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PLC同时测定红药凝胶中人参皂苷Rg_1、Rb_1和三七皂苷R_1含量



全 文 :2.2.11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测定含量样品 5
份(批号 021205),分别精密加入适量腺苷对照品 ,
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处理 ,依次测定 ,计算腺苷的
回收率 ,见表 5。
表 5  腺苷回收率试验(批号 021205)
样品中腺苷
的量 /mg
加入量
/mg
测定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值
回收率 /%
RSD
/%
0.509 0.500 1.003 98.80
0.520 0.500 1.020 100.0
0.507 0.500 1.004 99.40 99.60 0.62
0.512 0.500 1.009 99.40
0.517 0.500 1.019 100.4
2.2.12 样品测定 取 3批不同批号的样品 ,按供
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处理 , 依次测定 , 含量分别为:
2.10、2.09、2.08mg/粒。根据对上述 3批样品中腺
苷的含量测定情况 ,现暂定本品每粒含腺苷不得低
于 1.6 mg。
3 讨论
由于蝉花菌丝体粉胶囊是由蝉拟青霉 Paecilo-
mycescicadae(Miquel)Samson发酵菌种 CH99015发
酵分离的产物制成 ,与中国药典收载的 “金水宝胶
囊 ”(由发酵虫草菌粉 Cs-4制成的硬胶囊)在有效
成分的组成上比较接近 ,因此在研究中参考了 《中
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金水宝胶囊”项下的鉴别方
法和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它相关文献[ 3-6] ,在研究中 ,
结合蝉花菌丝体粉胶囊自身的特点进行改进 ,最终
确定符合本产品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薄
层色谱图显示该方法具有专属性 ,重现性好 ,斑点清
晰 ,分离度好。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显示该方法
重复性好 ,回收率显示测定结果准确 ,可靠。
参考文献: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8:175.
[ 2]  秦 葵 ,陈红英.蝉花的研究概论 [ J] .基层中药杂志 , 2002,
16(6):54-55.
[ 3]  张莅峡 ,韩 薇 ,刘 泓.八种动物药的氨基酸分析及薄层扫
描鉴定 [ J] .中药材 , 1990, 13(1):11-14.
[ 4]  吕武清 ,颜华荣 ,龙新华.薄层扫描法测定金水宝胶囊中腺苷
的含量 [ J] .中草药, 1996, 27(1):14-15.
[ 5]  张敏如 ,洪 亮 ,郭 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虫草菌粉
和金水宝胶囊中腺苷的含量 [ J] .中草药 , 1994, 25(2):658-
660.
[ 6]  中国药典 [ S] .一部.2000:499.
HPLC同时测定红药凝胶中人参皂苷 Rg1 、Rb1 和三七皂苷 R1 含量
胡克菲 1, 2 ,  张卫华 2 ,  郑清娉 2 ,  杜玉开1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030 ;2.北京因科瑞斯生物制品研究所 , 北京
102209)
收稿日期:2009-01-21
作者简介:胡克菲(1975-),女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药物分析。 Tel:(010)82271393E-mail:kefeihu@163.com
关键词:红药凝胶;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三七皂苷 R1;HPLC
摘要:目的:建立红药凝胶中同时测定人参皂苷 Rg1、Rb1和三七皂苷 R1的方法。方法:以三七中的人参皂苷 Rg1 、Rb1和
三七皂苷 R1为指标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 采用 IntersilC18柱(4.6mm×150 mm, 5 μm);以乙腈为流动相 A,以
水为流动相 B, 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 1.5mL/min;检测波长为 203nm。结果: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Rb1
和三七皂苷 R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0.37 ~ 3.70 μg、0.52 ~ 5.20 μg、0.15 ~ 1.50 μg,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6.02%(RSD为
0.68%);99.19%(RSD为 0.13%);97.25%(RSD为 1.12%)。结论:该方法重现性较好 ,可同时测定人参皂苷 Rg1 、Rb1
和三七皂苷 R
1
的含量 ,能较好的控制成品质量。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09)09-1382-04
  红药凝胶是由三七 、白芷 、土鳖虫 、硫酸软骨素 、
盐酸苯海拉明等十三味组成 ,具有祛瘀生新 ,活血止
痛的功效 ,用于跌打损伤 ,筋骨瘀痛。方中三七为君
药 ,该药材具有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等多种功效 [ 1] 。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其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具有耐
缺氧 、降血糖血脂 、改善微循环 、增强机体免疫力 、抗
1382
2009年 9月
第 31卷 第 9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September2009
Vol.31 No.9
炎 、抗衰老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因此 ,我们确定以
三七总皂苷中的 3个主要化学成分人参皂苷 Rg1 、
Rb1和三七皂苷 R1作为红药凝胶的质量控制指标 ,
并进行了一系列方法学考察 ,建立了以高效液相色
谱法 ,同时测定以上 3个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 。该
方法能有效地控制红药凝胶的质量。
1 仪器与试药
仪器:岛津 LC-2010高效液相色谱仪。
试剂:乙腈 为色谱 纯 (迪马 公司 , 批号:
20030102);高纯水。
对照品:人参皂苷 Rg1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提供 ,批号 0703— 9812);人参皂苷 Rb1
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 批号
110704— 200217);三七皂苷 R1对照品 (中国药品
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批号 0745-200006)。均为含
量测定用 ,纯度在 98%以上。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选择 色谱柱:IntersilC18柱(4.6
mm×150 mm, 5 μm);以乙腈为流动相 A,以水为流
动相 B,按表 1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 。
表 1  梯度洗脱顺序
时间 /min 流动相 A/% 流动相 B/%
0~ 15 20※40 80※ 60
  流速为 1.5mL/min;检测波长为 203 nm。理论
板数按三七皂苷 R1峰计算应不低于 2 000。此条件
下人参皂苷 Rg1 、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R1色谱
峰与其它杂质峰分离较好 ,阴性无干扰。对照品与
供试品溶液及阴性样品溶液色谱图分别见图 1 ~ 3。
图 1 对照品溶液 HPLC色谱图
1.三七皂苷R1  2.人参皂苷 Rg1 3.人参皂苷 Rb1
2.2 试验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人参皂苷
Rg1对照品 、人参皂苷 Rb1对照品和三七皂苷 R1对
照品各适量 , 加甲醇制成每 1 mL含人参皂苷 Rg1
0.15mg、人参皂苷 Rb1 0.15mg和三七皂苷 R1 0.05
mg的混合溶液 ,即得 。
图 2 供试品溶液 HPLC色谱图
1.三七皂苷 R
1
 2.人参皂苷 Rg
1
  3.人参皂苷 Rb
1
图 3 阴性样品溶液 HPLC色谱图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 ,混匀 ,取
约 2g,精密称定 ,加硅藻土 4g,拌匀 ,置具塞锥形瓶
中 ,精密加入甲醇 50 mL,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功率
250 W;频率 40 KHz)30 min,放冷 ,用甲醇补足减失
的重量 ,滤过 ,精密量取续滤液 25 mL,蒸干 ,残渣加
水 60 mL,分次溶解并移入分液漏斗中 ,用水饱和的
正丁醇振摇提取 5次(30、30、20、20、20 mL),合并
正丁醇液 ,用氨试液洗涤 3次(30、30、20 mL),弃去
氨试液 ,正丁醇液用水洗涤 2次 ,每次 30 mL,弃去
水液 ,合并正丁醇液 ,蒸干 ,残渣加乙醚洗涤 2次(5
mL, 5 mL),弃去乙醚液 ,残渣挥干 ,加甲醇溶解 ,并
移至 10m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用微
孔滤膜(0.45 μm)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 。
2.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除三七外的其它
药材 ,按处方及制备工艺制得缺三七的阴性样品 ,再
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制备阴性样品溶液 ,即
得。
2.3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称取人参皂苷 Rg1、
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R1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溶
解并稀释 , 制得浓度分别为 0.185 mg/mL、0.260
mg/mL和 0.075 mg/mL的对照品溶液 。分别精密
吸取该溶液 1、2、5、7、10 mL,置于 10 mL的量瓶中 ,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各进样 20 μL,连续进样 2
次 ,测定峰面积 ,以进样量为横坐标 ,色谱峰峰面积
1383
2009年 9月
第 31卷 第 9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September2009
Vol.31 No.9
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并以进样量对峰面积进行
线性回归 ,计算回归方程分别为人参皂苷 Rg1:Y=
535 290X-2 790.7, r=0.999 9、人参皂苷 Rb1:Y=
199 719X-1 586.4, r=0.999 9、三七皂苷 R1:Y=
229 856X + 54.456 , r=0.999 9;说明人参皂苷
Rg1 、人参皂苷 Rb1 、三七皂苷 R1分别在进样量 0.37
~ 3.70 μg之间 、0.52 ~ 5.20 μg之间 、0.15 ~ 1.50
μg之间 ,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浓度对照品溶液 ,在相同
色谱条件下重复进样 5次 ,结果人参皂苷 Rg1 、人参
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R1 的 RSD分别为 1.89%、
1.39%、0.65%。
2.5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制备供试品溶液 ,
于制备后 0、2、4、 8、12、 24 h对供试品溶液进行测
定 ,结果表明 ,人参皂苷 Rg1 、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
皂苷 R1的 RSD分别为 1.79%、1.35%、1.72%,结
果表明 ,本品在 24 h内测定结果基本稳定 (RSD<
2%)。
2.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批号 20040412)
6份 ,按样品含量测定方法测定 ,结果表明 ,人参皂
苷 Rg1的平均含量为 2.184 9 mg/g、人参皂苷 Rb1
的平均含量为2.053 6mg/g、三七皂苷 R1的平均含
量为 0.373 9mg/g, RSD分别为 1.95、1.73、2.48%,
说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样品(批号
20040412),取约 1 g,分别精密称定 ,平行称取 6份 ,
加硅藻土 2g,拌匀 ,各加入一定量的人参皂苷 Rg1 、
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R1对照品 ,在所确定的
HPLC条件下进行测定 。以外标一点法计算人参皂
苷 Rg1的量 ,结果见表 2。根据重复性试验可知 ,样
品中人参皂苷 Rg1的平均含量为 2.184 9mg/g。
表 2  人参皂苷 Rg1回收率测定结果
取样量
/g
样品含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总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
率 /%
RSD
/%
0.980 8 2.142 9 1.98 4.037 9 95.70
0.990 5 2.164 1 1.98 4.056 8 95.59
1.000 3 2.185 6 1.98 4.074 5 95.40
96.02 0.68
0.999 7 2.184 2 1.98 4.079 6 95.73
0.998 3 2.181 2 1.98 4.098 8 96.85
1.034 8 2.260 9 1.98 4.178 3 96.84
  以外标一点法计算人参皂苷 Rb1的量 ,结果见
表 3。根据重复性试验可知 ,样品中人参皂苷 Rb1
的平均含量为 2.053 6 mg/g。
表 3  人参皂苷 Rb1回收率测定结果
取样量
/g
样品含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总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
率 /%
RSD
/%
0.980 8 2.014 2 2.01 4.021 9 99.89
0.990 5 2.034 1 2.01 4.024 7 99.04
1.000 3 2.054 2 2.01 4.041 0 98.84
99.19 0.73
0.999 7 2.053 0 2.01 4.048 6 99.28
0.998 3 2.050 1 2.01 4.060 7 100.03
1.034 8 2.125 1 2.01 4.096 0 98.06
  以外标一点法计算三七皂苷 R1的量 ,结果见表
4。根据重复性试验可知 ,样品中三七皂苷 R1的平
均含量为 0.373 9mg/g。
表 4  三七皂苷 R1回收率测定结果
取样量
/g
样品含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总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
率 /%
RSD
/%
0.980 8 0.366 7 0.39 0.743 2 96.53
0.990 5 0.370 3 0.39 0.745 0 96.06
1.000 3 0.374 0 0.39 0.752 1 96.95
97.25 1.12
0.999 7 0.373 8 0.39 0.752 9 97.21
0.998 3 0.373 2 0.39 0.753 8 97.57
1.034 8 0.386 9 0.39 0.773 8 99.20
  由以上结果可知 ,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
和三七皂苷 R1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 96.0% ~
99.0%之间 ,且 RSD均小于 2%,说明该方法准确可
靠。
2.8 样品测定  取 6 批样品 (批号分别为:
20040412、 20040415、 20040419、 20050507、
20050511、20050516),分别按正文含量测定项下的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在色谱
条件下测定人参皂苷 Rg1 、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
苷 R1的含量 ,并计算总量 ,结果见表 5。
3 讨论
3.1 本试验参考了有关文献报道 [ 2-5] ,对供试品溶
液制备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考察。
3.1.1 提取溶媒的考察 根据三七的化学性质和
文献报道 ,选择对甲醇 、乙醇 、70%乙醇为提取溶媒 ,
考察结果表明甲醇的提取率最高 ,故选用甲醇作为
提取溶媒 。
3.1.2 提取方式的考察 在提取溶媒确定后 ,对几
种提取方法 ,即静置过夜 、回流提取 、超声处理进行
了比较 ,结果表明回流提取 1 h和超声处理 30 min
提取率基本一致 ,因超声处理操作简便 ,故确定提取
方式为超声处理 30 min。
3.1.3 提取时间的考察分别对超声处理 15、30、45
1384
2009年 9月
第 31卷 第 9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September2009
Vol.31 No.9
表 5  样品测定结果
批号 人参皂苷Rg1 /mg/g
人参皂苷
Rb1 /mg/g
三七皂苷
R1 /mg/g
样品总含量
/mg/g
平均含量
/mg/g RSD/%
20040412
0.415
0.441
2.327
2.325
1.827
1.828
4.57
4.59 4.58
20040415
0.427
0.421
2.357
2.355
1.841
1.826
4.63
4.60 4.62
20040419
0.450
0.448
2.353
2.374
1.902
1.909
4.71
4.73 4.72 1.06
20050507
0.470
0.468
2.270
2.286
1.865
1.870
4.61
4.62 4.62
20050511
0.464
0.454
2.270
2.276
1.864
1.871
4.60
4.60 4.60
20050516
0.472
0.465
2.263
2.255
1.887
1.874
4.62
4.60 4.61
min的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超声处理 30
min即可提取完全。
3.2 本试验采用 HPLC法同时测定红药凝胶中的
人参皂苷 Rg1 、人参皂苷 Rb1和三七皂苷 R1含量 ,
该法分离度好 ,灵敏度高且稳定性好 ,可较好的控制
该成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 S] .一部.2005:10-11.
[ 2]  严克俭 ,刘华钢 , 赖茂祥 , 等.三七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04, 10(5):16-18.
[ 3]  黄国兴.三七胶囊中人参皂苷 Rg1 的含量测定方法 [ J] .现代
医药卫生 , 2006, 22(22):3486.
[ 4]  杨雪梅 ,刘 旭 ,刘艳山 ,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中三七
皂苷 R1及人参皂苷 Rg1 、Rb1 的含量 [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5, 3(8):55-56.
[ 5]  武国顺 , 丁艳芬 , 杨 冬 , 等.HPLC测定血塞通肠溶滴丸人
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 、三七皂苷 R1 的含量 [ J] .中成药 ,
2006, 28(10):33-35.
乙肝扶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崔淑莲 1 ,  蒋建斌 2 ,  喻祖青2
(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663;2.广州市广杏堂药业有限公司 , 广东 广州 510000)
收稿日期:2008-07-14
作者简介:崔淑莲(1967-),女 ,工程师 ,研究方向:药物分析。 Tel:(020)22305984
关键词:乙肝扶正片;TLC;HPLC;质量标准;丹参酮 IIA;丹酚酸 B
摘要:目的:建立乙肝扶正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 TLC法对乙肝扶正片中何首乌 、虎杖 、麻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 ,采用
HPLC法对丹参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何首乌 、虎杖 、麻黄等药味的相应斑点 ,丹参酮 IIA
在 20 ~ 10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90% , RSD为
1.00%(n=5)。丹酚酸 B在 30 ~ 15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7), 平均加样回收
率为 98.94%, RSD为 0.904%(n=5)。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乙肝扶正片的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09)09-1385-05
  乙肝扶正胶囊为卫生部药品标准收载品种 , 由
何首乌 、虎杖 、肉桂 、丹参 、人参 、当归等味中药组成 ,
具有补肝肾 、益气血之功 , 用于乙型肝炎 , 临床应
用较广。但其质量控制方法显得较为薄弱。乙肝扶
正片是由胶囊剂而来 ,与原剂型处方相比 ,处方比例
未变 ,能保证两种剂型在生药服用量上完全一致。
1385
2009年 9月
第 31卷 第 9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September2009
Vol.31 N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