decoction,with Kedde as the coloring reagent. The HPLC method was used for detecting the content varia-
tion of jolkinolide B and jolkinolide C,both were active constituents contained in E. ebracteolata decoction,before and after roasting
with vinegar,in which Kromasil-ODS column ( 4. 6 mm × 250 mm,5 μm) was adopted,with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of 290 nm,col-
umn temperature at 25 ℃,gradient elution with acetonitrile and water and the flow rate of 1. 0 mL·min -1. Result: After roasting with
vinegar,the total lactone content in E. ebracteolata was reduced from 0. 60 to 0. 45 mg·g -1,with active constituents,jolkinolide B
and jolkinolide C,increased to varying degrees. The established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contained risk information and could re-
flect the overall variation regularity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after roasting with vinegar. Conclusi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 ebracteolata show significantly changes,especially a reduced toxicity,after roasting with vinegar. The increase in its efficacy may
be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 of these constituents.
[Key words] Euphorbia ebracteolata; UV; HPLC; content determination; roasting with vinegar
doi: 10. 4268 /cjcmm20121610
[责任编辑 马超一]
·5932·
第 37 卷第 16 期
2012 年 8 月
Vol. 37,Issue 16
August,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