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苎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全 文 :!#$
贺! 波,李小定,!,彭定祥#,葛静薇,罗! 均,王术娥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
摘( 要:首次以“华苎 # 号”苎麻叶为原料,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苎麻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乙醇浓度、料液比、
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提取次数五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对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此法的最佳工
艺条件为:乙醇浓度 &%),料液比 !*+%,提取时间 !,-,提取温度 .%/,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在此工艺条件下,华苎 # 号
苎麻叶黄酮得率为 $&+),并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品种苎麻叶的黄酮得率,其中,以“芦竹青”黄酮得率最高,为
++’);“华苎 , 号”黄酮得率最低,仅为 ’&#)。
关键词:苎麻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正交实验
$%&’( )* +,%-./%0)* )1 12.3)*)0’4 1-)5 2+.3+4 )1 -.50+
! #$!,%& ’()$0*(+,!,!,-./ 0(+,01()+,’,/ 2(+,034(!,%56 27+!,89./ :;704!
(!1233454 26 7228 9:;4<:4 = >4:-<2325? 26 @ABC-2<5 D5E;:A3FAEB3 G<;H4EI;F?,JA-B< #$%%&%,1-;’1233454 26 K3B4:-<2325? 26 @ABC-2<5 D5E;:A3FAEB3 G<;H4EI;F?,JA-B< #$%%&%,1-;674%-./%:! #$%& ’(’)*,+,(-..%/& 0(& )1#*(2#)/ +*.3 ,)(-)& .+“45(6$5 #”7(3%) 0%#$ )#$(., 8$) )1#*(2#%.
2./%#%. 0(& .’#%3%6)/ 9: .*#$.;.(, )1’)*%3)# . +%-) &%3’,) +(2#.*& &52$ (& )#$(., 2.2)#*(#%.,#$) *(#%. .+
,%<5%/ #. &.,%/,)1#*(2#%. #%3),)1#*(2#%. #)3’)*(#5*) (/ )1#*(2#%. #%3)&8$) .’#%353 2./%#%. 0)*) (& +.,,.0&:
)#$(., 2.2)#*(#%. 0(& +%=,#$) *(#%. .+ ,%<5%/ #. &.,%/ 0(& !*+%,)1#*(2#%. #%3) 0(& !,$,)1#*(2#%. #)3’)*(#5*)
0(& .%>?/)* #$) .’#%3%6)/ 2./%#%.,#$) )1#*(2#%. *(#) .+ +,(-..%/& .+ ,)(-)& .+“45(6$5 #”0(& $&+=
?/)* #$) 3)#$./ #$) +,(-..%/& )1#*(2#%. *(#) .+ /%++)*)# -(*%)#%)& .+ *(3%) ,)(-)& 0)*) 3)(&5*)/,#$) *)&5,#&
&$.0)/ #$(# #$) $%;$)&# +,(-..%/& :%),/ -(*%)#: 0(&“@56$5<%;”,0$%2$ 0(& ++’=,#$) ,.0)&# 0(&“45(6$5 ,”,
0$%2$ 0(& ’&#=
8+( 9)-’4:,)(-)& .+ *(3%);+,(-..%/&;)1#*(2#%.;.*#$.;.(, )1’)*%3)#
中图分类号:L&M!( ( ( ( 文献标识码:N( ( ( ( 文 章 编 号:!%%’0%$%+(’%!%)!%0%’,M0%#
收稿日期:’%%M0!%0!#( !通讯联系人
作者简介:贺波(!M.$0),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食品化学研究。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苎麻(!#$%#&’( )’*#()原产于我国,为荨麻科苎
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苎麻是一种重要的纤维性经
济作物,在我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
出口创汇经济作物,国际上称“中国草”。苎麻目前
主要用于纺织工业原料,而苎麻叶作为工业废弃品
丢弃,资源浪费严重并污染环境。自然界分布广泛
的黄酮类化合物以纯天然、高活性、见效快、作用广
泛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黄酮类化合物的主
要作用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抗
菌、抗病毒、保肝和调节免疫、防治血管硬化、降血糖
等[!0’]。目前国际上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十
分活跃,其产品的种类很多。国内外相继开发出天
保宁、银杏叶片、银杏叶袋泡茶、山楂叶冲剂、黄酮类
口香糖、黄酮类牙膏等多种药品和保健品。现代药
学研究结果表明,苎麻叶具有丰富的药用和保健价
值成分[$0#]。苎麻叶中含有绿原酸( :-32E254<;:
B:;8)、原儿茶酸( PE2F2:BF4:-A;: B:;8)等有机酸和野
漆树苷( E-2;623Q)、芸香苷( EAF ;<)等黄酮苷[,]。目前
国外尚未见到有关苎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
离制备的报道,国内有研究将苎麻叶作为饲料开发
利用以及从叶中提取功能活性成分绿原酸,中国农
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赵立宁等人[+]对苎麻属的三个
种和一个变种进行了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均比杜仲
叶以及金银花低。本实验首次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
对苎麻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
影响得率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正交实验找出最佳提
取工艺,为进一步提高提取得率,开发和利用苎麻叶
中黄酮类物质的营养和医药保健功能奠定一定的基
础;同时能有效利用植物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加
农民创新增收。
! 材料与方法
:! 材料与仪器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0.10.009
!#$
不同品种苎麻叶! 采摘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
技学院实验基地,将采摘的叶片洗净晾干水后,经
#$干燥,粉碎过 %# 目筛,原料粉末置于干燥器中
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石油醚! 均为分
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芦丁标准品! 中
国生物制品鉴定所。
&’(%##% 电子天平 ! 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
)*+,%旋转蒸发仪 ! 上海亚荣生化设备有限公司;
-%% 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天津市普瑞斯仪器有限公
司;恒温水浴锅 ! 北京医疗设备厂;日本岛津
./+(-##紫外扫描仪。
!#$ 实验方法
(0%0(!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浓度为 #0(#%12 3 14
的芦丁标准溶液,分别移取上述标准溶液 #、(、%、5、
6、,、14到 - 支 (#14 的刻度试管中,采用 7879% +
’:(795)5+789; 比色法
[-],以第一支试管溶液为空
白,在 ,(#<1 处测吸光度,以吸光度 ’ 为横坐标,芦
丁浓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 = >
#0#?@A + #0##(,)% > #0@@@5,线性范围 #0#(#% B
#0#(%12 3 14。
(0%0%! 苎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得率计算
! 称取一定质量苎麻叶粉末于圆底烧瓶中,加入一
定体积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将提取液过滤,滤液加
入 % 倍体积的石油醚脱脂脱色(由于原料采用索氏
抽提法并不能将叶绿素除尽,通过预实验对比,滤液
中加石油醚脱色效果较好),旋蒸浓缩,定容到
,#14。取 (14加到刻度试管中,按照 (0%0( 法测定吸
光度 ’,并通过标准曲线方程换算成浓度 C(12 3 14)。
计算得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黄酮得率(D)>
C E /( E /%
/5 E 1 E(###
E (##D
式中:C+黄酮浓度(12 3 14,经标曲换算所得);
/(+提取液定容体积(,#14);/% +稀释倍数(14);
/5+吸取提取液体积(14);1+原料质量(12)。
(0%05! 实验方法评估 ! 准确吸取同一样品提取液
(14,分别测定 6 次,得样品吸光值的 )FG为 (0(D,
说明其精密度良好。准确称取质量相同的原料 5
份,在相同条件下提取,分别测定其吸光值,得 )FG
为 %0--D,说明其重复性良好。准确吸取样品提取
液 (14,按照标准曲线项下操作,每隔一段时间测定
吸光度,在前 (,1H<内吸光值变化不大,随着时间的
延长,可以肉眼观察到试管中产生絮凝物,样品溶液
的吸光值会慢慢降低,因此提取液最好在 (,1H< 内
测定。回收率实验:准确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样品
液 (14于 6 支 (#14刻度试管中,分别加入芦丁标液
#0,、(、(0,、%14,按 (0%0( 法测定其加入后的吸光值,
计算得其平均回收率为 (#60%D。以上结果表明,采
用此显色方法能较好地测定苎麻叶中黄酮含量。
#$ 结果与分析
#!$ 单因素对苎麻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0(0(! 乙醇浓度的影响! 准确称取 #0,2 苎麻叶粉末
于烧瓶中,然后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 #D、-#D、
?#D、@#D的乙醇 5#14,于 -#$水浴锅中回流 (I,按
(0%0% 方法计算不同乙醇浓度下总黄酮得率。
由图 ( 可以看出,乙醇浓度为 -#D时,苎麻叶提
取液中总黄酮的得率达到最高。乙醇浓度过低,提
取液中杂质含量较高,可能是水溶性蛋白质、糖类的
大量溶出,使得提取液黏度增大,抽滤比较困难。随
着乙醇浓度的提高,脂溶性的物质溶出也越多,尤其
是叶绿素几乎全部溶出,给提纯去杂带来很大麻烦。
图 (! 乙醇浓度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0(0%! 提取温度的影响! 准确称取 #0,2 苎麻叶粉末
于烧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 -#D的乙醇 5#14,分别
在 #、-#、?#、@#$下回流 (I,按 (0%0% 方法计算不同
提取温度下总黄酮得率。
图 %! 提取温度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从图 % 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苎麻叶提取
液中总黄酮得率也随之提高。这可能是黄酮类化合
物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的缘故;
同时由于温度升高,提取液黏度减小,扩散系数增
加,促使提取速度加快。但当温度超过 ?#$后,黄酮
得率有所下降;同时因温度过高,杂质大量溶出,黄
酮类物质的结构也可能被破坏,活性成分减少。温
度过高容易引起溶剂的损失,增加成本。因此综合
考虑,选择提取温度为 ?#$。
%0(05! 料液比的影响! 准确称取 #0,2 苎麻叶粉末于
烧瓶中,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 -#D的乙醇 %#、5#、6#、
,#14,即料液比分别为 ( J6#、( J#、( J?#、( J (##,在
-#$下回流 (I,按 (0%0% 方法计算不同料液比下总黄
酮得率。
从图 5 可以看出,随着料液比的增大,黄酮类物
质的得率逐渐增加,当料液比达到 (J?# 时,得率不再
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可能是可溶性物质溶出太多,
造成杂质含量太高,同时也会延长浓缩时间,造成黄
酮类物质的部分分解。图中显示料液比为 (J?# 时黄
酮得率最高,但与料液比 (J# 相比并没有十分显著
的增加。溶剂用量过大,会加大浓缩负荷,且增加了
对环境的污染。因此,从提取工艺角度出发,选定料
液比为 (J#。
%0(06! 提取时间的影响! 准确称取 #0,2 苎麻叶粉末
于烧瓶中,分别加入 -#D工业乙醇 5#14,在 -#$下
!#$
图 ! 料液比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回流 #$%、&、&$%、’(,按 &$’$’ 方法计算不同提取时间
下总黄酮得率。
从图 ) 可以看出,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黄酮类
物质的得率逐渐增加,提取时间在 &$%( 内黄酮得率
基本上达到最高,但与 &( 的相比相差不是很大;随
后得率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过长时间的提取,
造成了黄酮类物质的部分分解,黄酮得率降低。因
此,从提取效果、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等方面综
合考虑,选定提取时间为 &(。
图 ) 提取时间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 提取次数的影响 准确称取 #$%* 苎麻叶粉末
于烧瓶中,加入 +#, 工业乙醇 !#-.,时间 &(,在
+#/下回流提取一次,然后滤渣进行第二次提取,二
次提取的滤渣进行第三次提取,提取条件同第一次,
按 &$’$’ 方法分别计算每次提取液总黄酮得率。
由图 % 可以看出,第一次提取黄酮得率约为
!$+,,第二次提取黄酮得率约为 #$%,,占第一次提
取得率的 &!$%,,第三次提取黄酮得率约为 #$&#,,
增长趋势逐渐减缓。因此,从实验效率、节省成本及
能源等角度综合考虑,选定提取 & 次为最佳。从苎
麻叶黄酮一次提取的高得率可以看出,该物质的扩
散溶解性比较强,短时间即可实现扩散的动态平衡。
图 % 提取次数对黄酮得率的影响
!!# 正交实验确定苎麻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
为系统考查乙醇提取法的工艺参数对提取结果
的影响,根据以上单因素实验结果,选用料液比、乙
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作为参考因素,提取一
次,以测定的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得率为参考指标,选
用 .0(!
))进行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正
交实验设计因素和水平见表 &。
表 &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1料液比 2乙醇浓度
(,)
3提取时间
(()
4提取温度
(/)
& &5)# 6# #$% +#
’ &56# +# & 7#
! &57# 7# &$% 0#
正交实验结果见表 ’。
表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表
实验号 1 2 3 4 黄酮得率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7
6 ’ ! & ’ ’$06
+ ! & ! ’ !$6%
7 ! ’ ’ ! !$%#
0 ! ! & & ’$0%
8& 7$+’& 7$0!& 7$0)# 7$6&#
8’ 7$0)# 0$0’& 7$00& 0$7)0
8! &#$&#& 7$0&# 0$7!& 0$!##
9& ’$0#+ ’$0++ ’$07# ’$7+#
9’ ’$07# !$!#+ ’$00+ !$’7!
9! !$!6+ ’$0+# !$’++ !$&##
: #$)6# #$!!+ #$’0+ #$)&!
由表 ’ 分析可知:) 种因素最佳组合为
1!2’3!4’,即料液比为 & 57#,乙醇浓度为 +#,,提取
时间为 &$%(,提取温度为 7#/时,黄酮得率最高。但
考虑溶剂用量过大,会增加浓缩负荷和实验能耗,因
此,从整个实验提取工艺角度出发,确定料液比为
&56#。四个因素的主次关系是 1 ; 4 ; 2 ; 3,即料液
比 ;提取温度 ;乙醇浓度 ;提取时间,说明料液比
对黄酮得率的影响最大,提取时间影响最小。
’$’$& 正交实验方差分析 采用 <=<<&!$# 软件对表
’ 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
表 ! 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值 显著性
1 #$7#+ ’ #$)#! &&7$’6& !!
2 #$)!# ’ #$’&% 6’$07% !
3 #$!#! ’ #$&%’ ))$)’7 !
4 #$))% ’ #$’’! 6%$’+’ !
总和 ’$#&6 7
注:!!为差异极显著,!为差异显著,>#$ #%(’,’)? &0$##,
>#$ #&(’,’)? 00$##。
由表 !的 >值大小也可以看出,各因素对提取率
的影响效果是 1 ; 4 ; 2 ; 3,即料液比 ;提取温度 ;
乙醇浓度 ;提取时间。并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提
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显著(@ A#$#%),料液比的影响
极显著(@ A#$#&),说明以上因素的选择是合理的。
’$’$’ 验证实验 为了验证正交实验结果,用筛选
出的最佳提取条件(料液比 &56#,乙醇浓度 +#,,提
取时间 &$%(,提取温度 7#/)进行实验,重复三次,黄
酮平均得率为 !$+6,,:<4 为 &$’’,。通过计算,在
!!#
表 ! 不同品种苎麻叶黄酮得率比较
苎麻叶品种 华苎 ! 号 芦竹青 华苎 # 号 湘苎 $ 号 白里子春 黄壳早 巴西 ! 号 细叶绿
黄酮得率(%) &’(# (’() )’*! #’+, !’!- !’!+ #’(* !’#*
! . ,’,# 水平下其得率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即该处理的平均指标值应在 &’(!%/&’+*%范
围内。本次正交实验最高得率为 &’(#%,在其范围
内,因此正交实验结果较为可靠。
!#$ 不同品种苎麻叶黄酮得率的测定
在正交实验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 $0(,,乙醇浓
度 *,%,提取时间 $’#1,提取温度 +,2)条件下,测定
不同品种苎麻叶黄酮得率,结果见表 !。
由表 ! 可知,“芦竹青”黄酮得率最高,为
(’()%;“华苎 # 号”黄酮得率最低,仅为 )’*!%。不
同品种苎麻叶黄酮得率从 )’*!%/(’()%不等,表明
不同苎麻叶品种间黄酮得率存在一定差异。
#$ 讨论与结论
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苎麻叶黄酮提取
的影响主次关系为料液比 3提取温度 3乙醇浓度 3
提取时间,最终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
$0(,,乙醇浓度 *,%,提取时间 $’#1,提取温度 +,2。
后经实验验证,在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黄酮
类物质的得率为 &’*(%。根据方差分析所得,四因
素对实验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其中料液比的影响极
其显著。
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分别对 + 种苎麻叶进
行黄酮得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苎麻叶黄
酮得率存在一定差异,变化范围为 )’*!%/(’()%。
其中,黄酮得率最高的为“芦竹青”,最低的为“华苎
# 号”,二者相差 $’!$ 倍。
由实验得知,苎麻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虽然得
率相对金银花($(’-$%,超声提取)的要低[+],相对杜
仲叶($’-+%)要高[-],但比杜仲叶()#’!&%,超声提
取)的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不仅和植物种类有
关,还和提取和检测手段有关。本实验首次采用乙

醇加热回流提取苎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虽然得率
不高,但是采用一些辅助提取方法如超声提取或者
超临界萃取提取,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苎麻叶提取物
中黄酮得率;另外,不同品种苎麻叶中黄酮含量差异
较大,可以从中筛选出黄酮含量高的品种。
参考文献
[$]龙春,高志强,陈凤鸣,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抗氧化
活性关系研究进展[ 4]’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5$*’
[)]67879: ;<=>?@A>,;7<1?8 B?889:@?A:,?C 98’D9EFC??:’GHH?;7<>A:7I?J KL>7H7?J M89EA:A7J M>9ML:AQRAF7F O?F?9><1,$---,-!:
))!,’
[&]臧巩固,赵立宁,陈建华 ’苎麻的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前景
[4]’中国麻业,),,),)!($):)*5)-’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辞海(第 ) 卷)[;]’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5$&,’
[#]管晓晴 ’苎麻叶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4]’中国野生植物资
源,$--#($):#-5(,’
[(]赵立宁,臧巩固,李育君,等 ’苎麻(!#$%#&’()绿原酸和黄
酮含量测定[4]’中国麻业,),,&,)#()):()5(!’
[*]张海悦,王黎兵,郭新力 ’狭叶荨麻总黄酮的测定[4]’食品
科技,),,*($)):$+$5$+&’
[+]丁利君,吴振辉,蔡创海,等 ’金银花中黄酮类物质最佳提
取工艺的研究[4]’),,),)&()):()5(#’
[-]叶文峰,陈新,刘秀娟,等 ’杜仲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工艺[ 4]’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郭孝武,吉晓芹 ’杜仲叶中总黄酮物质超声提取的研究
[4]’西北植物学报,),,&,)&($$):

$-+!5$-+*’
(上接第 )#+ 页)
工艺条件下提取两次,葱白多糖的提取得率可
达 $#’-+%。
#! 葱白多糖具有较强清除·SD自由基、TKKD 自
由基作用,并与浓度呈一定依赖关系,当多糖浓度为
$,Q@ U Q6时,·SD自由基的清除率达 -&’-+%,多糖
浓度为 !Q@ U Q6时,TKKD 自由基清除率达 +!’($%,
但清除· SD 和 TKKD 自由基 #,% 的多糖浓度
(GV#,)比抗坏血酸(NV)的浓度高。葱白多糖清除
S 5) ·自由基的能力较弱,清除率与多糖浓度的关系
不明显。
参考文献
[$]张卫明,肖正春 ’中国辛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一版 ’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
[)]陈运起,徐 坤,刘世琦 ’中国葱姜蒜产业现状与展望[ 4]’
山东蔬菜,),,-($):#5(’
[&]彭会军,邹 群 ’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4]’西北药
学杂志,),,+,)&(():!,(5!,+’
[!]张雅君,张丽霞 ’多糖的结构分析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4]’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5*,’
[#]TLR7F ;,?C 98’VA8A>7Q?C>7< Q?C1AJ HA> J?C?>Q7:9C7A: AH FL@9>
9:J >?89C?J FLRFC9:[(]O??F? G P,;9:J?8F ;’;?C1AJ 7: <9>RA1XJ>9C? <1?Q7FC>X U U
Y17FC8?> O 6,?J’Z?[ \A>]:W<9J?Q7< K>?FF,$-(&:$&-’
[*]朱晓宦,吴向阳,仰榴青 ’等 ’马齿苋粗多糖的提取及清除
羟自由基活性作用[ 4]’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5#+’
[+]杨方美,王林,胡秋辉 ’鼠尾藻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
性[4]’食品科学,),,#()):))!5))*’
[-]V1A7VY,^ 7Q _V,D[9:@_ _,?C 98’ W:C7A‘7J9: 9H>?? >9J7<98 F<9E?:@7:@ <9a9<7CX R?C[??: ]A>?9: Q?J7<7:98 a89:CF
9:J H89EA:A7JF RX 9FF9X@L7J?J 7FA:[ 4]’ K89:C _<7,),,),
$(&:$$($5$$(+’
[$,]李明静,庆伟霞,杨玉霞,等 ’七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4]’化学研究,),,(,$*(!):
*,5*)’
[$$]徐文汇,魏玉西,郭奇 ’剑麻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4]’食品科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