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荆籽抗氧化作用研究



全 文 :FO OI N S C C D E E @基础研究
黄荆籽抗氧化作用研究
郑公铭 广东石化高专 5 25 0 0
罗宗铭 广东工业大学 1 5 0 0 90
摘 要 江西 、 四川 、 广东黄荆籽提取物均有显著抗氧化效果 , 且以四川籽最好 : 各种提取条件下的四川黄荆
籽提取物中 , 石油醚脱脂甲醇提取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 能与 B H T媲美: 黄荆籽抗氧化有效成分与黄酮类化合物
密切相关 。
关键词 黄荆籽 提取 抗氧化 黄酮
黄荆系牡荆属 马鞭草科植物 , 落叶灌木或小乔
木 , 高至 s m , 有香味 , 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 。
在我国南部十几个省荒山野郊随处可见 , 野生资源
十分丰富 。 它是一种民间药用植物 , 可以治流感 、 肠
胃炎等多种疾病 , 根 、 茎 、 叶 、 花 、 籽均有效 , 常
用部分是叶 、 籽 ,其挥发油对慢性气管炎有特效 。 江
西德兴 、 武汉健民等制药厂已有挥发油胶囊上市 ,
深受患者欢迎 [ ’ ]。 若能进一步开发在食品方面的应
用 , 使其成为有保健功效的食品添加剂 , 前景则十
分广阔 。
笔者首次选用黄荆籽进行食物抗氧化研究结果
表明黄荆籽提取物抗氧化效果显著 , 且与黄酮类化
合物密切相关 。
实验部分
猪油 、 市售正常肥猪肉煎制
芦丁 (生化试剂 , 上海试剂二厂 )
7 21 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分析仪器三厂 )
旋转蒸发仪 (天津玻璃仪器厂 )
1
.
2 黄荆籽总黄酮提取得率的测定方法
采用以芦丁为标样分光光度法测定 z[] 。
准确配制 0 . 180 m g/ m l的芦丁标准溶液 。 分别准
确吸取标液 l . s m l 、 3 . o m l 、 4 . s m l 、 6 . o m l 、 7 . s m l置
于 2 5m l容量瓶中 , 用 6 0% 乙醇补充到 1 2 . 5 m l , 加
人 0 . 7 m l N a N O Z( l : 2 0 )摇匀 , 放置 s m in 后 , 加人
0
.
7 m l A l (N O
3
)
3
( 10% )
, 摇匀 , 6 m i n 后 , 再加人
s m l 1m o l /L N a O H混匀 。 以 6 0% 乙醇加至刻度摇匀 ,
1 0 m in 后以试剂为空 白 , 用 7 21 型分光光度计在
3 9 0 n 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 结果列于表 1 。
1
.
! 材料 、 药品 、 仪器
黄荆籽 (产地 : 四川 、 江西 、 广东 , 1 ~ 12 月
采收晒干 )
表 1 标准芦丁浓度 (叫 l m l) — 吸光度芦丁浓度 C (m g/ m l) 0 . 0 10 8 0 0 2 16 0 . 0 32 4 0 . 04 3 2 0 . 0 54 0
吸光度 A 0 . 13 1 0 . 2 6 1 0 . 3 8 5 0 5 23 0 . 6 5 6
结论
在电渗透脱水过程中 , 由于上部的快速脱水 ,
电阻增加 , 以及电极与物料接触处的电化学反应 ,
阻碍了电渗透脱水的进行 。 采用电极短路 、 交变电
场 、 电渗透与机械脱水相结合 、 多阶段电极或在电
极与物料接触处加去极化剂都可提高电渗透流量 ,
降低物料的最终含水量 。
参考文献
1 李里特 .食品蛋白电渗透脱水条件与模型解析 。 食品与发
酵工业 , 19 9 6 , l : 8 ~ 13 .
铃木康夫等 . 电气浸透法 “` 去 七 鱼肉 。 连续脱水装置 。
开发 . 化学工学论文集 , 19 9 0 , 16 (6 ) : 1 13 3一 13 7 ·
李里特著 . 食品物性学 . 农业出版社 , 19 98 , 4 1 一 4 16 .
吉田裕志 . 周期的拯性反转 忆 止 为 交流电场下 。 电气浸
透脱水 . 夕 飞 力共 . 工 夕 少 二 , , 夕 夕 , 19 95 , 7 : 4 7一
5 2
.
H
.
Y o s h i d a
.
P r a e t i e a l a s P e e t s o f d e w a t e r i n g e n h a n e e d by
e l e e t r o o s m o s i s
.
D r y i n g T e e h n o lo g y
,
19 9 3
,
1 1 (4 ) 7 8 7 ~
8 14
.
A s h o k K
.
V ij h
.
E l e e t r o e h e m i e a l a s P e e t s o f e l e e t r o o s
-
m o t i e d e w a t e r i n g o f e l a y s u s P e n s i o n s
.
D r y i n g
T e e h n o l o g y
,
19 9 5
,
13 ( l ~ 2 ) 2 1 5 ~ 2 2 4
.
食品科学 19 9 . 3 回
@基础研究D E E F I O O N S C C
以最小二乘法作线性回归 , 得回归方程
C = 0
.
0 82 3 A + O
.
OO0 2 r二 0
.
9 9 9 8
卜3 黄荆籽提取物抗氧化性试验及其总黄酮提取得
率测定
分别取干燥粉碎过 2 0 目筛的四川 、 江西 、 广东
产黄荆籽粉 2 9 于萦氏提取器中 , 加 5 0 m ! 无水 乙醇
提取 6 h , 静置一天后过滤 , 滤液对分为二部分 。 其
一转移至 25 0 m l锥型瓶中以 50 ℃水浴浓缩至约 4一
5 1
。 再各加人 50 9猪油搅匀 , 放入电热恒温水浴锅 ,
控制在 7 0 士 1℃ , 以后每隔一定时间测定猪油 的过
氧化值 ( P O V 值 ) 。 同时 , 以不加黄荆籽提取物的猪
油为空白对照 。 另一部分转移至 25 闻 容量瓶中 , 用
无水乙醇定容 , 摇匀后取 o . s m l按 1 . 2测定方法 , 以
试样为空 白 , 测定吸光度 , 计算总黄酮提取得率 。
1
.
4 不同预处理对抗氧化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
取三份 自然风干粉碎过 2 0 目筛的样品 (四川黄
荆籽 , 下同 )各 29 , 标号 A 、 B 、 C 。 A 加 50 m !无水
乙醇直接以索氏提取法提取 6 h ; B 先恒温 6 0 ℃烘
2 4 11
, 再加 5 0闻 无水乙醇以索氏提取法提取 6 h ; C
恒温 6 0 ℃烘 2 4 h 加 SOm !石油醚 以索氏提取法提取
Z h
, 取出样品挥干石油醚 (石油醚提取物弃去 ) , 再
加 50叫无水乙醇以索氏提取法提取 6 h , 所得 A 、 B 、
C 提取液分别以 1 . 3分法处理 , 进行抗氧化试验 , 测
总黄酮提取得率 。
1
.
5 提取溶剂的选择
1
.
5
.
1 初选
取干燥粉碎过 2 0 目筛的样品 19 6 份 , 标号 a 一
f
, 分别对应用甲醇 、 乙醇 、 乙酸乙醋 、 乙醚 、 氯仿 、
正 已烷室温密闭浸提 3 次 , 第一次加 10 ,们 溶剂 , 第
二 、 三次加 s m l溶剂 , 每次 24 】1 , 3 次提取液各 自合
并 , 之后按 1 . 3方法处理 , 进行抗氧化试验 , 测总黄
酉同提取得率 。
1
.
.5 2 复选
取干燥粉碎过 2 0 目筛的样品 195 份 , 标号 I ~
V
, 分别对应用甲醇 、 水 、 50 % 乙醇 、 80 % 乙醇 、 无
水乙醇室温密闭浸提 3 次 。 第一次加溶剂 10 1川 ; 第
二 、 三次加 s m l溶剂 , 每次 2 4 h , 3次提取液各 自合
并 , 对分为二 。 其一直接浓缩至干 (浓缩温度控制
在 6 0 OC 以下 , 其中含水提取液以真空旋转蒸发仪浓
缩 ) , 再分别加人 5 m l无水乙醇充分溶解 , 转移到
2 50 叫 锥形瓶中(不溶部分弃去 ), 同 1. 3法进行抗
氧化试验 , 另以一份猪油添加 .2 s m g 丁基经基甲苯
(B H )T 为参照 ; 其二以同样方法先浓缩至干 , 再加
无水乙醇溶解转移到 2 5 m !容量瓶中 (不容部分弃去
)
。 定容 , 同 1 . 3 方法测总黄酮提取得率 。
结果与讨论
2
.
1 三个产地黄荆籽提取物的总黄酮提取得率及其
抗氧化试验结果
表 2 三个产地黄荆籽总黄酮提取得率
样 品
得率 (% )
赣 产
2
.
98
川 产
3 36
粤 产
2 34
由表 2 可知总黄酮得率以 四川产的为最高 , 广
东产的最低 。 这恰与地处纬度的大小顺序一致 。 虽
然同种 , 但不同产地的总黄酮含量有差异 , 原因在
于地理条件的差异 , 引起一些生理化学的变化 , 造
成组成含量的不同 。
表 3 三个产地黄荆籽提取物的 P vo 值 ( m eg / k g)
添加物 加热时间 ( h )
2 4 4 8 7 2 9 6 1 2 0 1 4 4
空白
川产
赣产
粤产
8
.
8 8 2 】. 3 4
8
.
8 8 1】6 4
8
.
8 8 12
.
3 4
8
.
8 8 13
.
2 4
8 7
.
8 6 1 4 0 0 7 2 6 8 3 3 3 3 2
.
0 4
1 4
.
2 5 1 8
.
18 4 1
.
6 0 6 5
.
6 2 8 7
.
3 5
1 5
.
6 2 2 2 2 9 4 8
.
1 3 8 2
.
6 2 】1 7 . 1 8
1 7 0 9 2 4 7 9 6 8
.
3 2 1 1 5
.
4 0 17 7 4 4
从表 3 可知三种提取物均有抗氯化性 , 且川产
的最强 、 赣产的次之 , 这与表 2 总黄酮得率的顺序
一致 。 由此推测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与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有关 。
2
.
2 不同预处理的提取结果
表 4 不同预处理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样 品 A B e
得 率 (% )
表 5 不同预处理提取物的 Pvo (me ql k g)
添加物 加热时间 (h)
0 2 4 4 8 7 2 96 12 0 14 4
空 白 4 . 53 7 . 38 23 . 83 6 0 . 19 18 9 . 8 6 30 7 6 4
A 4
.
53 5
.
86 8
.
18 12 9 7 28
.
3 5 54
.
2 6 7 8
.
0 0
B 4 5 3 5
.
75 7 8 8 12
.
15 2 7
.
8 6 50
.
18 7 2
.
2 9
C 4 5 3 5
.
0 6 7
.
38 10
.
88 2 1
`
3 4 4 3 4 0 6 2
.
5 6
]
19 9
.
3 食品科学
F O OD SC E C!E N。 基础研究
磷脂的生理功能及其保健
食品的开发
刘夏忠 殷洪 北京清华紫光集团 10 080 4
由表 4 、 表 5可知原料 自然风干后 , 是否再烘干
( 6 0 ℃ )对总黄酮提取得率影响很小 , 抗氧化活性也
相近 , 说 明低温烘干处理 (高温须慎重 , 易使有效
组分失活 )对提取抗氧化有效组分影响不大 , 而用
石油醚脱脂处理的要相对高出 6 . 2% , 抗氧化能力也
更强 , 原因可能是石油醚能消除黄荆籽表面的蜡
质 , 其表面结构的改变有利于溶剂的渗透和黄酮等
抗氧化有效组分的浸出 。
结合表 4 、 表 5还可知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与浸
出黄酮量有关 。
2
.
3 提取溶剂的选择结果
2
.
3
.
1 初选实验结果
表 6 六种溶剂提取的总黄酮得率
样 品 a b c d e f
得率 (% ) 3 · 6 6 2石2 2 · 17 1 , 8 1· 2 0 0名 1
表 , I 一 V提取物抗叔化实验的 Pvo 值 《me g Zk皇)
_添加物 加热时间 (h)
0 2 4 4 8 7 2 9 6 12 0 14 4 16 8
空白 2 7 8 4 .4 7 8 7 6 2 8 . 8 7 12 0, 5 8 2 18 3 3 2 8 6 59 3 5 0 . 8 9
B H T 2
.
7 8 3
.
8 9 6 2 9 1 1
.
2 2 13
.
8 6 18万3 2 9 . 12 6 1 . 3 8
1 2
.
7 8 4
.
7 1 7
.
18 10 .5 8 13
.
3 4 17
.
10 2 5
.
4 0 4 4乡5
11 2
.
7 8 4 乃2 5 . 5 1 10 . 7 1 1 7 4 3 2 4石 7 5 5 .4 8 1 19 ` 8 3
I IT 2 7 8 3
.
7 1 5 0 7 9名 0 13 . 7 4 2 1 . 2 1 5 0 ,0 0 19 7 . 7 4
W 2 7 8 4
.
0 6 7 3 8 12 3 2 19 名3 3 3 . 9 5 7 3 .4 7 15 4 . 5 8
V 2 7 8 4
.
9 6 9
.
5 3 1 6
.
9 3 2 9
.
1 1 6 0

6 3 1 12 3 1 18 7
.
7 9
表 7 六种溶剂提取物的 oP v 值 (me q/ k g)
添加物 加热时间( h )
24 4 8 72 96 120 14 4
由表 8 、 表 9 可知 :
( l) 其中甲醇的提取效果仍然是最好的 , 0 . 59 黄
荆籽经 甲醇提取 , 所得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超过
2
.
s m g B H T
, 而且提取液易浓缩 , 能耗低 , 所以从
经济上考虑甲醇是较理想的提取溶剂 。 虽然甲醇有
毒 , 但只要在密封及通风条件下操作是可行的 。
(2) 纯水 、 50 % 乙醇对黄荆籽抗氧化有效组分的
提取也表现了较强的能力 , 但溶出杂质如蛋白质 、
多糖类等较多 , 其提取液难以浓缩 , 杂质也难以处
理 、 易霉变 。 所以纯水或含水比例大的溶剂不是理
想的提取剂 。
2 1
.
7 3 5 5
.
8 7 1 6 8
.
83 2 8 1
.
7 5 38 0 56
6
`
94 9
.
6 8 19
.
16 3 0
.
4 8 5 7
.
2 6
9
.
9 1 2 4
.
85 43
.
18 9 9
.
15 17 9
.
77
12 2 3 3 1
.
2 3 7 1 5 4 13 1
.
5 7 2 10
.
4 0
12
.
8 7 3 5
.
4 5 82 2 1 158
.
9 5 22 3
.
28
1 5
.
6 7 4 1
.
5 1 1 2 6
.
0 1 180
.
3 9 26 4
.
26
16
`
2 5 5 0
.
82 14 5
.
28 185 44 26 7
.
05
结论
l
ōf一,J月月汗
4
气`àQ产-OC,
ō Jg
r,`U
.…ǎ4ù、ù了6`U\C
0一2424粼4白空
表 6 表明总黄酮得率按甲醇一乙醇~ 乙酸 ~ 乙
酷~ 乙醚 ~ 氯仿一正己烷递减 。 这与溶剂亲水性顺
序一致 , 说明黄荆所含黄酮类化合物亲水性较强 。
表 7 表明六种不同亲水性溶剂的提取物均有一
定的抗氧化性 , 抗氧化效果顺序与总黄酮得率一
致 , 而且甲醇提取物明显优于其它 , 亲水性弱的氯
仿 , 正 己烷提取物抗氧化性较差 。
2
.
3
.
2 复选实验结果
表 8 1 一 V 提取物的总黄酮得率
样 品 I l l l l l Vl V
得率 (% ) 3 . 7 0 3刀 1 3 . 14 2 7 5 2 . 5 8
江西 、 四川 、 广东产的黄荆籽提取物对猪油均
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其他产地的没有试验 ) , 且以
四 JI!的为最好 , 江西的次之 ; 黄荆籽经石油醚脱脂 ,
甲醇提取 , 提取效果最佳 , 其提取物抗氧化效果可
以与 B H T 媲美 ; 黄荆籽提取物抗氧化有效成分与黄
酮类化合物密切相关 ; 黄荆野生资源丰富 , 价格低
廉 、 用处多 , 效果好 , 很有综合开发的价值 , 这还
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 。
潘炯光 ,
3 7 ~ 3 9
.
张子忠 ,
参考文献
徐植灵 , 樊菊芬 . 中国中药杂志 , 19 89 , 14 (6 )
袁久荣 . 药物分析杂志 , 19 9 5 , 15 (2 ) , 一3一 1 7 .
食品科学 199 . 3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