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苗药石吊兰的研究进展



全 文 :http://XBYZ.cbpt.cnki.net
苗药石吊兰的研究进展
王仕宝1,晏继红1,郭晓华1,刘文虎2(1.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系,汉中 723000;2.川北医学院药学院药理教
研室,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 了解苗药石吊兰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概括苗药石吊兰植物基源、资源分布、光谱学特征、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等。结果 石吊兰化学成分种类较多,有黄酮类、挥发油、植物甾醇类、三萜皂苷类、苯丙素苷类及其
他类;药理作用广泛,在抗结核杆菌、抗炎、抗肝毒、止咳、祛痰、平喘、降压、清除自由基、抗肿瘤等多个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结论 苗药石吊兰作用显著,疗效确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苗药;石吊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2407.2014.05.039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407(2014)05-0550-03
Research progress of Miao medicine Lysionotus pauciflorus
WANG Shibao1,YAN Jihong1,GUO Xiaohua1,LIU Wenhu2(1.Department of Pharmacy and Medical Technology,Vocation and
Technology Colege of Hanzhong,Hanzhong 723000,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School of Pharmacy,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ege,Nanchong 63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advance of the Miao medicine Lysionotus pauciflorust.Method By literature re-
search,the plant-based sources,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FT-IR spectra,chemical compon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mech-
anism,and clinical uses were summarized.Results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chemical components;flavonoids,volatile oils,β-sti-
tosterol,triterpenoids,phenyylpropanoids and ursolic acid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Lysionotus pauciflorus.The medicine also
has obv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viral effects etc.Conclusion Lysionotus pauciflorus has
developing potentials for medical use,so we need to make a further study in-depth.
Key words:Miao medicine;Lysionotus pauciflorus;chemical compon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clinic application
基金项目:汉中市科技局2012年科研项目(校-企201213);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HZYKY201307)
  中药石吊兰为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石吊兰Lysiono-
tus pauciflorus Maxim.的全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
载,味苦,性平,可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祛瘀通经;主治风湿痹
痛、咳喘痰多、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症[1]。石吊兰的功能与
主治在历代药物典籍中均有描述,在《草木便方》中记载:消痰
追毒、化食养阴血,治风湿气肿、头闷眼花、诸虚;《分类草药
性》中记载:治吐血,腰膝痛,去风除湿,跌打损伤;《民间常用
草药汇编》描述:清肺止咳,凉血止血[2]。在云南、贵州及秦岭
以南地区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本文就石吊兰相关文献进行
了整理分析,以期为该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
依据。
1 植物基源
石吊兰(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为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草本植物,最早出自
《植物名实图考》,别名石豇豆、石泽兰、岩豇豆、岩石茶、岩头
三七等[3-4]。在《唐本草》中描述为茎方节紫色,叶似兰草而不
香。石吊兰为常绿小灌木,高达25cm,攀附石上或树上。叶
对生或3叶轮生;革质,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5~5cm,宽0.8
~1.2cm,先端钝形或尖,边缘具钝状稀锯齿,基部楔形或钝
圆,主脉下面凸出;叶柄紫红绿色。聚伞花序腋生及顶生,花
梗长约1cm;萼深5裂,裂片狭披针形;花冠筒状,白色至淡红
色,长约5cm,中部以上膨胀,2唇形,5裂;发育雄蕊2,退化
雄蕊2;雄蕊1,子房上位。蒴果线形,长约7~10cm,直径
3mm。种子细微,纺锤形,褐色,两端有褐色毛,花期8月[5]。
2 资源分布
石吊兰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如云南东部、四川、贵州、广
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江苏等省区,在陕西南部和甘肃南
部等西北地区也有零星分布。贵州全省均有分布而且资源丰
富,是该地区特有常用草药(又称岩豇豆)。石吊兰系苗族和
布依族习用药材,在苗药中称锐阿都偏(Reib ghad ndud
bleat)[6],肝努尽烟(Cherh nex jenl vieeb)[7]。石吊兰生于丘
陵、山地沟谷、阴面石崖或树干上。
3 光谱学特征
陈晓梅等[8]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石吊兰的根、
茎、叶和花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各种化学键和官能团振动所
引起的吸收峰形状和范围,判断推理出石吊兰中含有生物碱、
黄酮类化合物、岩豆素(即黄酮苷元)和β-谷甾醇等化合物。
4 化学成分
石吊兰化学成分复杂,国内外对其活性成分一直都有报
道。石吊兰药用全草中提取分离到一种黄色针晶,为一种黄
酮苷元,名为岩豆素,用于治疗结核病[9-10]。对该黄色结晶测
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被鉴定为5,7-二羟基-6,8,4′-三甲氧
基黄酮,即岩豆素(nevadensia)。
4.1 黄酮类 包括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以岩豆素(neva-
densia)为代表;此外,对相关文献[10-11]报道的黄酮类化学成分
包括5,7-二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1),5,7-二羟基-6,8,
055 西北药学杂志 2014年9月 第29卷 第5期
http://XBYZ.cbpt.cnki.net
4′-三甲氧基黄酮醇(2),8-羟基-6,4′-二甲氧基-5-O-β-D-葡萄
糖黄酮苷(3),8-羟基-6,4′-二甲氧基-5-O-[β-D-葡萄糖-(1→
6)]-β-D-葡萄糖黄酮苷(4),5-羟基-6,8,4′-三甲氧基-7-O-β-D-
葡萄糖黄酮苷(5),5-羟基-6,8,4′-三甲氧基-7-O-[α-L-鼠李糖-
(l→6)]-β-D-葡萄糖黄酮苷(6),7-羟基-6,8,4′-三甲氧基-5-O-
β-D-葡萄糖黄酮苷(7),7-羟基-6,8,4′-三甲氧基-5-O-[β-D-葡
萄糖-(1→6)]-β-D-葡萄糖黄酮苷(8),5,4′-二羟基-7-甲氧基-
6-C-β-D-葡萄糖黄酮苷(9)和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
β-D-葡萄糖黄酮苷(10)。见图1。
岩豆素(nevadensia)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
(1)R1=R3=OH R=R2=R4=OMe
(2)R1=R3=OH R=R2=R4=OMe C3=OH
(3)R3=H,R4=OH R=R2=OMe R1=O-β-D-glucoside
(4)R3=H,R4=OH R=R2=OMe R1=O-β-D-glucosyl-(1→6)-β-
D-glucoside
(5)R1=OH R=R2=R4=OMe R3=O-β-D-glucoside
(6)R1=OH R=R2=R4=OMe R3=O-[α-L-rhamnosy-(1→6)]-
β-D-glucoside
(7)R3=OH R2=R4=R=OMe R1=O-β-D-glucoside
(8)R3=OH R2=R4=R=OMe R1=O-[β-D-glucosyl-(1→6)]-β-
D-glucoside
(9)R1=R=OH R3=OMe R2=C-β-D-glucoside
(10)R1=R=OH R2=R3=OMe R4=C-β-D-glucoside
图1 石吊兰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
Fig.1Flavonoid structures of Lysionotus pauciflorus
4.2 挥发油类 包括(1)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如:芳樟醇、金
合欢烯等;(2)芳香族化合物,如:阿魏酸、苯乙醛等;(3)脂肪
族化合物,包括己醛、三辛醇及一些脂肪酯类等。李计龙
等[12]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吊兰挥发油,用气相
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
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
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离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占挥
发油总量的85.334%,其中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分别为芳樟醇
13.935%、1-辛烯-3-醇7.283%、己醛4.172%、苯乙醛3.162%、
2-羟基苯甲酸甲基酯2.956%、3-辛醇2.900%、二异丁基邻苯
二甲酸酯2.683%、反式-金合欢烯2.607%。文庆发等[13]采
用硅胶、MCI等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 NMR和 MS等
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石吊兰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
3个化合物:3,10-dihydroxyacoronen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和
3′,5′-二甲氧基-4-羟基顺式二苯乙烯。其中化合物3,10-di-
hydroxyacoronene为新的菖蒲烷类倍半萜,为首次从该属植
物中分离得到的菖蒲烷类倍半萜类化合物。
4.3 植物甾醇和三萜皂苷类 最初文献[14-15]报道从苦苣苔
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ursolic acid,3-epipomolic
acid,3-epiursolic acid,3-epioleanolic acid,barbinervic acid,
scutelaric acid。2003年杨付梅等[16]研究贵州黔产苗族习用
药材岩豇豆(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全草的化学成
分,从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中,经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
取,乙酸乙酯部分经分离、纯化,发现5种化合物,其中包括β-
谷甾醇(β-stitosterol)和三萜类熊果酸(ursolic acid)2种化合物。
4.4 苯丙素苷及其他类 Liu Y等[11]对吊石苣苔干燥地上
部分研究,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的4种化合物中,还有毛蕊花
苷(verbascoside)。此外,还有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生物碱
等其他物质[17]。
5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5.1 抗结核杆菌、抗炎、抗肝毒作用[18] 体外实验,岩豆素
200μg·mL
-1即有显著的抗结核杆菌作用;体内实验亦有一
定保护作用,用于淋巴结核的治疗效果显著。从石吊兰植物
中提取的苯丙素苷类成分毛蕊花糖苷对CCl4 诱导的肝毒性
有保护作用,苯丙素苷类物质是抗炎、抗肝毒的主要基础。此
外,岩豆素对五羟色胺、甲醛、高岭土所致实验性关节炎有明
显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也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不依
赖肾上腺皮质的存在。
5.2 止咳祛痰、平喘镇静作用 经豚鼠实验,石吊兰水煎剂
有镇咳作用,能增加小白鼠气管分泌,有祛痰作用;对豚鼠因
组织胺吸入所导致的哮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用药后动物表
现较安静,活动减少,此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镇静
作用[19]。
5.3 降血压、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给麻醉狗、猫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岩豆素均可使血压明显降低[20]。孙安
盛等[21]研究了岩豆素对麻醉开胸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表明
iv岩豆素2.5mg·kg-1降压时伴有左室内压峰值及外周阻
力下降;iv 5mg·kg-1使外周阻力及血压进一步降低,舒张
压的下降超过收缩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及左室内压上升速
率峰值等均明显降低.低剂量的岩豆素的降压作用主要系舒
张血管所致,较大剂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降压有关。
彭罡等[22]研究了岩豇豆脂肪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
代谢的影响及对胆固醇吸收的抑制作用。给小鼠灌食高脂乳
剂并设空白对照、模型对照、洛伐他汀阳性对照、地奥心血康
剂量组和岩豇豆脂肪酸治疗组,分别测定血脂生化指标,检测
药物对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在光镜下观察
主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表明,灌食与腹腔注射岩豇豆脂肪
酸均能明显降低血清 TC、LDL-C及 TC/HDL-C和LDL-C/
HDL-C水平,亦能显著升高 HDL-C水平;高剂量治疗组病理
检查可见,主动脉AS症状明显减轻;且岩豇豆脂肪酸在一定
程度上可抑制肠道中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
5.4 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天然岩豆素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
(·OH)[23],岩豆素酚羟基是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基团。
5.5 抗肿瘤作用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胡晓等[24]研究了石
吊兰醇提取抗S180实体瘤生长及对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
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石吊兰4g·kg-1组、环磷酰胺组和环磷
酰胺+石吊兰组对肿瘤组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环磷酰胺组
和环磷酰胺+石吊兰组抑瘤作用优于石吊兰4g·kg-1组(P
<0.01)。②荷瘤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均低于正常小鼠(P
<0.05~0.01),但石吊兰4g·kg-1组胸腺指数、脾指数均
较模型组显著提高。③石吊兰2,4g·kg-1组小鼠血清中白
细胞介素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显著提高,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以上说明石吊兰醇提取液具有抑制S180实体
瘤生长及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http://XBYZ.cbpt.cnki.net
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水平有关。另外,石吊兰中含有的
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溶血作用,这与中医理论通络作用相一致。
5.6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作用 陈林研究表明,岩豇豆丙
酮水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部位均有α-葡萄糖苷酶
活性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抑制活性最强[25]。
6 临床应用
中药石吊兰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全株入药,有清肺
化痰、凉血止血、祛湿化滞、通络止痛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淋巴
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吐血、跌打损伤、肺热咳嗽、崩带、菌痢、
疳积、风湿痹痛。石吊兰在苗族民间用于治疗淋巴结核病,临
床应用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26-27]。大剂量的石吊兰与金钱
草煎服,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石吊兰与虎杖、木灵芝合用治疗
感冒咳嗽,与马鞭草合用治疗虚汗症,与天南星合用,研磨外
敷治疗瘰疬等病[2]。另有文献报道,石吊兰治疗胃癌患者,效
果显著[28]。
7 小结
(1)同属甚至同科植物具有部分相同的化学成分,主要有
效成分为黄酮及其衍生物,其药理作用相似,可作为石吊兰的
替代品。
(2)根据相关文献报道[8],石吊兰的不同部位中的化学成
分有一定的差别,根和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能比叶
和茎中的多,说明石吊兰的不同部位具有相同的主要化学成
分,但部位不同其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也不同。根中主要含
有苷类、淀粉等,花和叶中主要含有氨基酸、挥发油等。
(3)文献[30]报道,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加工
方法对石吊兰的质量影响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石吊兰的质
量综合评价及品种选育、GAP基地建设、药材合理开发利用
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S].一部.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
20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498-500.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19.
[4]  赵汝能.甘肃中草药资源志:上册[M].兰州:甘肃科
技出版社,2003:665-667.
[5]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3,1(4):375.
[6]  邱德文.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M].北京:中医古
籍出版社,2006:248.
[7]  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中药资源[M].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835.
[8]  陈晓梅,康颐璞,司民真,等.石吊兰的红外光谱分析
[J].光散射学报,2009,21(4):360-365.
[9]  徐垠,胡之璧,冯胜初,等.石吊兰抗结核有效成分的
研究Ⅰ:石吊兰素的分离和鉴定[J].药学学报,1979,
14(7):447-448.
[10]Liu Y,Wagneg H,Baue R.Nevadensin glycosides
from Lysionotus pauciflorus[J].Phytochemistry,
1996,42(2):1203-1205.
[11]冯卫生,李倩,郑晓珂,等.吊石苣苔中的化学成分[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27):617-620.
[12]李计龙,刘建华,高玉琼,等.石吊兰挥发油成分研究
[J].中国药房,2011,22(27):2560-2562.
[13]文庆发,钟玉蛟,苏雪会,等.石吊兰全草中的一个新菖
蒲烷类倍半萜[J].中国天然药物,2013,11(2):
185-187.
[14]Christian T,Hildebert Wagner,Rudolf Bauer,et al.
Triterpenes and triterpene glycosides from Paradry-
monia macrophyl [J].Phytochemistry,1996,40:
495-499.
[15]闫文义,陈林,王金梅,等.苦苣苔科三萜类化学成分研
究进展 [J].天 然 产 物 研 究 与 开 发,2012,24(5):
698-701.
[16]杨付梅,杨小生,罗波,等.苗药岩豇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6):508-509.
[17]陈林,姚森森,何喜娟,等.岩豇豆脂肪酸成分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1):35-37.
[18]郑晓珂,李军,冯卫生,等.苦苣苔科植物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3,12(4):261-263.
[19]曹晖,王绍云,李性宛,吊石苣苔的研究进展[J].黔东
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4(6):44-45.
[20]王绍云,邹勇,曹晖,等.石吊兰素的研究进展[J].凯里
学院学报,2008,26(8):47-49.
[21]孙安盛,石京山,吴芹,等.石吊兰素对麻醉猫血流动力
学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6,19(1):5-7.
[22]彭罡,覃冬云.岩豇豆脂肪酸对高脂血症小鼠动脉粥
样硬化的治疗作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
(10):13-16.
[23]陈季武,朱振勤,胡天喜,等.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清除
羟自由基的构效关系[J].中国药理学报,2002,23(7):
667-672.
[24]胡晓,黄贤华,谭晓彬.石吊兰醇提取液抗S180实体瘤
作用和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
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6):3097-3099.
[25]陈林.四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郑州:
河南大学,2010:2.
[26]孙利华.石吊兰制剂治疗颈淋巴结核32例[J].河北中
医,2006,28(1):31.
[27]徐垠,胡之璧,冯胜初,等.石吊兰抗结核有效成分的
研究Ⅰ:石吊兰素的分离和鉴定[J].药学学报,1979,
14(7):447-448.
[28]杨司再,岩豇豆治疗胃癌8例揭秘[J].中国民族医药
杂志,2004,10(S1):236-237.
[29]潘雯婷,张丽艳,李燕,等.主成分分析法对贵州石吊兰
药材的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
18(20):78-80.
(收稿日期:2014-04-15)
中国标准刊号:ISSN 1004-2407 CN 61-1108/R   邮发代号:国内52-106   国外BM6523   定价: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