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食品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 10期
作者简介 刘生梅(1965-),女,青海大通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场育
苗工作。
收稿日期 2011-04-01
桦树液是春天从桦树活立木中采集的汁液,刚采集的
桦树汁清凉可口,微甜(健康无病害的树木),富含糖、酸、微
量元素和芳香物质等,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天然、绿色、
无污染的植物饮料。据测定,桦树汁中含有 4 种维生素(VC、
VB1 、VB2 、VH)、11 种脂肪酸、18 种氨基酸和 18 种微量元素。
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经常饮用桦树
液天然饮料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并可以抗血管硬化和抗
疲劳 [1-3]。桦树汁除了制作各种饮料制品外,还可应用于医药
工作和日化工业。青海省是桦树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为了
开发利用桦树资源,充分利用桦树液,从 1995 年春季开始,
开展了桦树液的采集、贮存和保鲜试验,并利用天然桦树液
和林区浆果为主要原料试制成功系列饮料产品,获得了较
好的经济效益。在桦树液的开发利用中,桦树液的采集是一
个十分重要的生产环节。
1 桦树液采集工艺
桦树液的采集工艺虽然不很复杂,但是每一个操作环
节必须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否则对桦树液的质量将产生严
重的影响。实践得出桦树液的采集工艺流程,现介绍如下。
1.1 采集林地的选择
为了合理、长久地利用桦树资源,在采集之前,要对采
液的数量、采液资金、当地桦树分布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
便做出合理安排。采液地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便于运输的
地方(尽量离加工地点近些,以便节约运输资金、降低加工
成本)。选择采液的桦树生产较集中、无污染,无病虫害的
近、成熟林,胸径 18 cm 以上的桦树不少于 100 株。混交林
桦树不少于 50株。
1.2 采集林地的调查
采液林地一经确定,即对该地区进行区划。对确定采液
的桦树进行调查、编号,确定采液孔数,并绘制立木分布图,
计算出所需的采液管、接液桶、采液人的数量。以上准备工
作应在采液工作进行的前一年秋天落叶后进行。春天采液
的具体时间因各地桦汁分泌的物候期来确定 [4]。桦汁分泌的
物候期有分泌开始期、高峰期和终止期。开始期与当地环境
关系密切,受气温、光照、海拔、风力、湿度等因素影响。从青
海省的情况看,东部略早于西北部,白桦的分泌期是 4 月 20
日至 5 月 25 日,持续约 1 个月,其中高峰期为 4 月 25 日至
5月 15日。紫桦比白桦晚一些,原始林比次生林晚一些。
1.3 钻孔
秋季划分的作业小班(桦树为 250~300 株),由工人进
行承包作业。钻孔前先清除采液树周围以及林业通道上的灌
木、枯立木、腐朽木、搭挂木和影响作业的小矮木。如果采液
林地较为理想,并打算作为长期、固定采液,应彻底清除杂
草、灌木等杂物。采液一般选用直杆钻和手摇钻,钻头直径
一般为 8~12 mm。钻孔先从树干的阳面开始,2~3 d 后,再钻
阴面,阳、阴面钻孔高度离地面 30、50 cm 左右 ,钻孔深度
5~7 cm,钻孔角度与树干成 75°,钻孔完毕,及时清除孔道内
木屑,挂上接液桶或接液袋。
1.4 采液方法
一般采用封闭式采液法,即单株挂桶分散采液法,此法
安装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缺点是采液时间长,对汁液的保
鲜有一定影响。采液器具包括采液管、输液管、接液桶或接液
袋等。采液管选用硬质塑料管,输液管选用软质聚乙烯塑料
管,接液桶选用容量为 10、50 L 的塑料桶,接液袋选用容量
10 L 的聚乙烯高强度塑料袋。安装采液管时,用小锤轻轻地
将管的一端打入已钻好树孔内,接头处要插接严紧 ,防泄
漏。采液管的另一端接输液管,输液管的另一端接采液桶或
采液袋。采液袋要用绳子固定,以防起风使汁液流落袋外。
1.5 桦树液的消毒与检测
采液期间,要对采液孔道、接液桶等采液器具用食用酒
精经常进行清洗消毒,防止杂菌感染。特别是进入采液盛
期,温度高,桦树液极易发酵,必须每天按时清洗采液器具。
过滤用双层或多层干净无菌纱布,纱布每天至少清洗 2 次。
对桦树液要进行理化、卫生指标的检测,样品由不同地点采
集的桦树液中随机抽取。
1.6 桦树液的贮存、保鲜
采集的桦树汁,必须在当日运到工厂加工,最好是 1 d
运送 2次。采集的桦树汁每天分 2 次在 12 h 内处理完,处理
不完的,可临时贮存在冷库或山洞内,贮存温度 2~7 ℃,青
海省温度低,最长可贮存 10~15 d。若长时间贮存,可加入防
腐剂,这样可在温度不超过 20 ℃时,最长贮存 6~8 个月。此
外,经实践证明,桦汁加糖后进行贮存,在含糖度达到 60%
时,可贮存数年[5]。
1.7 采液后期处理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桦树芽迅速萌发,当桦液分泌逐
渐减少并出现浑浊,有乳状物堵塞孔道时,应停止采液。然
后开始拆除采液器具,按桦树的分组编号,认真清洗、消毒
(下转第 356页)
桦树液采集工艺及开发利用前景
刘生梅 李海玲 王 云 王 静
(青海省大通县实验林场,青海大通 810100)
摘要 介绍桦树液采集工艺流程,包括采液地的选择、林地调查、钻孔、采液方法、消毒和检测、贮存和保鲜以及采液后的处理等方面
内容,并对桦树液开发利用的前景进行分析,以促进桦树液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桦树液;采集工艺;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S792.15;S7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0-0354-01
354
食品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 10期
!!!!!!!!!!!!!!!!!!!!!!!!!!!!!!!!!!!!!!!!!!!!!!!
!!!!!!!!!!!!!!!!!!!!!!!!!!!!!!!!!!!!!!!!!!!!!!!
(上接第 353页)
检测波长为 220 nm;流速为 1 mL/min[2]。
3.2.5 感官评定。以奎宁为基准,制作标准液。设 5 个人组
成的感官评定小组,蒸馏水漱口后,取适量评定液入口,吐
出后,漱口,再取苦味邻近的标准液,直至判定出苦味的平
均值[11]。
3.3 结果与分析
枯草芽孢杆菌可产出活性酶。组成多肽的成分较复杂,
影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大豆多肽的主要条件是多肽的
浓度、接种量和充氧量等。
疏水性较弱的大豆多肽分子和固定相间的相互作用较
弱,因此较快流出;反之,疏水性相对较强的大豆多肽分子较
后流出 [2]。由于使用挥发性冲洗剂(三氟乙酸-乙腈)作为流
动相,纯化产品不必脱盐,简化了操作步骤,尤其对 1 000 Da
以下小分子大豆肽类物质分离纯化更为重要 [2]。
混合菌种发酵液的感官评定相对比较好,试验中豆粕
多肽的苦味和臭味不强烈。因此,直接发酵法得到豆粕多肽
的方法更适合工业化出产,且效益较好。直接发酵法就是先
发酵,再利用发酵液酶水解多肽,得到的大豆多肽含量高,
味道好。
4 参考文献
[1] 余勃,陆兆新 .发酵多肽生产大豆多肽研究 [J].食品科学 ,2007(2):
189-192.
[2] 王文鹃.发酵法制备大豆多肽[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
[3] 张吉鹍,刘林秀,邹志恒,等.生物发酵法制备大豆多肽菌种的筛选及
大豆多肽在饲料配方中的应用[J].饲料与畜牧,2008(1):40-43.
[4] 邵伟,乐超银,戴科,等.乳酸菌发酵大豆多肽工艺条件研究 [J].中国
酿造,2008(17):51-53.
[5] 乐超银,邵伟,梁维勇,等.米曲霉发酵大豆多肽工艺条件研究[J].中
国酿造,2007(6):25-28.
[6] 邵伟,乐超银,宋丽艳,等 .大豆多肽发酵液中多肽测定方法的研究
[J].中国酿造,2007(5):71-73.
[7] 管风波.大豆多肽液态发酵工艺优化[J].粮食与油脂,2008(6):14-17.
[8] 邓成萍,薛文通,孙晓琳,等 .双酶水解制备大豆多肽的研究 [J].粮油
食品科技,2006(1):23-24.
[9] 邵伟,熊泽,何晓文 .发酵大豆多肽及其功能研究 [J].食品科技,2005
(4):26-28.
[10] 周媛媛,周瑞宝.大豆多肽的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油
脂,2008(5):34-36.
[11] 管风波,宋俊梅.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发酵多肽产大豆多肽发酵条
件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8(8):40-43.
(上接第 354页)
采液器具,并拴上标签放入编有号码的塑料袋中,以备第 2
年使用。封闭采液孔,用直径略大于孔径的枝条刮皮切段后
打入孔内,用斧子或砍刀削平,再用腻子涂封,也可用掺有
高锰酸钾的黄泥涂封 [6]。几年来的采液试验表明,只要认真
细致地封闭钻孔,采液对桦树生长没有影响,并且树液含糖
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可根据情况建立专业化的采液点,节
省采液费用。
2 桦树液的开发利用前景
桦树在青海省乃至全国是分布较广的树种之一,仅内蒙
古林区就有 95 万 hm2,在其他地区其数量也相当可观。因
此,桦树液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很大。加快加工技
术的发展,加工高品质、多品种的桦树液饮料,绿色、环保、
低碳、以榨汁为主的桦树液饮料是市场所需。另外,桦树液
在食品工业、日化工业、医药、美容等方面的应用,还需进一
步的研究。
3 参考文献
[1] 桦树液可用于饮料生产[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6):89.
[2] 赵华文,覃军 .桦树液应用现状与开发方向 [J].中国林副特产 ,2001
(2):38-40.
[3] 王佰成.桦树液及其饮料的加工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1998(3):27.
[4] 刘钧良.桦树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林业月报,1995(7):1.
[5] 刘成录,敖峰.桦树液的采集与保鲜贮存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4
(4):35-36.
[6] 金万俊,于学君.桦树液的开发利用 [J].林业科技开发,1993(1):41-
42.
风机转速 960 r/min。二是定色阶段逐渐加快排湿,升温速度
为 0.5℃/h,在 45~48℃、湿球温度(38.5±0.5)℃,稳温 24 h 以
上,循环风机转速 1 440 r/min;至 54℃,湿球温度(38.5±0.5)
℃,稳温 12 h 以上,循环风机转速 960 r/min。三是干筋阶段
干球温度 65~68℃、湿球温度(41.5±0.5)℃,循环风机转速 960
r/min 或间歇性运转。
4 密集烘烤工作重点
4.1 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烘烤技术培训力度
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局、省公司组织的培训班,在烘烤季
节组织烘烤现场培训、召开烘烤现场会等,切实提升技术人
员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应变的能力,争取利用两
三年的时间培养一批烘烤技术能手,为全市今后密集烘烤向
更高、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储备人才、奠定基础。
4.2 量化烘烤工艺,实行精准控制
量化烘烤工艺是发展密集烘烤的关键 [1-3]。量化、精简烘
烤技术既容易掌握,又能与自控设备匹配,实现烘烤自动控
制,从而准确落实烘烤工艺、快速提升烘烤目标,充分发挥
密集烤房技术优势,最终实现联网控制,实现烘烤的增质、
节能、降耗,节约大量的专业烘烤技术人员。
4.3 加强科研合作完善管理制度
应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烘烤方面的
创新研究,提高烟叶烘烤工作的科技创新能力 [4-7]。进一步完
善烘烤责任制管理办法,提高各级对烟叶烘烤工作的重视
程度,继续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烘烤工作
考核体系。
5 参考文献
[1] 宋朝鹏,孙福山,许自成,等 .我国专业化烘烤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
国烟草科学,2009(6):73-77.
[2] 宋朝鹏,李富欣,陈少斌,等 .烤烟烘烤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J].作物
杂志,2010(1):6-8.
[3] 艾缓龙,李先锋,牛瑜德,等 .汉中市密集烘烤现状及展望[J].河北农
业科学,2009(3):85-86,95.
[4] 宫长荣,周义和,杨焕文 .烤烟三段式烘烤导论 [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5.
[5] 宫长荣.密集式烘烤[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 杨树申,宫长荣,袁志永.烤烟烘烤实用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5.
[7] 王能如,许增汉.烘烤方法对烤烟上部叶质量的影响(简报)[J].安徽
农业大学学报,1995,22(3):212-214.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