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乌药叶的毒理实验研究



全 文 :[ 作者简介] 陶曙 ,男 ,大专 ,电话:13306506485 , E-mail:t aoshuzzl47@homai l.com
乌药叶的毒理实验研究
陶曙1 ,江月仙2  (1.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0;2.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6)
[ 摘要]  目的:观察乌药叶的安全性。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结果:在遗传毒性试验中的 Ames 试验各浓
度下 ,无论是否加入 S9混合液 , 回变菌落数均未大于自发回变数的 2 倍 ,并且未见剂量-反应关系。而各阳性对照组均显示强
烈的诱变作用。在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 , 试验组动物在各试验剂量下 , 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出现率 、PCE/成熟红细胞
(RBC)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 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05), 显示强烈
的致突变作用;在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 , 阴性对照组的精子畸形率为 1.98%, 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的精子畸形率为
5.24%,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而试验 3 个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分别为2.04%、2.00%、2.08%, 与阴性
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鼠 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比较 , 乌药叶 3 个剂量组大鼠的一般情况 、体质
量 、食物利用率 、血液学 、血液生化学 、脏体比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乌药叶属实际无毒级 , 未见遗传毒性 ,长
期服用是安全的。
[ 关键词]  乌药叶;毒理学;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28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5213(2008)18-1548-04
Study on toxicology of leaf of Lindera aggreqata
TAO Shu
1 , JIANG Yue-x ian2(1.Hangzhow Xiao shan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 Zhejiang Hang zhou 310000 ,
China;2.Zhejiang P rov ince M edical Academy o f Science , Zhejiang H ang zhou 310016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 rve the safety of L indera ag gregata leav es.METHODS Acute tox icity tests w ere conduc-
ted maximal to ler ance method.RESULTS The male and female mice fed by MTD>10.0 g·kg-1)w ere actually beloned g to
non- to xic level.Among all the differ ent level in Ames test of the genetic to xicity experiments , reg ardless of whether o r not to
join S9 mix ture liquid , the change counts w ere no more than the spontaneous return o f v ariables tw o times , and no measur e-re-
sponse relationship could be obse rved.And the positiv e contr ol g roup show ed str ong mutagenic effects.In bone ma rrow micr o-
nucleus test of animals in all test do se , the PCE appear ance rate and PC E/ PBC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 l gr oup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 ence(P>0.05), w hile the positive compa red with the negative contro l g roup , the difference w as signif-
icant (P<0.05) and show ed the strong mutagenic effect.Tests in mice spe rm abno rmality in the nega tive contr ol g roup
show ed the abnorma lity ra te o f 1.98%.The po sitive control g roup(cyclopho sphamide used by the g roup)showed the rate of
5.24%, and result that compa red w ith the negative on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thr ee g roupg w ith dif-
fer ent o f level medicine show ed the spe rm abno rmality rate of 2.04%、 2.00% and 2.08%, which didn t show the significant
diffe rence(P>0.05).The result show ed that fo r ra ts 30 d fed by Lindera aggregate leave s in the no rmal condition their
weight 、fo od efficiency hemato log y blo od chemistry histopa tho lo gy w ere no rmal.CONCLUSION L indera aggregate leaves be-
long to the non- to xic level , no gene tic toxicity , and can be used fo r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leaf o f Combined Sp icebush ;to xicolo gy;safety
  乌药是我省道地中药材之一 ,具有理气散寒止
痛之功能 ,传统都以其根块入药 ,中国药典 2005 年
版及前几版 ,均明确规定乌药的干燥块根入药 ,未载
入其茎叶入药[ 1] 。实际上乌药的茎叶亦有良好的药
用价值 ,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如元代的《汤液本草》
认为它有“理气通淋”的作用 ,可治疗小便淋漓不禁 。
明朝刘文泰编《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乌药叶及根
嫩时采作茶片 ,炙碾煎服 ,能补中益气 ,止小便滑
数” 。目前在临床上将其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前
列腺肥大等已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为此 ,本研究根据
卫生部 2003年颁布的《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的要求 ,对乌药叶进行了系列
毒理实验研究 ,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安全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乌药叶由浙江天台山乌药生物工程有
限公司提供 ,根据该公司生产的“乌药精茶”的剂量
推算 ,人体推荐摄入量为 14 g·d-1 ,相当于0 .23 g·
kg
-1·d-1(人体质量以 60 kg 计)。
·1548·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年第 28卷第 18期 Chin H osp Pharm J , 2008 Sep , Vol 28 , No.18
1.2 试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 ,断乳 SD大鼠 ,清洁
级 ,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动
物合格证号:SCXK(沪)2003-0003 。
1.3 急性毒性试验 ♀♂小鼠各 20只 , 18 ~ 22 g 。
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 ,一次性灌胃给予 ,染毒剂量为
10.0 g·kg-1 ,灌胃容量0 .4 mL·(20 g)-1 。具体配
制方法:称取试验样品 10 g ,煎煮成 20 mL 溶液 。
试验前动物禁食(不禁饮水)16 h ,记录动物的中毒
表现及死亡情况 ,连续观察 14 d。
1.4 遗传毒性试验
1.4.1 Ames试验 采用常规平板掺入法 ,将乌药
叶煎煮液配制成 8 ,40 ,200 ,1 000 ,5 000 μg/皿进行
试验 ,分别在顶层琼脂中加入0.1 mL 试验菌株增菌
液 、0 .1 mL 受试物溶液和0.5 mL S9混合液(需要代
谢活化时),混合后倒入底层培养基平板上。同时做
未处理对照 、溶剂对照和阳性对照(TA 97a [-S9 ] :500
μg/皿阿的平;TA 98 [ -S9 ] :6.0 μg/皿正定霉素;
TA 100 [ -S9 ]和 TA 102 [ -S9 ] :1 .0 μL/皿甲基磺酸
甲酯;TA 97a [ +S9 ] 、TA 98 [ +S9 ] 及 TA 100 [ +S9 ] :
10.0 μg/皿 2-氨基芴;TA 102 [ +S9 ] :50.0 μg/皿 1 ,
8-二羟基蒽醌)。实验在同条件下重复一次 。
1.4.2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小鼠各 25只 , 25
~ 30 g 。样品灌胃给予 。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5组 ,
阴性对照组(纯化水)、乌药叶2.5 , 5.0 ,10.0 g·kg-1
组 ,阳性对照(环磷酰胺 , 40 mg·kg-1)组 。以0 .4
mL·(20 g)-1 2次灌胃(间隔 24 h),第 2次灌胃后 6
h取胸骨制片镜检。
1.4.3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小鼠 25只 , 25 ~ 35
g 。样品灌胃给予。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5组 ,阴性对
照组(纯化水)、乌药叶2 .5 , 5.0 ,10.0 g·kg-1组 ,阳
性对照(环磷酰胺 ,40 mg·kg-1)组。以0 .4 mL·(20
g)-1灌胃 ,连续 5 d ,每天 1 次 ,于首次灌胃后第 35
天取双侧附睾制片镜检。
1.5 30 d喂养试验
1.5.1 动物及分组 断乳 SD大鼠 80只 ,按体质
量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0只 , ♀♂各 10只 。受试物
经饲料掺入给予。设:正常对照组 ,给予全价营养配
合饲料;乌药叶低中高 3 个剂量组 , 14 , 21 , 28 g·
kg
-1(相当于推荐剂量的 60 ,90 ,120倍)。动物单笼
饲养 ,自由摄食摄水 ,连续观察 30 d ,结束喂养。
1.5.2 观察指标 (1)一般情况:每天观察动物一
次。(2)生长发育状况:分别于试验的第 7 , 15 , 22 ,
30天称重一次。每周加饲料 2 次 ,称重记录;并记
录撒失的饲料量。(3)血象 、血生化检查:于试验第
30天 ,股动脉取血进行血红蛋白 ,红细胞 、白细胞 、
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分类测定及总蛋白(TP)、白蛋
白(ALB)、谷丙转氨酶(A LT)、谷草转氨酶(AST)、
葡萄糖(GLU)、肌酐(CR)、尿素氮(BUN)、胆固醇
(T-CHE)及三酰甘油(TG)测定 。(4)脏器质量及
病理组织学检查:试验结束 ,大鼠采用股动脉放血处
死 ,立即解剖进行大体检查;称取肝 、脾 、双侧肾和睾
丸 ,分别计算脏体比;以甲醛液固定肝 、肾 、脾 、胃 、十
二指肠 、卵巢 、睾丸。石腊包埋切片 , HE 染色进行
病理组织学检查。
1.6 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用 SAS
6.12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的比较。
2 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 灌胃给予受试物后 ,未见明显
中毒症状 ,14 d内动物无死亡 。因此认为该受试物
对不同性别小鼠的急性毒性 M TD>10.0 g·kg-1 。
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
2.2 遗传毒性试验
2.2.1 Ames试验 结果见表 1。在本试验的各浓
度下 ,无论是否加入 S9混合液 ,回变菌落数均未大
于自发回变数的 2倍 ,并且未见剂量-反应关系。而
各阳性对照组均显示强烈的诱变作用 。根据 Ames
试验结果判断标准 ,本次试验测试的乌药叶未见致
突变作用 。
2.2.2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结果见表 2。试验组
动物在各试验剂量下 ,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出
表 1 乌药叶 Ames 试验结果( x ±s , n=3)
Tab 1 Results of Ames test by L indera aggregata leaves( x±s , n=3)
剂量/μg/皿 T A 97a-S9
T A97a
+S9
TA 98
-S 9
TA 98
+S 9
TA 100
-S9
TA 100
+S9
T A 102
-S 9
T A 102
+S 9
8 139±13 137±8 34±7 39±6 141±10 145±12 254±23 257±30
40 135±10 143±19 31±6 34±13 150±16 156±17 262±28 260±35
200 131±8 134±14 37±7 40±11 147±5 153±21 249±34 268±33
1 000 142±12 145±16 38±4 44±8 154±15 149±17 251±28 264±37
5 000 144±17 141±9 36±6 39±10 146±13 152±18 257±37 272±25
未处理对照 138±15 145±8 36±13 41±8 145±10 153±12 259±17 268±27
溶剂对照 141±13 134±19 40±11 38±8 150±14 156±15 267±29 270±33
阳性对照 2 056±172 1 613±194 823±87 2 152±250 1 980±175 1 656±215 2 186±236 809±104
·1549·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年第 28卷第 18期 Chin H osp Pharm J , 2008 Sep , Vol 28 , No.18
表 2 乌药叶对骨髓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 x±s)
Tab 2 Effect of bone ma rrow micr onucleus test by Lindera
aggregata leave( x±s)
性别 剂量组/ g·kg -1
微核 PCE/RBC
观察PCE
个数
微核率
/ ‰
观察 PCE
个数
PCE
/RBC
雄 2.5 5×1 000 1.4±0.6 5×200 0.97±0.06
5.0 5×1 000 1.6±0.6 5×200 0.97±0.05
10.0 5×1 000 1.6±0.9 5×200 0.95±0.05
阴性对照 5×1 000 1.4±0.6 5×200 0.98±0.06
阳性对照 5×1 000 19.2±5.6 5×200 0.76±0.04
雌 2.5 5×1 000 1.2±0.8 5×200 0.93±0.05
5.0 5×1 000 1.6±0.6 5×200 0.92±0.06
10.0 5×1 000 1.4±0.9 5×200 0.93±0.04
阴性对照 5×1 000 1.2±0.4 5×200 0.94±0.05
阳性对照 5×1 000 21.4±4.0 5×200 0.73±0.05
现率 、PCE/成熟红细胞(RBC)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
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5)。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
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 <0.05),显示强烈的
致突变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在本次试验剂
量下未见致突变作用 。
2.2.3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结果见表 3。阴性对
照组的精子畸形率为1 .98%,阳性对照组(环磷酰
胺组)的精子畸形率为5.2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
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试验 3个剂量组的精
子畸形率分别为2.04%, 2.00%, 2.08%,与阴性对
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说明未见该受
试物对小鼠精子有遗传毒性 。
2.3 30 d喂养试验
2.3.1 一般情况 整个试验期间 ,动物毛色正常 ,
未见行为异常 ,无死亡发生 。
2.3.2 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见表 4。各
剂量组大鼠的发育状况良好 ,其体质量增长及食物
利用率等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
2.3.3 血象 、血生化检查 大鼠各剂量组的血红蛋
白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和丙氨酸转氨酶 、血糖 、总蛋
白 、白蛋白 、血清三酰甘油 、胆固醇 、肌酐 、尿素氮等
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无统计学意义 。
2.3.4 对大鼠脏体比的影响 乌药叶对大鼠脏体
比的影响见表 5。各组的肝质量/体质量 、脾质量/
体质量 、肾质量/体质量 、睾丸质量/体质量比与对照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表 3 乌药叶对小鼠精子畸形率的影响
Tab 3 Effect of mice spe rm abno rmality te st by Lindera agg regata leav e
组 别 剂量/mg·kg -1
动物数
/只
受检精子
数/个
畸形类型数/个
无钩 香蕉形 胖头 无定型 尾折叠 双头/尾
畸变精子
数/个
畸形率
/ %
阴性对照组 0 5 5×1 000 15 11 8 65 0 0 99 1.98
乌药叶 2 500 5 5×1 000 14 10 11 67 0 0 102 2.04
5 000 5 5×1 000 16 12 8 64 0 0 100 2.00
10 000 5 5×1 000 16 11 10 67 0 0 104 2.08
环磷酰胺对照组 40 5 5×1 000 40 33 26 159 2 0 260 5.20
表 4 乌药叶对大鼠体质量和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x±s , n=10)
Tab 4 Effect of SD mouse weight food efficiency hemato log y by L indera ag gregata leav e( x±s , n=10)
 组别 第 0天 第 7天 第 15天 第 22天 第 30天 体质量增重/ g 食物利用率/ %
♀对照组 69.9±3.5 104.6±9.6 139.8±16.1 170.0±19.6 197.6±20.7 127.7±17.6 24.0±2.8
♀低剂量组 70.3±4.1 109.3±10.2 150.5±14.1 181.9±17.1 211.3±19.5 141.0±18.1 25.1±2.0
♀中剂量组 70.6±3.3 106.8±12.1 144.0±13.9 177.2±17.2 205.9±21.2 135.3±19.4 24.0±2.3
♀高剂量组 70.2±4.0 108.1±11.7 146.3±14.1 176.0±15.4 206.3±20.8 136.1±17.4 24.8±3.0
♂对照组 71.6±4.3 121.4±9.6 173.0±12.5 216.1±15.4 256.4±18.8 184.8±15.9 30.7±2.3
♂低剂量组 70.9±3.6 129.5±11.6 181.4±17.9 226.6±23.0 270.3±22.7 199.4±21.1 31.4±3.2
♂中剂量组 70.4±3.9 126.3±12.8 180.1±18.0 224.3±22.2 267.6±27.4 197.2±24.2 32.0±1.9
♂高剂量组 71.1±3.3 127.9±11.8 177.7±13.5 216.0±18.1 255.1±24.6 184.0±21.6 30.9±2.6
表 5 乌药叶 30 d 喂养试验对大鼠脏体比的影响(%, x±s ,
n=10)
Tab 5  Effect of rate SD mouse w eight on body/ o rgan by
L indera ag gregata leav es(%, x±s , n=10)
 组别 肝/体 脾/体 肾/体 睾丸/体
♀对照组 3.71±0.28 0.31±0.07 0.79±0.11
♀低剂量组 3.76±0.35 0.34±0.08 0.82±0.09
♀中剂量组 3.79±0.26 0.31±0.08 0.83±0.13
♀高剂量组 3.69±0.35 0.33±0.09 0.78±0.13
♂对照组 3.52±0.43 0.29±0.07 0.72±0.07 0.99±0.10
♂低剂量组 3.61±0.30 0.30±0.07 0.75±0.09 1.04±0.07
♂中剂量组 3.58±0.26 0.29±0.05 0.73±0.10 1.03±0.08
♂高剂量组 3.60±0.34 0.28±0.04 0.75±0.13 1.06±0.08
2.3.5 组织病理学检查 大体解剖时 ,对照组及乌
药叶低 、中 、高 3个剂量组大鼠肝 、肾 、脾 、胃 、十二指
肠 、卵巢 、睾丸在体观察未见异常 ,因此仅选高剂量
组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镜下可见对照组有 1例雄
性和 1例雌性大鼠肝细胞呈轻度肿胀 ,另有 1例雌
性大鼠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高剂量组有 2例雄性
大鼠肝细胞呈轻度脂肪变性 ,各有 1例雄性和 1例
雌性大鼠肝细胞呈轻度肿胀 ,肝窦轻度扩张充血;其
余各例大鼠肝细胞未见变性坏死 ,肝小叶结构完整 ,
肝窦未见明显扩张。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 ,对
照组有 2例雄性大鼠 、高剂量组中有 2例雌性大鼠 ,
·1550·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年第 28卷第 18期 Chin H osp Pharm J , 2008 Sep , Vol 28 , No.18
肾间质可见灶性炎细胞浸润 ,其余各例大鼠未见肾
小球细胞数明显增多 ,毛细血管管腔无扩张 ,肾小管
上皮细胞无明显变性坏死 ,未见管型。脾脏组织病
理学检查表明 ,对照组及试验组中各例大鼠外覆薄
层结缔组织 ,脾脏红 、白髓清楚 ,中央动脉居脾小体
中央 ,脾小体与脾小梁均属正常 。胃组织病理学检
查结果显示 ,对照组有 2例雌性大鼠 、高剂量组各有
2例雄性和 1例雌性大鼠 ,可见黏膜上皮细胞部分
脱落 ,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 ,其余大鼠胃各层结构清
晰 ,黏膜上皮无变性坏死 ,黏膜下层固有腺体无萎
缩 、增生或化生 ,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无扩张充血 ,肌
层结构完好 ,浆膜无炎性浸出物 。十二指肠组织病
理学检查表明 ,对照组各有 2例雌性和 1例雄性大
鼠 、高剂量组有 2例雄性大鼠 ,可见黏膜上皮细胞部
分脱落 ,黏膜层有少量炎细胞浸润 ,其余各例各层结
构清晰 ,黏膜上皮无脱落 ,黏膜下层未见炎细胞浸
润 ,肌层结构完好。雄性成年鼠睾丸曲细精管对照
组和高剂量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雌性成年鼠卵
巢内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及排卵后形成的黄体
或白体 ,对照组和高剂量组间比较未见明显的病理
差异 。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
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生物学差异 ,
提示乌药叶对肝 、肾 、脾 、胃 、十二指肠 、卵巢 、睾丸无
明显损伤作用 。
3 讨论
乌药系樟科山胡椒属植物 ,其膨大块根入药 ,具
有温中散寒 、理气止痛的功效。乌药叶在民间及临
床上被广泛使用 ,具抗菌 、消炎作用[ 2] ,药理研究表
明其含有去氢香樟内酯 、羟基香樟内酯 、乌药内酯 、
山柰酚和 β谷甾醇 ,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乌药叶中
分离[ 3] ,说明乌药叶的药用价值很高。乌药叶的大 、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均大于10 .0 g·kg-1量 ,属实
际无毒;小鼠微核试验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Ames
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 30 d喂养试验结果未发现
实验动物出现中毒症状 ,经解剖及组织学观察也未
见异常病理改变 ,对大鼠体质量 、食物利用率 、血象 、
血生化 、脏体比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说
明乌药叶属实际无毒级 ,未见遗传毒性 ,长期服用是
安全的。
参考文献:
[ 1]  周仰青 ,陈庆辉 ,洪可俊.乌药药用部位考证[ J] .时珍国医国
药 , 1999 , 10(4):320.
[ 2]  张茂江.乌药叶的临床应用[ J] .四川中医 , 1994 , 12(5):18.
[ 3]  张朝凤 ,孙启时 ,王峥涛.乌药叶化学成分研究[ J] .中国中药
杂志 , 2001 , 26(11):765-767.
[收稿日期] 2008-03-28
[ 作者简介] 杨彩琴 ,女 ,硕士 ,教授 ,电话:0311-6265627 , E-m ail:yang caiqin@163.com
间尼索地平与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杨彩琴1 ,王静1 ,林玉龙1 ,李建强2  (1.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 , 河北 石家庄 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 2007 届毕业
生)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摩尔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水溶液对间尼索地平溶解度的影响 ,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温度对包合反
应的影响 ,测定包合反应的表观稳定常数。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进行研究。结果:间尼索地平溶解度随羟丙基-β-环糊精浓
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包合物的热力学参数为■H =25.70 kJ·mo l-1 , ■S=144.2 J·mo l-1·K-1 , 且不同温度下的■G 均
小于零。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提高间尼索地平的溶解度 , 相溶解度曲线属 A L型 ,羟丙基-β-环糊精与间尼索地平形成摩
尔比为 1∶1的包合物。包合反应为吸热反应 , ■G 随温度的升高负值增大 ,说明温度升高 ,形成包合物的自发倾向增大。
[ 关键词]  间尼索地平;羟丙基-β-环糊精;相溶解度;包合物;热力学
[中图分类号] R943.4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213(2008)18-1551-03
Thermodynamic study on inclusion complex of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with m-nisoldipine
YANG Cai-qin , WAN Jing1 , LIN Yu-Long1 , LI Jian-qiang2(1.Pharmaceutical Co lleg e , H ebei Medical Univer sity ,
Hebei shijiazhuang 050017 , China;2.Graduate of pharmaceutical colleg e of 2007 , Hebei Medical Unive rsity ,H ebei Shijiazhuang
050007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 ate the inclusion comple x formation of m-nisoldipine(m-Nis)w ith hydro xpropy-β-cyclo-
dex trin(HP-β-CD)in aqueous solution.The effect o f tempe rature on the reaction w as studied thr ough thermodynamics.The
·1551·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年第 28卷第 18期 Chin H osp Pharm J , 2008 Sep , Vol 28 , No.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