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88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年第 27 卷第 2 期
doi:10. 3969 / j. issn. 1000-8101. 2013. 02. 024
灰白蜡瓣花组培试验初报
褚维杨1,何云核1* ,任立超2
(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2.浙江省永康市林业局)
摘 要:以野生观赏植物灰白蜡瓣花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织培养技术,解决其常规手段不易繁殖的问题。试验
采用保护地苗圃的植株作为试材,分别进行不同培养基的叶芽萌发、增殖、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选取平均长度等
作为最优选取指标,利用 SAS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最后筛选出适宜培养基分别为: MS + 3. 0 mg /L 6-BA +
0. 5 mg /L NAA、MS + 1. 0 mg /L 6-BA + 0. 5 mg /L IBA、MS + 2. 0 mg /L 6-BA + 0. 5 mg /L IBA + 0. 5 mg /L NAA + 0. 5
mg /L 2,4-D、MS + 1. 0 mg /L 6-BA + 0. 1 mg /L 2,4-D。
关键词:组织培养; 最佳配方;灰白蜡瓣花;野生观赏植物
Tissue culture on Corylopsis glandulifera var. hypoglauca∥CHU Wei-yang,HE Yun-he,REN Li-chao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y to propagate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a wild ornamental plant called
Corylopsis glandulifera var. hypoglauca,tissue culture was studied. The test materials were from plants at protected nurser-
y,sprouting in different medium,proliferation of sprouts,induction of callus and proliferation of callus were taken.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mediums were:MS + 3. 0 mg /L 6-BA + 0. 5 mg /L NAA(sprouting)、MS + 1. 0 mg /L 6-BA
+0. 5 mg /L IBA(proliferation of sprouts)、MS + 2. 0 mg /L 6-BA + 0. 5 mg /L IBA + 0. 5 mg /L NAA + 0. 5 mg /L 2,4-D
(induction of callus)、MS + 1. 0 mg /L 6-BA + 0. 1 mg /L 2,4-D(proliferation of callus) ,by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SAS and multiple comparisons with the indexes of average height.
Key words:tissue culture;medium;Corylopsis glandulifera var. hypoglauca;wild ornamental plants
First author’s address:Zheji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 311300,Zhejiang,China
收稿日期:2012-04-23 修回日期:2012-12-16
基金项目:浙江省花卉产业创新团队项目资助(编号:2009R50034-5)。
作者简介:禇维杨(1988 -) ,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野生园林植物资
源利用。通讯作者:何云核,男,教授。E-mail:yunhhe@ 163. com
一直以来,有很多关于观赏植物的繁殖、栽培和
应用的研究,然而研究对象大多限于人们常见的或熟
知的种类,而对许多并不常见和未被开发利用的优良
观赏野生木本植物种类研究较少[1]。其中很大的原
因是这些植物虽然花色艳丽,造型美观,但是自然繁
殖能力较低,并且常规繁殖方法也较难生产。本试验
的野生观赏植物灰白蜡瓣花(Corylopsis glandulifera
var. hypoglauca)种子萌发率低,其嫩枝扦插效果一
般,所以对其进行组织培养初步试验,为其进行完整
植株大规模繁殖建立发展平台。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与外植体的获得
在 2011 年 3 月,从保护地苗圃选健康优良的灰
白蜡瓣花植株,采取新鲜叶芽作为叶芽启动的试验材
料。在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灰白蜡瓣花植株上,采取
新鲜叶片(或幼嫩茎段、叶芽)作为愈伤组织培养的
外植体。
1. 2 叶芽启动
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后,置于流水下冲洗 30 min。
后在操作台用 0. 1 % HgCl消毒 6 min,以无菌水漂洗
4 ~ 5 次,接种在试验设计的培养基中,其中每瓶接 4
个叶芽,每个配方接种 5 瓶,3 个重复,将接好的材料
放置培养室,在接种过程中观察芽萌发等情况,30 d
后统计芽萌发率,测量平均长度等指标,相关统计指
标如下:
芽萌发率:(萌发外植体数 /接种总数)× 100 %;
平均长度(cm) :观测范围内芽萌发后的平均长度;最
大长度(cm) :观测范围内芽萌发后的最大长度。
将叶芽接在以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 6-BA 和不
同种类生长激素组成的不同配方培养基上,各配方具
体如下:MS +1. 0 mg /L 6-BA +0. 5 mg /L NAA;MS +
1. 0 mg /L 6-BA + 0. 5 mg /L IAA;MS + 1. 0 mg /L 6-
BA + 0. 5 mg /L IBA;MS + 2. 0 mg /L 6 -BA + 0. 5
mg /L NAA;MS + 2. 0 mg /L 6-BA + 0. 5 mg /L IAA;
MS + 2. 0 mg /L 6 -BA + 0. 5 mg /L IBA;MS + 3. 0
mg /L 6-BA + 0. 5 mg /L NAA;MS +3. 0 mg /L 6-BA
+0. 5 mg /L IAA;MS + 3. 0 mg /L 6-BA + 0. 5 mg /L
IBA;MS + 0. 5 mg /L NAA,MS +0. 5 mg /L IAA;MS +
技术开发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年第 27 卷第 2 期 89
0. 5 mg /L IBA。
1. 3 丛生芽增殖
将叶芽启动后的带叶嫩茎接种于细胞分裂素 6-
BA 1. 0 mg /L 与 2 个浓度组成的不同培养基上,观察
其增殖情况。培养室的设置及有关指标统计同上,30
d后统计愈伤增重和褐化率(指标统计及计算方法同
上)。其中:增殖倍数 =每次继代所得的丛生芽数 /
接种丛生芽数。
各设计配方如下:MS + 1. 0 mg /L 6 -BA + 0. 5
mg /L 2,4-D;MS +1. 0 mg /L 6-BA +1. 0 mg /L 2,4-
D;MS +1. 0 mg /L 6-BA + 0. 5 mg /L IAA;MS + 1. 0
mg /L 6-BA + 1. 0 mg /L IAA,MS + 1. 0 mg /L 6-BA
+0. 5 mg /L NAA;MS + 1. 0 mg /L 6-BA + 1. 0 mg /L
NAA;MS +1. 0 mg /L 6-BA +0. 5 mg /L IBA;MS +1. 0
mg /L 6-BA +1. 0 mg /L IBA,MS +1. 0 mg /L 6-BA。
1. 4 愈伤组织诱导
叶片清洗消毒同叶芽启动。将消毒完的叶片切
成 0. 8 cm ×0. 8 cm 的方块,正面向上平贴于培养基
表面,保持叶片边缘充分接触培养基表面(幼嫩茎段
横卧于培养基,叶芽直插于培养基)。每瓶接 4 个材
料,每处理 3 瓶,3 个重复。接种后观察愈伤生成情
况和褐化情况,并记录各培养基愈伤状态等。30 d
后对如下指标进行统计:
愈伤质量(g) :天平直接称量所得;愈伤组织诱
导率 = (产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 /接种外植体总
数)× 100%;褐化率 =(褐化材料数 /接种材料总数)
×100%。不同外植体幼嫩茎段,幼叶,叶芽分别接种
在以下 4 种培养基中:MS + 1. 0 mg /L 6 -BA + 0. 5
mg /L NAA +0. 5 mg /L 2,4-D + 0. 5 mg /L BA;MS +
2. 0 mg /L 6-BA + 0. 5 mg /L NAA + 0. 5 mg /L 2,4-D
+0. 5 mg /L IBA;MS + 3. 0 mg /L 6 -BA + 0. 5 mg /L
NAA +0. 5 mg /L 2,4 -D + 0. 5 mg /L IBA;MS + 0. 5
mg /L NAA + 0. 5 mg /L 2,4-D +0. 5 mg /L IBA。
1. 5 愈伤组织增殖
试验以 1. 0 mg /L 6-BA 和不同浓度的不同种类
生长素组成培养基,对之前产生的愈伤进行继代,培
养室设置同上,接种后观察愈伤增殖情况,30 d 后统
计愈伤增重和褐化率(统计计算方法同上)。
各培养基如下:MS +1. 0 mg /L 6-BA +0. 1 mg /L
NAA,MS +1. 0 mg /L 6-BA + 0. 25 mg /L NAA,MS +
1. 0 mg /L 6-BA +0. 5 mg /L NAA,MS + 1. 0 mg /L 6-
BA +0. 1 mg /L 2,4-D,MS + 1. 0 mg /L 6-BA + 0. 25
mg /L 2,4-D,MS +1. 0 mg /L 6-BA + 0. 5 mg /L 2,4-
D,MS + 1. 0 mg /L 6 -BA + 0. 1 mg /L IBA,MS + 1. 0
mg /L 6-BA + 0. 25 mg /L IBA,MS + 1. 0 mg /L 6-BA
+0. 5 mg /L IBA。
1. 6 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每日光照 12 h,光照强度 2 500 lx,温
度保持在 25℃,湿度维持在 80%。
2 结果与分析
2. 1 叶芽启动
本试验以 6 -BA 的不同浓度分别与 NAA、IAA、
IBA的同一浓度组合成配方,对灰白蜡瓣花的叶芽进
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 6-BA 和不同生
长素 NAA、IAA、IBA 组合之间对叶芽的生长影响有
一定差异,芽萌发率随 6-BA 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
添加 6-BA和生长素对叶芽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这在
金山绣线菊的组织培养试验中亦得到了证实[2]。而
据研究,湿加杂交松组织培养中芽萌发率随 6-BA浓
度的升高而升高[3]。本试验中所选添加 6-BA 的配
方中,芽的萌发率普遍较高,而不添加 6-BA 配方萌
发率普遍较低。在 3 种生长激素对芽萌发的影响中,
添加 IAA配方萌芽率相对较高,添加 IBA 配方的萌
芽率最低。6-BA 与生长素对芽的平均长度和最大
长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浓度的 6-BA 对平均
长度影响有一定差异,NAA 在 3 种生长素对芽平均
长度的影响中最小。当 6 -BA 的浓度为 3. 0 mg /L
时,芽的最大长度达到最高值,不同生长素对此项指
标的影响规律不太明显,添加 0. 5 mg /L IBA 的配方
相对较高。芽生长后的展叶数多少因 6-BA 浓度的
不同而不同;当 6 -BA 浓度为 3. 0 mg /L,并且添加
NAA时,展叶数达到 3. 58 个,是所有配方中最多的,
比最少的多出 2. 52 个。总体来看,从表 1 还可知:
NAA在 3 种生长素中平均展叶数较多,IBA 的展叶
数较少。
另外,各配方均产生了数量和状态不同的愈伤组
织,添加 IAA和 IBA产生的愈伤数量较多,添加 NAA
产生愈伤相对较少。愈伤组织的状态为黄绿色较疏
松的团块。
综上所述,芽生长情况表现在诸多方面,本试验
选择了比较能反映芽生长的芽萌发率、平均长度、最
大长度、平均展叶数 4 个指标来衡量。基于此,采用
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处理组合实验结果
的 4 个指标进行评价,得出适宜激素和浓度的组合配
方为:MS + 3. 0 mg /L 6-BA + 0. 5 mg /L NAA。添加
不同浓度的 6-BA,叶芽萌发的情况如图 1 所示。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技术开发
90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年第 27 卷第 2 期
表 1 不同培养基芽萌发多重比较
6 - BA浓度 /(mg·L -1) 生长素浓度 /(mg·L -1) 芽萌发率 /% 平均长度 / cm 最大长度 / cm 平均展叶数
1. 0
NAA0. 5 88. 3 ± 7. 6 ab 0. 97 ± 0. 21 def 1. 35 ± 0. 16 e 2. 25 ± 0. 25 cd
IAA0. 5 90. 0 ± 5. 0 a 1. 37 ± 0. 36 bcde 1. 89 ± 0. 20 cd 2. 53 ± 0. 28 c
IBA0. 5 75. 0 ± 5. 0 c 1. 12 ± 0. 29 cdef 1. 30 ± 0. 12 e 1. 41 ± 0. 14 fg
2. 0
NAA0. 5 88. 3 ± 7. 6 ab 1. 36 ± 0. 34 bcde 1. 73 ± 0. 20 d 2. 01 ± 0. 25 de
IAA0. 5 95. 0 ± 5. 0 a 1. 45 ± 0. 15 bcd 1. 83 ± 0. 16 d 2. 41 ± 0. 38 c
IBA0. 5 71. 6 ± 7. 6 c 1. 52 ± 0. 41 abc 1. 93 ± 0. 17 cd 1. 88 ± 0. 27 de
3. 0
NAA0. 5 93. 3 ± 2. 8 a 1. 87 ± 0. 49 ab 2. 22 ± 0. 16 ab 3. 58 ± 0. 14 a
IAA0. 5 88. 3 ± 10. 4 ab 2. 01 ± 0. 27 a 2. 12 ± 0. 28 bc 2. 98 ± 0. 22 b
IBA0. 5 76. 6 ± 10. 4 bc 2. 02 ± 0. 22 a 2. 47 ± 0. 12 a 1. 76 ± 0. 22 ef
0
NAA0. 5 58. 3 ± 7. 6 d 0. 81 ± 0. 03 f 1. 25 ± 0. 05 e 1. 08 ± 0. 10 g
IAA0. 5 71. 6 ± 2. 8 c 0. 87 ± 0. 12 ef 1. 41 ± 0. 07 e 1. 21 ± 0. 02 g
IBA0. 5 46. 6 ± 2. 8 e 0. 70 ± 0. 05 f 1. 20 ± 0. 05 e 1. 06 ± 0. 11 g
注:所有结果在 1 个月后统计,数值代表平均值 ±标准差。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0. 05 水平上差异显著,否则差异显著。下同。
图 1 叶芽萌发
2. 2 叶芽增殖和生长
试验以 1. 0 mg /L 6-BA 添加不同种类生长素的
2 个浓度为配方设计,观察叶芽增殖的情况如表 2 所
示:4 种生长素对叶芽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当 6-BA
的浓度为 1. 0 mg /L 时,随着生长素 2,4 -D、IAA、
NAA、IBA浓度的升高,芽增殖倍数反而降低。增殖
倍数最大的是添加 0. 5 mg /L NAA的配方,增殖2. 06
倍。增殖倍数最小的是添加 0. 5 mg /L 2,4-D 的配
方,增殖倍数为 1. 08。当 IBA浓度为 1. 0 mg /L时叶
芽的增殖倍数较低,甚至低于对照。综合所有配方分
析,生长素种类对芽增殖倍数有一定差异。在叶芽伸
长的平均长度和最大长度方面,添加 4 种生长素的培
养基均超过不添加的对照组。芽平均长度最大的是
添加生长素 0. 5 mg /L IBA 的配方,长度达 1. 55 cm;
最小的是 0. 5 mg /L 2,4-D,长度为0. 70 cm。
另外,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生长素和浓度的交互
作用产生的效果差异极显著。芽生长中最大长度达
到 1. 77 cm,最小长度为 0. 81 cm。由多重分析还可
知:添加 IAA、NAA的配方的平均长度和最大长度相
差不大;在最大长度的方差分析中,浓度和生长素与
浓度两个水平上的差异性不显著,而单独生长素的作
用对平均长度的差异性显著。应用隶属函数法对除
对照外的 8 个组合的 3 个指标进行比较,得出最佳配
方为:MS +1. 0 mg /L 6-BA +0. 5 mg /L IBA。
表 2 不同培养基芽增殖各指标的多重比较
生长素
浓度 /
(mg·L -1) 增殖倍数 平均长度
/ cm 最大长度 / cm
2,4 - D
0. 5 1. 08 ± 0. 10 c 0. 70 ± 0. 11 d 0. 94 ± 0. 09 c
1. 0 1. 16 ± 0. 10 bc 0. 75 ± 0. 05 cd 0. 81 ± 0. 03 c
IAA
0. 5 2. 01 ± 0. 25 a 1. 36 ± 0. 05 a 1. 39 ± 0. 04 b
1. 0 1. 90 ± 0. 36 a 0. 94 ± 0. 09 bc 1. 59 ± 0. 04 ab
NAA
0. 5 2. 06 ± 0. 27 a 1. 06 ± 0. 10 b 1. 61 ± 0. 07 ab
1. 0 1. 66 ± 0. 14 ab 1. 12 ± 0. 25 b 1. 47 ± 0. 25 ab
IBA
0. 5 1. 66 ± 0. 48 ab 1. 54 ± 0. 07 a 1. 76 ± 0. 37 a
1. 0 1. 26 ± 0. 22 bc 1. 52 ± 0. 08 a 1. 65 ± 0. 12 b
0 1. 51 ± 0. 46 abc 0. 63 ± 0. 14 d 0. 81 ± 0. 10 c
2. 3 愈伤组织诱导
试验选取了灰白蜡瓣花的幼嫩茎段、幼叶、叶芽
为外植体,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 3 个浓度
的 6-BA和 0. 5 mg /L的生长素 NAA、2,4-D、IBA,以
不添加 6-BA的培养基为对照[4],组成 4 种混合培养
基来观察生成愈伤的情况。3 种外植体材料及 4 种
配方所生成愈伤组织的质量、诱导率、褐化率的多重
比较分析见表 3。
试验的 12 种组合中,生成愈伤质量最大的是以
MS +2. 0 mg /L 6-BA + 0. 5 mg /L 2,4-D + 0. 5 mg /L
NAA +0. 5 mg /L IBA为培养基的幼叶,达到 1. 01 g;
技术开发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年第 27 卷第 2 期 91
生成愈伤质量最小的是以MS + 0. 5 mg /L NAA +0. 5
mg /L 2,4-D +0. 5 mg /L IBA 为培养基的叶芽,质量
为 0. 30 g。还可得知以幼叶为外植体的 4 种培养基
所产生的愈伤质量是 3 种外植体材料中最多的,其次
是幼嫩茎段,而叶芽生成的愈伤组织质量相对最小。
不同浓度的 1. 0 mg /L 6-BA 对愈伤生长质量的影响
的结论为:添加浓度为 2. 0 mg /L 6 -BA 配方所长出
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大,不添加 6-BA的配方产生的愈
伤质量普遍低。试验中产生愈伤组织的状态大部分
为绿色和少量黄色团块,这与大叶黄杨(Euonymus ja-
ponicus)的愈伤情况相似[4]。方差分析显示了在愈
伤质量方面的差异:不同外植体在愈伤质量方面的差
异性极显著;激素水平上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外植体和激素对芽增殖的交互作用差异性显著。
表 3 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多重比较
外植体 愈伤质量 / g 诱导率 /% 褐化率 /% 愈伤状态
叶芽
0. 43 ± 0. 08 efg 65. 0 ± 5. 0 bcde 28. 3 ± 7. 6 abc 愈伤较多为翠绿色,兼有少量黄绿,疏松
0. 69 ± 0. 04 cd 53. 3 ± 1. 0 ef 30. 0 ± 5. 0 abc 少量翠绿色,较多的黄绿色,少量白色,较疏松
0. 57 ± 0. 02 def 58. 3 ± 10. 4 cde 36. 6 ± 1. 04 a 较多量绿色,疏松
0. 30 ± 0. 04 g 41. 6 ± 2. 8 f 25. 0 ± 5. 0 abc 较少量翠绿愈伤,疏松
幼嫩茎段
0. 46 ± 0. 12 efg 83. 3 ± 2. 8 a 18. 3 ± 7. 6 c 翠绿色、黄绿色、白色愈伤各占约 1 /3,较疏松
0. 58 ± 0. 04 cde 73. 3 ± 2. 8 abc 21. 6 ± 7. 6 bc 少量黄绿色、较多量白色愈伤,较致密
0. 65 ± 0. 09 cd 80. 0 ± 1. 3 ab 23. 3 ± 5. 7 bc 少量黄绿色、少量白色愈伤,较疏松
0. 38 ± 0. 06 fg 58. 3 ± 2. 8 cde 25. 0 ± 5. 0 abc 较少量黄绿色愈伤,疏松
幼叶
0. 92 ± 0. 17 ab 75. 0 ± 5. 0 ab 23. 3 ± 7. 6 bc 较多量的翠绿色愈伤
1. 01 ± 0. 20 a 71. 6 ± 7. 6 abc 21. 3 ± 2. 8 bc 翠绿色、黄绿色、白色愈伤约各占 1 /3,状态为较疏松
0. 78 ± 0. 06 bc 70. 0 ± 1. 3 abcd 31. 6 ± 2. 8 ab 少量翠绿色、少量白色、较多量黄绿色与愈伤,较疏松
0. 45 ± 0. 06 efg 55. 0 ± 8. 6 def 20. 0 ± 5. 0 bc 较少量翠绿色愈伤,疏松
在诱导率的结果中,幼嫩茎段在 3 种外植体中的
平均诱导率最大。在本试验的诱导率比较中,无论以
哪一种外植体接种,添加 1. 0 mg /L 6-BA配方的培养
基诱导率总是处于同种外植体接种培养基的最高值,
也即 1. 0 mg /L 6-BA在 6-BA的 3 种浓度及 CK中诱
导率最高。方差分析表明:外植体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但不同激素和激素与外植体的交互作用差异不明显。
褐化方面,综合 3 种外植体的各配方,幼嫩茎段
的褐化率最低,叶芽的最高。12 个配方的多重比较
分级为 3 级,除最高和最低的两个配方外,其余分级
均有交叉,说明其余配方组合在诱导率方面差异不
大;又由方差分析可知外植体与激素的交互作用差异
性不显著。
综合以上分析,以幼叶为外植体的愈伤诱导质量
大,这可能与幼叶接种时与培养基表面的接触面积较
大有关;以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的诱导率最高,但愈伤
质量较低;而以叶芽接种的外植体的愈伤质量小、诱
导率低、褐化率高。另外,不同外植体对接种的差异
影响明显,在试验所统计的 3 个指标中,其差异性均
达显著水平以上,这说明选取合适的外植体在愈伤组
织诱导培养中非常重要。
不同外植体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产生愈伤情况
隶属函数分析得出:不同外植体与激素组合效果有差
异,愈伤诱导适宜组合为:叶片为外植体,配方为 MS
+ 2. 0 mg /L 6-BA +0. 5 mg /L NAA + 0. 5 mg /L 2,4
-D +0. 5 mg /L IBA。
2. 4 愈伤组织增殖
不同生长素及不同浓度对愈伤继代的影响结果
多重比较如表 4 所示:试验所选的 3 个生长素的 3 个
浓度组成的 9 个配方中,愈伤增重最大的是 MS +1. 0
mg /L 6-BA +0. 5 mg /L 2,4-D,为 1. 07 g;增重最小
的是 MS +1. 0 mg /L 6-BA + 0. 1 mg /L NAA和 MS +
1. 0 mg /L 6-BA +0. 25 mg /L NAA,为 0. 79 g。在各
种生长素中,愈伤的增重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而增
加,试验中生长素浓度为 0. 5 mg /L时愈伤增重最大,
其次是 0. 25 mg /L,浓度为 0. 1 mg /L 的增重最小。
另外还可看出:生长素种类对愈伤质量的影响大小也
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多重分析可知:添加 2,4 -D 配
方的增重最大,其次是添加 IBA 的配方,而增重较小
的是添加 NAA的配方。纵观所有配方的愈伤增重情
况,最大增重和最小增重相差 0. 28 g。褐化率方面,9
种配方中最高的是 MS +1. 0 mg /L 6-BA +0. 5 mg /L
2,4-D,达到 61. 6 %;最低的是 MS +1. 0 mg /L 6-BA
+ 0. 1 mg /L NAA,为 38. 3%;就 3 种生长素而言,褐
化率最高的是添加了 2,4-D 的配方,而添加 NAA 和
IBA的配方培养所产生愈伤的褐化率相对较低。
另外由试验结果方差分析可知:愈伤增重在激素
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在生长素浓度和激素与生长素浓
度的交互作用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在愈伤继代的
褐化率方面,激素和浓度的交互作用达极显著水平。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技术开发
92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年第 27 卷第 2 期
生长素水平上和生长素浓度水平上的差异性均达显
著水平,且后者的显著性大于前者。
在愈伤继代试验中,可以看出:愈伤增重和褐化
率会随不同配方出现不同的变化,所以在比较适宜配
方时,将愈伤增重和褐化率综合起来,根据两者的综
合效应来判断何种配方为适宜的愈伤继代配方。应
用隶属函数法进行分析,得出所有组合愈伤继代效果
较为适宜的配方为:MS +1. 0 mg /L 6-BA +0. 1 mg /L
2,4-D。添加生长素浓度均为 0. 5 mg /L 的 NAA、2,4
-D、IBA后,不同愈伤组织生长情况如图 2 所示。
表 4 不同培养基愈伤继代多重比较
生长素 浓度 /(mg·L -1) 愈伤增重 / g 褐化率 /% 愈伤状态
NAA
0. 10 0. 79 ± 0. 13 b 38. 3 ± 5. 7 d 少量翠绿色,少量黄绿色愈伤,较疏松
0. 25 0. 79 ± 0. 11 b 48. 3 ± 2. 8 bc 较多量黄绿色、少量白色愈伤,较疏松
0. 50 0. 89 ± 0. 06 ab 46. 6 ± 7. 6 bcd 大量翠绿色,少量黄绿色、少量白色愈伤,疏松
2,4 - D
0. 10 1. 04 ± 0. 11 a 40. 0 ± 5. 0 cd 全为白色愈伤,致密
0. 25 1. 05 ± 0. 03 a 51. 6 ± 5. 7 b 少量黄绿色、少量白色愈伤,较致密
0. 50 1. 07 ± 0. 12 a 61. 6 ± 2. 8 a 翠绿色、黄绿色、白色愈伤各占约 1 /3,较疏松
IBA
0. 10 0. 88 ± 0. 17 ab 50. 0 ± 5. 0 b 少量黄绿色、少量白色愈伤,较疏松
0. 25 0. 86 ± 0. 06 ab 40. 0 ± 2. 8 cd 少量翠绿色、少量黄绿色愈伤,疏松
0. 50 0. 87 ± 0. 12 ab 45. 0 ± 5. 0 bcd 较多量黄绿色愈伤,疏松
图 2 愈伤组织生长状态
3 讨 论
本试验探讨了灰白蜡瓣花的组织培养技术,并取
得了一定成果,但对叶芽培养中根的诱导和愈伤组织
培养中丛生芽的诱导试验尚未进行,没能得到分化产
生的再生植株。
叶芽培养选择了不同培养基,测量和计算了多个
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得出叶芽萌发和叶芽继代的
最佳配方。试验中愈伤初代及继代培养中的愈伤质
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愈
伤褐化现象,且褐化率在不同培养试验中有所不同。
本试验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过程中,诱导的最
初愈伤状态和继代后有所不同;继代培养的褐化率高
于初代培养。
有些研究认为材料如果在连续含有 6-BA 的培
养基中继代,就会影响其继代物的质量,导致增殖减
慢等不良结果的产生[5-6]。本试验中幼嫩叶片愈伤
初代和继代培养中均含有 6-BA,但愈伤质量增重结
果是继代大于初代,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添加
不同生长素所致。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均产生不同
程度的褐化,且在愈伤继代时的褐化情况较初代更为
严重。本研究曾添加活性炭来减轻褐化,但效果不明
显,而近年已有研究在褐化生理方面作了的一些探
讨,或可为褐化原因作出较深层次的解释[7]。
参考文献
[1]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第三卷) [M].杭州:浙江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3:126-127.
[2]程蕾洁.‘金山’绣线菊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D].哈尔滨:东
北林业大学,2009.
[3]方利娟.杂交松组织培养技术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6.
[4]张彩侠,曹彬,史梅.不同激素对大叶黄杨幼茎愈伤组织的诱导试
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 :25-27.
[5]Rakshit S,Rashid Z,Sekhar J C,et al. Callus induction and whole
plant regeneration in elite Indian maize (Zea mays L.)inbreds[J].
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2010,100(1) :31-37.
[6]Fatima Z,Mujib A,Fatima S,et al. Callus induction,biomass
growth,and plant regeneration in Digitalis lanata Ehrh.:influence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carbohydrates[J]. Turkish Journal of Bota-
ny,2009,33:393-405.
[7]雒晓芳,董开忠,牛锋,等. 当归愈伤组织褐化前后生理生化的研
究[J].中国酿造,2009(5) :57-58.
( 责任编辑 史 洁)
技术开发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