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香芋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



全 文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Vol.27, No.12
1503

香芋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

周志英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
摘要:通过对乳酸菌发酵香芋浆工艺的初步研究,探讨了香芋的护色,香芋浆的糊化、糖化、发酵等工艺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去皮香芋用 0.1%柠檬酸溶液护色效果明显;用沸水热烫 5 min 即可有效钝化酶,防止褐变;糊化时间为 60 min,还原糖含量有明显
增加;香芋浆最佳糖化工艺条件:糖化时间 4 h、糖化酶用量为 1 g 香芋/50 U 酶,糖化 pH 值为 4.5;发酵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 42 ℃、
发酵时间 6 h、蔗糖量 8%、香芋浆 12%,发酵出香芋味浓厚的香芋浆乳酸发酵饮料。
关键词:香芋;发酵;饮料;最佳工艺
文章篇号:1673-9078(2011)12-1503-1506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Fermented Taro Juice Drinks
ZHOU Zhi-ying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Scienc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a Lactobacillus-fermented taro juice drink was investigated including taro color protection, inactivate enzymes,
dextrinization, saccharification. The test result showed that, the best process was using 0.1% citric acid solutions to protect the color, boiling for
5 min to prevent browning by inactivating the enzymes, dextrinization for 60 min, saccharification by 50 U enzyme per gram of taro for 4 hours
at pH 4.5, and fermentation of the mixture of 8% cane sugar and 12% taro juice at 42 ℃ for 6 hours.
Key words: taro; fermentation; drinks; best process

香芋(Colocasia esciclenta (L.) Schosrtt)又名芋
头或芋艿,学名为,属天南星科[1],多年生草本植物,
草叶、叶柄、花和块茎均可人药。香芋能舒筋活络,
祛风湿,止痛,消炎散肿,治疗跌打损伤,风湿,胃
痛,胃肠炎等,是集蔬菜、粮食、药膳于一体的稀有
名贵食物[2]。乳酸菌能维持动物体内正常菌群,调节
生物体的生理机能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并在发酵过程
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等有机酸、多种氨基酸和酶等成分,
开成多种新的呈味物质[3]。国内外对香芋饮料研究不
多,国内有报道芋头糊和芋头饮料的研制以及香芋乳
酸菌发酵饮料,国外有学者对巴布几新内亚的一种传
统发酵食品 sapal 做了研究,这种食品主要是经煮制
的香芋浆与椰子浆以 5:1 的比例混合在常温下(26 ℃
~33 ℃)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食品,其中发酵作用主
要是乳酸菌发酵。国内曾有文献报道香芋乳酸菌发酵
酸奶的研究,采用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
菌),最佳配方为 50%香芋浆、50%牛奶、6%蔗糖[4],
得到色、香、味及组织状态都较好的饮料。在目前的
乳酸菌发酵饮料中,以牛奶为发酵基料较多,而纯香
芋的很少。香芋含有丰富的淀粉,经酶解后可产生葡
萄糖,适宜于微生物发酵利用。本研究拟在以香芋作
为主要原料经打浆、糊化、糖化后,利用乳酸菌进行
收稿日期:2011-08-29
发酵,并针对香芋的护色,香芋浆的糊化、糖化、发
酵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香芋:市售;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丹
尼斯克(中国)有限公司;糖化酶:诺维信(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Novozyme);无水柠檬酸(食品级)。
1.2 仪器与设备
FA1004 型 电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ART.
NO.ES-0820 型 ELECTRIC STOVE 电炉(MADE IN
CHINA),PHILIPS 牌 打浆机(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
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广州市星恒科学仪器有限公
司),SevenEasy S20 型 pH 计(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股
份有限公司),YX280A 型 手提式不锈钢蒸汽消毒器
(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LRH-150-S 型 恒温
恒湿培养箱(广东省医疗器械厂)
1.3 方法
1.3.1 工艺流程
香芋→原料选择→清洗→去皮→护色→切片→热烫灭酶
→打浆→糊化→冷却→糖化→灭酶→调配→灭菌→冷却→发

1.3.2 工艺操作要点
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11.12.032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Vol.27, No.12
1504
1.3.2.1 原料选择:选取无腐烂、无霉变、无虫害和
损伤的香芋。
1.3.2.2 清洗、去皮:用清水洗净泥沙和毛须,用刀
除去外皮和芽眼。
1.3.2.3 护色:去皮后的香芋马上浸于 0.1%柠檬酸溶
液中护色。
1.3.2.4 切片、热烫:护色后的香芋切成薄片后马上
放进沸水里热烫 5 min。
1.3.2.5 打浆:热烫后的香芋,马上以香芋:水=1:2 于
打浆机中打成均匀的浆状。
1.3.2.6 糊化:香芋浆于 90~95 ℃水浴中糊化 60 min,
间或搅拌。
1.3.2.7 冷却、糖化:糊化后冷却至 60 ℃,加糖化酶
(1 g 香芋/50 U 糖化酶),用柠檬酸溶液调 pH 为 4.5,
在 60 ℃水浴中恒温糖化 4 h。
1.3.2.8 灭酶:升温至 80 ℃,水浴 20 min,酶活力
全部消失。
1.3.2.9 调配:按设计添加蔗糖、香芋浆。
1.3.2.10 灭菌:调配后的香芋浆 121 ℃灭菌 5 min。
1.3.2.11 接菌种:接种量按照乳酸菌种供应商建议添
加量。
1.4 工艺优化试验说明
先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
正交试验,确定实验较优工艺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护色液浓度对成品的影响
去皮后的香芋,极易褐变,不仅影响其外观,而
且降低其营养价值,甚至败坏不堪食用。褐变主要原
因是香芋中含有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
发生褐变,Vc 也会在抗坏血酸氧化酶或过氧化酶类作
用下氧化褐变[5]。
采用用柠檬酸溶液进行护色,通过不同浓度的柠
檬酸溶液进行护色,发酵后进行感官比较,以感官最
佳剂量最少为准则确定护色液浓度。
表1 香芋护色液浓度对成品的影响
Table 1 Influence of cit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product
柠檬酸溶液浓度/% 色泽 滋味和气味
0.0 明显褐变,颜色较深 香芋味稍差
0.1 轻微褐变,颜色适中 香芋味正常
0.2 轻微褐变,颜色适中 香芋味正常
0.3 轻微褐变,颜色适中 香芋味正常
由表 1 可知,香芋在清水中浸泡会明显褐变直接
影响成品感官,而在不同浓度柠檬酸溶液中浸泡护色
后,轻微褐变,成品色泽均适中, 差异不大,因此护
色柠檬酸溶液浓度定为 0.1%。
2.2 热烫灭酶时间对成品的影响
将护色后的香芋切片,并立即用沸水热烫,使多
酚氧化酶、过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失活,从而防
止多酚物质和 Vc 引起的褐变。
表2 热烫灭酶时间对成品的影响
Table 2 Influence of boiling time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the
product
热烫灭酶时间/min 色泽 滋味和气味
0 明显褐变,颜色较深 香芋味差
2 褐变,颜色深 香芋味稍差
5 轻微褐变,颜色适中 香芋味正常
7 轻微褐变,颜色适中 稍过熟的香芋味
10 轻微褐变,颜色适中 过熟的香芋味
由表 2 可知,不经热烫的香芋褐变明显,滋味和
气味差,对成品影响较大;考虑色泽、滋味和气味,
热烫时间确定为 5 min。热烫时间短,灭酶效果不明
显;热烫时间长,容易出现过熟味,同时,缩短热烫
时间也可避免香芋中水溶性成分粘液质,糖类,维生
素的丢失[6]。
2.3 打浆工艺的确定
香芋片经过沸水热烫处理后,组织变软、淀粉颗
粒充分吸水,有利于搅拌粉碎,组织状态均匀、颗粒
小,有利于糊化处理,淀粉颗粒能更快地吸水胀润。
而生香芋片质构较硬,不易打碎打细,不利于淀粉颗
粒充分吸湿膨胀。热烫后再打浆的香芋糖化产生的还
原糖含量高于不热烫直接打浆的香芋。因此采用热烫
后再打浆的工艺。
2.4 糊化时间的确定
淀粉颗粒的糊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
段:当淀粉粒在水中加热逐升温,水分子由淀粉的孔
隙进入淀粉粒内,颗粒吸收少量水分,淀粉通过氢键
作用结合部分水分子而分散,体积膨胀很小,淀粉乳
黏度只有缓慢增加,淀粉粒发生可逆溶胀,其性质与
原来本质上无区别,淀粉粒内部晶体结构也没有发生
改变。第二阶段:水温继续上升,达到开始糊化温度
时,淀粉粒的周边迅速伸长,大量吸水,偏光十字开
始在脐点处变暗,淀粉分子间的氢键破坏,从无定形
区扩展到有秩序的辐射状胶束组织区,结晶区氢键开
始裂解,分子结构开始发生伸展,其后颗粒继续扩展
至巨大的膨胀性网状结构,偏光十字彻底消失,这一
过程属不可逆润胀。这时由于胶束没有断裂,所以颗
粒仍然聚集在一起,但已有部分直链淀粉分子从颗粒
中被沥滤出来成为水溶性物质。当颗粒膨胀体积至最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Vol.27, No.12
1505
大时,淀粉分子之间的缔合状态已被拆散,淀粉分子
或其聚集体经高度水化形成胶体体系,黏度也增至最
大。可以说糊化本质是高能量的热和水破坏了淀粉分
子内部彼此间氢键结合,使分子混乱度增大,糊化后
的淀粉-水体系的行为直接表现为黏度增加。第三阶
段:淀粉糊化后,继续加热膨胀到极限的淀粉颗粒开
始破碎支解,最终生成胶状分散物,糊黏度也升至最
高值。因此,可以认为糊化过程是淀粉粒晶体区熔化,
分子水解,颗粒不可逆润胀的过程[7]。因此,糊化时
间长,糊化充分,有利于下一步的糖化作用,有利于
提高还原糖生成量。所以把糊化时间定为 60 min。
表3 糊化时间对糖化效果的影响(糖化时间:24h)
Table 3 Influence of dextrinization time on the saccharification
(Saccharification 24h)
糊化时间/min 还原糖含量/%
30 8.91
60 11.36
2.5 糖化条件的确定
表4 糖化正交实验结果
Table 4 Orthogonal test result of saccharification
试验号
A(pH
值)
B[酶用量/(U
酶/g 香芋)]
C(时间
/h)
还原糖
含量/%
1 4.0 40 2 5.022
2 4.0 50 3 7.344
3 4.0 60 4 6.031
4 4.5 40 3 6.005
5 4.5 50 4 7.833
6 4.5 60 2 5.578
7 5.0 40 4 4.581
8 5.0 50 2 4.466
9 5.0 60 3 4.351
K1 18.397 15.608 15.066
K2 19.416 19.643 17.700
K3 13.398 15.960 18.445
K 1 6.132 5.203 5.022
K 2 6.472 6.548 5.900
K 3 4.466 5.320 6.148
极差 2.006 1.345 1.126
优方案 A2 B2 C3
∑=51.211
主次顺充 ABC
糖化是利用糖化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糖化酶是
一类外切酶,它只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逐个切开
α-1,4 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它也能切开 α-1,6 葡
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8]。它也能将淀粉的水解初产
物如糊精、麦芽糖和低聚糖等水解产生 β-葡萄糖。对
香芋浆进行糖化,主要目的是让香芋的淀粉在糖化酶
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更多的葡萄糖,以供乳酸菌生长
利用,达到更佳的乳酸菌的发酵条件。糖化主要产物
是葡萄糖,以还原糖生成量作为一个指标以糖化效果。
大量关于淀粉制糖和酶制剂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表
明:糖化酶用量、糖化 pH 值、糖化时间对糖化效果
均有影响,基于这三个单因素进行糖化正交实验。
由表 4 的极差可知,各因素对糖化效果的影响为
A>B>C,即 pH 值对糖化影响最大,其次是酶用量,
糖化时间影响力度最小。
通过 L9(33)正交试验分析得出糖化最佳工艺条件
为 pH 值 4.5、酶用量 50 μ/1 g 香芋、糖化时间 4 hr,
即 A2B2C3为最优糖化工艺。
2.6 发酵条件的确定
表5 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Table 5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L9(34)
因素 水平
A(发酵温度/℃) B(发酵时间/h) C(蔗糖量/%) D(香芋浆/%)
1 38 5.5 7.5 8.0
2 40 6.0 8.0 10.0
3 42 6.5 8.5 12.0
表6 发酵条件L9(34)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6 Orthogonal test result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试验号 A B C D
感官评价
(总分)
1 1 1 1 1 60
2 1 2 2 2 80
3 1 3 3 3 75
4 2 1 2 3 75
5 2 2 3 1 80
6 2 3 1 2 65
7 3 1 3 2 70
8 3 2 1 3 95
9 3 3 2 1 90
K1 215 205 220 230
K2 220 255 245 215
K3 255 230 225 245
K 1 71.7 68.3 73.3 76.7
K 2 73.3 85.0 81.7 71.7
K 3 85 76.7 75.0 81.7
极差 13.3 16.7 8.3 10.0
优方案 A3 B2 C2 D3
∑=690
主次顺序 BADC
以 碳 水 化 合 物 为 发 酵 原 料 产 生 乳 酸
(CH3CHOHCOOH)的过程称为乳酸发酵。乳酸菌是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Vol.27, No.12
1506
一类能利用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葡萄糖)产
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乳杆菌属最适生长温度为
30~40 ℃,链球菌属最适生长温度为 37 ℃[9];发酵终
点为 4.2 时,根据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混合
菌种的供应商提供经验数据可得,发酵时间大约在
5.5~6.5 h。现基于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蔗糖量及香
芋浆量进行正交试验。
由表 6 的极差可知,各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为
B>A>D>C,即发酵时间对发酵影响最大,其次是发
酵温度和香芋浆用量,蔗糖量影响力度最小。
通过 L9(34)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发酵最佳条件为发
酵温度 42 ℃、发酵时间 6 h、蔗糖量 8%、香芋浆 12%,
即 A3B2C2D3为最优发酵条件。
3 结论
3.1 香芋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食品
的感官质量,故香芋在去皮后应及时护色。常温下用
0.1%柠檬酸溶液护色效果明显。
3.2 香芋经护色后,热烫煮熟,可彻底灭酶,使多酚
氧化酶、过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失活,而防止了
多酚物质和 Vc 的褐变。热烫时间选 5 min 较合适。
3.3 香芋片热烫处理后组织变软、淀粉颗粒充分吸
水,更容易打成状态均一、淀粉颗粒小的浆,香芋粒
与水混合得更均匀,有利于下一步的糊化处理时淀粉
颗粒更快地吸水胀润。糊化时间为 60 min。
3.4 香芋浆糖化最佳条件确定为:pH=4.5,水浴温度
60 ℃,糖化酶添加量 50 U/g 香芋,糖化时间 4 hr。
3.5 香芋浆发酵最佳条件确定为:发酵温度 42 ℃,
发酵时间 6 h、蔗糖量 8%、香芋浆 12%,发酵出香芋
味浓厚的香芋浆乳酸发酵饮料。
参考文献
[1] 张贝贝,玄超,黄元姣.荔浦香芋乳酸发酵系列产品工艺研
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38-40
[2] 杨抑,吴卫国.香芋加工系列产品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农
产品加工,2007,3:17-19
[3] 刘晔,刘庆军.香芋乳酸发酵风味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技,
2003,12:66-68
[4] 檀子贞,王红育,吴雅静.芋头乳酸菌发酵酸奶的研究[J].食
品研究与开发,1999,20(3):19-20
[5] 陈运中.芋头系列食品加工技术[J].食品工业科技,1994, 5:
63-66
[6] 赵红卫.芋头糊和芋头饮料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
1996,17(3):24-27
[7] 高嘉安.淀粉与淀粉制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1
[8] 姜锡瑞,段钢.新编酶制剂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2002
[9] 张刚.乳酸细菌:基础、技术和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7

(上接第1502页)
[8] 张虎,李光浩,陈瑞,等.脂肪酶的固定化新技术[J].工业微生
物,2000,30(3):50-52
[9] Nedim Albayrak, Shang-Tian Yang. Immobilization of
β-galactosidase on fibrous matrix by polyethyleneimine for
production of galaco-oligosaccharides from lactose [J].
Biotechnol. Prog. 2002, 18: 240-251
[10] 杨文雄,高彦祥.响应曲面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2:68-71
[11] L Goujard, P Villeneuve, B Barea, et al. A spectrophotometric
intereaterification-based assay for lipases in organic solvent
[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385 (2009) 161-167
[12] Jendrisak, J. The use of polyethyleneimine in protein
purification [J]. UCLA Symp. Mol. Cell. Biol., New Ser.
1987, 68 (Protein Purif.), 75-97
[13] Dissing U, Mattiasson B. 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as
vehicles for affinity precipitation of proteins [J]. Biotechnol.
1996, 52,1-10
[14] Onda, M.; Ariga, K.; Kunitake, T.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glucose oxidase in molecular films assembled alternately
with polyions.[J]. Biosci. Bioeng. 1999, 87, 69-75
[15] 吴茜茜,吴克,穆文侠,等.碱性脂肪酶固定化条件及其催化
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9): 25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