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82
籼米淀粉酶法
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工艺研究
刘 晶1,2,蔡勇建1,梁 盈1,林亲录1,吴 伟1,*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2.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为提高碎米的综合利用程度和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碎籼米淀粉酶法制
备低聚异麦芽糖。以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糖
化转苷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籼米淀粉液化液 DE值为 12,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为 1.0U /(g淀粉),糖化
转苷 pH5.0、糖化转苷温度 55℃、糖化转苷时间 36h,在此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
为(37.86 ± 0.31)%,达到了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拟定的低聚异麦芽糖质量标准。
关键词:低聚异麦芽糖,籼米淀粉,糖化,转苷
Study on saccharification and transglycosylation technics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 from indica rice starch by enzyme method
LIU Jing1,2,CAI Yong-jian1,LIANG Ying1,LIN Qin- lu1,WU Wei1,*
(1.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
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423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roken rice an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isomaltose,
panose,and isomaltotriose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starch which prepared from broken indica rice were used
as material to prepare isomalto - oligosaccharide. DE value of indica rice starch liquefied solution,addition of
α- transglucosidase,pH,temperature,and time of saccharification and transglycosylation were main factors with
content of isomaltose,panose,and isomaltotriose of isomalto - oligosaccharide as response valu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were employed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of saccharification and
transglycosylation.The optimal condition of saccharification and transglycosylation was obtained:DE value of indica
rice starch liquefied solution was 12,addition of α- transglucosidase was 1.0U/(g starch),pH was 5.0,temperature
was 55℃,time was 36h.The content of isomaltose,panose,and isomaltotriose of isomalto- oligosaccharide were
(37.86 ± 0.31)%,which reached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isomalto-oligosaccharide of China Ferment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Key words:isomalto-oligosaccharide;indica rice starch;saccharification;transglycosylation
中图分类号:TS210. 9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 编 号:1002-0306(2014)23-0182-04
doi:10. 13386 / j. issn1002 - 0306. 2014. 23. 029
收稿日期:2014-03-04
作者简介:刘晶(1981-),女,硕士,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
* 通讯作者:吴伟(1981-),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粮油工程。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71);湖南省科技计
划项目(2012WK3004)。
低聚异麦芽糖是指葡萄糖基以 α-1,6 糖苷键结
合而成的单糖数在 2~6 之间的一类低聚糖,主要成
分为异麦芽糖(Isomaltose,IG2)、潘糖(Panose,P)和
异麦芽三糖(Isomaltotriose,IG3)。研究发现低聚异
麦芽糖具有广泛的加工适用性和独特的生理功能,
近年来低聚异麦芽糖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国内产量
迅猛增长[1-2]。
目前国内外主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
麦芽糖,近年来玉米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我国以玉
米淀粉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已不具备价格优
势,导致国内生产的低聚异麦芽糖国际竞争力下
降[3]。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对低成本原料制
备低聚异麦芽糖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有以小麦
淀粉[4]、木薯淀粉[3]、大米[5]和碎米[6]为原料制备低
聚异麦芽糖的报道。目前碎米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存
在生产周期较长、(IG2 + P + IG3)含量低等问题[6],
因此以碎米原料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需要进一
步优化。
我国稻谷年产量在 2 亿 t左右,稻谷在加工成稻
米的过程中会产生 10% ~15%的碎米,碎米化学组成
183
与整米相近,但口感不如整米,国内主要将碎米用作
饲料或制作米粉,其价格仅为整米的 1 /3~1 /2。若以
碎米为原料生产低聚异麦芽糖,不仅可缓解我国玉
米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大幅提高碎米的
价值。工业化生产低聚异麦芽糖一般采用 α-葡萄
糖转苷酶为代表的多酶法工艺[3]。多酶法工艺涉及
液化、糖化和转苷三个重要阶段,其中淀粉液化液
DE值以及糖化转苷工艺参数直接决定低聚异麦芽
糖的生产周期和质量标准。为了提高我国碎米综合
利用程度、降低低聚异麦芽糖生产周期、增加低聚异
麦芽糖中(IG2 + P + IG3)含量,本文以碎籼米制备的
淀粉为原料,研究籼米淀粉液化液 DE 值和糖化转苷
工艺参数对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含量的
影响,制备符合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拟定质量标准的
低聚异麦芽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碎籼米 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异麦芽
糖(IG2)、潘糖(P)、异麦芽三糖(IG3)标准品 美国
Sigma-Aldrich公司;耐高温 α-淀粉酶、真菌 α-淀粉
酶、β-淀粉酶、普鲁兰酶和 α-葡萄糖转苷酶 丹麦
Novozymes公司;乙腈和甲醇为色谱纯,其它试剂均
为分析纯。
U-33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立公司;
LC-20AT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岛津公司;HH-6 数显
恒温水浴锅 金坛市精达仪器制造厂;FE20 型 pH
计 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籼米淀粉的制备 碎籼米在 5 倍体积蒸馏水
中浸泡 18h,磨浆后 4000r /min离心 20min收集沉淀,
将沉淀与 0.2%的 NaOH 溶液以 1 ∶5 的料液比混匀,
在恒温摇床(37℃)反应 48h,每隔 6h 更换 NaOH 溶
液,反应结束后 4000r /min 离心 20min 收集沉淀,用
蒸馏水多次洗涤沉淀直至洗液 pH 为中性,随后将淀
粉湿块在 45℃条件下干燥 48h,过 200 目筛后即为籼
米淀粉(淀粉含量 92.95%),置于干燥器中备用[7]。
1.2.2 籼米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工艺流程 籼米
淀粉→液化→灭酶、调 pH→糖化转苷→灭酶→过滤→低聚异
麦芽糖糖液
1.2.3 低聚异麦芽糖糖液的制备 籼米淀粉加水调
成 30% 淀粉乳,调 pH 至 6.0,95℃水浴锅中预热
10min后加入 15U /(g 淀粉)耐高温 α-淀粉酶,95℃
条件下液化不同时间得到不同 DE 值的籼米淀粉液
化液,灭酶后调节温度和 pH,随后同时加入 0.2U /(g
淀粉)真菌 α-淀粉酶、0.1U /(g 淀粉)β-淀粉酶和
0.1U /(g淀粉)普鲁兰酶反应 4h,最后加入一定量的
α-葡萄糖转苷酶反应一定时间,灭酶过滤后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液中(IG2 + P + IG3)的含量。
1.2.4 籼米淀粉液化液 DE 值对(IG2 + P + IG3)含
量的影响 按照 1.2.3 中的方法,调节液化时间分别
得到 DE值为 8、10、12、14 和 16 的籼米淀粉液化液,
灭酶后调节籼米淀粉液化液温度至 55℃、pH 至 5.5
进行糖化转苷处理,α -葡萄糖转苷酶添加量为
0.75U /(g淀粉),糖化转苷时间为 36h,测定不同 DE
值籼米淀粉液化液生产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的含量。
1.2.5 籼米淀粉液化液糖化转苷单因素实验
1.2.5.1 α-葡萄糖转苷酶添加量对(IG2 + P + IG3)
含量的影响 将 DE值为 12 的籼米淀粉液化液灭酶
后调节温度至 55℃、pH 至 5.5 进行糖化转苷处理,
α-葡萄糖转苷酶添加量分别为 0.50、0.75、1.00、1.25
和 1.50U /(g淀粉),糖化转苷时间为 40h,测定不同
α-葡萄糖转苷酶添加量生产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的含量。
1.2.5.2 糖化转苷时间对(IG2 + P + IG3)含量的影
响 将 DE值为 12 的籼米淀粉液化液灭酶后调节温
度至 55℃、pH 至 5.5 进行糖化转苷处理,α-葡萄糖
转苷酶添加量分别为 0.75U /(g 淀粉),调节糖化转
苷时间分别为 28、32、36、40 和 44h,测定不同糖化转
苷时间生产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的含量。
1.2.5.3 糖化转苷 pH对(IG2 + P + IG3)含量的影响
将 DE值为 12 的籼米淀粉液化液灭酶后温度调节
至 55℃、pH分别调节至 4.5、5.0、5.5 和 6.0 进行糖化
转苷处理,α-葡萄糖转苷酶添加量为 0.75U /(g 淀
粉),糖化转苷时间为 40h,测定不同糖化转苷 pH 生
产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的含量。
1.2.5.4 糖化转苷温度对(IG2 + P + IG3)含量的影
响 将 DE值为 12 的籼米淀粉液化液灭酶后温度分
别调节至 45、50、55、60 和 65℃、pH 调节至 5.5 进行
糖化转苷处理,α-葡萄糖转苷酶添加量为 0.75U /(g
淀粉),糖化转苷时间为 40h,测定不同糖化转苷温度
生产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的含量。
1.2.6 籼米淀粉液化液糖化转苷正交实验 在单因
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籼米淀粉酶
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的最佳工艺条件。正
交因素水平见表 1。
表 1 正交因素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水平
因素
A pH
B温度
(℃)
C α-葡萄糖转苷酶
添加量(U/g淀粉)
D时间
(h)
1 4.5 50 0.50 32
2 5.0 55 0.75 36
3 5.5 60 1.00 40
1.2.7 籼米淀粉液化液 DE值的测定 DE 值指糖液
中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占干物质的百分率,参考李
桂杰等人[8]的方法采用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
定还原糖含量,糖液中干物质含量采用阿贝折光仪
测定,DE值计算公式如下:
DE(%)=糖液中还原糖含量
糖液中干物质含量
× 100
1.2.8 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含量的测
定 参考李黎等人[9]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含量,岛津 LC-20AT
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 Hpersil NH2 氨基色谱柱(4.6
× 250mm)和 RID-10A 示差折光检测器。高效液相
184
色谱测定条件:采用乙睛∶水 = 67∶33(v /v)作为流动
相,流速为 1.0mL /min,柱温 20℃,检测器池温 40℃,
进样量为 20μL。以标准样品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
积归一化定量。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和 Origin7.5 进行数据
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籼米淀粉液化液 DE值对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P + IG3)含量的影响
籼米淀粉液化液 DE 值对糖液中(IG2 + P +
IG3)含量的影响如图 1 所示,随着籼米淀粉液化液
DE值的增加,糖液中(IG2 + P + IG3)含量呈现先基
本保持不变后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这是由于籼米
淀粉液化液 DE值过高,会使得后续糖化转苷阶段产
生过多的葡萄糖和过少的麦芽糖[5],α-葡萄糖转苷
酶催化的转苷反应遵从分子内反应机理,即首先催
化断裂麦芽糖分子中的 α-1,4 糖苷键,再重组为
α-1,6-糖苷键连接的异麦芽糖分子,糖化转苷阶段
生成的游离态葡萄糖不能参与转苷反应[10],使得
(IG2 + P + IG3)含量下降。较低 DE 值的淀粉液化
液有利于生成较多的低聚异麦芽糖和较少的葡萄
糖[3],但 DE值过低的淀粉液化液粘度较大甚至凝胶
成块,严重影响后续过滤等操作[11]。糖液中(IG2 + P
+ IG3)含量在 DE 值超过 12 后下降迅速增加,因此
本文将籼米淀粉液化液 DE值控制在 12 左右。
图 1 籼米淀粉液化液 DE值对(IG2 + P + IG3)含量的影响
Fig.1 Effect of DE value of indica rice starch liquefied solution
on the content of(IG2 + P + IG3)
2.2 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对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P + IG3)含量的影响
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对糖液中(IG2 + P + IG3)
含量的影响如图 2 所示,随着 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
的增加,糖液中(IG2 + P + IG3)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并且当 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为 0.75 U /(g淀粉)时,
(IG2 + P + IG3)含量达到最大值。这是因为随着
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的增加,更多的麦芽糖和麦芽
三糖会被催化形成 IG2、P、IG3 等低聚异麦芽糖。
α-葡萄糖转苷酶对底物专一性较为广泛,低聚异麦芽
糖中的 IG2、P、IG3 均可作为 α-葡萄糖转苷酶的底
物[12],当 α-葡萄糖转苷酶过量时,之前催化形成的
IG2、P、IG3会被 α-葡萄糖转苷酶再次催化反应,使得
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含量下降。因此本文
选取 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为 0.5~1.0U /(g淀粉)。
图 2 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对(IG2 + P + IG3)含量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α-transglucosidase dosage
on the content of(IG2 + P + IG3)
2.3 糖化转苷时间对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含量的影响
糖化转苷时间对糖液中(IG2 + P + IG3)含量的
影响如图 3 所示,随着糖化转苷时间的增加,糖液中
(IG2 + P + IG3)含量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减小,当糖化
转苷时间为 36h时,糖液中的(IG2 + P + IG3)含量达
到最大值。这可能是由于随着糖化转苷时间的延
长,反应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麦芽糖含量下
降[13],使得 α-葡萄糖转苷酶最适作用底物含量下
降,过长的糖化转苷时间使得残留的 α-葡萄糖转苷
酶催化 IG2、P、IG3,造成(IG2 + P + IG3)含量下降。
因此选取糖化转苷时间为 32~40h。
图 3 糖化转苷时间对(IG2 + P + IG3)含量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time of saccharification and transglycosylation
on the content of(IG2 + P + IG3)
2.4 糖化转苷 pH 对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含量的影响
糖化转苷 pH对糖液中(IG2 + P + IG3)含量的影
响如图 4 所示,随着糖化转苷 pH 的增加,糖液中
(IG2 + P + IG3)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并且(IG2 + P + IG3)含量在糖化转苷 pH 为 5.0 时达
到最大值。这可能是由于 α-葡萄糖转苷酶最适 pH
在 5.0 左右,糖化过程中的真菌 α-淀粉酶、β-淀粉酶
和普鲁兰酶最适 pH 也在 5.0 附近[13],因此 pH5.0 附
近的弱酸环境有利于形成 IG2、P、IG3 等低聚异麦芽
糖,因此选取糖化转苷 pH为 4.5~5.5。
2.5 糖化转苷温度对低聚异麦芽糖中(IG2 + P +
IG3)含量的影响
糖化转苷温度对糖液中(IG2 + P + IG3)含量的
185
图 4 糖化转苷 pH对(IG2 + P + IG3)含量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pH value of saccharification and
transglycosylation on the content of(IG2 + P + IG3)
影响如图 5 所示,随着糖化转苷温度的升高,糖液中
(IG2 + P + IG3)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并且当糖化转苷
温度为 55℃时,糖液中(IG2 + P + IG3)含量达到最
大值。这可能是由于 α-葡萄糖转苷酶最适作用温
度范围在 50~55℃,糖化工艺中添加的真菌 α-淀粉
酶、β-淀粉酶以及普鲁兰酶最适温度也在 50℃左
右[13],因此选取糖化转苷温度为 50~60℃。
图 5 糖化转苷温度对(IG2 + P + IG3)含量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temperature of saccharification and
transglycosylation on the content of(IG2 + P + IG3)
2.6 正交实验
为了进一步优化籼米淀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
糖的糖化转苷工艺参数,选取糖化转苷 pH、温度、
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以及糖化转苷时间做四因素三
水平正交实验,实验设计与结果如表 2 所示。极差
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糖化转苷效果的因素排序为:
C(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 D(糖化转苷时间)> A
(糖化转苷 pH)> B(糖化转苷温度),最优因素水平
搭配方案为 A2B2C3D2。在该优化糖化转苷条件下进
行验证实验,三次平行实验得到低聚异麦芽糖中
(IG2 + P + IG3)含量为(37.86 ± 0.31)%,均达到了中
国发酵工业协会低聚异麦芽糖的质量标准(IG2 + P
+ IG3≥35%)。
3 结论
采用碎籼米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籼米淀粉
液化液 DE值为 12,α-葡萄糖转苷酶用量为 1.0U /(g
淀粉),糖化转苷 pH5.0、糖化转苷温度 55℃、糖化转
苷时间 36h,制备的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
表 2 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
Table 2 Design and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test
实验号 A B C D
(IG2 + P + IG3)
含量(%)
1 1 1 1 1 14.7
2 1 2 2 2 32.4
3 1 3 3 3 33.2
4 2 1 2 3 33.6
5 2 2 3 1 34.5
6 2 3 1 2 25.8
7 3 1 3 2 36.9
8 3 2 1 3 26.2
9 3 3 2 1 30.2
k1 26.77 28.40 22.23 26.47
k2 31.30 31.03 32.07 31.70
k3 31.10 29.73 34.87 31.00
R 4.53 2.63 12.63 5.23
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达到最高值,为(37.86 ±
0.31)%,达到了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拟定的质量标准。
低聚异麦芽糖的纯化工艺需在后续实验中进一步
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春敏,马淑霞,佟丽波,等 .异麦芽低聚糖对衰老模型小
鼠肠黏膜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微生物学杂志,
2012,24(1):6-12.
[2]林亲录,符琼,周丽君 .低聚异麦芽糖制备的研究进展
[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2):398-400.
[3]王镇发,李夏兰,陈陪钦 .相应面法优化木薯淀粉制备低
聚异麦芽糖工艺[J].中国粮油学报,2013,28(3):29-34.
[4]张霞,刘钟栋,陈肇锬 .小麦淀粉制备异麦芽低聚糖的研
究[J].郑州工程学院院报,2001,22(2):1-4.
[5]李芃,曾凡骏,柳玲,等 .大米制取低聚异麦芽糖工艺研究
[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7(6):21-23.
[6]黎跃红,万全玉,钟卫兵 .利用碎米生产低聚异麦芽糖新
工艺研究[J].粮食加工,2010,35(6):42-48.
[7]李福谦,唐书泽,李爱萍 .碱消化法提纯大米淀粉的研究
[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7):55-58.
[8]李桂杰,郭艳莉,肖志刚,等 .加酶挤压法对玉米淀粉基脂
肪替代物全质构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09,29(3):40-46.
[9]李黎,邹雨佳,唐华澄,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功能
性低聚异麦芽糖[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4):179-181.
[10]黄金莲,黄秀娟,钟振声 .α-转移葡萄糖转苷酶转苷作用
机理探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7):108-111.
[11]张齐军,覃兰芳 .木薯淀粉生产异麦芽低聚糖粉的工艺
研究[J].食品科学,2000,21(10):26-28.
[12]陈丽华,潘自红,马威 .α-葡萄糖苷酶性质、制备及其应
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7):163-165.
[13]王镇发 .木薯淀粉制备低聚异麦芽糖及沸石在其分离纯
化中的应用[D].泉州:华侨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