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81病例中 ,男性 33例 、女性 48例;年
龄最小 35岁 ,最大 89岁;病程最短的 3天 ,最长的 11
天。
1.2 诊断标准 ①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
生部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之口腔念
珠菌病诊断标准 。②口腔黏膜斑点较少 ,表面白腐物
覆盖少或无 ,患处无疼痛或轻微疼痛。伴见口舌干燥 ,
饥不饮食 ,大便干结 ,小便短少 ,舌红少津 ,脉细数[ 1] 。
2 治疗方法
2.1 加味益胃汤 生熟地各 20g ,麦冬 20g ,北沙参
15g ,玉竹 10g ,牛膝10g ,丹参 15g ,天冬 10g ,生甘草 6g ,
桔梗 10g ,冰糖 10g ,黄柏 8g ,侧柏叶 12g 。加减:兼有口
干少津 ,不欲饮食 ,泄泻 ,体倦者 ,选加党参 、白术 、茯
苓 、石菖蒲 、黄连;若黏膜斑点延及咽喉 ,日轻夜重者 ,
选加黄连 、马勃 、青天葵 、升麻 、黄芩 、陈皮 、柴胡 、川芎;
糜斑较多较大 ,黏膜充血和疼痛较明显者 ,选加银花 、
赤菊花 、蒲公英;大便秘结 ,口臭者 ,选加大黄 、胡黄连 、
川朴;倦怠乏力 ,食少自汗者 ,选加太子参 、党参 、怀山
药 、黄芪;瘦弱疲倦 ,头晕乏力者 ,选加党参 、白术 、当
归 、白芍 、川芎;虚火上攻 、口苦咽干 、头晕目眩 ,选加枸
杞子 、杭菊 、山萸肉;烦躁口渴 、失眠多梦 、易汗心悸 ,选
加茯神 、莲子心 、五味子 、浮小麦。
2.2 辅助方法 芩连漱口液(主要组成黄芩 、黄连 、硼
酸等)含漱 ,每日餐后 3次。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
部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之口腔念珠
菌病疗效标准[ 1] 。
3.2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病损消退 ,黏膜恢复正
常。好转:病损减少或减轻 ,疼痛程度减轻或消失 。无
效:未达到好转标准 。
3.2 治疗结果 81例中 ,治愈 56例 ,占69.14%;好转
20例 ,占 24.69%;无效 5例 ,占 6.17%。
4 病案举例
张某 ,男 ,86岁 ,因口腔出现白色斑点微痛 2天前
来就诊。患者体质虚弱 ,自觉口腔黏膜局部微痛 ,进食
时加重 ,微热。检查见口腔双颊黏膜有多个白色斑点 ,
小而稀疏 ,表面白腐物覆盖少不易拭去 ,周围黏膜微充
血 ,微触痛 。伴见口舌干燥 ,饥不饮食 ,大便干结不通 ,
小便短少 ,舌红少津 ,脉细数。细菌培养发现白色念珠
菌感染。西医诊断:口腔念珠菌病。中医诊断:口糜
(胃阴不足型)。治以滋阴养胃 ,清泻虚火 。方用加味
养胃汤加胡黄连 10g 、当归 10g、熟大黄 6g 。每日 1剂 ,
复煎 。辅以芩连漱口液含漱 ,日3 ~ 4次 。嘱饮食清淡
富有营养 ,忌辛辣肥甘厚味 ,禁烟酒。服药 3天后 ,大
便通 ,疮面疼痛减轻 ,口腔黏膜白斑白腐物消失 ,复诊
去大黄 、当归 ,再服 6剂后诸症消失 ,随访一个月 ,无复
发 ,痊愈。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口糜”多见于成年人大病久病之
后 ,虚证多见 ,其中因耗伤胃阴 ,虚火上灼所致者 ,与
心 、脾 、胃 、膀胱等脏腑关系较为密切。加味益胃汤以
生熟地 、麦冬 、天冬 、沙参 、玉竹养阴清热生津;黄柏 、侧
柏叶滋阴泻火;牛膝降胃中虚火;生地黄 、丹参滋阴清
热凉血;桔梗散郁热;冰糖养胃和中 ,诸药配合 ,具有滋
阴养胃 ,清泻虚火作用 ,可使胃阴渐复 ,虚火清降 ,口糜
自愈。本方对口腔念珠菌病胃阴不足型治疗效果良
好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 ] 邹奉璋 ,罗子铭.口腔念珠菌病诊断标准[ S] .口腔念珠菌病治愈
标准·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1991:9.305.
(本文校对:曹正勇 收稿日期:2009-02-16)
猫须草合剂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观察
徐明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厦门市中医院(361009)
摘要:观察猫须草合剂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75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0 例 、对照组 25 例 。治疗组给猫须草合
剂治疗 ,对照组予以排石颗粒治疗 ,两组均以 20天为 1疗程 ,共治疗3 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尿路结石的治愈率为62.0%,总有效率
90.0%,优于对照组的36.0%和 6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猫须草合剂治疗尿路结石有较好疗
效 ,能有效提高结石排出率 。
关键词:尿路结石;中医药疗法;猫须草合剂;排石颗粒
doi:10.3969 j.issn.1003-8914.2009.08.054 文章编号:1003-8914(2009)-08-1501-02
·1501·光明中医2009年 8 月第 24 卷第 8期 CJGMCM August 2009.Vol 24.8
笔者自2006年以来 ,自拟猫须草合剂治疗尿路结
石5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有
关尿路结石诊断标准制定:①突发腰腹绞痛 ,痛及前阴
或腰部隐痛;②排尿异常 ,如肉眼血尿 ,或小便涩痛频
急 ,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或尿中断;③影像(X线 、B超 、
造影等)检查 ,明确结石部位 、大小及形状。
1.2 纳入标准 ①结石横径≥0.5cm 而<0.8cm ,及
纵径 ≥0.6cm而<1.0cm;②肾 、输尿管连接部或结石
远端输尿管无畸形 、狭窄 、梗阻等;③肾功能良好 ,若伴
有肾积水者 ,则肾积水程度在中度以下;④无心 、脑 、肾
等严重器质性疾病。
1.3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 75例 ,均符合上述诊断
标准及纳入标准。随机分两组 。治疗组 50例 ,男性 36
例 ,女性 14例;年龄 17 ~ 57 岁 ,平均 33岁;其中肾结
石16例 , 输尿管结石 24 例 , 肾 、输尿管合并结石 10
例 ,合并肾积水 14例。对照组 25例 ,男性 18例 ,女性
7例;年龄 18 ~ 56岁 ,平均 34岁;其中肾结石 7例 ,输
尿管结石 14例 ,肾 、输尿管合并结石 4例 ,合并肾积水
6例 。两组上述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
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内服猫须草合剂 ,药物组成:猫须草 30
~ 60g 、金钱草 30 ~ 60g 、海金砂 15g 、鸡内金 10g 、石韦
15 ~ 30g 、川牛膝 10g 、枳实 10g 、白芍 15g 、甘草 6g 、莪术
10g 。随证加减:湿热重 ,加冬葵子 、滑石 、黄柏;气虚者
加黄芪 、党参;伴有腰酸膝软者加杜仲 、川断;肾阳虚加
补骨脂 、制附子;肾阴虚加生地 、枸杞;结石久不移动 ,
或腰腹疼痛加剧 ,结石有下移倾向者 ,加郁金 、厚朴 、王
不留行;血尿加白茅根 、小蓟 。每日 1剂 ,水煎 2次混
合后分2次温服 。
2.2 对照组 口服排石颗粒 (江西南昌济生制药厂
生产 ,国药准字:Z36020372),每次 1包(2Og),开水冲
服 ,每日 3次 。
两组均以 20天为 1疗程 , 3个疗程结束时评定疗
效。同时嘱病人多饮开水 ,每日做 10 ~ 30min 跳跃活
动。除在肾绞痛时加用解痉消炎药物外 ,不再加用其
它任何中西药物 。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χ2 检验。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评定
疗效。治愈:结石排出 ,症状消失 , B超 、腹平片示结石
阴影消失;好转:症状改善 ,腹平片 、B超复查结石缩小
或部位下移;未愈:症状及 B 超 、腹平片检查结石无变
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62.0%, 总有效率
90.0%;对照组治愈率 36.0%,总有效率 68.0%。两组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猫须草合剂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排石颗粒(见表 1)。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
分组 例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治疗组 50 31(62.0%) 14(28.0%) 5(10.0%) 90.0%*
对照组 25 9(36.0%) 8(32.0%) 8(32.0%) 68.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尿路结石属祖国医学的石淋 、血淋范畴 ,其成因正
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所言“肾虚而膀
胱热” ,“水结则化为砂石” ;金元时期的刘河间则认为
“气血不能宣通”所致。由此可见湿热 、血瘀是结石的
主要成因 。盖湿热蕴结下焦 ,导致膀胱气化失利 ,尿液
受湿热煎熬日久 ,夹瘀成石;或因气滞血瘀 ,郁久化热 ,
燔灼尿液而成砂石;而结石又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 ,易
损伤血络 ,引起血尿 ,久则出现瘀血阻滞。所以 ,结石
一经诊断 ,无论如何分型 ,都与中医湿热 、血瘀有关 ,且
贯穿于尿石症的始终 。因此 ,采用清热利尿 、活血化
瘀 、通淋排石治法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思路和有效方法。
自拟猫须草合剂 ,方中猫须草甘 、微苦 ,性凉 ,清热利
湿 ,排石利尿[ 2] 。著名中医药专家岳美中认为猫须草
“主要作利尿剂 ,对肾脏无害。用于治肾结石 、磷酸盐
尿 、胆结石 、膀胱结石 、足痛风 、风湿及动脉硬化等”[ 3] 。
金钱草 、海金砂 、石韦清热利尿 ,通淋排石;鸡内金加强
溶石化石之功 ,莪术活血通脉;川牛膝活血通经 、引药
下行 ,使结石滑利而下;枳实利气疏导 ,散结止痛;用白
芍 、甘草能缓解尿路平滑肌挛急 ,制止其疼痛 。诸药合
用 ,使湿热清 ,瘀滞去 ,水结开 ,砂石消。服药期间 ,配
合多饮水 、多跳跃可促进结石的下移排出 。临床观察
表明 ,猫须草合剂治疗尿路结石有较好疗效 ,能有效提
高结石排出率 ,且方法简单 、经济 ,无毒副作用 ,值得临
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 .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 , 1994:27.
[ 2 ] 南京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2207.
[ 3 ] 中医研究院.岳美中论医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8.
作者简介:徐明(1960—),男 ,副主任医师 ,本科学历 ,主要从事中医药治
疗肾脏病的研究。
(本文校对:郭宇英 收稿日期:2009-03-19)
·1502· 光明中医2009年 8 月第 24 卷第 8期 CJGMCM August 2009.Vol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