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2009年全国苹果叶部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农药使用情况



全 文 :2010 年 第 10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0 ,Vol .30 .No .10
农药苏云金杆菌、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虫
酰肼、阿维菌素、多杀霉素等,具有高效、选择性强、
对环境安全、保护天敌等特点,符合人们对绿色蔬菜
的消费观念。同时,注意不同作用机制药剂的轮用或
混用, 使其不仅能够起到将小菜蛾的种群数量有效
地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而且可以延缓害虫抗
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在施药技
术上应注意喷药一定要细致、周到,叶背和心叶都要
喷到,以确保药剂的防治效果。还要严格执行农药的
安全间隔期。
5) 性诱剂诱杀。 用小菜蛾性诱芯,每 667m2十
字花科蔬菜地设置 8~10 个小菜蛾性诱剂诱盆,在
小菜蛾的发生期可以诱杀大量成虫, 从而降低田间
落卵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节省生产成本。 在诱杀
的同时还可作测报,一举两得。
6) 建立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 植保专业化服
务体系建设是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做
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
安全的重要基础。 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可为农民提
供技术咨询,具备专业化、社会化的病虫防治能力。
本市地域辽阔,是蔬菜大市,可考虑借鉴浙江省经
验 [1],再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
由专业化组织承担病虫防治,及时、有效、快速地控
制病虫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虞轶俊,石春华,吴增军,等 . 浙江省植保专业化服务组
织运行机制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10,(1):40~42.
收稿日期:2010-05-16
作者简介:沈福英(1968- ),女,河北宣化人,副教授,硕士,主
要从事害虫抗药性监测和综合治理的教学和研究。
!!!!!!!!!!!!!!!!!!!!!!!!!!!!!!!!!!!!!!!!!!!!!!!!!!!!!!
#


##


#
园林
病虫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 苹
果种植面积 190 万 hm2, 占世界苹果栽培面积和产
量的 41.5%和 37.5%。 近十多年来,我国对世界苹果
产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84%[1]。 从分布看,我国苹果
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
冷凉高地四大产区。 该四大产区苹果种植面积占全
国苹果种植总面积的 94%,产量占全国苹果总产量
的 95%。
苹果病虫害是苹果生产中的一大问题, 每年因
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600亿元以上。 为了摸清我国
苹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用药情况, 以国
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于 2009年在全国
开展了苹果叶部病虫害调查研究工作。
1 调查研究方法
1) 设调查观测点。以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
系在全国的 24个综合试验站作为观测站。这些试验
站分布于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
凉高地四大苹果产区。 每站确定 2~4个果园为调查
观测点,进行数据采集。
2)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包括苹果斑
点落叶病 (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 mali Roberts)、
苹果黑星病 [Venturia inaequalis (Cooke)]、苹果褐
斑病 [Marssonina coronaria (Ell. et Dacis.) Davis]、
苹果白粉病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ll. et Ev.)
2009 年全国苹果叶部主要病虫害
发生及农药使用情况
杨军玉
1
,刘淑香
2
,胡同乐
1
,王勤英
1
,曹克强
1
(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河北 保定 071001;
2.河北省清苑县农业局,河北 清苑 071100)
中图分类号:S436.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20(2010)10-0025-05
25· ·
2010 年 第 10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0 ,Vol .30 .No .10
Salm.]、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金纹细
蛾 (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 山楂叶螨
(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 绣线菊蚜 (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 黄色卷蛾 [Choristoneura
longicellana (Walsingham)]、 苹褐卷蛾 (Pandemis
heparana Deni & Schiffermuller) 和苹果小卷叶蛾
[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苹
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等。对苹果
斑点落叶病、苹果黑星病、苹果褐斑病等调查其病叶
率。 苹果白粉病主要以新梢为单位为害叶片,1棵树
只有个别新梢发病,一旦新梢发病,则新梢顶端的叶
片全部发病,越处于顶端的叶片发病程度越重,调查
1棵树有多少新梢发病较为方便快捷。 所以,以病梢
率替代对叶部为害程度的调查。对二斑叶螨、金纹细
蛾、山楂叶螨等调查其虫叶率、螨叶率。绣线菊蚜、卷
叶蛾二者的发生特点也是为害新梢顶端的嫩叶,因
此调查新梢更为方便准确,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
虫叶率。苹果绵蚜在枝条的疤痕处越冬,然后为害叶
片,枝条带虫率高则枝条的病叶率也高。各观测点均
用虫枝率这一指标进行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方法
简便、可行。
3) 调查时间。 在苹果展叶到果实采收期间,每
15 d调查 1次。 在病虫始发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时
适当增加调查次数。
4) 调查取样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在每个
果园调查 200片叶,记录病叶率或者虫叶率。 采用 5
点取样法,在每个果园选 5 点,每点选 1~2 株树,从
每株树上均匀抽取 100 个新梢 (枝条), 记录虫梢
(枝)率。
5) 农药使用情况调查项目。 调查、记录各果园
防治病虫害所用农药品种及其用于防治的次数,统
计各种农药的使用概率。根据田间防治效果,对药剂
防效分优、良、差 3级进行评价。 具体为杀虫剂喷施
1 次后的第 3~5 d 调查防效;杀菌剂喷施 2 次,于喷
施后的第 7~10 d调查防效。能够控制病虫害或者防
治效果达 80%以上即为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
病虫害,但不是很理想,或者防效在 50%~80%为良;
无效果或仅是稍有效果或者防效在 50%以下为差。
6) 调查数据提交方法。调查数据通过中国苹果
病虫害防控信息网(www.apple-ipm.cn)的病虫实况
采集系统提交。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部主要病害发生情况及农药使用效果评价
2.1.1 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1) 苹果斑点落叶病。 在 2009年 5月 9日至 10
月期间均有此病害发生。 发病果园数占观测点果园
总数的 73%。 一些发生较轻的果园通过药剂防治该
病能够得到控制。从地域分布看,甘肃的民权、天水,
河南的商丘、三门峡,河北的保定、石家庄发生较严
重,调查地块病叶率一般达到 10%以上,极个别果
园病叶率高达 43%。
2) 苹果黑星病。 9%的观测点报告有此病害发
生。分布在黑龙江牡丹江和新疆伊犁。牡丹江的病叶
率为 1%,伊犁病害发生较重,病叶率达 23%。 虽然
在黑龙江、吉林、陕西、辽宁、河南、新疆、四川、云南
等地均有该病害发生的报道 [2],但此次调查中该病
害出现较少,推测其在这些地区为小面积局部发生。
3) 苹果褐斑病。在全国发生较为普遍,73.3%的
观测点报告有此病发生。 病叶率多在 0.8%~15%之
间,有 22.7%的观测点病叶率超过 15%。如泰安小津
口的 1个观测点病叶率达到 34%。 在甘肃、云南、山
西、 陕西的多个观测点发生较重; 河北普遍发生较
轻。在河北抽取的 3个观测点均无发生报告。该病最
早发生报告来自云南昭阳,时间在 3 月 25 日,到 5
月 30日该病已严重发生。 一般 5~9月份均有发生,
严重发生期多在 8~10月份。
4) 苹果白粉病。 陕西洛川观测点报告,该病害
发生严重,调查地块病梢率达 12%。 此外,在多数观
测点只是零星发生,并未形成为害。比较上述几种叶
部病害,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在各地区发生较普遍,
且在果园中病叶率较高。
2.1.2 农药使用情况及药效评价。 通过对各观测点
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及药效评价(表 1)发现,在 56
个观测点中,杀菌剂戊唑醇、代森锰锌和多菌灵的使
用概率最高。 其中戊唑醇由于对叶部病害具较高防
治效果,且生产厂家较多,推广面积较大,使用概率
达 19.8%; 代森锰锌作为 1 种价格低廉的保护剂在
生产上还在广泛使用,使用概率达 17.4%;多菌灵主
要用于防治果实病害和枝干病害, 对叶部病害虽有
一定防效,但不太理想,使用概率也达 16.3%。此外,
26· ·
2010 年 第 10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0 ,Vol .30 .No .10
农药名称 防治对象 评价 防治对象 评价
在杀菌剂品种
调查中的使用率(%)
戊唑醇 斑点叶病、褐斑病 优 白粉病 良 19.8
代森锰锌 褐斑病、黑星病 良 — — 17.4
多菌灵 白粉病、斑点落叶病 差 轮纹病 良 16.3
甲基硫菌灵 褐斑病 良 轮纹病 良 5.8
波尔多液 多种叶部病害 良 — — 5.8
丙森锌 褐斑病、斑点落叶病 良 — — 7.0
丙环唑 白粉病、斑点落叶病 良 黑星病 差 3.5
苯醚甲环唑 多种叶部病害 优 — — 7.0
烯肟菌胺 白粉病、锈病 优 褐斑病、黑星病 良 5.8
多抗霉素 斑点落叶病 优 褐斑病 良 2.3
烯唑醇 白粉病、锈病 良 褐斑病 差 2.3
三唑酮 白粉病 良 — — 3.5
退菌特 白粉病 差 斑点落叶病、锈病 差 1.2
代森锌 褐斑病 良 白粉病 差 1.2
腈菌唑 黑星病 优 斑点落叶病、白粉病 良 1.2
表 1 杀菌剂各品种使用情况及药效评价
(2009 年,全国 56 个观测点)
注:表中—为无相关药效评价。
其他 12 种杀菌剂中虽然有些对叶部病害有较好防
治效果,但是,使用概率均低于 10%。
2.2 叶部主要害虫发生情况及农药使用效果评价
2.2.1 叶部主要害虫发生情况
1) 二斑叶螨。发生较少,23.7%的观测点报告有
发生。 发生率普遍较低,一般为 0.2%~0.5%,7 月份
为盛发期。 甘肃天水报告,最早于 4月 12日发生。
2) 绣线菊蚜。 95%的观测点报告有发生。 云南
昭阳报告, 最早于 3 月 25 日发生,5~7 月份严重发
生。 其他各点发生程度不等, 最严重地块虫梢率达
100%。
3) 金纹细蛾。77.3%的观测点报告有发生。虫叶
率一般为 0.2%~0.8%,个别发生严重园达 25%。 河
北保定报告, 最早于 4 月 29 日发生,6~8 月份为发
生盛期。
4) 卷叶蛾。 59%的观测点报告有发生。 虫梢率
一般为 0.2%~0.8%,个别发生严重园达 35.6%(河北
石家庄)。 发生时间以 5月份为主,陕西渭南报告最
早于 5月 1日发生。
5) 苹果绵蚜。 59%的观测点报告有发生。 从地
域分布看, 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 虫枝率在 2%以
下。云南昭阳报告,最早于 3月 25日发生,5~7月份
发生严重。
6) 山楂叶螨。86.3%的观测点报告有发生。发生
地块虫叶率一般为 0.2%~10%, 发生严重的达 62%
(河北昌黎)。山东泰安小津口报告最早于 4月 29日
发生,5~7月份发生严重。
除二斑叶螨,多数叶部害虫在全国普遍发生。苹
果绵蚜虽属于检疫对象,但在 59%的观测点都有发
现。
2.2.2 农药使用情况及药效评价。 通过对各观测点
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及药效评价(表 2)发现,对于
苹果各种叶部害虫的防治, 各地均能找到适合的高
效杀虫剂品种。在 56个观测点中,阿维菌素、毒死蜱
和吡虫啉使用概率较高, 分别达到 17.3%、12.7%和
12.7%, 其他 13 种杀虫剂的使用率都在 10%以下。
阿维菌素对螨类、潜叶蛾类、卷叶蛾等都表现出较好
的防治效果,再加上生产厂家较多,推广力度大,因
此使用面积较大。 毒死蜱对绵蚜、绣线菊蚜、卷叶蛾
类、地下害虫等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效,生产上应用较
广,使用率也较高。
从调查结果看,“一药多能”的杀虫剂应用较广。
如阿维菌素、毒死蜱、吡虫啉等;生物制剂杀虫剂的
应用比重有所提高,如阿维菌素、灭幼脲、杀铃脲等。
27· ·
2010 年 第 10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0 ,Vol .30 .No .10
农药名称 防治对象 评价 防治对象 评价
在杀虫剂品种
调查中的使用率(%)
阿维菌素 螨类、卷叶蛾类 优 绣线菊蚜、金纹细蛾、介壳虫 良 17.3
毒死蜱 绵蚜、绣线菊蚜、卷叶蛾类 优 — — 12.7
吡虫啉 绣线菊蚜、叶蝉 优 绵蚜、卷叶蛾类 良 12.7
哒螨灵 山楂叶螨 优 二斑叶螨 差 9.9
氯氟氰菊酯 绣线菊蚜 优 卷叶蛾、金纹细蛾 差 7.3
灭幼脲 金纹细蛾 优 卷叶蛾类 差 7.3
高效氯氰菊酯 绣线菊蚜 优 金纹细蛾 差 5.5
四螨嗪 山楂叶螨(幼螨) 优 成螨、卵 差 5.5
啶虫脒 绵蚜、绣线菊蚜 优 金纹细蛾 良 6.4
氯氰菊酯 绣线菊蚜 良 卷叶蛾类、金纹细蛾 差 3.6
三唑锡 螨类(成螨、若螨) 优 螨卵 差 3.6
杀铃脲 金纹细蛾、卷叶蛾类 优 — — 1.8
机油乳剂 介壳虫、螨类 优 绵蚜、金纹细蛾 良 1.8
噻螨酮 山楂叶螨 优 — — 1.8
氧乐果 绣线菊蚜 良 — — 1.8
表 2 杀虫剂各品种使用情况及药效评价
注:表中—为无相关药效评价。
未发现使用果树禁用农药,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概
率高达 90%以上,如对靶标生物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的阿维菌素、吡虫啉、氯氟氰菊酯等[3,4]。 有机磷类农
药基本退出了苹果生产用药市场。 本次调查的药剂
中只有毒死蜱和氧乐果 2 个品种属于有机磷农药。
因为毒死蜱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许可使用的杀
虫剂,氧乐果在春季新梢上使用后,果实上的残留量
非常小。
3 讨论
苹果叶部病虫害全国有加重的趋势, 特别是褐
斑病、 绣线菊蚜、 绵蚜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都在升
高。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套袋技术的普及保护了果
实,但对叶部病虫害的关注程度降低。
在 2009 年的调查中, 观测点的选择带有随机
性,数量较少,在某些观测点调查次数偏少,因此,以
观测点代表 1 个地区的病虫害情况存在一定局限
性。 调查次数少,也可能造成调查数据的偏差,比如
在最严重发生的时间没有调查,致使数据偏小;在最
早发生期没有调查,使初发期推后。 另外,对农药效
果的评价没有严格统一的指标, 在评价中采用了定
性或者定量转定性(如防治效果按照大小转换成优、
良、差等)的方法。 调查数据来自全国苹果产区的 56
个观测点, 各观测点的观测员均为苹果产业体系人
员,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数据的可信度较高。
以往在调查 1种病害的为害程度时, 多采用严
重程度分级,然后计算病情指数的方法。计算病情指
数虽能反应病害的发生程度,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也
存在分级的主观差异性,并且调查繁琐,工作量大。
对于一些发病特点特殊的病害,如苹果白粉病,以枝
梢为发病单元调查更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
由于套袋技术的推广, 农民在药剂的选用和施
药次数方面降低了标准。 由于套袋后不考虑药剂对
果面的损伤,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廉价、长效的药
剂使用更加广泛。 套袋果园施药次数低于不套袋果
园,致使套袋果园叶部病虫害和枝干病虫害加重。如
褐斑病全国各地有普遍加重的趋势, 而褐斑病的严
重发生就产生在果实套袋以后。
调查中发现,高效、低毒农药已经在苹果生产中
得到广泛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则基本退出。 这在
提高果品品质、 保障人民健康和降低环境污染方面
迈进了一大步。调查中还了解到,农民选用农药多由
农药销售人员推荐, 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技术指导
有待加强,如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以技术部
门为主体开展农资服务,对现有农资(下转第 17 页)
28· ·
2010 年 第 10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10 ,Vol .30 .No .10
(上接第 28页)销售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等。
参考文献:
[1] 汪景彦,刘凤之,程存刚 . 我国苹果栽培技术 50 年回顾
与展望[J]. 果农之友,2008,(11):3~5,27.
[2] 王晓梅,崔帅,徐亚杰 . 苹果黑星病发生情况及有机苹果
黑星病综合控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8):86,88.
[3] 陈汉杰,张金永,郭小辉 . 阿维菌素对几种果树害虫的毒
力测定与安全性评价[J]. 现代农药,2007,7(4):49~52.
[4] 刘慧平,韩巨才,徐琴,等 . 杀虫剂对苹果黄蚜与七星瓢
虫的毒力及选择性研究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15(2):126~129.
收稿日期:2010-03-01
基金项目 : 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资金资助 (nycytx-
080401)
作者简介:杨军玉(1968- ),男,硕士,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
学院, 高级实验师 , 从事植物保护信息研究 。 E-mail:znstjk@ya-
hoo.com.cn
通讯作者:曹克强(1963- ),男,博士,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
学院,教授,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苹果产业技
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
生物之间复杂的互作关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
值,而且对植物病害的防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和现实意义。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植物具有抵抗
各种病害的潜在能力, 人们可以采用适当的诱导处
理,使这种潜能表达出来,从而抵抗多种病害。这是利
用植物自身防卫体系进行病害防治的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DUMER J, SHAH J, KLESSING D F. Salicylic acid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 [J]. Trends Biochem Sci,
1988,(13): 23~27.
[2] MEYER G D, ELAD Y. Induced resistance in Tricho-
derma harzianum biocontrol [J]. Plant Pathology,
1998,104(3):279~286.
[3] PEER V, NIEMANN R, SOHIPPERS G J B. Induced
resistance and phytoalexin accumulation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Fusarium wilt of carnation Pseudomonas [J].
Phytopathology,1991,81:728~733.
[4] 商闯,马春红,李运朝,等 . 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 C 小
种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作
用[J]. 中国生物防治,2007,23 (增刊):42~46.
[5] ALSTRON S. Induc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in common
bean susceptible to halo blight bacterial pathogen after
seed bacterization with rhizosphere Pseudomonas[J]. Gen
Appl Microbiology,1991,37:495~501.
[6] LEEMAN M, VAN PELT J A, DAN Ouden F M, et al.
Induction of systernic resistance against Fusarium wilt of
radish by lippolysac-charides of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J]. Phytopathology,1995,85(9):1 021~1 027.
[7] 郭桢,胡小平,杨之为,等 . 弱毒菌株尤Ⅱ对小麦条锈病
的诱导抗性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2005,33 (增刊):22~26.
[8] XU Xiang-bin, TIAN Shi-ping. Salicylic acid alleviated
pathoge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harvested sweet
cherry fruit [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08,(49):379~385.
[9] SUN Xiao-juan, BI Yang, LI Yong-cai, et al. Postharvest
Chitosan Treatment Induces Resistance in Potato Against
Fusarium sulphureum [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
na,2008,7(5):615~621.
[10] 易成波, 叶华智 . 外源化学物质对玉米抗弯孢菌叶斑
病的诱导作用[J]. 植物保护,2005,31(5):31~35.
[11] PUSHPALATHA H G, MYTHRASHREE S R. Rad-
hakrishna Shetty, et al. Ability of vitamins to induce
downy mildew disease resistance and growth promotion in
pearl millet[J]. Crop Protection,2007,(26):1 674~1 681.
[12] 何永明,丁秀英,丛林晔,等 . β-氨基丁酸诱导烟草产
生 PR 蛋白及对 TMV 的抑制作用[J]. 植物病理学报,
2007,37(3):271~277.
[13] Ilja Sonnemann, Nele Mika Streicher1, Volkmar Wol-
ters1. Root associated organisms mod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ically induced resistance in barley [J]. Soil Bi-
ology & Biochemistry,2005,(37):1 837~1 842.
[14] REIGNAULT P H, COGAN A, MUCHEMBLED J, et
al. Trehalose induces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wheat[J]. New Phytologist,2001,149(3):519~529.
[15] 王媛,杨红玉,程在全 . SA 诱导拟南芥对灰霉病的抗
性与木质素含量的关系 [J]. 植物保护,2007,33(4):
50~54.
[16] VANLOON L C, REP M P, IETERSE C M J. Signifi-
cance of inducible defense related proteins in infected
plants [J]. Annu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2006,44:
135~162.
[17] 张志刚,邱德文,管春云,等 . 极细链格孢蛋白激发子
诱导棉花抗病性及相关酶的变化 . 中国生物防治 ,
2007,23(3):292~294.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