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四 川林左科技 ·。击、 ;9 (2 )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
一腐皮镰抱新专化型研究 `
陈守常 肖育贵
(四 川省林业科学研 究所 )
摘 要
四桐根腐病是油 桐林的一衬毁 灭性病害 。 玲民据形 态学 、 培养性状和专化性寄主
植物接种测 定研 究 , 致病菌为肩皮镰胞一新的专化型 , 命名 为油桐腐皮镰袍 ( F u 一
S a r 1 U i n
关键词
s o l a n i ( M
a r t
.
) S
a e e
.
f
.
s p
.
a l e u r i t id i s C h e , 1 e t X i a o f
.
s p
.
n o 、 · 。
)
油桐根腐病 病皮镰抱 油侗腐皮镰抢
在 四川油桐主产区 , 油桐根腐病危害十分严重 。 连年 ( 1 9 8 2一 19 8 5年 )对油桐病株侧根和
须根进 行 3 1 97 块次分离培养结果 , 均获得优势病原菌 , 分离出现为了1 . 4一87 . 5肠 。 经林地桐
株 , 盆栽苗木和室内蛙石杯栽桐苗接种试验 , 桐 (苗 )株发病死亡率分别由 8 . 92 肠 、 3 0 . 76 肠提
高至 95 . 。一 1 0 . 。肠 , 从而证 明分离病原菌为油桐根腐病的致病菌 〔 ’ 1 。 为此 , 从形态特征和培
养性状 明确该菌的分类地位 。 种以下专化型是通过寄主植物专化 性 加 以 鉴定 。 本文记述了
19 8 2一 1 9 86 年油桐根腐病致病菌的试验和鉴定结果 。
试验方法
油桐根腐病致病苗是从四川万县油桐病区分离 、 纯化获得 , 为 8洲 。 F一 什茵 殊。
一 、 鉴定病菌的培养基
基木 采 用 W o n c n w e b 。 ,· 镰袍分类培养基 仁’ 。 〕 , 并作 部 分 史换 , 比计 9 种 : ① 、 马铃
薯块斜面培养基 : 观察菌丝生长和产生分生抱子座 。 ② 、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 P D A ) : 观
察产生大型分生抱子 、 厚垣抱子以及色素颜色的深浅 。 ③ 、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 ( P S A ) :
除蔗糖成分外 , 其余同上 。 ④ 、 查氏 ( C z a p e k ) 培养基: 硫酸镁 (M g S 。 ` · 7 H Z O ) 0 . 5克 ,
磷酸氢二钾 ( K Z H P O ` ) 一 。克 、 氯化钾 ( K C I ) 0 . 5克 、 硫酸亚铁 ( F e S O ; · 玉{ 2 0 ) 0 . 0 1克 ,
硝酸钾 ( N a N O 3 ) 2 . 。克 、 蔗糖 30 克 、 琼脂 2 0克 , 蒸馏水 1 0。。毫升 。 ⑤ 、 油桐根组织块培养基 :
观察菌丝生长 , 产生大 、 小型分生抱子 。 ⑥ 、 油桐根组织液 + 2 外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 用途 }、
上 。 ⑦ 、 蒸米培养基 : 主要用于描述色素 。 ⑧ 、 麦芽糖琼脂培养基 : 产生大 、 小型分生袍子
只文稿先后承蒙云南农业大学阮兴业教授 、 西南农业大学张文泽教授 、 南京林业大学张索轩教授审阅 , 谨致谢优 .
2四 川 林 业 科 技 9 卷
及分生泡子座 。 ⑨ 、 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玉米粉 2 0克 、 琼脂 20克 , 蒸馏 水 1 0 0 0毫升 。 用于
产生分生抱子座及色素描述 。
培养温度为 2 4一 28 ℃ 。
二 、 寄主范围的致病 力测定
1
. 供试菌株 : 供试 9 个菌株为油桐根腐病致病菌株 ( 8 5 30 F一 亚 ) 和甘薯根腐病菌株
( F
u s a r i u m s o l a n i f
. s p
.
b a t a t a s )
、 黄瓜根腐病菌株 ( F . s o l a n i f . s p . e u e u r b i t a e ) 、 蚕
豆根腐病菌株 ( F . s o l a n i f . s p . f a b a 弓) 、 菜 豆 根腐病菌株 ( F . s o l a n i f . s p . p h a s e o l i ) 、
豌豆根腐病菌株 ( F . s o l a n i f . , p . p i s i ) 、 桑芽枯病菌株 ( F . s o l a n i f . s p . m o r i ) 、 束11槐枝
枯病菌株 ( F . s o l a n i f . s p . r o b i n i a e ) 、 马铃薯干腐病菌株 ( F . s o l a n i f . s p . e u m a r t i i ) 。
上列 8 个国内发生的专化型菌株分别由南京林业大学张素轩教授 、 云南农业大学阮兴业教授
提供 。
2
. 菌液制备 : 为了避免菌株致病力下降 , 将待复壮的菌株接入 P D A 上 , 25 ℃培养 5
天 , 再移入 P S A 斜面上培养 7 天 。 随之 , 将供试菌株接入 P S C培养基 加 蛋 白陈 (产生毒素
培养基 ) 在 25 ℃下间歇振荡液体培养 (振荡 2次 / 日) 8 天 , 备接种用 。
三 、 接种试验 :
l
。 油洞根腐病致病菌对 已知腐皮镰抱专化型寄主植物的接种试验 : 供试植物 6 科 7 属
的蚕豆 ( V i e i a f a b a ) 5 0株 , 豌豆 ( P i s u m s a t i v u m ) 5 5株 , 南瓜 ( C t e u r b i t a m o s e l o t a )
4 2株 , 合欢 ( A l b i z z i a e s p . ) 2 0株 , 杉木 ( C u n n i n g h a m i a l a n e e o l a t a ) 2 0株 , 马尾松 ( P i一
u n s m a s s o n sa n a ) 3 5株 , 以油桐 ( A l e u r i t e s f o r d i i ) 为对照 ( 2 5株 ) 。
2
。 国内发生的 8 个腐皮镰抱专化型菌株对油桐接种试验 : 供试油桐苗木 105 株 , 共 8
个处理 , 油桐根腐病菌对油桐苗木 17 株接种作为对照 。
蛙石怀栽 。 蛙石经 160 ℃ 消毒 2 小时 , 分装于 10 0 。毫升烧杯 (高锰酸钾预消毒 ) 内 , 每
怀植苗 1 株 。 待苗株生长一周后 , 将上述培养菌液注入蛙石杯内 。 在 20 一 25 ℃恒温下栽培观
察 , 观察苗株病变状况 。
研 究 结 果
一 、 培养特性
(一 ) 培养性状
在不同培养基上油桐根腐病致病菌 , 菌丝和抱子的培养性状如下 : ① 、 马铃薯块斜面培
辛基 : 培养 5 天的菌丝呈棉绒状 , 白色 ; 随后 , 菌丝生长缓慢 , 气生菌丝层较薄 , 产生厚垣
包子 。 培养 6 0天 , 菌落乳白色 , 菌丝细羊毛状 , 白色 。 分生抱子座米色 , 大 、 小型分生抱子
丈量产生 。 ②、 P D A 培养基 : 培养 20 天的菌丝呈羊毛棉绒状 , 白色 , 气生菌丝生长良好 ,
百丝层密厚 。 菌落 3 . 91 厘米 。 分生抱子座乳酪米色 , 产生大 、 小型分生抱子 。 ③ 、 P S A 培养
借: 培养 5 天的菌丝白色 、 菌丝层厚密 。 菌落直径 3 . 51 厘米 , 分生抱子座蛋黄色 , 大 、 小型
分生抱子多 。 ④ 、 C z a p e k 培养基 : 培养 5 天的菌丝呈放射状生长 , 菌丝层稀薄 , 无色 , 无
2期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一腐皮镰抱新专化型研 究 3
气生菌丝 。 菌落生长 4 . 13厘米 , 未产抱 。 ⑤ 、 油桐根组织块培养基 : 培养 1个月的菌丝呈放
射状 , 气生菌丝生长密厚 , 无色 , 直径 4 . 17 厘米 。 分生抱子座 乳米色 , 大 、 小 型 分生抱子
多 。 ⑥ 、 油桐根组织液 2肠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 菌丝 白色 , 菌丝层 厚 密 , 棉绒状 , 气生菌丝
发达 , 培养 5 天菌落直径 4 . 16 厘 米 , 褐色 。 分生抱子座蛋黄色 , 大量产生大 、 小型分生抱子 。
⑦ 、 蒸米培养基 : 培养 28 天的气生菌丝呈白色 , 米粒边缘为黑 、 黑红色 。 分生抱子座白色 。
大 、 小型分生饱子不多 。 ⑧ 、 麦芽糖琼脂培养基 : 培养 20 天的菌丝污白色 , 气生菌丝茂密 ,
菌落直径 3 . 01 厘米 , 产生少数绿色色素 。 分生抱子座绿色 。 产生大 、 小型分生抱子 。 ⑨ 、 玉
米琼脂培养基 : 培养 25 天的气生菌丝生长稀疏 , 羊毛状 , 菌落不规 则 , 有绿色色素 。 产生大
型分生抱子少 , 无小型分生抱子 。
(二 ) 、 大型分生袍子形态特征
对不 同培养基上的油桐根腐病致病菌大型分生抱子的隔数 , 长度和宽度进行以下测定 :
1
。 马铃薯块斜面培养基 : 培养 60 天 ;
0 分 隔 , 0 . 1肠 , 1 6 . 1一 3 4 . 5 x 3 . 8一 4 . 5 ( Z o . x o x 4 . 2 o ) 微米 。
1 个分隔 , 3 . 3肠 , 1 6 . 1一 2 7 . 6 义 4 . 2一 4 . 8 ( 2 1 . 3 o x 4 . 6 1 ) 微米 。
2 个分隔 , x o . 3肠 , 2 0 . 7一 2 9 . 9 x 4 . 4一 5 . 2 ( 2 4 . 9 5 x 4 . 6 8 ) 微米 。
3 个分隔 , s Z . r 肠 , 2 3 . 0一 36 . 3 x 4 . 6一 5 . 2 ( 2 9 . 9 9 x 4 . 8 3 ) 微米 ,
4 个分隔 , 4 . 2肠 , 2 9 . 9 0一 4 3 . 7 x 4 . 6 一 6 . 9 ( 3 6 . 9 4 x 5 . 15 ) 微米 。
2
。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 培养 20 天 ;
0 分 隔 , 1 3 . 7肠 , 26 . 0一 Z o . 7 x z . s 一 5 . 1 ( Z o . 3 x 4 . o ) 微米 。
1个分隔 , 1 3 . 1肠 , 一6 .一 2 5 . 3 x 2 . 3一 5 . 1 ( Z o . g x 4 . 1 ) 微米 。
2 个分隔 , 7 . 3肠 , 2 0 . 7一 3 3 . 7 火 3 . 1一 5 . 1 ( 2 6 . 5 x 4 . 4 ) 微米 。
3 个分隔 , 6 1 . 4肠 , 2 3 . 0一 4 1 . 7 x 3 . 8 一 5 . 1 ( 3 2 . 7 x 4 . 6 ) 微 米 。
4 个分隔 , 4 . 3肠 , 2 6 . 3一 4 6 . o X 4 . 6一 4 . 8 ( 4 0 . 8 x 4 . 7 ) 微米 。
5 个分隔 , D . 2 肠 , 3 3 . 3一 4 9 . 9 丫 4 . 6一 4 . 8 ( 4 1 . 6 x 4 . 7 0 ) 微米 。
3
。 油桐根组织块培养基 : 培养 30 天 。
l 个分隔 , 1 . 1肠 , 16 . 一 2 7 . 6 又 3 . 1一 4 . 6 ( 2 1 . 9了一 4 . 0 6 ) 微米 。
2 个分隔 , 1 0 . 0% , 2 0 . 7一 2 7 . 6 只 3 . 5一 4 . 6 ( 2 4 . 2 2一 4 . 2 9 ) 微米 。
3 个分隔 , 5 6 . 2% , 2 3 . 0一 3 2 . 8 x 4 . 1一 5 . 1 ( 2 9 . 6 2 x 4 . 5 6 ) 微米 。
4 个分隔 , 2 . 5肠 , 2 5 . 7一 5 0 . 6 又 4 . 6 一 6 . 2 ( 3 5 . 4 6 x 4 9 . 1 ) 微米 。
5 个分隔 , 0 . 2肠 , 4 6 . 0一 5 5 . 0 义 4 . 6一 6 . 9 ( 4 8 . 2 l x 5 . 4 1 ) 微 米。
4
。 蒸米培养基 : 培养 25 天 ;
l 个分隔 , 4 0 . 6 肠 , 一6 . 1一 2 5 . 3 x 3 . 5一 4 . 6 ( 19 . 9 5 x 4 . 3微米 。
2 个分隔 , 12 . 7肠 1 9 . 6一 2 9 . 9 x 3 . s 一 4 . 6 ( 2 5 ` z 火 4 . 4 ) 微米 。
3 个分隔 , 4 6 . 3肠 , 2 3 . 0一 3 9 . l x 4 . 2一 4 . 8 ( 30 . 7 义 连 . 6 ) 微米 。
4 个分隔 , 0 . 4帕 3 2 . 2一 3 9 . l x 4 . 4一 4 . 6 ( 36 . o x 4 . 6 ) 微米 。
5
。 麦芽糖琼脂培养基 : 培养 25 天 ;
l 个 分隔 , 3 . 0 肠 , 13 . 5一 2 6 . 3 x 2 . s 一 5 . 6 ( 2 0 . 2 义 4 . 2 ) 微米 。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9卷
2个分隔 , 3 . 3肠 , 2 0 . 了一 3 6 . 3 只 魂 . 2一 5 . 2 ( 2 6 . 4 只 4 . 6 ) 名次米 。
3 个 分隔 , 9 2 . 0肠 , 2 5 . 3一 4 3 . 7 X 落 . 6一 5 . 2 ( 3 2 . 3 义 4 . 6 ) 微米 。
4 个分隔 , 1 . 7肠 , 3 2 . 2一 4 6 . O x 4 . 6一 5 . 6 ( 3 7 . 8 x 4 . 8 ) 微米 。 ,
G
. 玉米培养基 : 培养 25 天 ;
0 分 隔 , 2 . 2肠 , 1 0 . 7一 2 4 . 5 x 2 . 6 一 4 . 9 ( Z o . o K 4 . 6 ) 微米 。
1个分隔 , 2 . 5肠 , x 3 . 8一 2 7 . 6 x 3 . 2一 4 . 9 ( 2 1 . 9 9 x 4 . 6 ) 微米 。
2 个分隔 , 3 . 9肠 , x 8 . 4一 2 0 . 9 x 3 . 8 一 5 . 2 ( 2 4 . 6 x 4 . 7 ) 微米 。
3 个分隔 , 8 5 . 0 肠 , 2 3 . 0一 3 4 . 5 x 4 . 6一 5 . 2 ( 2 8 . 3 x 4 . 8 ) 微米 。
4 个分隔 , 3 . 5咖 , 2 6 . : 一 沁 . 。 产、 挂 . 、 一 6 . , 咬貂 . 2 x 挂 . 时 微米 。
试验表明 ,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在 P D A 平 板上培养 24 小时 , 出现白色的菌丝 , 48 小时形
成边缘整齐的园形菌落 。 5 天后 , 气生菌丝 白色 , 棉絮状 , 密厚 。 分生抱子座 呈 乳 酪 米色
( P D A 上 ) 和蛋黄色 ( P S A 上 ) 。 :主蒸米培养基 ( 28 天 ) , 菌落边 缘 黑一 黑红色 。 玉米
宋、 琼脂培养基 ( 2 5天 ) , 可产生绿色色素 。 在油桐根组织液 + 2 肠葡萄 糖 琼 脂 培养基 ( 20
及 ) , 产生 渴色色索 。 小型分生饱子左 P S 八平板上 , 5 天可见 , P D A 平板上约为 20 天 。 着
八口曰é刀刁.J刀 礴 口 生于不规则的分枝或不分枝的瓶梗上 , 聚合成假头状 , 或在瓶 顶 端 单 生 。 分生抱子梗细而
民 , 向顶端稍窄 , 38一 78 x 2 . 5一 3 微米 。 小
塑分生抱子 , 卵园形 、 椭园形及长椭园形 , 多
为 l 细胞 , 大小 4 . 6 x 2 5 . 3一 1 . 8 一 4 . 6 微米 ,
平均 1 2 . 8 x 3 . 1微米 (图 1 ) , 极少一分隔 。
大型分生抱子在 P S A ( 5 天 ) , P D A ( Z Q
泛) 大量产生 。 生于简单分枝的瓶梗上 , 或在
分生抱子座上形成 。 抱子纺锤形 、 棱形 , 两端
刘一称 , 微弯曲 , 顶端钝园 , 极少有足细胞 , 细
泡璧较厚 , 分隔明显 , 。一场分隔 (图 l ) , 以
3 分隔为多数 。
在 各种培养墓上 , 测定 2 6 9 5个大型分生抱
M宁尸/川曰叻
月叼.。
,门 ,勺
尽、尹
l入曰一川自马
二二了
甲执,l
叫 , 切 州 贯成 礴范
{丫日川~映二 丫
多
一万砂介
几 , r品, 况忘。 , 乎
。 一 * 乙。 心 少 华
、 创 分 , 旅 手 氏稚 杏理 .
卜 嵘贪 亨 招 子庆彬 去玻
今 , 晚 子
子 , 其 民度和冤 度以 及其平均值为 :
O 分隔 , 2 . 6呢 , 1 0 . 7一 3 4 . 5 x z . 8一 5 . 2 ( Z o . l x 4 . 2 ) 微米 。
l 分隔 , x o . 6呱 , 一3 . 8一 2 7 . 6 丫 2 . 3一 5 . 1 ( 2 1 . 1一 4 . 3 ) 微米 。
2 分隔 , 7 . 9 肠 , 1 8 . 4一 3 6 . 3 义 3 . x一 5 . 2 ( 2 5 . 3 x 4 . 5 ) 微米 。
3 分隔 , 了6肠 , 2 3 . 0 一 4 3 . 7 义 3 . 8 一 5 . 2 ( 3 0 . 6 x 4 . 7 ) 微米。
4 分隔 , 2 . 7肠 , 2 6 . 3一 50 . 6 X 4 . 4一 6 . 9 ( 3 6 . 7 K 4 . 8 ) 微米 。
5 分隔 , 0 . 2肠 , 3 3 . 3一 5 5 . o x 4 . 6一 6 . 9 ( 4 4 . o x s . l ) 微米 。
厚垣抱子在菌丝顶生 , 或间生 , 球形或长构园形 , 单胞或 二个细胞 , 6 . , x 1 1 . 5微米 。 有
2期 油侗根腐病致病菌一腐皮镰抱新专化型研究
时 一呈短串 , 平滑或粗糙 。 依据 W o n o n w e b e r , H . W . & 0 . A . R e i n k i二 g 〔` “ 〕 ( 1 92 5 ) 、 W . C .
“ n y d e ;
一
& {不. N . 玉I a n s e n 〔` 5 ’ ( 19 4 1 ) 、 C . B o o t h 〔 ` 。 〕 ( 19 7 1 ) 、 A . Z . J o f f e L” 〕 ( 1 9 7 4 ) 的
分类系统 , 比较木菌形态 , 培养性状 , 典型的大型和小型分生抱子及其抱子梗形状 , 产抱习
性等 , 将油桐根腐病致病菌 8 5 3 o F一 亚菌株鉴定为腐皮 镰 抱 ( F u s a1’ i o m s o la in (M ar t . )
S a c c
.
)
, 并经云南农业大学阮兴业教授审定 。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的大型分生袍子具有 。一 5分隔 , 3 分隔为主 , 1 分隔次之 , 与已知国
内专化型菌株比较 , 列入下表 :
表 1 油洞根腐病菌与国内已知腐皮镰泡专化型分生抱子比较
菌 名 J音 养 条 件
P D A
, 2 0天
玉米粉琼 l6J 培养基 , 25 天
油桐根腐致病菌 油桐根组织块培养基 3 。天
各培养基平均
黄瓜根腐病菌 P S A , 20 天
蚕豆 , , , , }〕 D 八 , 4落天
豌豆 , , , , 工, D A , 1 5 7 :
甘薯 ” ” P D A , 15 天
桑芽 ” ” F S A , 2。天
刺槐 ” ” F s 八 , 20 天 -
菜豆 ” ” 玉米粉琼脂培养基 2。天 }
马铃薯干腐病菌 白香草干茎 , 10 天
3 分隔抱子
(微米 ) 5 分隔抱子 (微米 )
3 2
。
7 X 4
。
6
2 8
。
3 X 4
.
8
4 1
。
6 X 4
。
7
2 9
.
6 2 X 4
.
5 6 4 8
.
2 1 X 5
.
4 1
3 0
.
6 x 4
.
7
「
4 4
.
9 x 5
.
I (测量 2 6 9 5个袍子平均值 )
3 8 火 4 . 8 4 7 . 5 又 5 . 0 〔 7 〕
3 2
.
4 丫 5 . 5 · 3 8 . 5 火 5 . 5 〔1 7〕
3 2 x 4 5 2
.
5 x 5
.
z 〔15 〕
续2 x 5 . 3 1 5 7 x c . 6 〔 4 〕
3 8 火 4 . 3 5 6 x s 〔 x 4〕
4 4 x 4
.
5 3 9 x 5 2 〔x Z〕
3 8
.
8 又 5 . 6 一 〔 10 〕
一 6 3 . 了义 5 . 8 〔1 5〕
上表看出 , 油桐根腐病菌大型分生泡子较其他专化型菌株短而粗 。 菌落生长速度较快 ,
5 夭后菌落平均直径 3 . 8 2厘米 , 快于典型的腐皮镰袍 ( 3 . 2厘米 ) f ` “ 〕 。
二 、 致病力测定
腐皮镰袍是一个分布广的世界性重要病原菌 。 迄今为止 , 根据 S n y d e r 和 H a sn e n 的腐
皮镰抱专化型系统 〔` ’ , 〕 , 世界各国已报道 18 个专化型 。 在人体的脚 、 耳和角膜上记载了 3 个
专化型 之’ 。 , 。 国外 , 在植物土 , 先后发现腐皮镰袍 专化型 〔“ ’ 。 ” 。」有羽扇豆腐皮镰抱 ( F u -
“ a `, i u m s o l a , l i f
·
s p
·
L , , p i n i
,
19 4 4 , 美国草本豆科上 ) ,根生腐皮镰抱 ( F . s o l a n i f . s p · r a d -
、 i o l a , 1 9 3 2 , 爪 {,子: 、 桑卞1· 、 茄科 ) , 合欢腐 J支镰 抱 ( F . s o l a n i f . s P . a l b i z z i a e , 2 0 5 4 ,
印度 , 豆科 ) 、 花椒腐皮镰袍 ( F . s o l a n i f . s p . 二 a n “ 1 o x 丁 l u m , 2 9 6 1 , 日本 , 云 香科 ) , 胡
椒腐皮镰抱 ( F . s ol a il f . s p . p il, e r is , 巴西 , 胡椒科 ) , 和柠檬腐皮镰 抱 ( F . s ol a in f .
s p
.
a l , r a n t i f o l i a e
, 1 9 6 6 , 印度 , 云 香科 ) 。 在 国外发现 〔` 。” “ ” 5 〕 , 但在国内已知发生的
腐皮镰抱专 化型 〔 ` ’ “ ’ 3 ’ 5 ’ “ ’ ` “ ’ ` ’ 〕有真马特腐皮袍 ( 191 5 , 美国 , 茄科 ) 、 菜 豆 腐皮镰泡
( 19 19
, 美国 , 收木豆科 ) 、豌豆腐皮镰袍 ( 19 2 3 , 关国 , 草本豆科 ) 、 瓜类腐皮镰抱 ( 1 9 2 3 ,
6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g卷
~ ~ ~ ~ ~` . ~ ~ ~ ~ ~ ~ ~ ~ ~一南非 , 葫芦科 ) 、 甘薯腐皮镰抱 ( 19 5 1 , 美国 , 旋花科 ) 、 桑腐皮镰抱 ( 19 5 4 , 日木 、 桑科 )和刺槐腐皮镰抱 ( 1 9 6 5 ,蚕豆腐皮镰抱 (云南 ) 臼本 , 豆科 ) 。 在我国 , 1 9 4 8年俞大级 , 方中达教授发现和命名 了(以上学名列在 “ 试验方法 ” 中 ) 。因此 , 本试验重点进行以下接种试验 : ①油桐根腐病致病菌对已知腐皮镰抱专化性寄主植物的接种试验 : 19 8 6年 5 月 19 日至 7 月 14 日将 85 30 F一 且分别接种于合欢 ( 20 株 ) 、 蚕豆( 50 株 ) 、 豌豆 (85 株 ) 、 南瓜 ( 42 株 ) 、 马尾松 ( 3 5株 ) 、 和杉木 ( 20 株 ) 苗木上 。 接利“试验结果表明 , _上述寄主植物均未发病 , 而油桐苗才: ( 25 株 ) 按种后 6 一40 天 , 死亡率高达9 0肠 。②国内以往发现腐皮镰饱专化型菌株对油桐的接种试验 : 19 8 7年 6 月将国内已知腐皮镰抱专化型菌株复壮后 , 培养菌液 , 进行蛙石杯栽桐苗的接种试验 。 结果列于表 2 。表 2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和供试专化型菌株对油桐的接种试验
供试菌株 接种 日期
(年 、 月 、 日 )丫一…竿 }哗犷死亡率 }(肠 ) } 备 注甘薯腐皮镰抱 }8 7 、 6 、 死亡 6结果 , 株 , 但分离不产生菌落090口
0口J
ú从一匕尸汤月.二, .立工`9
8 7
、
6
、
8 7
、
6
、
8 7
、
6
、
9O
U
、、6
八O
8 7
、
8 7
、
6
、
离经分,落株菌3生亡产死未
6
、
1 0
1 5
1 7
7
,
1 1
7
、
1 1
7
、
1 1
7
、
1 1
7
、
1 1
7
、
1 1 1 5 1 8 8
.
2
,`ó了O八ú曰
黄瓜 ”
蚕豆
桑
豌豆
菜豆
束lJ槐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株
从表 2 看出 , 在相同条件下 , 供试菌株均未引起桐苗发病和死亡 , 而油桐根腐病致病奋
株接种后 3 天 , 桐苗出现萎蔫 , 6 天相继死亡 , 死亡率达 8 2 . 2肠 。 目前尚未发现腐皮镰抱任
一专化型寄生于大戟科 ( E u p h o r b i a e e a e ) , 油桐属 ( A l e u r i t e s ) 的油 桐 上 。 因此 , 确定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为腐皮镰抱的一个新的专化型 。
初步结语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在 P D A 平板上 , 24 一 28 ℃培养 5 天 , 菌落直径为 3 . 91 厘米 ; F S A
培养基上为 3 . 51 厘米 。 基部无色 。 气生菌丝白色 , 棉绒状 、 密厚 。 分生抱子座在 P D A 平板
上为乳酪米色 , 在 P S A 平板上为蛋黄色 。 在蒸米培养基上出现黑一黑红色 , 玉米粉琼脂培养
基上产生绿色 。 小型分生抱子着生于不规则分枝或不分枝的瓶梗上 , 形成假头状 。 卵园形 , 单
细胞 , 4 . 6 一 2 5 . 3 x l . 8一 4 . 6微米 。 小型分生抱子梗细长 , 向顶端稍窄 , 38 一 78 x 2 . 5一 3 微
米 。 大型分生抱子梗纺锤形 , 微弯曲 , 顶端钝 园 , 胞壁较厚 , 极少足细胞 , 散生在简单分枝
的瓶梗上 , 或在分生抱子座上 。 具有 o一 5分隔 , 3 分隔为主 , 2 3 . 0一 4 3 . 7 x 3 . 8一 5 . 2微米 (平
2期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一腐皮镰抱新专化型研究
均 3 0. 6 x 4 . 7微米 )。 厚垣抱子顶生 , 或串生于菌丝上 , 球形或 长 椭 园 形 , 单胞或双胞 ,
6
.
g x z l
.
5微米 。
研究该菌在腐皮镰抱分类鉴定培养基上的性状和形态特征 , 对照 S n y d e r ( 1 9 4 1 ) 〔` 万」 ,
B 。 o t h 〔 ` 。 〕 ( 1 9 7 1 ) 和 J o f f e 〔“ 〕 ( 10 7 4 ) 的分类系统 , 鉴定油桐根 腐 病 致 病 菌 为 镰抱属
( F
u s a r i u m L i n k e x F r 2 5 0 9 )
、 马 特 菌 组 ( S e e t i o n M a r t i e l l a , 19 1 3 ) 的 腐 皮 镰抱
( F
u s a r i u m s o l a n i ( M
a r t
.
) S
a e e
.
( 15 8 1)
。 在生长速度上 ,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菌落生长较
快 , 5 天后菌落直径为 3 . 51 厘米 ( P S A ) 和 3 . 91 厘米 ( P D A ) , 各培养基上平均为 3 . 82 厘
米 。 与国内已知 8 个专化型菌株比较 , 大型分生袍子短而粗 。 对 6 科 7 !属 供 试 植物接种表
明 , 油桐根腐病致病菌只侵染大戟科油桐属的油桐 , 寄主范围窄。 与此同时 , 又将国内腐皮
镰泡 8 个专化型供试菌株反接于油桐试验也表明 , 各菌株不能侵染油桐 。 由此可见 , 油桐根腐
病致病菌不 同于腐皮镰抱其他专化型 。 为此 , 将油桐根腐病的致病 菌 鉴 定 为油桐腐皮镰泡
( F
u s a r i u m s o l a n i (M
a r t
.
) S
a e e
.
f
.
s p
. a l e u r i t i d i s C h e n e t X i a o f
. s p
.
n o v
.
)
。
参 考 文 献
〔 1 〕 广 西 幢族 自治 区 农业厅等 , 1 96 4 , 广西 农作物病虫 害名 录 , 广西撞族 自治 区人 民
出版社 。
〔 2 〕 阮兴业等 , 19 8 6 , 云 南农业 大学学报 , 1 ( l ) : l 一 13 。
〔 3 〕 张素轩 , 1 9 8 3 , 中国林学会 第二届森林病害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68 。
〔 4 〕 胡公洛等 , 2 9 5 2 , 植物病理学报 , 1 2 ( 3 ) : 4 7 。
〔 5 〕 俞大级 , 一9 5 5 , 植物病理学报 , l : 1一 15 。
〔 6 〕 戴芳澜 , 19 7 9 , 中国真菌总 汇 , 科学出版社 , 9 6 2一 9 6 4 。
〔 7 〕 魏景超 , 19 7 9 , 真菌鉴 定手册 , 上海科 学技 术出版社 。
〔 8 〕 B a k s h i , B . k . , G . P . S i n g h , 19 5 9 , I d i a n F o r e s t e r , 8 5 ( 7 ) : 4 15一4 2 1 。
〔 9 〕 B h a t n a g a r , G . C . , N . P r a s a d , 1 9 6 6 , I d i a n P h y t o p a t h . 1 9 : 2 5 7一 2 6 1 。
〔 1 0 〕 B o o t h , C . 19 7 1 , T h e G e n u s F s a r i u m . C . M . I . K e w , S u r r e y , 2 3 7 。
〔 1 1〕 J o f f e , A . 2 . 1 9 7 4 , M y e o P a t h M x e o l A p P I。 5 3 : 2 0 1一 2 2 8 。
〔1 2〕 M a t u o , T . , Y . S a k u r a i , 29 6 5 , A n n 。 P h y t o p a t h , S o e 。 J a q a n , 3 0 : 3 1一
3 6
0
〔1 3〕 M e C l u r e , T . T . 19 5 1 , P h y t o p a t h 。 4 1 : 72一 7 7
〔 1 4〕 S a k u r a i , Y . , T . M a t u o , x 9 5 9 , A n n 。 P h y t o p a t h . S o e . J a p a n , 2 4 ( 14 ) :
2 2 2
0
〔 25〕 S n y d e r , W . C . , H . N . H a n s e n , 1 9 4 2 , A m e r . J o u r . B o t . Z s : 7 3 5一 7 4 2 。
〔 l e 〕 W o l l e n w e b e r , H . W . , 0 . A . R e i n k i n g e t a l , 1 9 2 5 , J o u r . A g r i e . R e s . s o : 5 3 3
一 8 4 3 。
〔 17 〕 Y u , T . F . , C . T . F a n g , x 9 4 8 , P h y t o p a t h 。 3 5 : 5 8 7一 5 9 4 。
〔 18 〕 陈守常 、 肖育贵 , 19 8 8 , 林业技科通讯 , 4 : 9 一 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