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绞股蓝与乌蔹莓的鉴别研究



全 文 :【中药研究】
绞股蓝与乌蔹莓的鉴别研究
陈慧浓
浙江省诸暨市中医医院 浙江 诸暨 311800
关键词 绞股蓝 乌蔹莓 绞股兰 植物形态 理化鉴别 临床应用
  绞股蓝是葫芦科植物绞股蓝 Gynostemma pen-
taphy llum M akino.的全草 , 与乌蔹莓 (葡萄科植物
乌蔹莓 Cay ratia japonica Gagnep.的全草或根), 是
两种不同的中药。《中药大辞典》[ 1] 中载乌蔹莓 , 别名
绞股蓝 , 由于同名异物 , 外形相似 , 容易相混 , 严重
影响临床疗效。有的地方还有误收 、 误用情况。为了
防止混淆 , 澄清正品 , 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为
此 , 笔者对绞股蓝与乌蔹莓进行了鉴别研究 , 介绍
如下 。
1 植物形态鉴别
1.1 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茎细
长 , 少分枝 , 被柔毛 , 有棱。鸟足状复叶 , 互生;卷
须生于叶腋 , 小叶常 5 ~ 7 枚。花单性 , 雌雄异株;
圆锥花序 , 花萼及花冠裂片 5 , 雄蕊 5;花丝短 , 子
房下位 , 2 ~ 3室 , 花柱 3枚 。浆果 , 球形 。
1.2 萄葡科乌蔹莓:属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茎粗壮 ,
多分枝 , 有纵棱 。叶为掌状复叶 , 卷须与叶对生 , 小
叶 5枚。两性花 , 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腋生 , 花小 ,
花瓣 4 , 卵状三角形;雄蕊 4 , 与花瓣对生 , 子房上
位 , 2室 。浆果 , 倒圆卵形 , 成熟时黑色 。
2 理化鉴别
根据绞股蓝主要成分为绞股蓝皂苷 , 而乌蔹莓主
要成分为黄酮类;因此 , 选用氯仿 —浓硫酸反应和泡
沫反应进行皂苷的定性反应;选用盐酸—镁粉反应进
行黄酮的定性反应 , 并以此进行两者的鉴别 。
2.1 氯仿 —浓硫酸反应:分别取全草粉末 1g , 分别
加氯仿 10m l , 浸泡 10 小时 , 取滤液 1m l , 置于试管
中 , 沿管壁滴加浓硫酸 , 观察两液层的颜色变化 。结
果:绞股蓝的氯仿层淡红色 , 硫酸绿色 , 有荧光;而
乌蔹莓无上述现象。
2.2 盐酸 —镁粉反应:分别取全草粉末的甲醇液 1ml
置入试管中 , 然后分别加少许镁粉 , 再沿管壁加入
1ml盐酸 , 观察反应现象。结果:绞股蓝颜色无变化 ,
有气泡产生;而乌蔹莓则呈黄褐色 , 有强烈气泡
产生 。
2.3 泡沫反应:分别取全草粉末 1g , 加水 10m l , 煮
沸 10分钟 , 待冷却后取滤液 1m l , 分别置于试管内 ,
强烈振摇 2分钟 , 观察起泡情况 。结果:绞股蓝泡沫
较多 , 持续 15分钟以上;而乌蔹莓泡沫较少 , 持续 5
分钟以下。
3 临床应用药效比较
3.1 绞股蓝:性微寒 、 味苦 、 微甘 , 有消炎解毒 、
止咳祛痰的作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显著效果 , 我院
临床报告用绞股蓝全草治疗慢性气管炎 125例的临床
观察 , 每次 2 ~ 4g , 研末 , 每日 3 次 , 10 天为 1 疗
程 , 患者经治疗 1个疗程后 , 总有效率达 80%。绞股
蓝最为突出的药用功效之一 , 就是抗肿瘤的作用 。有
研究称 , 它对于全身的各种肿瘤 , 均有抑制作用 。正
如 《抗癌中草药大辞典》 中所评价的 “对多种癌症有
效 , 对肝癌效果较佳 , 特别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良效” 。
据有关资料报道:绞股蓝既有防止正常细胞癌变 , 又
有促使癌细胞逐渐恢复正常的功能 , 患鼠服绞股蓝组
与不服 组 相比 , 癌 瘤 减 轻 44.8%, 存 活 期延
长 53.3%。
近年来 , 绞股蓝被誉为 “南方人参” , 其中总皂
苷含量丰富 , 可分离出 80多种皂苷类化学物质 , 其
中 4种被证实为与人参皂苷一致 , 引起各国重视 。经
研究 , 它还含有 18 种以上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 ,
23种以上的宏量和微量元素 。经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
表明 , 绞股蓝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 、降血压 、降血
糖 、抗肿瘤 、抗溃疡 、抗疲劳 、 抗衰老及增强机体免
疫功能等作用。在日本及我国部分地区已将其全草经
特殊工艺制成一种抗衰老的美味保健品。把绞股蓝开
发成茶饮 , 亦是一大健康时尚 , 绞股蓝茶具有滋补 、
安神的作用 。绞股蓝可谓 “食 、 药 、 饮” 一体三用 ,
具有人参的主要功效 , 却无人参的副作用 。长期服
用 , 无毒副作用 。
3.2 乌蔹莓:性寒 、 味苦 、 酸 , 具有清热利湿 、 解
毒消肿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 、 疖肿 、 痈疽 、 疔疮 、
丹毒 、 痢疾 、尿血 、白浊 、 跌打损伤 、毒蛇咬伤等 。
·302·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 4月第 44 卷第 4 期
根据临床报道 , 乌蔹莓具有以下作用:①治疗化脓性
感染:取新鲜全草 , 捣泥外敷 , 每日换药 1次;治疗
疖肿 、痈 、化脓性淋巴结炎 、 外伤感染创口 、 脓疱
疮 、 冻疮溃烂 、 湿疹 、 皮炎及蛇虫咬伤等 , 具有消肿
止痛 、祛瘀生新的作用。对一般早中期疖 、 痈等化脓
性感染 , 经 1 ~ 2次敷后 , 可见炎症消退;对破溃或
化脓创面 , 治疗后脓液明显减少。 ②具有接骨及消肿
作用:取洗净后的根 , 切片晒干 , 研成粉末 , 用白酒
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 一般敷药 1 ~ 2天 。治疗关节炎
时 , 一般敷 3 ~ 7天即可 。 ③具清热解毒作用:治咽
喉肿痛 、 乳痈 、 热疖疮肿及皮肤创伤发炎红肿等症 ,
可单用本品 50g , 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 、 鸭跖草等
同用 。④既能清热凉血 , 又能利小便:用于治疗小便
不畅 、尿中带血 、 尿道涩痛等症 , 可单用本品 50g ,
煎服;也可配合车前草 、连钱草等同用。
4 结语
通过对葫芦科绞股蓝和萄葡科乌蔹莓植物形态 、
理化鉴别及临床应用药效的比较 , 外形相似但理化性
质及功效相差极大 ,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物 , 不能
混为一体 , 不能误写。历代本草多将绞股蓝与乌蔹莓
混用 , 皆取消炎解毒之功 , 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两药
有截然不同的临床作用。为了澄清药物 , 避免混淆 ,
保证用药准确 , 充分发挥其临床效果 。因此 , 在生
产 、采购及临床应用中应注意鉴别。
5 参考文献
[ 1]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中药大辞典 (上册)[ M] .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5:472-473.
收稿日期 2008-12-18
肝硬化腹水治验
杨勤龙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辨证论治 医案
  林某某 , 女 , 45岁 , 工人。2005 ~ 2007 年因肝
炎后肝硬化先后在两家医院治疗无效 , 遂来我院就
诊。来时面色黯黑 , 神倦畏寒 , 面颈胸部有血痣 , 腹
大胀满不舒 , 脘闷纳呆 , 双下肢浮肿 , 按之没指 。腹
壁静脉曲张 , 叩诊移动性浊音 , 尿少不利 , 大便溏
薄 , 每日 3 ~ 4 次 。舌质胖淡紫 , 脉沉弦无力 。B 超
示:肝硬化 , 腹部移动性液性暗区深约 8cm 。CT 报
告:肝硬化 , 肝脏体积缩小 , 大量腹水 。证属脾肾阳
虚 , 气滞血瘀。治以温补脾肾 、 化气行水 , 佐以活血
化瘀 。处方:川芎 、 当归 、 延胡索 、 茯苓 、 大腹皮 、
泽泻 、砂仁各 10g , 熟附子 、 干姜各 6g , 黄芪 、 太子
参各 30g , 桂枝 8g , 白术 、 鸡骨草 、 垂盆草各 15g 。6
剂。水煎服。每日 1剂 , 分 2次服 。
二诊:服药后腹水去之近半 , 面色好转 , 腹胀感
减轻 , 精神好转 , 双下肢浮肿已基本消退 。食量已
增 , 大便成形 , 小便量增多 。舌淡稍胖 , 脉细弱 。患
者自我感觉良好 , 药已起效 。守上方加鳖甲 、 龟版各
10g 。继服 12剂。
三诊:面色已转红润 , 精神明显好转 , 食欲大
增 , 腹围缩小 , 腹水及双下肢浮肿十去其七 , 小便量
增 , 大便顺畅。舌淡稍胖 , 脉细。已能参加一般家务
劳动。守二诊方 , 去干姜 , 加白芍 15g 。15剂 。
四诊:复查 B超腹水已消 。双下肢已无浮肿 , 体
力增强 , 食欲面色正常 , 大便顺畅 , 小便量也可 , 脉
细弱。继守上方加减 , 续服半年 , 之后改为散剂再用
半年。随访 1年后 , 诸症皆消 , 已出外打工。
按:肝硬化腹水病程日久 , 或素体虚弱者 , 病机
可出现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 , 治宜健脾温肾和滋养肝
肾 , 佐以少量活血祛瘀之品 。所以要注意攻补兼施 ,
补虚不忘实 , 泄实不忘虚。常用黄芪 、 太子参 、 白
术 、茯苓益气健脾;茯苓 、 大腹皮 、 泽泻 、 冬瓜皮等
利水消肿;龟版 、 鳖甲 、 三七 、 丹参 、 当归 、 沙参 、
白芍 、 川芎 、 延胡索等活血化瘀 , 滋阴软坚;丹皮 、
柴胡 、 鸡骨草 、 溪黄草 、 垂盆草等清热解毒 , 促使乙
肝表面抗原转阴 。若为脾肾阳虚致膀胱气化失司 , 水
湿积聚 , 腹水顽固不去 , 则以熟附子 、 枸杞子 、 干
姜 、桂枝 、 砂仁等温阳散寒 , 以助利水。
收稿日期 2008-12-18
·303·浙江中医杂志 2009 年 4 月第 44卷第 4期