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槐耳颗粒防治可手术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全 文 :△通信作者
槐耳颗粒防治可手术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
回顾性队列研究
关若丹1,郑远2,陈前军1△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1乳腺科,2 心血管二科(广州 510120)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槐耳颗粒的干预治疗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短期复发转移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
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可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 165 例,比较巩固期接受槐耳颗粒干预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复
发率及生存情况,并对观察组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 25(7 ~
4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 0. 03% 和 0. 10%,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 05) ;对照组出现“有症状内脏转移”7 例,观察组 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观察
组无复发生存时间为(21. 34 ± 9. 17)个月,对照组为(18. 36 ± 9. 5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
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为(21. 42 ± 9. 18)个月,对照组为(19. 57 ± 9. 5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观察组无复发生存时间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用槐耳”是“复发”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9. 60,P = 0. 002)。结论 槐耳颗粒有降低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率的趋势,以及延长早期乳腺癌患者无复发
生存时间的优势。
【关键词】 乳腺癌;槐耳颗粒;复发转移
中国人口协会于 2010 年 2 月 1 日发布的《中国乳
腺疾病调查报告》显示,2003—2009 年内,我国城市乳
腺癌患者病死率增长了 38. 91%,已经成为威胁妇女健
康最大的疾病。尽管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认
识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诊疗技术飞速进步,但是仍有
近 50%的患者在术后 5 年内出现复发转移,而这种复
发转移的高峰出现在术后 2 年内[1]。本研究以可手术
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槐耳颗粒防治乳
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的疗效,从而为降低乳腺癌患者复
发转移率及病死率,寻求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4 年 5 月 1 日至 2006 年 1 月 1 日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收治的可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
165例,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观察组 77 例,年
龄 32 ~85 岁,平均(49. 64 ±10. 91)岁;对照组 88 例,年
龄 26 ~ 78 岁,平均(49. 24 ± 11. 77)岁;两组患者临床
分期、手术方式、内分泌治疗反应性情况见表 1,上述
资料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观察组
与对照组病例均为巩固期[手术后化疗和(或)放疗结
束 1 周后开始的 5 年期间[2]]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且于我院门诊定期就诊复
查(每 6 个月 1 次)。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接受相应的局
部治疗(手术及放疗)和系统治疗(辅助化疗和内分泌
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术(表 1)。辅
助化疗方案主要采用含蒽环类药物和(或)紫杉类药
物的联合化疗。内分泌治疗绝经前主要用药为三苯氧
胺,绝经后主要用药为芳香化酶抑制剂或三苯氧胺,本
研究中没有接受卵巢抑制治疗的患者。观察组在上述
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巩固期治疗期间加用槐耳
颗粒(主要成分:槐耳菌质)口服,20 g /次,3 次 /d,连
续服用 3 ~ 6 个月。
表 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及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例
项目
观察组
(n =77)
对照组
(n =88)
P值
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 P值
分期
Ⅰ期 17 23 0. 118 0. 070 0. 373
Ⅱ期 36 49
Ⅲ期* 24 16
术前辅助治疗方式
化疗 14 16 0. 687 - 0. 670 0. 392
化疗 +内分泌治疗 1 0
手术方式
改良根治术 73 84 0. 692 0. 060 0. 442
保乳手术 4 4
内分泌治疗反应性
ER(+)/PR(+) 54 68 0. 300 0. 142 0. 068
ER(-)PR(-) 23 20
HER2
- / ± / + 48 57 0. 736 0. 570 0. 468
+ + 9 10
+ + + 20 21
* 仅纳入 T3N1M0 患者
1. 3 随访方法 患者每 6 个月到我院门诊复查 1 次,
包括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全血分析、
·0941· 广东医学 2011 年 6 月 第 32 卷第 11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ne. 2011,Vol. 32,No. 11
DOI:10.13820/j.cnki.gdyx.2011.11.029
肝肾功能、胸部 X 线摄片、腹部 B 超、乳腺彩超;每 12
个月进行乳房钼靶 X 线检查 1 次;口服三苯氧胺且未
切除子宫的患者每 12 个月盆腔检查 1 次。记录复发
转移例、数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由专人将
结果登记备案,记录时间从治疗第 1 天开始,随访至
2007 年 6 月 1 日。观察终点为观察期结束或者患者
死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 0 统计软件,计量资
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采用 logistic 回
归分析以及 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 1 复发转移率 中位随访时间为 25(7 ~ 42)个月,
11 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无死亡病例。出现“有症状
内脏转移”者对照组比观察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
双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 3. 842,P = 0. 063) ,
单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47)。见表 2。
表 2 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 例(%)
项目
观察组
(n = 77)
对照组
(n = 88)
2 值
P值
双侧 单侧
皮肤软组织、骨或无
症状内脏转移
1(1. 3) 2(2. 3)
有症状内脏转移 1(1. 3) 7(7. 9)
合计 2(2. 6) 9(10. 2) 3. 842 0. 063 0. 047
2. 2 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 无复发生存时
间指从手术后的第 1 天开始至第 1 次发现复发或转移
的时间。总生存时间指手术后第 1 天开始至死亡或末
次随访的时间。中位随访时间 25(7 ~ 42)个月,观察
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比对照组延长,且两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而两组的总生存时间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见表 3。
表 3 两组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比较 (珋x ± s)个月
项目 无复发生存时间 总生存时间
观察组 21. 34 ± 9. 17 21. 42 ± 9. 18
对照组 18. 36 ± 9. 54 19. 57 ± 9. 53
t值 2. 034 1. 264
P值 0. 044 0. 208
2. 3 影响复发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患者的病理分期、
手术方式、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以及 HER2 表达情况
与复发转移无显著相关性。见表 1。
2. 4 观察组无复发生存时间相关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
析 回归系数 = - 8. 775,P = 0. 779,OR = 0,“服用槐
耳”是“复发”的保护因素,模型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2 = 9. 60,P = 0. 002)。见表 4。
表 4 观察组无复发生存时间相关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项目 回归系数 Wald值 P值 OR值 95. 0% CI
“服用槐耳” -8. 775 0. 079 0. 779 0. 000 0. 000 ~ 6. 44 × 1022
常数项 -2. 428 48. 745 0. 000 0. 088
3 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也是
导致女性癌性死亡的二号杀手[3]。所有的乳腺癌患者
都存在早期复发转移的风险,有近 50%的患者在术后
5 年内出现复发转移,而这种高峰出现在术后的 2 年
内[1,4]。相对于局部复发和对侧乳房转移,远处脏器的
转移是 2 年复发高峰期最常见的转移方式,约占所有
早期复发转移的 50% ~ 75%[5]。据一项研究报道,在
发现远处转移的患者中,约 50%的患者将于 0. 65 年内
死亡。远处转移的出现是乳腺癌相关性死亡的信号
灯,这将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6]。因此
降低乳腺癌的短期复发风险,降低远处脏器的短期转
移率,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7 - 8]。
既往的研究集中于比较芳香化酶抑制剂与他莫昔
芬在降低 ER(+)绝经后患者的短期复发转移率,研
究发现起始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比他莫昔芬更有效地
降低了乳腺癌患者 2 年的复发转移率[9]。但是,芳香
化酶抑制剂的使用仅限于绝经后内分泌治疗反应性乳
腺癌患者。而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高峰为 45 ~ 55
岁,绝经前乳腺癌相对高发,这极大地限制了芳香化酶
抑制剂的应用,也使得很多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
者无药可治。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探寻一种新的、有
效的、适用范围更广泛的药物。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历史悠久,值得深入挖掘研
究。但是,我们目前的临床研究基础非常薄弱,具有良
好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很少。同时,由于中医药的药
物成分复杂,临床应用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并且研究
周期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研究
设计及实施的困难。
我们选择了药物成分相对单一、临床应用广泛、疗
效确切的槐耳进行研究。槐耳是寄生于老龄中国槐的
高等真菌子实体,其主要成分是多糖蛋白。历代本草
书籍记载其有“清毒”、“破血”、“益力”之功。针对槐
耳的药理研究提示,槐耳有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
移、附壁的能力[10 - 11];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可促
进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强化体液免疫功能[12];对巨噬
细胞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强溶菌酶活性等,而达
到抑制肿瘤细胞株生长的目的[13]。因此,槐耳颗粒被
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乳腺癌等的辅助治疗中。黄炜
等[14]报道槐耳颗粒可有效抑制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患
·1941·广东医学 2011 年 6 月 第 32 卷第 11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ne. 2011,Vol. 32,No. 11
者术后的肿瘤复发、转移,提高 2 年的无瘤生存率。而
槐耳颗粒可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部
分患者的生存期[15],同时对于乳腺癌手术、化疗、放疗
有确切的减毒增效作用[16 - 19]。
其次,如何进行研究设计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设计,在临床研究中属二
级设计方案,对因果联系的论证强度较佳,且可行性
好,可以作为随机对照双盲试验(RCT)的基础。回顾
性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分组依据是依照当时是否暴露
于某种干预措施而自然形成,研究的结局从目前开始
时已经发生。因此,这类研究具有较强的临床可操作
性,并且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得到结果快。针对目
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存在的临床研究设计问题,队
列研究将会是一个良好的突破口,也是今后推广 RCT
不可或缺的临床研究基础。我们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的方法,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肿瘤的临床研究方法做一
些有益的探索。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可手术乳腺癌,包括Ⅰ期、Ⅱ
期、Ⅲ期(仅 T3N1M0) ,于巩固期接受槐耳颗粒治疗可
降低短期(25 个月)复发转移率(单侧检验 P = 0. 047,
P < 0. 05) ,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P < 0. 05) ,并且有延
长总生存时间的趋势。这一结果说明,槐耳颗粒在防
治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率上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
照组比观察组出现“有症状内脏转移”者显著增多(对
照组 7 例,观察组 1 例) ,这提示槐耳颗粒有可能防治
内脏转移的优势。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没能
发现槐耳颗粒对于转移部位的特异防治作用。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病理分期、手术方
式、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以及 HER2 表达情况与复发
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这与既往的认识是不相符合的。
而导致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线
一致的情况下,发生复发转移的样本量较少(观察组 2
例,对照组 9 例) ,而使得相关性分析没能显示出这些
因素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短期随访[25(7 ~ 42)个月],槐耳
颗粒显示出降低早期乳腺癌短期复发转移率的趋势,
以及延长早期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优势。但
对于槐耳颗粒是否能延长总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能否降低内脏转移率,尤其是肝脏的转移率,及其可能
的作用机制,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SAPHNER T,TORMEY D C,GRAY R. Annual hazard rates of
recurrence for breast cancer after primary therapy[J]. J Clin On-
col,1996,14(10) :2738 - 2746.
[2] 陈前军,关若丹,司徒红林,等.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对乳腺癌
“分期辨证”方案的调查分析[J]. 甘肃中医,2009,22(12) :
59 - 61.
[3]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Breast Cancer Facts & Figures 2009 -
2010[R]. Atlanta: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0.
[4] MANSELL J,MONYPENNY I J,SKENE A I,et al.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of early recurrenc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stro-
gen receptor - 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9,117(1) :91 - 98.
[5] LAMERATO L,HAVSTAD S,GANDHI S,et al.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related mortality in US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2005,23(16S) :738.
[6] MAURIAC L,KESHAVIAH A,DEBLED M,et al. Predictors of
early relaps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hormone receptor -
positive breast cancer in the BIG 1 - 98 trial[J]. Ann Oncol,
2007,18(5) :859 - 867.
[7] DOUGHTY J C. A review of the BIG results:the Breast Interna-
tional Group 1 - 98 trial analyses[J]. Breast,2008,17(Suppl
1) :S9 - S14.
[8] DOUGHTY J,MANSELL J,MONYPENNY I,et al. Distant re-
currence and subsequent mortalit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at 5 UK centres[C]. Switzerland:the St. Gallen Breast Cancer
Conference,2009.
[9] MARKOPOULOS C J. Minimizing early relapse and maximizing
treatment outcomes in hormone - sensitive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efficacy review of AI trials[J]. Cancer Metastasis Rev,
2010,29(4) :581 - 594.
[10] 许戈良,荚卫东,马金良,等. 槐耳清膏体外抑制血管生成的
实验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2) :1410 - 1412.
[11] 陈大兴,陈孝平,张万广. 槐耳清膏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8) :578 - 582.
[12] 代佑果,寸英丽. 槐耳颗粒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
功能的影响[J]. 现代肿瘤学,2007,15(10) :1438 - 1439.
[13] 刘鹏,杨德启,乔新民,等. 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新辅助化
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
(12) :735 - 737.
[14] 黄炜,严律南,吴泓,等. 槐耳颗粒在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临
床应用价值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
志,2010,17(6) :547 - 551.
[15] 钟少文,江慧玲,刘鑫,等. 金克槐耳颗粒治疗Ⅳ期乳腺癌
[J]. 中国肿瘤,2003,12(12) :754 - 755.
[16] 陈前军,赖熙雯,司徒红林,等. 乳腺癌术前行槐耳颗粒联合
化疗临床疗效[J]. 中国肿瘤,2004,13(5) :330 - 331.
[17] 唐云 李荣 吴欣. 槐耳颗粒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调节作
用的观察[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6,27(3) :170 - 171.
[18] 木妮热·木沙江,陈惠,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等. 槐耳
颗粒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J]. 肿瘤学杂志,2005,11(6) :
461 - 462.
[19] 付美兰,郭丽英,玛依努尔,等. 槐耳颗粒对 43 例晚期乳腺
癌化疗患者造血及免疫功能影响[J]. 肿瘤学杂志,2005,11
(4) :318.
(收稿日期:2010 - 11 - 03 编辑:罗劲娜)
·2941· 广东医学 2011 年 6 月 第 32 卷第 11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ne. 2011,Vol. 32,No.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