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不同产地鱼腥草不同部位绿原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全 文 :收稿日期:2009-05-31; 修订日期:2009-11-18
基金项目:国家 “ 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No.2007CB512606)
作者简介:杨占南(1974-),男(侗族),贵州黎平人 ,现任贵州师范大学副
教授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研究工作.
贵州不同产地鱼腥草不同部位绿原酸
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杨占南 1 , 罗世琼1 ,彭全材 1 ,余正文 1 ,朱国胜2 ,杨卫平 3
(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1;
2.贵州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6; 3.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 、简便 、准确测量鱼腥草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对鱼腥草根 、茎 、叶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 根在 30%乙醇浓度条件下 ,超声 25min为提取绿原酸最佳效果;茎在 40%乙醇浓度条件下 , 25min为提取绿原酸最
佳效果;叶在 40%乙醇浓度条件下 , 20min为提取绿原酸最佳效果。结论 不同产地的鱼腥草中绿原酸的含量差异较大以
及不同部位的鱼腥草中绿原酸含量差异很大 ,为评价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 鱼腥草; 绿原酸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5-1075-03
DeterminationofChlorogenicAcidinDifferentFractionsofHoutuycordataThunb.Col-
lectedinVariousAreasinGuizhou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YANGZhan-nan1 , LUOShi-qiong1 , PENGQuan-cai1 , YUZheng-wen1 , ZHUGui-sheng2 , YANGWei-ping3(1.KeyLaboratoryforInformationSystemofMountainousAreaandProtectionofEcologicalEnvironmentof
GuizhouProvince, GuizhouNormalUniversity, GuiyangGuizhou550001, China;2.GuizhouKeyLaboratoryof
AgriculturalBiotechnology, GuiyangGuizhou550006, China;3.GuiyangCo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
cine, GuiyangGuizhou550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evelopafast, accurate, usefulandconvenientmethodforthedeterminationofchlorogenicacidfromdiferentorgansofHoutuycordataThunb.MethotdsChlorogenicacidwasextractedfromroots, stems, andleavesoftheH.cor-
data.ResultsTheexperimentalconditionswereoptimizedandtheresultsshowedthatthebestconditions, obtainedbyprelimina-
rytest, wereroots:30% ethanoland25minultrasonicextraction, stem:40% ethanoland25minultrasonicextraction, andleav-
es:40% ethanoland20minultrasonicextraction.ChlorogenicacidindifferentfractionsofHoutuyCordataThunbcolectedinva-
riousareasinGuizhou.Condusion Theresultsshowedthatthecontentsofchlorogenicacidwerediferentfromvariousareas, and
thecontentsofchlorogenicacidwerealsodiferentfromdiferentorgansofH.cordata.Therefore, datawereprovidedforexploiture
ofresource.
Keywords:HPLC; Determination; HoutuycordataThunb; Chlorogenicacid
  鱼腥草 HoutuyniacordataThund.又名蕺菜 、侧耳根等, 属三百
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HoutuyniaThunb.), 因全草带鱼腥味
而得名 [ 1] 。原产我国, 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省区 ,生于背阳山地 、
林边 、田埂及洼地草丛中 [ 2] 。全草富含挥发油、鱼腥草素、刺激性
蕺菜碱及钾盐 [ 3] 。鱼腥草药用价值很高 ,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排
脓 、利尿涌淋作用 , 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 4]。据 《中国药典》
记载 ,鱼腥草可治肺炎 、肠痈 、痢疾 、支气管炎 、尿路感染 、疮疖痈肿
等症 [ 5] , 同时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 富含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
维生素 C、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维生素含量特别高 [ 6, 7] , 是一种
营养价值极高的野生蔬菜, 目前已有人工栽培, 已成为一种高档蔬
菜 [ 8] 。福建 、云南 、四川 、贵州 、广东等地开发利用鱼腥草的规模不
断扩大 ,野生资源供不应求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鱼腥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野生自然状态下高约 30 cm。地
下茎节上生根 , 叶互生卵形 , 基出五脉 , 叶柄基部鞘状抱茎。花
小 , 淡黄色或白色 ,穗状花序顶生 ,果近球形 [ 9] 。
对鱼腥草的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表明其生
物活性较高 [ 10] ,由于它既克服了西药的弊端又具有抗菌和抗病
毒的持久性 , 同时资源丰富 , 使用安全 , 其临床应用的前景乐观 ,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绿原酸(chlorogenicacid, CA)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 , 由一分
子咖啡酸和一分子奎尼酸缩合脱水而成 ,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
类次生代谢物质 ,我们运用 ChemDraw软件分别构建了绿原酸的
分子结构同时使用 Chem3D软件模拟了其 3D构象(图 1)。研究
表明 , 绿原酸具有抗菌 、消炎 、解毒 、利胆 、降压和升高白细胞及显
著增加胃肠蠕动和促进胃液分泌等药理作用 [ 11 , 12] , 对大肠杆菌 、
金色葡萄球菌 、肺炎球菌和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13] ;对急性咽
喉炎症和皮肤病有明显疗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疾
病及化疗时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 对月经过多 , 子宫功能性出血
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 14] 。除了药用外 , 绿原酸还可用作抗氧化剂
而应用于食品工业。
图 1 绿原酸的分子结构以及 3D最低能量构象图
绿原酸的测定方法 ,主要报道的是金银花和杜仲药材上 , 采
用的方法主要是液相色谱法 [ 15] , 也有文献用毛细管电泳法测
定 [ 16] 。鱼腥草中的绿原酸的测定 , 主要是对鱼腥草制品或制剂
中的含量测定 , 由于制剂中的绿原酸是经过提取加工的 , 样品中
的干扰成分简单 ,较容易提取 , 因此 , 有大量的报道 [ 17 , 18] , 但是对
于鱼腥草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分析 , 报道的比较少 ,据我们的现
·1075·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5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5期
有知识 , 仅见一篇文献报道了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鱼腥草中绿
原酸的含量 [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鱼腥草中绿原酸的含量未
见文献报道。目前 , 人们开始对中药药材的质量标准有新的认
识 , 中药质量控制首先考虑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因此 , 药材中药
用成分质量标准也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对不同产地鱼腥草的不同部位中绿原酸的含量进
行分析 , 通过对绿原酸提取条件的优化以及色谱条件的选择 ,建
立测定鱼腥草中绿原酸含量测定的方法 , 并通过此方法 , 对贵州
不同产地鱼腥草不同部位的绿原酸含量进行分析 ,探讨鱼腥草不
同产地和不同部位绿原酸的含量变化关系 ,以期为更好地利用和
开发鱼腥草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1 药品与仪器
1.1 药品 甲醇(色谱纯);超纯水;无水乙醇(分析纯);绿原酸
对照品(购于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
1.2 仪器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T);20μl进样阀;二
级阵列管检测器(PDA-20AT);岛津色谱工作站(LCsolution);
药材粉碎机;超纯水器(美国 Milli2 pore公司);色谱条件:迪马
C
18
色谱柱(4.6 mm × 250 mm, 5μm);美国 ELMAT660/H超声
波清洗器(功率 360W, 频率 35 kHz)。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从贵阳 、遵义 、铜仁 、都匀等地采集鱼腥
草(来源见表 1), 将其根 、茎 、叶分开 , 清洗好后放入恒温箱烘干
(50℃),用打粉机将各部分分开打磨成粉末(80目), 分装到不
同的袋子中备用 , 在各个袋子上贴上标签 , 注明其内容物的来源
地以及部位。
表 1 鱼腥草样品的来源及生长环境
来源地 生长环境 来源地 生长环境
遵义种植 种植地(食用) 印江家生 菜地旁
遵义野生 林下、路边 青岩家生 种植地(食用)
翁安种植 种植地(食用) 青岩野生 路边
翁安家生 菜地旁 下坝家生 菜地旁
2.2 色谱条件 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 =4:6(V/V);流速
为 1.0ml/min;柱温 40℃;进样量 20μl;检测波长 327nm;以色谱
峰面积定量。在此条件下 , 测得绿原酸的保留时间在 7.3min左
右 , 样品溶液中主峰和其它杂峰达到完全分离如图 2。
2.3 提取条件的优化
2.3.1 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 称取 10份鱼腥草样品每份 1.000g
(精确到 1mg),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 (20ml)称重 , 超声
40min后 ,称重补足重量损失 , 离心 ,取上清液 , 过 0.45μm的微孔
滤膜 , 供上机待测 , 测定不同乙醇浓度下所提取绿原酸的含量。
在不同的乙醇浓度下提取所得的绿原酸峰面积响应值为纵坐标 ,
以不同浓度乙醇横坐标作图(见图 3)。
A-绿原酸对照样品的色谱图 B-典型供试样品的色谱图
1.鱼腥草叶 2.鱼腥草茎 3.鱼腥草根
图 2 标准溶液与样品的色谱分离图
图 3 在不同乙醇浓度下提取鱼腥草中绿原酸在液相色谱中的响应值
2.3.2 不同时间提取 称取 7份鱼腥草样品 ,每份 1.000g(精确
到 1mg)编号为 1, 2, 3, 4, 5, 6, 7号 , 在分别加入 40%的乙醇
(20ml)称重 ,分别超声 5, 10, 15, 20, 25, 40, 60min后 , 称重补足重
量损失 , 离心 ,取上清液 , 过 0.45μm的微孔滤膜 , 供上机待测 , 测
定不同时间所提取的绿原酸在色谱中的响应值。在不同时间下
提取所得的绿原酸峰面积响应值为纵坐标 ,以不同时间为横坐标
作图(见图 4)。
图 4 在不同时间下提取鱼腥草中绿原酸在液相色谱中的响应值
2.4 精密度与稳定性试验 取浓度为 40.5μg/ml的对照品溶液
20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重复进 5次 , 依据所得峰面积 ,计算 RSD
为 0.197%;取瓮安家生根供试品溶液 , 分别在 2, 4, 8, 16, 24h进
样 , 依据所得峰面积 ,计算 RSD为 2.768%。结果表明 , 供试品溶
液 24h内稳定性良好。精密度和稳定性色谱叠加见图 5。
A-精密度色谱叠加图 B-稳定性色谱叠加图
图 5 精密度和稳定性色谱叠加图
2.5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绿原酸对照品浓度为 8.1,
16.2, 24.3, 32.4, 40.5 μg/ml溶液 20 μl, 在 “ 2.2”项条件下进行
测定 , 以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Y),以绿原酸的量(μg/ml)为横坐
标(X)进行回归 , 计算回归方程 , 绿原酸的回归方程为:Y=
·1076·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5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5
83 203X+18 242,相关系数:R=0.9995,线性范围为:0.162 ~
0.810μg。不同浓度的绿原酸对照样品的叠加见图 6。
图 6 不同浓度的绿原酸对照样品的叠加图
2.6 加样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瓮安家生鱼腥草根样品 9份 ,
每份 1.00 g, 3份为一水平 , 分别精密加入 “ 2.2”项下的混合对
照品溶液 0.5, 2, 8 ml绿原酸对照品 , 按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处
理 , 在 “ 2.2”项下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 , 结果绿原酸的平均回收
率 93.13%, RSD为 3.75%。
2.7 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粉末 1 g左右 , 置于 25 ml
容量瓶中 , 根用 30%的乙醇溶液 ,茎 、叶用 40%的乙醇溶液定容 ,
塞紧 , 超声提取 25 min, 静置 ,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过滤 , 滤液待
测。分别精密称取 24个批号的鱼腥草粉末 , 按上述供试品溶液
的制备方法和色谱测定条件 , 测定与鱼腥草各部位绿原酸的含
量。结果见表 2。
表 2 鱼腥草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 mg· kg-1
样品编号及来源地 绿原酸含量 样品编号及来源地 绿原酸含量
遵义种植根 535.63 印江家生根 81.12
遵义种植茎 24.87 印江家生茎 75.76
遵义种植叶 158.45 印江家生叶 51.24
遵义野生根 478.1 青岩家生根 3.35
遵义野生茎 46.1 青岩家生茎 3.12
遵义野生叶 62.7 青岩家生叶 3.09
翁安种植根 107.64 青岩野生根 5.10
翁安种植茎 62.26 青岩野生茎 4.99
翁安种植叶 58.63 青岩野生叶 4.98
翁安种植根 202.52 下坝家生根 14.41
翁安家生茎 20.70 下坝家生茎 8.71
翁安家生叶 2.23 下坝家生叶 4.30
1.遵义种植 2.遵义野生  3.翁安种植 4.翁安家生
5.印江家生 6.青岩家生  7.青岩野生 8.下坝家生
图 7 鱼腥草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比较
3 讨论
本实验利用超声波效应提取鱼腥草中的绿原酸 ,采取不同的
乙醇浓度进行实验 , 实验结果表明 , 在 30%的乙醇浓度下鱼腥草
根中绿原酸提取效率最高 , 茎和叶在 40%乙醇浓度条件下绿原
酸提取最高;同时 , 对超声提取时间因素进行考察 , 实验结果表
明 , 鱼腥草根和茎在 25 min提取绿原酸为最佳 , 鱼腥草叶在 20
min提取绿原酸为最佳。综合实验结果 , 提取绿原酸的最佳条件
是:根在 30%乙醇浓度条件下 ,超声 25min为提取绿原酸最佳效
果;茎在 40%乙醇浓度条件下 , 25 min为提取绿原酸最佳效果;
叶在 40%乙醇浓度条件下 , 20 min为提取绿原酸最佳效果。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中绿原酸的含量 , 方
法简便易行 , 结果灵敏 、准确 、可靠 , 可为鱼腥草药材质量标准的
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本实验通过对贵州不同地区的鱼腥草绿原酸含量进行分析 ,
并将鱼腥草的根 、茎 、叶部分分开处理 ,比较其含量的不同。从图
7结果表明:同一地的鱼腥草不同部位的绿原酸含量有很大的差
异 , 不同产地的鱼腥草中绿原酸的含量差异很大;产地不同导致
的绿原酸含量的差异 ,主要因为受气候 、土壤 、光照等各种因素的
影响;不同地区鱼腥草各部位绿原酸的含量也不相同。从鱼腥草
各部位绿原酸含量来看 ,鱼腥草中绿原酸的含量为:根 >茎和叶。
从不同的地区来看;遵义地区根的绿原酸含量最高 ,其次是都匀
地区 , 两者都明显高于铜仁地区和贵阳地区。
通过本研究证明 ,鱼腥草的各部分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据调查 ,很多地方食茎不食叶 , 原因可能是叶的口感不好 ,但叶也
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故可将叶进行加工利用 ,制成保健食品或饮
品。有关鱼腥草叶的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  陈焕镛.海南植物志 ,第 1版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4:338.
[ 2 ]  徐淑元.鱼腥草简介[ J] .广西园艺 , 2003, 3:15.
[ 3 ]  陈淑利.鱼腥草的研究近况 [ J] .杭州医药学报 , 2001, 1:41.
[ 4 ]  李 爽 ,于庆海 ,金佩珂.鱼腥草的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的研究进展 [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1997, 14(2):144.
[ 5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第Ⅰ部 [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
[ 6 ]  齐迎春 ,田国政 ,胡 诚.栽培与野生鱼腥草质量比较研究 [ J] .
特产研究 , 1999, 4:26.
[ 7 ]  齐迎春 ,胡诚.药食兼用鱼腥草 [ J] .中国林副特产 , 1997, 4:43.
[ 8 ]  齐迎春 ,胡诚 ,侯集瑞.鱼腥草栽培技术 [ J] .特产研究 , 1997, 4:
60.
[ 9 ]  何树海.鱼腥草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J] .农业科技通讯 ,
2003, 12:18.
[ 10] MeilingQi, XiaoxiaGe, MinminLiang, etal.Flashgaschromatogra-
phyforanalysisofvolatilecompoundsfromHoutuyniacordataThunb
[ J] .AnalyticaChimicaActa, 2004, 29(1):69.
[ 11] H.M.Lu, Y.Z.Liang, L.Z.Yi, etal.Anti-inflammatoryefectof
Houtuyniacordatainjection[ J] .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 2006,
104(2):245.
[ 12] DongzhiLin, YasuhiroSugitomo.Naturalherbicidalpotentialofsauru-
raceae(HoutuyniacordataThunb)driedpowdersonpaddyweedsin
transplantedrice[ J] .CropProtection, 2006, 25(10):1126.
[ 13]  InSikKim, Joo-HwanKim, JinSookKim, etal.Theinhibitory
efectofHoutuyniacordataextractonstemcelfactor-inducedHMC
-1cellmigration[ J] .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 2007, 112(1):
90.
[ 14] Ji-SookLee, InSikKim, Joo-HwanKim, etal.Suppressiveefects
ofHoutuyniacordataThunb(Saururaceae)extractonTh2immunere-
sponse[J].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 2008, 117(1):34.
[ 15] K.Matsushita, M.Sanada.Infectivityoftobaccomosaicvirusen-
hancedbyapplicationofleafextractsofHoutuyniacordataThunb[ J] .
PhysiologialPlantPathology, 19781, 3(3):365.
[ 16]  XueqinXu, HongzhiYe, WeiWang, etal.Determinationoffla-
vonoidsinHoutuyniacordataThunb.andSaururuschinensis(Lour.)
Bail.bycapilaryelectrophoresiswithelectrochemicaldetection[ J] .
Talanta, 2006, 68(3):759.
[ 17] 胡美忠 ,伍贤进 ,付 明.鱼腥草营养成分及主要药用成分的测定
方法 [ J] .农业与技术 , 2006, 26(1):115.
[ 18] 吴燕芬 ,刘常坤 ,李 晶.超声波法提取鱼腥草中的绿原酸 [ J].化
学与生物工程 , 2004, 21(4):19.
[ 19] 黎小伟 ,叶小强.HPLC测定复方鱼腥草片中绿原酸的含量 [ J].中
成药 , 2003, 25(1):65.
·1077·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5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