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亮叶杨桐叶中山茶苷A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全 文 :食品工业科技 工艺技术
ScienceandTechnologyofFoodIndustry
212   2008年第 04期
亮叶杨桐叶中山茶苷 A的分离纯化
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袁尔东 1 ,宁正祥 1 ,刘本国 2 ,禤景益 1
(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0;
2.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摘 要:采用大孔树脂法对亮叶杨桐叶中山茶苷 A进行分离纯化 。结果显示 ,采用 D101树脂 ,以 3.0mg/mL流速上
样 ,以无水乙醇 3.0mg/mL流速洗脱 ,获得山茶苷 A精制品的纯度可达到 91.7%。同时 ,山茶苷 A在猪油体系中具有较
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
关键词:山茶苷 A,亮叶杨桐 ,大孔树脂 ,纯化 ,抗氧化
Researchonpurificationandantioxidantactivityof
camelianinAfromAdinandranitidaleaves
YUANEr-dong1 , NINGZheng-xiang1 , LIUBen-guo2 , XUANJing-yi1
(1.ColegeofLightIndustryandFood, 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Guangzhou510640 , China;
2.SchoolofFoodscience, 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 Xinxiang453003 , China)
Abstract: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ofcamelianinAfromAdinandranitidaleavesbymacroporousresinwas
studied.TheresultshowedthatthebestresinwasD101.Theoptimizedconditionswere:thecurrentvelocityof
adsorption3.0mg/mL, theelutingreagent100% ethanol, theelutingvelocity3.0mg/mL.Andthepurityofproduct
arrived91.7%.CamelianinAdemonstratedobviousantioxidantactivityinlardsystem.
Keywords:camelianinA;Adinandranitida;macroporousresin;purification;antioxidant
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1002-0306(2008)04-0212-03
收稿日期:2007-09-18
作者简介:袁尔东(1975-),女 ,硕士 ,讲师 , 主要从事食品化学和功能
性食品的研究。
  亮叶杨桐(Adinandranitida)为茶科杨桐属植物 ,
是一种保健和药用价值很高的野生植物 ,主要分布
于广西 、广东 、贵州等省区 [ 1] 。在华南民间 ,长期以来
以亮叶杨桐嫩叶制成代茶 ———石崖茶 ,具有消炎 、解
毒 、退热 、止血和降压等多种功效 ,民间常用它来防
治各种炎症 、无名肿痛及外伤等 ,效果显著 [ 2] 。近年
的研究显示 ,亮叶杨桐叶中类黄酮含量超过 30%以
上 [ 2~ 4 ] ,并具有明显的抗氧化 、降血脂 、抗菌 、抗高血
压等功效 [ 4 , 5 ] 。其中 ,山茶苷 A(图 1)是亮叶杨桐叶
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 ,含量可高达 25%以上 [ 6] ,工业
化应用前景广阔 ,有望能够很好的应用于食品 、功能
性食品及医药品行业中 。但到目前为止 ,尚没有研
究报道对山茶苷 A晶体进行较大量的分离纯化及生
理功效的研究。本研究从亮叶杨桐叶中提取分离并
纯化得到山茶苷 A晶体 ,并对其在猪油体系中的抗
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以为其深度开发提供有益的
参考。
图 1 山茶苷 A的分子结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亮叶杨桐(Adinandranitida) 产于广西省平乐
县;大孔树脂 天津海光化工有限公司 。
高效液相色谱 美国 Waters公司;旋转蒸发器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山茶苷 A含量的测定 由于国内外均无山茶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08.04.008
工艺技术 食品工业科技
Vol.29, No.04, 2008
2008年第 04期  213 
苷 A标准品 ,本研究采用经热溶冷析 、水重结晶 10
次再冷冻干燥后的山茶苷 A晶体(经 HPLC、UV、IR、
MS、NMR鉴定为纯度极高的单一成分)作为标准品 ,
以供色谱分析之用。
1.2.1.1 色谱操作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C18,
5μm, 4.6×250mm;流动相:甲醇 ∶水 =1∶1(v/v);流
速:1.0mL/min;检测波长:265nm;进样量:10μL。
1.2.1.2 山茶苷 A标准曲线的绘制 准确称取山茶
苷 A标准品 25mg, 溶解于适量甲醇中 , 再定容至
25mL。分别取上述溶液 0.5、1、2、5、8mL用甲醇定容
至 10mL,得到不同浓度标准液 。取上述标准液过
0.45μm滤膜后 ,进行 HPLC分析 ,绘制色谱峰面积-
山茶苷 A浓度标准曲线 。
1.2.1.3 山茶苷 A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
样品 , 充分溶解于甲醇中 , 过 0.45μm滤膜 , 进行
HPLC分析 ,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其中山茶苷 A含量 。
1.2.2 山茶苷 A粗品的分离制备 亮叶杨桐叶中加
水(1∶15)煮沸提取 60min,过滤后滤渣再加水(1∶12)
二次煮沸提取 60min。将两次提取液混合 ,于 2℃下
静置 24h,滤出沉淀 ,干燥后得到土黄色的山茶苷 A
粗品(纯度 75.2%)。
1.2.3 大孔树脂法纯化山茶苷 A的研究
1.2.3.1 大孔树脂对山茶苷 A的静态吸附实验 分
别称取预处理好的湿树脂各 5g于具塞磨口三角瓶
中 ,各加入 150mL山茶苷 A粗品溶液 ,室温下振荡
24h。滤出树脂 ,测定滤液中剩余山茶苷 A浓度 。然
后将充分吸附后的树脂 ,分别加入 50mL无水乙醇 ,
室温下振荡 2h,滤出树脂 ,测定滤液中山茶苷 A浓
度 ,计算各树脂的饱和吸附量和解吸率。
饱和吸附量(mg/g树脂)=(C0 -C1 )×VW
解吸率(%)= C2C0 -C1 ×100%
式中:C0为起始浓度(mg/mL);C1 为吸附后剩
余浓度(mg/mL);C2为解吸液浓度(mg/mL);V为溶
液体积(mL);W为树脂重量(g)。
选择吸附和解吸效果都较好的大孔树脂 ,进行
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测定 。称取预处理好的湿树脂
5g于具塞磨口三角瓶中 ,加入 50mL山茶苷 A粗品
溶液 ,室温下振荡 10h。每小时取 0.5mL溶液 ,测定
其山茶苷 A浓度 ,绘制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1.2.3.2 大孔树脂对山茶苷 A的动态吸附实验 预
处理好的树脂常规湿法装柱后 ,将山茶苷 A粗品溶
液上柱 ,用蒸馏水洗至流出液基本无色 、无还原糖 ,
再以乙醇溶液洗脱。考察上柱流速 、洗脱剂浓度及
洗脱流速等因素对树脂纯化山茶苷 A效果的影响。
1.2.4 山茶苷 A在猪油体系中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在猪油中添加不同量的山茶苷 A精制品或 BHT,
50℃保温 , 定时测定猪油的过氧化值 (POV值)。
POV值测定方法参照 GB/T5009.37-2003进行 [ 7] 。
2 结果与讨论
2.1 大孔树脂纯化山茶苷 A
2.1.1 静态吸附实验结果 如表 1所示 , 4种树脂中
以 D101型树脂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均为最高。同时 ,
在 1h内 D101树脂迅速大量吸附山茶苷 A,在 3h后
吸附即已趋于平衡(图 2)。因此 ,本研究选择 D101
型树脂来分离纯化山茶苷 A。
表 1 不同树脂对山茶苷 A的静态吸附-解吸性能
树脂类型 D101 AB-8 DM301 DA201
饱和吸附量
(mg/g树脂) 73.7 70.7 71.5 69.8
解吸率(%) 92.5 88.1 87.3 84.1
图 2 D101树脂对山茶苷 A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2.1.2 动态吸附实验结果
2.1.2.1 上柱液流速对 D101树脂动态吸附山茶苷 A
效果的影响 上柱流速慢有利于树脂对有效成分的
吸附 ,但工作效率低;流速过快 ,则树脂不能及时充
分吸附有效成分 ,吸附效果差 。如图 3所示 , 4种流
速中以 2.5mg/mL的吸附效果最好 ,但工作效率最
低;而 4mg/mL流速下的吸附效果则最差 。综合考
虑 ,选择 3mg/mL上柱流速为宜 。
图 3 不同流速下山茶苷 A在 D101树脂上的动态吸附曲线
2.1.2.2 洗脱液浓度对 D101树脂动态解吸山茶苷 A
效果的影响 如图 4所示 ,乙醇浓度越高 ,洗脱峰越
窄 ,洗脱越集中 ,且在相同体积下的解吸率越高。因
此 ,选择无水乙醇作为洗脱剂 。
图 4 不同乙醇浓度下山茶苷 A在 D101树脂上的动态解吸曲线
2.1.2.3 洗脱液流速对 D101树脂动态解吸山茶苷 A
效果的影响 如图 5所示 ,洗脱液流速越低 ,洗脱效
果越好 , 但同时工作周期也会延长 。洗脱流速在
2.5、3.0mL/min时 ,其洗脱效果相当 ,洗脱峰集中 ,对
称性较好 ,且无明显拖尾现象 。同时考虑到工作效
率的因素 ,选择洗脱流速为 3.0mL/min为宜 。
食品工业科技 工艺技术
ScienceandTechnologyofFoodIndustry
214   2008年第 04期
图 5 不同流速下山茶苷 A在 D101树脂上的动态解吸曲线
2.1.3 大孔树脂纯化山茶苷 A的效果 根据上述优
化的工艺条件 ,采用 D101大孔树脂对山茶苷 A粗品
进行纯化 ,收集所需组分 ,经真空浓缩 、干燥后 ,得到
精制品的纯度达到 91.7%,山茶苷 A得率 81.4%。
2.2 山茶苷 A在猪油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
POV值越小 ,则猪油的氧化程度越低 ,说明抗氧
化剂的效果越好。如图 6所示 ,山茶苷 A的抗氧化
活性虽然明显不及 BHT,但在猪油体系中仍显示了
较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且随着山茶苷 A添加量的增
加 ,其抗氧化效果也有所提高。当山茶苷 A的添加
量增加到 0.05%以上时 ,其对猪油的抗氧化效果并
无明显增加 。究其原因 ,可能是因为山茶苷 A在油
图 6 山茶苷 A在猪油体系中的抗氧化性能
脂中的溶解性能较差 ,在猪油体系中尚不能充分发
挥其抗氧化作用。山茶苷 A对各种自由基的抗氧化
活性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3 结论
3.1 大孔树脂纯化实验结果显示 ,采用 D101大孔
树脂 ,在上柱流速 3.0mg/mL、洗脱液为无水乙醇 、洗
脱流速 3.0mg/mL的优化条件下 ,得到山茶苷 A产品
的纯度由原来的 75.2%提高到 91.7%,山茶苷 A得
率 81.4%。
3.2 研究显示 ,山茶苷 A在猪油体系中具有较明显
的抗氧化活性 。
参考文献:
[ 1] 黎金兰 ,苏锦兴 ,苏孔武 .广西绿色野生甜茶 、石崖茶开
发利用情况调查初报 [ J] .广西农学学报 , 2002(4):29.
[ 2] 陈美珍, 余杰, 佘纲哲 ,朱炎坤 .野生石芽茶营养成分与药
用成分的分析 [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1996, 8(1):84~ 86.
[ 3] 王英 ,陈四宝 ,倪洁 , 姚欣 ,叶文才 , 赵守训 .亮叶杨桐的
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2003, 34(5):407
~ 409.
[ 4] 陈粤 ,佘纲哲 ,陈鸿霖 .亮叶杨桐黄酮提取物抗肿瘤活性
及其对小鼠 p53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 [ J] .天然产物研究与
开发 , 1998, 10(3):52~ 56.
[ 5] 余杰 ,陈美珍.亮叶杨桐中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 、抑菌
作用的研究 [ J]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12(2):
52~ 58.
[ 6] 刘本国 .亮叶杨桐叶中类黄酮的提取 、鉴定与修饰 [ D]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 2007.
[ 7] GB/T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S] .
(上接第 211页)
A2B1C1 ,即脱脂乳粉 、色拉油 、2%吐温-20乳化剂溶
液和水的质量比为 40∶10∶10∶90,而且所得产品呈粉
末状 ,分散性和流动性较好 。
参考文献:
[ 1] BernardFG, KermashaS, InteaA, etal.Encapsulationin
thefoodindustry:Areview[ J] .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
SciencesandNutrition, 1999, 50(3):213~ 224.
[ 2] DziezakJD.MicrocapsulaionandEncapsulates[ J] .Food
technology, 1988, 42(4):138.
[ 3] 李自成 , 王浩红 .微胶囊及其应用简介 [ J] .化学教学 ,
2003(12):24~ 25.
[ 4] 廖艳华 , 马献力 , 李成海 , 等 .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制备
[ J] .化工技术与开发 , 2003, 32(6):17~ 19.
[ 5] YamazakiN, DuYZ, NagaiM, etal.Preparationof
polyepoxidemicrocapsualviainterfacialpolyadditionreactionin
W/OandO/Wemulsionsystems[ J] .ColloidsandSurfacesB:
Biointerfaces, 2003, 29:159~ 169.
[ 6] Ichikawa, ArimotoM, FukumoriY.Designofmicrocapsules
withhydrogelasamembranecomponentandtheirpreparationby
aspoutedbed[ J] .PowderTechnology, 2003, 130:189~ 193.
[ 7] AdachiS, ImaokaH, AshidaH, etal.Preparationof
microcapsulesofW/O/W emulsionscontainingapolysaccharide
intheouteraqueousphasebyspraydrying[ J] .EuropeanJournal
ofLipidScienceandTechnology, 2004, 106:225~ 231.
[ 8] 刘晓庚 , 谢亚桐.微胶囊制备方法的比较 [ J].粮食与食
品工业 , 2005 (1):28~ 31.
[ 9] BruschiML, CardosoMLC, LucchesiMB, etal.Gelatin
microparticlescontainingpropolisobtainedbyspray-drying
technique: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Pharmaceutics, 2003, 264:45~ 55.
[ 10] ArnaudP, ChristopheL.Encapsulationofbifidobacteriain
wheyprotein-basedmicrocapsulesandsurvivalin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conditionsandinyoghurt[ J] .InternationalDairy
Journal, 2004, 14:505~ 515.
[ 11] BozaaY, BarbinD, ScampariniARP.Effectofspray-
dryingonthequalityofencapsulatedcelsofBeijerinckiasp[ J] .
ProcessBiochemistry, 2004, 39:1275~ 1284.
[ 12] KailasapathyK, MasondoleL.Survivaloffreeand
microencapsulatedLactobacilusacidophilusandBifidobacterium
lacticandtheireffectontextureoffetacheese[ J] .Australian
JournalofDairyTechnology, 2005, 60(3):252~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