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足三里穴位注射岩黄连治疗急性乙肝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全 文 :·1822· 中国中医急症 2010 年 10 月第 19 卷第 10 期 JETCM. Oct. 2010,Vol. 19,No. 10
温和灸 10 ~ 15min(风热侵袭型除外),以祛风散寒,促进神经功
能恢复。 ( 2 )物理治疗: ①丹参离子导入: 丹参注射液4mL置于
离子导入治疗仪正极,正极置于翳风穴,负极置于地仓穴导入治
疗。每日 1次,10 ~ 15d为 1疗程。②超短波疗法:发病次日即可
进行,采用小功率治疗机,两个中号圆形电极,分别置于耳前和
乳突处,并置,或大功率治疗机,玻璃电极置于患侧耳前,单极,
无热量,每次 12 ~ 15min,每日 1 次,10 ~ 15d为 1 疗程。( 3 )药物
治疗: ①西药治疗: 急性期予强的松20 ~ 30mg口服,每日 1 次,
连续 7d; 维生素B1 50 ~ 100mg、维生素 B12 0. 5mg肌肉注射,每
日 1次,连续 10d; 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 500mL静滴,每日 1
次,连续 7 ~ 10d。也可选用香丹、血塞通等。②中药治疗:予本院
自制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等研末)口服,每次 5g,每日 3
次,连服 5d为 1疗程,必要时停药 3d后续服第 2 疗程,或汤剂
辨证用方。
2 康复护理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多为突然起病, 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
恐惧的情绪,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因本病治疗不及时或治
疗不当极易留下后遗症,同时影响五官容貌,给患者心理造成巨
大阴影,自信心受到打击,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要根据患者
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
焦虑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主动接受康复治疗及护理,以
提高治疗效果。
2. 2 自我按摩 指导并教会患者自我按摩及功能锻炼的方
法,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取坐位或平卧位,热敷面部 5min。
(1)指推眼睑:以食指或中指指腹,分别从眼内眦向外眦推,用力
均匀、缓慢,上下各 50 次,然后轻揉眼皮 20 ~ 30 转。(2)指擦鼻
翼:取坐位或平卧位,两手食指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
旁迎相穴 50 次,在该穴处按揉 1 ~ 2min。指端按压由轻渐重。
(3)点揉四白穴、太阳穴、神庭穴等:以食指或中指指腹反复点揉
推运双侧四白、太阳、神庭、鱼腰、耳门、听宫、上关、下关等穴,边
揉边渐施压力。持续 5 ~ 10min。(4)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
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 (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往返
50次。(5)对着镜子做抬眉、皱眉、闭眼、鼓腮、示齿等动作。每个
动作用力做 3 ~ 5遍,以后逐渐增加,每次约 10min,每日 3 ~ 4
次,坚持至恢复正常。也可用患侧咀嚼口香糖。
2. 3 饮食起居 (1)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
类。适当增加钙质和维生素 B族的摄入,维生素 B能够帮助神经
传导物质的合成。不食冰冻饮料或食物。(2)口腔护理:因面瘫患
者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应加强口腔护理,同时不宜用冷水
刷牙漱口。(3)护眼: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必要时滴一些有
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4)局部保暖: 不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面部防寒保暖,
外出戴围巾、口罩,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3 疗效观察
3. 1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及面瘫分级
标准 [ 2 ]拟定。(1)基本痊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表情功能基本
恢复正常;达到Ⅱ级以内。(2)显效:患者面部无不适感,外观大
致正常,做啼笑动作时额纹和鼻唇沟尚未恢复原状;或严重程度
分级较入院时降低 2级。(3)好转:患者自觉有好转,外观面部有
轻微不对称,额纹略不对称,谈笑时口角稍歪; 或严重程度分级
较入院时降低 1 级。(4)无效:症状无改善;分级无变化。
3. 2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 37 例,显效 15例,好转 14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7. 06%。
4 讨 论
面瘫属于中医学的“口僻”、“吊线风”、“口眼斜”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内因为人体正气不足,外因以风邪为主。正
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或兼夹寒、热、痰、瘀、气滞乘虚侵袭太阳
经,经入少阳经,殃及阳明经。风为阳邪,其性喜上,致面部三阳
经气滞不适,筋脉失养,导致颜面一侧肌肉迟缓不收,受对侧牵
拉而成口僻。风邪入中后,留于经络之间不去,阻碍经络气血的
循行,导致局部不仁、不用的症状。足太阳神经为“目上网”,足阳
明经为“目下网”,其功能失调导致眼睑不能闭合,手太阳经,手、
足阳明经功能失调致口眼歪斜 [3 ]。
周围性面瘫发病急,显效慢,影响五官容貌、视力及饮食,患
者容易紧张、焦虑,而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易导致络脉不通,在疾
病的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
使其保持情志畅达、稳定。本病的针刺治疗应该分期进行,急性
期和恢复期的取穴、针刺方法和手法等应有所不同,以充分体现
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急性期,病邪表浅,面部取穴宜少、浅刺,
手法宜轻,应以颈项部和四肢穴位为主,如风池、合谷、足三里、
太冲等。恢复期面部取穴则可适当增加,并使用透刺,如阳白、攒
竹、四白、人中、迎香等再配合远端四肢的穴位,用平补平泻的手
法。药物治疗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
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主; 配合中药牵正散益气活
血、祛风通络、温经散寒、温经通阳。按摩相关部位,通过不同手
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穴,对神经、肌肉形成不同的刺激,以疏通经
络,运行气血,改善局部循环,减轻炎性水肿,缓解神经受压,防
止肌肉萎缩。自我按摩时间灵活,患者可自行掌握;且患者主动
参与,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时机上,主张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因人体正气虚,邪气始于表,抓住时机,防止病邪深入,对治
疗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参 考 文 献
[ 1 ] 中华医学会 . 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M ] . 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2005:231
[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 . 南京: 南京大
学出版社,1994:61 - 62.
[ 3 ] 杨文明,蔡永亮 .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临床精要 [M ] . 合肥: 安徽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9:15 - 34.
(收稿日期 2010 - 04 - 12 )
足三里穴位注射岩黄连治疗急性乙肝
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刘勤华
中图分类号:R512. 6 +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 - 745X(2010 )10 - 1822 - 02
【关键词】 足三里 穴位注射 岩黄连注射液 乙肝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将
湖北省襄樊市中医院(襄樊 441000)
·1823·中国中医急症 2010 年 10 月第 19 卷第 10 期 JETCM. Oct. 2010,Vol. 19,No. 10
针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
效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院自 2008 年 1 ~ 12 月应用岩黄连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肝炎患者 110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
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 2008 年 1 ~ 12 月我院住院患者 110 例,
其中男性 62 例,女性 48 例;平均年龄36. 5 岁,均符合急性肝炎
诊断标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00 ~ 600U / L,总胆红素 40 ~
150μmol / L。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55 例。两组患者在年
龄、性别、营养状况及病理学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 05),具有
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肝利欣、谷胱甘肽、能量合剂保
肝降酶治疗,同时用 5mL注射器在无菌操作下抽取 1mL 岩黄
连注射液,放在无菌盘内备用。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嘱其放松。患者取平卧位,一侧下肢屈膝,暴露膝关节,在外膝
眼下 3 寸距胫骨前缘 2 寸处,取穴位用指甲按压,局部用0. 5%
碘伏由内向外消毒皮肤,直径不小于 5cm,注射器排尽空气后,
左手拇指与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对准皮肤,快速
刺入皮肤约 0. 5 ~ 1. 5 寸,刺入穴位后上下提插得气,抽无回
血后将药物缓慢推入,注完后快速拔针,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
孔片刻,嘱患者平卧休息。每日 1 次。对照组采用肝利欣、谷胱
甘肽、能量合剂保肝降酶治疗的同时予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岩黄连注射液 8mL 静滴,每日 1 次。两组均治疗2 周
后复查肝功能。
1. 3 护理 ( 1 )穴位注射前的心理护理: 穴位注射前,心理护
理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指导与疏导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
生。穴位注射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治疗的目的、作用以及不良
反应,使患者充分了解操作规程,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 )穴
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穴位注射疗法临床应用广泛,无明显毒副
作用,但若操作不当也给患者造成痛苦。因此注射过程中应注
意以下几点: 准确掌握穴位部位及进针深度,一般深度不超过
4. 4cm,瘦弱者不超过 3. 3cm[1 ]; 药物不可注入血管内,注射时
如抽有回血,必须避开血管后再进针,如患者有触电感,应将
针体向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药物推注; 取穴处局部皮肤无破
损溃疡;4)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 操作前后检
查注射器有无漏气,针头是否有弯钩,注射后观察是否有皮下
出血; 不宜在空腹或过饱、剧烈运动后进行注射。有晕针史者
不宜注射。 ( 3 ) 穴位注射的不良反应: 穴位注射的常见不良反
应为晕针,常发生于初次注射、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或体位不
当时。晕针的主要表现为患者感到头晕目眩,严重者面色苍
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弱、血压降低、甚至晕倒,如患者出现
晕针时,应立即置患者于平卧位,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
给予氧气吸入,轻者一般不久就可好转; 如不见好转,可针刺
人中、少商、外关等穴位,严重时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0. 3 ~
0. 5mg。
1. 4 疗效标准 黄疸指数下降 50%以上或 < 25μmol / L为显
效,下降 20% ~ 50%为有效,无明显改变者为无效。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下降 30% ~ 50%或 < 50U / L为显效,下降 10% ~ 30%
为有效,无改变者为无效。
2 结 果
治疗 2 周后,治疗组降酶显效 45 例(81. 82%),对照组为 35
例(63. 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治疗组退黄显效
者 32 例(58. 18%),对照组 14例(25. 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急性肝炎是由于“湿热瘀结”引起,足三里为胃
经要穴,具有调理脾胃、和肠消滞、清热化湿、降逆利气、扶正培
元之功效。而岩黄连注射液,石生黄堇提取制成,有效成分为岩
黄连总碱,包括脱氢卡维汀、小檗碱、延胡索乙素、白屈菜红碱、
原阿片碱等,具有清热利湿、抑制炎症、抗病毒等功效。利用足三
里穴位注射岩黄连既可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针刺通
经活络、调节脏腑机能,扶正祛邪的作用,故两者合用,具有良好
的治疗效果。
(收稿日期 2010 - 01 - 18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护理
朱振仙 高淑霞 韩淑凯
中图分类号:R248. 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 - 745X(2010 )10 - 1823 - 02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
来很大痛苦,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慢性疾病
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 1 ]。本病有咳嗽、咯
痰、胸闷和气喘等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喘病”、
“肺胀”、“哮病”、“肺络不畅”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
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复感外邪,或内伤于饮食,情志劳欲,而
诱使本病发作,若病情日益加重,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时病理性质有虚实两方面,实者因邪壅于
肺,宣降失司;虚者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我院近年来在临床工
作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取得较好的效
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护理
1. 1 病室环境 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室内避
免有刺激性花卉、异味等诱发因素,保持适当的温湿度。
1. 2 痰难咯吐者取半卧位或坐位,轻拍背部,或遵医嘱做雾化
吸入,无禁忌证者每日可饮水 2500 ~ 3000mL以利排痰。喘甚针
刺定喘、尺泽、天突、气海等穴 [ 2 ],并吸氧。
1. 3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富营养。由于长
期咳嗽、咯痰造成蛋白质丢失,饮食应保证足够的营养。属热证、
实证者忌食高脂肪、过于甘甜的食物。可常吃些瘦肉、鱼鸡豆制
品及萝卜、山药、白菜、梨、橘子等含维生素多的碱性食物。禁饮
酒及食用辛辣、生冷、海腥、甜黏食品。急性发作期出现心衰时要
低盐饮食,要少量多餐。
河北省望都县中医院(望都 07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