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PLC法同时测定三七花中人参皂苷Rb_1和三七皂苷Fe的含量



全 文 :HPLC法同时测定三七花中人参皂苷 Rb1 和三七皂苷 Fe的含量
张冰 ,陈晓辉 ,毕开顺*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沈阳 110016)
摘要 目的:建立 HPLC法同时测定三七花中人参皂苷 Rb
1
和三七皂苷 Fe2种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 Promosil-C
18
(4.6mm×250mm, 5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 -0.05%磷酸水溶液 , 梯度洗脱 ,流速 1.0mL· min-1 , 检测波长 203nm, 柱温
30 ℃。结果: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分别在 51.21 ~ 307.3 μg· mL-1(r=0.9995, n=6)和 50.94 ~ 305.6μg· mL-1(r=
0.9998, n=6)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 97.9% ~ 98.9%和 97.0 ~ 99.4%。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 、
快速 、准确 , 为三七花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三七花;人参皂苷 Rb1;三七皂苷 Fe;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1793(2010)02-0233-03
HPLC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ginsenosideRb1 and
notoginsenosideFeinflowerbudsofPanaxnotoginseng
ZHANGBing, CHENXiao-hui, BIKai-shun*
(SchoolofPharmacy, Shenya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 Shenyang11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developanRP-HPLCmethodfor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ginsenosideRb1 andno-
toginsenosideFeinflowerbudsofPanaxnotoginseng.Methods:TheanalysiswasperformedonaC18 column(4.6
mm×250mm, 5μm)withgradientelutionofacetonitrile-0.05% phosphoricacidsolutionataflowrate1.0 mL
min-1.TheUVdetectionwavelengthwas203nm, andthecolumntemperaturewassetat30℃.Results:Thelinear
rangewas51.21-307.3 μg· mL-1(r=0.9995, n=6)forginsenosideRb1 and50.94-305.6 μg· mL-1(r=
0.9998, n=6)fornotoginsenosideFe.Theaveragerecoveries(n=9)ofginsenosideRb1 andnotoginsenosideFe
were97.9%-98.9% and97.0-99.4%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methodisfoundtobesimpleandaccurate
forsimultaneousanalysisofginsenosideRb1 andnotoginsenosideFeinflowerbudsofPanaxnotoginseng, andpro-
videdareliablewayforevaluatingthequalityofit.
Keywords:flowerbudsofPanaxnotoginseng;ginsenosideRb1;notoginsenosideFe;RP-HPLC
  三七 [ 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
是我国著名的中药 ,主产于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 ,药
用部位主用根及根茎 ,具有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防
治心脑血管疾病 、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活
性[ 1] 。三七花中含有皂苷 、多糖 、黄酮 、氨基酸和挥
发油 [ 2]等多种化学成分 ,经药效研究表明 ,其抗高
血压的有效部位为总皂苷 。随着三七研究的进展 ,
开发利用三七的地上部分已引起人们重视 ,这对合
理利用三七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根据文献报
道的相关皂苷类化合物 HPLC含量测定方法 [ 3, 4] ,本
文最终确立了三七花中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的 HPLC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简便 、准确 ,重复性
好 。
1 仪器与试剂
Shimadzu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 , CLASS
-VP色谱工作站;AB135 -5十万分之一天平
(METTLERTOLEDO仪器有限公司);人参皂苷 Rb1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 110704 -
200318),三七皂苷 Fe为自制(HPLC归一化法测定
纯度 >99.0%);购于各地的三七花药材共 8批 ,经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孙启时教授鉴定为三七
(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花;甲
—233—药物分析杂志 ChinJPharmAnal2010, 30(2)
* 通讯作者 Tel:(024)23986016;E-mail:bikaishun@yahoo.com
醇 、乙腈 、磷酸均为色谱纯 , 水为二次重蒸水 (自
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对照品
人参皂苷 Rb1 11.38 mg和三七皂苷 Fe11.32mg,置
于 10 mL量瓶中 ,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摇匀 ,
即得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三七花药材粉末(过
40目筛)约 0.2 g,精密称定 ,精密加入 50%甲醇 20
mL,称定重量 , 80℃水浴加热回流 0.5 h,放冷 ,再称
定重量 ,用 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摇匀 ,滤过 ,
取续滤液即得 。
2.3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Promo-
silC18(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 -
0.05%磷酸水溶液 ,梯度洗脱(0 ~ 3 min, 32∶68;3 ~
8min, 32∶68※33∶67;8 ~ 20min, 33∶67※40∶60);流
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 ℃;
进样量:20μL。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 ,理论塔板数
按人参皂苷 Rb1 和三七皂苷 Fe计算均不低于
10000。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与其相邻峰之
间分离度均大于 1.5。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
的拖尾因子在 0.95 ~ 1.05之间。见图 1。
图 1 对照品(A)与样品(B)色谱图
Fig1 Chromatogramsofreferencesubstances(A)andsample(B)
1.人参皂苷 Rb
1
(ginsenosideRb
1
) 2.三七皂苷 Fe(notoginsen-
osideFe)
2.4 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 “ 2.1”项的
混合对照品储备液适量 ,用甲醇将人参皂苷 Rb1配
制成浓度分别为 51.21, 102.4, 153.6, 204.8, 256.1,
307.3 μg·mL-1 , 将三七皂苷 Fe配制成浓度分别
为 50.94, 101.9, 152.8, 203.8 , 254.7, 305.6 μg·
mL-1的系列对照品混合溶液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
分别进样分析 ,记录各色谱图 。以色谱峰面积Y为
纵坐标 ,对照品浓度 X(μg· mL-1)为横坐标绘制标
准曲线 。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的回归方程
分别为:
Y=4.906×103X-3.993×104 r=0.9995
Y=2.690×103X-3.427×103 r=0.9998
线性范围分别为 51.21 ~ 307.3 μg· mL-1和 50.94
~ 305.6 μg·mL-1。
2.5 精密度试验 取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
的对照品混合溶液照 “ 2.3”项下色谱条件测定 ,连
续进样 6次 ,记录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的峰
面积 ,计算 RSD分别为 2.4%和 2.8%。
2.6 重复性试验  称取同一样品(No.1)粉末 6
份 ,每份约 0.2 g,精密称定 ,按 “2.2”项下方法制备
供试品溶液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 ,结果人参
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的平均含量(n=6)分别为
1.53%和 0.98%, RSD分别为 2.5%和 2.1%。表
明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
2.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 ,室温下放
置 ,分别于 0, 2, 4, 8, 12, 24 h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
定 ,计算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2.3%和 2.7%。。结果表明 ,供试品溶液在
24 h内基本稳定 。
2.8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三七花样品(No.
1)粉末 9份 ,每份 0.1g,精密称定 ,分别按样品中人
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含有量的 50%, 100%,
150%,精密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适量 ,按 “ 2.2”项
下方法制备所需溶液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
20 μL,记录色谱峰 ,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 1。
表 1 回收率结果(n=3)
Tab1 Resultofrecovery
成分
(component)
加入量
(added)
/mg
平均回收率
(meanrecovery)
/%
RSD
/%
人参皂苷 Rb1 0.768 97.9 1.0
(ginsenosideRb1) 1.536 97.9 2.8
2.304 98.9 1.5
三七皂苷 Fe 0.498 97.0 1.0
(notoginsenosideFe) 0.995 99.4 2.9
1.493 98.7 1.5
2.9 样品测定 取购于各地的三七花干燥药材粉
末 ,按 “ 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在上述色谱
条件下进行分析 ,按外标法分别计算人参皂苷 Rb1
和三七皂苷 Fe的含量 。结果见表 2。
—234— 药物分析杂志 ChinJPharmAnal2010, 30(2)
表 2 样品的测定结果(%, n=3)
Tab2 Determinationresultsofthesamples
编号
(No.)
购买地
(origins)
人参皂苷Rb1
(ginsenoside
Rb1)
三七皂苷Fe
(notoginsenoside
Fe)
1 云南文山(Wenshan, Yunnan) 1 1.54 1.00
2 2 1.66 0.67
3 河北石家庄(Shijiazhuang, Hebei) 1.75 1.01
4 山东烟台(Yantai, Shandong) 1.67 1.31
5 江苏南京(Nanjing, Jiangsu) 1.38 0.83
6 陕西西安(Xian, Shaanxi) 1.39 2.61
7 贵州贵阳(Guiyang, Guizhou) 1.69 1.10
8 江西南昌(Nanchang, Jiangxi) 1.69 0.70
3 讨论
3.1 本实验考察了冷浸 、超声和回流 3种提取方
法 ,结果表明 ,回流法提取皂苷的效率最高。随后 ,
又考察了提取溶剂(水 、不同浓度甲醇 -水 、甲醇 、
不同浓度乙醇 -水 、乙醇)、溶剂用量 、提取时间 、提
取次数 ,经单因素循环进行优选 ,选定了本文的溶液
制备方法 。该方法提取完全 ,简单易行 ,样品前处理
操作简便省时 ,能降低因操作带来的误差。
3.2 本实验曾尝试用乙腈 -水和乙腈 -磷酸水溶
液等度洗脱分离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Fe2个
化合物 ,但由于两者极性不同 ,其保留行为差别较
大 ,且干扰成分较多 ,最终选定乙腈 -磷酸水溶液梯
度洗脱 ,缩短分离时间 ,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3.3 对于在三七根药材中常见的三七皂苷 R1、人
参皂苷 Rg1和人参皂苷 Re,在三七花药材中均未检
测到。
3.4 实验结果显示 ,购于各地的三七花药材中 ,人
参皂苷 Rb1含量差异不大 ,而三七皂苷 Fe含量差异
较大 ,说明三七花药材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大差异 。
这可能与三七花药材的来源 、产地 、采收期等有关。
参考文献
1 SONGJian-ping(宋建平), ZENGJiang(曾江), CUIXiu-ming
(崔秀明), etal.Studiesonchemicalconstituentsfromrhizomesof
Panaxnotoginseng(Ⅱ)(三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Ⅱ)).JYun-
nanUniv(云南大学学报), 2007, 29(3):287
2 XUCong(胥聪), WEIJun-xian(魏均娴).Astudyonthechemi-
calconstituentsoftheessentialoilsfromflower-budsofPanaxnoto-
ginseng(三七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WestChinaMedJ(华西
药学杂志), 1992, 7(2):79
3 GaoXianfu, DanMo, ZhaoAihua, etal.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
saponinsinflowerbudsofPanaxnotoginsengusinghighperformances
liquidchromatography.BiomedChromatogr, 2008, 22:244
4 ZHOUYing-chun(周迎春), ZHAOHuan-qing(赵怀清), LIANG
Ning(梁宁), etal.DeterminationofthecontentsofginsenosideRg1 ,
Re, Rb1 andthenotoginsenosideR1 inthetotalnotoginsenosidesof
thePanaxnotogineseng(Burk.)F.H.ChenbyHPLC(高效液相色
谱法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 Rg1 、Re、Rb1 与三七皂苷
R1的含量).JShenyangPharmUniv(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3,
20(1):27
(本文于 2009年 5月 12日修改回)
—235—药物分析杂志 ChinJPharmAnal2010,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