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萍蓬草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全 文 :科技信息 2008 年 第 29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萍蓬草[Nuphar pumium(Timm.)DC.]又称水粟、水粟包、萍蓬莲、黄
金莲,属于睡莲科睡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1-3]。 萍蓬草种子富含淀
粉,可食用,如粟,果实可煮粥,古时用于代粮。萍蓬草根状茎含萍蓬草
碱、谷甾醇、棕榈酸、没食子酸、烟酸等化学成分,具有补虚、止血、健
胃、调经等功效,能治消化不良、月经失调、体虚衰弱和刀伤等疾病 [4]。
近年来辽宁南部地区的人们对其进行观赏栽培。但由于在北方生长的
萍蓬草不易形成种子,即使形成的少量成熟种子也难以收集,因此,人
工栽培只能利用数量有限、长 6-8cm、具有芽的根茎进行无性繁殖。然
而,由于萍蓬草的根状茎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进行
大量的采集,这使本来在北方分布就很少的萍蓬草几近绝迹。 由此使
人们难以得到进行栽培的种苗,限制了观赏栽培生产的发展。于是,我
们对萍蓬草进行了组织培养的研究,以期满足人们观赏栽培对种苗的
需求,并为转基因等相关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灭菌
于 5-6 月份将在池塘浅水区生长非常旺盛的萍蓬草挖出来,将全
株用自来水反复洗涤干净,将其根部置于 0.001%的 HgCl2溶液中初步
杀菌 48h 后,把嫩根茎剪下,置于 500ml 的磨口广口瓶中,用自来水冲
洗 40min 左右,再用 0.05%安利洗涤液振荡洗涤 15min,移至超净工作
台上进行操作。将经上述处理的嫩根茎用无菌水洗涤至没有泡沫时加
入 70%乙醇灭菌约 20s 左右 , 迅速用无菌水振荡洗涤 2 次 , 再用
0.05%HgCl2 溶液振荡灭菌 5min 后将灭菌液倒掉 , 再倒入 0.025%
HgCl2溶液,继续振荡灭菌 15min,最后用无菌水洗涤 5 次。 在无菌条
件下,将经过上述灭菌处理的嫩根茎切成 0.2-0.3cm 的根茎块,接种到
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观察。
1.2 培养条件
以 1/2MS 和 1/3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
生长素。 以 1/2MS 为基本培养基时,加蔗糖 15g/L;以 1/3MS 为基本培
养基时,加蔗糖 10g/L。 固体培养基胨力强度为 160g/cm2[5],pH5.8~6.0,
培养温度 18~26℃,光照 12h/d 左右,光照度 2000~3000Lx。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萍蓬草无菌嫩根茎块接种到装有以 MS 为基
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 BA、2,4-D、IAA 的培养基三角瓶中,进行愈
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每种培养基接种 100 块, 每个三角瓶中接种 10
块。 接种培养 60d 后进行观察和统计。 由表 1 可见,在不用激素 2,4-D
的培养基上不能诱导嫩嫩茎形成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的 BA 与浓度
为 1.2mg·L-1(单位下同略)的 2,4-D 配合使用时,会不同程度的诱导嫩
根茎形成愈伤组织,但不同浓度的 BA 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愈伤组织
生长速度及外部形态差异较大。 其中浓度为 0.4 和 0.8 的 BA 与浓度
1.2 的 2,4-D 配合使用时,不仅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了 97%以上,而
且愈伤组织的生长速度快,且质地较为疏松、外观呈淡绿色的颗粒状。
这种愈伤组织为具有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 [6]。 将上述诱导培养的愈伤
组织接种到相同的培养基上, 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继代培
养。统计每代培养所需时间。连续培养 8 代表明,在此培养基上诱导形
成的愈伤组织在同一培养基上连续继代培养生长的愈伤组织,不仅仍
具有分化和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 而且愈伤组织培养周期缩短为 45
d,每个继代周期繁殖系数为 36。 这说明,MS+BA0.4-0.8+2,4-D 1.2 是
诱导萍蓬草嫩根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
表 1 不同浓度激素对嫩根茎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注:+长势一般;++长势好
萍蓬草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
李肖依 赵 娜 王 宇 邹翠霞 姜长阳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以萍蓬草的嫩根茎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的 BA、IAA、NAA 和 2,4-D 的 MS、1/2MS 或 1/3MS 培养基上进行了愈伤组织的
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不定芽的生根、试管苗的移栽和移植研究,成功的建立起萍蓬草嫩根茎无性系,达到了快速繁殖的目的。结果表明:MS+
BA0.4-0.8mg·L-1+2,4-D 1.2 mg·L-1 是诱导嫩根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 ;1/2MS+AgN031.2mg·L-1+BA0.3mg·L-1+
NAA0.1mg·L-1是诱导颗粒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1/3MS+IAA0.5mg·L-1的液体培养基是试管苗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
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平均成活率为 99.4%。
【关键词】萍蓬草;愈伤组织;无性系
The study of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Nuphar pumium (Timm.) DC.
LI Xiao-Yi ZHAO Na WANG Yu ZOU Cui-Xia JIANG Chang-Y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The tender stem of Nuphar pumium (Timm.) DC. was cultured on medium MS with BA、IAA、NAA and 2, 4-D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S+BA0.4~0.8 mg·L-1+2,4-D1.2mg·L-1 was the best medium for inducing callus with stem as explant ; 1/2MS+AgNO31.2mg·L-
1+BA0.3mg·L-1+NAA0.1mg·L-1 was the most suitable medium for shoot differentiation;1/3MS+AgNO31.2mg·L-1+BA0.3mg·L-1+NAA0.1mg·L-1 was the
optimum medium for rooting. The survival percent of transplantation could reach 99.4%.
【Key words】Nuphar pumium(Timm.)DC.;callus;clone
BA mg·L-1 2,4-D mg·L-1 IA Amg·L-1 诱导愈伤组织数
愈伤组织诱导
率%
长势
0 0 0 0 0
0.4 0 0 0 0
0.8 0 0 0 0
1.2 0 0 0 0
1.6 0 0 0 0
2.0 0 0 0 0
0 1.2 0 78 78 +
0.4 1.2 0 98 98 ++
0.8 1.2 0 97 97 ++
1.2 1.2 0 46 46 +
1.6 1.2 0 19 19 +
2.0 1.2 0 6 6 +
0 0 1.2 0 0
0.4 0 1.2 0 0
0.8 0 1.2 0 0
1.2 0 1.2 0 0
1.6 0 1.2 0 0
2.0 0 1.2 0 0
○科教前沿○
381
科技信息 2008 年 第 29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BA mg·L-1 NAA mg·L-1 IBA mg·L-1 分化数
分化
率%
平均分
化芽数
分化芽
长势
0 0 0 0 0 0
0 0.1 0 0 0 0
0 0.5 0 0 0 0
0 0 0.1 0 0 0
0 0 0.5 0 0 0
0.1 0 0 11 11 1.7 +
0.1 0.1 0 0 0 0
0.1 0.5 0 0 0 0
0.1 0 0.1 0 0 0
0.1 0 0.5 0 0 0
0.3 0 0 25 25 3.2 +
0.3 0.1 0 99 99 7.1 ++
0.3 0.5 0 36 36 2.4 +
0.3 0 0.1 0 0 0
0.3 0 0.5 0 0 0
0.5 0 0 14 14 1.3 +
0.5 0.1 0 83 83 3.8 ++
0.5 0.5 0 36 36 4.1 +
0.5 0 0.1 0 0 0
0.5 0 0.5 0 0 0
2.2 不同浓度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影响
将上述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用无菌镊子分散成颗粒状后,接种到
附加不同浓度的 BA(0、0.1、0.3 和 0.5)、NAA(0、0.1 和 0.5)和 IBA(0、
0.1 和 0.5)的 1/2MS+AgN031.2 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分化培养。 每个
处理接种外植体 100 个愈伤组织颗粒。观察愈伤组织的分化情况;60d
时统计愈伤组织分化颗粒数、分化率、每个愈伤颗粒分化不定芽数,并
观察分化不定芽的长势。 试验重复了 5 次。 由表 2 可见,在单独使用
BA 或不同浓度 BA 与不同浓度 NAA 配合使用的培养基上,颗粒状愈
伤组织可以分化。 从颗粒状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平均分化不定芽数和
不定芽的长势看,在 1/2MS+AgN031.2+BA0.3+NAA0.1 的培养基上,不
仅颗粒状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到了 99%,平均每块愈伤组织的分化芽
数达到 7.1 个,而且分化不定芽长势好。 观察表明,在这一培养基上诱
导分化的不定芽培养到 60d 时呈嫩绿色丛生状,株高度多在 0.5cm 以
上,重复试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把上述诱导培养的不定芽从基部
剪下,接种到相同的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的继代分化培养。 5 次重复
试验,每代都继代培养 7 代。 结果证明,不定芽在这一培养基上经过
40d 的继代培养,每个不定芽平均可分化培养出 5.7 个高 0.5cm 以上、
生长旺盛的不定芽 , 所培养的不定芽呈丛生状 。 这说明 1/2MS+
AgN031.2+BA0.3+NAA0.1 是诱导萍蓬草颗粒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
化的理想培养基。
表 2 不同浓度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注:+长势一般;++长势好
2.3 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将上述诱导分化培养的高于 0.5cm 以上的不定芽, 从基部剪下,
接种到附加不同浓度 NAA(0.1、0.5 和 1.0)、IAA(0.1、0.5 和 1.0)和 IBA
(0.1、0.5 和 1.0)的 1/3MS 液体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每个处理接种
100 个外植体,试验重复 3 次,观察生根培养情况。 结果表明,萍蓬草
的不定芽在上述液体培养基中均能长出根,但生根率和根的生长状况
差异很大,以附加 IAA 的培养基效果最好。 尤其是在 IAA 浓度为 0.5
的培养基上,培养 7-10d 即可形成根原基,随后根系迅速生长,逐渐变
绿,并很快形成根茎。培养到 40d 时就可以成为具有长约 2cm 的根茎、
高 4cm 左右、叶片伸展、根系发达、生长非常旺盛的试管苗。 把具有根
茎的试管苗切成具有一段根茎和 1-2 个叶片的根茎段,接种到相同液
体培养基中进行生根继代培养,经过 40d 的培养,又会培养成为一代
具有根茎、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的试管苗。 所培养的试管苗没有无效
苗。进行 3 次重复试验,每次重复试验继代培养 5 代的结果证明:继代
培养的试管苗根茎生长、生根率和长势都基本保持不变。 平均每代的
繁殖系数为 4.2。 上述结果说明,1/3MS+IAA0.5 的液体培养基是萍蓬
草试管苗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
2.4 试管苗移栽和移植
将具有生长旺盛试管苗的培养瓶瓶塞打开 , 放到光照 4000-
500LX、15-27℃的条件下炼苗 3-4d 后,从培养瓶中取出,移栽到下部
具有一层厚 10cm 以上园土、上面具有约 2cm 深水层的温室人工水池
中, 在前 10d 防止直射光照的条件下,3 次 2000 株以上移栽试验,平
均成活率为 99.4%。 将温室中移栽成活的试管苗于五到七月份移植到
池塘的浅水区。 移植成活率几近 100%。 移植的试管苗生长旺盛,根茎
粗壮,根系发达。这说明萍蓬草试管苗在浅水中容易移栽成活。六月份
移植的试管苗,九月份开花。
3.讨论
虽然国内现在已多有水生和湿地植物组织培养的报道 [5-11],但迄
今未见睡莲属植物组织培养、无性系建立和快速繁殖的报道。 本研究
以萍蓬草的嫩根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
不定芽的生根、试管苗的移栽和移植研究,成功的建立起萍蓬草嫩根
茎无性系,达到了快速繁殖的目的。 这不仅可以证明萍蓬草的非分生
组织细胞也具有全能性,而且也为萍蓬草的工厂化育苗、满足人们的
需要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还为该植物的转基因研究提供了可能。
采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方法,萍蓬草嫩根茎 45d 的繁殖系数为
36,按照这个速度进行快速繁殖,每年繁殖速度为 368;采用不定芽继
代培养的方法,40d 的繁殖系数为 5.7, 按照这个速度进行快速繁殖,
每年繁殖速度为 5.79; 采用生根继代的方法,40d 的繁殖系数为 4.2,
按照这个速度进行快速繁殖,每年繁殖速度为 4.29。 这说明不论采用
哪种方法进行快速繁殖,每年都能繁殖出大量的试管苗,可以满足人
们观赏栽培对萍蓬草种苗的大量需求。 在上述三种方法中,虽然采用
生根继代的方法是上述三种方法中最慢的一种,但是,由于采用生根
继代方法进行快速繁殖培养的试管苗具有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没有
无效苗的特点,所以生产上应采用生根继代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
在进行液体生根培养中,培养的试管苗根系为绿色的。 这不仅说
明在缺氧的液体培养基中萍蓬草的根系能够形成叶绿体、并进行光合
作用, 而且说明萍蓬草试管苗能通过叶片和嫩茎将氧气输送到根系
中,满足代谢的需要,促进了试管苗的旺盛生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十三卷,第三分册)[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7.135-136.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2.648.
[3]赵家荣,刘艳玲,徐立铭,周广超.水生植物 187 种[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7.68.
[4]郑汉臣主编.中国食用本草[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66.
[5]蒋金辉,周长芳,安树清,关宝华,蔡颖.工具种轮叶黑藻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J].湖泊科学.2008,20(2):215-220.
[6]周朴华,何立珍.荻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及无性系的建立[J].湖南农学院学报.
1992,18(3):569-574.
[7]周纯,田惠桥.濒危植物毛茛泽泻的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30(4):
277.
[8]刘玉平,柯卫东.慈姑的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3):244.
[9]马玉芳,许继宏.丽江慈姑的组织培养及育种技术研究[J].中草药.2003,34(4):
463-465.
[10]林鸿,刘锦兰,张雄胜,潘宜平.花叶香蒲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园林科技.
2007,(3):9-10.
[11]陈菁瑛,张丽梅,胡明华,陈义挺,关伟文,刘波,张秋芳,朱炳耀,杨志敏.泽泻的
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4):334.
[责任编辑:田瑞鑫]
○科教前沿○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