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0-12-27; 修订日期:2011-08-2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 D20081302) ;
三峡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No. 60)
作者简介:鲁文艳(1986-),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现为三峡大学化学与
生命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合成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但飞君(1972-) ,女(汉族) ,湖北荆门人,现任三峡大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研
究工作.
紫金砂中(甜)没药烷吉酮的含量测定
鲁文艳,但飞君* ,褚立军,肖 鹏,姚 亮,潘家荣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金砂药材中(甜)没药烷吉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
长为 238. 2 nm,对紫金砂中(甜)没药烷吉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紫金砂中(甜)没药烷吉
酮的含量。(甜)没药烷吉酮在 3. 4 ~ 17 μg /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r = 0. 999 7) ;样品平均
回收率为 98. 5%,RSD为 0. 79%。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高效,可用于紫金砂药材中(甜)没药烷吉酮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紫金砂; (甜)没药烷吉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DOI标识:doi: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1. 12. 050
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1)12-2938-01
紫金砂(Angelica Polymorpha Maxin.)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
又名拐芹、白根独活[1],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湖南、湖
北、重庆、陕西等省区,其药用部位为茎及其根茎。《中国神农架
中药资源》中记载紫金砂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等功效,民间
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胸胁痛、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毒蛇咬
伤等[2],由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副作用小等特点,在神农架、
宜昌等地享有盛誉。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3]、香豆素[4,5]、
挥发油[6]等。文献报道抗菌植物资源中伞形科当归属等植物抗
菌活性较强[7]。Tamemoto等[8]分离得到一些倍半萜类化合物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本课题组成员在对紫金砂活性部位、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
究,确定了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部位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
用[9]。本实验以课题组得到的单体化合物为对照品,采用紫外
分光光度法建立紫金砂药材中(甜)没药烷吉酮含量测定的方
法。
1 材料与仪器
1. 1 材料 紫金砂为自采药材,于 2009 - 08 采自宜昌市五峰县
后河乡,经三峡大学汪鋆植教授鉴定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紫金砂
(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的根;无水乙醇(宜昌银海化学试
剂厂,AR)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仪器 S - 3100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SCINCO) ;N - 1001
型旋转蒸发器(日本 EYELA) ;SDC - 6 节能型智能恒温槽(宁波
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HZ - D(III)循环水式真空泵(巩
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AL204 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梅
特勒 -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VARIAN prostar 210 高效液相色
谱仪(美国瓦里安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量恒重的过 40 目筛的紫金砂药
材 5. 00 g,加入 25 ml无水乙醇回流提取 3 次,每次 3. 0 h,抽滤,
减压浓缩得浸膏。将浸膏移入 50 ml 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
至刻度,摇匀,静置,得供试品溶液。
2.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量经真空干燥至恒重的(甜)没
药烷吉酮对照品 1. 7 mg,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转入 50 ml 容量
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得浓度为 3. 4μg /ml 标准溶液,静置备
用。
2. 3 测定波长的选择 分别准确量取经稀释后的标准溶液和供
试品溶液各 1. 0 ml于 10 ml 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
摇匀。用无水乙醇做空白对照组在 200 ~ 400 nm 之间进行波长
扫描,发现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均在 238. 2 nm 附近有最大吸
收峰,且峰形平滑,正态分布良好。则试验选择 238. 2 nm为最佳
测定波长。
2. 4 线性关系的确定 分别准确量取上述标准溶液 1. 0,1. 5,
2. 0,2. 5,3. 0,3. 5,4. 0,4. 5,5. 0 ml 于 10 ml 容量瓶中,加无水乙
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 30 min。以无水乙醇作空白,于 238. 2
nm处测定吸光度,以标准溶液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
纵坐标作图,得回归方程为:Y = 89. 463 7X + 0. 010 3(n = 9) ,相
关系数 r = 0. 999 7。结果表明,(甜)没药烷吉酮在 238. 2 nm 处
测定吸光度,以标准溶液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
标,3. 4 ~ 17 μg /ml浓度范围内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吸光度与
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见图 1。
图 1 (甜)没药烷吉酮标准溶液浓度和吸光度曲线
2. 5 精密度测量 准确量取上述标准溶液 1. 5 ml 于 10 ml 容量
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在 238. 2 nm 处测其吸光
度,连续测定 5 次得 RSD = 0. 21%。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批药材
试验的精密度保持良好。
2. 6 稳定性测定 准确称量恒重的紫金砂药材 5. 00 g,按“2. 1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 238. 2 nm 下于 0,20,40,60,80,
100,120 min分别测定标准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值,分别
得 RSD为 1. 85%和 1. 88%。试验结果表明,在 2. 0 h 内标准溶
液与供试品溶液测定结果稳定性基本保持良好。
2. 7 重复性测定 同一批紫金砂药材平行称量 5 份,每份为
3. 00 g。按照“2. 1”项下方法制备样品,分别测定吸光度并计算
含量。结果见表 1。
实验结果表明,紫金砂药材中(甜)没药烷吉酮平均百分含
量为 0. 328 5%,RSD为 3. 73%。
2. 8 加样回收率 分别准确量取供试品溶液 5 份,每份 2. 0 ml
于 10 ml容量瓶中,并依次加入 0. 5,1. 0,1. 5,2. 0,2. 5 ml标准溶
液用无水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并编号 1,2,3,4,5,30 min 后测
定其吸光度值,得出(甜)没药烷吉酮的含量,计算回收率。结果
·8392·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年第 22 卷第 12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1 VOL. 22 NO. 12
见表 2。
表 1 重复性实验结果
序号 吸光度 百分含量(%)平均百分含量(%) RSD(%)
1 0. 317 9 0. 342 8
2 0. 301 5 0. 325 5
3 0. 297 3 0. 313 4 0. 328 5 3. 73
4 0. 297 6 0. 321 1
5 0. 314 1 0. 339 6
表 2 样品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序号
供试品含量
C /mg·ml - 1
对照品含量
C /mg·ml - 1
吸光度
实测值
C /mg·ml - 1
回收率
(%)
平均回收
率(%)
RSD
(%)
1 0. 000 595 0. 001 7 0. 207 6 0. 002 205 96. 08
2 0. 000 595 0. 003 4 0. 351 2 0. 003 81 95. 38
3 0. 000 595 0. 005 1 0. 498 0. 005 451 95. 72 96. 25 0. 83
4 0. 000 595 0. 006 8 0. 649 9 0. 007 149 96. 67
5 0. 000 595 0. 008 5 0. 802 8 0. 008 858 97. 39
实验结果表明,(甜)没药烷吉酮含量在 3. 4 ~ 17μg /ml 浓度
范围内,加样回收率在 96. 08% ~ 97. 39%之间,平均加样回收率
为 96. 25%,RSD为 0. 83%。
2. 9 含量测定 分别准确称量恒重的紫金砂 5. 00 g,按“2. 1”项
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准确量取 1. 0 ml 供试品溶液经稀释 10
倍后测定其吸光度,计算紫金砂中(甜)没药烷吉酮的含量及平
均含量。结果见表 3。
表 3 紫金砂中(甜)没药烷吉酮的含量测定
样品 吸光度
含量
C /mg·ml -1
百分含量
(%)
平均百分
含量(%)
1 0. 248 3 0. 002 66 0. 266
2 0. 249 0. 002 67 0. 267
3 0. 268 9 0. 002 89 0. 289 0. 271
4 0. 251 9 0. 002 70 0. 27
5 0. 247 4 0. 002 65 0. 265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多次测量分别得到(甜)没药烷吉酮的
含量及百分含量,其中平均百分含量为 0. 271%。
3 讨论
本试验为首次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紫金砂药材中活性物
质(甜)没药烷吉酮进行含量测定。研究表明,试验采用本课题
组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作为标准对照品,在 3. 4 ~ 17 μg /ml浓度范
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 = 89. 463 7X + 0. 010 3
(n = 9) ,相关系数 r = 0. 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6. 25%,RSD
为 0. 83%;测得(甜)没药烷吉酮平均百分含量为 0. 271%。该方
法简便、快速、仪器要求不高,可以作为紫金砂药材中(甜)没药
烷吉酮化合物含量测定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傅书遐.湖北植物志(3) [M]. 武汉: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37.
[2] 詹亚华.中国神农架中药资源[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418.
[3] Pachaly P,Kroll - Horstmann A,Sin KS. Angelicastigmin,a new eser-
ine alkaloid from Angelicapolymorph[J]. Pharmazie,2000,55(10) :
777.
[4] 米彩峰,王长岱,乔博灵,等. 拐芹根化学成分研究[J]. 药学学报,
1995,30(12) :910.
[5] Hata K,KozawaM,Ikeshiro Y. On the coumarins of the roots of Angel-
ica polymorpha Maxim. (Umbelliferae) [J]. Yakugaku Zasshi,1967,
87(4) :464.
[6] Pachaly P,Kroll - Horstmann A,Sin KS. Angelicastigmin,a new eser-
ine alkaloid from Angelica polymorpha[J]. Pharmazie,2000,55(10) :
777.
[7] 李 端,周立刚,姜微波,等.伞形科植物抗菌成分的研究进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33(增刊) :161.
[8] Tamemoto K,Takaishi Y,Chen B,et al. Sesquiterpenoids from the fruits
of Ferula kuhistanica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constituents of F.
kuhistanica[J]. Phytochemistry,2001,58:763.
[9] 熊亚平,但飞君,陈国华,等.紫金砂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时珍
国医国药,2007,18(11) :2740.
收稿日期:2011-01-05; 修订日期:2011-08-10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研条件建设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陈玉兴(1971-) ,男(汉族) ,海南儋州人,现任广东省中医研究
所中药药理(毒理)研究室主任中药师,主要从事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新
药的研发工作.
丹参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
体外抗血小板聚集药理等效性实验研究
陈玉兴,杜铁良,赵自明,黄雪君,曾晓会
(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95)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量效关系。方法 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检
测丹参配方颗粒和丹参标准煎剂 9 种不同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应强度,以效价比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的作用差异。
结果 丹参配方颗粒、丹参标准煎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 mg 生药·ml -1丹参标准煎剂体外抗血小
板聚集效应相当于 0. 29 mg生药·ml -1丹参配方颗粒所产生的效应。结论 等剂量下丹参配方颗粒比丹参标准煎剂抗血
小板聚集有较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丹参配方颗粒; 丹参标准煎剂; 药理等效性
DOI标识:doi: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1. 12. 051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1)12-2939-04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对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一种有效补充,近
年来应用日益广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但中药
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之间的药理等效性和临床等效性
问题,学术界仍然有部分专家提出质疑,认为必须经过严格的等
量性与等效性对比研究方可阐明中药配方颗粒的科学性和规范
性[1 ~ 4]。本文通过对丹参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体外抗家兔血小
板聚集的量效关系对比研究,以效价为标准阐明丹参配方颗粒与
标准煎剂差异,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 1 药品与试剂 丹参配方颗粒,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产
品,批号 0908004;丹参标准煎剂(自制) ;丹参饮片,由广东一方
·9392·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1 VOL . 22 NO. 12 时珍国医国药 2011 年第 22 卷第 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